心理学的科学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1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幼儿心理学 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3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urriculum

CAI Wen

(Gu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s a direction to the goal of teaching ability,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aning, understanding "child psychology"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pedagog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goal, and then analyz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ourse applications, primarily teaching method, role play application method, case studies law, the fin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cess issues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hild psych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20世纪80年代,是由德国提出的教育理念,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1983年流传到我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是根据某一职业活动需要的行动、保持行动需要的环境设计、实行、评价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注重学习的过程,核心就是将学习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强调学习是行动的一部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实践来学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心、手、脑的统一,以便于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①

行为导向教育法以职业活动为方向,以学生行动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包括获得信息、设计方案、决定结果、方案实施、质量控制、评定成绩等步骤,这些步骤构成了教学过程。它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具体的方法,是有一系列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主要有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头脑风暴、引导文教学、张贴版教学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②

2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认识幼儿心理学教学目标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幼儿心理学教育,教师应当用专业的角度审视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将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突显出幼儿心理学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③教学前,师生应当接受心理教育,达到以知识增加智慧、以智慧增加情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步入社会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心理学的教育过程里,教师应当以“适合幼儿心理进行教育”的目标进行教育,把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育经验进行整合后,给学生讲解,例如,可以设计“实例说明幼儿感知觉影响因素”、“如何发展幼儿观察力”、“收集儿童区域,明确幼儿思维特点”、“用绘画分析幼儿的想象力”等实际任务,把理论知识中的学习和任务、实践相结合,把抽象知识转变成学生能够想象的对象,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些抽象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幼儿心理特点、了解分析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学生还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介绍幼儿心理特点与规律的学科,教材内容按照涵义、规律、应用三大内容展开,将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作为课程主体,这种教育结构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虽然也注重幼儿园实际教学,强调知识的作用,但是由于概念抽象,学生缺少实际经验,使知识空洞、抽象,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知识的运用,不是理论的进行计算与分析,教学中突出了教、做、学统一的特点。④对于本课程教学,只需要简单介绍心理的概念及种类,把教学重点应当放到增强幼师生教学训练上,例如使用幼儿感知规律,中职学生可以设置教具或是讲授内容,要展示中形象性与具体性。在“记忆”的一章里,教师可以增加对学生记忆策略训练,让学生设计幼儿英语单词巧记法,可以编出“Plastic婆婆后面的卡是塑料的”、“Crown乌鸦的礼帽像是一个王冠”等记忆方法。学生设计记忆力游戏,可以设置变颜色、找物体、飞机降落等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心理学的价值,其他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应用

幼儿心理学是幼儿师范学校主要课程,这门课程中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内容概括性较强,中职学生没有接触过幼儿,幼儿心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比较空洞,学生既不感兴趣又难以理解。如何使中职学生更好地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⑤

中职院校教学方法必须要从教师与教材的角度转向学生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向,行动教学意义在于:教师能与学生互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过程,掌握心理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培养了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还强化了与人合作交流的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开发学生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角色表演法、案例研究法等。

3.1 项目教学法

一个项目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实施方案、评估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项目,教师要随着对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针对儿童行为的偏差进行矫正,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六人一组。

第一步,由组成员分析项目的任务,利用各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每个小组还要根据成员自身能力确定项目的目标,有的学生选择进入幼儿园焦虑、有的选入攻击行为、有的选入社交恐惧等,这一期间小组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对任务有初步了解,还可以到幼儿园内选好目标。

第二步,拟定实施项目的方案,分配成员任务,制定任务计划表。实施者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动的总目标和层次目标,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品质作为总目标,层次目标可以有单元目标、动机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活动的步骤,可以使用主体单元等系列方式;选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戏法,游戏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容易接受的约束,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下,能够让幼儿保持在自然状态里,不知不觉了解幼儿的行为问题。

第三步,以小组完成项目的计划,定期进行检查,例如利用游戏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干预中的问题,幼儿在游戏内外的表现会不一样,如何在真实生活中引进游戏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象征性维度分析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的特征,将它们划分成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游戏情景增加与幼儿之间的接触,减少幼儿退缩行为。⑥

第四步,评估和反馈。师生可以共同评估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共同探讨项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对幼儿问题调查、矫正训练等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2 角色表演法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要求,可以使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把学生带入事件现场,用照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案例的过程,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讨论,要注意的是:案例应当是对实际情境的描述,情境中可能包括许多疑难问题,也有可能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展示时,教师要把学生与案例的环节进行结合,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在认知方面得到探索;教师要启发学生提出评价方案与培养的策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⑦

3.3 案例研究法

角色扮演法是对角色观察和模仿的方法,由于模拟的情景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到知识,增加了实践的能力。在“幼儿同伴关系”一节中,“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控告与争吵”,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幼儿争吵的情景,在课堂中重现争吵的情景,学生现场处理后,再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幼儿园场景再现,可以给学生一个实践的空间,增强学生发现、探索的能力。

4 在幼儿心理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项目选择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在选择项目之前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项目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尽量自主完成项目中的任务。项目可操作性要求尽量贴近工作过程,最好是学校能与幼儿园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查阅更多的数据。

4.2 正确利用教材

幼儿心理学教材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性规划,更注重理论知识,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教师要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环境、目标、要求,设计幼儿心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使用合适的教材,正确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⑧

4.3 转变教师角色

行动教学法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实践的经验。中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加自身的整体水平。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转变角色,从教育主导者转向教育活动的咨询者或是引导者,从而达到行动教学法的效果。

5 总结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中没有十分成熟的指导方法与理论,在幼儿心理学课程中更少,但是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特点及本质上来看,它比较符合中职院校教育的规律和性质,因此,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中职幼儿心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中职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是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校级精品课程《幼儿心理学》资助项目

注释

① 文代君.《幼儿心理学》实施行动导导向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15(3):13-14.

② 刘佳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应用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③ 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④ 毕银彦,朱宏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电子世界,2014.12(15):177.

⑤ 冯社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3):159.

⑥ 黄春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2):97-98.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2

1 自由创作课

每学期设四节课,并集中起来使用。之所以集中起来使用,是基于以下考虑:即许多成年人都不能很好地利用零散的时间,十四五岁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为了提高利用效率,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自由创作关键是“自由”两个字,它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创作体裁的自由。学生在这些课上,既可以创作历史论文、历史手抄报、编演历史课本剧、历史小说、创作历史漫画等,也可以做历史调查报告、历史探究、仿制历史文物等;②创作心灵的自由。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安全的,任何人包括老师都无权中止学生的创作活动,也无权指责和批评学生的创作活动,同学和同学之间更不准随意打扰别人的创作,更不得对别人的创作品头论足、指手划脚。为指导学生更好地创作,教师可以提出参考意见,提出一些基本的创作要领。当学生的创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探讨创作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创作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探讨活动,但不准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自由创作课上,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他可以通过创作技法辅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优秀作品展览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播放音乐来放松学生紧张、压抑的神经。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

2 角色体验课:

初中生年龄小,喜欢模仿和表演,我们尊重学生的这种爱好和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在人物类的教学中,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们引导学生编写了历史课本剧《商鞅舌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表演。通过表演课本剧,不少学生明白了应该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减少改革的阻力,同时也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发现特长学生,把艺术教育和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后不少学生反映“上完课后,我觉得更贴近历史了”。 

3 历史探究活动课: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3

[关键词]交叉学科;学习动力;激励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30―02

交叉学科是众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的融合,是知识、技术、方法的集成,是不同思维、观点、理论的碰撞。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创新思想的源泉。回顾百年诺贝尔科学奖,从获奖成果的性质看,获奖率居于首位的往往是交叉学科成果,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最初的36.23%发展到47.37%,20世纪最后25年交叉数量近50%。由于该类专业课程体系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仍存在诸多不足,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策略也还不够清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激励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交叉学科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新型交叉学科学生学习动力差的原因

影响新型交叉学科学生学习动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许多交叉学科在我国现行的学科管理体系中找不到相应位置,其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社会知名度较低,公众对其认可程度偏低,发展前景与成长空间得不到理性的认可,没有形成完备的就业体系。另外,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较差,起步晚,学科群单一,学术队伍不强,学科和专业的生长点少,教育教学发展空间狭窄。大部分学生考入该专业后,都一定程序地存在自卑和忧郁,影响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2 由于就业压力等使学生形成了不适当的过度焦虑和心理压力。在求学过程中他们常常采用强迫的方法学习,甚至用超时间超强度强迫自己学习,或者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回避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心理。

3 当前大学教育面对的对象主要是90后。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发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广泛而深入,他们富于个性与创造力,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但是,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亲情观念淡薄,容易产生孤僻与自我意识。他们的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更多的把钱多钱少作为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钱和获得钱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的被过分强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但是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其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师资素质水平、质量评价标准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投入。他们对未来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缺乏社会实践,当看到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时,心理很容易受到沉重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希望一蹴而就,扎扎实实沉心于理论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 激励新型交叉学科学生学习动力的可行方法

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化主要是一个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心理辅导,矫正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持久地发展,主要办法有以下几点:

1 采取生动、丰富的专业介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时,如果只是简单的介绍为其前身是数学专业,结合信息技术形成的一个新型的交叉学科。虽然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信息素养和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无用论,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从而对它产生不了兴趣,不喜欢学习,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在做专业介绍时,可以举几个案例,如展现几张带有噪声的图片,对它进行去噪、滤波等一系列处理,告诉学生在进行这一系列处理时,都是用到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学习这个专业就是用数学知识为基础,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等,以生动丰富的介绍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入校之后,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该专业的就业率,如果该专业的就业率好,许多学生就能积极的去学习,反之就是厌学。在当代这种信息社会,一个人一生从事的工作也许是换好几个公司,甚至是好几个不同性质的工作。大学的专业学习并不是显得那么重要,应该是学习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刻苦性和意志品质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紧张的高考之后,进入了暂时没有压力的大学,许多学生因而放松了学习,日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如自我总结等,适当的敲敲警钟,拉回学习的缰绳。

4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由于其结合了数学和计算机专业,所学课程数目相对较多,学生的空闲时间较少。任继愈先生认为,课程排得太满是抑制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只有有空闲才能学得活,学得博。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主要是靠自学,这种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培养和形成学生自学能力,不利于学生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因此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这种满负荷填充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造。可以直接减少学分总数,去掉可有可无的课程,或者是课程不少学时减少;或者是修改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等。

5 改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和学生有过这样的对话,问:“你们的英语老师对你们要求严格吗?”学生答:“我们又不想学,要求严了我们就不和他玩了。”严师出高徒,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将来的90后的学生已经不是那么显著了,他们拥有更多的判逆,喜欢顺着自己的想法办事,单纯的理论教育已经吸引不了他们,你对他们的苦口婆心,也许会是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改善教学方案,运用教学技巧,如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示范几个动画等生动的实例,多注意色彩效应,多联系实际应用,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6 改进现行的评估体制。现行的大学教育评估策略大多还是采取期末考试方式,然而,现在的学生对考试的不合格越来越麻木,并不会觉得考试不及格会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只要在大学四年之后,能够按时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评估体制,更多的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

7 搭建技术、科研平台,改善研究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只有有了坚强的后盾,强健的师资力量,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科内容,准确定位研究方向。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因此,改善研究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4

一、教师要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组织者,点播者。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或朋友。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位置,这直接关系着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也是真正让学生“动”的关键所在。

二、诱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必须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参加调查,收集素材等活动,获取为新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这种大大限制学生参与热情的旧教学模式。只有积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真正能知其然而又能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将学习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激发学生动的热情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前提。如果能把学生真正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五、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参与能动意识

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树立新的教育观,进行常识教育。对于学生自己发现的结论、规律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我在课堂上从来不吝啬赞美的语言,总要适时给予表扬;对学生多伸大拇指,不伸食指。从鼓励学生敢举手回答问题开始,哪怕说的驴唇不对马嘴,只要敢发言就是一个勇敢的人,说不对没关系,一次、两次……只要积极思考总有说对的时候。同时我在教学中还经常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等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我的做法取得了成功,课堂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局面,有时候简直难以控制。对于作业中的灵活解答,我总不吝夸奖,让其在班上介绍解题思路;同时还要鼓舞学生勇于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苦为乐,化难为易,通过自觉、积极、努力的学习,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张旗鼓地表扬;对于学困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通过榜样励志、竞争励志、表彰励志种种方式,既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氛围,大大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又真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动”起来。

六、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或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完“三角形相似”时,让学生到操场量一量旗杆的高度等。通过如此之类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获得感性知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尽量落实,其教学效果也非常之好,我所带班级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全校前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也受到各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5

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这对疗治过去数学课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引入、大量编制虚假应用对数学教学造成的“硬伤”,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数学高度抽象的特征和课堂教学时间、场所、教具选用等有所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一些课改实验教师对数学课程目标把握的缺失,使这一思想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效能的发挥总是差强人意。所以,如何让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情境化而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给学生留下相对深刻的数学感悟,当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一、典型教学

1.案例一

课题是《台球桌面上的角》(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二章第一节)。课堂上,教师用语言对台球游戏做了简单说明后便给出了板图,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探究,目的是给出互余、互补的概念,揭示互余、互补的性质。似乎很直观的内容,课堂进程却极为迟滞,在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下,才得出相关结论,这一个环节用去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后面巩固应用的时间很仓促,整体效果很不理想。课后反思,授课教师坦言文本中的背景材料处理起来很棘手,其他评课教师对此也有同感。

2.案例二

《从不同角度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前后听几位教师上这节课,都把重点放在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练习上。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堂内的各个画图任务,教师课前安排学生都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气氛很活跃,课堂教学的即时反馈效果很好,下课后教师很是满意,但学生在不久之后的学习检测中,对视图的画法操作又出现了不少缺漏。教师对此感到很困惑。

3.案例三

《轴对称现象》(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这节课在现实生活中有丰富的背景,情境创设很容易,听课时发现学生课前已收集准备了形式多样的实物材料,在课堂上老师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物品,之后又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了许多图片资料。面对五花八门的材料刺激,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真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教师感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引导归纳,很顺利地给出了轴对称的定义。学生稍微安静后再利用视频展示进行练习,却有很多同学把两个经过平移的行书红双喜认定为轴对称的,另有一位同学在举身边实例时,把两扇打开程度不同的窗扇认为成轴对称,许多同学对此也表示首肯。老师这才发现热情参与的学生对轴对称意义的认识并未到位,但这时下课铃已经响了,老师只能简单强调后遗憾地离开了教室。

二、基于案例的反思和对新教学设计的相关启示

1.合理把握教学情境的真实“度”

案例一中的教学内容对背景材料依赖很强,如果离开对台球桌面上所发生一切相对全面的感知,过早展现纯数学图形,自然就进入了数学传统教学方式的轨道。把台球桌搬进教室――这显然不可行,但考虑到这一背景对数学而言;应该关注的主要是球的入射和反弹,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选择一些代用品作为实验学具,来创设足以揭示问题数学内涵的课堂教学情境不是不可能。如用弹力球或乒乓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先有意识的观察这种反弹现象,通过老师简要分析后再让学生进行感悟和后续探究。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抽象程度相对最高的一门课程,一方面,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的一个时段仍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另一方面,教育的传承性、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决定了我们不可以让学生进行绝对真实情境中的所谓自主学习。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运用自己学科上相对于学生而言的绝对优势,高屋建瓴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充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导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在求“真”,重在求“实”。是弃于数学无关之真,求凸现数学本质之实。从实地参观操作到代用品实验、从多媒体模拟到纯语言描述,根据背景材料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对它们的熟悉程度,用恰当的方式展现情境,是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高效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2.适度拓展情境创设的弹性空间

对于案例二中课题的教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情境设置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为什么要从不同角度看,再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归纳,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看,以至如何看得更全面、更清楚,至于画视图,则在于忠实记录看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加深了理解,又让他们初步认识到“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重在观察和数学思考。忽视了这些必要的过程性设计,课堂教学效能的短暂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另外,文本中只提到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拓展“看”的角度:从后面、从右面或从里面看,这对学生从更多层面上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文本给教师本来留有足够广阔的弹性处理空间,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能否把握好这一点,是区分一个教师到底是只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的重要标志。数学教学如果过分拘泥于文本,那么绝大多数课堂就会明显暴露出“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弊病,如能让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对所学课题的理性切入及各活动环节的理性小结统筹兼顾,那么,课程文本的运用过程,就有可能成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编者交流磨合的优化过程,课堂上流淌的才会是为我们自己的学生所接受的“活”的思路和方法。

3.突出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

案例三中,教师和学生似乎都有点过分沉醉于共同创造的热烈的课堂氛围,在此起彼伏的情境转换下,虚假的成功蒙蔽了师生理性的思考。这样的数学课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普及、完善之后,以其容量大、节奏快和饱和度高之特点让教者和学者都津津乐道。但课堂上缺少了必要的“布白”艺术,学生感得多,悟得少;练得多,想得少;接受得多,保留得少。这已成了有些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老师反映学生成绩不升反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的科学性范文6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好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途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如:通过厨师制作“拉面”的场景引入乘方的概念,既有趣,又易接受,还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数学实验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感受、理解和创新。所以,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验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的目的。如:《展开与折叠》中,通过实际操作“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

三、设计数学游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数学游戏的特点是它具有趣味性和广泛参与性,能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原理,在交流合作中再产生新的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旨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如:“填幻方”、“闯迷宫”、“算24点”等游戏,能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熟练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们应及时把数学游戏引入教学之中,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还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Flas演示圆的相对运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自主地去观察、探索,从而发现“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圆心距的长短有关”。这样,难点化解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过目不忘”。

五、组织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的环境,使其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进行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市场调查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