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1
在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三项改革的核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也称为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一、现行国库支付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即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安排直接将预算资金从国库经人民银行拨付到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预算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预算要求自行支付各类款项。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1.是缺乏严格的预算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腐败行为。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各种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无法控制。
2.是由于大量资金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很低。财政资金的分散支付,各单位分散购买,不利于节约资金,采购成本较高,加大了资金的运营成本,财政资金始终处于低效运营状态。
3.是无法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这一环节管不好,财政管理就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不可能做到科学、规范。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意义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的拨付、使用、银行的清算,直至资金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整个过程的监控制度。即将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和使用,避免财政资金分散,增强政府财力,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这种支付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财政资金按预算、按用款计划直接通过国库划拨到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有利于财政部门细化财政支出资金的分类监督管理,掌握各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用途、用款时间、付款对象等,有利于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馈,减少财政资金使用上的损失浪费,从根本上消除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从现行的分散支付向国库集中支付转变。其基本思路是:
1.改变资金管理方式。(1)在中央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相应地,在财政部门建立统一的资金账册管理体系。(2)预算资金由原来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改变为由财政部门统一保存在中央银行国库单一账户上进行管理。(3)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以下简称“支付中心”)。预算资金由原来通过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整笔拨给各预算单位,改变为由支付中心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用款情况和实现的购买行为开具的付款申请,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即由原各预算单位分散支付改为由支付中心集中支付。
2.改变资金支付方式。由于资金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支付方式也作相应改革。除小额零星开支外,预算单位发生购买行为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资金由支付中心根据预算单位申请的数额和用途直接从国库单一账户上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要取消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各单位将失去对资金的直接支付权,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部门的既得利益被打破,这就要求一定要加强宣传,使预算单位都能认识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变化,也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的调整,而是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最佳管理模式。
2.实施配套改革,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创造条件
一是改变国库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强化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三是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3.建立集中支付中心
设立集中支付中心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一环。根据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每一级财政都要建立自己的支付中心,负责本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集中支付工作。
4.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业务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配备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政策业务水平。
5.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在法规建设上,国家要制订《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程序》、《国库支票管理办法》,修改《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国库会计核算办法》等法规制度。在支付中心内部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内部牵制,完善内部稽核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
参考文献:
【1】能昌欣: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会计师》2010年第10期)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2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以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1年国务院通过了财政部提出的《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随后,根据财政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各级各地陆续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建立)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毕竟才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使财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目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想认识尚不够统一。
(二)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础的部门预算,其编制和管理还不够规范。
(三)部分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国库支付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小金库”仍未绝迹,有抬头的可能。
(五)是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瓶颈。
二、顺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应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必须明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变各部门和单位分散支付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只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变革,资金的审批权、使用权、开支渠道、预算定额均不发生变化,也没有弱化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充分认识到“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诚然,要对几十年来的支付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确实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观点,对出现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做好相应宣传解释工作。
(二)继续推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程,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一方面应在集中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预算高速权力,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这样既能保证预算单位按预算列支,又可以促进其预算编制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核算员,还要做掌握全局的预算员。一是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至少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经培训仍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律调离,重新安排工作,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吸收到该岗位上来;二是建立起单位财务人员业绩考评机制。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国库支付中心和各单位配合,每年对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一次客观、全面的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表彰,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业务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四)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人行等部门,定期对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设举报电话,对举报人保密,并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及举报中发现的“小金库”现象,对其单位负责人从严处理,追究其相应责任,避免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五)必须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必须进行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如及时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抓紧做好《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及相关资金清算等办法上升为法律或部门规章等工作,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制建设,增强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与不可逆转性;研究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国库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银行财政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和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管理办法,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3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达成改革共识。从20*年下半年开始,我市财政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当年财政重点工作之一,成立由局领导任组长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现状和改革创新思路向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领导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经市政府批准,于20*年10月成立了*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明确支付中心职责,调配工作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同时,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召开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单位座谈会,积极向预算单位解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做法和意义,消除预算单位的疑虑,统一改革思想,达成改革共识,赢得了预算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加强调研论证,抓好建章立制。为了顺利启动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我市把制度建设放在改革的首位。结合我市的实际,精心设计改革方案,反复研究论证,拟定并由市政府印发了《*市市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运行机制。相继出台了《*市市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市市直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试点资金清算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此外,还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办事指南、工作守则、意见反馈制度等,并将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以方便学习、查阅和执行。初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框架体系,为我市顺利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主动做好服务,稳步推进改革。一是加强学习。针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要求高的工作,一方面,组织支付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的文件、政策和法规,吃透文件精神,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到*门市、开平市等较早开展试点工作的地方进行学习,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汲取兄弟县市的宝贵经验。二是抓好培训。通过组织财政、银行和试点单位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改革前期培训,使相关人员深刻领会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质,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同时,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深入各试点单位和银行,主动搞好服务工作。指派专人对预算单位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试点单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难。三是完善流程。结合实际,通过规范用款计划编报、规范资金支付程序、规范支付信息反馈等方式,在不违反财政规章制度及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尽量方便单位用款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在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于20*年3月开始正式运行,试点单位的集中支付业务全面展开。
二、取得的成效
(一)初步建立了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体系。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通过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改变,由银行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减少了资金中间滞留环节,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形成了新型的财政资金支付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二)增强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为预算分析提供信息基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首先要求预算单位细化预算编制,有效控制无预算、超预算项目的拨款;其次通过对预算资金指标分配、资金拨付、银行清算,以及资金直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的全过程,实行财政全方位的监管。预算执行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信息的完整性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为财政宏观调控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
(三)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流动速度。按照传统的财政支付方式,我市预算单位每月的公用经费在每月15日由财政统一划拨到单位后使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额度在上一月的25日前下达到单位,预算单位在每月1日起就可以使用授权资金,这使得财政资金的流动速度大大提高,为实行预算综合处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创造了条件。此外,预算单位所有未支付的资金余额都由财政部门掌握在国库单一账户中,不仅大大提高了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而且降低了财政统筹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提高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点是建立在强化预算管理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明显感到资金的使用细化了、规范了,增强了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细致性、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同时,预算单位与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建立了比以前更完善、更全面、更严格的对帐制度,大大增强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单位的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财政资金支付较为复杂,操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试点初期,相关配套措施也未能完善,部分试点单位对改革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鉴于我市预算单位并未完全实行银行账户清理,预算试点单位仍然保留基本账户,在可以使用以往基本账户资金的前提下,并不急于使用财政零余额账户资金,对改革采取拖延形式,间接阻碍了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前进步伐。
(二)软硬件设施滞后,影响了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人员配置和机构设置滞后。主要是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虽已成立但没有编制,所属中心人员只能在财政局内部调配使用。二是受城信金融风险的影响,我市财政运作十分困难,除确保必须的人员经费和正常经费外,专项经费安排很少或根本无法安排,很多预算单位未能及时配置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更谈不上建立网络专用平台。目前我市国库集中支付由于未能配套支付软件系统,只能采取手工操作,极大地增加了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以及银行的工作量,影响了工作效率。各项软硬件设施的落后,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改革的纵深发展。
(三)相关配套改革滞后,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开展。一是预算单位对水、电、话等费用委托代扣支出受配套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办法的滞后影响,造成各部门的操作困难并引起予盾,未能及时转移到财政零余额账户代扣。二是我市部门预算部分项目未能完全细化到具体项目,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制度,项目支出也未能及时纳入集中支付范围。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改革意识。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我市计划进一步加强宣传攻势,通过召开单位座谈会,制作宣传小册子,挑选试点单位介绍改革经验,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成效,全力增强预算单位的改革意识。
(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采购进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的建立,逐步实现财政、银行、单位预算数据的共享。
(三)积极稳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范围。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在实行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扩大支付范围,努力争取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直预算单位全面铺开。
(四)加强对集中支付资金的监控。通过对集中支付资金流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力争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动态的监控。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是我国近几年来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改革体现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预算收支体系完善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概述
近几年来,财政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由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这改变了过去先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到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分散支付给收款人的做法,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资金占用,方便单位及时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订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由中央财政选择国家水利部等6家中央单位率先开始试点,财政部门对各试点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资金的使用,由各单位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行情况看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展顺利,运行良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运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财政性资金支付和流转方式的变化使得现行财务管理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完善财政国库管理,推动财政工作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违规现象。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银行开设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取消了各单位自行开设的银行账户,支出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但结合试点单位和一些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单位仍然保留着一个原有的基本户,以保证各项收支的正常运行。一些单位由于担心财政部门会收回年底未用完结余资金或者担心财政会因本年度的资金未用完而减少单位下一年度的经费,年底采取各种方法支取完零余额账户资金。一方面年终大量支取零余额账户资金,把不该财政用款的支出也用财政经费支出;另一方面采用提取现金方式、转储大额定期存单以及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的方式使年终零余额账户不会出现结余。
(二)受相关配套措施不全及限额等多方影响,公务卡结算受限。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控制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建立了公务卡制度,实行公务卡结算。所谓公务卡结算,就是预算单位在职职工在日常公务支出中先使用银行信用卡刷卡消费,于规定的期限内按现行财务制度审核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直接将报销费用转入个人银行信用卡上还款的结算方式。从一些试点单位可以了解到,公务卡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提出公务卡刷卡覆盖范围较小,甚至是没有刷卡条件,致使公务卡的使用受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2009年7月江西省财政厅在通报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试点情况中就指出,“公务卡改革实践一年来,试点单位现金流量明显下降,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不断规范,公务卡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改革中也存在部分单位公务卡使用率不高、业务不熟练、刷卡环境不理想等问题”。另外,公务卡具有一定的透支额度,而且在存入现金至公务卡时,也有限制,这些限制也给工作的便利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没有实行一卡通的大专院校试点单位在进行一人代办部门退款或者集中退领学生款项时,由于涉及人数较多,总金额超过了限额,单位财务部门需分期分批逐次将该笔退款存入代办人员的公务卡中,代办人员只能在款项全部到达后,才能将款项退给实际退款人,导致退款时间的滞后。特别是在一些临时性事项的处理上,受限额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显示出公务卡结算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性。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存在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后,财政资金的拨付流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增加了财政资金运行风险。在业务办理中,银行在向各单位支付资金后才与国库清算,客观上造成国库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在时点上相分离,这样一来,国库部门的财政资金拨付监督权由银行取代,在行划至国库部门清算时,若国库部门发现支付中有问题,也只能做事后补救,如补救不及时易形成资金风险。其次,在现行模式下,财政集中收付要求财政在商业银行为其开立国库集中收付体系中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的开立、使用与现行我国金融制度不符;零余额账户的使用是财政部门开出支付令,商业银行无条件将资金直接从其财政零余额账户上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并根据当日资金支付情况向人行提出清算,致使该账户余额为零,导致商业银行先付后收,违反了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基本制度。另外,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在集中支付系统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可以说既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又是负有监督职责的监管者,银行很难履行好监督职责。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深化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的必要举措,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影响大、涉及面广、环节复杂,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参与单位的协作、有效的监督和完善的制度。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带来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着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
(一)增强改革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是一项新生事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原有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不断更新观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其次,要大力宣传,对需要做的工作和有所改变的工作环节进行详细解释,加强协调与沟通,对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支付方式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有更多综合素质高、政策水平好的财会人员与之配套,我们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核算操作。使广大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熟悉,了解有关的操作程序,能够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
(二)完善配套制度和相关管理措施。
为了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治理办法,加快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制定修改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财政金融法规,细化操作规程,规范更正凭证和国库会计报表,为参与改革的各方合理规避风险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加强财政性存款缴存管理,保障财政性存款足额缴存人民银行;加强财政专户开户管理,修订完善账户管理办法,解决单位零余额账户与经费存款账户并存行为,采取措施,对零余额账户与实有存款账户之间划拨资金等具体问题予以合理界定,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不合规账户的产生;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监督,保证非税收人及时入库。
(三)创建国库集中支付监管新思路。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5
2015年5月中旬,笔者参与了上级行组织的对××县支行国库业务突击检查。在查看《柜面监督登记簿》发现:2015年5月4日,××县支库通过柜面监督拒办一笔账号户名不符的拨款金额5万元的拨款业务。笔者就该笔拒办业务向国库会计主管询问了解情况,进而判断业务拒办理由是否充分。
【案例介绍】
国库会计主管向内审人员详细介绍了该笔业务的拒办过程。2015年5月4日上午,××县××局向宜丰县支库发出一笔金额为5万元、用途为“铁办开办经费”的拨款,其依据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府办抄字〔2015〕210号),收款单位为“××县蒙西华中铁路征地拆迁工作经费专户”,账号为“156249808000028925”,开户银行为“××县农商行城区支行”。支库经办员第一关审核没有看出问题,待第二关会计主管进行审批时,对收款单位全称上出现的“专户”两字心存疑问,于是立即电询××县农商行城区支行,通过核实此笔拨款的收款单位户名与账号不符,鉴于以上理由,国库拒绝拨付此笔款项。财政部门对人民银行提出的拒办理由表示接受,同意停拨该笔款项。
【案例分析】
对于该笔拒办业务,内审人员分析认为在强化柜面监督、把控拨款源头方面,该笔业务处置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经验。
一是体现了柜面监督理念的转变。国库信息化建设正在改变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各级国库部门监管理念也在随之改变,通过认真分析监管盲点,将柜面监管的重点从重视实拨业务监管转向实拨、集中支付业务并重,防止库款拨付过程中,财政部门将实拨业务变相转变为集中支付业务,隐性回避提供拨款依据的要求,利用集中支付业务操作流程“倒逼”国库违规划款。
二是体现了按章操作的原则性。国库部门切实强化国库柜面监督,一方面要求经办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精通政策法规、善于发现违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经办人员强化风隐意识、严格按章操作,对于不合规的业务,一律坚持原则,按照权限及时反映问题,妥善处理问题,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三是体现了沟通协调的主动性。业务处理过程中,国库部门通过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要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大胆地履行好国库监督管理职责。
【审计启示】
一是内审要挖掘国库部门的履职成绩。内审部门在严格“挑刺”的同时,也要注重积极“栽花”,在大胆审计问题的同时,也要善于肯定成绩。《柜面监督登记簿》记录的一笔拒付业务,隐含了被审对象的履职作为,如果此笔业务没有被经办人员严格审核发现,办理5万元的违规拨款隐含的风险不言而喻。内审部门充分肯定审计对象的成绩,是体现审计客观公正性的必然要求。内审通过分析总结正面案例,同样能达到总结经验、启发思路、促进业务发展的审计目的。
二是内审要紧跟国库业务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国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迈进很快,内审跟进业务发展的步伐也不能落后。内审人员要通过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及系统运行管理专项审计方案》(银内审发〔2014〕19号),《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国库业务风险审计方案(试行)》、《江西省国库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实践应用《国库业务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熟练把握国库业务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手段。
三是内审要精通国库业务的政策法规。就本案例而言,国库经办人员正是因为精通政策法规,才能在柜面监督环节及时发现违规问题。对内审人员而言,政策法规更是审计判断的依据所在。内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国库会计管理基本规定》、《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程(试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政策法规,才能打牢查深、查透国库业务的审计基础。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范文6
关键词 会计 集中 核算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体系的公共财政框架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目前,大部分地区都相继成立了不同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集中核算是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因而中心管理着数量庞大的资金,资金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资金安全是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生命线,是国库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做一探讨。
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1.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以《会计法》为准绳,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为依据,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加强工作责任感,增强法律意识,时时敲响资金安全的警钟。同时加强警示教育,搜集财政金融部门有关资金安全的典型案例,组织中心员工对案例进行剖析,以吸取教训,把不健康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1.2建立各种规章,构建国库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体系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支付的范围越来越广,支付的资金量也日益增大。必须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国库资金在制度构建的安全通道里运行,使“自觉行为、道德约束”变成“强制行为、制度约束”。灌云县国库支付中心在运行几年的实践中,先后制定了《灌云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规范》、《灌云县国库支付中心资金支付规范》、《灌云县会计核算中心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和岗位支出审核制度》、《业务考核制度》、《业务考核办法》、《业务考核实施细则》等等。使中心每个岗位、每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而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层次清晰、责任追究严格,做到把日常工作程序化,隐形工作显性化,内部运行制度化,风险防范全员化。
2 把好报账支付环节
2.1预算单位从申请国库用款计划到核算中心报账,再到支付中心支付的过程,就是国库资金流动过程。
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相应措施是否跟得上,对办理业务和资金支付过程能否起到互相监督、互相配合,是资金支付过程中重要一环。
中心在岗位设置和资金流动过程中,始终以资金安全作为主线。在借鉴有关经验基础上,进行周密安排,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不兼容岗位分离,不同岗位操作口令严格分开,密码定期更换。印、鉴、票、证分开专人保管。大厅式办公,流水线作业,使核算、支付工作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约束,保证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中心共设统管会计、总账会计、支付初审会计、支付复核会计、资金总会计、清算会计、事后监督会计、网管员、档案员、中心主任共十个岗位。
统管会计和总账会计主要是负责原始发票的审核和业务处理。原始发票首先由统管会计初审,包括发票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收支金额是否正确,附件是否配套等等,符合报账规范后,再由总账会计复核,转账和报账中有单张发票超过一万元的必须有中心主任审核,每一环节都必须有本人亲自签名,不得以印代签。这样就形成了预算单位预留印章、领导签名、报账员签名、统管会计签名、总账会计签名、主任签名的完整的中心内部传递凭证。
2.2支付中心设置支付初审会计,支付复核会计,资金总会计,清算会计,事后监督会计。
支付初审会计。根据核算中心手续齐全的内部传递凭证录入支付申请;审核与打印支付复核会计录入的支付令并盖章。即《财政直接(授权)支付申请书》。
支付复核会计。审核支付初审会计的支付申请,录入支付令。根据每日支付令及时做好账务处理,日清月结。
资金总会计。审核资金会计开具的银行票据和支付令,确保票据内容与中心内部传递凭证内容完全相符。加盖国库支付中心和有关领导预留印鉴。
在实践中,考虑到与银行结算票据传递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在岗位设置上,我们特别增设了资金清算岗位和事后监督岗位。
2.2.1清算岗位
(1)在将票据送交银行前,进一步核对中心内部传递凭证与《财政直接(授权)支付申请书》。包括收款人名称、银行账号、开户银行、实际支付金额、签章等内容是否正确齐全。
(2)每天业务终了,分预算类型打印《财政直接支付明细表》。确保中心支出笔数、支出金额、划款凭证与银行核对正确无误。
2.2.2资金事后监督岗位
(1)到银行领取前一工作日《财政支付凭证》回单和《财政直接支付明细表》、《银行划款凭证》。
(2)重点核对《财政支付凭证》与《支付明细表》的业务笔数是否相同,《银行划款凭证》的总金额与《支付明细表》的总金额是否相当。
(3)将《支付凭证》回单分发给统管会计,统管会计根据和回单一致的原始凭证及时做账。
这样通过层层设防,环环相扣,堵塞资金链上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去年底,湖北潜江发生12.24大案,潜江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出纳员樊红分两次相继转走国库资金580万元,在短短时间内被刷卡消费,大肆挥霍。给国家和政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血的教训。如果岗位设置严密,制度管理严格,就不可能一路绿灯,一人转出如此大数额资金。如果事后监督到位,及时做账、对账,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3 多策并举实行全方位监控
在工作中,一般重视原始凭证的审核、《支付申请书》开具的各个环节,而容易忽视票据结算后的监督。加强事后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追回不该流失的资金。
3.1及时做账业务办理的第二天,统管会计在收到银行回单时,及时核对业务的真实性,金额是否相符等,及时做账,做到日清月结。
3.2及时对账核算中心统管会计每星期一与银行对账,与支付中心对账。
3.3定期组织互审通过互审,达到技术上取长补短,业务上互相监督,业务口径上高度统一,堵塞了潜在漏洞,进一步促进了工作。
3.4实行岗位轮换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一方面能克服一直从事某个岗位、某项业务,对某一单位报账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警惕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使每个职工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和环节,使每个人都能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成为多面手、全面手,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单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