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1

一、建立学生分项目技能达标体系

(一)建立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项目体系。要进行分项目达标考核,首先是要确定考什么,即有系列的技能达标考核项目。技能项目分解的办法大致有两种:可以按专业模块、课程设置来分解,即按照课程构成、学习内容及学习的先后顺序来分解技能考核项目;也可以按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解相应的技能,即按照将来就业的实际岗位,从职业行为角度分析技能模块,再从模块中分解技能项目。后者针对就业岗位,与职业行为关系密切,有利于技能训练。

(二)技能达标体系的构成。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达标体系的构成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楚明了的各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生产岗位需要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2、与职业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与相关企业岗位管理人员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确定出能满足各专业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制订出相应的专业课教学计划,为教学提供依据与指导。3、确定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明确教与学的内容,根据生产岗位需要,确定各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技能教学清单与技能训练项目,明确技能教学内容。4、明确考核评价的方案,针对各专业的技能教学训练项目,结合岗位生产环境实际,制订出各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案。

二、学生专业技能分项目达标考核的实施策略

1、考核内容题库化

为了使技能分项达标考核更规范,更有导向作用,我们积极开发技能考核的试题库,每一个考核项目至少有两套考核方案,考核时随意抽取。实行教考分离,各专业部与相关的任课教师在由学校统一安排下组织期中、期末考核,也可以从题库中抽取试题进行单项考核或组合考核。由于技能考核在内容上的特殊性,考核的试题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一般有三种形式:简单提出操作要求或说明情境设置、考核项目进行抽取选择、书面规范作答。

2、考核训练竞赛化

分项达标考核的目的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是手段,分项达标是过程,而平时训练的情况决定着手段的效果、过程的效率,我们认为平时训练的最佳效果就是训练竞赛化。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从完成项目训练的速度、质量和合作状况进行评比,设立进步奖与项目状元奖,给予相应的荣誉与评优先;二是组织校内、时间段、班级的专业技能竞赛,确定与技能考核项目相对应的比赛项目,由专业部主持进行竞赛,选拔优秀者以参加校内的技能大赛。

3、考核方式项目化

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分析是基于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的,在进行达标考核时,最佳的选择是以岗位模块技能为考核单位,以项目技能为考核内容,这样更能体现岗位技能模块的优越性,如旅游专业的餐饮岗位或客房岗位,以模块技能进行考核(考核该岗位的一套服务程序,而这套服务程序是由一系列项目构成的,我们进行的是综合考核);也可以按单个项目技能进行考核,但考核的结果必须按模块合成某一岗位的技术能力水平评价。通用技能则不受限制,任意选择考核项目,将其加入到某一岗位或某一项目的考核中。

4、考核标准公开化

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技能达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公开考核的内容要求与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效果。我们把技能考核的标准公开,相关教师人人知道,学生也心中有数。这里所指的标准既指专业技能达标考核体系的要求,也指单独项目考核的要求,而以公开单项考核标准为主。公开的考核要具体明确,既说明考核内容,提出考核要求,又具体说明评分的标准,教师与学生完全可以照着标准进行训练。

5、考核成绩分段化

由于我们采取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对于岗位技能下的相关项目的考核结果采用分段制,也就是将学生的技能成绩按分段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在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发挥长处,不死板硬套条框。最低标准不按比例控制,而是设定几个硬性指标,如制作项目以成功为主工艺为次,完成为主,速度为次,不容大错,允许小毛病。考核达标者根据达标任务完成情况者赋予不同的级别:优秀、良好、合格,对没有达标或勉强达标的学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缺补差,可以多次考核,取最高成绩,力争做到考核一个达标一个。直到该项目技能全部考核合格。

6、考核全程调控化

专业技能分项达标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动态的工作,对其中的变量和状态要进行全程调控,特别是在试验探索的过程中。全程调控主要表现在:及时调整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调整岗位模块下的考核项目内容、调节教学模块与考核模块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冲突、控制考核的有序进行、根据要求进行毕业情况审定。

三、加快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学生技能达标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达标保驾护航

一方面,为实现学生专业技能项目达标,根据我们制定的考核标准,重新组建课程体系,实行分阶段的技能项目教学。在继续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对学生的实施技能分项目达标考核。另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并建立健全必要的奖惩激励措施,尤其是以学生技能达标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教师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

总之,实行专业技能分项目达标考核的效果是明显的,但项目分析比较肤浅,专业课教师的岗位技能教学意识还有待提高。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建构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以拓宽技能、提高技能相配合的技能课程为辅,从课程方面保证项目教学与项目训练,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

参考文献:

[1]金根中,吴熊彪,成军.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1) 105-106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2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是:“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近几年,全国和各省每年都要举行各类型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又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技能大赛中的获金率已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成绩的一个标准。

1、目前技能大赛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高职学生参赛比例不高,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高职学校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参与到技能练中。如何才能达到技能大赛人人参与的目的,仅仅依靠增加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训练当中,要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认为通过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和每位老师都有强烈参赛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最重要的。

2、目前技能大赛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强调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训练,很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题目中,比操作技能的多,比相关职业能力的少;比技术内容的多,比思想文化的少,“重技不重能”,参与技能大赛的选手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锻炼岗位操作技能,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这与高职教育的“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理念存在着偏差。

二、企业对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查结果

1、从认为企业最缺的工作岗位调查来看,选择市场调研人员的有35%,选择市场开发人员的有60%,选择营销管理人员的有42%,选择营销策划人员的有60%,选择公关文秘的有20%,选择公关策划的有30%,选择其他有10%。

2、从企业认为作为营销策划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重要程度方面,45%的企业选择了与人合作的能力,52%的企业选择了与人交流的能力,36%的企业选择了自我学习能力,28%的企业选择了信息处理能力,53%的企业选择了解决问题能力,10%的企业选择了其它。

3、从认为目前高职毕业生能力较差方面调查来看,20%的企业选择理论知识,75%的企业选择实际操作能力,70%的企业选择交际合作能力,10%的企业选择写作能力,60%的企业选择调研能力,30%的企业选择商务礼仪,10%的企业选择职业道德。

4、从目前高职专科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调查来看,15%的企业选择了管理知识薄弱,20%的企业选择了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10%的企业选择了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 5%的企业选择了不充分了解相关行业法规标准,65%的企业选择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脱节,8%的企业选择知识面窄,15%的企业选择实践能力薄弱,2%的企业选择其他。

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反映学校与社会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三、关于外贸技能大赛与教学关系的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法、研讨分析法等方法,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历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由此掌握数据资料,得出结果如下: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技能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而技能竞赛促进了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技能大赛形成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 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起到了以点带面、又好又快发展的效果。同时,通过参加技能大赛, 以赛代练.能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 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技能大赛选拔和实施过程中,在技能大赛与技能教学的衔接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不少的误区,需要我们正视。

就举办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和技能大赛选拔选手的合理性上,大部分教师和同学都认为需要举办技能大赛,并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拔,但是对层层选拔的制度也有人提出异议。

70%以上的教师和同学认为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明显,在职业教育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以及在技能竞赛比赛评判标准的制定上,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做到了二者兼顾,并且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形成“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良好局面。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会做事。在学会做事的过程中贯彻德育培养、技能训练、理论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得更精。逐步形成“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四、技能大赛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1.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熟情。

高职学校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羡慕具有一定特质的人,而技能竞赛的优胜者就是具有一定特质的人中的代表。他们以娴熟的职业技能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受到了学校、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的表彰,成为了职业学校学生中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唤起了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收获成功的信心,产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情感体验,在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下生活和学习。

2.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提升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既关注学生工作身存能力,又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应使学生在教学和培训中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技能竞赛备赛与课程教学及学生成绩考核相结合。教师应在对职业教育技能竞赛项目的理论重点、技能特点、操作细节、易犯错误等各方面认识透彻之后,对综合技能的各方面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培训计划,并要求参赛选手严格执行每个阶段的训练,逐步练就扎实的专业综合技能。参赛选手自身也应注意在按计划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总结经验,及时向教师反馈,以证明自己的努力是否与教师的意图一致,最终实现对专业综合技能的全覆盖,从而提升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推进了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转变职业学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创造条件。举办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参与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对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4.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促进职业学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举办技能竞赛,吸引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前来参与,一些企业在技能竞赛现场设置招聘会,优秀选手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是推动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它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强有力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阶段向质量提高阶段的转变,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3

[关键词]高职财经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灰色关联度

[DOI]10.13939/ki.zgsc.2017.10.244

1 引 言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培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实用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21世纪高职教育的重点之一。目前,对于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法等方面。传统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分数作为核心,评价形式过于单一,评价结构具有明显缺陷。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科学地分析当前高职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积极地培养高职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反映,构成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只有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职财经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将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活动成果等6个标准层,并分别设计了23个二级指标,具体分析如表1。

2.2 权重模型构建

权重是指某一项指标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指标影响目标层越重要,其权重也就越大,权重值的大小通常与影响程度大小正相关,权重取值在0~1之间,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值总和为1。确定权重的方法可分为主观权重分析法和客观权重分析法两大类,比较其研究可以发现各有利弊。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分析可以参考傅贻忙(2015年)。

2.3 测度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其核心概念是关联度,其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方法揭示复杂因素间的主要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重要因素,使各因素间的“灰”色关系清晰化。本文选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可以参考傅贻忙(2015年)。

3 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为了科学评价高职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状况,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的财经类大一、大二在读学生,调查时间为2016年3~6月。发放问卷512份,收回问卷475份,有效问卷459份,有效问卷比例为89.65%。其中大一学生217人,大二学生242人;涉及专业有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28人,电会专业100人,铁路物流管理专业76人,物流管理专业68人,电子商务专业64人,商务英语专业59人,市场营销专业36人,物业管理专业11人,旅游管理专业17人。

3.2 主要评价结果

通过上文的分析,运用调查问卷得到的相关数据,最终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3 评价结果分析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从总体角度上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学生创新能力指标综合得分中,普遍较低,最高得分也只有80.61分,仅处于良好水平,其中有6个专业没有及格。说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类大学生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之间差距悬殊。

第二,从专业角度上看。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要优于其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分数最高,为80.61,物业管理专业分数最低,为46.67,专业平均值为59.84,专业得分的极差为33.94,9个专业中超过平均值的只有3个,位于平均值之下的却有6个,主要差距在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活动成果。由此可见,同是财经类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

第三,从准则层角度上看。一是准则层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能力最高,30.86,物业管理的创新思维最低,4.04。两者相差26.82。二是从准则层聚类来看: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力为较低的一类,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活动成果为较高的一类,这说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财经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各种技能大赛和技能抽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环境和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学习能力上还是存在不足。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外部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上。一方面,今社会的人才评价标准往往是学生在校时的考试成绩或证书,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另一方面,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也是导致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此外,学校关于创新性比赛或创新性活动较少,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创新的乐趣。二是自身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产生了严重的思维定式。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缺少投身实践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西省三所高校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9).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4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我们在这里召开勘察设计工作表彰大会暨新时期设计指导思想研讨会,主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勘察设计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工程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我代表建设部,向全国第四批勘察设计大师和第三批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软件和第七届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获奖单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勘察设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就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勘察设计行业在新时期城乡建设工作中贡献突出、责任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建设日新月异,众多工程项目体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这些都包含着我们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勘察设计大师,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永不满足、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精神,胸怀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修养,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绘制一流建设蓝图的良好业绩,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届新评选出名勘察设计大师和名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他们在我国的水利、铁路、交通、机械、冶炼、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勘察设计行业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全行业的骄傲。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控制投资的关键,是集中运用各项政策、标准,把科技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设计单位能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落实节约和环保措施,做出最佳的设计,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将长久地影响到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综合效益。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很多专业领域设计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铁路工程建设形成了包括路基、轨道、桥梁、电气化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公里铁路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煤炭行业建成了多个年产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最高全员工效达吨工,已走在世界前列;化工、石油化工设计从成套引进国外的设计和装备,发展到只引进基础设计或工艺包,在部分产品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利、专有技术,实现了大的飞跃;我国原油输送工艺技术,水电建设中的大坝设计,公路建设中的大跨度、大跨径桥梁设计,民用建筑中的超高层、大跨度建筑设计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凝聚了广大设计大师的心血。

本届新评选出的金质奖工程,都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样板示范工程,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水准。如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全长公里,居我国第一,世界第六;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该桥主跨米,居世界第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长江口水流、泥沙及河床演变的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一期治理后航道水深达米;另外还有淮南张集矿井设计,华润日熔化吨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设计等,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都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准。

回顾过去,勘察设计行业做出的贡献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五个统筹”、“六个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建设任务,勘察设计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也给我们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勘察设计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勘察设计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勘察设计行业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到先导作用,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土地、淡水等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抓好节能省地型建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而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多个城市中有供水不足,其中的城市严重缺水;最近,我部组织了全国建筑节能情况调查,~××年,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只有%,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只有%,形势不容乐观。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左右。今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勘察设计是关键环节,设计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在建筑节能方面,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业主需求,而且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筑设计要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积极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成套技术、材料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型、高效的配套的节能材料和产品,采用低能耗的建筑设备形式和设计系统;我们的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地热、风力等资源,减少空调和热力采暖。在建筑节地方面,可以考虑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的使用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在建筑节水方面,岩土工程师如果在基础施工方案中采用截水的方式而不是降水,就可以大量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建筑节材方面,要研究建立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来说,要始终将建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原创设计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以技术进步带动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着眼大型公共建筑,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国建筑创作空前繁荣,建筑形式日新月异,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方面,忽视对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千城一面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一些建筑片面追求形式,标新立异、浮华造作,忽视建筑功能、技术风险以及与周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造成能源和资源浪费、质量安全隐患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破坏。这些已经引起社会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要强调的是,大型公共建筑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的日趋复杂化,相当一部分工程突破现行技术规范,技术风险愈加突出。近年来,国外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公众,社会影响巨大,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任何环节上的马虎和疏漏。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关键是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越是重点工程,越是大型工程,越要尊重客观规律。为保证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一方面要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建筑艺术和建筑功能设计上相协调的作用。同时,在审查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公共利益。

(三)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民的建房热情很高,全国村镇房屋建设量每年维持在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农房亿多平方米。科学指导农民建房、防止盲目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勘察设计工作者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从不同地区农村实际出发,结合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房选择方案,引导节约建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质量安全和改善住房功能上来。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从城市的角度、套用城市的标准设计农房,要注重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风貌,防止对农村自然风貌的建设性破坏,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以上。正如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勘察设计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龙头,也是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的龙头。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总的来看,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很普遍。今后,我们必须把提高勘察设计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作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建筑市场。与一般工业产品的开发相比,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更表现出市场引导、用户需求、工程需要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通过行政手段曾有效地组织起产学研的“一条龙”协作攻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由企业通过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市场纽带组织起产学研的协作则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的设计单位按照技术创新特点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工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工艺的工程化为主要内容,技术先进性是其核心竞争力;另一类是土木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等,强调安全、功能和美学,以方案为龙头,匠心独运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技术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工作需要有专业配套的研发人员、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发起人、组织人和受益人,一方面要对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作好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结合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实施,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工艺研发优势,发挥大学多学科综合攻关优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加快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勘察设计单位发展的动力。今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商务部、国资委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设计单位要多元化、多形式发展,既要有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也要有中小专业设计事务所,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市场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型设计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试车考核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相互结合,注重设计与施工各环节的相互协调。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单位如何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仅要有按图施工的能力,而且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鼓励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与大型施工企业重组,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与发展。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促进建筑个性化创造的发展,繁荣设计创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一个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品牌,创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比一味地注重参股持股更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大型勘察设计院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现在很多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产值不低,但主要是靠绘制大量施工图挣来的,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占领技术制高点,通过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专有技术。例如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酯国产化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其承建的聚酯项目约占聚酯工程建设总量的%以上。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开发的变压器制造专用设备,年产值达上亿元,已具备与国际著名专业公司抗衡的实力。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激发创作高水平的设计成果。

与工业企业卖产品不同,勘察设计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是技术、是服务型智力成果。长期以来,如何界定和如何保护勘察设计单位拥有的知识产权有一定特殊性和难度。设计中的专有技术、设计资料、设计方案也是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没有有效保护,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不可能激发创作出高水平的设计成果。一些业主只付少量象征性的所谓补偿费用,就将落选的设计方案、专有技术拿来使用,极大地挫伤了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对于如何保护勘察设计的知识产权,建设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年曾联合过《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和细化,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一些企业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近五年有项技术通过国家验收,获得项专利;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国内生产能力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占据了近%的市场份额。

当前,还有不少技术存在知识产权关系不清晰的问题,全员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软件版权意识还需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图样也常被翻版、盗用或私下转让,技术骨干调出的同时带走关键核心技术等,因此,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重视人才、珍爱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国内设计咨询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而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万多,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多,约占从业人员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等各类注册执业人员万多,是一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队伍。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一直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建设单位青睐的对象。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强调两点:

第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精心培育满足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工程建设需要的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勘察设计单位要制定本企业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对于勘察设计单位,一个学术带头人往往意味着一个市场领域,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专业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熟练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要积极探索企业核心骨干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创新符合企业实际且与市场接轨的各种激励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

第二,珍爱并信任国内的专业技术力量,依靠我国自己的人才搞建设。目前,中国不但每年有万多亿的工程建设量,让国外的同行很羡慕;而且,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力量也在蒸蒸日上,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领域世界领先。中国已经培育出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有一批有技术、有水平、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都是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长江上建了那么多的桥,只有少数大桥部分工程做了联合设计。三峡工程在世界上也属绝无仅有。中国的结构计算、预应力技术等很多方面水平都很高,完全能够解决结构计算的问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外方设计,我们的一位博士敢于向世界著名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提出质疑,促其修改原结构设计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民族自信心,珍爱我们自己的人才,信任我们自己的设计师,依靠国内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力量搞建设。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更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鼓励、支持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支持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按照“”的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勘察设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勘察设计行业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当前,勘察设计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建筑创作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要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职能关系上,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合理放权,分清职责。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行业自律等方面充分发挥地方和中介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强层级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在职能方式上,逐步减少行政性审批,加大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监督,充分运用间接、动态和事后监督等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今后资质审批、施工许可以及市场监管等都要逐步在网上办理。在职能内容上,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依法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监管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部正在抓紧修订新的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和标准,新标准体现了精简效能和便民的原则,力图支持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增强竞争力。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和人事部共同确定的勘察设计注册执业工作框架,有序开展工作,尽早完善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个人执业资格注册制度;要以完善合同履约、工程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行业的不良记录制度,及时依法清除违法违规的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维护良好的勘察设计市场环境。要根据勘察设计的特点,制定招投标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招投标活动。在对《建筑法》的修订意见中,我部提出要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扩大业主自主决定权。要以投标设计方案的优劣,企业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和信誉,以及勘察设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等因素综合评标。

(二)为勘察设计企业提升技术力量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为了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做强、做大,我部将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鼓励企业着力提升技术实力和诚信度。目前,我部正在改进企业资质审批工作,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重点,以突出企业专利和专有技术、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为原则,以实施高端放开、低端准入为手段,以通过资质改革来引导和扶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企业做精做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依法修订企业资质规定和资质标准,改进资质审批,强化持证企业的市场监管。今后对企业资质管理将采取“两淡化”、“两突出”的措施:淡化企业的设备数量、注册资金要求,突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诚信度。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自身都拥有齐全的各类设备,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租赁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企业主要是信用度,不在于到底手上有多少钱。我们要突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诚信度,比如说,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再要申请升级,不是做一两个项目就能升资质的,我们首先要看其技术力量、专利技术或者工法。在今后优质工程和金奖工程评选中,应将专有技术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希望广大勘察设计企业今后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这个上面。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5

管理能力训练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活动训练,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绩效管理水平,能利用团队实现组织目标。纵观当前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开设管理能力训练课程的比较少,但能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训练而不是知识,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应该独立出来,成为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的专业课程。

一、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企业对于管理者能力的要求是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的融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越来越重视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共识。一般情况,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难在毕业时就招聘入企业的管理岗位工作,缺少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企业是非常希望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能直接跟企业管理岗位对接的,这不仅能减少对员工的培训成本、损失,而且能减短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

(二)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直接原因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是不同的,学术性大学的办学经验对高职院校是不适用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就业以及以后的发展,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相关的专业理论。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与素质的教育模式,而能力是素质最主要载体,经济管理类专业应把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作为核心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

二、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材并不多,比较多的是以某个行业或某个管理层为基础的培训教程,内容基本上包括管理理论认知、计划能力训练、组织能力训练、领导能力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等。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以企业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为基础,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从现有文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本课程与管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体系基本相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能依赖于传统教材,无法突破教材,部分教学内容还是注重理论性。

(二)教学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能力训练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虽然在课堂上能借助故事、游戏活动、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些方法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更多时候还是强调的知识传授。尤其对于高职学生,原本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有厌学心理,甚至对于不太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教学也兴趣不大。

(三)教学手段

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手段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稍微有条件的安排多媒体教室,就是一套简单的PPT课件,很多时候PPT课件也是由word文档粘贴复制过来的。教师在上课时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使得课程的教学缺乏灵活性。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减弱学生学习热情。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尽管很多高职院校也注重实践教学,除了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外,也努力做好各管理职能的能力训练作业和单元测验,但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没有有效的实践方式,没有及时更新的实践内容,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等,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名存实亡。

三、高职院校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管理能力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话和探究来营建一个全新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有效的教学模式,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体现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应贯彻“学以致用”“为用而学”的原理,强调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高职有意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积极体现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和富有启迪的故事阅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知识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真谛。

2.区别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基本上开设的是管理学原理课程,但凭借管理学原理进行设计的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育的需要,管理能力训练课程便逐渐独立出来。从课程教学的内容上来看,管理能力训练课程与管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体系基本相同,但本课程的侧重点在能力训练上,所以从教学内容上应区别于管理学基础课程。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一些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对其加以整理和加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本课程案例教学法应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以贴近实际的案例为资料,让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结论。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仅仅是一个案例提供者和参与者,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去查阅资料,内部讨论分析,讨论过程中的困惑,教师给予启发。在教学中,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增强学生对管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管理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入项目导入式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入式教学模式受到很多高职院校的青睐。为增强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应积极引入项目导入式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还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模式“以项目做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做引导”为基本理念。在管理能力训练整个课程中,设计一个总项目,然后为了完成这个总项目,再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就是一个任务,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融进每个任务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管理能力训练课程可以设定某个实际的企业经营为一个总项目,根据总项目在规划出个个具体的子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析,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整合完成的任务形成方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一些复杂的案例以及图表利用电子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但增强视觉感受,而且节约课堂时间。电子课件制作的各个模块可以风格多样,甚至能影像音一体化,动态的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在校企合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行业调研,共同组织编写教材,同时,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开拓视野,还可以编写学生学习辅助用书。其次,建立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和开发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后,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比如,外聘兼职教师指导教学、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给学生进行管理讲座,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从中挖掘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素材,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但形象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对实践课程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加大学生动手操作的比重。

1.增加ERP沙盘模拟训练

ERP沙盘模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借助ERP沙盘模拟,学生能够强化管理知识、训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管理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管理理论认知、计划能力训练、组织能力训练、领导能力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几大模块外,最后应当增加ERP沙盘模拟训练。ERP沙盘模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仿真教学系统,使学生在前期管理知识学习和管理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团队合作、全局观念、职业定位等会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2.实训基地的建设

管理学的几大职能范文6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毋庸置疑,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至今来说,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手段可以代替教学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

首先,的认识论中说:“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学首先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实践活动,而科研是一种由实践上升到认识的过程。教学实践能使教师(研究人员)对基础理论更加融会贯通,虽然所教授的知识以前已经学过、研究过。但是在教给学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也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一些自己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被激发出来,此刻就会作更多、更细致的思考。那么就会对自己的科研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信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写论文也是做科研的一种体现,但是没有教师系统的讲授,学生无从下手,所以科研要依赖教学。高等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已经具有高度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研究是为了适应社会,应用于学校,最终还是反映在学生的身上。学生是最跟随时代的发展,离教育现实最近的群体,所以科研人员有必要通过教学和学生交流信息,既可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增长学识,学生也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再次,教学是使科学研究进行参与、推广和转化的手段。科研也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研究出来的新理论新知识需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需要在教学中去证实其可行性,需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反馈。教学过程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通过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又可以深化科研工作,使教师在科研领域里不断创新,有所发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对科研具有促进作用,是科研的源头。同时也是师生互动,互相激发灵感,促进科学研究的手段。

2 科研提升教学的质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科学研究的作用也不断增强,其地位也不断升高。自19世纪初德国威廉·冯·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原则,并于1810年创办柏林大学以来,近代大学一般均有教学与科研职能。他倡导大学以科研为主导、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方针。这一理念对于提升科研在大学中的地位,对于推动科研的进步和学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科研是教学发展和提高的关键,科研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直接渗透,成为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需求,能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一般来说,科研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

其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发明。教师在研究所承担的课题任务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共同研究,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一方面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一方面在加入了老师的科研队伍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因此,科研(下转第25页)(上接第7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阶段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合作型、复合型人才。

再次,高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现在学校的课本知识几乎长年不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想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就要搞科研。科学研究以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科学研究是使文化、科学、技术等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高学教学内容中来的基本保证。如果仅仅是教师站在学术最前沿却不能引导学生站到最前沿去,高校也不成为高校了。

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实施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积极地把科研、教学和学生融入到一块,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3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随着国家对教育愈加重视,各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对自身做了一些定位。大致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等几大类。这样的定位只是一个侧重点的不同,不可能说“教学型大学”只会给学生上课不去发展科研,更不可能说“研究型大学”就只是纯粹地搞科研而不教学。所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所高校要想发展得更好,吸引更多的求学者,就要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不能相分离。

表面看来,教学和科研是对立的。因为受时间和精力限制,如果一个教师花费很大精力去教学的话就会占用科研的时间,反之亦然。其实则不然,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教学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级人才。在高校中,学生上课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头脑。从事科研的老师熟悉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资讯,如果他们去授课的话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遇到有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自己去探讨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这样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教师自身来讲,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知识增长的过程。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科技以迅而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发展,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地教学而不从事科学研究,那么可想而知他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落后;没有丰富的科研理论做积淀,他的课堂教学是多么的乏味、空洞。那么怎么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教学要与科研相互渗透,尽量走出一条“科研—教学—再科研—再教学”的互道路。

薛天祥教授在他的著作《高等教育学》这本书中提到:新的教学观要树立“两个中心,一个根本”是思想。教学与科研必然成为学校工作的两个中心,重点高校尤其如此,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学校发展的趋势。“一个根本”就是把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作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的社会职能。他所说的并不是贬低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而是要把科研切实当作提高学科水平、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的主要渠道。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正如“对立统一”规律一样,教学与科研也是对立统一,相互促进的。所以高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要采取以教兴科、以科兴教、科教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到科教一体。

科研不仅是高校职能的拓展,更是高校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亦或学生,都必须重视科研在学校与教学中的作用,使之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管理上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不能放松,既不能让教师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研究所,也不能把自己看作是纯粹的“教书匠”。把学术进步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 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4-224.

[2] 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13-256.

[3] 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8-19.

[4] 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敬泽.教学与科研关系初探[J].theory learning(学理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