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1
关键词:建筑 工程施工 管理 问题 对策 研究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因素
(一)首先,影响建筑施工管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其中包括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理论知识。一位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目标规划、施工组织安排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管理水平就会比较高,技术措施到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会有保证。相反,建筑人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素质水平低下,容易发生不合理的操作行为,最终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偏低。
(二)其次,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原材料也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次要因素。当今社会,原材料质量问题是一个大难题,社会上频繁出现原材料质量不过高而导致工程验收不合格的局面。由于建筑原材料品种以及数量繁多,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查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去实现的。而当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也容易发生遗漏现象。同时,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很大,一些工程承包方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没有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来进行采购,采购来的材料在质量上也是不过关的。承包商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还有的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降低了建筑工程质量。
(三)最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方案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在设计方案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比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后,不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建筑施工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例如: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工程施工进度,影响质量,结果增加投资成本。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中,监管力度比较薄弱,工程验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当我国很多地方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建筑工程开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回避有资质的竣工验收机构的验收,以自检代替竣工验收,在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和开发商行为不规范。
(二)建筑工程施工行为没有合理规范,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建筑施工行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也容易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一般是表现在建筑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通常情况建筑施工方将承包的工程再转包给其他建筑单位,从中赚取差价。而建筑单位只是在招标过程中一味追求低价,然后再高价转给其他施工企业,管理上很不到位,基本上各部门是各自为政,这会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企业以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验收的主导作用,如果没有监督机制的制衡,那么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筑施工中一味追求工程进度,严重忽视工程施工质量。一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应该是力求均衡,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把何时报喜作为进度改变质量的理由。然而我国目前的建筑业的通病就是存在着一味追求进度,不顾工程质量,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倒记时施工或某日有哪位领导检查,迫使施工单位临时突击施工,一切以工程进度为第一,存在大量质量问题,并累计质量隐患,给进度开绿灯,质量这个概念就会被忽略。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第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逐步健全建筑工程法律体系,吸收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制度。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国家对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健全建筑工程法律体系上。健全的建筑工程法律体系是建筑市场高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欧美发达国家建筑工程法律法规有法律总则、法律条例以及规范标准,这三个层次都有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制定,这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出来的法律体系往往比较健全,能够合理监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二)第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地基基础、主题结构图、材料质量以及环境质量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这2个方面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施工后建筑工程的安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提高相应的数据做支撑,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工程验收时,必须通过有资质的竣工验收机构的验收,避免以自检代替竣工验收,在施工单位和开发商行为要不断进行规范。
(三)第三,加强对施工监督人员的培训,树立权威性。监管工作岗位上要树立起权威,权威性是建筑施工监管工作有秩序进行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实我们应该自己建立起权威,只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技术权威性提高,执法权威也会能相应得到增强。要树立起权威,首先监督人员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施工单位努力抓好施工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施工监督人员能熟练掌握标准和操作流程。最后,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监督人员的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不仅是建筑业的生命线,而且还关系到劳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施工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培训,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12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2
关键词: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1.前言
由于现代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关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必须得到加强,尤其施工企业更要高度重视监督跟管理的过程,只有严格的对建筑工程实施监督和管理,才可以使工程质量与投资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保障。因此,一定要用科学有效的监督跟管理方法,才可以使建筑工程控制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现代建筑使用新技术与新型材料,但是在建筑工程中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因为经济利益的推动,企业追求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工程建筑的质量,承包商与承建商会利用一些高投资公司的牌子,实施分包――转包――发包的承包模式,最后包工头进行施工,许多包工头为了赶工,就会采用质量不高的材料,不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益。
第二,部分开发商为了施工及时,不按照规定操作,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就实践工作看来,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部分来源就是开发商不按照规定操作造成的。开发商不按规定操作的表现为:施工之后才进行申报,任何施工手续都没有办理,或是完工之后也不申报,更甚者先销售再实施建筑,逃避工程建筑中的质量监督跟管理。
第三,一些承建单位在建筑工程中进行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缺乏监督力度,这类监督人员大多是承建单位临时雇佣的,听从雇用单位的安排,承建商说什么就是什么,致使自身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来说非常不利。第四,部分代表政府实施建筑工程监督的部门,对监督重点、人才素质与结构上的把握不够,对于目前发展形势的要求与社会发展变化不能全面了解,导致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不及时[1]。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3.1加强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
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时,必须要使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加强,形成一个依法进行工程建筑的氛围,尤其在特岗方面的培训需要强化。首先,承包商与开发商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依照法规法律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其次,项目的负责人、监理人和承包商要自觉地培训和学习相关岗位的法律要求与规范,使其工作中的道德水平与责任感得到强化,消除马虎施工、偷工减料等一些不良行为。第三施工队伍在建筑施工中的法律意识也需要强化。就目前诸多施工人员的水平看来,大部分施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文化方面水平较低、缺乏法制知识,所以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是建筑施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把握好以上三个过程,即法制教育中的三个方面,可以使员工法律素质整体提高,为工程建筑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
3.2建立一个使用的许可制度
近几年我国工程建筑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可见建立一个使用的许可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些硬性职业中制定一个技能标准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一切从施工人员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开始,必须拿到资格证书才可以登记上岗;在企业中设立认定的制度,进行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时可以穿梭于整个建筑过程。只有这样,工程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才会得到保障,进而为人民造福,为社会服务。
3.3改变建筑方式与创新思路
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与实践的必经过程,但是在新时代下,客观与主观条件的改变,实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时,在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就容易产生质量隐患,这就必须引起施工企业与社会的重视,只有传统观念发生转变、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也不断更新,才可以使质量隐患得以规避。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将纸质上的监管规范落实到真正的工程建筑监管中,结合实物与程序的监督,实施共同监督的方式。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质量、技术与行政的管理,实现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要从日常的监督开始,朝着对工程质量随机抽查的方式发展。将原本的通知式与预约式打破,加快随机抽查与巡回检查的频率,使检查到的部分都可以将工作状况如实反映出来。还要在服务性与预见性模式基础上建立新的监管模式,尽可能做到监督跟服务的结合。此外,政府监管部门还要将社会舆论与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或是引进可以对社会实施监督的能人志士[3]。
3.4转变现在的质量监管模式
为了更好的实施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就必须对当下的部分质量监管体制进行改变,在企业内部强化员工素质,在外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使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进而保证监管部门的权威与有效性正常运行。在外面树立良好形象与内部强化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监管的整体水平,不错失任何可以学习质量监管的机会,强化专业技术与法律知识。同时,不仅要在国内进行同行业的技术交流,还要与国外的专业人士进行技术交流,取其精华,提高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平。还要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尽量实行岗位的责任制,只有拥有资格证书才可以上岗,秉公办事、不徇私枉法,保证法律的权威与公正,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企业投资者获得利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施工企业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监管体系。同时,施工单位要对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管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投资企业在进行质量监管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检查的每一个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而使工程建筑质量监管与控制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东.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4,24(13):299.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3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现状;方法和途径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68-02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也对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不断努力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建筑管理中成功的经验,我国在工程建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工程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工程的生命,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是目前建筑管理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难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并提出有效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1.1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等。而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在工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却在法律法规中找不到比较明确的处罚标准,这样就会影响到质量监督部分,对于这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很难做出处罚,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操作中的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不够,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1.2开发商重视利益而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内,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对工程的质量完全不够重视,他们关心的是快点完成工程任务,就能拿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建设时无视人员技术的高度、不分工种,甚至将工程施工的顺序打乱,甚至有些开发商还通过偷工减料来减少成本,使用一些廉价的建筑材料来进行施工,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些情况,都是目前工程质量监督部分所要加的监督内容,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1.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技能和法律知识要求都比较高的工种,同时还要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因此对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相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还是比较缺乏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够,思想觉悟低,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完成只存在于表面。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高,不仅对于建筑工程的相关技术熟悉不够,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一知半解,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2.1完善坚持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
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给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水平。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建设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时,不仅要对建筑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相关的处罚条例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力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将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作为主要监督对象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主要有七大责任主体,分别是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这些责任主体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其中某些责任主体想在工程中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建筑工程的责任主体作为主要的监督对象,对这些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筑项目的要求、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证书是否能胜任这些工程任务、相关的手续是否完整等进行监督。在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2.3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单位必须要不断提高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思想觉悟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单位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服务意识和执法能力,通过专业的上岗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还要不断吸收更多人才进行储备,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能力高的监督队伍,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4
1.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在绿色建筑工程政策方面,虽然涉及到了绿色建筑的内容,但该内容缺乏实际操作性,大多法律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出的规定过于笼统,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不具备可操控能力,大多法律法规中都是运用提倡、鼓励等字眼,缺乏一定的强制性,使得执行力薄弱;在绿色技术标准方面,仅仅局限于节能设计层面,对于材料、施工监理等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建设单位或者开发商没有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行为也没有做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造成大多人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不予以重视的原因;对于建筑节能管理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远远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并未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建筑节能管理方面,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现代法律没有设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1.2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很多先进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虽然这些体系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局限性过大,仅仅停留在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层面,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评价系统的内容仅仅体现在环保方面,缺乏对经济、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价,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大多都是传统类型的管理人才,对于新兴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而言比较缺乏,将传统建筑工程粗放式的管理运用在绿色建筑管理之中是不科学的,在管理中,缺乏绿色建筑管理的专业人才,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管理的水平;绿色建筑施工人才较少,传统的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知识,不具备绿色建筑理念,不熟悉绿色建筑规范和施工要求,导致违规操作现象在施工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2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使绿色工程建筑管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法律、法规,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设计、建设、实施等方面充实立法的内容,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体系,对政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政府不当的干预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完善法律,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的行为,理顺权责关系后,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完善理赔制度;政府要发挥自身的效能,切实做好绿色建筑的规划、审批和验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首要是实行准入制度。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评估,对于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要坚决拒之门外,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绿色建筑企业准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予审批,要坚决取缔,防止一些建筑企业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做着高能耗的项目,欺骗社会;实行全程的评价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到验收,都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另外,工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实行全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执行,在设计、建设和招投标等阶段,实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管理到位。
2.3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绿色建筑管理需要新的管理和施工人才,因此,要拓宽人才的引进渠道,结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凭借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对于要引进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管理和技术团队,从根本上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促进管理水水平的提高;加强培训,尽可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等,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绿色建筑知识,将培训的成效和工作绩效相结合,建立并完善激励制度,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严格执证上岗,增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复合型的绿色建筑人才队伍,进而有利于提高建筑管理水平。
3结语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任务艰巨。然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受到关注,这一方面说明质量和安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日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更有效地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1.1 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现状
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即法制环境、社会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毫无疑问,我国法制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但显然还存在不足,《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颁发实施多年,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经常发生监管不力的事情,不少工程是发生了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监管单位才追加处罚,实际上涉及监管单位的专门法规是缺失的,建筑质量安全法规体系方面也未尽完善,对于一些安全质量问题缺少科学的解释依据[1]。从市场环境上看,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由于竞投标时竞相压价,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于是违法分包、转包现象不绝,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再加上不时赶工和高强度作业[2],质量安全问题就屡见不鲜了。
1.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问题
我国不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场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安全检查常常流于形式。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上也有不足,常将企业闲置人员安排在安全管理岗位上,这些人多不具备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在施工现场仅凭个人经验无法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另外,建筑工程结算经常被拖延,以致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也必然影响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质量安全工作不得力。
1.3 建筑工程从业人员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目前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流动性大,培训不足,质量安全意识较差。建筑工程露天、高空作业多,受天气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又追求进度和效益,时而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所以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建筑工程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监管的前提,基于此,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规范建筑工程监管单位的行为,而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净化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首要任务。建议抓紧制定涉及监管单位的各项法规,一是有法可依,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对象明确了,将更有利于重点监督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二是有法必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够完善,但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时,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推诿,即使经过司法程序,执行起来也有问题,基于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且有法必依;三是执法必严,明确监管单位的责任,有利于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施工单位而言违法的代价大了,将更有助于其守法;四是违法必究,监管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对于施工单位不依法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必须给予相应的惩处,如果监管单位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与约束,就不可能做到违法必究,反而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
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也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法律应当规范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作为,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在市场中显然更为强势,应从法制上限制建设单位任意压价、长期拖欠工程款等不当行为,保证足够的质量安全资金投入。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建立诚信机制的基础,通过参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2 完善建筑单位管理体制,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质量与安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确保质量和安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重点是明确责任和责任到人。首先,确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和质量控制责任。其次,完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和质检员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设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源头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狠抓事前控制;查隐患、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安全措施方面,应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做好检查维护工作。脚手架、安全绳等每次使用前和使用中都需仔细检查,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坚决更换。施工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拆线,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接拆线;配电设施、导线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设置,不得混接,设备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程机械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定机定岗。
质量控制方面,坚持例行的技术文件会审和质量交底,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材料采购、进场、入库、使用前严格质量检查。采购前供货商提供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样品经确认后封存。材料进场进行抽样检验,并与样品对照检查。对重要物质设备,派人驻厂检查验收。所有材料、半成品、产品使用前必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坚持“四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专职检。每道工序必经检查合格,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施工技术控制,对重要工序施工,如混凝土浇筑设旁站监理,多方共同监督。
2.3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具有场地狭小、人员众多、多工种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劳动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建筑单位必须严格、认真地开展三级安全、质量教育活动,重点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不让教育培训走过场,应注重教育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施工人员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对于学习优异者予以奖励和安排重要岗位。培训不仅传授基本安全防护知识,还要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操作技能。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同时,更要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结语
安全和质量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未来发展,更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及安全水平,并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法律培训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进行实际施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多方位把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这离不开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进行。进行监理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监督工作起到应有的效果。
1、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
1.1、保证建设工程建设的合法规范运行
现实中,建设工程施工因为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往往会出现质量问题,工程监理作为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机构,通过合同的方式对与建筑工程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规范,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工程可以规范合法的开展。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一套有序的合同管理网络,由于建筑工程的项目履行时间较长,需要协调的各项关系多而复杂,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就显得既科学又合理。所以,以合同的方式进行监管不仅有利于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对工程质量的法制化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1.2、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安全隐患
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类安全隐患,比如避免不了会出现那些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行为。通过工程监理单位的动态管理可以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的规避,并切实做到了让质量监督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同时,由于工程监理具有不定时、全天候的高度监管的特点,所以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在细节方面杜绝了所有的安全隐患。
1.3、保证各种质量纠纷的妥善解决
由于工程监理同时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如何充分协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冲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并有效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提升工程进度是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监理单位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这要求工程监理单位要及时有效的了解人员配备和工程设施方面的情况并对工程建设的信息及时掌握。这样的运行机制可以避免因沟通不畅所造成的冲突,进而有利于减少一定的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监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环境和监理制度存在局限性
在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局限性。地方保护主义尤为严重。由于监理市场的抵制和封锁,对于监理单位的任用,往往选择本地熟悉的监理公司,排斥外来的监理单位加入,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是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绊脚石。我国在工程管理中,过多的向监理单位强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这就导致了监理单位把监理工作的核心放到了施工质量管理中,缺乏对施工中其他问题的管理,造成了监理制度的局限性,阻碍了监理工程事业的全面发展。
2.2、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我国建筑监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大量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这就导致了部分职业素质低下的人员加入了建筑工程的监理中,这些人员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甚至无法全面、科学的认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专业技术的缺失,他们无法发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给安全施工带来了不确定隐患,这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
2.3、人员素质不高
施工或设计单位离退休人员是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人员主要组成部分,这使监理队伍素质面临参差不齐的状态,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人员没有受过专业技术监理培训,大都只是懂技术,而专业技术和法律等知识匮乏,致使无理索取和等现象时常出现,不能真正发挥监督管理建筑工程项目作用。
3、建筑工程监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使得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监理单位大打球,严重影响了监理单位法制化的进程。这些监理能力低下的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是一个重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单位应该尽快健全与建筑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理市场制度。整改或取消一些不符合相应规范的、监理能力低下的监理单位。
3.2、注重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第一,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留住高素质监理人员。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应该重点培养工程监理技术多样型人才,为建筑工程单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第二,监理工作人员应注重加强积累经验,对监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总结。在实施每道工序前,监理人员应该事先预测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整个进度中,应注重认真和仔细检查落实。第三,要重视强化再培训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人员工作。总监理工程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等能力。同时,应该注重从注册监理工程师中选拔建筑工程总监理工程师,注重运用再培训注册监理工程师方式,把监理工程师业务素质提升上来。因此,应当充分的重视再培训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师制度的建立,确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工作方法的大力改善提供有效保障。
3.3、建立和健全监理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的监理组织机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进行实际的建筑施工,遇到有关问题时,可以直接有效的找到承担责任的个人,能够确保监理人员各尽其责。再进行职责分工时,要遵循合理化,全面化的原则,避免出现问题时,监理人员互相推脱责任,撇清与自己的关系,确保监理工作有效的进行下去。其次,监理部分应该定期进行培训,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最后,监理部分应该随时对监理人员进行检查,制定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对比较优秀的监理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奖励,公开表扬,对不合格的监理人员则进行批评指正,使监理部分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确保监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4、保证监理质量
要坚持动态的跟踪和控制,严格根据合同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审查。如果出现了违约等不正常事件时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合同的约定给予解决;如果出现了违规分包或者违规转包的现象时,首先要第一时间向业主报告事件的真实情况并向业主说明监理针对此问题的具体意见,如果业主不能接受监理给出的意见时,监理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明晰自己的权限并充分尊重业主的选择。
3.5、加强监理市场规范管理
在有关法制建设建筑工程监理市场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成为规范监理市场秩序的有力保障,但在实际中还需要有关部门重视其真正的贯彻与落实,使其在实际之中真正的发挥效力。因此,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理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为建筑监理工作法制化进程的推进而积极的努力。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把规范各地方市场主体当做重点来抓。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审查与备案相关材料工作,监管部门应坚决不予验收备案与相关程序建筑工程监理不符的项目。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同工程项目质量密切相关,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不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优化监理实践,确保其细节工作切实有效,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建筑工程监理程序及控制要点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