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彻底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城乡品位,全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二、任务目标

加强乡镇(街道)、村两级环卫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实现全县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目标,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3月13日至3月31日)

各乡镇(街道)成立环卫管理所,指定专人负责,搞好调查摸底工作;确定纳入2012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2012年必须达到60%,力争70%)名单,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模式,并上报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9月30日)

4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结合实施方案,按标准(每200人配一名保洁员)组建保洁队伍,配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人员;与各村签订《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合同》,积极组织村民清理“三大堆”(柴堆、粪堆、土堆),保持道路、庭院卫生整洁。

7月31日前,各乡镇(街道)按照标准配备保洁车辆及辅助工具、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每10-15户设置一个标准垃圾桶)及生活垃圾清运车辆(每150个垃圾桶配备一辆生活垃圾清运车),对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平台硬化,完成各项环卫基础工作和硬件设施配置,并投入使用,切实承担起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可按有关要求建设移动压缩垃圾中转站,配备专用清运车辆。

9月30日前,完成辖区内村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对“三大堆”和村内村居周边垃圾死角进行彻底清理,建立完善各项环卫常规性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出台配套的规章措施,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正常运转。

(三)自查整改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

10月底前,各乡镇(街道)对照工作目标和验收标准,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自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限期整改。

(四)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至12月31日)

12月底前,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纳入2012年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居全部达标,并定期检查考核,实现长效机制。力争2013年底,各乡镇(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环卫管理机构运行正常,环卫设施达到标准要求。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乡镇(街道)要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住建、财政、公安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街道)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明确专人具体抓,确保按期完成。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单位职责落实好相关责任,各乡镇(街道)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各辖区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存放,并将生活垃圾运送到县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主线,按照“以人为本、强化基础、建立机制、优化环境”的要求,坚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创卫工作由城区向镇村延伸,由主干道路向镇村道路延伸,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全面提升城乡卫生管理水平,让全市人民共享创卫成果。

二、整治重点和责任分工

这次环境卫生整治,以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路域范围,以及河道、塘坝、渠道等为重点区域,突出抓好路面及两侧垃圾清理、破损设施维修、作物秸秆清运、河道漂浮杂物清除等工作。具体责任分工如下:

(一)国、省道路域。范围包括国道309线、省道102线、省道242线、省道243线、省道244线、省道321线、省道327线等7条道路。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公路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公路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城区范围内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区范围以外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二)县道路域。范围包括世纪大道、潘王路、普雪路、平普路、梭石线等。

1、路面及两侧卫生清理。已经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环卫一体化的路段,由交运局负责。要进一步优化清扫时间、线路和次数,加大垃圾捡拾密度,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切实做到可视范围内无生活垃圾、无白色垃圾、无农作物垃圾、无落叶。

2、道路设施维护。交运局负责。要加大道路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井盖、路沿石、人行道花砖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

3、绿化带卫生清理。世纪大道、潘王路绿化带,由园林局负责。要加大绿化带养护清理力度,做好绿化树木花草整修和补植提升,及时发现和清理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作物秸秆和枯枝落叶,确保绿化带整体效果。

4、沿线经营业户管理。沿线各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镇村道路路域及河道流域。

1、路域流域卫生清理。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道路路域,由环卫中心负责;未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路域和河道流域,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参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从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重点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和柴草堆垛等的集中清理,彻底解决秸杆杂物乱堆乱放、道路、排污不畅、私搭乱建、随意围占等现象,实现两侧无垃圾堆积,河道无杂物飘浮,路面无积水污泥,树立乡村整洁新形象。

2、道路设施维护。各镇街负责。要加大乡村道路的养护巡查力度,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的路沿石和交通安全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设施完整、美观。交运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协调、服务镇街搞好乡村道路养护和道路设施维修工作。

3、沿线经营业户管理。由所在镇街负责。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商铺等,要及时取缔和规范,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三、工作要求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整治任务和阶段重点,坚持长年治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坚持专业清扫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群众自律与督促检查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重要举措,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落实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将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调度,并对整治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2、凝聚工作合力。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扎实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卫生面貌和管理秩序。各有关部门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加强衔接配合,做到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3

关键词:环境;环卫;设施;标准;改善;对策

城市环卫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卫设施是维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必要工具,完善我市的环卫设施对于保障我市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十分必要。我市也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实事来抓,推动城市环卫管理向农村延伸。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我市当前的环卫设施和环境状况有明确而全面的了解,才能据此提出解决我市环卫状况问题的对策,进而改善我市的环境卫生状况。

1 我市的环境及环卫设施状况

1.1 我市环境及环卫设施的改善及目标。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目标, 我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资源综台利用水平也有所提高。今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当前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重的形势下,要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需求总量迅速扩大,需求领域不断拓展和需求水平有所提高。为了减缓和控制急剧发展的污染,我市的环境防治目标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8%和45%,必须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工业烟尘和废气处理率达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城市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 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70%, 工业废物和粉煤灰利用率分别达70%和50%。

1.2 我市环卫设施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市目前的环保机械设备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体制、技术方面的因素。首先,我国环保设备设计、制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标准化水平较低;二是单机成套、系统成套、工程成套等成套设计水平有一定差距,;三是自动化程度不高;四是设备的选型,仿制较多,创新不足,设备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及外观质量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五是在设备使用期内,材料的抗腐蚀、抗老化、抗磨损、抗疲劳的能力存在一些问题,材料消耗较大;六是设备的安全设计,特别是本质安全设计比较薄弱;另外,我国多数环保设备更新换代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较长,产品开发研究人员的数量和产品开发经费不足。

其次,从我市的环卫设施来讲,环卫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在选址和建造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环卫设施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上存在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我市环卫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我市部分环卫设施陈旧,破损较为严重;加上对环卫设施的管理不力等因素,影响设施设备污染防治能力的正常发挥。

另一方面,从人为因素来说,主要包括管理和公众环卫意识两个大的方面。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管理权责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上也存在不少的漏洞,这对于维护城市整体环境和卫生没有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和效果;公众的市容环卫意识不强,环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使得环境保护思想深入市民之心,使得公众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和对环卫机械设施的爱护,导致市容环卫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我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内打工、经商和居住,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车辆乱停放、随意张贴小广告毁坏公共绿化、等损坏市容环卫秩序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都给市容环卫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2 改善我市环卫设施及环境状况的对策及设想

2.1 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套,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弥补市容环卫基础设施上存在的不足。形成良好的资金保障机制,逐步提高道路清扫和绿化养护的机械化作业程度,及时配备道路果皮箱,加快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的建设、使用,由专业部门按照规范标准设计、配置各项设施设备,加大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也同时把城市环卫建设的工作推向乡镇,实现环卫工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形势。

2.2 统一管理权责,健全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城市环卫设施管理的权利和责任部门,确保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强化我市市容环境卫生处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容环境卫生处也要建立全面监管、有效制约的机制手段,加强对市容环卫具体管理单位的日常监管与考核,统一对我市环卫设施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各个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市容环卫管理工作。相应主管部门或代建单位应及时落实日常市容环卫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加强日常监管与考核,彻底消除市容环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盲区和死角,做到全面管理。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环卫作业推向市场,建立符合环卫工作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容环卫具体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明确投资环卫设施的方向。环保设备投资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治理的基本要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综合指标。采用动态投资回收期来决策时,则应注意所选择的投资收益率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环境工程设备投资回收期主要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环境工程设备应用的经济效果。对于有些环境工程设备投资,其目的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这时,对于几个都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工程设备投资方案,可通过寿命周期费用的比较来选择最优方案。在环保设备运行的全过程,应把有效利用率作为设备综合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影响环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是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2.4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保及保护环卫公共设施意识。积极在我市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生活和环保意识,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进来社区市容环卫综合治理工作。只有动员每位市民加入到维护市容市貌、爱护环卫设施的队伍中来,才能有效地开展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保护环卫设施的活动,逐步提高居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归属,增强各辖区、各单位、各方面参与市容环卫创建工作的社会责任感,是环保和保护环卫公共设施的意识深入人心,以便于开展今后的工作,促进各方力量共同维护我市良好市容环卫的局面。

3 总结

总之,环卫设施对于城市环保工作至关重要,在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的需要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巨大的动力和挑战。只有完善我市的环卫设施规划和建设,才能为我市城市化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才能创造更好的市容市貌,为市民提供更加卫生,更加舒心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指南》,郑连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环保设备设计基础》,金兆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4

从普遍通识引导,到大力强制分类减量

“十二五”时期,通州区共计完成347个居民小区、36家党政机关、31所学校的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工作。政府部门为每个试点小区(单位)免费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电动分类收集车,安装了分类宣传引导栏,同时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组10L的分类垃圾桶。为有效引导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区市政市容委按照每120户/人、每月给予600元的补贴标准,向社会广泛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统称“绿袖标”),定人、定岗、定时,在小区指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并对分类不准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居民们普遍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为巩固垃圾分类取得的初步成果,2016年,通州区制定了《通州区垃圾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在通识性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区范围内责任主体明确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文艺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强制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

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由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组织牵头,区教委、区商务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等部门全力全程配合,按照职责协助通州京环公司与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单位签订服务协议,集中进行运输消纳。按照规定,强制分类、减量的单位,年均承担餐厨垃圾分类运输费1000-2000元。首批被强制的单位共有551家,计划于今年底前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第二批涉及的单位共计826家,计划于2018年-2019年实现分类运输处理。全区的规划目标是2018年实现城区垃圾减量工作全覆盖,2020年前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工作实现全覆盖。目前,宋庄镇小堡村徐宋路两侧的54家餐饮服务单位已于去年底与通州京环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实施了强制分类,餐厨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从垃圾分类闭环不全,到积极落实“智慧分类”

按照北京市“大类粗分”的原则,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除这“三大类”外,日常生活中还会产生诸如衣物、织物、电子等垃圾。为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州区通过逐步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扩展环卫作业面,做到了各类垃圾应收尽收,物尽其用。

2016年,通州区政府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署了《通州区环卫服务委托合同》,双方共同出资,组建通州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环公司”),按照《委托合同》,打造通州区城乡环卫事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投融资平台。

京环公司成立后,首先承担了通州城区的道路清扫、垃圾收集、垃圾处理、公厕维护、道路交通设施清洗、废旧物资收集、餐厨垃圾消纳等一体化的“大环卫”综合服务工作。下一步,京环公司还将承担通州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工作,投资建设工业垃圾、电子垃圾、废弃油脂、农村垃圾、畜牧垃圾、园林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体系,推进通州区环卫事业不断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均衡发展。

紧紧抓住通州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契机,通州区政府通过京环公司,充分发挥、利用北京市属环卫的作业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试点打造“两网合一”示范小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柜、智能厨余桶等智慧设施,并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搭建完成大件垃圾、织物垃圾、电子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实施垃圾分类、减量的单位和社区对接,实施分类运输处理。

智慧分类系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旨在使可实现资源减量的垃圾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分类。智慧分类系统已在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城区的5个居住小区试点实施。社区居民通过电话、微信注册,申领具有用户身份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北京蓝・生态卡”,垃圾智慧分类云平台管理系统自动为申领居民建立个人生态账户。

居民们将各类垃圾分类装袋并贴上二维码后,投放到智慧回收柜内。对于居民家中产生的大件垃圾(如废旧电器、暖气片、橱柜、衣柜等),通过微信或客服电话,提交上门服务预约或贴上识别码后,自行运送至指定位置。工作人员现场对智能分类回收柜中的各类可实现资源利用的垃圾及大件垃圾进行核算,同时做好积分录入工作,然后再由回收人员驾驶专用的再生资源回收车,将其运转到指定地点,从而实现了规模化的再利用。

智慧厨余桶(站)与其它垃圾桶(站)并排设置。厨余桶装有居民个人的刷卡记录器。居民通过刷“北京蓝・生态卡”,打开厨余桶(站)的投放口分类投放,同时获得奖励积分。每个居民每天可投放多次厨余垃圾,每天最多有效积分对应前两次。居民们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线下享受相应的社区服务,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也可通过E资源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登录积分商城,兑换代金券、折扣券或生活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智慧分类系统投放使用以来,2016年4月至10月,仅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回收次数累计达到8000人次,回收总件数累计达到60万件,兑换次数达到2000人次;各类资源的回收量包括废旧纸板27.8吨、饮料瓶18.6万个、废旧衣物10.7吨、废旧玻璃4.5吨、塑料类17.3吨、废旧金属5.4吨,其它10吨。

从管理服务体制不分,到形成规范管理机制

在通州区构建一体化“大环卫”格局的背景下,首先构建了城区的梨园镇、永顺镇、潞城镇部分区域,六环内及行政办公区以通州京环公司为主、各乡镇以镇级环卫作业队伍为主的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有效改善了传统粗放式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施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制定奖罚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明显提高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水平。

“十三五”时期,通州区将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减量取得的成果,完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等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城区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建设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落实属地运营管理责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依托自身的环卫队伍,力争2020年建设完成包括餐厨垃圾消纳处理站、筛分设施、密闭式清洁站等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区政府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专项补助支持。各乡镇在建设餐厨处理设施前产生的餐厨垃圾,统由京环公司负责分类运输处理,形成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的全程管理体系。

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巩固、完善市容环卫管理体系,在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下,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重心下移。规定区政府负总责,街(镇)主抓,明_区和街(镇)主要行政负责人为辖区垃圾减量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垃圾减量工作小组,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每月召开一次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参加的工作例会,通报各部门工作进度。

二是建立减量工作监督机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专业队伍优势,实施网络化管理,委托第三方对试点小区、单位进行检查并形成通报机制。同时,发挥市容环卫联动热线和公共服务热线、政务监督热线,以及媒体、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做的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及时检查、督办整改。

三是建立减量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垃圾分类、减量应急处置机制,由京环公司配备专业人员、车辆设备和物资,对分类收集容器中达到80%的各类垃圾及时进行分类运输,做到发现问题或接举报后,按照责任区域和责任分工及时进行处置。

四是建立垃圾减量投入保障机制。垃圾减量资金安排重点以实现减量化为目标,在巩固城区试点小区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减少分类桶、袋等消耗品投入,加大宣传引导教育,加强精细化管理。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八进一支持一试点模式。八进即进机关、单位;进饭店、酒楼;进企业、商场;进市场、超市;进校园、课堂;进宾馆、公园;进社区、家庭;进村庄。一支持即区级委托市级环保组织,全年开展不低于78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各街道、乡镇提供积分兑换及宣传活动必需的物资支持。一试点即京环公司在居住小区试点以二维码扫描积分、微信、APP平台预约等互联网技术 大力推进“智慧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各种物品的消耗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会相应增长,亟需建设和完善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为加快改善通州区的生态文明环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解垃圾消纳难题,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通州区将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型、节约型、低碳绿色型社会,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并将制定和采取一系列配套方案进行落实。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5

围绕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强化规划龙头意识,加快规划编制进程。

1、抓紧编制重点区块规划。完成椒北16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工作,开展大陈镇测绘,完成大陈镇总体规划和大陈镇景观规划,完成下陈、前所、章安、三甲街道片区规划,编制下陈5平方公里缝纫机基地详细规划和章安1平方公里工艺品区块详细规划。

2、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着力解决因规划问题造成农民建房难的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十百千万”工程,重点要做好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欧陆风格特色村建设。完成10个示范村和32个整治村规划编制,建成500户农民康居住宅,着力解决农民建房难。

3、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根据*现有行政区域的实际,按照现代化主城区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城乡规划统筹,配合市局抓紧完善我区道路、自来水、污水、环卫的统一规划,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加快推进阳光规划。一要实行民主规划。落实规划编制专家评审、规划审议、人大(政协)汇报、政府审批制度,完善规划管理周例会制度。二要实行开放规划。推行详细规划进街道、进社区,通过在街道办事处(镇)设立规划公示宣传栏,利用*建设网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面。

(二)拓展两大框架

1、拓展城市框架。一是抓好新区建设。东片,以安居三期经济适用房、朝辉新村、景元路商业街东延为契机,使城市进一步向东扩展。西片,加快物流园区、250亩大桥开发留用地建设步伐。南片,加快星星电子功能区、飞跃工业城开发。椒北,做好国家级经济渔港,台电五期等项目建设。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使建成区不断向外拓展。二是抓好道路框架拓展。以续建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市主干道的延伸,重点抓好南片的*中心大道*段,东片的枫南东路延伸、市府大道东延,西片的体育场路、*路等主干道路建设,改善城市新区交通条件。三是拓展供水和污水管网。供水方面,要加快建设*供水二期椒南配套设施和椒北引水工程(日供水2.5万吨)净水厂建设,实施永宁水厂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源头供应。同时,做好滨海工业城一期区块供水管网建设,为园区开发创造良好条件。污水处理方面,要完成污水处理一期工程验收,争取启动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二期新处理厂和日制水5万吨中水厂建设,使污水处理范围向南覆盖,规范在线监测管理。抓紧研究探索污泥处理新途径,力争朝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目标,减少二次污染。

2、拓展管理框架。顺应城市规模的扩大,打破城乡二元管理结构,增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调配能力。抓紧做好街道镇级水厂兼并的政策调研,尽快实现城乡统一供水,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行业主管职能,加强对城郊办事处在公用事业管理的业务指导,理顺体制,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朝城乡一体化管理迈进。

(三)破解三大难题

1、破解城区交通紧张的问题。从完善设施和加强管理两方面入手,努力加以破解。做好现有道路框架的“连”、“拓”、“改”、“整”,即建设白云山路,做好岩屿路拓宽前期准备,开辟*城区与*经济开发区联系的新通道。改造调整解放南路绿化带、铺设中山西路沥青路面,提高道路等级标准。实施枫山西路建设,缓解解放路和建设路交通压力。加强道路整修,提高完好率。要加强对城市新区、新的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的管理,继续开展停车位增设工作,逐步缓解停车困难。

2、破解城区“黑水”问题。污水处理厂建成和城区污水截流工程实施后,城区污水处理率有了较大提高,但城区水环境改善效果并不明显。要加大投入,组织精干力量,尽快查找根源。要继续扩大污水截流范围,实施物流园区到三山医化园区1.6公里一级管网建设,开展江城路、陵园路、南门河三级管网建设,解决上述区域的污水排放问题。

3、破解城市拆迁征地困难问题。一是要创新拆迁安置模式。顺应国家拆迁政策调整,逐步改变传统的原拆原建模式,尝试利用现有存量土地等资源,实行先建后拆,易地安置的新模式。二是要引导市民观念的转变。加大拆迁基准价调整力度,改变实物补偿与货币补偿差距过大的弊端,逐步引导向货币补偿为主转变。三是要加快拆迁区块的回建。会同各拆迁指挥部,加快解放南路改造一、二期建设,完成*宾馆南面区块回建。四是要加强政策调研。通过“抓平衡、促稳定”,抓紧完善农村拆迁政策,缩小各工业区块拆迁补偿的差距,减少拆迁阻力。

(四)突出四个重点

1、以创建工作为重点,美化城市环境。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向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迈进,深挖潜力,扩大绿地面积。实施“乔木进城”工程,明年要引进乔木1.8万株,继续推进小区补绿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工作,完成城区山体规划编制工作和东山盆景园建设,启动建设白云阁。同时,要积极做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知名度。

2、以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接收5座街道办事处垃圾中转站,完成章安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快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组建农村环卫清扫队伍,配合区政府制订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按照无害化标准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尽快恢复垃圾焚烧,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环卫停车场搬迁为契机,抓好环卫工人之家建设。

3、以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一是加快在建的23.6万平方米百姓家园经济适用房建设。实现工程主体竣工,制订并落实房屋销售分配方案并付诸实施。二是全面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采取实物分配与房租补贴相结合,全面解决最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三是实施货币分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逐步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

4、以安全生产工作为重点,促进建设环境的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是健全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保证的体制。继续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分级管理,推进安标化工地建设,向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拓展。实行差异化管理,重点监控。抓好规模以上工地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指纹考核管理。抓好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突出抓好公用事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对城区各公园、广场的全面排查,加大关键设施的改造力度。儿童乐园要加强对游乐设施和山体的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实施银河商城消防设施改造,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好三类人员任职资格和施工现场五大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规范学习培训,提高建设、监理、施工的综合管理水平。开展农村泥工匠培训,实现农房平安建设。

(五)做好五大工作

1、提升房地产业抗风险能力

(1)把握宏观形势。即要紧紧把握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房地产业将面临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一趋势。为此,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紧密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灵活支持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2)突出两大重点。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以加快适应市场,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创建更佳优质的人居环境。一是以康居工程(健康小区)为抓手,重点实施城市港湾和汇景名苑(原*二中区块)两个市级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住宅建设品质。二是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继续抓好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的牵头协调,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小区物业管理前期招投标,加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服务品质。

(3)加强房政管理。要不断创新房管工作新思路,加快实施以图管房,加强中介市场培育发展,规范房产中介行为,完善公房租赁制度,做好发证等服务工作。探索危旧公房改造的多种方法。

2、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

以结构调整和信用建设为重点,努力适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新变化给建筑业带来的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信用体系的完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我区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努力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分离的行业组织结构。其次是企业经营结构的优化,推进多元经营,实现由单纯施工为主向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和资本经营为主转变,以建筑业为主业,拓展房地产、建材等延伸产业,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2)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我区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的调研,争取政府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市场的规范入手,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有序的竞争平台。要加强对本地市场的监管,完善建筑市场信用档案,积极推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要大力开拓区外市场,借鉴温岭等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转变增长方式。以推广节能建筑为契机,加快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努力实现行业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加强人员教育,重点抓好项目经理向建造师过渡的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4)做好清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防止形成新的欠款。抓好企业欠薪保障金的归集,加强监管,保证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3、提升对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

(1)加强广告亮化管理,提升城区美观度。组织编制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严格技术规范设置。重视开展对城区主要街道标志性建筑物和城市节点的亮化设计,加强亮化日常检修,确保正常启亮和安全运行。

(2)加强市容规范管理,提高市容管理标准。一是严格重点,规范主次街。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在“疏导”上下功夫。二是攻克难点,深化管理。依据示范街标准,着重开展空调室外机、城市“牛皮癣”、机动车停放整治。三是解决热点,延伸管理,加强对办事处城管中队的指导和考核,提高管理能力。

(3)加强规划建工监察,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立足于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增强执法有效性。强化跟踪管理,创新村民点建设新模式。加强日常巡查,确保新建小区规范。继续开展违法建设整治行动,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4)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向城市管理要形象。完善城市管理纵向三级指导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办事处、村(居)的作用,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管理,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

(5)加强城市综合档案资料的归集。一是着眼于城市整体,加强市政设施的排查、摸清家底,加快综合信息档案库的筹建,为今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着力解决排水问题,要加强方案论证,制订横河新村排水应急方案,继续抓好排水管道疏通,实施江滨公园排水阀改造,提高城市排洪能力。

4、提升公用事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以理顺体制、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目的,坚持“确保稳定、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在前几年建筑业、房地产业成功改制的基础,探索将改革引向市政公用事业。

(1)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改革扫尾。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建筑设计院的承包,同时要组织实施原三大国有房地产业企业下属的物业企业改制,将其推向市场。

(2)加强*市政工程处、*建设园林公司两家企业的管理,逐步使企业经营步入正轨,并着手改制工作。

(3)尝试将市政、绿化日常养护,环卫清扫保洁推向市场。要加强体制调研,建立并完善适应我区实际的管理新模式。

5、提升建设队伍战斗力

(1)优化队伍结构。首先是更新知识结构,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增强新的宏观政策形势下组织城市建设的能力。其次优化人员结构,加大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城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队伍活力。

(2)狠抓廉政建设。高度重视近阶段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两方面着手,完善行政制约机制,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完善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发挥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效果范文6

__镇距__县城12公里,全镇56平方公里,辖__个行政村,人口2.5万。域内瓜、果、梨、桃等资源丰富,采摘园、桃花节,观音禅寺、地热温泉等旅游资源,__产业功能区,聚集了一批企业,廊沧高速过境并设立出口,吸引来大批人员,人员大量流动与消费给沿线的各村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压力。如何在我镇当前社会状况下,政府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卫生,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是当下我镇政府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镇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经验做法

(一)广泛宣传

全镇每户发放《环卫整治手册》,告之垃圾处理方式,每季度开展环卫“十佳十差”评比,营造浓厚氛围;出动宣传车,送发公开信,确保了环卫整治家喻户晓。发放连心卡片,建立沟通渠道。机关干部下村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需要到政府办事或环境卫生出现问题需要反映,随时电话联系联组干部,拉近了干群距离,方便干部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环卫问题。

(二)积极整治

完善集镇环卫管理模式,确保镇容整洁。为探索集镇环卫管理的长效管理办法,我镇多措并举。一方面,我镇克服财政困难,镇村共投入10多万元新增垃圾池100多个,配置垃圾清运车,镇村给予租金补助,租金由镇村每天进行验收考核后拨付。建立“两固定三统一”垃圾处置模式,保证了垃圾处置运转有力,以此实现了镇村垃圾的正常及时清运中转。另一方面,把全镇的环卫管理推向市场化、公司化。自20__年起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对镇村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管理,实行整体承包给个人,建立“镇管办+社区+保洁队伍”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即农户将垃圾每日分类入池(桶),村保洁员每1—2天上户收集、科学减量并负责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

(三)建立长效机制

推行村级专业清扫保洁,建立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村级环卫整治效果,今年我镇创新了工作模式。首先建立队伍。今年3月全镇以村级名义聘请村级保洁员50个,全镇优化党小组为50个,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进行每天的保洁工作。其次严格考核。镇整治办每月组织对各村进行交叉检查,实行考核评比排名,且与环卫下拨经费挂钩。制定了《环卫整治手册》,要求由联组镇村干部与村保洁员每月上户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评出“十佳十差”,并以此作为到镇村办事的前置条件,通过这些办法,全面构建了“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全面整治,集镇加强了建管力度,规范了乱摆乱放,实现了街道净化、亮化、美化;全镇各村主干道路、房前屋后、坎边水边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扫,确保了村庄整洁,让群众能够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各村大力完善了环卫设施,实行了环卫“庭院三包”制度,加强了保洁员管理,形成了镇上考核、村级担责的长效机制;淳化了民风,创建了和谐屋场,实现环卫了整体提升,排名保持全县前列。

四、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购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从国际惯例看,主要涉及教育、公共卫生、弱势群体福利、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保障性住宅、城市规划、环境、政策咨询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涉及面很广,如何选择侧重是个问题;另外,有的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了,相关政府部门是否该裁员?

二是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钱从何而来?按理说,用财政收入来购买公共服务,但是,在目前地方债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后能否及时付款,会不会拖欠,值得关注。这是因为,政府是最强势的购买者,而一般社会组织和企业又不敢得罪政府,就容易导致矛盾或公共服务质量下降。

三是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否公平分享?比如,某市对实名出租公共自行车进行试运营,但服务对象须有本市户口。这种因为户籍不同带来的公共服务不同在生活中很常见,如何打破人为设置的门槛,如何消除户籍歧视,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道难题。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拟定购买服务目录,确定购买服务计划,指导监督购买服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