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寒地;高校;现状调研;策略思考

The curr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n College Park

-- Tak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ChunlinJiang JianCui M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00 in Harbi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ld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the parking situation,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outstanding parking method, active exploration in the parking mode.

Key words : col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vestig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外界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大量机动车涌入校园。此外,高校教职工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有车一族数量剧增,校园内部停车空间紧张。高校内部“有车无位”问题愈发成为车族们心头一块不落的石头。

1.寒地气候及交通特点

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严寒地带,冬季多冰雪,寒冷而漫长,春秋季时间相对较短。寒地的气候特点形成了季节性明显的私家车出行特点。这样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城市独特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为主、私家车辆为辅。

2.寒地高校的停车现状

我国高校的校史大都在30年以上,建校初期,规划者未能充分考虑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校园停车留出足够的空间,以至于目前许多高校内部的停车场地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如表所示,为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部季度性停车数量与校内停车泊位统计。第二、三季度的校内停车数量明显多于第一、二季度。寒地冬季漫长,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使得冰雪常期不化,安全因素影响人们的驾车出行频率。车辆出行需要有地停放。寒地停车的季节性很强,高校停车的时段性明显,这为我们研究寒地高校停车问题提供了思路。

3.寒地高校停车策略

3.1加大停车管理力度

3.1.1.完善管理制度:校园的交通主管部门是保卫处。校保卫处应该制定完善的校园停车奖惩制度、停车收费制度、通行证发放制度、外来车辆入园制度等。

3.1.2.加强交流与联系:加强与城市交警部门的联系,将地方性停车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高校停车管理之中。使用者最有发言权,要加强与车主们的联系,听取意见与需求,不断完善高校停车系统。校园内一切活动都是“以生为本”,要加强与学生们的联系,针对寒地特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停车模式。

3.2停车模式思考与探索

寒地冬季漫长,私家车出行频率低,导致冬季时停车空间浪费。高校的扩招使得土地资源日益珍贵。考虑到冬季里寒地高校需要一定面积的滑冰场地,夏季学生们对于室外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需求我们尝试将停车场与绿化、广场等结合,以下是两种停车模式的研究。

3.2.1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高校:借鉴城市P+R停车模式,在校区各机动车主入口周围设立专门的大型停车场(库)(如图所示),内部完全取缔私人机动车通行,由校区公共交通系统代替。将各停车场(库)进行有序编号,为教职工发放其通行频率最高的入口处的停车场通行证。根据高校机动车停放高峰与上下课的人流高峰相重合的特点,综合高校停车周转率、泊位利用率、平均停车时间、高峰停车指数及停放累积量等参照指标及教职工上班时间安排,进行错时安排,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停车场(库)宜采用先进的智能感应系统:实行按号打卡计时制,若超出时间限制,系统自动加费,且对车主进行远程超时提示。采用停车诱导系统:向车主提供停车实时信息。停车场(库)宜采用地下或半地下的建造形式,其上进行绿化处理。地上充分利用高校空间,地下更好地为车主进行爱车保护。

3.2.2适用于面积不大的高校:该模式概括为“点线面模式”,即由停车线联系停车点,形成停车面系统。高校功能主要分为: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其中校园中各学院楼成点状分散布置,当校园内部无通勤车时,考虑教职工到综合停车场取车半径大、步行较远的影响,设计以各学院楼为停车点,通过校园主干道(路内临时停车)将各停车点进行联系。停车点临近各学院楼布置,与植被绿化相结合。学院楼周边停车点为固定停车场所,而路边停车位为临时弹性停车场所。路边停车位的位置宜选在校园主干道(宽度为8米以上)上,其数量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而定,建议设计为校区总停车位的30%―40%。

4.结论

本文根据寒地气候及高校停车特点,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对高校季节性、时段性停车数量及停车位数进行实况调研,多次对校保卫处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向高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最终提出了关于寒地停车的设计策略,以期对类似的问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丹,高校校园交通环境管理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77

作者简介: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2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实施市、区两级联动,促进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采取挖掘道路停车资源、高标准建设配建车位、增加公共停车设施、用好用足存量车位、经济补偿欠缺车位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停车场(库)建设规划,加大建设与管理力度,不断改善停车环境,打造破解“停车难”的*模式,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停车场(库)的建设和管理。

本意见所称停车场(库)指道路以外机动车停车场(库),包括自行式停车场(库)、机械式停车场(库),广场式、地下式和多层式停车场(库)。

本意见所称的分区是指根据《*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划分的Ⅰ、Ⅱ、Ⅲ三个区域。

Ⅰ区:老城核心区(环城北路~天目山路~保俶路~北山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江城路~环城东路等道路所围合的区域);

Ⅱ区:除Ⅰ区以外的老城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6个城区);

Ⅲ区:*市区内除Ⅱ区以外的萧山区、余杭区。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民为本、开拓创新原则。破解“停车难”问题事关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最大决心、最强合力、最硬举措、最优服务,拓展地下停车资源,尽可能实现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努力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

(二)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批建设原则。明确停车场(库)建设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建设标准,充分考虑停车场(库)建设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并对土地集约利用、交通疏解、环境影响、经营管理、产业发展等进行综合论证,统一规划、科学选址,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实现停车场(库)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按照杭政办函〔2009〕196号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停车场(库)建设行动专项计划,并按年度实施。

(三)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原则。高度重视停车场(库)建设,加大建设力度,整合停车场地资源,做到不欠“新帐”,逐步偿还“旧帐”。鼓励建筑超配建标准的车位作为公共停车设施,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四)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由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并以科学的规划、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停车场(库)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扶持停车场(库)建设走产业化道路,通过市场机制破解“停车难”问题。

(五)坚持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原则。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坚持人防工程、地铁车站、钱江新城、城市综合体、城市集中绿地等建设与停车场(库)建设相结合,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六)坚持还位于民、应用尽用原则。清查违法改变用途的停车场(库),挖掘存量车位,坚持租售结合、长租与短租相结合,确保车位非售即租、应用尽用。

四、建设目标和管理目标

建设目标:按照杭政办函〔2009〕196号文件的要求,以提高停车场(库)配建率、使用率、缓解“停车难”为目标,以市场运作、政府适度调控为原则,调动建设(业主)单位的积极性,完成停车场(库)的年度建设和改造任务。

管理目标:用三年时间清理改变用途的停车场(库),盘活存量资源,推行错时停车,实现车位应用尽用、充分利用。

五、建设管理

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应当按照规划定点予以实施。新建、改建的建筑工程必须按照杭政函〔2009〕95号文件及规划的要求配建停车场(库)。市各职能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停车场(库)项目的审批服务工作。

(一)市规划局在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应在规划条件中规定,按照杭政函〔2009〕95号文件的要求配建停车位。由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对新建、改建的配建停车场(库),在方案阶段进行联合审批;受市建委授权委托的*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之江度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管委会)自行负责方案阶段的审批工作。确因地理因素制约,在采取技术措施后仍无法达到配建标准的,经市建委以及各管委会审批同意,对其机动车位不足部分采取缴纳异地建设补偿金的办法予以解决。

(二)市建委以及各管委会作为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部门,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负责做好停车场(库)建设的管理工作。

(三)市公安局交警局作为市停车场(库)管理部门,在市“两难办”的协调下,负责做好停车场(库)建成后的审核、验收、建档、年审、后续监管等管理工作。

(四)市房管局负责做好停车场(库)产权的登记工作。

(五)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停车场(库)的用地保障及停车场(库)土地使用权属的登记工作。

五、租售管理

(一)根据《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如车位需转让,不得转让给本住宅区或公建业主以外的单位或个人。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开发企业应按照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将尚未销售的车位向住宅区住户和公建使用人出租。业主、物业使用人要求承租车库的,开发企业不得以只售不租为由拒绝出租,车库租赁费用标准按照市有关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次租赁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在满足业主、物业使用人的需要后,开发企业可将车位临时出租给物业管理区域外的单位和个人,每次租赁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开发企业可对已出租车位进行出售,但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承租人,住宅区或公建业主承租车位的,可优先购买该车位和优先承租其他空余停车位。

(三)公共停车场(库)停放服务收费可根据停车场(库)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3种价格管理形式。

六、使用管理

(一)建立停车场(库)使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市局指导、分区管理的原则,由市公安局交警局、房管局等部门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杭政办〔2002〕43号)的基础上,尽快制订下发我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市公安局交警局、房管局、国土资源局、城管执法局、物价局、工商局等部门负责做好停车场(库)使用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市公安局交警局、规划局、城管执法局、房管局要认真查处将停车场(库)移作他用的违法行为;各区政府应充分调动公安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住宅区和公建停车场(库)的日常监管工作,维护住宅区和公建内机动车停车秩序,减少停车位闲置现象。

(二)建立建筑工程停车场(库、位)权属登记发证管理制度。市房管局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公安局交警局、人防办等部门加强研究,尽快制订下发车位产权登记及转让、销售管理办法。

(三)停车场(库)原则上不得改变用途。本意见下发前经审批同意改变用途的停车场(库),由市“两难”办牵头清理恢复,由市规划局负责界定该停车场(库)是否属于挪用,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依法查处,市房管局做好配合工作。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恢复的,经市“两难”办界定、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对其机动车位不足部分分别缴纳异地建设补偿金。

(四)住宅区和公建用地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场(库)应当优先投入使用。车库尚未充分利用(包括已售车位改变规划用途和未售车位尚未出租)的,住宅区和公建物业不得在用地区域内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设置规划以外的车位。市公安局交警局、规划局、房管局、国土资源局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监管工作。

七、政策措施

(一)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并以车位异地建设补偿金为补充,专项用于公共停车场(库)建设。车位异地建设补偿金实行市区共享,其缴纳标准根据停车场(库)所处的分区(Ⅰ、Ⅱ、Ⅲ区)位置、按照该停车场(库)停车位建设成本的4倍、3倍和2倍测算。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部门应尽快启动一批公共停车场(库)项目建设,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1.对新建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以及拆迁安置用房等政府保障性住房,其超出配建标准的停车位的建设费用,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由政府指定部门与建设单位按照建安费用协商投资和划定公共停车区域,作为公共停车设施进行使用与管理。

2.对新建商品住房和公建的停车位(不含地面停车位和机械停车位),超出配建标准并对社会开放的,按照停车场(库)的分区(Ⅰ、Ⅱ、Ⅲ区)位置,分别对超出部分的车位给予适当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具体补助细则由市建委商市财政局制订下发。

3.对非财政出资新建独立停车场(库)并对社会开放的,可给予不高于建安成本25%的奖励,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停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具体奖励标准根据停车设施建设分类、结构条件和土地类别进行成本测算后统一制订。

(二)加强停车场(库)建设的用地保障,完善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政策,地下停车场(库)用地管理和土地登记按照《*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登记暂行规定》执行。

(三)对停车场(库)经营企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一是对经营公共停车场(库)的独立纳税企业,在三年内按其上缴的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新增的地方分成部分额度分年度给予补贴,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对停车场(库)经营单位,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新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人数符合一定条件的,可给予减免部分税费的优惠。三是对公共停车场(库)经营单位,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对存在严重停车难问题的现有住宅区和公建,在符合规划、环保、消防等要求和征求利益相关住户意见的基础上,可对小区公园、条件成熟的学校操场、绿地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库)。如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可享受本意见出台的优惠政策,并在建成后由其自行管理;如由政府投资建设,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人防部门可参与建设符合人防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库)。

(五)简化建设审批程序,理顺各部门建设管理职能。将停车场(库)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3

淮安曙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洪舜

"行车难、停车更难"、"人有房住、车无地停", "停车难"正在成为小区居住矛盾日益突出的大问题。

我们对淮安市多个小区调查后发现,淮海第一城小区、富春花园小区、浦东花园等小区,作为规划较好的小区,到了晚间,小区干道的两旁都停满了无车位的车辆。淮安市目前已经入住的小区,或多或少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为满足需求,小区绿化、人行通道也常常挤满了"违停车辆""。很多小区因合法停车泊位匮乏,造成小区停车秩序混乱,小区的绿化严重被破坏,乱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停车及停车纠纷时有发生。

一、私家车的大幅度增长是"停车难"产生的直接原因。

统计资料显示,至2011年上半年,我市私家车保有量达到九万多辆,根据2011年淮安市各大汽车卖场的销售量来看,民用汽车仍在维持高位增长态势,每月还以2000辆左右的速度增长。"一方面是售车数量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停车位本身就很紧张,由此看来,今后的停车难将越来越难"。

二、车位需求急剧扩大,住宅小区停车位供不应求。

对于小区停车位紧张的原因,除了家庭轿车增长迅速,小区泊车位频频告急外,"先天不足"是小区停车位客观存在的现实。有些小区的开发商在当初进行规划时,为了节约成本,对停车位的比例设置不足,也是造成纠纷增加的重要原因。住宅小区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许多私人汽车没有停车位,只能停放在路旁,或牺牲住宅楼前后的小块绿地,改作停车坪,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住宅小区建设管理不到位。

新建小区出现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虽然小区配备的车位不少,但是地上和地下的比例反差较大,其出售与出租的价格悬殊,一些业主宁可高价去租,也不愿去买。但是,另一方面,从开发角度看,建地下停车位本身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提高小区品质。如果地上车位增多,人车不分流,小区的升值、保值性差;地下车位减少,不适应未来小区车辆增多的需求,小区有可能因为地上车位不够而出现乱停车现象。小区车位权属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开发商自己投资建设的车位,另一种是业主分摊建设费用的车位,政府部门要介入行业管理,及时公开车位的权属及租售车位资金的使用情况,把租售行为规范化,避免开发商或物业不公平获利。

如何能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我认为:

1、在小区建设规划之初,就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对未来业主的停车位有充分的估计,争取车位配比达到1:1。市

民对于停车位的爆发性增长需求,使得楼盘之间的竞争加剧,充足的车位率也将成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对于购房者来说,规避停车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认识到,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停车位的充足与否和房产后期有多大的保值增值空间紧密相连。

2、每个新小区都必须建有地下停车场。地上停车位受小区地面面积所限,不能建设足够的停车位供业主使用,在地下建停车场,不占用地面面积,可以开辟空间,将土地利用率扩大,人车分流,全地下,冬暖夏凉,不怕日晒雨淋,阳光天井、通风系统等最新设计配置更提高了舒适程度。

3、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更大可能建设更多的停车位,譬如改造停车场为立体停车场、与周边楼盘联动动态剩余停车位数量以提高使用率。

4、交管部门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沿小区周围路边多设置停车位,小区附近的社会单位可考虑开放单位停车场,民防设施在闲时也可改造用作停车。立足长远,政府应在宏观规划上配套足够的社会停车场。

5、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停车设施建设领域,尽可能为市民多提供廉价、方便的停车方式。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4

1很抓团队的廉正建设、工作纪律

1.1全体人员参加军训

1.2定期思想交流总结

1.3建立经理信箱,接收各员工建议

2交收楼工作

3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制度

3.1制定调查问卷

3.2定期发出调查问卷

3.3统计问卷,制定改正措施并加以实施.4完善管理制度

4.1根据新的工作要求,拟定各部工作标准

4.2根据工作标准,拟定操作程序

4.3试行半年,根据实际效果对标准和程序

进行调整

5完善小区标识工作

5.1对小区现有的标识进行修整

5.2完成地下停车场标识的设计

5.3完成地下停车场标识的制作安装

5.4完成四区的标识及安装

6公共区域管理

6.1分批对各违章搭建、改变外立面等违

规行为给予纠正

6.2对小区各建筑小品进行维护保养

6.3在各栋走火通道设置清洁工具房

6.4美化各层生活垃圾房

6.5架空走廊绿化植物的改善

6.6架空走廊拆灯后的修缮工作

6.7各层防火门消音工作

6.8消火栓、水表箱修缮工作

6.9协助项目完成对15\17间水池补漏

6.10协助项目对中心区水池修改工作

7社区文化建设

7.1业主通讯开刊

7.2温馨活力夜(妇女节)

7.3春季健康咨询活动讲座

7.4亲亲孩子天·儿童节

7.5端午节活动

7.6活力夏日暑假SHOW

7.7第二届圆满南湖中秋夜

7.8南湖半岛与您齐心毅力向前(重阳节)

7.9开心平安夜

7.10配合销售部的活动安排

8节能工作

8.1节能方案的确定、审批、申购

8.2架空廊节能改造

8.3公共区域计量表设置工作

8.4地下停车场、路灯节能改造

8.5走火通道、楼层电梯大堂节能改造

9开源工作

9.1商铺招租

9.2洗车、车辆保养

9.3建立小区保健站

9.4家政服务项目的增设

9.5建立完善小区商务中心、租赁中心&nb

sp;

9.6工程、绿化有偿服务项目丰富

10B2地块的工作

10.1前期工作的介入

10.2制度、操作程序、收楼文件的确定

10.3管理处的装修、小区标识的设置

10.4物品的购置

10.5人员的招聘、培训

10.6楼宇的接管验收

10.7外环境绿化工程

10.8楼宇开荒清洁

10.9交楼工作

11住户中心工作安排

11.1空置单位的管理

11.2完善业主档案

11.3费用催缴工作

11.4处理客户投诉问题及跟进工作

12工程部工作安排

12.1完善各设备房的标识、制度上墙、

落实责任人、保持良好的清洁环境

12.2电梯、供电设备等设备年检工作

12.3供电负荷评估

12.4各活动的水电、灯饰安装

12.4高标准完成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13绿化部工作安排

13.1完成四区外环境绿化工程

13.2完成边坡绿化工程

13.3完成中心区落叶植物的改造工作

13.4完成会所外环境绿化工程

13.5完成售楼部、苗圃植物的移植工作

13.6高质量完成植物日常养护工作

14清洁部工作安排

14.1高标准完成交楼单位的开荒清洁

14.2除“四害”工作

14.3二次供水水池清洗

14.4外墙清洗

14.5高标准完成小区日常清洁工作

15安管部工作安排

15.1协助各部门军训

15.2干部竞争上岗

15.3八一军事汇演

15.4小区消防演习

15.5笔试考核

15.6高标准完成小区日常安管工作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已建住区 停车问题 交通组织 停车环境

1. 住区停车问题现状

1.1机动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郑州城区私家车拥有量持续迅速增长,新增机动车中85%以上为私家车,根据郑州市车辆管理所统计资料:2009年底郑州市(含各郊县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6万台,其中城区内的机动车保有量为58.69万台,2000~2009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机动车年平均增长10万辆,按郑州常住城区人口为330万(暂住人口250万)计算,人均机动车拥有率为10%,按照国际通行统计标准,郑州已迅速进入到汽车普及时代。根据郑州市总体规划(2010~2020)预测:2020年郑州城区人口规模为450万人,城区私家车总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

1.2停车位供求总体失衡

一般来说,机动车合理的泊位(包括住宅自备车位、单位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与机动车比例应当为1.2-1.5:1,其中公共停车场泊位应该是机动车总数的18%(建设部、公安部“畅通工程”的要求),若据此计算,目前郑州市共需总停车泊位不少于70万个,其中公共停车场泊位10.6万个。但郑州市区住宅自备车位约20万个,公共停车场500多个,公共收费停车位仅3万个,缺口47万个以上,缺少率为67.1%,机动车无车位可停,因此出现大量机动车占路停放的现象。

1.3不同住区停车状况差异明显

①1998年以前建成的居住区:大体包括两种类型――单位自建生活区和早期经济适用房小区。该类居住区的机动车停车泊位基本未设置或配建极低,目前居住于该类小区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私家车的拥有率也较低,实际停车系数为0.18辆/户,仅为总体调查样本平均停车系数的一半左右。该类居住区的停车泊位状况是:配建标准和建设指标极低,停车需求比例不高,但泊位供给不足。

②1998~2002年间建成投入使用的居住区:这是郑州市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该类居住区基本按0.2辆/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普遍为地面停车类型,该类住宅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购买力强,私家车的拥有率也较高。该类小区的实际停车系数为0.45辆/户,高于总体调查样本的平均停车系数。该类居住区的机动车停车泊位状况是配建标准和建设指标有所提高,但远低于现有的郑州市配建标准,停车需求较大,泊位供给严重不足。

③2002年以后建成投入使用的居住区:该类居住区基本按0.5辆/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停车方式多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该类居住区的停车泊位状况是:规划配建标准基本控制在0.5辆/户的水平,但建设指标仅为规划配建标准的3/4,现状停车需求与泊位供给基本平衡,部分住区由于入住率不高,造成地下停车库利用率不高,地面有乱停现象。

1.4乱停乱放等违法停车现象严重

由于供求关系失衡,多数已建住区均普遍存在乱停乱放、占路停车的现象,在很多住区停车问题达到完全失控状态,经常因占道停车造成交通通行困难甚至于形成交通瓶颈,导致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和城市形象。

2. 解决住区停车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2.1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前提

为了适应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者必须提高前瞻意识,确立“调控平衡、以静制动”的基本理念,实施区域性、差别化的供应策略,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停车设施,建设与城市布局相衔接、与路网容量相匹配、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的静态交通系统。并以信息为纽带,建设智能化停车系统和现代化管理系统,实现静态交通与城市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2.2保证停车位的有效供给是解决住区停车问题的关键

郑州市2009年已对新建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修订,提高了住宅停车位配建标准,新建住宅区的停车问题有望得以解决,但对于已建住区的停车问题目前仍是空白,缺少有效措施和依据,已建住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政府、社区和每个居民等多方面,涉及到规划、土地、资金和物业管理等多部门,同时由于是历史遗留问题且涉及多项法律,更具复杂性和矛盾性,需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无车户居民的利益综合处理,切忌盲目武断,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3 结合实际的停车指标标准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基础

首先,从政府层面应做好调研普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做好政策的制定,不能够把已建住区和新建住区混为一谈,应对于已建住区停车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既不能盲目提高标准,又要有长远眼光,满足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4 停车方式应结合已建小区的特点,方便组织实施

不同的停车方式各有利弊,已建住区停车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景观要求及投资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停车形式,方便组织实施,目前对于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小区,由于容积率和人口密度较低,应优先采用地面停车和机械停车为主的方式。

2.5 采用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方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

近期各已建住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在保证住区环境绿化、儿童游戏、居民休闲、消防通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尽量提高停车位数量;政府停车管理部门结合市区总体规划,在部分城市支路划定一部分区域分时段停车,满足夜间停车高峰的需求,如果加强规范管理,可作为弥补已建住区停车位不足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做法在香港、澳门等地有广泛的应用;远期要依靠政府市政统筹建设公共停车位,满足住区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

2.6采用横向联合建设的方法,与周边单位做到分时段共享停车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已建住区多处于城市用地紧张的地段,而且居住小区内可能已经没有空余的土地来修建停车设施,这种状态条件下,增加停车位解决停车问题的做法比较困难,再加上独立停车库造价较高的因素,目前,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大阻力。

当小区附近有单位(学校、展览馆、商场、写字楼等)停车场时,可以通过协商取得夜间停车高峰时段对停车场的使用权,综合利用社会停车场闲置的资源。由于采取分散停车的策略,也可以有效解决住区的早晚出入难的问题。

2.7建立健全停车场建设及管理制度,是解决已建住区停车问题的有力保证

长期以来,郑州市停车场的规划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关停车场的基础数据也极不完善,缺乏科学、详细、完善、可行的城市停车场规划,不能有效指导城市停车场建设,在规划层面,缺乏现代交通管理的理念与前瞻性,缺乏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交通分析及交通供需分析;在建设层面,应当由政府牵头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严重滞后,按规划应建设的大型公共停车场不能及时落实。

目前郑州市在停车方面已推出多项《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郑州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等规划和法规,由于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造成实际操作困难,还亟待完善。

2.8逐步推行“自备车位”制度,推动停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借鉴日本等国家一些城市的经验。建立自备车位的规定,实现“一车一位”。要求车辆拥有者必须提供汽车停放场地的有效证明(车位在形式上并不规定自建或租用,但该车位必须是路外停车位),方可申请牌照,促进机动车所有者及驾驶员树立“购车有位、停车入位”的现代交通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应有的基本车位问题,杜绝车辆因无车位造成的在路内乱停乱放现象,为规范机动车驾驶员的停车行为提供了保障,为进一步加强路内停车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9建立科学有力的停车对策机构,满足城市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需要

要改变目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现状,需要建立科学、有力的对策机构,并实施停车设施的全面规划管理。因此,应在高度认识停车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策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成立由建设、规划、公安、交通、物价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项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集中探讨停车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及其政策等关键问题,切实做到规划、建设与管理及运营的有机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 反思和启示

已建住区停车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的形象、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公民的文明素质,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和竞争中,加强已建住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停车环境已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

汽车工业在我国只处于起步阶段,汽车与城市的关系还在不断演变,我们既不能盲目限制汽车的增加,也不能任其自然,泛滥成灾,应努力做到城市整体交通的协调发展,妥善处理人与车,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协调发展,从而做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江等,既有住区停车问题探讨[J],华中建筑,2010/05,103-105

[2] 冯春,现代住区停车设计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第26卷第5期,104-105

地下停车场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旧城改造、地下管线现状、地下管线建设、归档管理制度、对策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旧城改造及城市地下管线的概述

旧城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市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和要求。旧城改造是一项集水利、城建、环保、文化和旅游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力求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尽量在保持历史景观风貌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把城市防洪、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环卫、环保、燃气、电力、电信、消防等市政公共设施改造好、建设好、完善好,彻底解决“脏、乱、差”现状。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尽可能地一次性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和新城区各项建设尽可能相配匹,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中,城市水利建设是旧城改造中最基础的一项工程措施,旧城改造针对城市水利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工程建设,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分期实施,逐项建设:一是将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在给水设施方面按标准设计配套,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在排水问题上对水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实行雨水、污水管道分流制;四是建设防洪堤,布设沿河景观绿化,美化水环境。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就会变成“瞎子”,到处碰壁,寸步难行,甚至造成重大损失。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和国际同行业水平,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许多地下管线资料残缺不全,仅有的部分资料也是精度不高或与现状不符,这就容易造成在建筑施工中时常发生挖断或损坏地下管线的严重事故,因而寻找地下管线存在的断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旧城改造的内容

1、地下设施

敷设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必设管网,电力、广电、电信、联通、长途传输等“五线”入地,超前预设专业管线,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地下综合管沟。

2、道路交通设施

以路网通畅、路况完好率98%以上、设施齐全为目标建设。

①拓宽道路,打通卡脖子路段,调整干道开口,保证道路畅通。疏通道路人流、车流密度大的街道,有计划地建设地下通道。

②搞好道路整修和养护管理,包括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路沿石及相关设施完好率达标。

③安装、更新和维护路灯照明设施,使之与道路、街区配套完好。

④合理规划布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停车场可采取室外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相结合的方法,新建住宅小区和大型建筑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室外停车场宜呆用植草砖,建设绿色停车场。取消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停放各种车辆。

⑤新设、改造、完善公交车站点,包括布局、方式、站亭等,有条件地段建设港湾式站点。

⑥交通指挥设施和其它应设设施同时到位,主次干道和商住区,按规划要求更新和增设消防设施,随着“五线”入地,地上杆塔消失。

3、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及相关设施。

①对临建、违建及无改造价值的建筑物有计划地拆除后,按规划建设绿地、停车场、其他公用设施和房地产开发。

②对建筑质量尚好的建筑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改造,改造的内容包括整体或局部加层、住宅屋顶平玖坡、外墙装饰、门窗更换等。

③规范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灯箱广告、门头牌匾、商业橱窗,拆除过街天桥广告、路灯广告、屋顶广告和门窗外设防盗网帘等。

4、 居民小区。

①对改造范围内平房区、无抗震能力的简易楼房区,结合房地产开发实施改造,建设现代化居住小区。

②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后开发建设的、五年内不能开发建设的小区,有计划拆除楼前楼后简易小棚,还居民绿地和空间。

③对有保留价值的历史街区和优秀近代建筑,实施维修维护,使之重现历史风貌。

④所有居民区都要实行绿化、硬化、路灯、环卫设施等配套,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环境及相关设施。

①绿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加大绿化面积,适当增设休闲广场和街心公园;主干道不能绿化的,要按季节摆放鲜花;商业店铺门前都要摆放鲜花;加大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绿量,做到多层屋顶置花、阳台摆花、墙体垂直绿化,立交桥、灯杆吊花等。

②在主干道两侧、广场、绿地等公共地段设雕塑小品,增设客座等供市民休息设施,改造现有电话亭、果皮箱、公厕等设施,开放沿街所有单位和网点洗手间。

③统一规划设计中心街区夜景灯光。在广场、绿地和开阔地段,集中设灯林等景点,在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设泛光灯、 轮廓灯、霓虹灯等,各类商业网点设霓虹灯;根据各种景点的需要设各种配套装饰灯,使城市亮起来、美起来。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地下管线包括了各类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人防、地铁等各类专业管线。地下管线工程是隐蔽工程,“地下”的隐蔽性决定了管线在管理中所突出的特殊地位。要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把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好。

三、从昆明的一些情况看旧城地下管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