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实现经济利益而达成的协议,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其他当事人而签订合同,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企业合同管理的问题并不是说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订合同而过于草率,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将涉及到的问题考虑全面。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往往比较重视,一些企业往往就把合同抛之脑后了,甚至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合同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对于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一个设计科学、程序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管理过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不但能大幅提高企业合同履行的效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1 现代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企业签订合同时缺少对对方资信的调查了解,没有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资质材料。更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原件丢失或仅保存一些复印件,由于司法实务中对证据认定规则以及民事责任归属确认都有较明确规定,另外对销售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对这些未经授权人员所订立的合同所致的结果,往往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处理。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销售人员授权制度,有的单位超过应有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合同主体不当。有的一般员工未经授权也对外签订合同,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现实中一些企业的供应站、销售科等职能科室或分支机构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同时作为法人职能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更有一些企业的销售人员直接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一些企业签订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或仅约定几条意见,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对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不作约定。或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不具体等都容易产生法律风险。
2 合同管理制度存在风险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缺失
企业中合同管理者负有企业合同管理政策的研究。不但能够处理具体事务,对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把握不恰当,还必须具备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宏观掌握。这对合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关键环节识别不到位,企业的合同管理者往往达不到要求,但在合同管理实际情况中,不但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运行模式了如指掌。由于对合同运行环节掌握不充分,这一职责要求合同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每一环节完全掌握其运行规律,使合同管理者在制订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时存在顾此失彼,不符合公司管理实际和国家有关法规。
2.2 制度缺失或瑕疵
有些企业实际已经意识到管理制度体系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瑕疵,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也尊重程序的权威性,但却仍然不能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因此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实际上并没有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者没有完全掌握企业合同运行的相关情况,导致这些条文仅仅挂在墙上,无法因地制宜地制订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情况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制定者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潜心研究企业合同原作的实际情况。合同法的设置许多规则,而企业在制订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时,可以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约定。大量地存在着照搬条文的现象,这种管理制度用大量的篇幅说明那些是禁止性的行为,但并没有对违反这规定相应地采取何种惩罚措施予以说明。
2.3 合同管理程序运行不到位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采取简化合同管理程序,对员工的业绩考核往往注重收益金额的大小。有些企业管理层处理事务的效率等结果性指标,很多企业都存在为了赶工期、提高效率,在已有制度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而对过程性指标重视相对弱化。甚至超越合同管理程序的做法,以达到预期目的。
3 对策
3.1 合同应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执行
既然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由企业法律部门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合同风险,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2 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同,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一些大中型以上的企业,因为其各部门分工不同,其选择合同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其合同管理的模式应采取企业法律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法律顾问部门随时检查和监督。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有效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企业法律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3.3 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
要使合同管理,从完善制度入手,合同审批流程可以使合同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审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层层审核把关,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企业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有效地实施和落实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程序规范具体、职责权限明确,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结论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首先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制度体系赖以存在的前提,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来管理合同,无法对企业的合同运行进行监控,构筑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是合同规范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合同履行后进行妥善的补救才能做好合同管理,避免产生损失,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唐雪莲.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控制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9).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2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涉及面广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金,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无不和资金有关。因此,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中,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通过资金与企业的各个环节建立联系,以资金为纽带牵动各个部门的活动。
(二)综合程度强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手段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营成果转化成价值形态,因此需要用高度综合的手段来进行管理。
(三)灵敏度高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计算、整理、综合,进而掌握企业各部门的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善产生的弊端
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企业通常不重视财务管理。经营者经常想着的是市场营销,怎样多来钱,很少从财务管理上做文章;而被忽视的财务管理,则是这些企业处于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财务管理不善的弊病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企业资源的效率降低
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资源的多寡,还取决于资源的效率。同样具有100万元资产的企业,有的每年能带来20万元的利润,有的只能带来三五万元的利润,这正是财务管理作用的结果。比如存货:良好的财务管理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企业库存的数量,减少库存占用的资金,以提高企业库存的效率。
(二)导致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务管理不善,没有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一旦市场出现滑坡,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企业陷入危机,有的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有的是产品过时的结果,但不少企业是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陷入危机,这便是企业财务上出了问题。比如,过度的快速扩张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等。
(三)导致企业资产流失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防止舞弊的发生。不少企业出现资产流失的状况,大部分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有合格的会计人才
现代企业管理下的会计人员不应仅会记账、算账、报账,还应具备四种素质:
1.良好的道德素质,即“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
2.综合的经济知识,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除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精通法律、计算机、外语,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
3.内外协调能力,会计人员既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打交道,还要与工商、税务、银行、物价、供应商、经销商等多部门多单位协调关系。
4.不断创新的精神。面对“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需求多样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的财务信息新形势,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补充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新的理财环境。
(二)经营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财观念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理财观念: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2.现金流量观念。人们一般用资产负债率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但企业的资产当中很大一部分是房产、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只有在企业破产的情况下才能够用来偿还债务。显然仅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够。企业的债务基本上是需要用现金来偿还的,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取决于其现金流。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企业现金收支的管理。
3.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通常应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如,同样能带来100万元利润的投资项目,企业应选择尽早取得利润的项目。货币的时间价值还体现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上,具备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的经营者自然会重视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
4.风险――报酬观念。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在报酬和风险之间权衡,为追求较高的报酬而承担较大的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收较低的报酬。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只看重报酬,而很少去关注风险,因而犯错机率就大。
(三)做好预算与控制
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四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将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形成的一套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活动的实施方案。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内容。它是以企业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是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企业财务人员在设计安排预算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合适的预算指标。不少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忽视对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不仅使很多预算指标与市场环境不相容,还使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
2.预算管理要有整体观念。预算管理应从全局出发,系统分析公司内部与市场的关系,分析公司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关系,通过预算管理来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3.预算管理要有责任观念。逐级授权,逐级分配责任。不少企业经营者认为预算就是一整套财务计划表格,只要按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分别填列就行了;或者将所有会计科目的计划数确定下来,进行汇总,按照报表的编制方法,最终得出企业明年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具体预测结果。由于财务预算流于形式,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企业对继续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失去信心,一小部分企业甚至停止了预算编制。因此,重点不在于企业有无预算管理制度,而在于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企业应设置专门的预算机构或组织专门人员参与预算编制,并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管理和预算调整,将全面预算层层分解落实下去,避免出现将编好的预算报表“锁”在抽屉里的现象。
(四)设计最佳的筹资决策
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企业,生产和经销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都会不断增加;对内、对外投资额会不断扩大。为此,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以及不同筹资方式所筹资金的比重反映企业的资金结构。资金结构及其变化会直接关系到所有者、债权人、国家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利益。资金结构问题是筹资决策的关键,对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增加财务杠杆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财务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会出现资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决定资金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资金成本不同。一般来讲,负债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所有者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较高。
2.财务风险。负债资金的财务风险较高,所有者权益的财务风险较低。
3.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资产结构会有很大差别。重工业企业长期资产所占比重比轻工业企业大,长期资产需要长期占用资金,多采用所有者权益资金。
4.企业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分为积极型、保守型和中庸型。积极型,负债比重会高一些;保守型,所有者权益比重会高一些;中庸型则介于二者之间。最重要的是综合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要充分考虑二者的影响。
(五)制定最佳的投资决策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3
一、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办公设备落后,并没有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将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都不是十分的看重只是将档案管理看作为合同文件管理等的管理成为一般工作人员的附属工作。其中除了对合同文件、人事档案等进行管理外,其他的资料信息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档案进行管理。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所以客户信息以及业务资料等都附着于工作人员身上,当工作人员发生流动的时候就会导致这些资料信息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产生业务的损失。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够
即便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却明显有着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和档案管理素质不高等的问题上。首先,如果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则直接可能导致档案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娘费资料信息获取的时间从而使档案管理失去其真正的作用。其次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会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低下影响档案管理工作。
(三)企业档案管理没有应用信息化的办公手段
尽管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当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信息化的办公手段来代替传统的纸张办公,但企业档案管理却仍然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传统纸张办公形式当中,不能够将企业的档案形成信息方便于各个部门的应用和查询。
二、如何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全面的解决,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源解决。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并依照相关的法律,对档案全面的管理。如下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详细阐述。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应摒弃计划经济关于企业档案管理的传统思想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如果不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企业就会在改革的浪潮中失去方向。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宣传,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解决各种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不可替代的证据,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二)推进依法治档
《档案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档案工作的专门法律,为企业档案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档案工作也要相应纳入法制轨道,企业管理者应把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法人的自律行为范围之内。企业档案管理者应加强法制观念,时刻以法律的准绳来衡量自身的档案工作,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型改制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减少档案制度原则性条款,增加可操作性条款,以规范企业档案工作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全力推进“依法治档”,在指导、监督、检查企业档案工作时,要少些行政命令,多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执法和业务指导的关系,根据当前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办法、制度,采取不同的指导监督方式,推行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形式、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对国企的改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加强重点监控,以防止国有企业档案在产权变动过程中流失。
(三)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按照国务院机构“除部委一级局有部分直属企业外,一般工业局不再直接管企业,地方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的规定,原有企业的专业主管机关职能将发生变化,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实行按专业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将转为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所以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应大大依靠各级行业部门。一是吸取“条块”结合的历史经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应各级行业部门实现有机结合,依靠他们从宏观上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规范化管理要求,并争取纳入企业资产管理的范畴;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靠各部委作为对所属企业档案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支撑点,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工作。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现代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如何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地位,培育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是深化现代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地位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现代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只有当财务管理的决策、计划和控制职能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真正从供给制、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
2. 科学的经营决策及风险控制需要依靠财务管理
企业的经营自中最重要的经营决策权,表现为企业法人可以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而风险条件下的经营决策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之一。
3.经营监督需要依靠财务管理
企业的经营监督主要依靠财务监督。通过制定财务目标,校正经营者行为;实施日常监督,校正经营者的经营偏差;开展财务分析,校正经营者的经营思路。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涉及面广。首先,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内部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
(3)灵敏度高。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政策支持未到位
(1)财务制度忽视了各国经济模式的差异,过份注重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的财务制度只将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嫁接到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希望通过制度的统一规范达到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引导和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2)没有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的管理空间,对企业法人财产权放得过宽过大。我们赋予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同时还将很多属于出资者或所有者的职权也一并交给了企业,在缺乏有效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前提下,出现了企业滥用权力的现象。
(3)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总是执行不力,监督不够,对违法违纪的处理不严,表现在监督的部门过多、过滥,而且监督的职责、权限和责任没有划分清楚,达不到有效监督的效果;
2.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由于几十年来在思想上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旧财务体制的束缚及影响,尚未完全树立起诸如时间观念、风险观念、边际观念、机会成本等科学观念。
(2)监督、控制力度不够。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监督、控制不力的现象,使有的制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浪费与流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3)企业资本的运营失效。一是缺乏足够的认识,资本运营的意识不强;二是不清楚怎样开展资本运营;三是有的虽然表面上看似在从事资本运营,但仍处于低效营运阶段,企业内仍有大量闲置资产沉淀,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从事资本运营。
(4)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素质仍需改善。我国现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5)过度负债经营,财务结构脆弱,资本结构失调。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
1.坚持以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为切入点
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全员、全方位的管理。为了优化资金管理,在使用上要有计划性。一是各类资金的结构和比例要合理,二是资金周转速度要快,三是资金的投入和产出须成正比,要成本低,效益高。
2.坚持以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为主攻点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就应注重眼睛向内,确定成本管理方法和核算方法,使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3.坚持以强化财务管理的预警能力为创新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切不可盲目进行,而必须以快、准、全、新的信息为导向。在现代企业中工作的财会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必须由过去凭经验决策转变为凭信息、凭科学决策。
4.坚持以注重财务预算化管理为连接点
实行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预算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带动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强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商业银行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1]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可知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实施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所以,怎样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已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财务中属于非常高效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式的重点是进行财务管理,最终目的是提高利润,其主线是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全面预算并适当地控制整个银行的财务,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提高银行利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意义重大。第一,有助于迅速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就可知,只有在商业银行内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为其制定更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其经营管理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的是在统一法人的领导下对银行进行分层管理、经营以及核算的管理体制,如果想让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与以往相比有所提高,在商业银行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就得以显现。[2]第二,在商业银行内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其进行长远的发展,帮助其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商业银行的全部经营活动都是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的发展目标更好更快的得以实现。最后,在商业银行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其制定更全面、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财务的管理能力。在商业银行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规划所有的经济活动细节,让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从而增加银行的利润,缩减银行的管理成本。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能起到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当前国际和金融市场这双重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全面的分析市场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战略去应对市场变化,这样一来就会使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
二、商业银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看来,在商业银行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取得了一点成果,然而,在实现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十分清楚的目标,就更别说长远的发展目标了。很多商业银行根本不重视这一管理制度,只是用它来衡量自己的管理制度是否符合现代管理水平。在没有清楚明确的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全面预算管理很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其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第二,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层次较多。以工行为例,全国有多达2万多个的营业网点。而且从2004年改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以后,其将支行作为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核算单位虽然从24000多个降低到4500多个,但仍然较多。
第三,没有非常全面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从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他们都没有一个成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很多银行的组织机构图中都没有预算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没有良好的经营环境,那么全面预算管理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相当混乱,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没能很好地对预算编制的方法以及整个流程进行妥善安排,这样就使得预算编制程序非常混乱,很难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第五,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使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受到影响,致使预算目标跟预期的有所偏离。
三、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认真思考,以真正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第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商业银行应该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可以帮助银行很好地规划每个经营活动的细节,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利润,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努力让商业银行的所有人员重视起全面预算管理,并把其当成商业银行进行长远发展的一个目标,防止其仅起表面作用。
第二,商业银行应该对预算目标予以明确,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一般来说,预算目标就是在预算期之内应该实现的目标。它包括长短期目标,也包括整体与局部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成为全面预算的导向。[3]如果商业银行没有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就很容易使全面预算只考虑短期目标而忽略了银行的长远发展。但是,无论是长期短期还是整体局部目标都要具有科学性。所以,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全面预算提供科学合理的导向。其次,还应该协调好全面预算各个部分的工作。最后,按照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以及长短期目标制定科学的预算。只有做到科学合理,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起到积极意义。
第三,商业银行应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每位员工的培训力度,让员工更有能力去胜任自己的工作,发挥其主动性。(2)银行应该有一个专门管理全面预算的部门,便于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和发展措施。(3)应该正确选择预算内容以及预算方法。也就是说要符合银行的客观实际,还要考虑到市场变化等因素来选择预算内容,此外还要按照所选的预算内容来采取合适的预算方法。(4)商业银行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预算一定要做到严格执行。制定一些规章规则来督促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落实,让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商业银行内部的积极作用。
第四,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完善。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落实,防止其只是停留在表面。其次,还要对银行的员工考核机制予以完善。在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地对其评价。如关键事件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记分卡以及经济资本法等。同时应该逐步完善业绩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以RAROC为代表的风险收益平衡考核指标体系等。
参考文献:
[1]李帅.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研究[J].中国外资,2012(02)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范文6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成本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实行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主要内容的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已不适应企业的快速科学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敢于看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甚至导致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缺乏市场理念模式分析,短期行为严重,没有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三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立足于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因而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扩大经营规模,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健全,客观上就要求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使企业保持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要求,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一是在微观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价格为基础,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二是在宏观上,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微观管理模式
成本的微观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增强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永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强调对成本费用的计划与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而现代成本管理是为了实现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意识,制定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成本效益。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素质低下、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不利影响,具备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论文。
一是要树立全新成本管理意识。现代竞争是成本的较量,所以成本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经营意识。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模式分析,重视事后财务核算,忽视事前预测分析,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管理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必然要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意识,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等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更加强调整体与全局利益,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
二是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要注意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改进提高。一方面,为了使企业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而应该将视角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事前预测和控制分析上,综合考虑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了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了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为了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也应当综合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三是要不断更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便利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使管理者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还应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四是要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目前,由于很多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成本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模式分析,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应当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企业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同时,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培训班,借以提高他们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宏观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现代产权理论为依据,以公有制为基本形式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法人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小论文。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等,都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细化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有关部门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等,其中有很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成本管理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法规体系,把成本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纠正成本违规问题。既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企业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挤乱摊成本,甚至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追求短期利益问题,不仅影响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纠正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
三是要综合运用调控手段,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加强成本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并鼓励企业公平竞争模式分析,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财务困境,并注意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加快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进程,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企业发展,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