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化运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化运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1

关键词: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直觉模糊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risk evaluation for hazardous chemical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ing the risk elements of employees, vehicles, hazardous chemical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Then, the intuitionistic fuzzy number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an AHP and intuitionistic fuzzy TOPSIS based evauation approch is put forward to resolve the risk evauation probem of hazardous chemical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risks in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approach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nd feasible by an example.

Key words: hazardous chemical transportation; risk evaluation; intuitionistic fuzzy theory

0 引 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危化品物流运输量逐年上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我国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化品超过3亿吨,其中80%的危化品通过公路运输完成。随着危化品物流运输量的增加,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率也持续上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这使得危化品运输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危化品运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对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进行评价并预防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危化品物流运输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在危化品物流行业的深入应用,依托“互联网+”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危化品物流运输的信息逐渐透明化、数据化,并在危化品物流的各个环节动态传递。“互联网+”的开放、协作、共享、透明的特征为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运输阶段中各要素信息透明化监控,促进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高效发展。

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和管理一直是危化品物流理论研究的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List(1991)等对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述[1]。Veter(2001)等提出了基于GIS的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框架[2]。Fabiano(2005)基于危险货物运输统计分析,分析了道路特征、天气条件和交通状况对危化品运输的影响,并建立面向事故现场的风险评价与决策体系[3]。闫利勇(2010)等通过分析2008年到2010年期间485起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4]。刘丽萍(2007)等提出一种将运输成本和风险成本集成在同一目标函数的成本转化模型,为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5]。吴晓柠(2015)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突发性、危害性、多样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进行评价[6]。周沈楠(2015)等利用PHAST方法定量分析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风险计算的基本模型[7]。杨建伟(2013)等以农药品车辆运输事故为研究对象,对建立一个完善的车辆运输农药危险品预防事故的体系提出相应对策[8]。吴晓明(2012)在分析跨江大桥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风险预防机制[9]。陈开朝(2007)综合TR(traditional risk)和CR(conditional risk)2个模型提出了危险品运输综合评价模型[10]。郭晓林(2006,2007)等针对决策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以及事故分级对路径风险评价结果存在影响的情况,提出了考虑决策者态度和基于事故分级的有害物品运输风险度量模

型[11-12]。

从上述文献分析来看,目前内外学者对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评价在风险模型、评价方法以及特定领域的风险预防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随着“互联网+”与危化品物流运输的不断融合,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为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要素的识别和信息采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同时,由于风险要素的多样性,评价指标取值获取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各指标的评价值不能完全用精确的数值进行表达,客观上需要一种更合理的方法对指标值进行刻画。因此,本文在分析“互联网+”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直觉模糊数对评价指标进行刻画,提出了基于AHP和TOPSIS的直觉模糊风险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1 “互联网+”环境下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危化品运输风险是指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爆炸、泄露等事故的可能性以及损失严重性的组合。一旦发生事故,不管是对群体还是个人都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如何做好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工作成为企业乃至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制定危化品运输评价指标体系是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的基础。刘锦军(2005)等对运输阶段的人员要素的风险指标进行分析,认为人员风险不仅仅包含驾驶员,还应包括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13]。尚鸿雁(2009)等对人员的评价应从安全意识、身体健康状况、心理情绪状况、专业技能4个方面进行评价[14]。王云鹏(2010)等对运输的车辆设备要素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考虑到间接的管理要素[15]。上述学者都对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物理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随着“互联网+”与危化品物流的不断融合,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理念在危化品物流行业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在互联网+时代,“云+网+端”成为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了危化品物流运作过程中“人、车、路、货、环境”全要素的实时连接和在线化,危化品物流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评估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因此,在“互联网+”这一新的技术和理念支撑下,对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因素的研究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人、车、路、货、环境”等物理要素风险外,还需要考虑管理、信息平台、供应链关系、政府监管等要素对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的影响,基于上述思路,本文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危化品物流运输相关人员包括驾驶人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安全意识缺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人员要素指标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安全意识,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安全操作记录等。

(2)车辆及设备主要包括危化品运输车辆和应急设备。运输车辆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运输事故是否发生。运输车辆的评价指标包括车辆综合性能、车辆维修状况、应急设备状况。此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都配备了GPS、3G视频等车载终端,通过车载终端可以实现对人、车、货、环境的监控。例如人员在途状态监控,车辆性能检测,货物的温、湿度监控,以及外部交通状况监测等,通过各种车载终端,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入后台监控平台,实现对在途信息的监督并及时预警,以降低运输风险。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下,还必须从供应链监督层面进行风险评价,如对车辆、设备和物流设备供应商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3)货物要素。危化品货物本身也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化品货物的评价指标包括货物的化学特性和数量、货物包装,以及当发生事故时,由于货物的性质以及外部环境有可能发生二次灾害。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下,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生产企业提供货物信息的完整性同样重要,在现有的危化品运输中,化工企业未能为运输企业提供准确的货物信息或隐瞒,增加了货物运输的风险。此外供需双方信息共享不及时,容易产生“牛鞭效益”,增加不必要的危化品运输数量和频次,提高运输风险。

(4)运输环境也是影响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道路环境、天气状况、人文和生态环境等。道路环境评价指标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率、路面情况、路线复杂度;天气状况关系着作业环境的可靠性;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密度、应急救援点分布。

除了以上直接要素以外,间接要素对事故的发生,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管理要素对上述直接要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现在日常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响应能力、信息化程度。这些指标的风险程度对事故的发生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影响,而不应该被忽视。

(6)信息平台要素。利用互联网进行危化品运输监控的核心工具就是监控平台。利用信息平台对人、车、货、环境的动态信息进行监督,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运输风险,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平台能快速预警。平台所接收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所接受种类越多精确度越高,风险控制力越强。由于我国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基本上是异地运输,且距离较远,因此平台与各地政府部门信息的共享十分必要,当事故发生时,平台准确及时分析事故原因,便于应急方案迅速启动,减少损失。

(7)政府监管要素。危险化学品物流的各项业务分属公安、商务、交通、环境、消防、卫生、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管理[16]。并且各部门的信息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致,导致各个部门的信息之间存在“盲区”,“信息孤岛”降低了政府的综合监管能力。同时各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差异程度较大,不易进行责任划分。此外,据调查,目前所发生的事故大都来源于低资质的运输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政府更应建立良好的行业准入机制和诚信机制。政府监管要素的评价指标包括:政府部门监管力度,法律法规的规范化,行业诚信机制,行业准入机制,部门信息共享程度。

2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评价方法

考虑到实际的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各指标的评价不能完全用精确的数值进行表达,本文采用直觉模糊数的隶属度和非隶属度来刻画评价指标值,并采用直觉模糊多属性评价方法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进行评价。

2.1 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基本理论。直觉模糊理论是保加利亚学者Atanassov教授对Zadeh[17]提出的模糊理论进行扩展和l展的一种新的模糊集理论,它通过增加一个新的属性参数―非隶属度,从而能够比传统的模糊理论更加细腻地描述和刻画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本质。目前,直觉模糊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属性决策、方案评价等领域。

首先,在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层面,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制度和流程加强对人、车、货、环境的安全要素进行风险管控,针对不同的要素建立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企业充分应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建立面向危化品运输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透明的物流节点网络,利用节点实现人、车、货、环境等物理要素的连接、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从而对危化品物流运输的执行过程进行时效节点反馈、安全追踪和优化调度,全过程进行危化品物流运输的风险评估和防控。

其次,在供应链层面,要通过“互联网+”危化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危化品信息、运输业务执行过程状态的共享。危化品运输活动涉及到生产、运输、使用等多家企业,危化品运输安全性是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所关心的,需要通^企业间的相互协作、相互监管、信息共享,通过实现供需信息透明从而加强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

第三,在政府监管层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的准入门槛,严格危化品物流运输装备、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建立重点监管运输企业、人员、物流装备的信息数据库;要跨部门联动,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危化品物流标准和规范,针对危化品物流运输各个环节制定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标准和法规,从而使企业有章可循,职能部门监管有法可依;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危化品物流”监管大数据平台,以连接、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对危化品物流运输涉及的“人、车、路、货、环境、管理”进行全要素、立体化、全过程信息采集、处理和共享,实现危化品物流运输的跨部门实时协同监管和预警,并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互联网+与危化品物流的融合趋势,在分析了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构建了危化品物流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危化品物流运输相关物理要素风险的基础上引入了管理要素、信息平台要素及政府监管要素对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觉模糊理论进行了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并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List G F, Mirchandani P B, Turnquist M.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risk analysis, routing/scheduling and facility location[J]. Transportation Science, 1991,25(2):100-114.

[2] Veter V, Kara B Y. A GIS-based framework for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 risk assessment[J]. Risk Analysis, 2001,21(6):1109-1120.

[3] Fabiano B, Curro F, Reverberi A P. Dangerous good transportation by road: from analysis to emergency planning[J].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5,18(4-6):403-413.

[4] 闫利勇,陈永光.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65-70.

[5] 刘丽萍,季建华,胡继灵,等. 供应链运输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 综合运输,2007(4):43-45.

[6] 吴晓柠,袁F耄田雷,等.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C]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

[7] 周沈楠,王美琴,张佳璐. PHAST在危化品道路运输定量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广州化工,2015(11):248-250.

[8] 杨建伟,吕建新. 车辆运输化学危险品的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3):68-70.

[9] 吴晓明. 跨江大桥危化品运输风险及预防机制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137-140.

[10] 陈开朝. 危险品运输风险综合评价模型[J]. 物流技术,2007,26(6):68-70.

[11] 郭晓林,李军,贺盛瑜. 考虑决策者风险态度的有害物品运输风险度量模型[J]. 系统工程,2007,25(6):31-34.

[12] 郭晓林,李军. 基于事故分级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6):35-39.

[13] 刘锦军,徐晓虎,许开立.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探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6):74-77.

[14] 尚鸿雁,董千里,王旭坪. 基于Fuzzy-AHP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估与预警[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1-27.

[15] 王云鹏,杨斯淇,杨志发. 基于鱼骨图和事故树的危险品运输流程优化管理[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0(增刊):183-188.

[16] 赵来军,张江华. 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组织协调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4):21-25.

[17] Zadeh L A.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8(3):338-353.

[18] Atanasso K T.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86,20(1):87-96.

[19] Xu Z S. Intuitionistic fuzzy aggregation operators[J]. IEEE Transaction on Fuzzy System, 2007(6):1179-1187.

[20] Szmidt E, Kacprzyk J. Distance between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5,114(3):505-518.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2

移动互联网业务稳定增长。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传统业务受到OTT业务替代,在产业链中控制力逐步减弱,为了不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被管道化,运营商在其移动互联网自营业务方面开拓力度较大,但是因为其体制原因,开发和运维将外包给其他企业,利好移动互联网运维支撑业务。预计公司2013年移动互联网总体收入为11.81亿元,同比增长59.59%。

LTE商用利好公司IT运维管理业务。近期政府和运营商高层都表态年内发放4G拍照,而中国移动2013年资本性支出重点支持TD-LTE建设,且将在年内实现商用,LTE商用箭在弦上。LTE商用将带来大量IT运维支撑系统需求,包括业务支撑系统、计费支撑系统、管理支撑系统等。公司IT运维支撑业务受益LTE商用,预计公司运维管理业务收入将可以实现35%左右增速,预计收入规模达9亿元。

飞信业务进展基本符合预期。公司公告了与中移动关信业务的进展,飞信6.4亿元招标将启动,公司有望占据主要份额。市场会担忧公司对飞信的垄断被打破后,飞信收入可能下降。但公司业务重心已不在飞信,其占比正逐年降低,只要未骤降至0即为近忧解除,小幅下降可凭运维业务的弥补实现整体的稳健成长。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该股自筑底反弹以来上涨势头良好,后市有望依托20日均线走慢牛形态。

战略布局思路清晰。公司目前进入的17个城市均为二三线城市,2012年底未结建面积1941万平米。公司区域扩张顺序与我国经济由东部向中西部发展的趋势相符合,由东部的三线城市扩张至中西部的二线城市。公司成立后率先进入廊坊和南京六合,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扩张形成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集中区域,2008年之后陆续进入长沙、成都、呼和浩特等中西部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展开预计将形成若干二三线城市聚集的城市群,人口聚集力高的城市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群的中心。公司精选的城市沿高铁分布,具有较高的辐射力和人口聚集力。

快周转确保低风险高速扩张。公司以快周转特点着称,存货周转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通过加快开工,提高负债保证充足可售资源,而中小户型刚需产品定位保证充裕的销售回款,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3

盛大在线的王铮、帝联的李勇刚分别就移动互联网运维分享和微端网游CDN解决方案进行了主题演讲。针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微端网游等领域,嘉宾们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移动信息化的出现堪称企业信息化的革命,用户得以享受信息无处不在的便利。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将数据信息更加快捷的采集、处理和运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移动信息化的重要分支,IT运维管理在移动端的应用普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如何更好地完善移动互联网的运维工作,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专业挑战。来自盛大在线的王铮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无线业务运维经验,向在座嘉宾深入讲解了无线网络以及无线业务的特点——低门槛、互动性强、实效性、可用性要求高成为现有技术中的难点和挑战;全面分析探讨了无线业务的架构设计、应用交付、部署要点以及监控方面的知识与技巧。

现今,微端网游逐渐成为广泛的网游运用模式,微端网游CDN解决方案也日渐成为各大网游企业棘手的问题。微端技术的难点在于保持玩家如同大型客户端一般流畅、华丽的游戏体验,以及如何在不降低游戏品质、不影响游戏流畅性的同时,适应不同玩家的网速,合理、智能的安排下载顺序和下载量。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4

“马化腾说腾讯创新的三大利器是用户体验、快速迭代、灰度机制。细致琢磨下,其实就是用户体验,因为后面快速迭代、灰度机制也是为用户体验服务的。归根结底,‘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 6月17日,全球应用性能管理(APM)供应商Dynatrace在京举办Perform Day 2015用户大会,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琚伟在会上强调。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终端的风行催生了全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促使商业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今年,随着“互联网+”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拥抱互联网也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体验不但是决定企业业务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决定企业能否顺利挺过数字化浪潮。在此趋势下,积极拥抱互联网、走向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冲浪“互联网+”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Dynatrace之前是Compuware公司的一条产品线,2014年Compuware被私募基金收购后,将APM产品线与大机业务分离,Dynatrace成为APM独立公司品牌。在本届用户大会上,Dynatrace首次正式推出其数字性能管理平台――DPM的创新理念和解决方案。琚伟表示,数字化正在改变世界,应用性能管理也因此步入新的拐点。应用性能管理将不再仅仅是监控工具,而是注重用户体验管理、驱动企业业务创新和赢得竞争优势的数字性能管理平台。

各行业的多家用户在大会上分享了各自应用Dynatrace的经验。联想集团监控专家李晨表示,Dynatrace数字性能管理平台的模拟监测和用户体验管理强有力地提升了联想的IT服务,有效地支撑了联想全球的业务。中青旅遨游网CTO王安伟介绍,Dynatrace的用户体验管理帮助遨游网更好理解了旅游用户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运维质量,使遨游网在竞争激烈的线上旅游市场取得了一席之地。

中国电信作为传统企业的龙头代表在面对“互联网+”的大潮时,也选择了Dynatrace数字性能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用户体验的跟踪,以期在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安吉星应用支持经理车益超表示:“Dynatrace整体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实现了真正、全面、实时的监控整个系统,实现了服务质量的可视化,并通过有效预警,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此外,Dynatrace整体解决方案还帮助我们有效简化了运维流程,提高了运维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容量的规划参考,也为业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有助于精确决策,避免浪费投资。”

凭借Pure Path专利技术,Dynatrace数字性能管理平台实现全数据和无缝隙数据采集,成为端到端监控的性能管理专家。立足于用户体验管理,Dynatrace数字性能管理方案实现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的有机结合:应用监测和数据中心监测能让企业全程跟踪交易,在数秒内实现代码级切换,从而快速精准地找到故障并解决问题;通过模拟监测和真实用户体验管理,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监测世界各地的性能,并获得业务和开发相关的洞察。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5

构建以NPS为驱动的运维模式

NPS即净推荐值,是业界广泛接受的衡量用户忠诚度的指标,能有效反映一家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

中兴通讯通过构建以NPS为驱动的运维模式,为运营商的后端部门和前端部门建立桥梁,提升NPS及运营商的客户保有率,最终实现收入增长。中兴通讯经过探讨和实践,总结“四步法”构建以NPS为驱动的网络运维模式。

第一步:NPS收集。通过IVR或者短信联系用户,获取到NPS分值。

第二步:分析。收集到NPS后,一方面进行Dashboard展现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NPS-QoE比较分析,向下钻取,找到NPS低或者高的原因。

第三步:处理。对于单个低NPS的用户,中兴通讯的管理服务团队建立了新的流程,把它转化成投诉进行闭环处理。对于NPS低分值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网络优化。结合网优的其他因素和NPS分析,由网优工程师实施网优。

第四步:闭环和NPS持续提升。通过以NPS为驱动的网络运维模式,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关注到真实用户的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关注其网络的反应,将两者联动起来,有机地整合后端网络运维能力和前端营销服务能力,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和联动性,能提升运营商的运营效果,实现收入的有效、持续增长。

实现运营商NPS提升

从2015年9月开始,某海外运营商凭借中兴通讯提供的业务运维管理服务,建立了科学的KQI监控和评价体系,实现业务质量监控和管理、业务质量问题的用户投诉处理,并支撑其CBOM运维。实现其网络NPS迅速提升5.8分,其用户平均流量增加、投诉率降低,运维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其收入持续增长。

RCS端到端增值服务

RCS即富通信套件,是运营商基础技术架构进行全IP化转型的长期战略选择,为运营商业务创新、能力开放奠定基础。中兴通讯提供的RCS端到端增值服务,针对运营商的RCS系统展开维护和经营支撑,助力其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一站式服务。提供定制化的开发业务、快速业务上线部署、APP性能管理和容量、海量交易管理,打造超级应用,在内容端具有行业影响力,避免运营商成为哑管道。

互联网化运维范文6

【关键词】大型数据中心 智能化运维 一体化运维 云化架构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4.014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4-0066-05

引用格式:邓颂清,程尧. 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4): 66-70.

[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nd run a data center with high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currently facing the bas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isting management tools, the paper introduced construction mode for large data center 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latform from aspects of system architec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echnical architecture, and network structure, thus realizing the goal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utting costs while increasing efficiency.

large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Key words]Cloud architecture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规模迅速扩张,如何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1]。

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是近年兴起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工具,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解读。本文在DCIM的理念基础上,针对大型数据中心(即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基地的大型数据中心),就其一体化运维管理的建设模式提出探讨性方案。

2 基地运维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及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消耗和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及数据中心的效率和效益[2]。

作为承载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是对IT设备以及支撑IT设备运行的风火水电等场地基础设施的管理,包括: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日常监控和维护;对这些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维业务管理的流程与规则;对数据中心内基础设施日常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与挖掘。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特征为辐射全国、规模分布、虚拟资源、弹性调度、安全防护、绿色节能。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越来越广,系统对接口的复杂度急剧上升。由于业务、维护复杂,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现阶段大型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挑战如下:

(1)经济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包括网络、空间、动环资源;如何缩减运行费用,包括能源、维护人员。

(2)灵活性:如何识别及降低过度部署和冗余;如何灵活扩展容量(空间、制冷和供电);如何更快响应业务。

(3)可用性: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及时排除隐患,处理复杂故障;如何实现动态资源管理和电子流管理。

(4)管理性:需要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撑决策和规划;如何实现系统一体化,统一协作、快速响应;如何满足大客户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和自服务管理。

面对以上挑战,数据中心应建设“集中化运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流程化控制”的IT支撑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人员和维护成本,优化资源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3 平台系统架构、组织架构和技术架构

3.1 平台系统架构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采用“集中化、一体化、智能化”的设计模式,分层设计,实现功能总集成、流程总调度、资源全监控。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基础设施、IT系统全方位监控:包括IT设备和供配电、空调环境、消防等场地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监控及数据采集。总部综合监控管理人员全方位管理与监控,对用户、权限进行配置管理,对整体运行情况查询、分析,对故障原因分析判断、智能决策。各基地监控中心人员进行基地全局监控、资源管理、分析报告。机房运维值守人员对运行状态、性能、系统告警进行监测,从而进行运维管理、故障处理[3]。

资源管理系统3D可视化:实现对所辖数据中心的资源信息管理、调度和配置。基于物联网技术(RFID、二维码等)实现对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为其它应用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共享[4];基于3D可视化进行机房状态显示、监测、数据展现及交互管理;通过与监控系统的集成,建立业务拓扑、应用拓扑、基础设施拓扑,定义所涉及到的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之间的资源配置逻辑关系;为业务规划、业务开通、IDC运维保障等提供全面的支撑[5]。功能包括:资源信息、资源容量、资源配置、资源管控、资源生命周期、资源服务请求、资源可视化、电子盘点等功能。

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符合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架构库)规范:依照ITIL规范,建立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电子工单流(包含各类服务请求及标准流程);实现自动化运维[6]。

统一运行门户:统一门户作为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统一入口,通过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及功能集成等技术将各个子系统中的功能和信息有效组织起来,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入口以及用户、授权、认证管理,并根据需求定制开发各种呈现内容[7]。

运维大数据分析:针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网络的日常运行建立数据仓库;采用聚类算法,全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完整的案例库,深度分析,以提升运维质量[8]。

安全监控系统:物理、网络、信息等安全保障,建立IDC/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监控系统[9]。

3.2 平台组织架构

运维管理平台搭建一级结构,实行集中管理、模块化发展的建设思路。管理中心集中设置,分支被管控点为各基地,在远景规划中可建设备份管理中心。以机房为单位进行扩展,增加被管机房只需要相应增加采集模块即可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组织架构图如图2所示:

3.3 平台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IT云化架构,远端的桌面用户或大屏显示终端只需要通过IE浏览器登录到各子系统服务器即可访问和浏览各子系统,无需安装独立客户端。平台包含三部分,系统硬件由虚拟的和物理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组成;系统引擎由统一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组成;平台应用由各功能系统组成。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架构图如图3所示。

4 平台接口关系

系统内部接口包括统一门户系统、流程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集中监控系统、运维大数据分析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向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开放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实现互联的方向发展。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内各系统接口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内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如表1所示。

5 平台组网方案

运维管理平台采用虚拟技术搭建,单独建设资源池(专享云)。采用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构建,建议以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合设的超融合方式建设[10]。

网络建设主要分为业务网络、存储网络、管理内网及带外管理(IPMI)网络;从物理组网来看,网络建设分为业务及管理接入网络、带外管理(IPMI)接入网络和汇聚网络。

业务网络:承载资源池内部之间的网络互访流量以及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业务承载,建议采用万兆网络承载,同时考虑双链路实现冗余保护。

分布式存储网络:用于存储业务数据及系统数据,计算服务器需频繁与存储交互,建议采用万兆网络承载,同时考虑双链路实现冗余保护。

管理网络:用于资源池内部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之间管理流量,在计算节点上创建集群、创建虚拟机、添加存储等以及与管理平台的互通。物理组网上建议可与存储网络共用。

带外管理网络:目的为方便维护管理人员及时地远程维护,千兆网络承载即可。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网络拓扑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网络中局域网为二层互通,所有业务流量、存储流量、IPMI流量、管理流量和外网网卡流量规划在不同的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中。

6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运维模式正向“一体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建设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集中一体化监控和各系统数据信息的透明、关联、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处理、自动化管理,以达到快速响应、高效管控、增值降本的目的。同时,能实现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多维度运维大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及深度挖掘,实现智能运维;建立能力优势,增强服务提供能力、保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跨技术协同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云数据中心的竞争能力,提高各种业务的业务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肖建一. 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指南[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 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白皮书[Z]. 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15.

[3] 康楠. 数据中心系统工程及应用[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4] 陈庆. 大型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3D可视化管理探讨与实践[J]. 中国金融电脑, 2015(5): 68-70.

[5] 孙罡. 云数据中心――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6] 赵晨,干红华,蔡晓平,等. IT服务管理[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7] 王管冲. 浅谈一体化业务平台的统一门户架构[J]. 福建电脑, 2014,30(3).

[8] Bart Baesens. 大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应用场景与实践精髓[M]. 柯晓燕,张纪元,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