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行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的行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行动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1

关键词:恐惧心理 学生 体操动作技术

一、前言

体操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体操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身体能力。体操运动能加速人体各器官系统在形态和技能上的变化过程,并使之更加完善。但是由于体操运动的动作差异大,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的快慢,又有幅度的大小的技术分别,同时又有身体各部分用力顺序和用力时机的技巧技术。体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全面,特别是上肢和腰腹的力量素质。而很多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腰腹力量相对较差,由于力量不足,在动作练习中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这种不协调常常造成学生的动作失败,甚至身体受到伤害,从而导致学生对某个动作或某类器械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导致了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技术时的积极性下降,故通过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来研究体育系学生在体操动作学习中恐惧心理现象,旨在为体操技术教学改革提供论据。

二、调查研究

1.研究对象: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08级学生80人,其中男生60人,女生20人。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100%。

2.研究内容:产生恐惧心理的时机和原因,及有利于克服恐惧心理的因素。

3.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现场观察和个别访问、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产生恐惧心理的时机调查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当看到教师或同学动作失败或受伤后会出现强烈的抑制刺激,神经紧张而产生防御反射一恐惧心理。这对初学体操动作技术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能力,会不会出现危险心中没有把握。面对陌生的事物学生除了会产生好奇心外,还会产生防御心理而不敢贸然行动。故而初学者在看到教师或别人动作失败后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当学生看到同学或是自己动作失败或动作中受伤,由于不能正确面对,会主观地得出体操是危险的,是困难的,自己是完成不了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会导致学生越来越谨慎小心,其结果是动作越来越放不开,不协调,胆子越练越小。加大了受伤的几率,导致恐惧心理的加重。在表1中我们看到45%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动作失败后会产生恐惧心理,有50%的学生认为在别的同学做动作失败时和自己恐惧心理产生有很大关系。

2.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调查

恐惧心理是人的情绪对刺激物的一种不良心理反应。在体操教学中,是由主观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如表2、表3

恐惧心理是人情绪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增强了保护自己和逃避危险的能力,但是同时恐惧心理还可以使人的意识变得狭窄,判断力、理解能力都降低,甚至会丧失理智和自制能力,使行为失控。恐惧心理常常是由不符合安全需要的事物引起的,是与危险的处境和受到威胁相互关联的一种情绪表现。恐惧心理会对事物产生抑制,主要表象为害怕、回避和退缩等为难情绪和行为。体操动作技术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动作很容易失败。有些体操动作是具有危险性的,学生在练习中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危险的威胁,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动作失败后一般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积极的,即正视自己的失败,有着高度的意志力,勇敢顽强的品质。在做动作上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失败后积极性增加,更加积极练习。另一种是消极的。在动作失败或受到伤害后情绪变坏,产生了厌恶,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具有危险性的动作。另外,从体操技术掌握来看体操的动作技术形成要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结算;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巩固和完善提高阶段。而这个过程长短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能力强,素质好,可以轻易完成所学动作技术,过分高估自己,在练习时往往认为可以一次成功,而不是仔细思考动作技术的重点,要点,难点,关键用力时机。有这样心理的学生常在一知半解下进行练习,结果常常是身体不能协调配合,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伤。结果导致自己产生恐惧的心理,使自己学习体操动作的积极性下降,且片面认为,我素质这么好,却做不好体操动作,说明体操是一项困难的,危险的项目,进而影响了学生体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表2可以看出,4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动作会产生恐惧心理;30%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完成不了动作,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伤病和胆小的同学各占了15%。体操动作要求练习者精神高度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如果注意力稍微分散,在练习时都可能使动作失败,甚至受伤。例如在体操的跳马的纵马的分腿腾跃这个动作练习中,助跑后由于精神不集中很可能在最后起跳的一瞬间产生犹豫的心理,这样往往会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到伤害。另外我们在表3中可以看出,在体操动作时受其他人干扰而导致动作失败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在做跳马落地过程中受到工作人员的影响,导致动作失败,造成了颈椎骨折,成了高度截瘫。体操动作往往是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当作动作者受到别人干扰时注意力不集中会产生做与不做的犹豫念头,从而导致动作失败,甚至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别人的干扰也是体操练习时产生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减少恐惧心理措施调查

恐惧心理是体操动作技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情绪,减少体操学习中的恐惧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表4中我们能看出,有20%的学生认为专项素质提高有利于减少恐惧心理;21%的学生认为好的学生的示范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17%的学生认为对技术加深理解,可以使自己对完成动作的各个时机把握更好。25%的学生认为自信心是必要的。同时有1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关心对自己消除恐惧心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消除恐惧心理的建议

为使学生在体操动作技术学习中,克服消除恐惧心理,本文建议:

1.教师应当经常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2.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体操教学原则,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3.教师课前充分做好准备,认真备课,检查器械,布置好场地。

4.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教师示范要做到动作轻松,自然,协调。学生初次做动作时教师保护要及时正确。

5.教师要注意平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专项素质的练习,及心理素质练习。

6.发挥学生的影响作用,将胆大技术好的学生和胆小技术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其影响胆小学生,同时教师对胆小素质不好的学生不要歧视多关心,增加学生的信心。

参考文献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2

1.一句话描述部门价值定位:

拥抱互联网,紧跟大数据。

2. 做时间的管理人

——“学习与行动”心得体会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珍贵的、稀缺的资源,它不能再生,也不能被储存下来东西,因此必须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利用每天有限的时间完成足量的工作任务。时间管理好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否则就是时间的奴隶。时间管理好的人,应该是一个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的人。所以自己通过培训和学习,明白了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时间的管理人,能够自由掌控和把握时间,做到得心应手,而不做时间的奴隶,被时间所束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时间的话有很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等等。其实,时间不仅仅是金钱!时间远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钱没有了可以再挣,但是时间流逝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时间的价值远远大于金钱。所以管理好自己时间的真正意义便是为了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也就是尽量安排得让我们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提高自己使用时间的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安排好时间的同时,也要高效率的利用时间,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更可能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3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常规教学,必须是活动性质的,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调整技能,在情绪唤醒状态下自觉,自主素质的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结合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体会,浅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课的活动形式。

康德曾经说过:“人通过教育而成为人”。这说明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获得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作为人的心理—社会活动,无论就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自由度比较大的活动。它不应该也不可能依靠某一种模式实现它的全部功能,因此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为满足青少年心理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己经成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达成了共识,即开设专业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旨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也有别于常规教学,必须是活动性质的,即以学生活动为主,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调整技能,在情绪唤醒状态下自觉,自主素质的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但是有些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直以来未引起重视,原因是近年来职业学校的生存环境恶劣,招生恶性循环,学校为了生存,注意力主要在招生和就业上,学生人学没有门槛,所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己经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教学、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多学校并不知道怎么样去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为了表示对这方面的重视也开设心理指导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但是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更有些学校连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没有开设,就是一学期或一年搞了一两次讲座而已,然后就万事大吉,这样很难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基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方法去“教导”,也无法通过“教导”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引导”式活动,教育者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活动中学会调适。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活动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活泼丰富的活动形式。

1角色扮演,体会真情实感

角色扮演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相应角色的种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具有较好的示范感染效果。角色扮演有别于文艺节目,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角色扮演组织工作,应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能反映教学的目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即兴表演为主,不必追求过多的修饰雕琢。如:“我来当老师”活动中,学生就有较深的体验,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她预设的课堂情景,只是让她上一节课,当她这个“老师“面对下面乱七八糟的课堂时她掩面哭泣冲出教室。她认为同学太不尊重她,让她太没面子。当老师告诉她,这些都是事先预设的情景时,她深有感触的说:做老师太不容易,以后我要认真听课。在全班的讨论中,同学们的认识都有提高,这个班以后的上课纪律大大改善。

2团体游戏,懂得学习经验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团体。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处于一定的团体中,成为团体的一分子,个人的需要和期望才能得以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建立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而许多心理问题和困扰往往来源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更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实践证明,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类似问题或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游戏对帮助青少年改变和成长有很大效能。

团体游戏是把教学目标及内容寓于学生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领悟一定心理知识,获得一定心理技能的教育活动。如:“相亲相爱一家人”游戏活动,学生都能融人到游戏中,即获得了经验,也增强了与亲人的感情。安排团体游戏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调控好活动的时间与节奏,并制定安全措施,以保证活动取得良好的实效。在团体的协助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推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3自我评述.学会不断反思

自我评述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进行反思、陈述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活动。有口头评述和书面评述两种基本形式。在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和隐私权,不能事先给学生定下调子和框框,更不能强行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述。

要求学生在总结中剖析自我,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好是写成心理日记,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历程,引导他们学会评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诸如分析:(1)对自己是否持肯定态度?是否能不自炫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2)对自己的潜力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并创造条件,发展潜能?(3)是否轻易为外界刺激所左右?是否能历经挫折困扰,而处变不惊,善谋能断?(4)是否脚踏实地而不沉酒于幻想之中,是否能发挥主观能动性?(5)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是题目评估,如:(1)某个专题辅导对你最有帮助的是什么?(Z)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地方?(3)请说说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4)请写下你的建议与期待,等等问题,帮助学生在评述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4讨论交流,学会坦诚相助

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活动,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平等宽松的沟通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影响来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合作。讨论一般采取分组或全班进行的形式;辩论则宜按照不同的观点来划分辩方。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观点和论据,不能随意加以点评而导致倾向性。讨论不必非要求得一致意见,辩论更不必非要分出胜负优劣。只要学生经过真诚参与而开拓思路、获得知识与技能,增进了解与合作,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5案例分析,强化健康意识

案例分析具有强烈的暗示、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产生心理强化效应,如正面案例促成学生“见贤思齐”,反面案例则能“以警效尤”。运用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客观性、针对性,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着重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揭示导致结果的心理和行为逻辑,不能简单化为讲故事,总结经验教训。如:乌市五家渠某职业学校3名男生为一条裤子打死同宿舍一名同学的案例。通过分析打人者自私、狭隘、自我中心的心理意识,使同学们反省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其警惕平时的心理状态,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6技能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心理行为训练,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理调节的能力。如训练学生掌握帮助消除焦虑症、强迫症的基本方法、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调节情绪的基本技巧等等,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

7量表测试,帮助自我认知

为了更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状况,也为了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可以把量表测试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注意必须严格审评量表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引导学生自愿如实地填写量表;再次,不能把量表作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唯一的、主要的标准;再次,对量表资料应有严格的保密措施,不能伤害学生的隐私权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量或特别测量与监护,问卷的结果对有效预防、教育及矫正都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心理健康测评(SGL-90 )能让被测者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心理辅导老师更理性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帮助,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 活动 引导

从初中步入技工学校,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在心理上会产生如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生活等方面更多的心理困惑问题,这就需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体现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激发相应的心理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符合现代少年的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匹配最佳的活动形式。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适时传授心育知识。教育者要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调控情绪,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团队合作游戏活动

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领悟心理知识。例如:“团队合作”的游戏,要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忠诚度,责任心、意志力。这类游戏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无敌风火轮》活动目的:培养学员全力合作,团结一致,攻坚破难的团队精神;培养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忠诚度,以及责任心、意志力;培养作风严谨、服从领导指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二、扮演秀活动

老师提出角色人物,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学生充分体验角色心理,模仿与学习角色的心理与行动。如在“无敌风火轮”中设计“我是指挥者”,让学生扮演指挥家的角色,充分体验作为领导者的情感,进而产生心理位移。例如:“假如我是学生的领导者”,我会劝导学生走上学习路 ,我会引导学生走进文明班,我会……

三、讨论活动

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自主意愿和隐私权,例如: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劣势,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记录心理成长历程。如:自己是否有足够信心?自己的潜力如何?是否能正确面对挫折?

四、才艺表演活动

本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增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现自我,让同学们看对方身上的优点,“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本活动特别能激发学生的价值感,引导学生正确悦纳自我,赏识自我,充分树立起自信心。比如:演示自己的才艺(唱歌、变魔术、篮球技术),展示自己的照片、习作、小发明制作等。备注:表演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五、你我他倾诉活动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5

学生学习心理活动运行程序主要包括:启动阶段、接受阶段、加工阶段、储存阶段、练习应用阶段、检验阶段、反馈阶段。这七个阶段是循环往返,周期性变化,螺旋上升的,在这七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才会获得成功。

1.启动阶段

一堂课确定了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后,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需要,有的教师采取观察、调查、反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上化学课,讲氧气的性质,教师先准备一集气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颜色,让学生闻一闻是否有气味,从而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热的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里会立刻燃旺,发出白光,从而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上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观察镁带在空气中点燃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提出一些问题,镁带在点燃之前是什么颜色?点燃时有什么现象?燃烧完后是什么颜色?燃烧前与燃烧后比较,物质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没有呢?

2.接收阶段

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感知,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而获得了信息,学生把这些信息整理加工,形成技能。比如:学生对氧气的观察,并动手将红热的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燃旺,从而思考得出氧气是助燃剂,可以帮助燃烧,供给呼吸,从而想到铁匠铺的红炉旁的鼓风机,不断地往炉中鼓吹空气,炉中的炭燃得旺;想到医院里抢救病人的情景。

3.加工阶段

教师上化学课,通过演示制取氧气实验,演示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教师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看书消化,分析、比较,概括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得出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4.储存阶段

教师讲完一节课内容让学生看书,看教材内容,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乃至一个单元的内容记忆在大脑中的过程。比如:教师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程,总是留十分钟或一课时,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一节课的内容或这一单元的内容,然后再教其他的内容。

5.练习应用阶段

教师上完一节课,讲完一个知识点,总要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应用。教师上完一个单元课程要出单元练习题,上完一学期课程要出期终复习题,通过这些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或创造性的练习,让学生把知识技能转化成能力。

6.检验阶段

教师上完一节课,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就在第二节课前,抽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验学生动口的能力,检验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好再继续教别的内容。如果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好就要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后,再让学生学习新内容。

7.反馈阶段

心理学的行动范文6

关键词:体育社会科学 学科创建 新学科 动力系统

1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学科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感召下,全社会业已形成一股合力,为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客观地分析体育社会科学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创建有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内外两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动力系统。外部动力系统为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提供条件和保证,可以刺激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而内部动力系统是最根本的系统组合,是新学科萌芽、形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研究新学科形成的动力系统,目的是明确内外两种动力的作用,抓住主要的动力系统,多快好省地刺激

内部动力系统发生作用,为新学科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时机和最佳环境,促进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 外部动力系统

在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中,成熟的环境是良好的外部动力,它为新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学科理论的发展都促使着新学科的创建和成长。特别是体育学发展的今天,体育与各门学科高度的交叉融合,应更好地运用环境机制来促使本学科内部的分化和发展。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社会科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是社会各方面“引入”体育和体育主动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而相互融合、双向驱动发展的结果。同时,体育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更协调、和谐地发展。[1]当前,体育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功能正日益提升,其价值,包括迁移价值,均得到了认可,其内涵也得以拓展和延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意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使人们在技术上距离缩短,但在感情上距离拉大,使人们对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交性更加倚重。[2]更多的人建立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在不同方面,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品质需求方面都在充当重要的角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等基本功能得到了巩固。此外,丰富文化生活,调节性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延年益寿,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体育的附加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说,社会对体育越来越重视与依赖,对体育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层面,而是更多地注重心理品质的健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也就使体育社会科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亟待构建新的学科,发展新的理论来指导体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2.2 社会文化环境造就

社会文化环境是造就体育社会学科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体育学被列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3]社会文化环境涉及社会政治、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人文品质等方面。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不断促进人的观念和精神进行变革,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又反过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提高。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环境中,体育文化必然发展,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它不仅可以防止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所导致的外来文化的不健康部分的侵入,还可以使人们增强对新文化的比较鉴赏能力,增强对本土优秀体育文化走向世界的信心。

奥运会的举行是体育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奥运会将是对中国体育产业的综合考验,也必将刺激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升温和发展。[4]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必将刺激体育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的学科来适应新的形势,其中包括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文化建设已经提到了重要地位,这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民主的环境。此外,网络的发展更是极大地加速了体育的发展进程。今天,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正在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5]无疑,网络也深刻地影响着体育事业,加速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促使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考虑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地位和形象,创建本土体育文化与世界文化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这一有利环境也促使体育科学研究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在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环境中培育和发展新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2.3 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发展的推动

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形成了一种压力和动力,促使我国不断发展体育社会科学,并向国外体育社会科学的高水平看齐。

当代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产生了各种新学科、新学说,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者认清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以应对国外体育社会科学所带来的挑战。从当前形势看,虽然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还远落后于国外,但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飞速发展和普及,各种信息互通有无,各种知识的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由此能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借鉴国外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2.4 国内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

以来,我国经历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门社会学科和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的进展正是体育社会科学在未来得以发展的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号召下,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学科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与体育社会科学相关联的学科的发展,拓展了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的领域,并为新学科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5 领导管理层对创建新学科的重视

领导管理层的重视是加快我国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重要外部动力。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研究”,组织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同时,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了体育社会科学面临许多新的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当前体育社会科学面临的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6]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明确了方向。

3 内部动力系统

在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中,外部是环境机制的作用力,内部是内在动力结构。内在动力结构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因。正是内在动力结构系统各部分的优化组合、动力互动和序列进化,有效地促进了当代新学科的成群崛起。

3.1浓厚的体育社会科学学术氛围

浓厚的体育科学学术氛围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动力。在公平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发展、成长、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种方式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激励科学研究工作者勇敢果断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密切了他们之间和学科间的观点互通与合作,从而开阔了思路和见解,进一步促进了学科概念、原理、方法的移植和跨学科的研究。同时,这种公平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激励着全社会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加入到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队伍中来,进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聚合力,推动新学科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3.2 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

在学科高度分化和整合发展的今天,学科与学科的边缘地带不断生长出新的学科来,即两门相邻学科的互相作用导致融合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或用一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而诞生一门新的学科。在高度综合的同时继续分化而导致分支学科的不断衍生。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中,通过不断渗透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形成了许多学科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新原理、新模式、新学科。学科知识高度分化与整合,研究力量不断加强,分支学科不断产生、发展、壮大,这不仅丰富了体育社会科学知识,还为体育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新学科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科研工作者创新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体育社会科学创新的前提是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动机及创造。在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今天,广大科研人员创建新学科的意识逐渐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科前沿知识的变化,探寻知识创新的途径,不断寻找创建新学科的契机、条件和研究方向,并积极内化为研究行为,不断开发出体育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知识点、新知识群和创建新学科,拓展与延伸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发展空间。体育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子学科,是体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增强自身的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能力,关注各学科交接边缘处新学科的生长点,从而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新学科。

3.4 体育社会科学内部理论之争的激化

体育社会科学内部存在着许多理论之争,这些理论之间有许多相互冲突、相互重复、界线不清、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等现象。如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之间的界线不清,内容错位等等,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发展不协调,需要从系统论角度去全面把握、梳理,划清学科理论的界线,完善新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各学科的自身建设与发展,加快体育社会科学的系统性发展。

3.5 现代思维方式方法的运用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创建新学科的重要动力。创建新学科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是一种创造思维研究过程,需要打破落后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性思维,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求异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促进质的飞跃发展。具体运用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中,就是找准理论上的突破点、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或切入点,及时抓住思维的灵感和动机,持久深入地进行研究,为新学科的形成注入活力。

4 结语

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创建应该体现出自己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性”。

一是学术性。在创建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过程中,既要阐明新学科的基本理论,又要反映当前的学术争论,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批判性;既要有对当前研究的新见解、新观点及发展新趋势的把握,又要有历史感,将问题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其实质。注重对新学科范畴内若干关系的剖析,注重过程,注重个性差异。依据学科发展的理论根基,注重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注重历史与逻辑、理性与非理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体现学理性、前沿性,体现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的原创性。

二是实践性。在强调提高理论概括度、形成立论点高的理论构思的同时,使问题的论述落到实处。通过实证的分析、实验研究的支撑,加强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注重从我国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回答。新学科的成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接受时间和过程的检验。我们应及时梳理学术信息和观点,促使新学科发展和成熟。

三是学术宽容性和个性特色。新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也是学术研究的过程。学术研究需要宽容和理解,我们应尽可能尊重每个参与者的学术风格、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存在,体现出包容性,从而使新学科的内容呈现出丰富性。

四是规范性。新学科的创建应该明确学科的内容,划清学科与学科的研究界线,理清学科研究的思路,科学规范学科的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要综合有效地利用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形成的各种动力,强调学术性,强化实践,突出学科特色,规范学科内容,才能更好地促使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健康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康乐,邰崇禧.体育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J].体育学刊,2005,(4):11-12.

[2]卢元镇.21世纪对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的挑战与期望[J].学会月刊,2001,(9):3-5.

[3]田雨普.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几点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5,(4):16-17.

[4][美]马修・D・尚克著,董进霞等译.体育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