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质量;满意度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近年来应用较广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通过将护士按其自身能力分层级进行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1]。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至今已有1年。现分析对比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探讨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基层医院,相对于公立大医院而言护理人员的起点较低,护理水平及自身素质也相对较低。自2016年1月开始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现将2015年1月~12月的时间段设为分层级管理前,共38名护理人员。将2016年1月~10月的时间段设为分层级管理后,共52名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前,3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7.64±3.51)岁;学历分布:中专10名,大25名,本科3名;分层级管理后,5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8.48±3.34)岁;学历分布:中专12名,大专35名,本科5名。其次,分层级管理前的检测数据以2015年12月为准,分层级管理后的检测数据以2016年10月为准。
1.2方法
1.2.1分层级管理前:分层级管理前,护理人员实施轮休制护理模式①新旧搭配:新进护理人员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护理人员搭档。②实行弹性排班制,护士长可根据临床需要和护理人员的意愿合理利用护理科的人力资源。
1.2.2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①将护理人员根据其自身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等分为N0、N1、N2、N3、N4。②划分工作内容: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N2~N3护理人员负责危重患者,N1和N0护理人员负责康复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患者更换护理人员时,各层级护理人员要有序衔接,确保护理质量。其次,N2负责审核该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发现、提出、整改出现的问题,督促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③分组培训和考核:分层管理后,N3根据护理人员所属层级针对性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内容,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档案。④调整原有待遇:即将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的数量、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等与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职称、晋升等相结合,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及难度[2]。
1.3观测指标 分别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0月,采用我院自制的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等五项进行检测;每项评分10分,分值越高,护理人员在该项目的护理水平也越高。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检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分层级管理后,护士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分层级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是针对患者提供的个人卫生、健康方面的照顾和帮助,其目的是促进患者病情痊愈、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具体措施则包括巡查病房、整理病床、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帮助患者洗漱、指导患者用药或陪伴患者进行输液等。目前,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大都采用轮班制和弹性排班制,而临床观察发现,该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极易出现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混乱、人员分配不均、护理质量差等情况[3]。因此,探索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联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出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相对我院情况而言,综合能力突出的N2~N3级护士担任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综合能力一般的N0和N1护士从事低级别的护理工作。通过该模式,一方面使各护理人员明确其自身职责,各司其职,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又能达到层层管理,层层落实,提升基础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实现无缝隙护理,发挥护理人力的最大潜能和作用。其次,还能将工作职责与层级管理有机结合,激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使高层级护理人员协助和指导下层级护士的发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将护理人员按其职称、工作能力、学历、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分层,并将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与其管理的患者数量、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等相结合[4]。通过这种方式,能在同事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促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质量。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分层级管理更能促进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能力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在本文结果中,分层级管理后,护士的病房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大于分层级管理前(P
综上所述,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后,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琳,罗仕兰.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27):3839-3842.
[2]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0):1401-1403.
[3]刘小娟,肖瑾,姚晚侠,等.层级护理管理在心理卫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5):1118-1121.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住院期间病人受感染部位一般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在所有的感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感染者又多数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帮助人体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受感染将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人在住院期间还服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呼吸感染。医院呼吸内科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最终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将是在以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挑战。
1、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
呼吸系统可以对吸进来的气体进行转换,能使气体顺利地通过,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院要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必须知道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根据对医院多年住院患者呼吸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其中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引起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环境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最不容易防范。
1.2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医院需采取对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预防,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2.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加强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针对老年人长期住院,受感染症状的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医院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时态度要积极,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对老年患者要多一份耐心与尊重,以乐观的心态护理老年患者。
2.3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强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治疗器械消毒
在治疗时需要使用导管时,要对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必要时更换新的干净的导管。
2.5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水平
发生在患者肺部的呼吸感染症状几乎与真菌感染的症状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发现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突然加重,痰液粘稠等应及时做真菌检测,观察并提供早期的预防治疗,控制真菌的侵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2.6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三、总结
住院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住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医院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探望人员限制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耐心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提高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最终目标为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孕妇;外出;安全隐患;对策
孕妇因多种原因会提前住院:有的是因妊娠期有高危因素,如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妊娠并发血压高、出血等需住院治疗,有的是妊娠晚期有临产先兆需保胎治疗或胎位不正、双胎等需提前入住医院,还有一部分孕妇选择性剖宫产提前预约病床的。孕妇因其身体的特殊性,虽有合并症和并发症,只要没有规律宫缩,请假外出是我们护理人员常常面临的问题。结果病人在住院期间外出发生意外伤害:跌倒、被撞造成胎盘早剥、子宫破裂;胎膜早破引起脐带脱垂、羊水栓塞;甚至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不仅增加了病人及家属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的支出,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1 ]。我科因住院孕妇外出发生意外,引发医疗纠纷的就有几起,因此预防和杜绝住院孕妇外出安全隐患的发生,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这几年来我科针对住院孕妇的安全隐患,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尽可能减少住院孕妇的请假外出。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降低了住院孕妇的外出请假率,保障了孕妇的安全。
1 孕妇外出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 无法进行常规治疗: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不利于病情的观察和生命体征的监测,不利于治疗护理操作的落实,存在漏服口服药、延误化验标本的采集及一些必要的功能检查的安全隐患。
1.2 无法正常监测胎心音的变化及产程的进展: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每1~2h听胎心音1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但孕妇请假外出后对胎儿的监护不够,不能保证胎儿是否安全。特别是孕晚期因胎儿窘迫入住的孕妇,不能定时吸氧,加重了胎儿缺氧,易发生胎死宫内的严重安全隐患。另孕妇外出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可能发生急产来不及消毒和保护会阴,造成感染及会撕裂伤。
1.3 使意外伤害率增加:孕妇外出如遇车祸、跌倒等,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1.4 孕妇外出发生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羊水栓塞可危及胎儿及孕妇的生命。
1.5 孕妇外出内心存在着焦虑、担心的心理状态,恶劣的情绪使孕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2 孕妇外出原因分析
2.1 孕妇家属从医性不够:由于孕妇及家属缺乏怀孕知识,认为分娩是件喜事,好的期望多,坏的准备少,母子平安是产妇和家属对医院最起码的要求。尽管很多家庭和知识女性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很多有关妊娠的知识和信息,但毕竟她们对分娩的理解是局限的,特别是对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复杂性不理解,认为生孩子是妇女生活中一件极平常的事情,正常分娩是理所当然的,未正确认识到胎儿在母体中的变化多端。错误的认为产前检查时正常,整个分娩过程将会很顺利。
2.2 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使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重视不够,对妊娠期会发生的一些不利于胎儿及孕妇的因素不清楚。有的孕妇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者是信奉传统封建习俗,不听取医护人员的告诫和健康指导。
2.3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主动服务,不能主动将孕期出现异常情况表现、注意事项、相应的处理方法预见性告知。孕妇觉得住院与在家没有区别。
2.4 孕妇住院期间无家属陪伴:保胎孕妇住院时间长,家属不可能始终陪护在身边等。还有许多孕妇预产期没到,提前住院占床,家属因上班,没时间陪同。甚至有的孕妇办了住院手续,还在照常上班。
2.5 医护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对部分亲戚、朋友、熟人请假外出,或擅自离院不重视。
2.6 住院环境差:我科产前产后病人同在一病房,加上陪客多,孕妇无法安静休息。病床是老式钢丝床,床垫薄,睡在上面非常不舒服。洗漱不方便,热水供应不足。隐秘性差,床与床之间没有隔帘等。床位少,需提前住院占床。
3 相应的护理对策
3.1 完善知情同意的登记、签字制度 每个孕妇住院时及时评估孕妇的状况,依不同情况重点强调住院的必要性,重点强调外出的安全隐患和私自外出后出现问题应承担的责任。护士应告知孕妇的主要内容有:病区的管理制度、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护查房制度、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等,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夹入病历中,方便安全制度的顺利落实。
3.2 强化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孕妇,我们护理人员把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给孕妇听,让她们明白住院观察的重要性。加强了孕妇住院的信心,让孕妇更安心住院,积极配合监测及治疗。
3.3 履行病房管理和查房职责 住院孕妇不经主治医生同意不允许外出。有的患者经过护士的劝说,会打消外出的念头。也有患者看到医生、护士不同意,就偷偷跑回去,我们只能尽量劝阻他们不要乱跑。有的病人实在管不了,只能给他们办理出院手续。当班护士发现孕妇“失踪”,应汇报护士长及床位医生,并根据孕妇留下的联系方式,与其取得联系,让其尽快返院。如三天不返院者,按照自动出院处理。在科室门口标识有“住院病人请勿外出”字样;在医院住院病人须知上写明:“住院患者不能随便出医院大门,若有特殊情况需外出,须向病房主管医师及护士长请假,并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同意私自外出,或请假逾期不归,医院将按病人主动出院办理,且一切后果由病人自负”,该须知病人家属签字确认。
3.4 改善住院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我们将搬入新的综合大楼,病区宽敞明亮,病房设有单人间、双人间;内有柜、椅、电视;床与床间有隔帘;每间病房安装中央空调和中心供氧装置;每一病房都有卫生间,内统一座厕,方便孕妇如厕。24h供应热水淋浴;备有饮水机,喝水方便;有冰箱、微波炉方便孕妇食物的储存和加热。西侧光景区可供孕妇活动、聊天、散步。这些人性化的设施为孕妇提供了温馨方便的休息环境,生活上提供了便利,使孕妇能够安心住院养育胎儿。
3.5 树立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怀孕期间渴望得到更多的呵护和关注。护士应注重与孕妇的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是护理工作中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沟通交流,可及时了解到孕妇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以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和孕妇都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以减少护理纠纷。护理人员每天走进病房面带微笑,轻言细语嘘寒问暖,及时满足孕妇所需,让孕妇如有家的感觉,消除她们的孤独寂寞感。
4 体会
孕妇住院期间要求外出回家是可以理解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2]。妥善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尽可能满足孕妇的生活需要,及时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孕妇及家属的支持和信任。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科无陪化病房的开展及搬迁综合大楼,孕妇请假外出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从而从根本上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