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礼仪的见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礼仪的见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礼仪的见解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1

【关键词】社会实践;发展;研究

一、公共管理的内容

如今的公共管理是将现今的经济学以及社会中的企业管理方法结合后作为管理思想的基础,同时行政管理改革推动了现今的公共管理的发展,通过行政管理的改革让政府的职权行使范围发生了改变,政府对组织涉及的政治活动及其与政府的关系的管理一直在改进,政府通过对这些事项的管理,使得非营利组织的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多。公共管理课程在大学及其以上的教育中都占用一定的地位,人们越来越重视公共管理的实际作用了。但是由于国家的经济体制一直在调整、企业的管理方法也一直在改进,公共管理所具备的作用以及运行的手段也在变化着,所以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还是有着很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得尽早制定出一套比较科学的、完美的、效果明显的管理方案,注重挖掘优秀的、有潜力的公共管理人才。也因为公共管理的发展,政府现在所能够行使的职权一直在改变,许多管理工作逐渐由非营利组织负责处理,组织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开始组织更多的招生工作,让公共管理的学习以及实践方法变得更加的科学有效,同时也使得公共管理的未来更加明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结合的结晶,公共管理的管理对象、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模式都非常明确。对于公共管理事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公共管理事业不只需要管理国家、政府的相关事务,还需要管理一些社会事务。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很多,例如慈善个人以及机构、私人单位等等。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也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使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通过借助公共产品以及服务获取公共的利益,与此同时还无条件的允许公共进行监督,这也可以说是公共管理相较于其他管理的不同之处。

二、两种管理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人们开始关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备受关注。这两种管理体制的对象、目标、管理方式都有相同之处。想要分清此两种的关系就必须要根据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其所具备的意义来进行分析方可。我国的行政管理通过产生、发展以及科学化最终形成如今的管理体系。而公共管理理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的发展才形成的,所以说公共管理体制可以是社会的折射,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从最初的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转向研究公共行政方向,再转至公共政策以及公共管理方向。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研究目标不同。行政管理研究的是公共部门,通过对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管理监督来实行行政管理理论。而公共管理是对国家、政府以及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公共管理更注重公益性。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是政府管理用的方法,行政管理研究的是公共部门用的管理方法。

(二)管理性质不同。公共管理侧重的是为政府服务,但是行政管理侧重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

(三)权利的限制性不同。公共管理是政府对公共部的管理,政府所具有的公共权利很大,甚至需要对社会的一切生活负责,限制性较小。行政管理因侧重的是社会公共事务,所以权利的限制性较大。但是无论权利大小都应该将人民放于首位,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三、借鉴意义

(一)管理方式的借鉴。我国的很多组织都一直偏向采用权力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权力集中在上层,下层的员工的自主性较小,领导与群众难以进行真正的交流,底层的实际情况难以被真正知晓,这也不利于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这样不利于促进国家以及经济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的。对于现今的这种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应该要进行更正,将这种类似金字塔形的结构管理形式换成水平式的结构管理形式能够帮助公共管理的管理范畴扩大,同时还能让信息更加开放化,组织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频繁也能帮助行政管理的实行。

(二)服务方向的借鉴。现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更新阶段,怎样让政府的职权也随之产生相应的转换,同时又能够成功的改革政府体制是现今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对于国家的调节市场及经济政策的政策首先要进行完善,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市场资源,借助法律的威力促进国家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另外就是要确实把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权的重点,准确的区分政府组织和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权力以及工作范畴。

(三)加大业绩与效果的借鉴。加大对业绩与效果的管理对于体制改革来说也是其中所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业绩与效果管理只是浮于表面,并未将其与法律联系起来,所以落实起来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人大立法,以加强业绩与效果的管理力度。同时也需要注意对职员的评估与专业素质考察,要将服务于人民的理念灌输、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存在着很多的相似点,并且它们也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所以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分辨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市场经济所具备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了解到只有政府体制出现改革才会有政府职权的真正改革,这样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出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荣.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J].商,2013 (19).

[2] 陈继伟.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2

关键词:后发优势 模仿 工业化 技术引进

1 后发优势理论简介

1.1 提出

我国古语有云“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对的经济落后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并不新鲜。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有一句名言:“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的景象”。而托尔斯坦·凡伯伦(Veblen,1915)在对德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时就认为后进国可以廉价的借用先进国的技术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

但将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理论化的学者是出生于俄国的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chenkron),他在总结19世纪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提出了“后发优势”这一理论。他指出:“一个工业化时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工业化进程和特征在许多主要方面表现出与先进国家显著不同。”通过对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的对比,格申克龙得出了六个重要结论:

①一国经济越落后,它就越是强调生产性而非消费性产品。②一国经济越落后,就越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强调大企业和大工程的倾向。③一国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的起步就越是缺乏连续性,往往呈突然的大冲刺(Great Spurt)状态。④一国经济越落后,特殊的制度因素在对新生工业增加资金供给及提供较为集中和较为高深的企业指导方面所起的作用越大,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这些因素的强制性和广泛性就越是显著。⑤一国经济越落后,人的消费水平的压力就越是沉重。⑥一国经济越落后,其农业就越不可能在为成长中的工业提供一个不断扩展的工业市场方面起任何积极作用;反过来说,工业市场的扩展也依赖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格申克龙认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不同国家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越快。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的历史地位所导致的特殊的有利条件,是与后发国的经济落后性共生的,“后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格申克龙后发优势假说提出后,纳尔逊(Nelson,1966)等人证明,一个后发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同它与技术前沿地区的技术差距呈线性正比,并进一步指出,后发国技术进步速度虽然常常高于先发国,但在逐渐接近时又会慢下来,从而保持着一个“均衡技术差距”。

1.2 其它经济学家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1.2.1 列维:一个从现代化角度对后发优势的解释

美国经济学家列维(M.Levy)从现代化理论角度,分析了后发国家与先进国家在经济发展前提条件上的异同,指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与早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Levy,1966)。

列维认为,维持现代化水平的必备条件不一定就是实现这种现代化水平的前提条件;早发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不一定就是后发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即使是后来者,每个国家现代化起步的前提条件也不一样;在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后发式国家,其社会结构中与早发式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结构最相类似的那部分因素,并不一定就是走向现代化的最好基础。

列维将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进一步明晰化,他认为后发优势主要存在于: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的认识丰富的多,可以使后发国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后发国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甚至后发国可以跳跃先发国的一些必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技术方面;先发国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

1.2.2 阿伯拉莫维茨:追赶理论对后发优势的解释

阿伯拉莫维茨(Abramovitz)的追赶理论始于其“追赶假说”(Abramovitz,1989),即不论是以劳动生产率还是以单位资本收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水平与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呈反向关系的。也就是说,一国的经济越是落后,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高,反之亦然。

阿伯拉莫维茨指出,把握这一假说的关键在于“潜在”与“现实”的区别,因为这一假说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只有在一定的限制下才能成立。

第一个限制因素是技术差距,它是经济追赶的重要外在因素。

第二个限制因素是社会能力,即通过教育等形成的不同的技术能力,以及具有不同质量的政治、商业、工业和财经制度,它是经济追赶的内在因素。

第三个限制因素是历史、现实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它有时为经济追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时又极大地妨碍甚至中断了经济追赶的进程。

鲍莫尔(Baumol)在阿伯拉莫维茨追赶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贫穷的落后国家而言,其低下的教育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使其不能有效利用技术差距以实现经济追赶。

2 后发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如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已经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而在于占领市场,争夺国际间有限的技术、人力资源、创新成果。2003年9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中认为:相互依存是各国发展的前提,而科技进步则是发展的第一手段。南亮进在分析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也认为:“技术革新对日本的现代化经济增长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我国学者傅家骥也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1 对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进行整合性的战略考虑

将我国的技术引进政策纳入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框架中,为技术-经济发展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性支撑体系。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3

关键词:X效率;护理;护理管理

护理工作是现代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成效。而护理工作的质量又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及其管理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由于护患矛盾、医护矛盾、护理职业倦怠以及传统的重医生轻护士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动力不足、工作努力水平不够、工作成就感缺乏等问题比较普遍,进而影响到护理质量,给护理人员管理工作带来系列困扰。本文将借鉴X效率理论的相关观点,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 X效率及其成因

X效率是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1966年提出的X效率理论的核心概念。以哈维・莱宾斯坦的观点,X效率既不同于投入--产出效率,也不同于资源配置效率,它实际上是指一种与组织或动机有关的效率,因为它关注的是某种低效率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因而也称X低效率。产生X低效率的因素有两方面:①人的本能动机;②组织结构或制度安排。

从人的本能动机看:①任何个人都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他们往往表现为选择理性。即,个人总在完全理和非理组成的区间内进行理性选择,而这种选择理性通常表现为效应追求的非最大化特征,因而会产生X低效率。一般来说,个人的选择理性程度与个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关,个人承受相对较低或相对较高水平的压力是不会尽可能做好工作的,而只有在适当的最优压力水平下,个人才会提高努力水平,创造最好的工作绩效。②个人的行为具有惰性特征,达到一定的努力与满足程度后,个人就喜欢在他的“惰性区域”工作,一旦进入工作的"惰性区域",他就会抵制改变其努力水平的各种影响,此时就产生X低效率。

从组织结构或制度安排看,①劳动合同不完整、信息不对称导致不能监督,这样员工消极工作就有空间;②环境影响,特别是在竞争不充分的环境里,集体和个人通常不会最大限度地努力和有效率,从而使组织的X低效率增高;③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因而容易导致效率损失;④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存在矛盾,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成员之间的摩擦使效率损耗。 2护理人员管理中的X低效率问题

2.1竞争机制不健全,护理人员压力不足 目前,在一些医院,对护理人员普遍采用粗放式的管理办法。除了基本的业务技能考核、基本的操作规程管理、基本的护理工作任务与质量要求等外,在医院的科室内部、科室与科室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缺少有效的竞争机制,难以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局面。如,在护理人员的评奖评优中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搞论资排辈;在薪酬和福利分配上简单地按任职年限和工作量搞"一刀切";在管理职务晋升或岗位聘任上注重资历或人际关系等。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办法看似简单易行,但由于缺乏充分的竞争,难以形成最优的压力环境,以致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只被动应付工作任务而不主动思考业务提升;只追求工作数量而不讲求工作质量;只注重当前的满足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只想熬资历而不努力去提升自身的素质等。上述这些由于压力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显然是护理人员管理中的X低效率问题。

2.2激励举措不多,护理人员动力不足 激励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缺乏激励的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运用激励的人自身潜力可发挥80%~90%。在护理人员管理中,激励的作用同样重要。然而,在一些医院,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动机、工作努力水平等缺乏全面有效的激励举措,对其工作绩效也缺少有效的评估考核手段。如:在奖金与福利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注重物质激励而缺少精神激励;只注重对违规或护理事故的处罚而缺乏对优秀人员和事迹的奖励;只注重布置工作任务而忽视护理人员的进修培训;只注重按章办事而忽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等。这种缺乏激励举措的管理,势必造成对护理人员工作动机的开发不足、对护理工作的努力水平激发不够、对护理人员消极工作的监管不力等问题,再加上目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突出(如一项调查显示,48%的护士感到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紧张状态;57%的护士感到工作量超出自己的承受压力),往往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不足,导致他们产生"混日子"、"吃老本"、消极应付工作、回避甚至抵触新任务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是护理人员管理中的X低效率问题。

2.3评价考核不力,护理人员努力水平不足 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及其有力实施,对护理人员能够起到目标引导、工作促进、潜能激发等多种作用。目前,在一些医院,在护理人员管理中不仅存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也存在评价考核不力的问题。如,年终考核只注重考核显性的工作量、工作表现等,而忽视考核隐性的护理工作效果与质量;日常评奖评优只注重对能、绩、勤等的评价考核,而忽视对职业道德和人品的评价考核;人员聘任只注重对其新进医院时的评价考核,而忽视其进院后的跟踪评价考核;晋级晋职只注重对事前成果、当时表现等的评价考核,而忽视对事后发展的评价考核;常规工作的评价考核只注重结果或结论,而忽视对结果或结论的综合运用等。这样的评价考核,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片面应付评价考核或唯评价考核指标是从,而且他们一旦通过某种评价考核获得某方面满足后,其工作的努力水而不足或下降。这一点,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尤为突出。如,有调查显示,晋升的需要是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的主要动机之一,在"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的原因"的多项选择题中,有91%的人选"晋升"。但一些护理人员评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后,或是脱离护理一线,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行政、会议、社会活动等其他方面,影响其护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或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其护理水平、科研成果因此而停滞不前,以致"职称到手,科研到头"。应该说,由于评价考核不力而产生的上述类似问题也是护理人员管理中的X低效率问题。

3 X效率理论对加强护理人员管理的借鉴意义

3.1坚持人性化管理,科学设计护理人员管理的相关制度 X效率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表现为选择理性、个人和组织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不完全的。在护理人员管理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①护理人员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身需求满足的方式来工作,而不一定处处考虑医院的效率和利益;②医院的聘任合同虽可以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科研指标等显性和量化的东西,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动机、工作努力水平等隐形的东西无法事先规定,因此,护理人员和医院之间总处于不断的博弈之中。护理人员管理的目标就是寻求双方最满意的合作解,即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双实现。借鉴X效率理论,在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的设计中,既要有具体的任务指标,又要注意调动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要有统一的目标规划,又要充分尊重护理人员在动机、需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既要强调制度的刚性,又要让护理人员有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柔性;既要体现医院管理的意志,又要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主体地位,体现"一切依靠护理人员、一切为了护理人员、为了一切护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理念。总之,只有坚持人性化管理,将相关制度设计成既能有效引导护理人员的行为,又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行动准则,护理人员管理中的系列问题才可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

3.2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 X效率理论认为,监督对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固然有作用,但激励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个人的工作努力水平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其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有关,压力不足和压力过大都不能产生最优的工作绩效。借鉴这些观点,在护理人员的管理中,①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多元化的激励体系。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中的激励涉及到津贴福利分配、培训进修、评奖评优等诸多方面,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做到:在有助于护理人员实现个人目标和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在有助于护理人员完成现有任务的同时,能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的潜能;在有助于护理人员获得物质需要满足的同时,也能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上的满足;在有助于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等原则的同时,也能促进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发展。在具体操作中,要着力建设融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利益激励、精神激励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激励体系,从多个渠道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②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形成最优压力水平的工作环境。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中的竞争涉及到选人用人、晋级晋升、评价考核等诸多领域。要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必须做到:在选人用人上注重人岗匹配与动态调整,避免行政干预和终身制;在晋级晋升上注重能力实绩与公平公正公开,避免"论资排辈"与"暗箱操作";在评价考核上注重绩效评估与可持续发展,避免"就事论事"和短期效应。在具体操作中,除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选人用人,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外,还可建立护理人员工作任务与指标的"实验期",在这个"实验期"内,根据其完成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关任务指标,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实验期"后,护理任务和指标就可达到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潜能的最优压力水平。

3.3建设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营造和谐的医院环境 X效率理论认为,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不一致、组织和成员之间缺少互信、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矛盾是导致X低效率产生的3个重要原因;员工工作的努力水平不仅受上级和同事的影响,而且受组织自身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借鉴X效率理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医院环境是提高护理人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①是要积极挖掘、凝练医院长期积淀起来的精神成果,增强护理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②是要结合时代精神与特点,积极培育医院的物质文化(存在于医院的建筑、自然景观、医疗新技术等之中)、行为文化(存在于医院的系列制度之中)、意识文化(存在于医院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理想目标等之中),让这些文化形成护理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增强医院的凝聚力;③是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医院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互信度,减少医院内部医护、护护之间摩擦与矛盾的和谐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发展目标的认同感与自觉追从感,促进医院和护理人员双方博弈的合作水平向最优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护理人员管理中,X效率理论对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护理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3.

[2]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5-78.

[3]任霄霞.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理质量[J].健康必读(下月旬),2012,(2):476.

[4]江红,江瑛莹.预防护理职业倦怠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2,(15):156.

[5]周凤艳,吴红莲,邢艳,等.117名低年资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科研知识需求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6A):24-27.

[6]谭成群,龚光梅,马桂兰.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认知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695.

[7]沙丹丹.护理激励机制在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和质量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2,(25):151-152.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4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鉴意义

一、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新公共管理理念而言,它是在西方国家处于一种特定的经济、政治、技术等条件下所产生的,通过对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反映出了西方国家进行公共管理改革的趋势。通过西方各国进行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许多国家有效的实现了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标,而且通过新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将会更好的促进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了西方国家的人们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而且,通过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会帮助西方国家提高自身的国家竞争实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将会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不断在进行经济体制转变的国家。我国虽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上不长,但是,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成果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同。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许多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进一步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所以,我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也在思考怎么样能够提高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这些问题是我国目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而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国目前正在思考的这些问题,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参考意义。

中国现行的行政制度的改革指导思想仍然是是以传统的公共行政规范为主,对于目前西方国家流行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缺乏一定的借鉴和指引。虽然我们相信中国现行的传统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和我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脱节,但是,我们不应该排除更好的去吸收和引进新的理念和思想的做法。这是因为,在世界的公共行政改革中需要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是,这些共同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样的。因此,了解和学习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的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借鉴

1.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

根据西方各国实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改革的措施都离不开政府政治体制的工作原则和内容,如果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的政治体制无法有效的保证政治责任制度,那么就无法保证整个政府制度的权威性,使得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将会面临着政府政策失控的危险。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制度的环境下,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因此,虽然政府机构需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绩效,但是也要和政府的政治体制相适应。让政府管理人员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所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从而增强公务员的政治敏感性,保持公务员能够有意识来响应政府提出的行政管理改革政策响,从而实现忠实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

2.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

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使得我国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和领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遇到了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瓶颈状态。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将市场竞争机制有效的融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之中,一方面能够保证有效的提高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我国政府对于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资金的压力缓解。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国家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强政府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且特别制定一套符合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政府以外的私营企业经营和进入到以往传统垄断的公共服务行业,从而能够提高我国公共服务行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水平。

3.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使得我国政府对于许多事情过分的进行干预,造成行政管理部分无暇分心,无法更好的为本职工作而服务;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组织的设立不合理,许多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相互重叠,造成了一家推一家的情况出现;我国关于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使得无法有效的将行政管理工作引入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范围内。我国许多存在的原因造成了我国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所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政府应该借鉴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应该像企业管理一样的想法,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利用企业科学化管理方法

我们还应该借鉴和参考西方国家在进行新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利用企业管理的一些科学管理方法,比如绩效考核、管理目标等,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引进,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效率,也能够提高以后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虽然,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可能和企业管理的行政管理实际情况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许多科学管理方法也不能够完全的应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但是,政府应该重视和强调企业管理中比较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市场上的人群对于管理的需求和建议,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适合应用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

参考文献:

[1]刘敏军,邓志斌.新公共管理应补充理性官僚制――论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模式选择.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25,(3)40.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5

[关键词] 春节; 多发病; 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96-01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某郊区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内科病人病例。

1.2 调查时间方法与内容。2011年1月31日-2011年2月18日采取记录入院病人的入院病因,询问病人病情并从病例中取得调查材料。

1.3 分析方法。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参考文献等方式调查研究。

2 结果

2011年1月31日-2011年2月18日该医院住院部内科共接收病人123例,其中冠心病患者39例,CO中毒12例,脑梗12例,肺炎6例,消化道疾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心病5例,贫血5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脑出血3例,癫痫2例,高血压2例,脑供血不足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炎1例,其他1 6例。如附表一,附表二。

3 结论

有以上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发现,城乡居民春节期间多发疾病包括:

3.1 脑血管疾病。由调查数据得出春节期间是高血压病情恶化、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的高发期。这类疾病是最常见的节日急症病,往往发病突然、病情凶恶,若不及时、有效救治,生命会有危险,甚至发生猝死。春节期间,许多潜在的因素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如第一,气候寒冷使得人体的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容易出现收缩和痉挛,易引起体内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第二,春节期间也更容易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第三,春节长假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时往往会用打牌、玩麻将等带刺激性的娱乐打发时间,这些活动容易使老人情绪过于激动,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就有可能诱发中风、心脏病的突然发作。第四,年轻人过节时过度兴奋、严重休息不足,加上应酬多,大量烟、酒摄入,都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易诱发冠心病、脑溢血。

3.2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发病率高。春节期间,人们多在门窗封闭严实的室内活动,室内环境污染和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不断增多。人们在房间用煤炉取暖或者居民冬季洗澡和生活中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注意保持空气流通,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排烟不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在周边农村,多数居民仍采取炉火取暖的方式,此时不注意通风就便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室内环境的直接杀手。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大部分病人会迅速发生抽筋、昏迷症状,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3.3 今年春节期间,气温比较暖和,一些爱美的年轻人穿着比较单薄,但是早晚温差较大,忽冷忽热容易引发感冒。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屋有暖气、出门有汽车,温差变化较大。来就诊的患者多是病毒性感冒,一方面是忽冷忽热所致,一方面也与人们在节日里玩乐过度导致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入身体有关。干燥的气候造成大量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尤为明显。

3.4 春节期间是糖尿病病人血糖失控和急性并发症高发的时节,特别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由于人们普遍都进食油脂多、热量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此外,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过度娱乐、熬夜以及少服药、漏服药物,也是糖尿病春节高发的重要原因。

4 常见病的预防注意事项

4.1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图的就是热闹,但是热闹的时候,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情绪稳定。

4.2 春节期间冠心病患者不宜多度疲劳,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4.3 甜食花样多,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辨别“甜食”,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4.4 熬夜是春节期间最常见,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但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4.5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患有胆道疾病的人要特别谨记,避免一次进食过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更不要酗酒。而且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

4.6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4.7 春节期间与亲朋在室内欢聚的同时注意及时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疾病。

表一 春节期间某城区医院内科住院疾病

对礼仪的见解范文6

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情境学习

1 情境学习概念和各学习理论对情境学习的理解

情境学习指外在环境(即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学习者发生交互作用的学习活动。它强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同,情境与个体学习活动形成一组互动的关系。

然而,无论是个体活动对外在情境的依赖屈从还是个体活动对外在情境的控制,这都体现出不对等的上下位关系,是一方面对另一方面的单向活动,情境学习被表述为“情境下的学习”和“学习下的情境”。

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情境学习

建构主义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理论,因而视角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它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它似乎更强调我们通过这个世界来建构自己的真实世界或认知结构,而不同的情境,认知结构也需要被重新建构的。因此,建构主义视角下,情境与个体活动之间是一组变数,呈现出与以往学习理论迥异的特色,赋予学习以新的内涵。

2.1 学习的本质――实践

学习被理解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动态的整体或系统的活动,个体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持动态的适应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际参与”就是在学习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就是把个体与情境融为一体,在做中学。

建构主义看来,知识多数以默会形式存在于一定情境或文化传统之中,无法通过直接传授而掌握。这种知识形式人们经常称为“缄默知识” 。它往往需要通过个体间的交流共享和外化、内化等活动来进行组合。也就是说,学习者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进入具体的情境并与之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真知,这种知识不可能“学得”,而需要通过“习得”来实现。

2.2 学习的方式――互动与合作

建构主义看来,个体学习能力的形成取决于个体的主动建构。但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建构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南辕北辙的。这个环境在学习方式上更多的表现为与特定的社会团体的互动。这个团体不是临时凑合而成的松散人群,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②这种团体常以研究性学习的小组合作组织的形式出现。新成员在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中,从老成员那里承袭这些共同的经验与规范,从比较边缘、的参与逐步发展到核心的实质性参与,并逐渐确立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而新成员的成长又促进了团体的发展,使团体具有再生循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合作是被鼓励的。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里要有三种:一是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之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团体间的目标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二是个体性的情境,即各自朝自己设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与他人不发生冲突与交往。还有一种是合作的情境,学生们在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团体中,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团体目标的实现,只有团体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增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合作学习增加了自己的信息量和思维水平又激发了团体成员的工作热情和行为动机,从而巩固了团体的发展基础。

2.3 学习的过程――体验与社会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种种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感情和意义的活动。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这就更充分地实现了人的关怀。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作为更加能动的认识过程加以展开,必须有埋头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体验”。近年出现的高频率的词汇,如“体验性课程”、“体验性学习”、“体验性活动”、“体验性目标”等都显示出对学习过程的人文关怀。因此,在情境学习中要触动学习者的真情实感,形成学生的人格,必须借助于学习者身体力行,亲临其境去体验、去感受。这种体验包括生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产体验、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

情境学习是基于生活情境的学习,在这里“学习就意味着生活”,因此,情境学习倡导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学习过程就是要强调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或在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与社会进行“会话协商”,最终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学习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在学习本质、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上体现出更强的人文关怀性和社会性因素,诠释了“人是社会性存在”的哲学命题。对情境之于学习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的互动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突破了以前学习理论的思维误区,并且重视学习范式由认知理论领域向情境理论领域的嬗变。情境学习的研究将给教学设计和学习心理研究以重大启示。

参考文献

1 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2 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3 吴增基.现代社会学[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