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1

工作过程中职会计课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使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懂得会计实务且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通过广泛走访企业,向企业调查了解会计各相关岗位工作的任务及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财经商贸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集会计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实际操作技能于一身而建设的专业入门课程,是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共性需求、会计工作整体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岗前训练课程。

针对我校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在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行动领域中核算行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会计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专业课程《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纳税实务》《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我们是按照理论够用、实用及技能过硬的原则来确定课程目标,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建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业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会计规范和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能够独立手工处理一个业务简单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使其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能力,具有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和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和“课证、课训双融合”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根据就业导向和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序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的构成,以会计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和目标。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根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对会计核算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析和选择,确定工作项目和任务,选取工作与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计上把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认知、会计相关管理制度、会计账务处理基础放在首位,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与设计,将《会计基础》课程相应设计出四个学习情景,即“‘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的编制。每个项目内容都按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如建账项目,在学生能够识别账簿的种类、格式的基础上,按‘购买所需的会计账簿――启用会计账簿――开设账户――登记期初余额’的过程和内容设计”。在此基础上,经过课程建设团队与会计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确定课程标准,并依此编写符合中职特色的教材,最后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资料积累,反馈实施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要求及建议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建立会计账簿”“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装订凭证以及档案保管”4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4个学习情境、18个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以项目一为例,各能力训练项目名称、任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活动课程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表:

五、考核方案

考核标准说明: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方法采用扣分法。

(2)除上述考核参考标准表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直接判为不及格:明显具有造假痕迹者;有明显抄袭他人行为者。

六、教材资料

在教学中,本课程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中职学校实际,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会计基础》校本教材、教学案例、配套习题及学生综合实训教材,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要求,配合《会计基础》教材建设内容,建设《会计基础》试题库,并实现教考分离。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会计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七、教师配备

为实现本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专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有一线实践经历的教师亦可。一线实践经历及双师素质型教师应占到80%以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善于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教学中注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树立注重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有一定的方法。兼职教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起到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5左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基础会计》;项目化课程;创新设计

引言

基础会计是学习会计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对于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基础会计由于知识点比较多,理论性强,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容易犯困,不能跟着课堂老师的思路,所以效果非常得差。作为会计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会计知识素养,就需要从改变自己的教课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做起。

1.课程教改设计的基本方向

1.1会计知识为主导

基础会计主要向学生传达基本的会计知识,学生主要任务是了解并掌握会计知识相关的名词及如何操作。作为老师要全面地解释会计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1.2学以致用

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知识,不能纸上谈兵,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注重实践环节,带领学生一起做账,可以找一个具体项目,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让学生亲自组织安排,去操作整个会计操作流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牢固地掌握会计知识。

2.课程教改设计的基本思路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将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以后的会计学习奠定基础。由于会计知识比较繁琐,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容易使初学者产生厌烦的情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会计的实操性特别强,每一个公司和企业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作为会计老师,在将知识做了初步的介绍后,以实际的操作流程为主,将知识点贯穿进去,让学生更牢固掌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模拟整个会计的操作的过程,体会会计记账的重要性。

3.课程教改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3.1根据大纲,重新确定目标

《基础会计》大纲要求学生具备会计知识基本素养,能够独立运用会计知识与技能去操作整个会计流程,完成公司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知识,并自己能够熟练应用。

3.2项目化课程设计

根据会计知识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具体项目,将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到同学们的脑子里。首先讲这些知识,做初步的讲解,怎么填会计凭证,然后设计一个综合项目———完成某外贸公司6月份的往来业务的会计工作,以这个公司的会计工作为平台,去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深刻体会上课的讲解。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会计知识的有用性,并自己能够通过操作查漏补缺,激发自己对会计知识的兴趣,为未来的职业和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3.3教改创新设计

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而并非填鸭式地教导学生,给学生施加压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甚至自己会主动研究探讨,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整个的会计过程,去讲解相关的知识,使知识具有连贯性。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外界条件,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去做会计凭证,感受做账的乐趣,发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探讨,将每一个凭证都分清楚,做到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同时,会计需要严谨的态度,不会的时候,不要随便乱写,写数字的时候一定认真仔细,这是每一个会计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每一个模块进行仔细讲解,并让学生亲自制作凭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当讲完所有的知识点,将整个会计操作流程连贯下来系统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去完整地操作一个公司的整个会计流程,设置不同的岗位,单项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成以4-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人组织成员做一套账,并去其他小组中担任制单、出纳、记账、主管的角色,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并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最后让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实际公司的整个操作流程,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纠正与指导。

结语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仅其他行业这么要求,会计行业也是,可见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基础会计为学生打开了会计大门,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会计的学习中以及会计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有在保证知识牢固的基础上,才能够向外拓展、延伸。而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基础会计。项目化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载体,通过这个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同时学习会计知识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上课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会计技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课程 职业能力 岗位 实训

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是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设置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入门课。作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奠基石”,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及“课岗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德能并进的理念。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贯穿始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融入到会计职业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会计专业岗位适应能力。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岗证一体的设计理念。以会计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为培养主线,从会计认知开始,以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各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以完成会计整个工作过程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告终。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引入本课程,形成了岗位需要与上岗资格并重、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理念。

3.从任务入手,建构学生会计能力的理念。以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任务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制定完成工作的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建构会计知识、技能、经验,并内化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完成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实现三个“一体化”。设置仿真工作场景,将会计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分情境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采用边讲边做实务,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评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3.突出实践性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三结合”。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二、课程内容选取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总体思路。

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序化教学内容。通过深入调研,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充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要求,对会计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完成实际会计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必备的专业知识,选取九个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涵盖了会计工作各岗位及全过程最基本的核算能力,并将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进行了重新组织序化,充分体现了职业化的特点。

2.课程内容选取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岗位与专业资格考试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重要课程的会计职业基础,在选取课程内容时实现职业资格考试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创造条件。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以一个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为任务,将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为后续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分岗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组织。

1.内容整合。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走进会计、认识会计核算基础、核算会计基本业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组织和开展财产清查、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选择和应用账务处理程序和保管会计档案等9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为若干子学习情境,共分为33个子学习情境;每个子学习情境下又有若干个学习内容。

2.学习情境设计。以职业岗位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内容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r、职业能力目标、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与方法、相关实践、考核建议等内容。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每项子学习情境为对象,包括子学习情境名称、学习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时数、教学组织与实施步骤、职业拓展能力训练等内容。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个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

三、课程教学过程

按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序化为“单项情境教学――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四个阶段。

(一)单项情境教学。按照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分角色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校内模拟单项实训是在完成每个情境教学后,利用实训手册、教学资源库资料以及“网中网”软件完成单项实训,强化学生账务处理能力。

(三)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校内模拟综合实训是以某公司的账务资料为背景,发放真实的账证表单资料,要求学生按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依次完成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建账、登账与结账、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的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全部会计工作,把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知识与会计循环有机地嵌在一起,教师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引入必须、够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四)校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企业认知实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教学模式

该课程采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阶段性理论学习与离散手工模拟实训、离散电算化模拟实训相结合;手工综合实训与电算化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

(一)阶段性理论学习与单项仿真实训相结合。经过咨询行业专家、市场调研等方式,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活动,各环节教学做与离散型实训同步进行,交互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巩固理论知识。

(二)集中性综合仿真实训与电算化上机实训相结合。在全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安排2周的课程综合实训,手工仿真账务处理与电算化上机处理交互进行,实现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衔接。在仿真工作情境(手工实训室、多功能实训室)中,利用全真账证表和仿真情景案例进行手工实训。手工实训完成后,在仿真工作情境(电算化实训室)中,根据手工实训的过程材料和结果数据,使用会计软件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该项综合实训与上机实训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软件,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三)仿真实训与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账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为了实现零距离就业,除了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外,以课程组教师为核心,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咨询服务中心。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让学生按手工账、电脑账、纳税申报等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操作。

五、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六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一)六步教学法。将教学组织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准备等信息搜集,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并准备各项教学资料。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和会计工作流程实施模拟工作过程,并以“过程+结果”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二)角色扮演法。划分学习小组,每小组指定不同人员分别扮演出纳、会计、业务办理人员、会计主管、企业负责人等角色,模拟有关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分岗进行模拟实训时采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真切体验会计工作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办理为例讲解有关业务办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业务办理流程,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会计特殊业务处理、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与风险防范等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名嘴课件指导教学法。推荐给学生一些参考书目及会计学习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课程设计特色

(一)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项目化、递进式、成长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按照会计职业岗位的划分,结合教学进度内容,按照工作项目,安排了“认知实践”“基本技能实践”“同步单元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社会顶岗实践”等数个循序渐进的环节,从而实现学生技能成长的“操作型、核算型、复合型”三个递进层次。

(二)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特色专业为支撑,彰显“课岗证融合,课赛贯通,以赛促训”,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该课程在热萆杓粕希一方面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另一方面积极追踪和研究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考试的要素引入教学过程,构建了一套基于工作过程“课岗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对本专业实行双证书三年规划:会计从业资格作为必考证书,与毕业证挂钩,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同时将助理会计师证书、涉外会计从业资格证、审计师证等作为备考证书,提供相应的教学保障或培训服务,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考试要素的深度融合。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微课;设计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31-03

五年制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垫脚石”。为了《基础会计》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积极探寻教学规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辅助方法,已被引进高职学校会计教学。如何做好《基础会计》课程微课设计,并将微课有效运用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值得研究。

一、基础会计教学引入微课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为了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一是利用《导学手册》引领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手册》由教师课前讨论,分工合作设计,每一部分知识详尽,填空、选择等题型多样,便于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二是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设疑启发、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小组竞争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厦门网中网基础会计教学软件实训平台以及虚拟企业会计核算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过程考核。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外作业质量、自评互评师评等)(20%)+阶段测验(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综合评定学生学期成绩。

为了解《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笔者以本校2014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24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35份,有效试卷回收率97.92%。调查结果显示,对基础会计重难点完全理解的占1.83%,对基础会计重难点基本理解的占23.85%,对基础会计重难点不够理解的占42.21%,对基础会计重难点基本不懂的占27.52%,对基础会计重难点完全不懂的占4.59%。从调查比例可以看出,完全理解和基本理解的仅占25.68%,不够理解的学生占了几乎一半,基本不懂和完全不懂的学生占了32.11%。经对部分学生访谈,大多数受访学生认为,上述教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基础会计》中一些重要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课程知识点多,重难点多,专业术语多,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资金筹集与采购、生产、销售业务的处理,利润的形成与结转、平行登记、权责发生制等,都是十分重要且非常抽象的内容,教师上课讲清楚了,学生听懂了,不等于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了。晦涩难懂、抽象的理论概念容易被遗忘,学生前学后忘,很难达到将重难点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的要求。

第二方面,复习遇到的疑难问题一般很难得到及时解决。短暂的课堂时间很难做到让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学生课后必须及时温习、理解、消化,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后复习巩固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复习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工、提炼,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基础会计重难点不能做到基本理解,课后复习很难深入下去。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的大专生,他们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抗挫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自我否定,但他们对网络比较感兴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微课糅合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技术,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很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胃口”,而且微课时间控制在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内,学生不会感到厌倦、疲劳。借助微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方面的问题。微课是课堂教学良好的辅导和补充,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做到反复播放教学视频。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视频,包括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习题等辅的教学材料,上传至微信、微博或班级的QQ群,课后学生利用电脑、手机、IPAD、MP4等有选择地下载或在线观看微视频片断,查阅学习课件,观摩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

微课不仅弥补了课堂时间的不足,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一对一”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对重难点不够理解、课后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及时的在线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价,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和微课设计。

二、基础会计课程微课的设计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的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其具有知识碎片化、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等特点。微课时长一般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微课语言精确、简洁,不说空话;画面新颖,感染力强。微课在设计时总体上应遵循上述原则外,微课完整的教学过程还应做到主题明确、导入新颖、结构严谨、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巧妙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乐于参与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基础会计微课设计,在重视微课形式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设计。

(一)主题突出,内容精炼。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一重点、难点、疑难内容、某一技能等的教学。例如,以“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微课为例,平行登记是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平行登记。

(二)导入主题,新颖独到。微课时间短,导入环节应简短,可以开门见山,可以问题导入,可以场景导入等。如在“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微课中,可以设计场景导入,以会计室为场景,实习会计向记账会计请教,当填制好记账凭证后,如何登记总账与明细账,进而引出平行登记。

(三)结构紧凑,环环相扣。例如,在“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微课教学过程设计中,从根据一个公司真实典型的案例资料开设总账与明细账,到分析所给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再到分别用彩笔在总账与明细账中标出日期、凭证号数、方向、金额,直观形象地展示平行登记的四个要点:同依据、同方向、同金额、同期间。一环扣一环,在较短时间内完整展现平行登记的全过程。

(四)提炼总结,升华主题。好的总结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总结画面的展示,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微课中的要点,而且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如:展示登记完毕的总账和明细账,配以平行登记中的四同要求,既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登记的理解与掌握,又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三、基础会计课程微课的应用

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而言,微课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重难点知识,如会计要素的介绍、借贷记账法等;以及操作性较强的技能知识,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在课前预习、新课引入、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后复习等各教学环节都适合使用微课。课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能起到引路作用。课后复习使用微课,利于学生把教学重难点理解透彻,扎实掌握。课堂上恰当穿插微课,辅助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关注度,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模仿和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省时、省力,以微课为“抓手”,点拨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以“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教学为例,教师适时穿插微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导入微课,启发兴趣。在学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基本掌握了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账技能。但如何做到平行登记的四个要求,即同依据、同方向、同金额、 同期间,若仅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PPT展示,学生很难耐心听下去。若借助微课,新颖的画面会吸引住学生,一些疑难问题将迎刃而解。在复账与明细账登记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填制会计凭证之后,如何登记总账及所属的明细账。引出平行登记,什么是平行登记,如何进行平行登记。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展示微课视频,学生凝神观望,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点拨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观看过微课视频后,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情况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所给的问题,一是平行登记的含义,二是如何理解平行登记的四同要求。小组自主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结合微课,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学生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分析案例,模拟操作。学生理解掌握了平行登记,接着进入实战演练过程。教师给出一个公司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根据案例资料登记原材料总账及所属的明细账。各小组成员岗位明确,有制单员、审核员、总账记账员、明细账记账员。填制会计凭证,审核无误,记账员分别登记原材料总账和所属的明细账。小组讨论,完成工作任务。

(四)展示成果,质量评价。各小组完成总账与明细账登记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分别讲述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账与明细账分别由不同的会计人员进行登记,如何检验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登账是否规范、完整、正确,从而得出需要对账的结论,继而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原材料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工作。教师对各小组原材料总账与明细账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对完成任务质量最优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课堂表现分,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中。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微课 基础会计 银行存款余额 调节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8-02

一、微课的含义

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会计微课程属于开放式课程,其主要是借助在线与移动学习手段,来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课堂知识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这样不仅实现了师资优化配置,而且达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

二、微课程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

1.时长较短,学生思想易于集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为 45 分钟,老师在一堂课上会讲授较多内容,学生一般难以在整节课的时间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因走神而漏听关键知识点。微课时间则较短,一般在 10 分钟以内,学生则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专注精神,抓住课堂重点。因此,微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以较短的时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师突破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课程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来说属于入门科目,同时也是考证的基础。高职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不到位,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调动是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也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1.微课的选题

微课选题时需要转换角度,因为真正判断微课是否成功在于微课的使用者能否有效使用,并达到教学目的。《基础会计》的知识性、系统性较强,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式接受,往往教师讲授完,学生听完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不再深入研究。而微课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将知识点分解,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查漏补缺,化被动为主动,反复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笔者以《基础会计》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理解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学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习惯。

2.微课的设计

微课选题后,进入设计阶段。应包括教学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结。

(1)具体设计过程简述

笔者认为该部分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制定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设计内容见表

表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教学环节 解说词 画面要求

片头 欢迎来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的微课堂 主要信息字幕提示,展示微课主题

导入新课 1.库存现金的核对方法是什么,具体怎么进行?

2.对于库存现金清查时出现的账实不符现象,该作何处理? 回顾课程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

通过案例《7年“蚁贪”300余万出纳账务获刑14年》,引入银行存款清查的重要性,从中了解什么是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对账单的作用 引出新课

模拟情景,以舒缓音乐为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知识新授 演示银行存款的核对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模拟情境

以此种方式呈现出企业是如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

课堂小结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画方式

主要以PPT的形式展示

(2.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微课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刻谨记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微课时间最多放到10分钟,因此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二是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同时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四、结论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是会计教学课堂的一种延续。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波兰.以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为例的微课设计探讨.教育教学(2014年18期)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块;会计报表;教学内容;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身还存在一定的特点,这就给《基础会计》的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同时,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也更加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而目前,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目前,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用“教学做合一”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怎样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笔者认为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下文从会计报表入手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性的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灵活性与一体化、工作过程性与结果性,操作性技能与策略性技能培养,遵循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因此本文从会计报表入手把《基础会计》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综合实训三个模块。

第一,会计报表模块。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为会计报表、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在第一次讲授《基础会计》时,现场提供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实物样品,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工作过程及成果的感性认识,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而掌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另一目标。

教学从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入手,先资产负债表,后利润表。主要讲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教师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账簿数据资料和空白的报表格式,如以资产负债表编制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先左后右的顺序,从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开始,依次讲授如何根据账簿资料填列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教师边讲,学生边练,讲练结合,直至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构成的解析引出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由六个要素自然推演出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科目再过渡到会计账户。在学生无法理解报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变化背后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时,采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以此达到对会计报表的深入理解。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结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引入会计分录;用T形账户表述账户的对应关系,进行试算平衡,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模块从对会计报表的解析入手让学生掌握了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来龙去脉,“T”型账户的记账过程也简单明了,但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引出第二模块的教学内容。

第二,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模块。此模块按照“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流程来组织教学,主要是用原始凭证代替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代替“T”型账户,构建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循环体系,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单项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和单项实训,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为进入第三模块奠定了基础。

第三,综合实训模块。此模块的内容分为账务处理程序和模拟综合实训两部分。在学生了解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账务处理程序后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时期内若干笔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也是对前两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具体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模拟综合实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学生对前两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实际运用。

从会计报表入手来设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到对会计报表的解析中,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变化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正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入手(编表、制单、登账),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先做后究。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教,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带着学生向纵深发展,从而变双方被动为主动,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自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