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法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1
微观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认识自我。2012年4月,广州佛山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多名中职学生围殴初中生,据警方透露,涉案者因为讲究兄弟义气,意气用事,才造成了事件的发生。这一新闻引起了当地网民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讨论。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影视和网络成为了人们娱乐的工具,然而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对人生价值观认识的模糊,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受极容易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取向和心理健康,例如古惑仔片中的江湖义气,大型游戏侠盗飞车中的暴力元素等。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中职学生很难拥有基本的法律认识,在社会中也会因其年轻气盛难以与集体融合、实现团队合作,也容易犯下事端,甚至违法行事。而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够使中职学生认识到道德红线,明辨是非,从而认识自己,约束自己,正确地交往,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二、中职学生法制观增强的几点措施
1.树立中职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老师俨然是知识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在中职学生法律教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应以树立任职教师的正确教育意识为第一任务,以培养教师的法律认识为优先目标,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强调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严格制定措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工作。只有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了对法律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提高法律教育的实际效率。
2.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法律教育中,教育程序必须走出传统的教模式。将实践内容引入现代教学中,甚至把教室转移到律师事务所。在课堂的教育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材料,如一些典型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此为反面教材,让中职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警醒下得到启示,意识到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性,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避免误入歧途。中职生的法律教育不应只单单靠理论宣传,还应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在法律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民警现身说法。还可以举行模拟法庭,让学生自主地辨别是非,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在案例分析中主观地了解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开展与犯人的对话活动,学生在他人的反省与忏悔中更加容易接受法律的约束。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2
关键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
法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在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加强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不仅是推进普法教育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是整个社会环境的要求。群体性法律意识的提升,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当前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提升其法律素养不仅是学校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特别是在整个社会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均应围绕着法律规范来进行。另外,加强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是其个人未来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职业生涯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更是对其自身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作为在校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能够使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二、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现状
(一)高校法律教育概述
高校法律教育包括法律专业法律教育和非法律专业法律教育两个层面。当前,从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育实践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重点包括法学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法学理论。与一般意义上的普法教育相比,高校的法律教育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与通常所说的法律基本常识教育有较大差异。当然,高校法律教育虽偏重于理论教育,但却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法律道德、法律责任义务等等。
(二)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高校的教材中阐述法律常识的内容偏少。在大多数高校的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中对法律知识的涉及面较窄。其次,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通常将法律教育作为思想品德类课程进行讲解,并且往往由非法律专业的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担任授课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法律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以及法律意识养成方面的意义。最后,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高校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相关法律知识。对于法律教育的相应选修课程以及有关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匮乏,也是体现了高校对法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教师教育理念的偏差
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时,往往只是从教学目标的完成角度,来开展法律知识教学活动,在这种理念下,往往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特别是,关于法律教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而言,具有内容枯燥、实用性欠缺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忽视案例教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
三、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
当前,高校的专业划分日趋专业化和精细化,这是为了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结果,但同时,这种专业划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专业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同度。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转变这一固化的单一专业学习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思想层面上,提高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重视非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针对非法律院校或无法律院系的高校,以法律专业人才为主体,成立专门的公共法律知识教研室,统筹开展法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针对当前法律教育理念落后问题,倡导教师在公共法律教学中,以能够树立法制思维的案例为切入点,强化案例教学比重,促进学以致用。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法律教育环境
高校是开展法律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良好的校园法律环境,是强化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法律知识这一现状。高校可围绕普法宣传月等时段,通过将校园广播、专刊等传统渠道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的法律宣传活动,促进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得法律知识,为整个校园营造更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
四、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特别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对社会进步和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正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加以改进,着力培养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儒.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9):78-80.
[2]周儒.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02):30-33.
[3]庄洲鸿.浅析加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116+119.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3
8月21日上午观看了由市纪委举办的党风廉政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展,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心灵再次受到洗礼,感触颇深。
此次典型案例展,共展出全市近三年来发生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六大纪律、违反法律法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方面的54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的人,有陌生的,也有熟悉的;案例所反映的事,有工作中的原则立场问题,也有生活中的细小环节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外因诱发的,更有内因而生的。综合分析来看,最根本的是人的主观原因,是内因问题,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出了问题,反映出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大环境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牢、纪律观念淡薄、规矩意识不强,执行和遵守党规党纪不严不实,心存侥幸,顶风而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道德和法律;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有章程和规矩;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制度和纪律。是否遵从道德和法律、是否严守章程和规矩、是否执行制度和纪律,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命运和未来。
规矩讲千遍万遍,不如事实雄辩;纪律讲千严万严,不如一事从严。市委、市纪委在从严治党的关键时刻,举办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教育巡展活动,就是要用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用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一堂生动鲜活的警示教育课,是在抓早、抓小、抓苗头,是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更是在教育警示我们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听党话、跟党走,少犯痴、莫犯错。
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组织培养不容易、同志帮助不容易、家庭支持不容易、个人努力不容易,于公于私都应该珍惜、自重。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在直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要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自觉筑牢“不想腐、不能腐”的操守底线,坚决远离“庸、懒、散、慢、拖、卡、要”的作风红线,坚决不碰“为政不清、为官不廉”的法纪高压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立足岗位职责,深入查找纪律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迅速整改;要始终不忘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不越雷池半步。为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立足于“学”。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到学用结合、活学活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为民初心,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家属亲人引以为荣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是要聚焦于“干”。为官就要为民,干部就要干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这是组织上对全体党员和各级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着力于想干事、智谋在能干事、劲使在干成事、把握好不出事。要肯下力气、舍得流汗,能吃苦、讲奉献、善担当,不断在干中总结提炼、升华提高,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岗位能手、业务高手。
三是要守得住“廉”。清廉为政、不当贪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红线底线,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时刻加强自律、自省、自警,严格按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八项规定”的要求行事,做守法律、守规矩、守纪律的廉洁之人、清白之人、自由之人。要管得住自己,增强定力、把稳操守,常思贪婪之害、弃非分之想,严守党纪国法,坚持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要管得住亲属,绝不允许打着自己旗号谋取私利,给自己抹黑、添乱;要管得住交际圈,谨慎交友、纯洁交友、择善而交,加强对配偶和子女的教育、提醒和约束,使他们正确对待社会交往,慎交友、交益友。(作者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叶世权)
【警示教育观后感2】把自己摆进去,保持政治清醒头脑
2017年以来,我单位12名党员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受到警告或严重警告的党纪政纪处分,受处分人员主要是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我作为党组书记,看到展出的我们单位的两起典型案例,心情很沉重,感觉后背一阵冷汗冒出,这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我在管理上的失职,纪委的这次巡展其实也是对我个人的提醒,对单位干部的保护,非常有意义。
因违规操办升学宴受处分的邹道兵,我局责令其辞去了兴隆食药所负责人职务,考虑到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安排到平林雷山村驻村扶贫。今年,我先后深入雷山村三次,同邹道兵进行谈心,很欣慰,他扶贫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精神状态也比原来好多了,扶贫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当地村两委班子和贫困户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说明我们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19-0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用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素质在他们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融合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1]作为一个综合概念,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核心是指从业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职业素质包含4个方面: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可以通过相关专业课和实训实习获得,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质的根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它的培养是一个养成性教育,需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因此,“基础”课能够更有效地吸收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3]“基础”课本身就是一门“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所讲授的主要内容涉及做人的基本理论、价值和知识,目的是要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成为合格的现代人。[4]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精专化,人的现代化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成为人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性在某种意义也就成为现代人的规定性。从这个角度上看,“基础”课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基础”课中的诸多内容,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责任担当等都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在职业中的渗透和延伸。所以,“基础”课能够为职业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3.有助于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5]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可学生未来追求和发展,以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来组织教学,解答学生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求学期间最关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及其职业发展能力。在“基础”课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这既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基础”课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基础”课的职业素质教育功能。“基础”课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1.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一定社会理想在人格上的反映。新入学的高职学生,理想往往处在“迷茫期”。为此,教师在“基础”课适应人生新阶段和理想信念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发展特色向学生介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本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未来发展的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动机。然后从高职学生关心职业理想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职业理想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以自我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为客观基础,不能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由低到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中华民族的振兴,从而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最后明确“立志须躬行”,要求学生把实现理想的起点与平凡的岗位和踏实地学习联系起来,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2.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中,更具体一些就是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当前,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存在轻责任、重报酬,轻贡献、重享受的职业选择标准和从业态度。所以,教师在“基础”课人生价值篇中,首先将价值观教育具体化为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评价方法和标准,认识到职业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也不能简单以报酬高低来衡量其价值,只要是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然后,进行价值观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这样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职业道德教育。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基础”课道德教育篇中,首先要结合专业及岗位群的需要开展教学,将一般性职业道德融入到行业职业道德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将从事的专业或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敬业、责任、细心、合作、奉献等职业道德品质;然后,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整体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4.法律素质教育。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培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并能够形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法律素质,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体现在职业法律意识中,就是要让学生遵守行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用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在“基础”课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认识“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基础”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而在高职院校中,为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又赋予“基础”课一项新的任务,即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课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侧重于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教育,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困惑与矛盾,使其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基础”课的双重任务,切不可顾此失彼,用职业素质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把“基础”课完全变成职业素质课。如果这样,不仅课程性质变了,而且由于缺少理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动力学理论表明,需要是教与学的动力源泉。一般而言,教学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学生个人意志。[6]只有这三种种意志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并且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课要想动力十足,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反映国家、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过去,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的是国家意志,而忽视了学生个人意志,使有些学生“学”的动力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起点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然后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精神境界。
3.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职业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外化的过程,即将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内化为自我意识,然后将其“外化”为行为实践,并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过程规律,教师在“基础”课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视频案例、情景设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多视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此外,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形成需要“知行统一”,而实践教学有利于推动由知到行的转化。根据课程内容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企业参观、企业文化调查和优秀毕业生访谈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生活和职场法则,而且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国发[2014]19号.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5
现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因此,对于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在专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来,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社会单位之一的民办职业院校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要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会对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除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不断更新进步的技术水平,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法律教育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径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上,除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外,更应加强综合素养培育,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在用人一开始虽然重视技能水平,也将此作为门槛之一,但是随着职业发展深入,往往会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行各业也重视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识和素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常识甚至知识,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法律常识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风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学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
在现实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大多数学生遇到侵害事件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有时明知权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储备足够的法律常识,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加强自我保护。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日常行为规范,成为法律制度的忠实拥护者,这样助于法制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逐渐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学生长远发展
在社会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吃了苦头。由于不懂法律,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不顾法律规定,干违法事情谋取利益,最后自毁前途。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受到相关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可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坚持高职教育的目标,发展社会所需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尽管现今互联网+社会对技能需求日益精进,但仍需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培育。特别是目前社会人才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学校就应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对策
1、日常渗透,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进行法律教育,需通过日常不断反复的管理教育,渗透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班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课、班级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作讲座,利用权威知识不断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令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
2、结合专业,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只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也不如预期。教学方式未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法律基础知识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该课程应结合学生的专业。比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直接讲刑法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如果讲与动漫设计有关的权利保护而引发的刑罚案例,跟专业对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日后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引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另外,在教学分班上,一般学校考虑师资情况,在教学班安排下,往往只考虑班级人数,没有考虑到专业分班上。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应更注重专业班级集中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课程准备,也更有侧重。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不要刻意分开道德和法律,而应将两者相结合,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在课堂上的比例,与此同时又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可谓一举两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单纯的日常渗透教育以及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法律知识储备的要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关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现法律意识的缺失。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课堂,比如通过选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应模块的法律知识学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课堂形成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知识储备,强化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加强法律教育,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办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加强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学生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陈雪敏 肖巧玲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长根,陈一健.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
[2]张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6
加强法律教育范文6
一、当代技校生情况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人生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在外界的不良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计后果,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
技校学生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学生往往不是中考成绩较差,就是纪律性较差,不良习惯较多,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问题生较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虽然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努力强化学校的管理,但仍然不断出现学生违纪违法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中等技术类学校加强法制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意义
第一,法制教育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遵纪守法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中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开展法制教育不仅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诚信、知礼、善良、守法、勤劳、敬业等优良品质,还能促使学生逐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中职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我国培养数以万计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及一线劳动者的光荣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和服务型的实用型人才是目前社会所需。但如果中职学生只懂技术,或连技术也不熟练,不遵守法律,不遵守用人单位的基本制度,在工作中不虚心学习,那么根本就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加强法制教育能够为他们走上社会并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并能够担负未来祖国建设的使命,否则就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技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一)法制教育要与德育、专业紧密结合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实现德育功能,但法制教育不等于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把法制教育与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法制教育课的开展必须和政治教育同步开发,进入课堂,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除可以进行基本法律常识普及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实习讲一讲关于紧急避险措施以及安全生产法。这样把原来枯燥的法律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指导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也爱学,而且实用性较强。
(二)构建法制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首先,学校应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改革,为法制教育的运行提供极大的可行性。其次,中职校要努力营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本校传统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较高文化品味和优良的校风中接受现代法律的熏陶和传承。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如下两点入手:一是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规范化,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法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中职校应强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法制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法制教育成效。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良好习惯。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要挖掘教材内的法制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得到法制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中职校法律课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加强。现有从事法制教育、但未经系统法律专业学习的教师,要通过培训、函授等形式接受法律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三)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
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制教育要达到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的要求,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多让学生参与其中。
一是增设活动课程,丰富课堂教学,特别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原因。同时,课堂教学还可结合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