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我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自我认识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1

根据对我校学生“学习观”“恋爱观”“择业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1.他们大多重视高考,重视考试,但又十分紧张考试,害怕考试,最终导致两极分化。一部分因过度紧张,压力过大而成绩一落再落;另一部分则破罐破摔,得过且过,甚至完全放弃。

2.他们大多渴望早恋,又害怕早恋,不能以良好健康的心态去对待“早恋”。

3.他们大多“金钱观”占据上风,“择业观”有所偏颇,“人生价值观”不够正确,不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不清楚到底该追求什么,人生定位十分迷茫。

这些现象及心理对他们整个学习过程及人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我们同时还发现了在其他学生身上却存在着较好的现象,对他们的情况及心理,我们也进行了总结:

1.他们大多成绩较好,而且十分稳定。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和高考,既足够的重视,又不过度看重。

2.他们大多有着正确的“恋爱观”,明白自己的重任,一心扑在学习上,心无旁骛。

3.他们有着正确的“金钱观”,能够理性消费;能够适度并有原则的结交朋友;他们尊敬师长,尊敬父母,很少顶撞长辈;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有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人生规划。

通过以上两类学生的对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健康良好的“学习观”有利于他们成绩的稳定,学习的提升。

2.健康良好的“恋爱观”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早恋”,躲开“青春炸弹”,顺利完成学业。

3.健康良好的“金钱观”“交友观”“人生价值观”有利于他们人生的定位,价值的实现。

那么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在这些心理方面不够好的同学加以改变,让他们努力向健康正常上靠近,以利于自己的学业、就业和今后的人生。具体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和方案:

一、学习方面

作为高中生,必然会把高考作为头等大事,这本无可非议,但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却又“火上浇油”,给他们带来更多更大的压力。所以,我们有以下建议和方法:

1.我们希望国家方面能够逐渐淡化、分流高考,不要再制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张气氛。

2.对压力过大、过于看重考试的同学实施减压。告诉他们人生不是短跑赛而是马拉松;高考不是结束而是人生的开始;人生的成功是长期努力慢慢积累的结果。

3.对学习没有动力、厌学情绪严重的同学则要采取加压的方式。要告诉他们:你可能认为学习很艰难,很痛苦,很没劲,但是人生中又有哪些事情是简单易做的呢?

4.针对不同的同学选取不同的文章、书籍、影片来让他们阅读观看,让别人的故事、讲述、道理、情感来打动他们,进而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二、早恋方向

1.教师面对面谈心。对于深陷早恋、有早恋苗头、对早恋有疑惑的同学,一定要单独谈心,确保对他们隐私的保护。

2.在班级开展以“早恋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赛,引导学生远离不正常心理行为。

3.选取相关的文章、书籍、影片来让他们阅读、观看。

选取这类文章、书籍、影片时教师要特别谨慎,因为有一些书籍、影片可能更多地出于商业考虑,专用爱情情节来吸引人的眼球,不但对青少年起不到正面教育作用,可能反而会起坏作用,所以我们自己先认真阅读、观看这些书籍和电影,进行筛选。

三、人生观、价值观方面

1.组织学生举行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话题的演讲赛。

经过大约一周的准备,演讲赛如期举行。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好像自己也成了英雄。具体心目中的英雄真是千奇百怪:有古代,有现代,有外国的,还有“感动中国”中的一些人物以及当代的一些影星、歌星等。他们的稿子大多主题鲜明、人物突出、文采优美,他们的演讲大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激昂,他们的肢体动作还自然娴熟、引人注目……场上挥洒自如、气势蓬勃,场下掌声雷动、欢呼成片。更重要的是他们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及人生、人的价值及追求的理解让我们热泪盈眶,深感欣慰。

2.教师选取几篇典型的文章在班级诵读,读完后针对文章中涉及的“金钱观”“交友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主人公行为的对错,提出自己本人在这些方面拥有的疑惑。这是在举行了演讲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升级训练,主要为了考察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是仅流于表面,是一时的;还是扎根内心,是永久的。

3.推荐相关文章、书籍供学生阅读,相关影片及视频供学生观看。

对于所阅读的书籍及观看的影片,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观后感,并通过我们的批阅来感受学生的认识及心理发生的细微变化,及时捕捉这些变化,对好的现象加以鼓励,对有所偏差的地方及时引导及规劝。

4.春节假期期间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放假回家对自己周围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尤其是同龄人做一个采访。他们大多都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并自觉地写下了心得感受,另外,也能从那些人身上进一步认识到了生活的不易和辛酸,认识到了学习及知识的重要性。进而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改变了他们的心理,也更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追求。

5.了解“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事件”及观看“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视频”,发起了“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大讨论,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虽说有困难、有障碍,但是看着学生们一个个脸上绽放的笑容,一个个精神抖擞、阳光开朗的样子,感受着他们的心里、心态、认识尤其是行为举止上的巨大进步,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41-03

大学生自我认知(self-recognition)是大学生对主观的我及客观的我的认知和评价,是对自我身心特征的认识,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三种心理成分之一。包括自身、样貌等外在特点,也包括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志向等内在特质,还包括自己在周围人际交往中的形象,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等。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自我认知状况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了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状况(比如对现在自我、理想自我和他观自我)对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调查问卷,以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内容和自我评价教育为主要调查目标,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展开了全面调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被试:本次研究选取了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2份,回收率96%,在剔除无效问卷后,统计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6%。在选取被试时区分性别、年级、系(部)等人口学差异以保证被试代表性。

2.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认知调查问卷,共五个方面十六个题目。包括自我观察三题、自我认识三题、自我监督三题、自我控制三题、自我教育四题。

3.数据处理:使用EXCEL及SPSS进行数据分析及图表制作。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自我观察现状:数据显示,只有23%人很有自信;35%的同学对于有挑战性、竞争力较大的活动是不排斥的,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将其完成;53%的同学对于这些活动没有过多的感觉,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另有一部分部分同学没什么感觉,甚至尽量避免参与这样的活动;12%的同学表示很自卑。

2.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数据显示22%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全面的了解“自我认知”的内容;42%的同学了解一些有关的信息;33%同学知道但没有尝试全面了解;另3%的同学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的一种深层的了解,只有深刻了解到自身存在的特点,才能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在被调查到“你会为了未来生活做出什么改变”时,结果(见表1)如下。说明绝大多数的同学愿意在生活、精神、学习方面有积极改变。同时也发现高职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学习中得到成长。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这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研究还发现,被试认为自我认知最重要的方面是对精神层面、道德素质的自我认知,大家也很愿意进行深层次的自我认知;绝少部分人不能舍弃物质的欲望,并抗拒不了物质的诱惑;然而其中一部分人认为社会的自我认知是最重要的,希望在社会群体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

3.大学生自我监督现状: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调查中,同学们的选择偏向于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个人兴趣的实现,分别占到59%和26%,其次是有创业基础和在校内有影响力。而对于大学期间考取证书,88%的同学还是相对比较理性,会有选择性并且选取对未来工作有益的证书,但是也存在人云亦云的现象。

53%的同学的发展动力是追逐理想或自我价值的体现,可见现在很多同学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足,大家对自我觉察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而在剩下的47%里,仅有1%的同学是因为从众心理去自我发展,说明“90后”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拥有主见和想法。家人的期望和较高的物质生活也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有部分学生选择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4.大学生自我控制现状:由表4可知,有23%的同学愿意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扩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33%的同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占多数;29%的同学愿意勤工俭学,既可以贴补生活费,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在社会中实践,学以致用;但还有11%的同学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沉迷于游戏。半数以上的人表示只要老师不催促,作业总是不急于完成;23%的同学表示不能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花费,经常性地出现透支现象,自我控制有待提高。

5.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由表2可知,目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认知的意义有较好的理解,认为提高自我认知在完善自我、合理定位,使自己更适应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途径了解不够。同时,52%和35%的人表示愿意通过心理专题讲座和班级主题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自我认识水平。

三、讨论

1.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高校大学生一样,其大学时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时期,面临着建立自我认同的核心发展任务。在这一时期其特点是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发生冲突,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出现一些矛盾;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焦虑、期盼等心理倾向明显增加,理想自我逐步向具体计划发展,自我意识由“高昂”向“现实”转化。

2.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积极面:(1)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发展变得更加全面,更加整合。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主动探索和对自身内心的深化思考,自我认知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示拥有信心,部分学生愿意去参加有竞争性的活动,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表、性格、兴趣等有较清晰的认识。(2)他们能够整合不同的自我,学会反省和理解自我认知的各个方面,有时还能积极的去调整自我认知,适应外部世界,形成有个体特性的自我认知框架。学生们希望参与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并认为精神及物质上的自我认知远比物质上更重要。(3)自我反思能力增强,自我的形象更加完整、深刻,自我体验丰富,自我实现目标明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偏向于通过社会经验的积累和兴趣实现来展现自我价值,而一半以上的同学发展的动力是追求自我实现。(4)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并努力从行动上约束自己。更多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会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勤工俭学、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5)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自我认知教育在完善自我、更好的自我定位、更好的择业等方面对自己有重要意义,并期望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班级团体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3.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消极面:这一时期学生在自我认知消极方面存在着概念模糊、评价偏高或偏低等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发生自我认知失调,进而产生自我认知偏差。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在学习能力上,难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掌握能力薄弱等弱点,而当前社会上存在对追求高学历的不恰当引导,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呈现出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基于自卑心理的过低自我认知。在这种自我认知水平下,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心、进取心,从而引发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增强紧张感,从而限制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正常发挥。(2)基于自我为是心理的过高自我认知。有些学生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或在潜意识中不接受这种认知,始终在主观上建立起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过高的自我认知使得他们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我约束和情感波动间的矛盾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四、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对策

在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引导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善和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指导大学生认清自己的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及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心理基础和动力,从而增强自我认知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就是要全面了解自我,把握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对自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可以让他们在与他人比较中认识和评价自我。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作为榜样,帮他们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等。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理想我与现实我逐渐协调起来,避免产生“自我同一性”危机。同时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学会用发展的眼光估价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2.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前景规划:职业前景规划是学生在自我评估、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我管理、自我定位的有效机制。大学生择业目标的确定,必须要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要通过自我认知的过程,弄清自己的态度、兴趣以及就业的理想和个人成功的标准思想和行为的动机和理由。同时,还必须了解自己能干什么。通过自我认知的过程,弄清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和特长等思想和行为的环境因素和自然基础。知识确定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决定自己的职业素质,个性则关系到自己的发展前景,特长影响自己的成功大小。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但它不是一种短期,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在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中,并把它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以提升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个人意志: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做出的决定,并能战胜一切障碍与困难;二是善于在意志行动时,抑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如早起、生活有序、学习一丝不苟、做事脚踏实地等;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纪律,做事要善始善终,不给自己找借口,该做的事勇于承担;最后,还要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从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要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问题、提高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军训教育、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老师教育、老生帮带等方法,创造一种生活氛围,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在集体中,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个人意志。

4.加强个体自我认知深度,建立自我认知自评体系:自我认知是个人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同学自主了解。学生要定期对自己的表现包括生活和学习分别自评。总结自己表现好的方面与欠妥之处,还可让他人对自己提出建议,并汲取其中精华,制定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远目标。尽自己所能去达成,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大胆尝试新鲜事物,树立信心,全面发展自己。经过实践后,再对目标中仍欠妥的地方进行改正,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积累经验。

本文希冀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树立并贯彻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能力,激发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的动力,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帮助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20(1):19-22.

[2]Ryckman,R.M. Theory of Personnality[M].Eighth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2004.

[3]慈航.论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大学时代[J].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2006,(11).

[4]《自我认识与成长》课程组.自我认知与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3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李惠

(营口市卫生学校 辽宁省营口市 115000 )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

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

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

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研究探索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整体素质就难以发展到高的水平。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

中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流、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自卑羞怯,有的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性格脆弱多疑,有的虚荣心极强,有的倔强冲动,更有的经受不了一点挫折,一遇挫折从此就一厥不振甚至厌世轻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它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一些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注重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心理学就是一种科学,它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让我们共同运用这把科学的钥匙去开启青少年的天赋之门,教给他们修身养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吧。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生 自我认同感 自我评价 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245-02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当中仅有的一个会面对这么多迷茫和困惑的时期。刚觉得自己脱离了童年天真幼稚的他们,却还仍不能真正进入成人世界;他们的创造了和判断力越来越强大,却仍然充满了对付咋的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虚无感;经受传统文化冲击的他们,又受到现代思想潮流的熏陶;他们要在努力观察世界的同时,又要不断地自我审视:“我是谁?我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而中职生是正处在青春期早期的敏感的特殊群体。他们是人们所说的“差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不被社会所理解的群体。多元文化的熏染,让处在特殊年龄段的他们对于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和职业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此时的他们对于社会现实以及自己能不能接受,明白“我是谁”,也就是能不能建立自信,这将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有人对于接受和欣赏自己可以无障碍接受,但是有些人不能顺利的认可自己,建立自我认同感,心理出现重重冲突,状态混乱,对自己无法做出高评价。

1 本研究的相关变量及其研究现状

1.1 自我认同及其研究现状

“认同”在英语中常用于表示某些事物是相同的、一致的;或者就是它本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个体与一个人有情念,他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证依据,对同一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于1958年系统的提出了他的同一性发展理论。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认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时期不断探索和承诺的结果。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则出现自我认同危机,即不能确定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且认同危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艾里克森认为女性在认同的内容、时间安排和顺序上都有别于男性。人际关系是女性认同的重点,而男性则以职业和宗教、政治等为中心。在时间安排上,女性对她们的认同保有部分选择自由,也就是可以迟一些作决定,而男性则积极解决他们的认同问题。女性对身份认同和亲密关系的解决差不多是同时进行的,而男性则对这些问题依次解决。Marcia发展了艾里克森的理论,提出了自我认同模型。根据个体是否探索统一性问题和是否进行决策,该模型包括了四种自我认同状态:(1)扩散状态:个体既不能进行同一性探索,也不能进行自我决策;(2)取消状态:个体只是在父母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出承诺,而不进行自我探索;(3)探询状态:个体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未曾做出决策;(4)达成的认同状态:个体在自我探索的同时也有一个坚定的承诺感。奥克斯和普拉格曾编制过自我认同感量表,用来测试个体是否通过了艾利克森所阐释的自我认同危机。

1.2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过程,是指自己对自身的品德、能力、外貌、个性、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所作的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恰当客观的自我评价,是自信心的源泉,也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它对 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的保持及在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表现都有较大的影响。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自己行为的主要调节器。自我评价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就。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有助于适应新环境,有助于摆脱孤独。韦尔斯和马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评价:概念与测量》一书指出,人们通常根据两个主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1)对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2)对自己的德行或价值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标准是通过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归因和角色扮演等具体评价手段来实现的。

2.3 自我认同感和的自我评价关系

根据艾里克森对自我认同的阐释,以及对的自我评价研究,可以发现,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可能有内在关联。自我认同是自我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体现出人与自身和环境的和谐统达到自我认同的人对自己持欣赏态度。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认同感高,那么他的自我评价就高。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验证这种理论上的假设。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1 研究目的

了解中职生自我认同感的发展状况;了解中职生自我评价发展状况;探讨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2.2 研究假设

本研究假定,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存在正相关;自我认同感高分的人在自我评价上也是高的,低的人在自我评价上也是低的。

3 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加。这些为自我认同危机和自我评价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健康的人格是建立在自我认同感基础上的。自我评价是自信心的源泉,也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它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的保持及在社会活动、人际交往 中有恰当的行为表现都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有助于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状况,进而有助于教育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

4 研究方法

4.1 被试

选取宿迁卫校的在校的09级学生作为被试,收回问卷100份,其中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问卷各50份。有效问卷98份,男生38份,其中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问卷各19份,女生60份,其中自我认同与自我评价问卷各30份。

4.2 研究工具

采用奥克斯和普拉格编制的自我认同量表。该量表共有19个项目,4级评定。自编的自我评价量表,14个题目,4个等级平评定。

4.3 研究过程

随机找09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把自我认同量表编上1到50号,让被试先做自我认同量表并注意上面的编号,然后让被试做自我评价量表并写上做自我认同量表时量表的编号。

4.4 结果处理

对自我认同量表的各个项目记分时,完全不适用是1分,偶尔适用,或者基本不适用是2分,常常适用是3分,非常适用是4分,先把1,2,4,8,9,12,13,14,15,16,17,18题的回答结果转换一下,如选择的是1,就打4分;选择2,打3分;选择3,打2分;选择4,打1分。其他问题则保持不变。然后把19个问题回答的得分相加。自我评价则正常记分,非常同意是4分,基本同意是3分,基本不同意是2分,极不同意是1分,然后把各题的分数相加。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中职生自我认同感研究结果

尽管本研究使用了奥克斯和普拉格编制的问卷,男女中职生自我认同感发展状况不存在性别差异,男中职生在自我认同上的得分如表1所示。

女中职生在自我认同上的得分如表2所示。

从表1、表2可以看出男女中职生在自我认同感上是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男女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基本上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异。

5.2 中职生自我评价研究结果

男中职生在自我评价上的得分如表3所示。

女中职生在自我评价上的得分如表4所示。

男女中职生自我评价的情况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女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略高于男中职生。

5.3 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5)

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呈显著的一致性。在自我认同高的人里自我评价也高的人,不论是男女都有很高的比例,说明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存在很大正相关。没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对自己的评价也会降低。

6 讨论

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自我认同感和呈自我评价显著正相关。自我认同感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得自我评价上的得分差异性表明,自我认同感高分组在自我评价也是高分组。自我认同感高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做都非常好。这可能是因为自我认同的形成和保持能使人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正确认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自我s认同感高的人一般比自我认同感低的人体验到较少的无意义感。这可能是因为自我认同良好的人对自己的各生活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做出灵活和持久的承诺,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能顺利度过自我认同危机的个体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成功回答出“我是谁”,他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混乱的,没有长久的理想和追求,自然很容易体验到无意义感。自我认同感高的人一般比自我认同感低的人较少有无能为力感。自我认同“是在个人的过去经验和对将来的期望之间达成的一个新的统一”。因此,自我认同的建立和保持有利于个体在获得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和追求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目的地创造生活。相反,不能达成自我认同的人可能会产生无能为力感。自我认同感高的人比自我认同感低的人有一个较高的自我评价,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信心往往是比较足的。因为自我认同感高的人,能充分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从总体上看,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是呈正相关的,自我认同感发展良好的人一般比自我认同感低的人有较高的的自我评价。原因可能要归功于自我认同的功能。自我认同是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成功回答,“它保证一个人与社会有效的整合”,“它产生基本的忠实感和忠诚感以及深刻的下意识的植根感、安宁感、自尊、自信和目的感。”不能建立自我认同的个体可能在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冲突而不能成功解决,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感,对自己的评价肯定不高。

7 结论

在本研究中,由于水平及身边资料所限,借用了国外心理学工作者编制的自我认同测验,所测结果表明:宿迁卫校男女中职生在自我认同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可能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性面临的认同问题逐渐趋向一致。而自我评价的问卷是自己编的,存在很大的局限,只能是大致的反映中职生自我评价的状况。

本研究中中职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评价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认同感与自我评价之间呈显著一致性;自我认同感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自我评价上的得分基本一致。表明自我认同感高的人有较高的自我评价水平。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和保持有利于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评价,提高个体的自信心,促进个体与自我及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邵雅利,吴淮.中职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研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12(4).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5

关键词: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激发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65-03

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由于人学门槛的降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职业院校的医学生存在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情况;存在“60分万岁,得过且过”的思想,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对基本的职业技能缺乏掌握,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而在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业教育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在学习中通晓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而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造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能够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即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和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它是一个在学生心里潜存的东西,我们作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作用。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以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它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敷衍,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这些差异都将取决于学习动机。第三,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学习效率高,成绩优良。而没有动机力量或动机水平很低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还可能有其他不良行为。

二、高职医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

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今社会失业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各行各业都有失业现象。我国医疗行业的失业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在我国的医疗机构大多是国有形式,由国家投入资金建立,面向全社会,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国有医疗机构倾向于招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而职业院校每年产生很多新的毕业生,特别是大学扩招后每年的大本毕业生急剧增加,更凸显了高职医学生的就业难。有一部分医疗机构是民营单位,对医务人员学历、职称要求也很高。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学生的需求又相对较少。作为一名高职医学生,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前景,感到压力不小,学习的积极性难免会受打击。

2.课程繁多,学习难度大。毋庸置疑,医学课程非常繁重。目前医学生所需学习的课程接近30门,很多课程的学习任务都很重。基本上每天上下午都排满了课。晚上还要挤出时间复习上课内容。医学上很多课程内容很多、实践性很强,必需花很大的精力去理解、记忆。因此,没有坚定的信念、浓厚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是难以支持完成学习任务的。

3.高职生源质量下降。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多是由各种形式的升格、并校而来。于是,职业教育作为独立体系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日益减淡。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被很多人视作“二流”教育,只要分数差不多,很多学生会选择读本科,而家长很少会支持自己的孩子为了兴趣选择职业教育。因而选择职业教育这种形式学习的学生普遍学业基础较差,谈不上良好的学习动机。

4.专业“不对口”。经过高考的选择后,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学自己想学并适合去学的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未能如愿地学自己想学的专业,而选择了学医,由此会有一种委屈、失落,甚至悲观消极情绪,因此对自己现在所学的医学专业不感兴趣,心理上出现抵触,并且对医学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5.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所学的专业正是自己报考的专业,但当真正地开始接触这个专业时,却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差较远,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并不适合在该医学专业发展,认为自己在其他专业上发展会更好。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高考前,对自己本身的情况与所报的医学专业并不了解,导致对以后的学习缺乏兴趣。

三、激发和培养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俗话讲:“你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它喝水。”要达到使医学生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回报社会之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怎样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以下几方面浅析激发和培养高职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减轻学业压力,使学生不害怕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没有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和机会,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早已厌倦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没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应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临床专业教学中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不惧怕学习,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可逐渐建立。

2.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医学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学生职业理想形成之初,个人兴趣、爱好、愿望对于职业倾向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思想的成熟,确定职业理想的出发点应逐渐由个人转向社会,开始更多地考虑各种职业的社会意义,职业是人们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因此,学校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崇高理想的医学人,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治病救人、献身医学事业、从救死扶伤中得到个人的价值体现和回报,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目标。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临床教师既是教师亦是医师,必须依靠长期教学和临床工作的积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一方面我们注重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博览群书、上网查找、翻阅文献、检索资料等方法来广泛了解国内外医学最新进展,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了解信息,这样才能在临床教学中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观摩教学、讲课比赛、教学评议等活动,交流经验,增长才干,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积极参与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和科研工作。教师以其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参与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享受,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对临床医学的学习兴趣。在学校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由于某教师的教法好,一门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也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热情。而本来使学生喜欢的课,就因为教师教学水平的缘故,而使学生兴趣荡然无存。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很大的影响。

临床教师力求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医生形象出现在医学生的面前,如果他们的言谈举止儒雅得体,充满了令人称赞的奉献精神,对待病人既细心又充满爱心,攻克疾病时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勇于探索,那么,这样的医生形象自然会深深地扎根在医学生的心中,为医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远远地胜于仅仅停留于教科书或抽象的说教。

4.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体系中注重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增强医学学习的感性认识;早期临床见习及床边教学,在见习后期要求学生开医嘱、处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手术和疾病的会诊、诊治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操作机会。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增加最新的医学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学呈现方式可采用有趣的、变换的形式,防止学生觉得单调枯燥。使用有趣的材料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模拟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等等,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利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游戏与模拟等方式因势利导,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如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观的综合刺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先进的模拟人来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专业与兴趣的关系。教育学生认识到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专业与个人兴趣相冲突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对冲突的性质认识不清,和自我认识不清所造成的,因此,必须是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事实上,像这样的专业与兴趣的冲突,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即不是选择其中的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是相通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完全有可能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再去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触类旁通,相互促进,即使在专业不适合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去选修自己想学的课程,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第二专业,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否合理安排好时间。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对口的单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请本专业有成就的校友回校作报告、开讲座、座谈会等,从他们身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热爱本专业,认真学习。

6.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功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应注意按能力分组或按项目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并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竟赛,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7.营造一个读书风气浓烈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并给予适度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自觉学习。同时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充实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普遍认为好混的学习课目进行扩充,使之成为能真正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

8.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学习的前提下,学校应尽量设置一些与时代相结合的课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选修课程,使他们掌握坚实的基础并学有所长。

9.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正确运用好奖励与批评。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重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奖励机制,不仅仅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并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专长,保持个性。在现代教育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多加鼓励。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滋味,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热情的鼓励,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但要有艺术,并不是人身攻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学模式的转换,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是提高教育质量、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医学生要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联系起来,自主学习,提高效率,促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只有掌握了恰当的激励方法,教师和学校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有能力的建设者、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晓鹏,周希瑗,李立.眼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3).

[2]燕良轼.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陈宪吉.大学生学习动机成因[J].石油教育,2002,(4).

[5]陈剑敏.学习动机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影响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6]周敏.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科教导刊,2011,(6).

心理学自我认识范文6

关键词 综合素质 组织协调能力 内在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81

Take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in Health Vocational Schools

YIN Zhihong

(Xinxiang Health School,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ynthetic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health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meet the demand that people need high qualified primary physicians, we carry out lots of exploration. We discover that w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coordinate, we can get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We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We can 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mselves properly and to develop their self-confidence through activities. We can also expose their quality defects and indicate direction for the educator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the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coordinate;internal demand

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这直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下滑,基本形成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就可以入学,中等职业学校成了中考“失败者”的“无奈选择”。中职卫生学校在当前这种情势也不能幸免。2012级新生入学时,我们对护理1班、3班、5班、7班、9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问题一:是否参加中考?中考成绩为多少?结果是,有15%的学生不是应届生或没有参加当年的中招考试,在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中成绩在400分以上的学生不足10%,学生中招成绩多在200到300分之间,个别学生的分数不足100分。问题二:你选择来卫生学校就读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20%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喜欢护理职业;35%的学生是父母帮助选择的;38%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上不了高中,无奈选择了卫校;还有7%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同学来卫校上学受到同学影响而来的。问题三:中专毕业后你希望升学还是就业?结果是,希望升学的有35%的;选择就业的15%;50%的学生持观望态度,等到毕业看情况而定。问题四:为什么选择升学?多数同学选择升学的原因是中专生毕业后不好就业。由调查可知,他们文化基础课差,没上进心,学习动力不足。显然这种情况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的基层技能性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以2012护理3班和2012护理9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两年的探索研究。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实就是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个体先天的自然生命和外部的环境资源(包括教育资源)是影响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为生命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个体的自然生命与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生命发展需要的能量。两年来,我们为两个实验班设计大量的活动,以研究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通过两年的实验,我们发现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活动对学生有以下作用:

1 通过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光辉成就带来人类期望寿命的普遍延长,护理逐渐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护士职能将由医院向社会扩展,由照顾病人扩展到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锻炼和培养而形成的。为学生提供组织活动的机会,有利于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案例:学校组织《弟子规》诵读比赛时,为了检验以往活动对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影响,我们决定放手,让两个实验班的学生自己组织参赛,班主任只充当助手。2012护理9班的徐X同学有这方面的特长,班主任就把这一任务放手交给她去完成。组织任何活动需要学生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徐X接受任务后,首先给班主任提出要求:一是在班上做比赛动员,让班上同学重视、支持这次比赛;二是要给参加活动的同学以奖励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三是为同学们提供排练场所。第二步,她与班上的文艺骨干讨论确定参加比赛的同学的名单;并策划一个比赛方案。第三,她带领同学训练。训练期间她不仅认真听取参赛同学的意见,还将训练的成果录制成视频让班主任、家长、同学提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修改比赛训练方案。最终,2012护理9班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 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价值,让学习变成学生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生长和发展是人的本能。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发人的潜能,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一个促使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是,学习认识不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学生在初中阶段,少有机会将所学生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特别在应试教育的影响 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和升学。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到医学知识的价值,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两个班的学生随老师到敬老院、社区参加志愿者义诊活动。活动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给老人填写健康档案,为老人血压,看化验单等。通过这一活动。第一,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将担任的社会角色,使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第二,活动中,学生为老人服务后,老人真诚的感谢使学生获得了愉乐的情感体验,切实认识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可以给他人以帮助,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愿望,改变了学习的态度。第三,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和实践与人沟通交流。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铭言表明,在医疗实践中高超的技术并不能总是治愈疾病,医护人员应该常常去帮助患者,总是在安慰患者。换句话说,医护人员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情感感受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无法靠言语的教导来实现,但可以在活动中提升和发展。义诊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老人的互动,开始去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学生体验到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第四,义诊过程中,老师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例如,义诊过程中,一位中医老师通过针疚的方法使一位老人长久抬不起的胳膊一下抬了起来,这一情境让学生感到吃惊、神奇。很多学生当场表示,一定要学到这样的本领。

3 活动中可以展示学生的潜在优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应试教育的淘汰者,由于学业成绩差,初中阶段他们常常不被老师关注,也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对自我认识不清,甚至是认识错误。导致他们失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愿望和动力。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对自身能力状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从而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积极地去创造更多条件,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某一方面的成功使学生获得一些自信,这种自信会逐渐迁移到学习等其它方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提升。

案例一:学校举行师生体育运动会,在报名阶段,2012护理9班的李XX同学,什么项目都不愿报,她觉得自己肯定不行。班主任老师认为李XX个子高,应该试试跳高项目,就多次鼓励,最后,李XX报了女子跳高项目。比赛中,她出乎意料地打破了新乡卫生学校女子跳高的纪录,同学、老师的欢呼让她体验到了少有的成功快乐。活动过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她认识到自己并不差,开始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而且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在以后每个学期的考试中,她名列前矛。

案例二:2012护理9班的黄X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小学和初中是在武术学校学习,文化基础差。她虽然是个女生但外貌具有男性化特征,刚入学不久她就因为严重违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曾经一度消沉。英语任课老师发现她的英语发音准确,因此也就鼓励她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黄X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全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获得了第一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英语演讲比赛中得到肯定,黄X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她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开始自信地参加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14年她代表学校参加省、市职业能力大赛均获得一等奖。

4 形式新颖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动中可以暴露学生的素质缺陷,为教育者工作指明方向

教育活动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活动与学生的主动活动结合。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设计组织了形式新颖的学生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主动去克服困难。而活动中教师只是扮演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和顾问的角色。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多样教育资料进行自主选择,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地实现自我。比如,我们在实验班组织了“医用字词说文解字”和“一站到底” 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一:“医用字词说文解字活动”

活动目的:为提高学生在医学知识学习中识字辨字、用字解字的能力,达到准确理解、正确使用的目的。

活动内容:医用字词的认读、解说。

活动步骤:(1)由医教室提供医用字词;(2)由学生准备认字、写字及解字的答案;(3)答案收交后,由医教室组织相关老师核准答案;(4)将标准答案印制后发放给学生复习,11月初在班上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规则:(1)每班学生人分四队(每队可自起队名),题分四组(红、白、兰、绿);(2)通过抽签,首先答题的队有在四组题中任选一组题的资格,队员每人答一题,答队一题计2分,小队累计总分,答题时间1分钟;(3)第一轮四小队答题毕,淘汰积分最少的一队,余者继续,直到决出冠亚军;如果分数有并列,通过加赛决出胜负,加赛答题者由小队自由推选;(4)每轮答题后有医学趣味题展示,在场同学可以抢答,此答题不计入小队积分;或者医学名家事迹介绍,以此教育学生;(5)每轮答题积分累计,小队总分最高者获优胜队;(6)再在优胜队成员中展开个人赛,最后决出个人前三名。

活动二:“一站到底” 学科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改善促进学风,提高学习的技巧和趣味,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1页)

活动内容: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中医学基础、英语、语文、微机及社会常识等。

活动步骤:(1)由学生根据平时所学自己拟题,并给出正确答案;(2)将学生拟题收集到医教室,安排任课教师审定挑选,并在学生拟题的基础上给予补充。(3)将题库中的大部分题目及标准答案印制后发放给学生复习;(4)一段时间后各班挑选参赛选手参加比赛。

竞赛规则:(1)每班选5名参赛选手,两个班共选10名选手;(2)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确定选手的编号;1号选手为擂主;(3)擂主从2到10号选手中选择自己的对手进行第一轮PK;胜出的选手自动成为第二轮擂主,失败的选手被淘汰;第二轮擂主从剩余的选手中选择对手进行第二轮PK,依此类推。(4)如果比赛进行得过快,当未被淘汰的选手少于4人时,可以启动复活环节;让被淘汰的选择通过抢答复活,继续参与活动。(5)答题规则:每轮每人5个轮答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20秒,每轮可用一次求助机会;每轮有3个抢答题;(6)答题积分规则:轮答题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每题2分,答对得2分,答错扣2分。积分高的为优胜者。(7)最后一轮胜出的同学,需要全部答对五道精选题,才能获得最高荣誉“战神”称号。

这两项活动的共同特点是:(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出题到比赛学生是主力军,老师是引导者和服务者;(2)活动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这两项活动的成效是:(1)杰克.韦尔奇关于狼和鹿的自然界竞争说明,鹿没有狼的威胁就会丧失奔跑的本能。同样,学生之间没有竞争就没有积极性,这次活动由于有竞争,所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自己的班级能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他们会把自己学习中的经验、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平时学习不积极的同学在这种氛围感染下,也不甘落后,废寝忘食地学习。(2)通过这次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有一些平时属于学生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发现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取得优异成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基础。(3)通过这次比赛,老师和家长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了激励学生的切入点。(4)活动中也暴露了学生身上的缺点,为学生教育管理指明方向。比如,学习中死记硬背较多,理解记忆的能力差,整体学习能力尚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差;学生的知识面窄;学生行为举止不规范,对评委、对手、观众不够尊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