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1
一、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依据,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规范、加快发展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培育有*特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支持一个平台,服务一片企业”的社会效应,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扶持和引导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依法建设,规范服务。分类指导和规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准确定位,依法、依规提供公共服务。
3、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在政府支持、指导和协调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公益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有机结合,提高社会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主要目标
从*年开始,全市用3至5年的时间,按照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资源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标准化和便捷化的要求,通过“政府支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形式,初步培育形成有社会各方面参与、“层级纵向到底,功能横向到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我市中小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具体建设目标是:建立市、区、镇(街道、工业园区)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推动有条件的区组建服务联盟,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在的协同联动机制;初步形成政务支持、公共技术服务、融资及担保、信息咨询、创业与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六大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受中小企业欢迎的优秀服务机构、品牌服务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到2010年,全市建立和完善100个服务平台示范基地。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社会化服务体系由3个层面构成:
(一)政府公共服务
各区、镇(街道、工业园区)及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供职能服务,实施指导、协调、监管并提供公共服务项目。
(二)公益性公共服务
各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社会团体等公益机构按政府的要求和企业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开展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权的服务。
(三)商业性公共服务
社会各类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企业自愿、规范行为、有偿服务、合理收费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三、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
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1、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支持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扶持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聚集效应、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优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建立完整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资料库,整理汇编成册或建立网上查询,方便企业准确、快速查阅;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2、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及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指引平台。建立健全管理咨询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管理咨询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及专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巡回诊断、咨询和辅导,开展综合性、针对性、补充性和企业升级等的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在线咨询及跟踪服务机制。大力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并以国际中介服务先进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咨询服务、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市场调查、评估服务等知识科技型服务业。
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商会和社团发展的环境。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和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依法逐步委托或授权行业协会、商会进行规划编制、行业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决策建议等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社团在会员企业开展融资和拆借业务中的互助担保作用;建立征询机制,政府制定涉及行业利益的政策规定、财政扶持项目的评审,先征求行业协会、商会意见。
健全“*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加强企业维权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引导法律服务、劳动仲裁等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政策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
(二)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工业园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构建研发、试验、设计、检测等技术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和创建区域品牌;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根据需要联合组建行业或区域性技术研究和服务机构;以技术信息资源整合为纽带,引导社会技术资源,包括技术人才、技术机构、技术成果、社会资金向技术平台投入,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鼓励市级公共技术试验基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和测试中心等向中小企业开放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水平。
鼓励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组织。不断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通过技术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和人才委托培养等方式展开合作,重点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各区、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将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有还本付息能力、能增加就业的“黄金客户”介绍给金融部门,行业协会、商会要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潜力股”项目介绍给金融部门,各商业银行要积极推介信贷政策和金融业务品种,主动发现和培育中小企业客户。
建立全市中小企业社会化信用体系。贯彻落实《*市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信用数据库,开展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和企业诚信活动,选择100家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初步形成以我市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采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信用信息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联合征集、专业评估、权威和多方共享的社会化信用体系。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积极推广和借鉴顺德区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做法,对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信用支持;规范担保行业的管理,加强和完善市信用担保协会的建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规范、高效的担保业务。
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育成体系。贯彻落实《*市企业上市奖励实施细则》,实行“一企一策”的服务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协调我市中小企业到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年内争取培育5家中小企业上市,争取2010年末,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0家。引导我市企业发行融资债券。
发展筹资融资、土地和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的会计、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成熟。
(四)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建设*市中小企业门户网站和各区分网,鼓励各中小企业自建网站,建立以社会知名网站和重要行业网站为补充,纵向和横向互动互联的全市中小企业信息网络。
完善“*市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方便、质优、价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提升市级网站功能,推动我市、区网站和中小企业网站与国家和省中小企业信息网实现互动,扩大信息资源。
搭建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高速通道。鼓励、支持和引导各企业信息服务机构和网络运营商加强合作,发挥企业信息化示范单位的模范作用,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软、硬件应用系统和IT环境,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化配套服务。利用我市产业集群优势,在产业集群中心镇和大型批发市场设立30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网点”,近距离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咨询以及软硬件维护、优化、升级等技术服务。每年为10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人员提供公益培训。
鼓励企业自建网站。增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引导中小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合作,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五)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创业辅导机制。推广顺德区创业培训学院的工作经验,实施政府财政扶持,引导开展创业培训,积极营造创业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整合商业性人才交流与人才培训资源,发展各类人才培训与人才交流机构。搭建培训机构与中小企业交流互动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开办专业培训班;确立各区的中小企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在全市实施“双千双百”培训工程,每年培训1000名创业者、1000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100名企业家、100名职业经理人。
发挥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机构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引进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中介、人才交流、人才引进、人才招聘、人事、人才测评等提供服务。
(六)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相关服务资源,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形象、调研策划、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展览展销等服务的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制订营销策略、创立品牌形象、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精心组织本地中小企业参加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积极组织区域性展销展示会、交易会、推介会、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宽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区域性中小企业产品市场的形成。指导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活动。加强引导和培育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引领企业熟悉国际市场,懂得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研究推动我市建立联合国采购基地工作。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公益机构指导行业和企业参与反倾销应诉、企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
四、加强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和区经贸局牵头,财政、科技、人事、劳动保障、国土、信息产业、质监、工商、外经贸、税务、统计、银行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司其责,对有关服务机构组织及其营运进行管理、监督。各区政府要成立专职机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
(二)强化财政资金扶持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资金支持的重点,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重点扶持一批专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
对管理规范、服务效果突出、社会贡献大、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嘉奖,并在媒体上公布,提高其知名度;在技术支持、投融资、信息咨询、培训和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中各选择10家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专业服务机构确认为示范单位,带动全社会专业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市中小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确认办法由市经贸局另行制定)。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看,正面临着创业难、融资难、创新能力弱、信息不畅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从外部环境看,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市场乱、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放宽政策、改进服务、加快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机构功能,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服务市场形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建设目标是:在各级政府指导下,从*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非营利机构公益和中介机构商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满足中小企业基本需求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供应机制,有效配置服务资源,开发服务产品,创建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比较规范的服务市场。
分阶段目标是:第一年,制定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三分之二的县建立起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服务得到改进和加强;通过对各级政府部门所属的有关事业单位整合、改组和扶持,初步建成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的载体。第二年,对公益机构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信用担保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电子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达到40亿元,形成200亿元的贷款担保能力;以技术支持、创业辅导、法律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全面展开;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进行规范,初步形成对中介机构的引导、带动机制。第三年,以公益机构为骨干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抓好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价工作,实现信用资源共享;中小企业电子信息网在全省贯通并发挥作用;创业辅导、技术支持、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覆盖全省;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得到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服务的市场化初步建立。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省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各级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级分期分步培育和发展。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解决融资难、信用缺失等问题入手,结合本地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做好体系建设工作。分类指导,规范服务。对公益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规范,引导其准确定位,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提供服务。试点先行,渐次推开。抓好国家选定的我省试点城市工作;选择若干市作为省级试点先期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各级政府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公益性和商业有机结合。
三、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全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按服务性质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一)公共服务。各级各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能提出的服务政策;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推出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政府集中采购方式向中小企业的发标、招标;各级财政资金扶持、支持的服务产品。
(二)公益。公益机构受其主管部门委托,提供的非营利;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向政府反映中小企业的建议、要求,开展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权服务。
(三)商业。社会各类中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其经济实体从事的商业化服务。
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结合我省发展中小企业的实际,当前重点建设好6个子系统:
(一)创业辅导体系。以公益机构为主要载体,向中小企业初创者提供策划咨询、政务、融资支持、人员培训、技术应用、场地租用、注册登记以及工商、财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服务,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资源、设施使用效率,提高创办成功率,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先期省重点抓好唐山市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试点,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资助;唐山市要在资金、场地、人才、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力求抓出成效。总结唐山试点经验,选择部分市作为省级试点开展工作,在全省逐步推广。
(二)担保融资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认真抓好省、市、县信用担保机构建设,采取财政出资、民间投资等多渠道筹资方式,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增强担保能力,推进融资服务。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金融办等四部门《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冀政办[2003]33号),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协助中小企业获取资金;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咨询、辅导和保荐。开展财务管理培训和理财服务,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财税咨询机构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财税、资金运营等理财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开展投资项目服务,对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产权、股权过程中的土地出让及厂房、设备、技术等有形、无形资产的交易、变现提供协助或中介服务;编制、中小企业招商引资目录,为中小企业募股引资提供服务。
(三)信用服务体系。由省中小企业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参加,组建“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建设以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奖惩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开展信用优良企业评价认定活动,按设定的标准每年组织评定一批信用优良企业,通过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布;开展信用培训服务,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提供信用管理服务,指导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搞好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协调联动和信息交流与共享。
(四)信息服务体系。由省中小企业局负责,配合国家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项目建设;建立“河北省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网”;指导各市抓紧网站建设工作,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项目库、人才库、产品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产权交易库,形成电子服务平台。通过电子服务网开展政务服务,政策信息,代办行政审批业务;开展商务服务,市场供求信息,推介企业产品,进行网上交易服务;开展网上项目服务,各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投资融资项目和产权交易与合作项目;开展网上人才供求和法律咨询服务。
(五)技术支持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和科研机构,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以及生产工艺改造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各类实验室和测试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满足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需求;帮助中小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提供咨询、诊断、论证服务;吸收一批模具企业组成联盟,在模具设计、模具快速原形方面实现资源互补、设备共享;利用技术创新项目库,为中小企业推介项目;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园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向中小企业促进科技进步的有关政策、中外科技发展动态、新产品开发指南、专利科技成果以及争取国家、省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等。
(六)法律服务体系。依托有关部门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维权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依法治企能力;组织引导社会法律组织、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各类产权;设立法律服务热线,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政策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大力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活动,整顿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市场营销、企业诊断、产权交易、对外合作、展览展销等方面的服务也要科学组织,积极抓好。
五、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对服务体系建设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科学谋划,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调整“全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中小企业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中小企业局、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统计局、省金融办、省工商联、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河北监管局、中国证监会石家庄特派办等部门及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和商业银行为成员单位,重点抓好全省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及负责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要切实搞好体系建设的指导、日常监管和服务工作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主动提供服务,配合省中小企业局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指导行业协会服务工作。各市、县在机构改革中,要参照省里的分工,尽快明确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理顺工作体制,实行上下对口,明确责任部门,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服务网、信用体系建设、创业辅导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以及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和国家、省确定的试点项目等,并逐步加大资金供应量。资金规模要根据项目确定,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要求,采取财政出资、引导社会和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到位。
(三)加强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引导。由省中小企业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指导和规范,引导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先期选择两个中介服务行业进行规范服务试点,为全省中介机构提供示范。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主动规范服务行为。适时组织企业开展评价中介服务机构活动,对优质服务中介机构予以表彰奖励,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3
关键词:服务文化;企业;竞争力;影响
当年海尔集团在国内家电行业中,如何独领,恰恰是将“服务客户”的理念贯穿整个企业,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最终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正因为有了这种企业文化,所以才有了背冰箱走十几里路送货上门;冰箱维修工修完冰箱,发现用户家里老太太一人在家,突发疾病,维修工随即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及时办理住院手续,同时通知家人…,这些服务理念无不影响着海尔的每一位员工,也使得作为海尔一名员工而感到自豪。
众所周知麦当劳快餐,品种单一,但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饮食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竟然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吞没,正是由于他有着别人所无法替代和模仿的这样一种“服务文化”,而使得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类似于“服务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例子不胜枚举。
德国人以认真严谨著称于世,美国人以改革创新闻名世界,法国人以享受浪漫生活被世人乐道,那么七局人的特点在哪里?她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她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发挥特长,对于从路局走出来的中铁七局而言,特长主要是既有线改造工程施工。
我认为,七局既有线改造工程施工,并非别人不能模仿。七局别说是走向世界,就在国内建筑行业,再把范围缩小到中国中铁,是比企业的技术实力,还是比经营规模,还是比…,都不能引以自豪。因此,在当今国内建筑行业尚未提出服务理念的时期,无论是七局目前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还是将来做大做强,都应当自上而下把“服务客户,诚信经营”作为七局企业文化的核心,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每一位员工所认知的行为准则,并且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去感召每一位员工,影响每一位员工。
要倡导企业服务文化,我认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观念上,二是在行动上要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同。
一、观念上取得员工的认同
1.服务客户,首先要服务员工
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满意,而让员工满意,并非100%满意,只要绝大多数员工认为满意即可。一个让自己的员工都不满意的企业怎能让客户满意呢?因此要让员工满意,首先必须弄清员工对企业的需求,也就是激励循环理论(如右图)。
2.为什么要服务客户?
要让员工搞清楚“你的薪酬是谁给的?”,按照销售链理论(如下图),客户就是企业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他为企业的产品买单,他是企业的最大“股东”,因此作为企业,一切要以客户为中心,视客户为亲人,如果没有了客户,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无法生存。
3.认知比事实更重要
俗话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或者说“第一次见面要给人留下好印象”。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认知一旦确立,事实有时也很难改变。
心理学家做个实验,把爱吃水果的一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了,对面放些猴子爱吃的水果,当猴子去抓水果时,就会受到高压水枪的喷射,往复几次,猴子就不敢再去抓水果。当再进来一个猴子时,后进来的又去抓水果,遭遇与前一个猴子相同,大家都受到高压水枪的喷射,因此还遭到前一个猴子的毒打。随后再进来的猴子都受到如此待遇,并遭受先进来猴子的毒打而变的不再对水果感兴趣,这就是说行为可以通过外界诱导而改变。也就是说,利用外部环境刺激,通过感觉器官,反馈到大脑,并做出判断,产生心理知觉,从而产生行为。这个事例告诉人们,人的心理认知是决定行为,并改变行为的,即使天生特有,也可以通过外界诱导而改变。要善于引导员工积极的正面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七局广大员工对客户(也就是业主)的行为影响,而改变客户(也就是业主)对七局以往不好的印象。
4.“服务成本”的认识
有人说:“优质服务,肯定会增加企业成本”。怎样看待服务成本,我认为:服务成本实际上并非高不可言,其实就是一个员工的敬业精神、奉献理念。如果员工每做一件事都能做细做好,替客户着想,那么七局不但不会增加成本,相反还会减少浪费或降低因责任事故增加的成本。
二、行动上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同
1.“群策群力”法则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已卸任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任职20年。在他上任初始,面对的是上一任(提拔他的人)留给他的公司15年来的逐年赢利、闻名于世的通用电器人奉献精神、职业作风以及对质量和顾客的关注这种无形资产、遍布世界各地的工厂、实验室以及40万员工,他认为通用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办法缺乏创造性,机构太多,环节太多,人员太多,公司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作风,阻碍着公司的发展,影响着公司的办事效率,因此他开始着手大刀阔斧的改革。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将他的决策意图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当中去呢?他采取了“群策群力”法则,也就是我国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策略。他利用两年时间,在公司各层次开展了1000多次讨论会,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从员工的工作生活到公司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针对他本人的意见建议,解决方案等等统统反映出来,而且逐条筛选,落实并反馈,同时对提供好建议的员工和积极倡导并采纳落实到行动中的员工给予奖励。他将“群策群力”计划作为一种公司的理念而保持下来,他认为:“对工作接触最多的人是最了解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的人,他们拥有大量以前未曾触及过的知识,他们具有对工作本质的洞察力,就象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正是公司所要获取的财富”。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种制度,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与一位基层管理人员谈话一次,并获得有效的管理建议,那么10位公司领导,每年就会产生120个对公司经营管理有效的建议,对事实证明采纳后对公司经营产生好的效果的,要加以精神物质双鼓励。因为这些建议来自基层,最实际、最实用,最能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既简单又便于实施,减少中间环节,可有效提高基层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同样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既增进了员工和领导的感情,又体现了领导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经营理念,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有利于企业人才成长,对企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大力宣传“服务”理念,榜样引路。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4
【关键词】物流 码头
中石化某公司企业总部位于江苏南京,下辖江苏境内6个库区(2个建设中),其中包含固体库一座,气体库一座,液体危险品仓储四座,液体化工品码头5座。具备液体仓储能力40万方,固体10万方(在建)。目前企业的基础ERP信息系统、专业物流系统已经逐步建立、完善。
目前企业主要经营危险化学品,年销售量200万吨,月度仓储需求约10万吨,配送量5万吨。企业所属的库区主要为中石化企业及社会单位服务。企业的仓储与经营业务各占半壁江山。为进一步拓展公司经营范围,充分发挥自有库区优势,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发现仓储客户有运输、检验、异地仓储等其他物流需求。因受制于硬件条件,以往通常的做法是向客户推荐中石化系统内合适的物流服务商,请客户与他们互相联系,完成物流运作。但很多仓储客户表达出与中石化签订物流合同的意向性,希望我司完成全过程物流运作,以满足客户物流需求。在此条件下公司物流部经过详细的论证和调研基本提出方案。由我司牵头,利用系统内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方案分布实施,逐步推进,如实施顺利将能够做到客户、物流服务商与我司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中石化物流服务商体系目前已趋完善,包括水路、公路承运商、仓储服务商、商检服务商、保险服务商等380家,根据各服务商业务规模,合作范围建立了一系列战略、标杆服务商,对服务商分层管理。这些服务商有的主要为中石化企业服务,也是为我司库区服务的主要服务商。在长期的业务合作中,我们和大批的服务商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联,根据历史数据统计,经过标杆、战略服务商承担的配送业务中发生数量、品质纠纷的概率远低于其他物流服务商,而经由中石化系统内服务商配送的货物纠纷远小于系统外其他服务商。
为满足仓储客户的需求,延伸物流服务范围,提高我司库区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我司拟与战略、标杆服务商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延伸服务,提升整体竞争力。将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提职至企业间的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有效的在供应链内迅速流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利,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物流效益。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 微观物流一体化、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一体化物流或物流的一体化包括三种形式:纵向一体化物流、横向一体化物流和物流网络一体化。在三种一体化物流形式中,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是纵向一体化物流。
纵向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的服务商和客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纵向一体化物流要求企业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个过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要求企业利用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纵向一体化物流的设想为解决复杂的物流问题提供了方便,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通讯技术又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例如,不同的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类型商品的共同运输。当物流范围相近,而某个时间内物流量较少时,几个企业同时分别进行物流操作显然不经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企业在装运本企业商品的同时,也装运其他企业商品。从企业经济效益上看,它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它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显然,不同商品的物流过程不仅在空间上是矛盾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要解决这些矛盾和差异,必须依靠掌握大量物流需求和物流供应能力信息的信息系统。此外,实现水平一体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并且有大量的代储货物存在,这时企业间的合作才能提高物流效益。当然,产品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标准化等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第三种物流一体化形式是物流网络一体化,它是纵向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即物流网络。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自由加入或退出,尤其在业务最忙的季节最有可能利用到这个系统。物流网络能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条件就是一体比、标准化、模块化。实现物流网络首先要有一批优势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结成共享市场的同盟,把过去那种直接分享利润的联合发展成优势联盟,共享市场,进而分享更大份额的利润。同时,优势物流企业要与中小型物流企业结成市场开拓的同盟,利用相对稳定和完整的营销体系,帮助生产企业开拓销售市场。这样,竞争对手成了同盟军,物流网络就成为一个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多方位、纵横交叉、互相渗透的协作有机体。而且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加入物流网络的企业增多时,物流网络的规模效益就会显现出来,这也促使了社会分工的深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就有了动因,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会由此大幅度的下降。
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检验、保险等方面的整体物流服务,由我司牵头组织和战略、标杆物流服务商形成企业联盟,对客户统一签订合同,相关联盟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用总体最低的供应链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施过程准备分四步走。
第一步首先增加现有物流系统功能,对指定联盟企业开放部分信息共享,目前物流系统通过权限设置,普通联盟企业仅能通过系统查询到下达该服务商的物流信息。通过进一步的信息共享,使之能够及时了解系统内相关库区的库存及收况,如有合适的物流需求可以直接与仓储客户联系,能够通过共享平台接受信息并及时提供服务。第一步是计划的方案的基础,它实施的最关键是加强和服务商沟通,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关注系统,从系统中获得商机从而达成合作意向。我司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系统新功能的培训与权限管理工作。
第二步以我司自有库区为基础,如有物流需求,为在我司自有库代储的所有客户提供同等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所有物流服务由系统内战略、标杆服务商提供,整体物流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格10%。物流服务商必须优先保证我司库区内代储客户的物流需求。在第一步基础上由我司牵头组织各主要物流服务商形成企业联盟。第二步是方案具体实施的开始,此步最重要的是我司与各物流服务商之间落实责权利的关系,必须的部分可以写进合同。我司在此步的重点工作是找出代表性客户签订多方合同并试点实施,运行两至三个月后集中回顾运作情况,查漏补缺,完善方案最终实现物流链的纵向物流一体化。
第三步进一步结合物流系统内战略仓储服务商扩大企业联盟范围,继续延伸一体化的范围,为代储客户、销售客户提供包括系统内其他仓储服务商的异地仓储服务,包括仓库之间的配送、检验业务,在纵向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横向一体化,集中社会优质资源,提供优质物流服务。
第四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所有环节纳入系统,目前我司仓储、仓储服务商均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具备接受订单和查询权限,但是仓储客户仍然未纳入。为更好的为仓储客户提供服务,将所有环节纳入系统,为代储客户建立账号、设置权限,方便代储客户随时查询代储货物的情况。在横纵一体化基础上达到物流网络一体化。
经过一系列一体化建设,逐步将企业内物流一起化为企业联盟内的物流一体化,我司利用现有仓储设施,与系统内标杆、战略运输服务商合作,一体化运作于所有代储客户,对于跨区入自有库等资源,实现全程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实施后公司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效益提高:
一是拓宽物流业务视野,整合更多物流资源,为系统内外客户服务,提升服务范围,整合供应链内的强势物流资源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二是物流业务打包具有更好的议价能力,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客户只需一个订单,剩下所有运作均由企业联盟来操作,大大提高了客户的工作效率。联盟内企业的服务质量也将得到提高,从而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三是减少物流中间环节,节约了结算、交接等物流成本。统一签订物流合同后客户的物流委托、费用结算均与一家公司发生,节约了沟通时间成本也降低了费用控制的风险。
四是强化供应链核心竞争力,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其内涵十分丰富,反映在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与管理系统中。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却不具备核心营销能力、核心企业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通过外包或战略联盟等形式交由外部组织承担。通过与外部组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将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从而以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并扩大竞争优势。
五是增强全过程物流系统的计划性和协调性,形成固定的物流企业联盟后由我司统一调度,避免公司之间重复传递信息造成重复劳动和效率下降。每月底由我司根据产品计划统一规划月度物流计划并分解至联盟内各企业。
六是通过物流系统强化企业与客户间的物流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客户需求与仓储的动态,主动为客户提供物流需求。
七是充分发挥中石化管理优势,为客户提供管理制度支持,利用中石化先进的管理制度规范联盟内企业的行为,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八是发挥地域优势,拓展保税罐、海关监管罐业务,充分利用现在罐区的地理优势,集中外贸资源于具有外贸港口罐,内贸资源就近集中存放,优化物流配置。
物流一体化后必将为联盟内企业带来效益提高,我司自有库区年度吞吐量约200万吨,如其中有五成由联盟内企业完成运输,按社会平均运费(100元/吨)和利润率(10%)核算将带来利润1000万元。配送完成后预计两成盟内中转仓库预计带来利润200万元,合计1200万元,根据利润分摊原则,将会为我司带来直接利润400万元(三分之一)。另一方面联盟内其他企业也会为我司自有库带来新的货源及利润增长点,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建立利润模型如下:
三种库区与承运商形成有机的利润共同体,利润闭环。物流一体化运作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但是也同样带来一些弊端。首先作为牵头的我公司可能为此承担更大的运作风险,如出现数量、质量纠纷将承担连带责任。其次多公司的参与给我司的系统、信息安全带来一些隐患。再次物流一体化后势必增加我司管理成本。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一系列措施,尽量规避风险。
一是建立稳定企业联盟,所有联盟内企业与我司签订长期物流服务协议,明确联盟内各成员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制定完整的游戏规则。日常运作中可以继续不断地完善规则、升级规则,目的就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可以组建迅速响应部门,及时反馈客户提出的各种建议。在发生纠纷时候首先响应,率先行动,减少事故影响。
二是建立一体化体系内的物流供应商为体系内业务配备专职人员,由我司调度室统一调度所有物流资源,各公司的调度人员相对固定并签订保密协议,将此纳入考核直接与企业物流业务量相关联。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5
对于产品同质性更强的烟草行业来说,文化和服务的竞争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烟草行业服务品牌建设正处于由体系构建向全面推进的深化期,如湖北省局(公司)的“知行”文化体系、浙江省局(公司)“精实”服务品牌、山东的“真情”服务品牌。
然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服务品牌建设无先例可循,在探索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给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带来阻碍。
省级品牌建设“短板”
服务品牌建设是事关长远的系统性工程,自2007年行业启动服务品牌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全面推进方面问题突出。
区域服务水平差距大
在同一省内,由于经济状况、地理条件、企业实力等不同,围绕卷烟零售客户、烟农、工业企业、消费者等服务客体的服务标准不同,服务水平也不尽相同。省会、发达地级市公司的服务水平较高,三、四线城市的服务水平较低,呈现出明显的分布不均。同时,由于市级公司是生产经营的主体,省级公司缺乏统一的推进力度,各地的服务创新通常以经验交流的方式推进,推进力度小,无法纳入考核体系中。
建设呈现分散化
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司)自启动服务品牌建设以来,省级公司进行总体规划,以市级公司为主体独立开展服务品牌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体系。以贵州省局(公司)为例,黔东南州局建立“苗侗情”、遵义市局建立“娄山情”、黔西南建立“思远”等市级服务品牌。服务品牌建设现状既呈现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又给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带来阻碍。
建设主体不明确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指导精神,服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延伸,以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然而,在实际建设中,企业文化由政工部门或人事部门牵头,服务品牌的建设却需要以营销、物流、专卖、烟叶为主的专业部门支撑,由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局并未对服务品牌建设的牵头部门予以明晰,从而服务品牌建设主体模糊不清,服务品牌建设推进缓慢。
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从全国各地服务品牌建设分析看,尚未建立具有可量化指标的服务品牌管理体系。首先,烟草公司的服务与卷烟、烤烟生产很容易混在一起,造成以“两烟”生产代替服务提升;其次,服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多数属于感知性因素,这一点与有形的产品品牌形成鲜明区别,因此难以建立清晰的服务测评体系,现有的服务品牌管理、运行、评价体系仅具备了基本框架,未建立清晰、客观、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实际运用价值较低。
梳理四个“一体化”建设方法
上述问题使得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难于形成品牌合力,更不利于借助服务品牌建设有效提升服务水平。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重新梳理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服务品牌构架一体化
按照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要求,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深化现行的服务品牌“省级公司规划、管理、指导,市级公司打造、推进、提升”建设思路,强化省级公司在服务品牌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全省服务品牌体系框架,包含品牌规划、运行组织、体系设计、传播机制、整合优化等模块,自上而下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在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中,注重母子体系对接和上下联动配合,全省系统服务品牌统一定名,建立统一的服务理念体系、服务品牌视觉识别体系、服务标准体系、服务品牌管理体系。
服务品牌建设协作一体化
明确政工部门、业务部门在服务品牌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建立协作机制,组建政工、业务部门在内的服务品牌建设小组,建立例会制。由营销、物流、专卖、烟叶部门承担服务品牌建设及运营职责,由政工部门承担服务品牌管理、测评、传播功能,实现执行与监管分立。
服务创新与推进一体化
依托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建立服务创新激励机制、服务推广机制,改变过去先进地区的服务经验得不到有效推广局面。市级公司好的服务经验、措施,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上报,省级公司通过服务推广科研分析机制,以服务标准的方式在全省范围推广,避免各地服务工作各自为战,整体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标准一体化
服务品牌的核心体现在承诺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品牌包含对零售客户、烟农、消费者、工业企业、员工五个主体的项目的服务及标准体系,将服务的标准进行量化,最大可能地压缩服务标准的“可裁量”空间,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执行关键
通过上述四类措施,设计符合行业特征、反映地域特色的总体服务品牌,建立省级服务品牌综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是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执行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导向问题
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要立足“三个始终”、“235”实践教育活动等行业特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丰富服务内涵,使服务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真正提升对服务对象的服务水平,从企业经营角度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经营水平。
母子服务品牌兼容性问题
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不是服务品牌重新建设,而是在市级公司均建有服务品牌的基础上,从全省服务品牌统一的高度进行服务品牌整合及二次升级。因此,要解决好母子服务品牌的兼容性问题,实现母文化与各市级公司子文化的对接融合。就要坚持在母子文化管控模式下,探索母子品牌的对接点和融合点。
省、市两级公司定位问题
在推进服务品牌一体化的过程中,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省级公司势必要承担更多的建设、规划、统筹职能。不仅在名称、理念、口号上做简单的统一,还要借助各种机制激发先进市级公司不断创新服务,落后市级公司有明确的服务标准供学习,形成全省整体服务接力提升状态,因此省级、市级公司在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中要发挥相同的重要功能。
服务标准宽容性问题
通过服务品牌一体化建设,推进省级公司服务实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在建立省级服务体系时,设定分级服务标准。省会及部分发达地级市为一类标准,二、三线地级市为二类标准,三线及以下县级市为三类标准,建立分类服务标准体系,以使服务标准更符合全省各市级公司情况。
企业服务一体化范文6
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长期合力推动的结果
《职业技术教育》 :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指导思想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贵校在多年实践中推行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请问贵校是怎样走上这条路的?
贺星岳 :我们学校地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探索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有其必然性,也有其或然性。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 年由温州冶金机械厂和浙江第一高级技校联合改制共建而成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温州冶金机械厂当时是温州最大的国有企业,因负债、亏损而濒临倒闭。我校抓住时机,整合冶金机械厂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使之成为职业院校“双师型”职业教育优势资源,肩负起国企改制解困和高职教育发展两大使命。学校迎难而上,统合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借助厂校联合改制的背景优势,挖掘校办企业的教育功能;与学校主管单位杭钢集团的多个二级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以投资或控股的形式自办企业;发挥学校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契约机制引企入校,多渠道构建了校企一体开放办学的平台,完成了从“厂办校”到“校办厂”的转型升级。
从理念创新到管理变革
《职业技术教育》:如何理解您所讲的“校企一体化”?
贺星岳:校企一体化的“一体化”在这里是指关系属性的形态。本源体是分离的,是多主体的,但内在的某些联系促成了相互的深度融合,称之“一体化”。这里的“一体”是“化”的结果。学校与企业本来是独立的两个主体,由于两者间存在着某些价值诉求共同和利益相关的诸多要素,使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得益彰,真正体现出教学性生产与生产性教学的结合,这就是校企一体化的基本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在,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的推进,不仅仅是理念上质的飞跃,更对学校管理提出严峻挑战。贵校是如何从体制机制的变革来保障这种理念的实现?
贺星岳:通过一体化构建使学校主体的“教”与企业主体“产”相互融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抓住了参与主体的内在本质,构建“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形成各主体合作的长效机制。这五位主体是:政产学研市,即政府、产业(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市场。“五位”中政府体现办学方向、项目和经费的主导性;行业企业体现全面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引导性;学校体现育人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主体性;科研则是五位一体质量的保障,也是五位一体的动因;市场及社会是服务的起点和终端,承担评价与检验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功能。五个要素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服务利益联合体”。通过利益互赢、责任共担、契约化管理确保产教的深度融合。
践行重在重构教育教学流程
《职业技术教育》:贵校是如何将校企一体化办学理念服务于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
贺星岳:为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理念,我校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基于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实施教学性生产和生产性教学紧密结合,推行校企利益双赢的运行机制和方法,探索校企一体化产教融合的教学规律。
我校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为切入口,探索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规律和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全面推行生产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为一体的教育改革,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产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模式,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工作实习证“三证”并举,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三三制”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校企一体化教育教学流程的操作体系分为学校教学性生产生态系统和企业生产性教学生态系统。教学性生产生态系统是指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甚至校内的专业性实训教学是在生产过程或模拟性生产、拟景式实验中完成的,使专业性与生产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专业教学实践与专业生产实践的链接。生产性教学生态系统是指企业的生产因学校服务的介入和企业自觉分担育人职责的履行,力求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学习性生产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统一,使生产职能增添了教育性,在同样的产品中注入了不同的内涵,形成了生产性教学的新模式。
园区是校企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职业技术教育》:在调研中我感受到,贵校通过三大园区的建设,较好地促进 “产”与“教”在过程上的融合,正在改变校企合作“两张皮”的状态。我们所关心的是,学校如何促进这些实践平台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