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73-0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也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学科。因此,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化学,一直以来都被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大学化学可能成为其四年学习生涯中接触的唯一一门化学课程,因此,大学化学对于完善其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其相应的化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了大学化学这门课程所遭遇到的种种尴尬:
1 教材内容“面面俱到”,专业针对性不强
从知识面和知识层次而言,大学化学课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层次较深,科技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的日益交叉和渗透融合,已使化学的研究范围己扩大到众多的交叉及边缘学科,例如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在这种背景下,对应大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只有做到面面俱到,乃至包容万象,才能被称之为合格的教材。虽然对于这些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大学化学。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素质十分必要,但过分求多求全的教材内容,不仅不能拓宽这些学生的化学视野,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在这种求大求全的背景下,大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往往不具备专业针对性。对于这些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方向也各不相同,包括材料、化工、采矿、地质、生物、环境等各个方面。各个专业都有其特点,因此不同专业的大学化学教材的编著也应有所侧重。但现实是,大学化学教利的编写往往忽略掉不同专业的独特需求。与求多求全的教材编著相悖的是,完成课程讲授的理论学时不仅得不到扩展,反而被逐年的压缩。于是大学化学的教学就出现了一种“教材越编越厚,课时越讲越少”的奇怪现象。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完成大学化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是教师和学生都正在面临着的巨大的困扰。
2 授课内容脱离实际,授课方式简单枯燥
笔者在我校对100名学学化学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80%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最为重要。化学知识的发展非常快速的,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化学知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新成果的转化也非常及时,学生很希望了解目前国内外化学最前沿的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而目前,我们的大学化学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有效结合实际,无法在化学世界日益更新的先进成果和和其所依据的基础化学理论之间搭起桥梁,往往使同学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之授课缺乏交流与互动,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授课方式的呆板单一,也严重影响了大学化学的授课效果。目前,大学化学授课多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不可否认,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板书讲授的单一性,而且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清晰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然而,正是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方法(黑板、挂图、模型等)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愈来愈受到大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青睐。加之教学内容与授课学时的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对多媒体的依赖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摈弃现象越来越严重。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回避。多媒体教学虽然扩大了教学信息传输量,缓解了课时少和内容多的矛盾,但是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强度,使学生陷入强制接受的模式而无暇思考,抑制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无法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学生戏称多媒体教学“上课花花绿绿,下课一片空白”。
3 实验课程设计僵化,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它是化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可以说所有的化学规律和成果都建筑在实验成果之上。因此,实验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大学化学实验可能是非化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早的一门实验课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操作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树立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开设都是沿用实验教材上所设置的内容,且基本都属于不具备创新性的验证性实验,有限的实验学时长期以来被这固定的几个实验所填充;实验内容毫无新意,以至于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已经预知到会发生的现象和出现的结果:实验教学中大多采取“教师讲授一学生实验一报告书写”三段式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实验和报告书写这两个环节无法开展合理有效的监管,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僵化的课程设计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针对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多年大学化学授课心得的总结之后,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3.1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知识结构
学学化学的学生,其专业分布包括材料、化工、采矿、地质、生物、环境等各个方面。由于各个专业的知识内容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不可能要求他们象化学系学生那样,面面俱到,学习较深的化学理论知识。这样就会永远陷入“教材越编越厚,课时越讲越少”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教师精疲力竭,学生也不买账。而应主要结合听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取舍教材的内容,详其该详,略其该略,优化知识结构。这也符合工科大学化学体系新颖,内容精炼,联系工程实际的特点。例如:对于化工和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就陶瓷材料、液晶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作重点讲解:而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就基因计划和基因工程等方向作重点阐述。有时甚至同一内容在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讲授金属材料的电化学加工章节时,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电化学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参数性能比较,而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应在镀后废水的处理方面给予启迪。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讲授,既有效解决了授课内容和授课学时的冲突,使“好钢用在刀刃上”,又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专业相关化学素质的培养。
3.2 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与时俱进,丰富授课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的繁荣,在实现了教育资料的极大丰富和获取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
得学生享有了获取同等信息的权利,这就对大学化学的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必然会引起面临就业升学压力的学生的强烈反感和抵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应把理论的化学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乃至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运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得一个个抽象的化学概念在同学脑海中变得鲜活丰满起来,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讲到化学反应动力学中“半衰期”概念时,不妨讲述半衰期在考古和医学中的应用,如怎样探测文物年代,如何控制药物计量等。此外,还要求我们联系书本上的知识讲解如何去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溶度积规则处理工业废水;通过在合成树脂或塑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某种阻燃剂,提高塑料制品的阻燃性能等。通过以上种种讲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不仅可以广泛应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而且还可以去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大学化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还可结合当前专业方向和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和最新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和发现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深入浅出的向学生阐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现代高科技并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们就在自己身边。
根据笔者的对同学的调查研究,同学们对讲堂上滥用多媒体“一翻到底”是十分抵触的。因为多媒体每页内容较多,且翻页频繁,很多同学甚至连记录笔记或在课本上标注的时间都没有,一节课下来感觉毫无收获。本该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其滥用反而变成了劣势。因此在大学化学的讲授中,教师应摆脱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尤其应避免把所有授课内容搬上多媒体,然后,照本宣科。仅在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解决的问题时,适度使用多媒体。例如,在讲原子构成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形象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者接触到有机化合物反应时,可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演示这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历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看到反应前后化合物的空间立体变化;而在公式推导时,则宜用板书书写,方便同学们跟进思考。如此以板书为主穿插多媒体演示的授课方式,必能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3.3 开放实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2
符合调剂要求:
1、来自985、211院校
2、报考985、211院校
3、报考/来自省重点实验室
满足三条之一可以调剂
专业硕士录取要求:
1、考研成绩均够国家线,满足调剂条件;
2、考研方向: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
3、有数学成绩
学业硕士录取要求:
1、考研成绩均够国家线,满足调剂条件;
2、考研方向: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
凡符合条件的同学发考研成绩、生源校、报考院校、四六级成绩、科研经历以附件(附件名称:姓名+生源校)的形式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到很多同学的邮件,很多都是群发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你们,作为从调剂生过来的学长,真心提个建议,给老师发邮件的时候,切记,不要群发,最后仔细看老师的介绍,对老师研究方向能有个了解,也可以在邮件中提到愿意做老师的研究方向等。毕竟调剂是双向的,老师也需要学生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愿意从事这个方向,是否愿意来本课题组。
群发邮件,真心感觉没用的,首先你要先决定,是否真的想来老师的课题组,而不是单单为了增加可调剂的机会。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在这里祝福大家找到满意的学校!
对我老板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再发邮件给我哈,谢谢!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国际联合培养 化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不断发现,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水源及食物等问题,都与化学息息相关。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东京大学大木教授说:“化学是人类生存的关键科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化学系毕门泰尔教授说:“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中心。”而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有教院士说得更确切:“化学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轴心。”
一、化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今人们对化学的印象很糟,化学常被指责为非自然灾害祸源,公民化学知识贫乏,青年人对化学缺乏兴趣,后继乏人。在我国,学生志愿学化学的势头在下降,高校化学专业录取标准比其他专业降低了,课程设置缺乏全面计划和深入调查,不能反映科学发展及当前社会的需要;学校缺乏学习空气,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及师生之间没有一种讨论争辩的风气。为此,化学教育界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必须认真考虑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要培养高级化学科技人才,国内高校化学教育课程改革推行多年,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需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条件,以便取得更深入、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二、中外联合是推动化学教育发展的一次战略契机
欧美化学教育已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欧美地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诺贝尔化学奖,这就证明了欧美化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化学教育以学习欧美化学教育为主,尚未形成本国特色,无论在师资、教科书、器材方面,欧美都优于中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发达国家联合培养,借鉴其先进教育理念,引进其教学资源可以降低办学成本,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不失为一种长远的战略措施。如今,美国的化学教育正在改革,课程内容的变化是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与发达国家的联合培养,是短时间内提高我国化学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三、中美“2+2”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校(重庆邮电大学)已经与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签署化学类专业“2+2”联合培养协议,通过课程接轨促进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培养具备良好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在更广阔领域的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相对低廉的学费
“2+2”联合培养项目宗旨是坚持公益性原则,即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渠道,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增进人民之间友谊,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美方尽量考虑了我国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按照美国州内生源标准收费,使该项目受教育群体数大大增加,使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真正为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渠道。
(二)优化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对接
目前我校的化学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国际上其他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参考美方的教学方案、计划、内容和标准,对我校培养计划进行优化,实现与美方的课程对接是提高我校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该项目有关教学的全部方案、计划、内容和标准,均采用美国的学术体系;所有课程的全部教材都选用近年出版的权威教材,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新颖性。
我们针对专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联合培养的需要,对重点专业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每年派出一名教授来我校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授课,同时可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由美国教授为我校参与“2+2”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授课,弥补我们在双语师资方面的不足。
(三)在化学类专业实践课程中体现信息化特色
目前我校与美国大学化学类专业的主要差距还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美国许多高校的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达到1:1。受限于场地等原因,我校的实验课学时远低于该比例。利用我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建立“虚拟实验室平台”,许多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
经过三年的时间,我校与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化学类专业“2+2”联合培养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先后有12名学生赴美学习,其中2013年4人毕业,获得双方学校的学士学位,并继续在美国攻读研究生。“2+2”联培项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化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固步自封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的化学工业和技术的步伐,我国高校与发达国家开展联合培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可行之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132030;重庆邮电大学教改课题《中美“2+2”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XJG12145。
参考文献:
[1]唐有.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2011.http:///zhengwen/jsgj/.
[2]陈学民,张帆,刘枫.美国化学教育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9):592-595.
[3]张树永.中美大学化学教育评估的比较[J].大学化学,2005(20):60-63.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化学教育;探索;实践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开展的比较早,有的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了[1]。国内著名大学也都普遍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性教学可以说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研究性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应当确立研究性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应有位置,使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2],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同时也为研究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是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经验,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同时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3]。研究性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多方渠道为平台,“授之以渔”为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新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包括研究性的教和研究性的学,研究性的教是教师模拟科学研究的方法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它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研究型的学是学生模拟或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的一种学习,是学习探讨认识科学知识的一种思维方式[4]。而大学化学是一门技术面广、综合性强的实践教学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中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5],因此,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大学化学教育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课程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调整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环节, 以问题组织教学, 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讨论、练习、实践等方式, 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前人的工作加以改进或创新。
2 大学化学研究性教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相吻合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 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已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重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6]。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说,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也是大学教学自身内在完善的需要,也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发展与创新。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立要以研究性教学为基础,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成为知识和文化的探索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观。而农业院校的大学化学课程仅仅是面向非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猎的知识面广而浅,然而可以尝试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其研究与探讨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性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原创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途径,也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必不可少的支撑体。
3 研究性教学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实施
3.1设计专题、按需教学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编排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研讨性的内容较少,教师可以针对所讲授学生的专业特点,围绕每章的重点问题设计出与其专业联系紧密的专题来进行讨论。大学化学作为农科院校中很多专业考研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的知识地位就很重要。而同一课堂上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大学化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也不相同,教师便可针对要考研或想对化学深入研究的学生,布置小课题或额外的作业,让这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得更扎实。而对于只想掌握基础并不想深入研究的学生只做基础的作业练习,减轻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压力。
3.2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大学化学教学的内容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①定义、概念等部分可由课件或模型讲解。有机化学中分子的结构及杂化的部分比较抽象,没有直观的模型或动画演示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再讲旋光异构时,R/S构型的区别在于是由大到小的基团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的空间排列顺序, 立体感差的同学仅看书上或画在黑板平面上的图示是很难理顺的。然而当老师拿了球棍模型来演示,效果就十分明显,同学们会恍然大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有公式推导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或理论由原始公式导出结论。分析化学中公式比较多,但是都是很成体系的。例如重点讲解第三章的滴定分析概论中计算规则,找准各种反应类型中物质的基本单元,利用等物质量的计算原则,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含量等问题。只要掌握了上述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滴定方法,对知识理论进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归纳、总结,并举例讲解,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游刃有余,记忆深刻,十分轻松的完成后面四大滴定章节中的计算部分。
③化学中有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反应或物质时,可回顾当时科学家们发现或合成该物质时的经过,还原当时的场景,讲述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所经历的多次失败,然而凭着他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此,可以使学生对科学家产生敬畏,对科学产生兴趣,让他们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如何提出苯环结构理论时,就可以将其在梦中的惊现讲给同学们听,勾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追求真理的兴趣。为此凯库勒说“让我们学会做梦吧,那样我们可以发现真理!”这虽然是一个玩笑话,然而要给大家强调,并不是所有人做梦都是可以发现真理的,凯库勒的梦中发现并不是偶然,它的必然因素是“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执着追求”,借此教导同学们,“只有现在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今后才能有所发明和创造”,让大家明白,“知识是掌握在善于思考、永不放弃的人的手中的”。
3.3 大作业贯通式练习
大学化学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7]。除了布置传统的记忆、运算类的习题外,还要留综合性的大作业,贯穿于所学过的章节,此时教师就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构建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在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中给出正确引导、准确立题、提示研究方法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或者相关的学习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探究,并注重化学知识和原理的实践性,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去评价和掌握知识信息。
例如,由苯、CH3Cl及必要的原料合成有多少种途径,各途径间的合理性和产率方面的比较如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的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化学实验室等所有可以利用的学习场所和工具,多方面的开展学习,呈现不同的合成方案。课上由各小组代表阐述,老师和学生评委点评,给出相应分数并选出最佳方案,加以表彰。在师生交流过程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探究化学的原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究和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深化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更近一步的升华[8]。
3.4 激发兴趣、注重研究
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述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生理作用、医疗原理、危害、毒性等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 化学已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 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化学是以实验为特点的学科,大学化学还可以通过增加兴趣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强调教学和科研并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师的教研或科研课题,大学化学作为基础课只在大一大二开设,此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热情都很高涨,就此时让学生能够参与科研,培养其科研思维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或毕业设计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成绩评定多元化
课程成绩设计成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多方位、多阶段综合评价的方式。平时30%(包括作业5%+小测5%+考勤5%+课堂提问及表现10%),期中测验10%(教师命题,学生以小组形式上交方案,综合评定给分),期末卷面60%的综合评定。加大平时分的比例,使学生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4 研究性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目标
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实施研究项目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9]。大学化学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应该试图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化学家。然而在探索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性的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创设性的预见同系列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教学在课堂上的实践,注重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养成用理论指导实验、用实验验证理论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性教学能够将学生的简单学习过程变为一种融会贯通的探索过程,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得,寓教于乐,继而成为化学学科的爱好者。
参考文献:
[1] 蒋树声.关于研究型大学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2):20-22.
[2] 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6):60-62.
[3] 徐蓓,罗秋明.论大学研究型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38-241.
[4] 汪焱钢,杨文健.在化学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研究性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14-15.
[5] 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4-5.
[6] 贾士义,褚秀彩.探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09,(9):8,22.
[7] 江雪青.化学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若干构想[J].常州师专学报,2002,22(4):18-19.
[8] 冉茂静.化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2,(8):99.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5
一、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设计理念与实施情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的规定是:“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个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1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建议有志向于理工类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1]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对选修模块的选学的意见分析,它们分别对文理科学生进行了不同的考虑,除了广东、海南、江苏之外,大部分省份对倾向选择文科的学生均选修《化学与生活》或《化学与技术》,其中选择《化学与生活》为最多[2]。因为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该模块主要设置的主题有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三部分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对于将要选择文科的学生一般修完化学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后,只需从中再选择一门选修模块修满所需的学分即可以完成学业。对于倾向于理科的学生,大多数的省份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因为这三个模块与大学化学的课程联系得较为紧密,分别对应的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内容,是理科生或攻读化学专业学生在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二、现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新课标进入实验区后,大部分化学教师因对选修模块的调整无法适应而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反映选修模块的设置不合理,编写的难度较大、内容太多,有的教师对选修模块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自己都吃不透,还要查阅大学化学的相关文献,重新再学习一遍之后才能给学生授课。另外,由于新课标教材各化学学科模块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而教学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6学时[3]。很多教师担心课时不够,无法按照所规定的学时讲完,这样难免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进度。
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新课改下的选修模块的设置,无疑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其中以山东和河南为例,在高考中理科总分为240分,其中化学占据2/3的命题内容,以7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所涉及的内容除必修1、必修2外,《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三个选修模块则作为选考内容,各考查8分,但是每个模块只命题1道非选择题型,以供学生作答;对于其他两个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和《实验化学》在高考中没作要求。根据本人对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所做的179份电子问卷调查反映,32%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了《化学反应原理》,35%的学生选择了《有机化学基础》,40%的学生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由此可以看出,相对重要的三大选修模块的选择比率基本上持平,但是高考题型的考察是每个选修模块出一道题,学生可以自由选做,但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开设所有的选修模块,这给高中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困难。
在179份有效电子调查问卷中,24%的学生反映他们对高中化学选修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49%的学生认为他们高中学习的相关选修知识点与进入大学学习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不一样,甚至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造成了一种学习定势,这样反而不利于他们现在的大学化学的学习。以下笔者对高中选修模块与大学课程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各自独立,六大选修模块的关联不紧密;高中选修的各个板块都与大学化学的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在高中生学习选修课时,选择的灵活性较大,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进入大学化学学习的起点不一致。例如,选择了化学反应原理的同学,在高中阶段了解和学习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溶解平衡、原电池等基础知识点,那么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就相对容易些,而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就显得相对吃力,再加上大学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相同,这就导致每一门学科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不仅给大学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困难,而且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这样一来,高中设置的选修模块和所实施的教学工作就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
三、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设置的改进和优化对策
首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应考虑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更多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应对高中化学(倾向于理科类)三大重点选修模块的设置进行调整和删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删减之后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选修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减轻高中生学习的负担(见表2)。
其次,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是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在完成高中学业之后,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可能直接就业,所以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要制定出有利于他们继续深造或者直接就业的个人需求的选修方案。为此需要教师进行间接的引导,同时还需要教师必须对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各个模块的特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了解哪些和就业方向联系得较为紧密,哪些是进入大学学习基础化学必需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来进行学习。
再次,学校可以根据“文、理分科”给学生指定所选修的模块,对于将来报考人文、社科类的文科类学生采用“2+1”的模式,除了必选的化学1、化学2之外,再选一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建议另选的这个模块从《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门中任选其一,首选《化学与生活》模块,因为这个选修模块的知识结构与其他的选修模块没有交叉重叠,不受其他选修模块的限制,可以游离于其他5个选修模块而独立地进行学习。对于将来选报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之后,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中任选二门作为选修。对于将来要报考化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采取“2+4”的模式,即修完必修化学1、化学2后,再另选择4个选修模块进行学习,因为以上这四个选修模块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不仅是学习化学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生物化学、医学、能源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六大选修模块中最后一个模块《实验化学》的开设,由于受到一定仪器设备、财力等条件的限制,这一选修模块开设的可能性较小,建议采用2~3节在一节连上的方式进行排课和教学。这样就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靠拢,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的选学和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赖辉煌.高中化学选修模块选学策略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5).
[3]刘宝剑,任雪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化学教育,2009(10).
[4]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I《化学与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化学专业方向范文6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学制
考试科目
复试及加试科目
007化学化工学院0535-6902603
070300化学
01 无机化学
02 分析化学
03 有机化学
04物理化学
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三年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34分析化学④834有机化学
01复试:无机化学
加试: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02复试:仪器分析
加试: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03复试:有机化学实验
加试:物理化学;无机化学
04复试:物理化学
加试:无机化学;仪器分析
05复试:高分子化学
加试: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01 化学工程
02 化学工艺
03 应用化学
04工业催化
三年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5化工原理
复试:物理化学
加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三年
①101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35化工原理
复试:分离过程
加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085221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三年
①101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35化工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