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1
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效益审计以财务审计基础,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是相关责任审计的必然手段。审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实现预期的效果,以一定资金管理制度规章为标准,判明各相关资金管理部门是否将资金有效投入,对其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评价资金投入以及资金投入后所获得各项效益的情况,保证资金的经济、效率和效果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是对资金财务审计的扩大和延伸,审计部门能借以了解受托责任人应当履行的职责,是财务审计的深化和发展。
一、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现状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财务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审计方式效率低。以“同级审”为主,直接导致审计效率低,这种审计方式不适宜两项资金,致使两项资金的审计频率与范围不够;“上审下”方式有利也有弊,“上审下”独立性与权威性相对较高,但是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使用范围广,“上审下”全方位了解具体情况不现实;“交叉审”方式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是打破了本县审计机关难审本县财政的局面,但没有解决审计人员素质问题带来的弊病。事后账面审计方法作用有限。人员能力、经费等问题致使事前、事中审计无法开展,施工单位凭审核的建设发票到县级财政报账,使财政部门县级报账制只能从形式上审核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审计调查的作用,难以确保实质上的真实合规。
审计对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缺乏力度。审计机关没督促相关部门按审计意见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督促整改缺乏力度,审计机关也没有严肃惩处。资金管理环节薄弱,审计资源有限。制度的规定及对制度的执行不严,行政型审计体制影响审计独立性,严重制约了审计部门独立行使监督职权,约束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降低了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工作质量。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资金财务审计结果公开程度低,审计结果公告还远没有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原因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受到严重的政府制约。
二、改进涉农重点专项资金财务审计的对策
为确保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审计方式效果,推行审计项目负责人委派制,强化项目负责人职责及与小组成员有机融合,从制度和政策上进行创新,在考核评价基础上,应当制定奖惩机制。
强调全程审计。增强审计机关查处问题的能力和力度,加强对项目立项真实性、科学性的审计,应当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审计。重点审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计划的实现情况,从根本上保障项目报账的真实性,确保资金真正实现计划目标。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及惩处力度。审计部门必须深入落实审计回访工作,深入落实审计整改情况,改革行政型审计模式为立法型审计模式;完善相关财经法规。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审计督促整改制度,严格执行并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财政资金管理违纪违规处罚制度,审计部门应当依据已有违纪违规处罚制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绝不能包庇纵容;改革行政型审计体制。给予审计人员在工资水平和晋升上优厚的待遇,执行并完善两项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违纪违规处罚制度,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4
一、利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设置账外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和发放职工福利,利用某些部门管理上的漏洞,以业务招待费、住宿费、会议费和购买茶叶、礼品、办公用品等名义从税务机关开具虚假业务支出发票报账套取大量现金设置账外账,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国家政策之外的各种津补贴。
二、利用所属二级单位和下级部门空转资金,以虚假支出套取大量现金。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身兼数十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任务,身居报账单位之外,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不清楚,收入、支出和工作流程较为生疏。而且这些会计核算人员只管发票是不是税务机关开的,只要是税务机关开的都视为合规一路绿灯,管你给谁拨款,管你是什么用途都不过问,而下级部门所在地的财政统派统管办公室只负责会计核算和记账业务,至于资金如何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均不予理会,这就给那些拨款部门有了可乘之机。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类似问题看,有的部门将款拨到下面以后,派人直接从当地农村信用社提款,然后到国税部门开几份发票做账,有的将款项又从下级部门汇入上级指定的储蓄存折户中,形成事实上的“小金库”,供少数人使用或发放职工福利等,使国家财政资金打了水漂。
三、张冠李代 应付各种检查,将专项资金以现金形式套取出来。当前,在很多地方出现一种怪现象,国家每年都在加大扶贫支持力度,资金越拨越多,但扶贫解困效果并不理想,收效甚微。特别是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科技扶贫资金到了实施单位以后,有的根本就没有去实施新的项目计划,而是在原老项目上进行修修补补,待上级有关部门来检查验收时将检查组一行带到早就完工的同类项目基地上走马观花一番,然后添油加醋的汇报政绩,再到高级娱乐场所进行高档消费,最后项目就通过验收了。这些部门将此笔资金以项目开支的名义开具名种发票、领款单等予以报账,套取不义之财。
四、以学习考察的名义行旅游观光之实,挥霍国家之财。当前不少机关单位为了职工福利,在工资之外不能给职工另行发钱发物。就以学习考察的名义组织职工出去到有名胜古迹的城市去进行所谓的学习考察,少则二、三个城市,多则四至五个城市以上,有的单位部分人员连在外的门票费都用进餐发票予以报销,更有甚者将家属陪玩的费用也一并在单位报销。
五、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缺少有力的监督体系。现行会计核算中心人、财、物都隶属于财政部门,而报账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置于会计核算中心之外,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弱化现象。一是不利于单位领导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因会计核算中心不负责编制各部门月报表,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资金收入、支出、结存的数据,且较为抽象和不具体,不便于分清款项的明细用途;二是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脱节,当前很多单位新购置了小轿车、电脑、办公桌椅、沙发等高档用品,同时也变卖了不少的固定资产。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这些大额的固定资产购置大都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和资产卡片,出售资产也未登记减少固定资产账,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列作经费支出,使单位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了对国家资产的有效监督。有的单位将固定资产变价收入不入账,或开小收大,将此笔收入置于会计核算之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六、单位会计、出纳取消后设置一名报账员,失去有效制约和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单位报账员的审核和算术计算归总,这样报账员就成为单位联系会计核算中心的直接纽带。但单位报账员似出纳又非出纳,似会计又非会计,换言之就是会计与出纳之职都集中于报账员一身,可谓财权在握。从多数单位看,都是分管领导一人签批核销费用,所受的监督仅局限于分管领导一人,而单位领导又不可能事无具细样样都清楚,大都是听报账员汇报费用开支情况。由于缺少以前的会计、出纳相互监督,按月对账,日清月结的程序,让少数思想素质不高的报账员有了可乘之机。审计中已经发现有的报账员模仿领导的签名报销费用,从中贪污公款等现象。
七、不利于审计机关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当年的审计难度更大一些。因会计核算中心不是每月都将总账、明细账打印成册,而是要到年度终了后才一次性打印装订,在日常审计中查看某些数据必须要从电脑中将数据调出才能进行审计,而有的核算人员并不是每月都按时做账、记账并输入有关数据,要查询打印和采集数据都有一定的难度,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便。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领用登记制度》、《车辆管理办法》、《报账员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制度》以及成立职工民主理财小组等,明确单位财务收支的审批权限,报账程序,扩大财务知情范围,必要时可每月进行财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是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配合和协同办案,加强对有财政专项资金单位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坚持按项目进度,项目质量拨款,不能将所有项目资金一次性全部拨给用款单位。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根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后的审计报告结果对国家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的拨款,以达到相互监督,共同牵制的作用。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5
1、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奋斗目标为34亿元,同比增长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奋斗目标为27.2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财政部门收入目标为5.5亿元。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抓好省级专项资金竞争立项及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2、大力推动产业经济转型。不断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打造千亿工业园。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支持精细化工、新型电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认真落实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高效利用2亿元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投入支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为企业上市提供财务、政策、资金等支持。
3、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加大投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农产品品牌开发。推进优质柑桔、高效茶叶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东商贸物流中心,加大投入推进国际商贸城二期、农产品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新的城市商贸圈形成。扶持红花套物流园、枝城煤配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支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
5、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支持村镇建设“以奖代补”工程实施,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构建以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为基础,以宜居村庄为落脚点,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
6、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机制,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7、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力争2013年被财政部教科文司列为财政教育改革与管理的联系点。
8、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做好残疾人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工作,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和增加就业。
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乡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和分配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提高农村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加大对血吸虫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等重大疾病防控支持力度。
10、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广电传媒、印刷包装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11、支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足额保障政法经费投入。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等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解决疑难问题专项资金管理,支持化解突出问题。支持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支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
1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小农水”重点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强化工程。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中低产田、低产林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中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区建设,利用插花扶贫专项资金推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13、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实施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深入推进乡镇财政所垂管工作。巩固“乡财县管”改革成果,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建设,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责任和专管员考核奖惩各项措施。加强专管员必备信息库建设,不断完善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软件,力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14、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及完整性。强化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规范预算指标管理,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强化预算监督,形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15、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加大公务卡应用推广力度,建立规范的财政专户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决算工作机制。
16、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创新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有资产处置、经营收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加强乡镇闲置资产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力争国有资产管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加强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17、狠抓增收节支。完善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财税部门、乡镇及相关单位的协税护税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调查及分析,进一步探索政府非税收入税式管理,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18、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政政策、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加强预算收支、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监督检查,将会计监督检查同“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强化财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深入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
19、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指标和办法,总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成果,扩大资金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和效率。力争2013年我市被纳入全省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就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构建领导、监管、执行机构三位一体,监管与执行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加强采购信息公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采购模式。探索实施批量集中采购模式,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
21、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试行评审项目再复核制度,改进评审方式,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准确率和约束力。
22、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强化“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及时公开重大财政专项支出。
23、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推进财政信息化大平台建设,实现财政内部业务、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加强财政信息安全建设。力争全省财政核心管理软件推广工作在我市试点。
24、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加强财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继续开展财政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财政执法和财政监督行为。积极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和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争创“全省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25、深入开展文明创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重点,以“四城联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财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系统文明创建水平,确保两个基层财政所进入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行列,局机关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6、加强青年干部培养。把青年干部培养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制定青年干部培养办法,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青年干部的党务、政务、业务和服务工作能力,创新青年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27、创新机关效能管理。开展绩效管理,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实现。深化治庸问责活动,从改进调查研究、信息宣传,精简各类会议、文件简报,狠抓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扶贫资产管理制度范文6
今年上半年,务川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排名25位,其中3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5项指标排全省前十,10项部门工作在全省、遵义市考核中名列前茅。尤其是“2016年遵义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点”这一殊荣,更是对务川推进依法行政,打造廉洁高效型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佐证。
狠抓调查研究
实现决策科学化
规范政府议事决策规则。从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效能建设等12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强化民主决策、公众参与、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决策环节;加入风险评估、跟踪评估、责任终身追究、行政裁量权等制度;针对行政不规范、违规违纪行为多、执行力差等现实问题,严格纠错问责、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等方面的规定,从源头上为推动决策科学化、行政规范化、履职高效化提供遵循和依据。
规范项目决策和管理。研究制定《务川自治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22个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规范合法;采取社会效益评估、中介评估、风险评估、跟踪评估等方法,力求做到效益最大化;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元设立项目前期工作专项基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一系列措施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规范、不透明问题,促进了项目建设阳光公开、廉洁高效。
规范规划编制和执行。启动全行业、全领域规划编制和完善工作,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产业、城乡、土地使用、基础设施等领域近50个具体规划。新增各类规划执法力量89人,开展规模空前的“两违”整治和城乡规划执法整治,拆除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全面取缔非法砂石料场,整治多家违反各类规划的生产企业,有效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促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更加有序、高效。
规范与效率并重
实现行政规范化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动员全县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城乡规划、土地、林业等执法和清理,共接收1124幢房产、232宗土地、193间门面、5家酒店以及其他各类资产,国有资产价值从10亿元跃升到50亿元。同步开展土地收储,实现从零到5000亩的突破。以雄厚的国有资产为依托,因势利导组建集融资经营为一体的洪司,2015年至今共申贷审批通过资金63亿元、到位30亿元,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效运用。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2015年4月,成立县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出台20个内部管理制度,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交易行为进行集中规范管理。截至今年10月底,共完成项目交易699宗,成交金额8.79亿元,节约资金9185.1万元,节约率9.5%。有效规范了交易行为,提高了交易效率,堵塞了权力寻租的空间,铲除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规范公共财政管理。2015年3月组建县财评中心,对各类项目进行造价评审把控。截至今年10月底,接审金额37.89亿元,审减金额4.31亿元,综合审减率11.35%,节省资金相当于2015年本级收入的105.02%。实行直接支付,切断部门和第三方利益链条,阻塞资金漏洞,杜绝部门私藏“小金库”行为,2015年3月以来节约财政资金5000万元以上。严肃财经纪律,出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规定》,严厉打击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目前共查处违反规定10人,追回资金16.66万元。
规范档案文书管理。2015年以前,全县有32个部门10年以上未向县档案局移交档案,很多重大决策、征地拆迁、招商引资资料无档可查、无据可依,大量矛盾纠纷相继产生。对此,务川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投入160万元资金新建方志馆,完善设施设备,指派150多名专人开展档案清理工作,县档案局接收移交档案7706盒、312958件。档案文书的规范管理,为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工作阳光高效开展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支撑,是“对历史负责”的必然选择和务实举措。2015年,务川档案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二位、遵义市第一位,县档案局获“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理顺职能职责
实现用权阳光化
规范机构编制、人事和职能管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继续优化机构设置,因地制宜整合国土、建设、城管、交通、环保基层延伸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人事管理,着力在政策上管人、环境上留人、待遇上引人、潜力上育人,今年上半年吸引各类优秀人才83人,是2015年的2倍。强化部门履职,以“三定”方案为依据,强化部门职责33项,调整职责21项,规范职责3项;充实城乡规划、城管、土地、林业等执法队伍,扭转了职能缺位、履职缺位的局面。
规范监察和审计工作。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支持纪检监察部门“三转”,紧抓“”督查,狠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2015年以来,开展各类督促检查11次,发现问题32起,查处90人。以财政资金使用为主线,以财政预算执行、固投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为重点,切实强化专项清理工作和审计监督力度,从根本上规范了经济管理行为,防控了廉政风险。
规范考核、督查和问责工作。实行“三按月一召回”“末位淘汰”等10项干部管理制度,2015年以来共约谈干部25人,“回炉淬火”12人。完善考核考评方案,以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结合乡镇、部门工作实际区别化制定考核方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督查力度,组建“两办”、发改、监察四支督查队伍,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督查;借鉴省委、省政府增比进位、项目观摩的工作方法,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县项目观摩和乡镇排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与时俱进搭建系列微信工作群,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时曝光,真正做到“白天查、晚上查,平时查、假日查,天晴落雨查、夜半三更查”。加大问责力度,今年上半年,h委、县政府对项目推进落实不力的,诫勉谈话3人、通报批评4人,36个单位因主体责任未落实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