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1
一、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其应用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以免冲淡教学主题。比如物理教材中有关内燃机运行过程的教学,只要用计算机的平面动画演示,就可让学生弄清楚来龙去脉,没有必要再去制作三维动画,否则,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计算机多媒体的神奇上,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
二、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对重要信息的选择困难;另一方面会使容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超载。笔者曾在小学见到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加减混合运算综合练习”时,设计了一个课件,其中运用大量的动画、彩色图形,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使整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多媒体展示会,尽管课堂热闹非凡,但学生最后做题时却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并不知道哪里是"月",哪里是"花"。
三、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中学生物《血液的循环》的教学,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其重点,学生理解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是难点,为此,一位教师采用3DMAX设计了一个三维动画效果的课件,真实地反映其变化过程:血液从左心室出发,通过血管再流回心脏,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十分清楚,血液成分的变化也一目了然。这样,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模拟,使学生通过“引其观、诱其思、导其问”,到“探其源、穷其理”,最后帮助学生“排其难、解其疑”。
摘要: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交互性的特点,以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功能,文章探讨了课件人机交互、教学交互的几种交互方式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并阐述了基于WEB的B/S模式体系结构的课件设计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网络教育的关键。
教与学应该是互动的,所以网络课件要体现出交互性的特点,以实现人机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课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交互式方法进行设计,实现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
一、课件的交互设计
1.人机交互方式
键盘
鼠标
菜单、按钮、目标区等
媒体
函数变量控制
交互
循环
人机交互方式主要体现在课件基于内容的交互。基于内容的交互设计可采用目前流行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实现。比如: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基本上不必手工编写程序代码。
用Authorware编制课件,进行交互设计,可以选择11种交互响应类型:按钮交互响应、热区交互响应、热对象交互响应、目标区交互响应、下拉菜单交互响应、文本输入交互响应、按键交互响应、条件交互响应、尝试次数限制交互响应、时间限制交互响应、事件交互响应。后4种交互响应类型是使用系统(内部)函数(变量)、用户自定义(外部)函数(变量),由数字驱动,满足条件触发交互响应。交互响应的触发机制如图1所示。在编制课件时,可以尝试组合运用上述11种交互响应类型设计出丰富的人机交互效果,配合Authorware强大的跟踪能力和语言编程能力,自动记录用户的交互与响应。交互图标、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是Authorware交互设计的“三架马车”,配合分支图标,实现程序的三大结构控制: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使用框架和导航图标可以设定翻页结构,解决个别化学习中的迷航问题。
Flash提供强大的ActionScript指令,用来制作交互式动画、网页链接等,而且还可以调用JavaScript程序。如课件中习题库的交互设计,借助Flash中的ActionScript指令的强大功能来实现。举例说明:
对于习题库中的判断题,先新建两个场景“ok”和“fail”,在两个场景中分别制作较短的动画来表示答对(笑脸)和答错(哭脸)。在两个场景的最后一帧加上动作指令:
gotoAndPlay(“Scene1”,1);
即可。
对于选择题,我们可以在四个备选答案的下面加上隐藏按钮(即仅有响应区域的按钮),在正确的答案按钮加上指令:
on(release){
gotoAndPlay(“答案场景”,1);
}
即可。
填空题稍微麻烦一点,要在添加答案的地方加一个InputText(文字输入框),设定其变量名,如:x。在提交按钮上加入ActionScript指令:
on(release){
if(x==(正确答案){
gotoAndPlay(“ok”,1);
}else{
gotoAndPlay(“fail”,1);
}
}
即可。
Dreamweaver中的行为Behaviors,在网页中使用可以产生互动的效果,增强网页的交互性。如Dreamweaver中有一个行为叫Draglayer(拖放层),用它可以设计出拼图游戏等,将标准答案拖到正确的位置上,与javascript调用结合一起实现一定的功能,如弹出一个窗口,判断对与错。用Dreamweaver的扩展程序CourseBulider,创建交互式课件,如选择题、填空题、拖放题、计时器等。
2.教学交互方式
(1)网上教室功能的设计
作为网上的教学系统,教师的子系统必须能够随时地获取来自学生子系统的信息反馈,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具体设计思想及技术实现如下:
在初始化阶段需要登记用户身份(是教师还是学生),若是教师则启动教师子系统并在后台运行,添加一个“答疑”的按钮。当有学生提问时,给出提示,并将此程序转到前台,最后给出应答;若是学生则会在登记后出现一个“提问”按钮,每当有问题时按下此按钮,便可以提问,并在出现的文本框中输入要提问的问题即可。
此功能是通过调用外部程序实现的,而外部程序是利用VisualBasic6.0开发的,在VisualBasic6.0的IDE设计环境中,在窗体上加入Winsock控件即可实现通讯功能。在运行时,要求用户输入服务器的主机名,单击“连接”按钮后,子系统将与主机建立连接,双方可以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通过TCP/IP进行交流。在主机端,随时检测连接的状态(监听、连接、中断等),当双方的任何一方中断,连接双方均可以看到“连接已经中断,请重新连接”的提示,这样双方可以随时知道连接是否有效、是否可以交流。在运行过程中,只有当教师按下“答疑”按钮时,学生才能请求与教师主机建立连接,因为学生不能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随意与教师主机建立交流方式,不能随意打断教师的教学进度。
网上教室的设计是一种实时交互方式,还有在线讨论,通常设计成在线聊天室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该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也是一种实时交互方式。
(2)答疑和导学功能的设计
答疑和导学功能的设计是在非实时交互方式下,交互双方不受在线时间的限制,信息的发送和回复可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双方的交流具有更大的自由度。通常有两种方式:
a.使用E-mail“一对一”式的非实时交互,网络课件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建立一个电子信箱,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可以随时点击“答疑信箱”或“教师信箱”等功能按钮,立即启动outlook邮件系统,并切换到E-mail撰写界面,学生完成后发送邮件,教师收到后分别作出回信解答。使用E-mail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通信。
b.应用Web技术建立一个电子公告板,通过它进行“一对多”的非实时交互。这种方式没有时间限制,教师可以随时将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或问题解答公布在公告板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让学生关注。学生也可以向公告板上贴出自己需要解答的问题,向老师或其他人征求解答。在电子公告板的发言撰写界面上,发言者一定要填写发言人姓名、发言主题、发言内容,并可按照发言时间、姓名和发言主题查看发言内容。
二、Web下的课件设计技术
Web下的课件的设计技术可以采用Windows2000Server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IIS5.0WEB服务器,Dreamweaver4.0进行网络课件的静态页面的制作,DHTML、javascript、Vbscript进行动态网页的制作,MicrosoftAccess2000建立数据库,ASP(ActiveSeverPages活动服务器脚本)技术实现WEB站点与数据库的动态连接。
网络课件是建立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体系结构的基础上,B/S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库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式,这种基于WEB的模式是通过ASP技术,利用ADO对象来访问数据库的,它把传统的C/S模式的服务器进行了进一步地分化,分解成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和一个WEB服务器。基于B/S结构的系统不需安装专用的前端应用程序,各种平台上的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便可访问并处理相应信息,操作更加简单,但存在安全问题与数据通讯的瓶颈问题。
三、小结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设计出很好的交互性,具有很好的交互功能。在课件设计技术上可以采取基于WEB的B/S模式体系结构,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数据库的信息系统模式,可以设计出交互性能良好、方便实用的网络课件来。
参考文献:
1罗辉.网络课程的交互.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2刘繁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电化教育,2002,11.
TheDesignofInteractionandFulfillingofMultimediaCoursewareonNet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2
关键词 移动学习 资源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2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learning
SU Zhi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e choice and design of the Mobile-learning resources are the key points of Mobile-learning resources constructing. We can find out a good way by combining M- learning, the objects and the equipment, directed b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Besides using for reference of Microlearning to make small learning packages with good encapsulation, we should also make the courseware in different mode of presentation.And we can make a good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way to improve the M-learning effect by apps of message pushing or subscription of social platforms or circle of friends.
Key words M-leaning; resources; design
0 引言
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学家Desmond Keegan在“新千年: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中外专家学术报告会”上所作题为《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学术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近年来,随着3G 、4G移动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网速提升、数据流量资费下调、wifi广泛应用、智能手持设备的普及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日益增强,智能手机、PDA、MID等成为移动学习的主要依托。
为此本研究从制作适用于Android智能手机和IPAD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入手,从高职各类课程中筛选出公共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和职业技术专业必修课“视频编播技术”课程,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移动设备的特性,结合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的不同特点,探讨可用、有用、易用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促进移动学习在高职校园中的开展。
1 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的选择
移动学习是远程学习和网络学习发展的新阶段,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最明显的优势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学习过程最明显的特征是学习经历的碎片化,学习者学习时间零碎、注意力控制时间短。因此,移动学习的特点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于移动学习,可以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发现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等教学策略,关注在容易受干扰的移动学习环境下,适合于学习者学习的资源开发。从常识性、趣味性较强等特征着手,从课程背景学习、教学和实验实训学习、外延学习等学习领域,寻找移动学习应用的切入点。如在高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移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以经验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导向,构成多层次、综合性的体验式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十三个教学模块如劳动法概述、劳动法律关系、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的特别规定、工资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保护、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社会保障法概述、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制度中,学习内容通过社会调查、微型案例、模拟法庭等情境有效呈现出来。
2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
2.1 碎片原则
没有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是学习者移动学习的一个特点,为支持在零碎时间段内学习活动的进行,从学习者注意力持续时间、可接受的信息量、学习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吸收微型学习理论,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设计具有自包含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微小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封装性要好,应具有相对完整性,力求知识粒度适中、学习要点突出、重难点明确、内容精炼。根据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研究建议,移动学习模块持续的时间被控制在30秒到l0分钟之间。
为了系统知识的建构,在碎片化与体系化之间寻求平衡,移动学习课程应提供知识结构图,内容编排注重学科规律,模块与模块之间通过“要点提示”、“小结”等技巧建立联系,促进“松散”知识内容中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
2.2 简单原则
移动通讯设备CPU处理能力和内存都是有限的,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又是分散的,并且容易受外界高度干扰,这些都决定了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必须坚持简单的原则,即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文字说明和图示简洁明快。界面是与学习者交互的最直接的窗口,色彩搭配、文字样式、图形运用都可以强化界面的视觉整体识别感;版面编排要统一、布局清晰合理,易于学习者准确接受信息;导航层级不要太深,提供一致的导航方法,为引导学习者独自完成相应的知识模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向导作用。
2.3 少输入原则
一键多能是手持移动通讯设备的共同特点,即使是使用配有外置专用键盘的手持设备用来输入大量的文字也绝非是件方便的事情。所以在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尤其是交互设计模块时,要尽量减少文字输入,建议多用可选项来代替文字表达。
2.4 短文本和多级联原则
移动设备小巧便于携带的同时也显露了它的一个弱点,就是显示屏幕较小,因此在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资源时应遵循短文本,菜单以级联形式为主。多利用概念图和信息图来传递信息,一屏显示不要文字太多,不要出现左右滚屏。若必须有较多文字时,可考虑分块或分页,要注意字距、行距、段落的设置,关键词可进行字号、字体、颜色、样式等处理,以便记忆和理解。
3 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
虽然课件的结构一直在变化,但是课件的呈现形式变化一直不大,事实调研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关于手机使用习惯的调查显示,移动阅读一直是移动应用排名中较为靠前,“有声书”等音频课件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诸如WEB网页形式、电子书等看似简单的课件形式并没有淘汰,而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运用超链接将各种媒体的学习素材诸如文本、图像、动画、讲解音频、视频等组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多媒体移动学习包。
在实践中,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微观资源建设,除开发了以视频为主的高职“视频编播技术”微课程主题网站,还采用CEBX技术设计制作了多媒体电子书形式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CEBX全称Common e-Document of Blending XML,译为基于混合XML的公共电子文档,是一种独立于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呈现/打印设备的文档格式规范,融合了固定版式信息和结构化的流式信息,解决了数字出版中的终端多样化所带来的问题,使一个文档能够同时支持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终端的阅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利用CEBX的版式处理技术,实现了图文及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混排,文档内容能够根据显示设备的特性进行自适应调整,在提供丰富的显示效果的同时,各类图表始终保持资料呈现的原始性,使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移动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促进学习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非易事。考虑不同学习环境的制约因素、或对某一类型偏好的学习者而言,最恰当的方法是,同样的学习内容,制作出不同的课件呈现形式。如在合成多媒体课件之前,把课件文本变为PDF,把课件解说音频变为MP3,利用软件CamtasiaStudio录制电脑屏幕实操、利用软件格式工厂转换视音频格式等等,让学习者来自由选择这些不同形式、格式的课件,以提升相关学习资源的使用率。
4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展望
在移动学习设计上,我们不要忽视智能移动终端独有的特性,如:触屏技术、重力感应、地理坐标定位等。随着平板计算、增强现实、物连网、学习智能分析、3D打印、柔性显示、 可穿戴技术(如Google 眼镜)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些技术来开发移动学习应用会更具特色。特别是触屏技术,目前已应用在很多仿真模拟的培训学习之中。
为了达成教学效果,课程还必须有专用的交互功能。不同课程往往还需要不同的工具。编程课需要在线编程环境,典型如Linux 课需要虚拟机;英语课需要口语评分等。另外移动学习不能缺少人际交流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即社会化学习,基于信息浏览或知识检索的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仍然不够。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魅力在于可以形成使用者所关注的人际关系圈,而人际圈中的信息流动就是一种最佳的社会化学习方式。如通过微信提供的朋友圈可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可以快速发送免费的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信息,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推送、订阅、通用访问等功能,学习者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移动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普及性。在这种平台上,学习者能快速找到学习伙伴,及时分享与传播自己的感触与收获,获取碎片化的知识,获悉资讯动态,提升学习效果。所有课程都需要配套通用或专用的交互工具,所以,未来如有支持插件的学习平台,于是课程就成为这类平台的App了。
5 小结与反思
如今随着3G、4G的迅猛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服务平台应用功能的多样化,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实践中发现学习者除了应用、浏览指定的移动学习包外,更倾向于搜索能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及时解答和访问的相关资源。因此,移动学习需要海量的碎片化的资源,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者应特别注重学习者需求,顺应“云端”“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革,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以支持这种“在学习中学习”的移动学习行为的发生,真正实现高效、广泛、共享、交互性强、个性化的移动学习,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大家学习与发展的工具伴侣。
基金资助: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C178《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穆肃,闫振中.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
[2] 詹青龙,黄荣怀.移动学习终端设计的价值取向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9.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3
关键词:网站设计; 数字化;企业视觉识别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数字化技术革新,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无论从广度或者深度上,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通过网站可以更全面地接触到全球各个区域受众,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增强企业文化推广,开拓国际市场渠道,实现更多形式的商业宣传,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目前,市场对网站设计人员需求量较大,如何在网站设计教学中做到好的导向,为市场提供优秀人才,是当前网站设计教学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目前网站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网站设计同质化严重,创新较少。
国内网站普遍存在偏商业化的特点,设计公司本着寸土是金的短视观念,用尽版面空间,鲜有从网站整体推广考虑,网站设计依赖已有模板,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而漠视企业文化理念推广,以致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塑造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1.2 缺乏系统化开发
网站设计在开发中缺乏系统化和延续性考虑,很多企业网站没对网络推广进行长远考虑,缺乏相关人员参与维护管理,导致企业信息更新延缓,甚至无法链接,或者网站缺乏人性化考虑,受众不能即时获得精准信息,此类网站不仅没有帮助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反而影响了客户群的稳定。
1.3 对企业数字化CI体系淡化
网站的企业识别系统不统一,或者没有体现网络环境下的特性,企业识别图形单一,缺乏变化,在整个网站中没有系统地体现企业识别文化理念,影响企业对外宣传效果。
1.4 重内容,轻企业理念的策略
设计人员在完成相关网站设计时,只关注既定内容板块设计,缺乏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分析,在设计中没有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充分注入到设计中,致使企业网站缺乏特色。
企业网站在设计中欠缺长远规划考虑,在前期设计中没有很好地为网站后期维护预留适当空间,致使企业网站长期得不到及时更新,企业识别体系陈旧没有新意,从而影响了企业在公众中良好形象宣传。
2. 改革之我见
2.1 强化网站设计中CI体系的渗透
网络的独特传播形式决定了CI体系需要改变原有设计内涵,需要通过能够体现数字媒体特点的手段和方式对CI体系进行新诠释和设计语言重构。例如:在传统标志设计中,标志一旦确定,在各种表现系统中就不宜更改。这样的形式于网络传播是非常不合时宜,网络信息在虚拟的空间中展示出来,其可变性、实时性和与受众交互性成为其传播信息的一大特色,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在百度搜索引擎中,百度的标志会随着每个时期不同而变化,既有一定动态,色彩变化,甚至图形都随着不同实时事件而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交互,受众可以通过点击标志直接获得相关更加具体信息。这样的设计形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一层不变的模式,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拉近网站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而在网站设计教学中,往往会从设计的视觉元素入手去指点学生去设计网站,把企业视觉识别体系的数字化忽略到或者弱化它,这样的网站设计不过又一个平面设计的变体,并没有从企业文化如何更加适于网络推广的层面来考虑。
2.2 渗透用户体验意识
一直以来,随着技术对生活的渗透,让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但当我们在运用中,常会感受到有的技术让我们备受鼓舞,但有的却让我们感到麻烦,在设计上对技术的运用不当,会为我们增添很多烦恼,所以,用户体验意识逐渐渗透人们的理念,如何从用户角度去设计网站的交互效果,宣扬企业对用户的人性关怀以及企业的精神理念是我们设计网站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学校里的网站设计教学却往往会忽略这样层面,由于为数众多地采用虚拟项目来完成教学,学生无法了解来至市场的真实反馈,在用户体验方面缺乏经验,教学中又常常偏执于交互视觉效果的设计而忽略来用户感受的考虑,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节,这样的现状不宜于学生真正掌握交互设计的真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渗透用户体验观念,引导学生在完成虚拟项目时,可采用模拟市场,体验用户心态,促使学生真正明白用户体验的关键所在,从而知道交互设计,提高有效技术的运用。
2.3 增强团队完成项目意识,实现组合最优化
庞大复杂的网站建设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一个优质的网站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网站设计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网站建设理论知识和技术以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种协作精神的具体表现不仅在团队分工方面,更应体现在团队管理和规则执行上。例如网站相关文件的命名管理等,以及在设计中与后台程序员的沟通协调,了解设计与实现之间的关系,甚至与网站策划人员的协调,了解客户的目标需求和后期维护关系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观和沟通交流意识,否则一旦养成不良设计习惯,则无法融入团队,甚至会对一个庞大的网站建设工程造成极大的破害和影响。通常,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组队较为松散,没有相应的可参考管理机制和协作意识,很难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需要解决这种现状,势必需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网站与市场联系紧密,学生在完全脱离实际项目中进行学习设计,无异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网站设计教学有必要安排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甚至是进入公司或者工作室,在真实的项目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融入到团队,如何去遵守相关设计规则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从而促进学生明白如何实现团队组合的最优化,尽早融入到设计团队中。
2.4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设计的提高。
一直以来,学校教学中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都较为单一,网站设计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作品进行相应的评分。一层不变的教学评价,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较为片面,学生也无从知道作品到底有哪些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设计真正的提高。市场是检验网站设计是否成功的有力标准之一。网站因其依靠平台技术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直接要求学生通过把设计作品上传网上,通过考核其用户点击率来测评网站设计的效果,不失为一个利用其技术优势,进行特色评价的方式。同时通过点击率,可以促进学生明了如何把企业网站的视觉识别系统通过数字的手段进行实 现,如何提高用户的搜索率等,以及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高企业视觉识别的印象等。
3. 小结:
在互联网渐成为普通大众的生活之必需品的今天,网站平台几乎跨越了众多行业界限,成为各行业之必要的网络推广手段,网站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网站设计水平,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设计人才,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高校教育,理应担负起良好的社会导向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好设计意识的网站设计人才,为国内的网站建设和推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孙飞 论艺术设计专业CI设计的教学观[J]美术大观 2009.6
[2] 张志弘 数字媒体时代-角色定位模糊的时代[J]互联网时代周刊2010.8
[3] 饶简元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探讨[J]艺术教育2010.5
[4] 茅佳妮 约翰.奎尔奇:应对市场变化,寻求解决之道-直击腾讯智慧风暴论坛 [J]中国广告2010
作者简介:王成宇,(1973-)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4
关键词:本科 设计心理学 教学
一、 本科设计心理学的教材和教学现状
设计心理学是最近几年刚兴起的一门设计和心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广受关注而又争议颇多。大多数本科院校是最近几年才刚开设本课程,甚至有的本科院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那么对于设计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目前也尚无相关的较为普遍的、通用的教材。设计心理学领域的各位学者均以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出发,构建学科体系,提炼学科理论和知识。
自从2001年江南大学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设计心理学》教材之后,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也逐渐热了起来。国内相继出版了6――10本相关的教材。其中工科工业设计背景的设计心理学教材主要有: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柳莎《设计心理学》、以及2012年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张凯、周莹主编的《设计心理学》等等;以认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材由邵璐、姜波编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心理学》;以及十一五规划教材许邵艺编著的《设计艺术心理学》;和设计学专业的通用教材:由杨星星、宋艳菊编著的《设计心理学》。短短时间,国内多位学者撰写同一门教材的编写,充分反映了我国学者和设计者对设计中心理现象的关注,也表明了心理学研究对设计学科的建立,设计实践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设计心理学研究教材的多样性和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课堂方面是作为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的设计心理学面临着更为含混的、无定论的现状。甚至设计艺术学本身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属性,又进一步强化了设计心理学体系和理论尚不统一的学科属性。
因此, 对设计心理学的教学, 尤其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对准确的教学定位是高校设计心理学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方向。由于目前在国内相关的教材较少,现已出版的一些教材或是针对性过强或是晦涩难以开展教学。针对我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特点和现状,经过仔细斟酌和考虑,我选择由许邵艺编著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设计艺术心理学》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同时合理的引进其它教材的内容和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独特的教案。
二、 设计心理学教学的课程定位
设计心理学教学是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要,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工业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设计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
我认为设计心理学应定义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工具学科,它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认识其设计目标人群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起到改善和辅助设计的作用,同时增强设计者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创造能力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必把精力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本身中去。
三、改革设计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大学,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我的课程定位: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为学生在设计时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是拘泥于心理学理论本身。我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思路:
1、设计心理学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剪裁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点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以及自己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我把教学内容定义为通用的教材性质而非学术研究性质,并且对教材内容知识点重新的进行了重新的归纳和整合: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部分。主要讲述设计心理学的概念、与设计心理相关的心理学流派、以及现代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第二章:讲解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感觉、直觉、思维、联想、情绪、情感、个性特征等;第三章:主要讲解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视知觉心理规律;第四章:讲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第五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消费心理学”;第六章:讲解设计师的心理和设计思维。这与原参考教材有一定的出入。
2、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强调经典性和实用性
首先,设计心理学的原理教学采用“拿来主义”直接讲授。让学生直接掌握所涉及的理论精髓,而不必去搞繁琐的理论探源与论证。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理论和解释设计现象,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心理学实验讲解。比如在讲解设计心理的现象――色彩心理的综合效果设计时,为什么在快餐店和电影院门口要设计一些不安的色彩,而在阅览室和实验室设计蓝色或冷色等宁静的色彩?可以通过心理学家的心理实验结果来证明:让一部分人呆在四面都是蓝色的冷色调房间内,另一部分人呆在四年都是红橙色的暖色调房间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在里面呆一个小时出来。实验结果时在蓝色房间里的人呆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而在红色房间的人呆了只有不到四十分钟就出来了。
其次,设计心理学的应用部分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为学生在设计时理论指导实践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师将设计理论,设计师、消费者、设计作品直观的显示在学生的面前,边分析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讲解,以获取最佳效果。让学生意识到,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工具学科在设计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因此,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其实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再次,设计心理学的实用性知识采用演示练习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繁荣”源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设计现象的理论分析,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调研的操作,加速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从而解决设计心理学科的学习中“知易行难”的问题,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让学生的通过市场调研和作业,使学生在设计和生活中,更深刻的理解设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指导设计实践,达到理论的升华。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有创造性地去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依靠上述方法外,还应根据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去研究。
3、增设网路时代的数字设计心理应用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都需要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目前的数字媒体和虚拟化设计等相关专业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个新兴的重要方向和分支,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全电脑操作,因此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数字话设计时代中,根据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增设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化时代的现象解释和应用研究。着重的理论依据有: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规律,特别是色彩心理对设计的影响;情感与情绪在网络化时代的实践研究;消费心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界面和交互设计心理、用户设计心理等等。我以前曾发表的论文《WEB设计中的情感交互》也浅显的设计到了其中设计心理的情感交互研究。
小结: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从对设计现象的感知和设对计现象的原理着手,对设计实践和原理产生必要的补充。此外,设计心理学还与设计实践教学共同构建出一个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我们相信,设计心理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莎.设计心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 许邵艺.设计艺术心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搜索引擎;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263-03
"Search Engine" Teaching Case
WEI Juan
(Jiangsu Vocational and aTechnoical College of Finance&Economics, Huai'an 223003, China)
Abstract: "Task-driven" is a student self-learning-based teaching methods,Teachers are responsible for guiding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 search engine "teaching case, the use of" task-driven "teaching to guide students to self-study are set forth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let the full self-learning, step by step continue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learning ability, to achieve "the awareness of students using computers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Key words: task-driven; search engine; self-study
1 概况及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计算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而应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学科教育的目标[1]。任务驱动下自主式学习,小组指导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经过广泛检验证明是很好的教学方法[2],而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地应用于具体课堂教学,这一点我一直在思考。
从学生这方面来说,自从学习了网络之后就对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很好奇,常常是老师一不留神,他们就大胆越池。曾经有一位学生当着我的面直言:不让我们上网和打游戏,那上课还有什么意思!――理直气壮!这或许还说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但究竟在拨通了网络连接之后,学生们更喜欢做什么事?我对我校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做了个调查,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多学些东西,多数学生还是想利用计算机课“好好玩一玩”。学生要玩的心理我们不能放纵,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学生这一心理。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分析学生成绩好坏:学生学得差不能全怪学生,老师如果教得很无趣,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听下去。这对于我们计算机课而言,更多地是提醒我们,在网络课堂中,我们应该怎么设计我们的教学?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学生的想法去上课,但是可以尝试在学生"喜欢做"与"应该做"之间找到"切点",所以我也在努力寻找这个“切点”。
我对《办公自动化》这一科目中的“搜索引擎”这一课尝试了用新的教学方法。我对这一课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课前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课堂学习也主要利用教师自己做的课件由学生自学;评价的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整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充当教学组织者、学习辅助者的角色。
2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从内容结构上看,看似简单,实际上在教学中如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使教学显得空洞,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知道现在流行的搜索引擎站点地址有哪些;
② 学会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2) 能力目标:
① 能比较熟练地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② 体会网络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计算机的情感。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内容的查找;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利用搜索引擎快速而又准确地检索到相关的信息。
5 教学课时
一课时完成。
6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7 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对学生:“下一堂课我们学习网上获取信息,你们的座位可以根据小组来坐,我们要来个比赛,看看哪一个小组找的资料既多又好又实用。”
“好!”学生哗然。
教师:做课件1(搜索引擎基本知识),课件2(搜索引擎基本技巧)并将其放在教师机上,将属性设为共享。
2) 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明确任务
[教师讲解]: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站相对较少,信息查找比较容易。然而伴随互联网爆炸性的发展,普通网络用户想找到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这时用以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为目的的专业搜索网站便应运而生了[3]。大家都知道“福尔摩斯”是英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大侦探,神通广大,没什么事能难倒他。而搜索引擎可以说是因特网上的福尔摩斯。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打开网上邻居中教师机上的“课件1”(搜索引擎基本知识)自学搜索方法,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以下任务:利用教师提供的几个网址,可采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搜索以下内容:①请搜索2006年多哈亚运会金牌榜上前三名的国家及各自的金牌数;②请找两到三个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相关的网站。比较两种方法各适用于搜索什么样的信息。
3) 学生开始搜索信息,教师巡视
很快学生忙碌起来,小组内的学生也自发聚到一起,开始讨论怎么搜索。我看到有一小组的学生将其中一台机器专门用来播放课件,左右两台作搜索信息用,边学边做。我感慨:“学生其实很会学习,有时他们自己想的方法比老师的方法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学生不断发出“找到啦”、 “你快来教教我”、“到底是怎么找的”这种兴奋、急切的声音,教室内尽管学生的讲话声很大,看到他们这种热情,我却不忍心去训斥他们,他们的兴趣不再是游戏和聊天,这真验了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巡视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搜索有点不知所措,于是我在征求他们同意之后采用LANSTAR苏亚星中的操作演示对他们组个别教学(搜索信息部分),很快他们也掌握了搜索信息的方法。
4) 教师简单小结
分别找两组学生代表叙述并演示各自的搜索方法
[教师讲解]:
① 搜索引擎:专门帮助我们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的网站,我们就叫它为搜索器,也叫搜索引擎。
② 搜索引擎分类
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主要可分为三种,即全文搜索引擎、目录型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
关键词搜索引擎
关键词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国外具代表性的有Google,国内著名的有百度。它们都是在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检索方法:直接输入要搜索内容的关键字。关键字型搜索引擎可以精确地查找特定信息。题目1适合采用此方法。
目录型索引
目录型搜索是按目录分类的网站链接。目录索引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Yahoo雅虎。国内的搜狐、新浪、网易搜索也都属于这一类。检索方法:按提供的目录类别一级一级搜索。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适用于查找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一类网站。题目2适合采用此方法。
元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在接受用户查询请求时,同时在其他多个引擎上进行搜索,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③ 常用的搜索引擎网址
关键词搜索引擎:
目录型搜索:
[提问]: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组同学在搜索第一题的时候很快就搜到了相应的内容,我想请这组同学来说一下是怎么样搜索的?
[反馈]:这小组请了一位代表起来回答:老师,我是采用了几个关键词一起搜索,中间用空格隔开。
[布置任务]:这位同学描述的空格,就是我们在采用关键词搜索引擎时使用的搜索技巧,到底是什么样的技巧能加快我们的搜索速度和精确度呢?请大家自学“课件2”(搜索引擎基本技巧),完成以下任务:假如你是导游,明天要带团在常州的几处地方游玩,而你还不是很熟悉这些地方的名称、景点、风光、民俗以及相关的乘车路线,那我们就可以到网上去寻找具体资料。请大家分组快速寻找3个以上的景点及相关情况(包括天气情况),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快,而且要让游客满意你的介绍情况。大家把找到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困难都记录下来。
5) 学生开始搜索信息,教师巡视
学生开始搜索,而学生带着新的身份在竞赛的激励下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每位小组的成员也全都参与了进来,有的成员负责搜索,有的成员负责记录,有的成员负责播放课件等等,但是分工的同时也少不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每次搜索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总是一起商量着用其它的方法,在筛选资料的时候,大家也一起考虑。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中。当然还是有个别小组不太会,我还是同样采用了个别教学方法给他们个别指导。
6) 教师小结
我请每个小组的代表给大家展示他们搜索的成果,并且讲解一下使用的方法,另外还把他们在搜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忙一起解决。
每位小组代表在讲解的时候,其余同学都在认真听,看自己组有没有遇到同样的困难,并学习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师讲解]:关键字型索引的使用技巧(教师作相关的演示)
① 注意搜索的关键词:要寻找有关电脑报价的资料可提炼关键词:“电脑整机报价”、“电脑配件报价”、“电脑报价”
② 细化搜索条件:要了解电脑报价中的硬盘报价,条件可以为:“硬盘报价”
③ 用好逻辑符号:要了解电脑音箱或声卡资料,可在关键词“电脑音箱”和“电脑声卡”中间加上“OR”,即用“电脑音箱OR声卡”
④ 强制搜索:用““CPU”+“测评””的搜索结果比“CPU”+“测评”更精确
7) 知识扩展
关键字搜索引擎使用中常犯错误
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似乎已尽了全力来搜索,但是依然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案。这个时候,请不要放弃,认真回顾检查我们的搜索过程,也许只是因为一个小差错。一个看上去毫无希望的搜索,很有可能在纠正了自己的搜索策略后获得成功。
常见错误:①错别字;②关键词太常见;③多义词;④不会输关键词,想要什么输什么;⑤在错误的地方搜索
8) 思维点拨
“今天,同学们基本上都顺利的完成了搜索任务,但是在刚才浏览网站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很多有用的文字,发现用笔记录很麻烦,很想把它直接存在电脑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片也想存起来,那如何保存呢?请同学们思考课后思考一下!”
9) 评价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哪一小组表现最突出?” 学生:“第二小组。”
教师:“是啊,第二小组的同学搜索信息很快、很丰富,而且还主动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当然,其他小组的同学表现也不错,第三小组的同学学习方法很好,第一小组在遇到困难主动请求帮助……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那在今天的学习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呢?”
“学习很开心,从学习中体会到喜悦。”“可以随便讨论问题而不用担心老师阻止。”“请教同学比请教老师好,不会很紧张。”“我找到了好多景点的资料,很带劲。”“我找到了很多景点的照片,了解了更多关于常州的信息。”“开始我们小组的同学都不会,是向其它小组请教后才会的。”……
8 教后反思
同事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机器的排放围成小组形式,会更有助于这种教学方式。”
“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能产生竞争学习,我觉得这节课小组教学用的比较好,合作和竞争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我看,让学生自己确立搜索信息的主题,然后自己搭配小组,可能积极性会更高。”……
我的体会:
本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充分自主的学习,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知识技能,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目标。
由此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但是离达到“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也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继续思考、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榕.网络教学的交互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2.
[2] 孙翠玲.师范生信息技术培养中教学案例的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3] 张冀. 教学案例与教师发展[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