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1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由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昏迷时间较长,常常是因为营养供给不足衰竭而死亡,单纯靠补充液量不能使病人顺利的度过昏迷期。及时选择正确的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对维持营养状态,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给予鼻饲管插管,以保证营养的供给。此类病人病情严重,由于鼻饲引起的潜在的并发症也不能忽视。回顾我科自2008年元月~2010年12月62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病人,总结鼻饲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病人48人,女病人14人,年龄33~76岁,32例死亡,病人在无消化道出血的条件下给予鼻饲饮食。手术病人在术后3~5天给予鼻饲。

1.2饮食形式:以米汤为主,辅以牛奶、豆浆、鱼汤、鸡汤等流质食物,每次≤200ml,每天4~6次,3~6天后逐渐过渡到匀浆饮食。

1.3鼻饲的方法:通过鼻饲管,用50ml注射器分次注入。鼻饲初期宜少量多次,开始一般采用的是每3~4小时一次,每次50~100ml,2~3天后逐渐过渡到正常,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0ml,每日总量在1500~2500ml。在两次鼻饲之间要补充果汁或水分。饮食的温度要接近体温38~4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肠胃不适、腹胀、腹泻等。

1.4结果:62例鼻饲患者中出现返流5例,占8%;误吸1例,占1.6%;腹泻10例,占40.3%;胃潴留5例,占8%;脱管4例,占6%;堵管2例,占3.2%;平均发生率7.13%。所有患者经营养测定均无营养不良发生。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确定在胃内后方可进食。检查胃管是否确在胃内的方法有三种:①胃管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②用注射器从胃内注入10ml空气,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启齿端置盛水碗内应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2.1.2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2.1.3鼻饲饮食的温度应在38~40度左右,不可过热或过冷。太热刺激食道及胃粘膜导致损伤,温度太低极易引起胃痉挛,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腹胀不适,因此有前提情况下最好以水温计测试温度,也可将鼻饲液滴于手腕内侧部不感觉烫为宜。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服药时应将药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2.1.4患者虽未经口腔进食,但每天应进行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2.1.5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粘膜粘连,胃管对粘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粘膜缺血坏死。鼻饲者若用普通橡胶管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硅胶管可每月更换一次。或根据不同的胃管使用时间要求按期更换。

为了使病人得到休息,更换胃管时应在前一天喂完最后一餐食品后拔出,次晨换另一鼻孔置入。在置入胃管前应给予清洗鼻腔行口腔护理。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粘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转贴于

2.2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2.1返流、误吸: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衰弱、年老或昏迷病人,有食道返流者尤易发生液体饮食返流,吸入至气管。由于病人胃肠功能低下,胃肠蠕动缓慢,造成胃潴留,或突然增加输注速度而引起腹胀,发生呕吐。要素饮食中的氨基酸pH值较低,对支气管粘膜刺激性较强,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将比较严重。护理中应抬高床头30°~45°,当患者的头部抬高40°时,咽高于贲门19cm,而胃内压通常为1.76Kpa,故胃内容物不易返流至咽部,同时避免腹部受压或者使患者腹内压升高,防止食物返流。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鼻饲管及输注速度,输注完毕后维持30~60分钟,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暂停输入2h。胃管出口作一标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合理安排护理时段,鼻饲前先翻身叩背,吸痰,做好口腔护理。鼻饲后尽量不搬动患者,不吸痰不叩背,嘱患者保持原卧位30~60分钟后再更变,避免在鼻饲过程中吸痰,咳嗽引起呕吐,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2.2.2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1],本组发生率占40.3%通常发生于鼻饲开始使用高渗性饮食,胃肠道分泌大量水以稀释溶液的浓度,肠道蠕动加速,易产生腹泻,鼻饲宜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药物可控制腹泻。此外, 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应现配现用,配好的营养液暂时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避免人为引起肠道感染。鼻饲液中所含纤维成分较少,容易导致病人便秘,配方中适当加入纤维成分,防止便秘。在护理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发生肛周皮肤发红,可应用芝麻油予以涂抹保护肛周皮肤。

2.2.3胃潴留:胃潴留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输入的营养液潴留于胃内。每次输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若残留量>100~150 ml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输注间隔。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灭吐灵,促进胃排空。连续输注时观察4~8次/d,发现胃潴留应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2.4脱管、堵管:脱管多数因病人烦躁时自行拔除或翻身时不慎脱落,护理中应用细孔、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妥善固定鼻饲管,查明鼻饲管的位置,用一次性口罩的具有弹性的系带将鼻饲管固定在双耳或颈后,每次输注完毕后应立即冲洗鼻饲管,避免造成鼻饲管堵塞。

3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昏迷,失去咀嚼和吞咽功能,无法由口进食,且此类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长,失血多,兼有营养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丢失量增多等特点,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必须进行鼻饲补充营养。同时,我们应该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才能做到早期插管,早期给予供给鼻饲营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胃肠内营养具有经济、简便、符合生理需求的特点,可促进肠腺分泌,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还可改善局部胃肠黏膜血流量,可促进胃肠蠕动,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应激性溃疡,增加胰岛素分泌,减轻脑细胞损伤及水肿。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肠内营养应用得当,远比肠外营养安全[2]。也可适当减少静脉输液量,也降低医疗费用。对长期鼻饲的病人,要及 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有耐心、有决心,有毅力地训练,多给关心和体贴,激发病人的兴趣,取得家属的配合,大多数病人能恢复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知道鼻饲是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护理手段,即使病人出院后还需鼻饲进食,家属也会独立进行鼻饲操作,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因此,做好鼻饲管及其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2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教学研究 学习效率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促进思维的发散,并能记录这个发散过程,因此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思维导图以节点来代表一个概念、主题或想法,以线段或弧线来连接它们,从而表示出概念之间、主题与事实、细节之间或想法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一般具有这样一些共性: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并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2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

韦霞探讨了思维导图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得出基于思维导图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学生整合过程中记忆得到了强化,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何露也对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特别对化学这门课来说,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化学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田中青针对《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应用

3.1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教师的影响及主要表现。

(1)分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协助教师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2)展示教学内容。这里的“展示教学内容”指通常我们说的“板书”内容即是展示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在这方面也有独到的用途。学生不仅能够从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中看到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更能够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甚至是在理解它们时的思维过程。

综上,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增大教学容量,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高效。

3.2思维导图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及主要表现。

(1) 改革笔记形式。做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好用且常见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传统的笔记形式基本是提纲形式的, 能够把课程知识的核心内容整理按大类和子类构成的层次顺序的大纲。用这些方式做笔记,速度慢且形式单调,不容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用“思维导图”来改造这种笔记方式。思维导图提供一个卓有成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2)分析知识结构。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不仅能够识别组成知识的基本概念,努力发现并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多种联系,并且进一步解释不同概念领域之间的隐含关系。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它可以支持学生为达到高水平的有意义学习,有效的防止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同时帮助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有意义学习的有效工具之一。

综上,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及实际操作能力和整体规划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4 方案实施

本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基于管理学课程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教师备课、学生预习、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复习、教学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设计的。下图为基于思维导图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图及具体教学流程 。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比较抽象的概念,画出教学用的思维导图,并给出预设的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学教材和教师给定的预习材料,画出预习思维导图,并找出重点、难点,发现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将知识点以图解的形式逐渐呈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形成笔记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提出预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课后学生结合预习思维导图和笔记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以备接下来进行定期复习之用。通过及时的复习,学生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3

关键词:公共管理;大类培养;过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79-0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当前已有多所高校实行了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培养渐成趋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始在2011级182名学生进行大类招生培养,于2012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第一次大类分流,一志愿分流率为82.42%。此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对2012级同学大类专业分流,分流率达到了95%。三年来,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过程和目标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系统总结。

一、探索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创新实践

通过努力探索,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创新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培养过程要求,即“三课(课程、课堂、课业)”培养要求。

(一)完善学院课程组建设,逐步搭建公共管理课程群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经2013年12月13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自2013年12月16日起全院范围内正式启动课程组建设工作。为此,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大类培养基础课课程建设的资助及管理办法(2013年版)、关于加强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的意见,经全院公开报名、自主协商和演讲竞聘,2014年1月7日确定学院103门课程(含双语课,课程代码不同但名称相同的课程合并统计)的课程组建设清单,其中公共管理大类课9门,专业重点课15门、专业特色课79门,随后,学院先后完成了124门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的撰写工作,并要求通过分类、分层、分级管理,依据课程组组长岗位职责,通过教材、教案、教法、师生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完善每一门课程组的建设过程和推进机制,在全院范围内互通有无,以公共管理学科为基础逐步搭建学院课程群。

(二)建立课堂教学效果交流机制,逐步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培养的中心环节。在课程组建设推进的同时,学院拟紧紧抓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工作重心,逐步提升教学质量。

1.沟通学院各系,筛选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整理个人教学效果体会,准备交流。

2.拟定于每年4月召开学院人才培养及课堂教学效果会,进行教学经验效果交流。

3.建立课堂教学效果定期检查考核机制。拟经学院教指委通过,建立定期、定人、定系随机听课制度。

4.定期开展院、系两级校外名师交流活动,拟请教学名师进行示范教学和教学效果经验交流;定期开展院、系两级学院课题教学效果反馈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完善。

(三)建立课业检查考核机制,逐步提高学习质量

针对国内外以慕课(MOOC)、翻转课堂(FlippedClass Model)等为代表的国内外教育方式深刻变化、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现实情况,学院拟逐步建立每一门课程的课业检查和考核机制,加强过程管理,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拟经学院教指委通过,要求学生准备课程学习本,根据任课教师的安排记录课堂教学内容。

2.要求任课教师及时检查课堂笔记,并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予以打分。

3.要求各系定期检查该系课程修读同学的课堂笔记并整理汇报。

二、探索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系统目标创新实践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学院力图实现“三协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三协同”(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课堂内外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者协同进行)的培养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一)根据教育部2012年最新专业目录调整院系设置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系有不同专业系、所合并而来。为理顺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系,于2012年进行了全院人员调整,强调教师和学生共同以教育部专业设置为基础,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

1.根据“学科建院、专业建系”原则理顺学科、专业、课程归属关系,据此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规范运行流程。区域经济学科按照申报国家重点学科要求确立研究方向和建设重点,公共管理学科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要求完成学科布局和建设重点,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交叉学科按照交叉学科博士点申报要求完成学科布局和建设重点。

2.根据教师本人意愿,确立归属单位。根据学术成果和专业兴趣申请职称、岗位和研究生导师资格归属学科,学术委员会审议。根据教学业绩和教学效果申请加入课程组、教学项目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

3.以专业和研究兴趣为纽带,以课题和科研平台为依托建设开放多元的柔性科研团队,如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设中心主任(所长)和副主任(副所长),便于开展学术交流和团队培养。

4.以“课程组”建设教学团队,“课题组(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形成由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建设负责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后备力量、专业建设负责人―专业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专业建设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主讲教师―授课教师等多种形式多元发展的学科建设梯队,在全院范围内实现两大学科相互借力、优势互补,稳定和支持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经过全院参与,顺利将学院调整为行政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和区域经济系,分别对应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专业(方向)。

(二)选拔行政管理国际班

行政管理(国际班)是学院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学院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经多次讨论拟定了《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行政管理国际班选拔办法》。该办法指出办班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国内国际公共管理理念、规则与实践,具备良好理论基础与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适应国际化发展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由于自2013年开始设班,根据招生工作需要,经和学校教务处协商,学院拟定了《致2013级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生的一封信》,并随录取通知书发放到学院2013年录取的新生手中。所要求的国际班学生报名资格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有国际交流愿望或出国深造意向。

2.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一定水准,北京市口语测试成绩在4分以上,或英语高考成绩在110分以上,或具有IELTS、TOEFL、PETS等参考成绩。

3.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宽裕,能够负担出国交换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截至2013年8月10日共报名20人,经审核符合考试条件19人。8月29日,由学院行政管理系负责,在学校外语系教师协助下,经集体抽签、英语笔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等环节,选拔工作顺利结束,最终确定录取14人。

由于行政管理国际班试点2013年首次举办,鉴于选拔标准、宣传力度、报名过程、专业方向等因素,录取人数不是很多。但本着公平公正、宁精勿滥和重点培养的原则,经学院讨论并充分征求行政管理系意见,决定不再进行补充录取,即按14人单独成班,精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适应国际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2014年3月,根据国际班发展情况,学院又提出了在全校范围内选拔9名同学补充到国际班的决定,随学校大类分流时间表进行。

(三)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4月,在学校教务处布置推动下,学院开始修订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前后经过22次修改调整,最后定稿。学院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力图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课堂内外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者协同的教育思路,突出内涵式持续进步,强调经、管、文、理等学科间相互渗透,倡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在培养方案修订时坚持了倡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国际化特色专业建设发展等原则,并建设国际班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的窗口;进一步开放办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提高双语(全英文)课程比重;鼓励突破院系壁垒,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根据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经和学校统计学院协商,并召开了包括全国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娄成武教授在内的学院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讨论意见和教务处修改意见,最终拟定了学院2014版行政管理(国际班)、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毛润政,肖湘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2]何晓柯,王河江,陈国营.独立学院“胜任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现代物业,2012,(5).

[3]王丽梅,牟芳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7).

[4]陈华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能力-需要-结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2,(10).

[5]邱成岭,安俊美.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

[6]邱梦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2,(2).

[7]曹凌,杨玉麟,林强.社会需求导向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再定位[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8).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4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以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进行,建立一套更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从美国大学法学和商学课堂中发展而来,强调将现实问题进行典型化和文本化处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辨、表达、争论等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研究学习。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善于高效率、系统性地传授理论知识,将案例以例证引证、阅读材料、课后思考题等形式穿插在讲授之中,为理论学习服务。案例教学法虽然强调以案例为中心,但必须以专业知识功底作为基础,脱离理论传授则无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应用应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知识学习的支撑和拓展,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锻炼。案例教学法将课堂变为舞台和平台。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自我表达,因此热烈、活泼、自在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以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进入案例情景,将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汇、视角的互补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后,教师的功夫在主要在课前,对案例选择、情景设计、参与形式、知识概要等进行预先设计,而课堂上更多进行观察、引导和激发。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强烈的实践导向是公共管理学的固有特征,应用案例教学法更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基础上建立的,交叉融合了行政学、企业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体系。融合交叉的知识体系中必然容纳大量经验性材料和经典案例,而这些材料和案例中往往包含复杂多样的子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以多学科视角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因此,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宏大学科视野。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强调学生对产业、行业、职业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搭建起学生与公共部门间交流学习的桥梁。为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黄淮学院设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企业及工作人员是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和再现相关机关单位的工作实践,能够让学生最快地接触行业职业的现实情况,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设定了“读、写、说、辩、研”等五项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围绕这五项目标,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资源、形式方面进行探积极索。

(一)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围绕理论知识模块,更重要的是与大学生科研立项、挑战杯、社团志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公共物品”知识模块中设计“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专题,通过课前准备任务,引导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的同学分享经验和问题,实现案例教学。教师则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供需状态、供给形式等进行团队讨论,最终通过社团志愿活动策划、小论文等将讨论转化为学习成果。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由强调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锻炼,实现课下学习———课堂模拟的翻转。公共管理学包含的技术、方法、策略等知识模块内容适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课下学习理论———课上学习技巧的形式升华学习效果。例如,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模块中,关键概念、核心原则、基本策略主要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完成。课上以创设“小区垃圾成祸害”、“青岛大虾宰客没商量”等情景任务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小组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据角色立场进行跨小组互动,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关键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引入校外专家和校外项目,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公共管理学涉及行政机关管理、事业单位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此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参观走访、项目合作、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自2015年始,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先后与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机构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公共管理主体”知识模块教学中,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在2015年秋季学期邀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校内开展专家讲座,以民政工作实践案例为视角讲解行政机关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2016年,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项目,将项目策划、宣传、组织等项目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进行总结提炼,实现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利用开发微课视频的形式补充课堂教学。一个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结合案例将关键概念、难点问题、热点话题深入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在增加学生的多媒体展示环节。定期开展课堂演讲、读书分享、社会调查成果展示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分享、互评学习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案例教学法

(一)对课程教学阶段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促进案例教学方法达到理想效果,教学内容的重构必须结合教学阶段再设计。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环节,将两个环节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首先,教学进度设计应该“松紧结合”,讲授理论知识模块后及时进入相应的实践案例教学项目,一个单元模块的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要相对平衡,提升知识转化效率。其次,一个项目的实践案例教学要完整包含准备(计划)、实施(组织)、反馈(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有准备、有目标、有秩序地参与案例教学活动。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模块教学后随即布置作业,教师公开点评或组织学生互评作业,巩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优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关注课后学习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的质量有很高要求,因而教师要主动设计、参与、评价课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特点设计课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度。其次,教师通过网络论坛、课后辅导等方式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起到领导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术或实践问题。最后,平时成绩评定可以针对行为或过程,例如提问+作业、课前演讲+阅读笔记、个人情景模拟+课后总结,激励学生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

作者:王萌 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公共管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与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2).

[2]王永明,杨一江,甘月文,丁彩霞,程萍.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失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5

人物:李清扬

2007年浙江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获得者

杭州学军中学2007届毕业生

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学生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

这是李清扬写在自己的QQ的个人信息里的话。说起这次高考的成功,她觉得有个重要原因是,即便在高三,她还是和从前一样,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快乐女儿。晚自修回到家,她从不急着扑到书桌前,而是先和爸爸妈妈说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说说社会上的重要新闻,也说说自己的快乐和烦恼。这个开朗活泼的女孩愿意把心里的话都吐露出来,保证自己身心放松地投入学习。爸爸也常常跟她开玩笑,高考前,还笑着“威胁”她:“你拿不到省状元,就拿个市状元;拿不到市状元,就拿个学校状元;拿不到学校状元,就拿个女生状元。”呵呵……

填好最深的坑

李清扬总是遵循“看书整理―做题巩固―释疑解难”的步骤进行复习,特别是对于相对薄弱的科目,投入的时间更多。形象地说,就是“先把最深的坑填好”。李清扬曾一度为薄弱的数学烦恼,但她自有补救的好办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题技巧,李清扬花了一段时间专门熟悉各类题型。等做题的感觉上来了,她才将复习的重心转移到其他科目上。

“地毯式梳理”自己来

化学学科知识点特别多,变化出来的题目繁复多样。李清扬采用了“地毯式梳理”法。关于知识网络梳理的参考书很多,但是她坚持自己看书整理。一遍下来,整个学科的知识网络了然于心。把知识点整理在笔记本上的时候,她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多留点空白,以便把以后发现的遗漏点补充进去。一个化学学得不太好的同学向李清扬取经,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阿Q式“分数守恒定律”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快乐的李清扬自有解决的办法。考试考砸了,李清扬就用杜撰的“分数守恒定律”安慰自己。她和同学们假想,一个人在实力不变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总是在某一水平上下浮动,如果这次没考好,处于低谷,那下次就该轮到成绩的高峰了。正因为如此,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考得不理想的情况下,李清扬的情绪也没受到太大影响。

管理学笔记整理范文6

(一)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说明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几千人做了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9、本文的优缺点?

10.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11.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12.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

13. 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

14.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过程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