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礼仪修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的礼仪修养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1

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注重的是行动表现,实际行动最具感召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作用“首先是教师品格的熏陶,行动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师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一种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因此,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教师礼仪所反映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表现出的应有的气质与风度,是在品德情操、处世态度、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等方面规范化的做法。这些做法无时无刻都会对学生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成为学生和社会学习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中存在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如言谈举止不文明,衣着不得体,对学生不尊重等等,已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先从遵循教师礼仪做起。教师的礼仪除了要注意规范语言服饰、举止形态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到的就是教师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是尊重他人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教师能否和学生一道和谐而有效地实现情感交流的目标,取决于教师的情绪。现代教学观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让学生动起来,二是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体验。教师良好的情绪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表现出情绪平稳、语气温和、乐观自信、精神饱满、目光亲切等积极情绪,要有目的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情绪管理。用好的情绪面对学生,把好的情绪带给学生,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师礼仪。

教师的师德修养还包括思想、知识、智慧、道德、个性品质等等,它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渗透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把“教书先强己,育人先律己”作为教师行为准则,努力使自己成为思想觉悟高、业务技能强、工作业绩好的教育者。思想觉悟高就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道德修养;业务技能强则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时刻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的操作及应用,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提高全面育人的能力;工作业绩好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彰显教育成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全体教师自觉遵循教师礼仪和师德理念,并使之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就一定能极大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7302

史感是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对文化意义的理解和精神价值的追求,它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最能体现教育的本质追求。本文以《美苏争锋》一课为例,探索基于“人性化”教学立意的高中生史感培养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某些借鉴。

一、史感与“人性化”教学立意

史实、史料、史感是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史感培养的根本旨趣在于将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品格与学生的品格塑造融合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奠定完整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立意中的“立”就是确立,“意”指的是主题、宗旨。因此,教学立意就是一节课的教学主题,它是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学情和教科书的基础上确定的,它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等。“它是学生人格发展与历史知识蕴涵情意的融合”,是历史课堂的灵魂所在。“人性化”教学立意就是要从“人性”出发确定教学立意,并在教学立意的引领下实现史实整合、史料研读和史感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悟历史,完善人格。

在高中生史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学立意的确定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立意品味的高低决定高中生史感培养的效度。

二、《美苏争锋》一课“人性化”教学立意的确定

(一)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这节课讲述了二战结束初期美苏两国由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从合作走向对抗,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争锋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的历史。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是沿着“冷战”的原因、过程、影响几个方面依次展开的,同时穿插史料探究印证。这样的设计偏重知识梳理,也关注史料的探究,但却忽视了学生史感的培养,让历史教学陷入肤浅。如何让美苏争锋这段宏观的历史体现“人的踪迹”,充满“情的感染”,实现“魂的追求”?其根本之道就在于确定一个高品位的“人性化”教学立意。这种教学立意“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贴近学生又服务于学生,既能统率知识和能力又不至于削弱知识与能力”。

(二)立意确定

“就教学立意而言,史观不仅可以确定教学立意的价值取向,也提供了教学立意的基本视角。”儿童史学是以历史上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史学分支,属于新社会史范畴,它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其变迁作为研究的焦点。受儿童史的启发,笔者尝试透过儿童史视角,将本课的教学立意确定为“通过历史中儿童的经历看美苏争锋的世界”。

美苏争锋是一段“大历史”,它充斥着大国的博弈与纷争,世界的和平与战争。儿童是普通民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把儿童与美苏争锋放在一起似乎并无较大的联系,但是历史的味道恰恰在这种“小人物”与“大历史”的角色冲突中迸发,并碰撞出更多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三)选择素材

“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节课中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程序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内容的编排等,都需围绕主题展开。”在“通过历史中儿童的经历看美苏争锋的世界”这一教学立意的统率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儿童图片,其意图首先是整合史实。《美苏争锋》一课涉及的主干史实很多,若是单纯地列举的话,学生的学习效率势必受到影响,而辅以相应的儿童图片的话,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衔接史料,儿童图片可以作为史料间的一种衔接,从而提高历史通感,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及认知的建构。最后是激发史感,将历史中的儿童的图片展现给学生看,给予学生视觉冲击,进而促使他们思考问题,并且通过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等方式将感悟表达出来,达成提升史感的目标。

三、《美苏争锋》一课教学片断的展示

片段一:马歇尔计划

展示图1。

师:材料一为我们展示了奥地利的孩子拿到美国皮鞋的情景,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图片中孩子的表情?

生:心花怒放、欣喜若狂。

师:很好,图片中孩子的开心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折射出马歇尔计划当时在欧洲的积极影响,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呢?

生: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恢复经济,许多欧洲人对美国心存感激。

意图分析:马歇尔计划是一个大事件,它对欧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照片中小男孩身上破旧的衣服和手上的新皮鞋形成了鲜明对比,脸上欣喜的笑容直指人心。这张照片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的直接写照。从对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关注,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马歇尔计划在欧洲人心中的分量。这种感性认识一旦激发,学生就不难理解马歇尔计划对西欧产生的影响。

片段二:德国分裂

展示图2。

师:这张图片反映的是德国的孩子隔着铁丝网和水泥墙眺望远方的亲人。看到图片中的孩子,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悲伤和凄凉。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生:因为一道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两半,也隔断了很多普通民众的亲情。

师:二战后苏联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后来德国一分为二。1961年东德政府在苏联的支持下修建起柏林墙,以阻碍东德人涌入西德。于是,一道水泥墙,无数铁丝网、机关枪将柏林一劈两半。一道柏林墙造成了多少亲人离散、骨肉分离,所以有人说柏林墙是德国历史上最难以抹去的伤疤和最大的伤痛。幸运的是柏林墙在1989年底被拆除,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意图分析:柏林墙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一个缩影。一道墙隔开的不仅仅是两边的交通,更隔断了很多普通人的亲情。分裂对于普通民众情感上的割裂是最让人震撼的。选取这组图片,目的就在于从分裂对儿童的伤害的视角审视两德分裂这段历史,使学生从内心更加珍惜祖国的统一。

片段三:越南战争展示图3。

师:《战火中的女孩》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此时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赤手空拳的村民狂轰滥炸。凝固汽油弹从天而降,一个女孩不幸被弹片击中,不得不扒掉燃烧的衣服。而在惊恐失措的孩子们旁边,一群美国士兵在悠闲地散步,仿佛那些孩子的哭喊根本传不进他们的耳朵。我不知道大家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是什么感受?

生:我的感觉是震撼。

师:为什么会感到震撼?

生:我看到了孩子对战争的恐惧以及战争对孩子身心的摧残!

师:是的,战争是一头猛兽,这头巨兽一旦出笼,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这种灾难将苦痛降临在普通人身上,特别是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对战争的危害体会得更为刻骨铭心。这张照片获得了1973年的普利策奖,同年,美军从越南撤军,有人说正是这张照片使越战至少提前半年结束。

意图分析: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叫潘金淑的9岁越南小姑娘在这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战争对普通民众的伤害直观得令人震撼。这张照片一经问世便震撼了世界,使得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对越战的反感情绪与日俱增。通过这张照片,学生对战争的危害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四、结语

教学立意与史感培养越来越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人性化”教学立意可以使历史教学摆脱对历史知识的机械罗列,摆脱史料的简单堆积和说教式的史感培养,从而使历史课堂充满“人性”地展开,让学生在“人”的历史中感悟历史魅力,提升史感,完善人格。本课,笔者从儿童史视角确定“人性化”教学立意,整合核心史实,发掘多维史料,提升学生史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发掘视角、提升立意,不断探索基于“人性化”教学立意的史感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J].历史教学,2014(11).

[2]陈家华.教学设计须凸显教学立意[J].历史教学,2014(13).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3

关键词:教师;礼仪修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54-01

教师的文明礼仪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而教师礼仪的根本内涵就是为人师表,由此可见,礼仪修养是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礼仪修养不仅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传播人类文明的的效果。笔者通过对泸州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的调查研究,来探索教师文明礼仪素养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文明礼仪的内容和规范等,以期提高酒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树立教师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净化教育园地,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树立榜样,提高酒城市民素质,促进泸州经济的发展。

笔者通过发放问卷、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泸州市教师文明礼仪素养现状进行了一定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部分教师仍有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表现,如穿奇装异服、浓装艳抹,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等等。造成部分教师礼仪修养缺乏的客观原因,除了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忽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

提高教师礼仪修养是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口头上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需要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还要有必要的设施和手段做保证,更需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升泸州市教师文明礼仪素养: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师常规管理,开展丰富教育活动

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让所有教师明确认识到加强教师礼仪修养,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教师文明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而且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只有让所有老师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才会把学习礼仪变为一种经常的自觉的行为,内化成一种习惯,并渗透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最终成为自然流露,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风范。

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常规管理,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注重对教师日常交往、衣着、言行的教育、指导和督查,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要将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如教师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和演讲比赛等,让教师在活动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做到人人讲文明、学礼仪。

第二,号召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必须各科教师积极行动,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要知道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不仅仅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而应是各科教师积极参与,即全体教师要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应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只有这样全员参与、才能形成合力在学校形成强大的礼仪氛围,才能让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用礼仪武装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业务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个性、人格魅力等,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教师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如春雨润物般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总之,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就必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第三,加强督导,树立文明教师典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教师文明礼仪素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工作指标体系中考核,定期对教师进行督导检查,促使教师对自身礼仪修养提升的重视。另外还应该树立文明教师典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要求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鼓励。例如创建“教师文明礼仪示范岗”,评比“文明教师”、“文明教研组”,树立身边的教师礼仪典型,使一些教师的优秀品质、文明言行、感人事迹得以宣传发扬,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讲究文明、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当然,名教师、名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要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四,加强礼仪培训,注重礼仪实践

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各级学校应该经常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还能让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仪表着装、文明用语和礼仪行为。在接受培训后,教师还应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礼仪实践强化,真正将文明之风吹进校园、带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灵。如通过录象设备录下教师讲课的语言及举止等,教师可作自我纠正,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从仪表、仪态、语言、手势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遵循礼仪规范,才能使自身文明礼仪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4

[关键词] 礼仪教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18-2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而高职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和重要性日益显现。近年来,虽然各高职院校在礼仪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和改革,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找到合适的实施途径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现状

(一)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由于其办学的特殊性,学校更为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礼仪课程,学校除了专业的缘故需要开设商务礼仪、酒店礼仪和秘书礼仪等以外,对于其它专业的礼仪教育安排甚少。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但是由于高职生在校时间短,因此安排的授课时间也短,礼仪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专业礼仪教育,忽视了日常礼仪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礼仪的时候非常生硬。

(二)对礼仪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礼仪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形式,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只注意了对礼仪表象的学习,忽视了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是对礼仪内涵的狭隘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其礼仪修养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礼仪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很多礼仪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的讲解,却忽略了自身的行为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在教学和生活中出现上课迟到和着装不够端庄等行为,这些不符合教师礼仪规范的行为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很多礼仪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礼仪教学的特殊性,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相互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礼仪教育的课堂效果。

二、礼仪教育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礼仪规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复杂,入学起点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懂礼仪是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掌握基本的利益是高职学生可以立足职场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开展的教学内容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但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礼仪,才会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具备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满足社会和企业虽自身素质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有学习礼仪的愿望。很多高职学生已经意识到礼仪对于自身融入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学习礼仪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工作的需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觉得学校应该开设相应的礼仪教育课程,对礼仪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希望在社会交际和工作中用恰当的礼仪展现自己的修养,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同时,很多学生认识到不仅学校要负担应有的礼仪教育,而且社会和家庭也同样负有礼仪教育的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完成。

三、礼仪教育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一)对高职礼仪教育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注重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礼仪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将礼仪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礼仪是道德的外化,道德是礼仪的内容。礼仪修养与道德修养的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将礼仪教育纳入高职学生的德育课程是可行的,不但有利于实现礼仪教育和德育教育功能的互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礼仪行为。高职院校要开发校本礼仪教育课程。校本礼仪课程体现了社区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结合,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结合。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地方风俗礼仪开发校本课程,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礼貌行为,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高职院校要保证校本课程的层次性,在重视专业礼仪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日常礼仪的教育。例如对于刚入校的高职学生,学校要重点开展日程行为礼仪教育;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开展专业型礼仪知识教育和面向社会的礼仪教育。

(二)努力提高礼仪教师的专业素养,塑造礼仪教师专业形象。礼仪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的结合,体现了教师在礼仪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因此,礼仪教师加强内心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于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礼的核心是敬,孔子在论语中曾强调”修己以敬“,将修养好自己的品德作为尊敬的对待一切事物的基础,因此,礼仪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礼仪的举止行为和技巧,更要传播道德,传递敬意,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和文明意识。例如学生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与人交流时用文明用语,不随手扔垃圾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礼仪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华礼仪与西方礼仪相互融合,形成了现代礼仪。因此,礼仪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国外礼仪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从而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礼仪教学。而且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公共关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礼仪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礼仪教师要有优雅的仪态风度和仪容服饰。礼仪教师良好的仪态和仪容是最直观的教学示范。因此,礼仪教师无论是在言行举止上,还是在穿着打扮上,都要体现出自身的教养和品位,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礼仪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要将自己处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说明礼仪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的对学习礼仪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场景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将礼仪从知识迁移到实际的行为中。例如教师可以模拟电话礼仪、介绍礼仪和求职面试礼仪场景,让学生运用礼仪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礼仪认识。教师要借助各种校园平台,加强礼仪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礼仪讲座、进行礼仪征文活动等,讲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广泛普及,增强高职学生对礼仪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杂志等弘扬文明礼貌之风,做好礼仪知识和礼仪行为的宣传工作,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总之,礼仪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完善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自身的职业形象,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真正的讲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普及和深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配合,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俊琦.试论礼仪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论坛,2013.

[2]王雪飞.论礼仪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2.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5

【关键词】转变理念;礼仪修养;完善与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高职教育模式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本身还比较薄弱。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它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一、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只是教给人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更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1]。实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是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

二、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

(一)深层次领悟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与其职业特殊性,它比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高,教师的思想、语言、举止、服饰、形象、情绪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

培训是高职院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最集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操作时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专题培训和行为实践训练。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培训内容应从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到人际交往互动礼仪,从无声礼仪到有声礼仪,从校园礼仪到校外不同场合的礼仪。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学习,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三、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也就是在课程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礼仪知识与专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基础礼仪知识由传统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知识等内容组成。专业礼仪知识部分则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若干课程模块,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商务秘书专业后部分内容可由办公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文书礼仪等知识组成。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务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礼仪的道德内涵,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讲授。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规范,还要让学生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礼仪规范。如讲授男士和女士叠放手势时,在生活中一般男士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而女士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在正式场合,女士可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便于指引和持物。学生除了了解这些,还应让学生明白从人体经脉养生的角度,这是最适合男女的叠放手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牢牢记住,并好好践行。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各类的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不能空谈,要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具体内容。

结束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道德水平的外显,礼仪教育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是人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气质的表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尤其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发挥礼仪中真、善、美的品质。

教师的礼仪修养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对策

礼仪,人们人际交往的基石,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用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礼仪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明的表现,而礼仪修养也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气质、文化、道德品质已经完美人格的主要标准。在我们身边,行为失范的现象随处可见,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也异常严重,比如遇见老师不打招呼,同学交往不懂谦让,时而言语粗俗甚至大打出手,校园里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等行为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己经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于是笔者开展了此次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

本次调查以南昌师范学生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系、外文系、中文系、数计系、体育系、音乐系、生物系、化学系、美术系、政法系等11个系部的部分在校生做过礼仪知识问卷调查。

在食堂,26%的学生不会排队,因为他们表示排队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并且吃完饭剩饭剩菜率高达42%;在宿舍,电脑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必备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80%以上的学生回到宿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而他们的乐趣是在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真正用在学习方面的并不多。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分析

(一)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每个人从降临人世到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就是父母。就教育而言,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在家庭中的各种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此时家长成了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几乎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为所欲为,百依百顺,其他方面的缺失都无所谓,所以也就出现了成绩好的孩子有时骄傲任性、专横跋启,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则自卑、压抑。

(二)学校礼仪教育的缺失

回顾我国的教育历程,无处不是应试教育的影子,学习成绩始终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礼仪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虽然设有思想品德课,但就没有把礼仪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的养成,使得学生的礼仪修养不能从小得到很好地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后仍然有许多不文明的、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

(三)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提高礼仪修养不能蔚然成风

中国有句古话:衣食足而知礼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现状却变成了“衣食足而失礼仪”――打开我们的QQ聊天记录、微信记录,诸如“日”、“靠”、“草”、“妈的”这些不文明用语频繁出现,以耍流氓为荣,以乱吐口水为幸,有些词和字在网上被强行禁止,但却还是挡不住国人国骂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能吃苦”、“不诚实”、“贪小便宜”、“嫌贫爱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闯红灯”等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唤醒礼仪意识

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认为:礼貌是儿童应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唤醒孩子的礼仪意识。但从目前大多数家庭来看,孩子在家庭得到的礼仪教育极其缺失,所以在大学阶段再来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的问题已经太晚了。礼仪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这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二)高校应设置科学、合理、多样化的礼仪课程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尤其应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首先,各高等院校设置基础课程时,应将礼仪课程设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礼仪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改变传统的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除了理论讲授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其实践性特点,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模式,让学生除了听、看、记忆以外,更多的是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之外,可多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四)提升高校老师的礼仪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礼仪修养水平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首先,加强教师礼仪修养,不但可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次,礼仪教师是传承礼仪文明的使者,其教学水平的好坏也是大学生礼仪素养提高的关键所在。但就目前的礼仪教育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及行业的实践经验,很多礼仪教师本身并不能真正传递礼仪的本质和真谛。

(五)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健康的礼仪教育活动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我、陶冶情操。学校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同时,可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种与礼仪相关的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礼仪演讲比赛、礼仪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礼仪意识,推动大家学礼、懂礼、知礼,让文明礼仪之风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耿娜.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3]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刘敬.中学生礼仪教育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