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健康个性 中学生 教育
“个性”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它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是青少年大量汲取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丰富情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完善性格以及确立人生方向目标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个性对于他们的将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中学生自身的重要性
1.健康个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本领,但人类无疑是在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世界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而且,学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又是最至关重要的社会行为。没有好的学习本领,是很难在社会上有良好发展的。健康的个性可以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在学习中学会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2.健康个性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在人与人中的相处非常的重要。一个人能否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很多现实中的例子显示,一些人品很好、很诚实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却屡屡碰壁,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知道要说话礼貌可是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而说话生硬;再有就是说话时不注意对方的感受等,这些都是欠缺人际交往内在能力和素养的表现。
健康个性对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3.健康个性有利于人生观的形成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
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健康个性可以让学生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对于健康人生观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二 对家庭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都有这样的期望,一是期望孩子身体健康;二是期望孩子做个有道德的人;三是期望孩子博学多才;四是期望孩子能够自立自强;五是期望孩子生活富足,事业有成。父母的这些期望,处处都体现着关爱和体贴。父母的期望能否实现,必须依靠孩子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个性,个性健康的学生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还会努力实现家庭的梦想,才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三 对社会的重要性
目前的中学生,是 21世纪的主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何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智能双全的跨世纪优秀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学德育工作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确保人才的质量,如何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还要承认差异,重视差别。允许学生经不同方向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个性的创新人才,才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因此,健康个性的培养,对于中学生的未来,乃至祖国的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博 .浅谈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性学习,人际关系,竞争,合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大致历以几个阶段:①选题,组成小组;②实践,调查研究;③总结,呈现成果;④评价,总结得失。在研究性学习整个流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超标准的问题和困难,而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学会尊重他人
一个课题小组学生之间在同一目标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就会构成一个群体。他们的关系难免会亲有疏,有远有近。有的人威信高,人缘好,往往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有的人威信低、人缘差,往往造成被人嫌弃。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1 要求学生不要乱发脾气。学生一起在校活动或走出校门活动,争论在所难免的,但是争论只应对事而不对人,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得理也应让人,当然更切忌乱发脾气、乱骂人,以免伤感情。
1.2 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即使你能力比别人突出,才华比别人出众,或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千万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你的,当然就谈不上尊重你了。
1.3 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给别人“下台阶”,对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有人一时不慎,说了一句不大得体的话,或做了一件不得体的事,被当作笑料,时常端出来取笑。乐是乐一场,可是哪里知道,被取笑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滋味,也许他心里正在骂你呢,所以你千万别做这种事。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尊严,人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记住,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尊重你。
2.学会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和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这里我们分析这两种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际关系。
2.1 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良性的师生关系往往表现为: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拥戴教师,彼此信任、相互吸引。在这种人际状态下,学生或者为了与教师接近、交往而努力学习,或者为了报答教师的期望而努力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舒畅,总是主动、热情、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及时将自己的接受状况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讲课有的放矢。在这种人际关系状态下,学生由厌恶教师而导致对该教师所授的课程也失去了兴趣,最终影响学习成绩,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如果与教师对立,那么他的心情就处于压抑状态,思维活动就爱到遏制,从而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2.2 同学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良性同学关系主要从以下方面促进学习。
2.2.1 形成合力。由于同学之间相互吸引、团结一致,能更好地克服同学之间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2.2 彼此互补。同学当中,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有的在音乐、美术方面突出。同学在一起,就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2.2.3 互相激励。良好的同学关系表现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同学之间学习气氛融洽,情感和谐。在学习方面互相激励,共同奋斗,各自都形成高昂的学习热情。
2.2.4 交流信息。良性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彼此传递知识信息,扩大彼此的知识面。
2.3 与此对立的恶性同学关系则不然,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危害学习。
2.3.1 由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彼此互相嫉妒,对方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不是去虚心请教,见贤思齐,而是内心嫉恨,风言风语;对方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不是上去帮助,而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这样对学生养成的心理素质和对双方的学习都有影响。
2.3.2 由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因此都怕对方在学习方面进步,更怕超过自己,彼此在学习方面的可取方法、重要资料都保守起来,甚至个人的思想也不外露,阻碍了各种信息的传播。
2.4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是自然、社会、生活,就必然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他人交往,在研究性学习中,人际交往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研究性学习中,人际交往的病态心里多种多样,其主要是要注意学生“害怕拒绝心理”。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他人交往。因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3.学会竞争合作
竞争意识,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合作,则是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一个共同的目标。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基础。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同课题小组的竞争,同一个小组成员的竞争,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争分夺秒,忙个不停。竞争,点燃了学生实现目标的热情,上进心和进取心被激发,竞争,让学生产生自尊心,充满自信。在竞争中,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同竞争相比,合作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合作能使自己增强团体自豪感,实际上,竞争与合作总是相伴而行的,我们看到的情形是竞争中离不开合作,合作中离不开竞争。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个课题小组里,学生合理分工是种竞争,但竞争中必然要合作。没有合作,课题小组犹如一盘散沙,资料不能整合,成果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出没有演完的戏剧。
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性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去研究和解决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水平.《学校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校 音乐治疗 心理健康
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社会正在呈现出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不断扩展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紧张加快,在生活或工作中,人们的压力不断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异常的不适,他们开始身心疲惫不堪、心神不宁、头晕脑胀、心烦意燥、容易动怒或整日消沉不语等。人们尤其是高校学生由于压力导致的心理危机不能及时得到化解所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的增多。在解压干预措施选择不当的情形下,内心转化为暴力呈现得更加剧烈。那么现在的单纯以心理疏导为主的治疗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其它有效治疗手段来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以音乐治疗为主要手段并辅以心理学等方式的综合治疗方式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一、当代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1个属于有心理障碍方面的健康疾病,每年全国高校都有数十人自杀。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压力主要表现在情感、交际、就业、家庭现状等方面,而且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适应不良、人格障碍在16%到30%之间。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9-24岁之间,这个时期也是受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影响的一个年龄段。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矛盾层出不穷。一方面,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诸如天生性格内向,孤僻的人,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就会荣誉出现抑郁,消极的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普遍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面对眼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往往不能正确分析和看待,凭血性和热情决定其态度,从而引发一些问题。他们在独立依赖、理想现实、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性成熟与性心理以及情绪等种种矛盾中寻求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将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的阻碍。
1.人际交往能力偏弱
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进入大学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与人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人际交往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渴望认识新朋友,渴望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但在具体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扰。第一,不敢交往。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仅仅是各人的反应程度不同。有些同学反映特别强烈,表现出紧张,不敢正视别人;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在特殊场合和公共场所表现更为突出;第二,不愿交往。有些学生因为嫉妒和自卑心理造成的人格障碍,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傲,看不起别人;有的遇事躲避,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等;第三不善交往。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注意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不注意交往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或者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等;第四,不懂交往。进入校园后,新生渴望交往,但又觉得交往很困难。有时表现为期望值过高,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表现出强烈不满。有些同学不注意平时积累,总是太过于在乎自己想法,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还有些同学有事时才想到别人,自私自利等;第五,其它综合因素。比如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原因。
2.情绪控制能力不佳
大学生属于涉世未深的年轻群体,他们未曾接触过社会,这一时期的年轻人的特点是身体和心理成熟的不对称,亲情、爱情、友情都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尤其是关于感情,大学生处于一个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往往对于浪漫的恋爱冲满了无限的幻想,因为大学生的恋爱等问题都不容易处理好,所以一旦感情不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又比较差,通常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安和躁动,但是如果达到严重的程度,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理方面的疾病,甚至会走上不归路。
3.就业压力比较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国家的就业模式的转变。高校学生已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他们越来越关心所学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关系问题,就这样,担忧、恐惧、逃避接踵而来。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后找到一份能满足其成就需要的好工作是重中之重。现代大学生在拥有更多择业创业自的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竞争。尤其是在近些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市场已经呈现了一种“供大于求”局面。
(二)音乐治疗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每一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单纯以心理疏导为主的治疗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其它有效治疗手段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对各高校来说,利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
1.改善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将开始新的人际交往活动。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被视为“掌上明珠”。但是进入校园后,他们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在试图融入新的环境生活的同时,如何与人交往成为一道门槛。那么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不分地区,不分人群,它能通过乐音和无形的力量调和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2.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音乐疗法有助于消除高校学生的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高校学生中,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失眠,精神紧张,考试怯场等现象。这些都容易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产生心理压力。这些紧张情绪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消除,有的淡化,有的则会加深。那么当初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优美的旋律,舒缓的乐曲使人产生镇定,高兴和快乐的感觉,通过乐曲的旋律,节奏等的变化虽不能直接消除紧张情绪和压力,但其能对压力本身进行缓解,从而避免不良情绪恶化,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
二、音乐治疗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代音乐治疗发展和起步比较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治疗在我国逐渐被更多的研究者使用。但是对于高校而言,仅仅一些知名的音乐学院开设了这门课程,所以说以音乐疗法为主的新型治疗手段在大多数学校还是一页空白。
(二)现阶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对一些专家学者们的总结概括出来下列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音乐治疗更好的在高校实施:
1.树立正确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音乐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达到心理健康,不是能等同于音乐欣赏等。音乐治疗是在心理咨询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等艺术方式作用于人体,它不能单独的使用,只有心理咨询师在干预解压后进而通过音乐等方式加以引导,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其次是加大校园的宣传力度,只有不断通过开展讲座,校园公告,网络宣传等渠道的传播,利用校园有事进行音乐理疗,使大学生对音乐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治疗的独特魅力,从而能够主动的去体验音乐治疗。
2.建立音乐治疗室,培养音乐理疗师
首先,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音乐治疗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硬件设备,建立音乐治疗室。如果是高校条件有限的话,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心理咨询室、辅导室等为操作阵地,巧妙使用音乐器材,有效地开展音乐治疗,以后有条件再建立专门的音乐治疗室。其次,音乐治疗还需要通晓音乐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和资深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来进行,所以说对于音乐治疗师的培养是一个关键,同时也是确保音乐治疗方式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音乐方面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知识(中西方音乐史),作曲理论,写作能力等;教育心理学方面: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可执行能力等;还有医学方面,需要能够判断问题患者是否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还有治疗师的自身修养,道德品质等等。
3.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校园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学生可以再其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其中开展文娱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利用这样的机会,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放松自己,释放自己,在减少自己压力、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推广音乐治疗这种新型方式,真正使音乐治疗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更多的高校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晶莹.音乐治疗在高校的推广与实施[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2).
[2]黄卫平.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问题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们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结构。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怕被拒绝。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
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骗。
2.不会说“不”。这类人常以奉献者角色与人交往。他们一般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他们绝对尊崇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违反。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向周围或社会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显然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
3.过分依赖。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地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同样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成人与成人间成熟的行为方式。
与人交往是个实际体验的过程。如果你有以上这些问题,说明你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现存问题的分析
影响人际关系的最根本原因是人际冲突。关于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个性的差异。指由于个性差异或人格特质而引发的。大学生中彼此性格差异过大时,往往感到难以合作甚至出现冲突。比如A型血的人总是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脾气更急,也就自然会比B型血的人更容易卷入冲突。
2.“边缘人”地位的处世双重性。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但又为即将迈出大学做准备,大学时期成为“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重要过渡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自给自足能力还没有达到,迫切需要父母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又想从父母的束缚之中走出来。因此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表现的与众不同,这种不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3.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有些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4.面子心理作怪。爱面子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已。双方都在用不恰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三、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培养出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品质。
1.以平等原则为基础,平等相待、摆正位置。平等原则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交往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要别人尊重自己。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摆正位置,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以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不大。
2.遵循真诚互助的原则,真诚相待、互帮互助。真诚互助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热情之手,像雪中送炭一样给别人以物质或精神的慰藉。由于大学生性格、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交往中要遵循真诚互助的原则。这样就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交心自在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互相关心,互帮互助,。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3.把握宽容原则,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宽容他人就等于是在宽容自己,苛求他人也就等于是在苛求自己。人与人心灵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换位思考问题时,就会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心理上的距离自然就缩短了。
4.基于共性,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可见,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5.换位思考,学会有效地倾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在与人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枉加评论。
6.加强沟通,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在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就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范围的狭窄促使大学生之间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有利客观条件,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争取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四、结论
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我们希望通过对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交往策略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使大家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让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02).
[2]姜涛,蔡柏岩,金惠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5
(一)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高职院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班级制将逐渐淡化,宿舍将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单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获得归属感,体验到家的感觉,同时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和形成他们和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吸引,增强相互学习的动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相仿,文化素质与心理水平比较接近,在人际关系和谐的宿舍里,受同伴效应的影响[1],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技能与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
(三)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校园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给宿舍成员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有效地疏解各种不良情绪、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从而有利于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在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下,宿舍成员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相互交流,模仿具有良好的社会态度、交往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宿舍成员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中,大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尊重他人,宽容他人,适应社会,逐步走向社会化。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幅度扩招,学生生源地差异增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2],使得在宿舍内大学生交往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冲突,比如作息时间不同、有人睡觉打呼噜、深夜归宿不注意音量、不注意宿舍卫生等。调查中普遍反映,宿舍人际关系不太和谐,时有一些矛盾冲突和小摩擦发生,甚至彼此较劲起争执。如不注意及时疏导和教育,容易导致事件的发生,影响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因素
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和高中的管理模式差异性很大,主张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及宿舍管理员起着督导作用,而高中的管理采用的是“教师管理、学生服从”的模式。高职院校中的不少学生是高考的失意者,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他们普遍感觉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3],难免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感和对未来的焦虑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封闭、逃避的心理,表现出给人以很难接近的感觉,若不及时调适,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冲突的产生。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但是开设的课程不多,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太好,学生未能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的活动中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学生个体因素
1.个体差异。
一是生活习惯。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有所不同,生活习惯千差万别。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变,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深夜归宿、乱扔垃圾等,容易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二是人格特质。人格特质的冲突是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在宿舍生活中,大学生之间人格特质的差异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冲突频频发生,有研究表明,通常自我中心倾向、敏感猜忌、个体自我界限模糊等几种人格特质极易引发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三是家庭贫富差距。家庭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相比家庭条件优厚的学生,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除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靠勤工俭学、打零工等方式争取生活费,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相比贫困生,家境好的学生在家庭经济与资源占有上具有很大的优势,易形成炫富心理。这两种不同的心理,反映在外显的言行举止上,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的冷漠,极易引发矛盾冲突。此外,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民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2.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匮乏。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科学的交往知识和技能。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问题关注较少,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上,缺少人际交往经验,处理人际关系尚简单地停留在本能性的、经验性的阶段,最终导致宿舍矛盾的产生。一旦宿舍人际交往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由于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往往会采用逃避、冷战、挑拨离间、结帮结派、调换宿舍等方式应对冲突矛盾,这些解决方式易加剧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宿舍成员大多为同一班级或同一专业,同时,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可避免地在各方面形成激烈的竞争,从而引起宿舍内部矛盾冲突,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在涉及经济利益与个人前途的各类评优中,如面临各类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的评选、优秀毕业生的评选、优秀团员推荐入党等问题时,拉票、找关系等不正常现象便有所凸显。另外,当前社会性的诚信问题已逐步蔓延到大学校园中,同学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相对减少,阻碍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4]。
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
(一)高校层面
1.完善宿舍管理相关制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宿舍管理制度,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列入宿舍的管理议事日程中。高职院校制定的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宿舍意见分歧,使大学生在宿舍问题上达成共识。高职院校在学生宿舍作息时间管理、内务及卫生管理、电脑使用管理等方面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定期通过抽查、宿舍评比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另一方面,坚持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作用,逐步提升宿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在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引导。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要未雨绸缪,主动对学生的宿舍矛盾进行干预,及时化解矛盾。同时,学工部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宿舍管理中的作用。
2.开设关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
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学生课程的开设应与其同步,高职院校应将人际关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课程体系之中。同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宿舍成员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通过以上工作,尽量减少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发生。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活动,如星级宿舍评比活动、宿舍设计大赛、宿舍才艺大比拼等活动,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美的创造力和鉴赏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性和友谊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4.积极有效地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部门,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及学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咨询教师深入一线的学生生活不够,了解学生的实践生活不深,加之学生诉求心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部门应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尤其是宿舍人际问题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层面
1.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尊重他人。
宿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是各种利益的集合体,因此,宿舍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宿舍里,面对与自己有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人格特质、不同家庭环境的室友时,学生应该正确看待差异性。差异本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要学会尊重他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2.主动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以外,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流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3.加强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QQ到微博、微信,课上课下忙着“刷屏”、“互粉”,“线上”的朋友越来越多,“线下”的朋友越来越少[5],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冷漠,大多数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低头一族”。有些学生长期沉溺和依赖网络社交,甚至将情感寄托于网络里的朋友,不愿与宿舍同学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导致同宿舍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疏离。宿舍成员在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学相互之间可以多沟通、交流,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6]。
4.树立良好的心态,公平参与竞争。
当前社会,竞争趋势的愈演愈烈,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学生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公开、公平的良性竞争,特别是同宿舍成员更应该正确地看待竞争,树立良好的心态,不应存在嫉妒、恶言攻击等不良行为,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131-02
大学生正处于刚从老师、家长严格管教的封闭环境到学习生活相对自由的环境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因此在心理上还都不是很成熟,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众多的选择、面对形形的群体,他们总是会感到迷茫、会自卑和无所适从。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能够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这样大学生才可以愉快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才可以健康地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
大部分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憧憬大学生活,在他们的想象里,大学生活无忧无虑,可以不用没日没夜地赶作业、背课文,可以有充分的享受自由的快乐时间,最重要的是考上大学以后的生活就会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考上大学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于是他们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和狂妄自大,会失去进取心和奋斗力。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很难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来提高自己,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推卸责任,会埋怨环境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他们永远不能超越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1.2 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自卑心理
很多大学生在迈入大学生活的殿堂之前,都是自己所在学校的尖子生,是父母引以为豪的骄傲。但是来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会发现自己身边聚集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有的外表比自己出众,有的家世比自己显赫,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成绩优异。然而自己在大学这个人才济济、色彩缤纷的大环境里竟然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周围人的注意力再也不会齐刷刷地聚集在自己身上,那种被忽视的感觉和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自己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了以前的自信,成功开始变得离自己很遥远,于是从此陷入了自卑、自我否定和一蹶不振的深渊。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讲是很不利的。
1.3 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许多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都离父母、离家的距离比较近,在学校里老师的管教也会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仅远离家乡和亲人,老师也仅仅只是负责上课的时候为大家传授知识。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对的一系列的选择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难以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会因为生活难以自理而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愉快,这样会导致其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生存。
1.4 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的抑郁心理
大学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进步的好机会,有些人选择了浑浑噩噩地应付自己,但是有些人选择了轰轰烈烈地奋斗拼搏一场从而给自己留下难忘的回忆。显而易见,后一种选择会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除了平时的专业课考试外还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各种等级考试以及考研出国的竞争等等。不同的是,大学生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前辈来讲,心理比较幼稚,没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不会去了解竞争对手的底细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效果,只会盲目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去超越对手。一部分大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对于他们来讲,能够支付平时的学费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是报各种培训班来应付平时的等级考试了。面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差距,他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和心底的自卑感,这对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南北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会给学生之间的交往造成一定的困难,加上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会让自己变得内向和孤僻,会拒绝和别人交往。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会退化,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他们会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这样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很不利。
2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
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还比较迷茫和懵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己慢慢地成长,他们会产生多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和心理。一些学生缺乏对这些情绪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很难控制这些情绪和心理。学校如果可以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从产生的原因、具体的表现以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来分析各种情绪和心理,让学生可以从心底接受这些心理,通过健康的方式排解这些消极情绪。
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不严重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课程自我调节和排解消极情绪。但是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讲,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样才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
2.2 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要安排各个班级的辅导员和班干部定期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在恋爱中的烦恼,在各种选择面前的迷茫等等。这样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就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向,并且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于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3 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讲,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在学校。可以说学校的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星期天晚上组织学生看一些积极向上、青春有活力、阳光健康的校园题材的电影,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认识的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其次,校园里面可以粘贴一些心理学家的名言警句的海报或是定期为学生组织权威心理学家的心理知识讲座等,这样不仅可以普及学生的心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最后,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专业的心理和生活老师,关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样学生才可以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才可以做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从原来的严厉变为如今的宠溺。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埋怨环境和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自卑心理;自理能力不足,导致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大,不善于人际交往导致抑郁心理等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很不利。因此,为了提高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道德素养和培养质量,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学校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抵制消极心理和情绪;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最后,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吴晓霞.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102.
[2] 李晓月.浅析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380-482.
[3] 王铭.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研究及相应的案例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
[4] 田继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分析及相应的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