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卫生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1
创建“市市容环境卫生红旗街道”是改善街道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全面落实好创建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精神”和“两个率先”要求为指导,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管理的步伐,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1.对照《考核标准》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2.迎接并通过红旗街道考核组的考核验收;
3.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群众对环境要求的满意度。
三、方法步骤
根据创建计划的要求,在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阶段逐步实施,具体是:
(一)建立健全创建组织,全面协调创建工作
1.成立创建组织,建立创建网络;
2.召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3.根据分工,各单位、线条拟定分计划;
4.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5.组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
(二)对照考核标准,分组逐项整治
1.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落实;
2.卫生保洁由爱卫办会同保洁公司、村建办负责实施;
3.市场管理由工商分局协调市场管理所落实;
4.社区环境卫生由街道办协调各物业管理单位落实;
5.结合部卫生由城管中队协调各社区(村)、保洁公司落实;
6.清理乱涂乱画、乱拉乱挂、乱搭乱建由城管中队负责;
7.各种车辆停放秩序由交警中队协调交管所、城管中队落实;
8.河道卫生由保洁公司负责落实;
9.绿化由村建办协调绿化公司负责落实。
(三)组织自查,边创边改
1.按照各自分的分工,由牵头单位组织自查、自纠;
2.城管中队定期组织检查;
3.每月邀请人大代表对照考核标准对各单位进行督察;
4.创建领导小组每两月(有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模拟检查并通报;
5.召开现场观摩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长效管理
创建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服务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为构建环境友好型及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因此创建过程别是创建活动实施后,各管理职能部门和社区(村)都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落实长效管理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1.街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社区(村)、各单位、学校等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亲自负责、明确分工、配备人员、落实资金,把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来抓,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2.创建过程中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坚决杜绝反复、重复的无效劳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工作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单位与单位间遇事不能很好协调时要及时报创建领导小组;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2
1.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变镇容村貌
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标杆村“四类”标准。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以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围栏、围墙、边沟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目前,全县共建立卫生保洁队伍124支,配备保洁人员472人,购置保洁车辆95辆,设立垃圾填埋场78处,清理柴草垛6654处,取消垃圾点7654处,清理乱贴乱画3500处,清理路障2400处,栽树105万棵,栽花1200万株,新建杖墙16万延长米,新安装大门7800个,新修边沟13万延长米,新建花园式广场85处,新建景观带124处,新安装路灯2700盏。重点打造了庆阳镇东甸子村、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楼街乡龙光村,辉发城镇新民村,金川镇金川村等不同特色的高标准样板村。通过坚持不懈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县142个村全部达到达标村标准。其中45个村达到先进村标准,28个村达到标兵村标准,6个村达到县级标杆村标准。全县新农村建设正朝着示范引路、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向前发展。
2.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坚持资源向农村配置,资金向农村倾斜,采取“项目打包、资金捆绑、整合力量、集中扶持”的办法,全面整合农业、水利、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全县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465个。其中,新修水泥路125公里,改造农民新居3800户,改厨4500户,改厕12560户,新建沼气池5839个,大型秸秆气化站1处;新建村部78个。结合2010年的灾后重建工作,在金川镇、辉发城镇建设了两处集中连片的新型农村住宅小区,成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了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辉南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推进了总投资1亿元的金川镇路网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了抚民镇、样子哨镇供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了杉松岗镇电网改造项目。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3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幼儿 生态环境
独生子女在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普遍存在着任性、自私、缺少同情心等问题,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为了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的环境,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势在必行。积极地开展具有分享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交流、交往能力,使幼儿逐渐学会分享跟合作,从而促使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
一、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家庭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作为幼儿重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其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应重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以及家长的态度会对养成幼儿亲社会行为造成的影响。家长可以用非强制性、温和的说理方式来教育幼儿,即使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幼儿也能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当然,家长需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注意与亲人、朋友、邻里的和平共处、合作协调,并热心帮助他人等,让幼儿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找到学习、模仿的榜样。
二、利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游戏对发展幼儿社会能力大有帮助,也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中,交流、协作、商量,往往是幼儿必须要做的,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将会阻碍游戏的进行。因此,引导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有目的的积极的游戏。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学习和游戏的区域,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创设了幼儿园活动区域。教师准备和投放材料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创造机会。如果在分享玩具时出现了不平等的问题,老师可和幼儿一起讨论:如果一件玩具小朋友只给好朋友玩,而不给自己玩时是不是会很难过。让幼儿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会、感受和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的分享规则,掌握分享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如何进行协商,如使用“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可以和你一起……吗?”“能借我用一下吗?”这样的商量语。
三、注重生活中的细节,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得要外部群体的强化,原因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不稳定性。因此幼儿不仅要通过游戏去学习和获得亲社会行为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来自教师和家人日常的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幼儿亲社会行为变得更加稳固和牢靠。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幼儿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比如有人主动借给忘带笔的小朋友笔时给予的表扬;小朋友摔倒了给他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同伴们把自己的东西互相分享时,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时,教师要及时看到并积极鼓励和引导。越是生活学习中的细节,越需要教师去体察入微,给孩子们充分的关心和关爱。
四、利用榜样的作用,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时期的各种能力的学习和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达到,并在幼儿表现出这种行为时予以强化。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而老师和家长又是他们容易崇拜的对象,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和影响幼儿。比如经常在幼儿面前对长辈表示尊敬和关爱,对他们嘘寒问暖,帮助残疾人,帮助邻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利他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大过言语的激励作用。而当幼儿模仿大人做了利他行为时,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并逐步使幼儿的利他行为变为一种自身的意识,从而巩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
五、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怡人景色、秀丽风景都能够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更易做出利他行为。同样的,幼儿做出友好举动往往也是在情绪良好时。因此,清洁、秀美的环境是家庭和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的必备的外界条件。有了这些幼儿更容易有舒适感和愉悦感,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除了物质环境,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宽松、接纳、开放的精神环境。因为相比较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力。平等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只有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不觉得处于弱势,从而更易与成人进行交流,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第二点就是要充分利用社区活动,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感受邻里间和睦气氛,参加爱心活动,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受家乡的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促使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洁萍 打开心窗拥抱阳光――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J].成功(教育版),2013,12,(5),41―42。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4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可以改善之处很多,新的环境保护法已经对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良,但仍然没有跳出环境保护本身这个圈圈,所以无法真正从根本上约束一切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的社会经济活动。根据三中全会的整体要求,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环境治理模式在下述三个方面的改革将会产生巨大而且根本性的积极影响。
第一,以GDP为主导的晋升机制和环境管理体制不能确保环保部门管理的能力以及力度。相关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没有针对环境保护的具体考核细则,因此难以调整现有官员的激励体制,提高其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现行环境保护体制中水平管理和垂直管理模式并存加剧了这一现象。在水平层次上,部门之间由于管辖权限和利益的博弈,造成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以及责任回避的现象,特别是在解决流域(如太湖蓝藻治理)和区域环境问题(如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阳寸更加明显。在垂直层次上,环境管理部门并非垂直设置,环境保护部对地方的管辖权相对有限,很多时候是想管管不了。例如目前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权限不足,对地方的监督也难以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地方环境管理部门作为地方行政管理的组成部门,难以突破体制的掣肘,在出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回避、等让等做法,在经济形势不佳时,环境管理也往往被用来为经济保驾。
第二,现有的财政收支体系约束了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行动。现有的分税制给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造成了不匹配,进而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提升政绩,也为了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改善地区福利,地方政府往往在诸多方面让步于能带来税收的各种投资项目,而当这些项目同时又具有较大环境风险时,政府一贯的亲商表现将环保优先往往化为一句口号。同时,地方环保部门的经费预算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这一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环保部门的弱势,影响了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
第三,没有形成责权清晰的多主体参与的环境管理机制。环境保护不单纯是政府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我国现阶段各方在环境保护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职能交叉、缺位、错位现象大量存在。
这些问题大多涉及环境治理模式的变革,而且与我们的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中国环境保护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业就难以实现。
环境保护转型路线图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宏伟蓝图的重要板块,在宏观上为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需要形成以治理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环境保护转型路线图,涉及决策群体、方式、实施与改善等多个方面,核心内容包括:政府行为模式的改进、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化解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政策手段。
1.基于环境管理目标,规范政府行为模式。首先,政府应根据中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确定我国环境管理的动态目标,并以此作为国家以及地方重大决策行为的约束性目标,以确保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其次,充分尊重生态红线以及生态功能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实现环境保护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机融合,真正在根本上将环境质量作为约束性指标,而不是将环境容量作为可以牺牲的发展要素。最后,应全面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包括将现有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提升为环境保护部的派出机构并赋予全面的监管权限,将环境管理部门最大限度与地方政府利益分离(如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环境保护主要官员,他们将直接向上一级政府负责),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转变为监管而不是环境治理,组建流域性环境管理机构等。同时,强化和细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内容,改善环保为经济让路的情况。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5
关键词: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遭受着破坏,而我们只能创建室内微环境来改善正在恶化的环境问题,微环境的设计研究同样可以应用到大环境当中去,人类未来的生存道路上一定会将改善环境作为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现今人们特别重视新房的装修,而市场上的装修材料当中大多含有很多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科学证明,绿色植物可以将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有毒物质吸收到体内转化成氧气释放出来,所以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构建的室内的绿色生态不光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对人类的身体非常有益。所以,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研究成果将会有益于人体以及构建生态平衡。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的元素有很多,特别是就人和植物来说,都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是暂时性的,所以,设计的环境要符合人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比如说空气流通。植物要想很好的生长吗,必须要在流通的空气条件下,才能做好呼吸作用,完成植物体本身基本的生命活动。所以同一环境下要放置有限数目的绿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适合才好,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绿色植物放置在阳台上,并且时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是流通着的,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室内绿色植物的生长,空气流通是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和研究的必要条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就是可以长久有效的有利条件。
二、温和自然的光照才适合植物生长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就是可以在各自的生命活动中各取所需,人类生存需要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都是各自为了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动的产物,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以将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三氯乙烯等对身体有毒的气体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将有毒气体转换成氧气并释放出来,清新的氧气正是人类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所以,正是因为双方可以各取所需,所以才会和谐相处,也就为室内微环境的绿色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为了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就应该将微环境建在有阳光的地方,或者设计的微环境中的光照条件刚好与阳光的光照强度相同,才能保证植物在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中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植物的室内,其光照一定要温和,自然,起到阳光的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室内微环境室内绿色生态的建设是放在阳台或者是有窗户的房间里的窗台上。
三、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是关键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室内微环境能否长久有效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室内微环境要尽可能的符合室外的环境,拟造出一个与室外光照、温度、湿度相同的室内微环境,才能完成绿色生态建筑的建成。植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它们可以将浇在土里的水分慢慢吸收,传导到叶片上,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将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湿度也就增加了,室内的空气就不会变得那么干燥。北方冬天气候寒冷,近几年新兴了一种取暖方式――地暖,这种取暖方式的一大缺点就是密闭的空气当中,由于温度一直居高不下,空气不流通,室内的湿度就越来越低,室内环境越来越干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室内创建一个绿色生态的微环境,利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改善室内环境,增加湿度,这就是建设绿色生态微环境的作用,也是保持室内温湿度的条件,在微环境中,这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循环,给植物浇水,就相当于一个室内加湿器,改变了室内的湿度,因为室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才使室内原本密封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合适的温湿度就是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的提供和要被提供的条件。
四、选择适合的家居配饰
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不只是要考虑人与绿色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和谐关系,还要考虑视觉美感,这才体现了室内微环境的设计理念,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原则不同的植物和盆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既能符合人的视觉效果,又能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一般,室内绿色植物较多的房间,选择家具时建议原则木质家具,木质家具更能体现原生态之美,符合室内微环境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主题,所以客厅一般建议摆放米兰、龙血树、仙人掌等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而卧室则适合摆放晚香玉、紫茉莉、丁香等具有驱虫杀菌的观赏植物。家里的窗帘、床单则适合选出那种适合室内植物的颜色,暖色系较佳。所以选择适合自己所选植物的家居配饰是很重要的,搭配得当的摆放可以给人带来很好的视觉效果。
总之,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的设计与建筑需要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环保精神,只有将绿色植物与人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日益改善现有的恶劣环境,才能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而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环境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第一步。创建绿色生态的室内微环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它的创建需要适宜的温度,自然的光照,合适的湿度,流通的新鲜空气,和搭配得当的家居配饰,这是创建室内微环境绿色生态的先决条件,只有,人们重视绿色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适合自己房间且能够真正体现绿色生态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慧秋.浅议绿色生态住宅[J].当代建设.2002(03)
环境卫生建设范文6
一、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应运而生
所谓开放的学习环境,就是包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在内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而这种学习环境对传统学习环境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信息与学习时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点,诸如学习目标死板固定、教与学方法单一、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随着学习者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对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这种状态。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因而显得尤为迫切。
综述相关资料,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二、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的六要素
下面,分别从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六要素来阐述利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学习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询室,把学生的学习场地扩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对一的远程辅导中。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心灵鸡汤、心理舒缓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发言,只求你点赞”的策略,即让群成员都需查阅推送的内容,但并不强迫他们发表见解,有意愿的群成员可以自由地发言,达到围观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丰与贫,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个学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组建心理教师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让校内外、区内外、市内外的心理教师、心理专家成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顾问,为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出谋献策。同时也组建同质微信群,即帮有同样心理困扰的学生组成微信群,让他们在同质群中,发表自己的感受,发挥“同病相怜”的抚慰作用。当然在同质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态积极的学生群体和心理教师群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利用了同伴效应,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式:把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主题,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的学习行为。让他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圈”即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的展开交流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题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交流”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
4. 评价方式: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是水平测试。实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可以大胆的改革,这除了源于本学科的性质不同于其他考试科目外,还包括“微信”本身的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开放的场所。因此,应用“微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可以更加开放,除了在线完成反馈问卷外,还可以采用“微信群”中所有成员互评,外加发表心情说说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将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以多主体参与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多角度诠释评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