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及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开发及设计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1

关键词:企业调研 课程标准 方案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开发》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和逻辑结构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库实施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本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设计课程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本身的实用性,更加注重课程内容本身与企业岗位的相结合。

《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主要经历了企业调研、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等几个阶段。下面就分别说明一下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

1 《数据库开发》课程企业调研

进行企业调研是课程建设要进行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调研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更加适合企业,更加适合社会。为此,我们的项目团队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获取到了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对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本门课程在进行企业调研之前已经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设置了本门课程的任务,具体任务设置如下:

任务1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任务2 系统前台页面设计

任务3 数据库实现

任务4 系统后台实现

任务5 数据库维护

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研讨,最终获取来自企业关于《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任务1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知识简单带过,达到了解的程度即可。

②需求分析难度较高,不建议让学生进行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③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时,可以先画出系统的各个部分的E_R图,最后在将整个系统的E_R图画出来。

④可以使用PowerDesigner软件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⑤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多练习,可以适当多加一些课时。

任务2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本部分内容是对于之前所学网页设计和JSP的内容进行熟悉,可以以学生做为主。

②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内进行角色划分,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③因为是之前的知识可以适当减少课时。

任务3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对于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选择相对比较容易上手的,如SQL Server、MySQL等。

②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界面操作时,应该注意多做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是实例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较大难度和工作量。

③应该重点讲解SQL语句,因为SQL语句的大部分语法都是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通用的。

④实现所用项目的数据库时,也应该将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SQL语言的编写,这样可以更好的使掌握SQL语句的应用。

任务4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讲解Spring的基本原理和用法时,应通过简单的实例学习Spring的应用。

②学生应该进行分小组不同模块的开发练习,小组规模不要太大,3个人为一组比较适宜。

③不应占用太多课时。

任务5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维护的内容应该以视图和索引为主,进行重点讲解。

②数据库的用户和权限的应该多做实例。

③触发器的使用可以简单讲解。

课程总体建议:

①课程讲解内容较多,且内容难度较高,需要课时较多。

②应重点讲解任务一和任务三的内容,其次是任务四和任务五的内容。

③学生多做练习,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企业调研结果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就可以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

2 《数据库开发》课程标准的设计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在课程标准中要包含课程的设计思路、能力目标和课程内容框架等内容。制定课程标准一定要详细描述课程各方面的内容,制定完整准确的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设计重要环节。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主线,通过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模型设计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管理数据库,对已有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基本操作。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分为5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描述如下:

①数据库需求分析:对所选用的项目的需求使用需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②数据库模型设计:根据上一个任务中编写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③数据库模型实施:选择数据库管理软件对上一个任务中设计的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并介绍SQL语句的基本应用。

④数据库查询操作及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应用:对于已有数据库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的操作,并介绍视图、索引等主要数据库对象的应用。

⑤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已有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功能。

以上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调研之前的工作任务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2.2 能力目标

①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

②能够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③能够将数据库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并生成物理模型

④能够使用SQL语句实施数据库模型

⑤能够使用SQL语句进行简单数据查询

⑥能够使用Spring+Hibernate开发基于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课程标准中,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课程内容、课程的考核方式等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制定完课程标准后,就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3 《数据库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方案设计一般包含课程总体方案设计、课程任务方案设计和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3.1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是对于本课程的总体的介绍,其中包含课程的课时、适用专业、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成果和考核方案等内容。

3.2 课程任务方案设计 课程任务设计方案是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课程中每个任务的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3.3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是对于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具体活动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学习活动,介绍学习活动的内容、目标、活动具体设计、课程用到的参考资料等内容。

在完成课程的方案设计后,就可以根据方案进行数据库的实施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实施完成后,要根据实施的情况,对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修订,从而使得课程的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4 结论

由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数据库开发》课程的设计或者是其他技术类课程的设计,都应该注重实践,减少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中,真正要做到“做中学”,要重视课程本身与企业的关联,要做到课程为企业服务,另外,课程本身中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跟得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培训与开发,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

1、引言。我专业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应对的工作岗位是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以及员工关系专员等工作岗位。《培训与开发》课程肩负着学生掌握培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为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单位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路,对《培训与开发》课程教什么、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教、怎么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重新构建了《培训与开发》的课程内容。

2、课程性质和作用

2.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培训与开发》是基于就业岗位要求所设置,在课程授课时培养培训与开发应用能力的课程。

2.2培养专业能力。通过《培训与开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培训开发工作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培训的有关概念、方法及原理;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方法;熟悉培训开发工作的程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培训问题,了解如何通过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各项能力,掌握解决现实中企业有关培训开发方面问题的方法;学生毕业后具备组织和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开发工作职能的能力。

3、课程设计

3.1设计理念与思路

(1)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策划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互相学习的方式,完成具体的项目,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通过项目实施,给予学生创造思维发挥的空间;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逐步深入进行项目实施,课程教学中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通过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和项目设计,校外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项目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4)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根据行业企业对于培训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上与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开发,课程中所涉及的案例和工作项目均由其提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指导。

在课程设计上以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组织,以工作效果的形成评价学习成果。对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强调专业核心能力。

3.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培训开发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需要。在培训工作项目模块中,将对行业企业调查和分析所形成的培训开发工作共有主要的工作过程,遵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进行进一步整合。以培训开发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按企业工作标准设定具体的学习模块。

3.3教学内容

根据各个模块设置具体项目。并在项目中根据具体的工作过程设置工作任务,保证能够培养学生在培训工作岗位上的培训计划与组织能力。

同时针对本专业的岗位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打破课程之间的限制,将各门专业课《岗位研究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各种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并设置课程综合一体化项目,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工作岗位职责确立、绩效考核、不合格员工培训、员工招聘与录用、劳动关系管理的工作过程,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及实施方案。

4教学实施

4.1教学方法。为了保证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项目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岗位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启发诱导、管理游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情景模拟法能够让学员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培训师往往要面对很多学员,应对很多突发状况,采用角色法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作为培训师的一些必要能力与素质。

4.2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考核来检验。考核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课程项目考核。其二是综合一体化项目考核。

5教学资源。

鉴于课程的地位和性质,授课教师需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和岗位配备情况。同时由兼职教师负责担任课程的实践指导教师并定期为学生开设专业讲座。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3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如今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学习是以将来的工作为目标的,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所以针对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创新开发。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内涵与思路

1.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的基本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指的是在中间环节进行工作分析活动,是以中间过程为核心进行科学的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这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不仅涵盖了作业方的要素,还要完善工作所具备的核心能力以及关键要素。所以在对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发就需要有着丰富的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撑,基于工作过程就是在自身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在教学一体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

1.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是不同于传统思路的,对于传统课堂知识的传输教学方式是颠覆的,打破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以自身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而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对课堂进行重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在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知识技能进行吸收,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此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编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技术为核心实施岗位与职业发展的课程知识观,受教育者不再单纯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是模拟自身真实工作环境与情景的状态下去学习,从简单的工作到复杂的任务一步一步的成长为陈设艺术设计的成熟工作人员。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实践研究

对于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考虑到学生的工作过程导向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接受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的也不局限于理论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探索,也需要相关设施的配合。

2.1校企合作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营

专业实训基地的投入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其重要保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就要求大量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与工作环境中进行,对于陈设艺术设计来说就需要宽阔的工作场景与必要的工作材料,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满足不了的,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够进行操作的教学环境,而与学校周边的相关企业合作是一种节约资金且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或者是在企业中进行实训教学,打造一个专门用于学生实践的实训环境,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基础。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陈设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去讲授知识而学生单纯的去听去学,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而改革之后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职,帮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融汇知识与掌握技能。

2.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过硬的教师团队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人才甚础。这样的改革下对于教师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特别是改变了传统教师只掌握理论的状况,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掌握扎实理论的基础下更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然而如今的陈设艺术设计课程教师中能够满足要求的不多,这就需要对于这些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改革后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聘用企业一线的优秀工作人员来教学,弥补现有师资力量的不足与缺陷。只有不断的完善师资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开发

3.1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开发原则

对于陈设艺术设计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是预见性,陈设艺术设计的工作需要结合时下的流行因素,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应该考虑到未来学生工作时的流行元素,这样学生在未来步入工作的时候能够减少适应的时间,也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其次是多元性,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多方向的去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跨岗位跨职业的共同能力;最后是实践性,学校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使用学习的知识去工作,这就要求学习的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性,应该能够在生活中使用而不是存在与理论中。

3.2陈设艺术设计课程开发创新要素

3.2.1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陈设艺术设计课程总体开发始终注意贯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核心转而以技术为核心,技术知识的构建能够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相关的知识也是学生能够在工作中使用的有效知识,这样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陈设行业所需的设计协调及制作的技术能力。

3.2.2陈设艺术的个性化陈设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实际上应该是有无限活力与无穷空间的,设计的理念可以一致但是设计的方案可以是无穷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样的材料空间不同的设计人员不会有一样的设计,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去进行创新,鼓励学生遵循自身的想法去实施,鼓励个性化,尽可能的避免对学生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教学,如果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模样那可以说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4

【关键词】体验体验课程积极心理艺术类学校

一、 体验课程的内涵和目标设置

体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体验对人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艺术类学生艺术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体验。常言道:“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智慧是可以改变命运的。”陈述性知识可以靠认知、识记获得,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思维训练获得,而智慧得依靠人生体验获得。通过一种感性的体验从而产生一种理性的认识,这种方式非常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体验课程是基于体验概念而出现的一种教育领域的课程样态。重视情境创设是体验课程最根本的特征,在课堂上将符号化、形式化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现实化、具体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以一种愉悦的、欣赏的心理主动接受。因此“情境性”是体验课程的最根本特征。

体验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具有“生活性”、“综合性”、“ 价值性”,即:体验课程的内容是以“生活世界”为依托,关心人的内在需求和整体发展;体验课程重视在活动中对各门文化知识内容进行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反映人生活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体验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建构。

体验课程的目标是把各学科相对零碎的知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习得积极的情绪,着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

二、艺术类学校体验课程开发的构想

体验课程开发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体制,对学校进行统一的监督与管理,使体验课程逐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二)通过体验课程的开设建设新课程理念下的全新的学校文化。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种无形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名校,主要是依靠可以代代相传的无形文化,来传承名校精神,延续辉煌。一所学校有形的文化――校址是要变动的、建筑物是要倒塌的、校长和教师以及学生是有年限的,只有无形的学校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对于艺术类学校来说,开设符合艺术类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课程,可以自然地呈现艺术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把学校体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实到课堂环境的层面。

课堂中基本的硬件条件如:设备、设施、场地、教学材料等是体验课程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体验的获得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塑造人类积极的经验。当学生周围的环境、教师和同学提供积极的支持、同情和关心时,他们最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四)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学校体验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学校体验课程的开发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方面的知识、开发利用的操作技术。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体验课程开发意识和开发能力,是学校体验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五)提高识别学生资源的能力,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在体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资源表现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教师只有具有学生资源意识,才能捕捉到学生资源,并将其充分地开发利用。教师在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并且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不能一厢情愿地零起点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前预设某种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例如,笔者尝试体验课程教学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引入一首外文诗《I love you, California》,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画面及配乐诗朗诵。视觉、听觉的效果一下子吸引了艺术类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步紧接着就是在制造“认知冲突”上下工夫,围绕诗中所描写的场景进行设问,根据诗中所描写的“I love your fertile valleys; your dear mountains I adore,”和“I love your grand old ocean and I love her lovely shore.”、结合地图,简述California的地理位置;根据诗中描述“I love your summer breezes, and I love your winter rain,”体现了California什么气候特点?;“I love you, land of flowers; land of honey, fruit and wine,”、“I love your vineyards stretching far”、“I love your purple sunsets, love your skies of blue”这三句诗所描述的California的景观与气候的关系?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听到、看到但暂时不能理解的现象,感到惊讶、疑惑,从而勃发认知兴趣。这种场合的认知冲突是学生认识到已有经验同未知因素之间有差别导致发生的。这种“冲突”乃是内部动机作用形成的原因。而这种“冲突”的相对“平缓”和暂时“解决”,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智力价值,这种价值体验又会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和动力、对知识的价值认同,是体验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艺术类学校体验课程运作的案例分析

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教法选择:模拟实验法

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木片”、“三合板”)每人2片。

设计原因:内力作用是一个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缺乏感性认识,不易完成连续的思维过程。

设计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为几分种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木)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木)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非常接近。

注意事项:①先看实验步骤,按步骤操作

②注意观察,并记录

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探究:

注:上表中的现象分析,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再实验的过程中完成的。然后是宣读分析结果和相互补充。

实验的迁移:

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注:在填上图过程中,要求:

①阅读课本有关内力作用的内容以及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示意图。

②引导学生将竹片的受力过程和岩层的受力过程进行关联。

③让学生悟得上述“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多媒体动画的演示:

将“水平岩层――褶皱――断层――火山(地震)”的过程,进行多媒体动画的演示。2. 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思考与总结

(1)本教学案例利用了竹片、多媒体动画等,模拟了内力作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身临其境,体现了体验课程“情境性”的最基本特点。

(2)本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不仅设计了教学活动,而且在参与和引导中调控了课堂。体现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本案例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利用探究的方式营造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内部条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探讨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相互启发、学会捕捉信息、学会分析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学会联想、学会迁移、学会推理、学会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3)“悟”是一种体验,有一种说法是“只有自己体验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对结论的过程设计,或者说是一种思维过程的设计,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在体验中悟出联系、悟出结论,在悟的境界中去“自动地”构建思维结构。因此,我们在设计中不把结论急于直白地告诉学生,将结论隐藏在环环相扣的步骤里面,设计教学的“飞白”,给学生以更多的思维空间。比如,上述案例中,在实验中体验过竹片折断后,要求学生自己绘出“水平岩层――褶皱――断层――火山(地震)”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进行迁移和“悟”的设计。如果,这个内力作用过程还是老师自己来讲解,那么,上述实验的设计就毫无意义,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形式而已。从这一角度说,本教学案例着重通过学生的体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现有的教材内容,大多数体现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方法论等一般不能体现;因此,本教学案例在设计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在知识要求上,也不再面面俱到,大胆地取舍和添加。比如“案例”中的断层,仅仅选取了“挤压断层”,并没有涉及“张力断层”,如果将其加入,反而会影响思维的完整性和流畅性;相反,倒是将后面单元的教材内容――地震和火山提了上来。因此,将注重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变为注重思维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是体验课程对如何利用教材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尝试和突破。

上述体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体验课程的开发,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层面,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需要和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时候;只有当广大教师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资源,能够与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等一道进入课堂、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学校体验课程的建设才能从表浅走向深刻,体验课程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四、艺术类学校体验课程开发的意义

目前艺术类学校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如何通过课程发展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其它非专业能力缺乏关注和研究。艺术类学生普遍缺少文化底蕴,对于深入学习艺术专业、挖掘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力不从心,因此,艺术类学校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课程的开设,重视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措施之一。同时,体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往并互相学习的理想机会。当所有的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时候,最有效的互动和学习往往就产生了。学生可以从才华横溢的同伴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收益匪浅。所以,体验课程的显著优点,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团队合作完成的。

体验课程将学生置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体验努力与坚持不懈的必要,激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有利于强化艺术类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激发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成为一份持久的心理动力,从而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教师与课程之间的良好关系。

“体验” 是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方式与专业课学习方式的结合点,抓住“体验”这根绳索来重建艺术类学校的课程,形成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符合艺术类学生特点的“体验课程”,从而产生艺术类学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总之,体验课程从侧重知识掌握到发展综合能力、从分科教学到跨学科整合、从优化学习内容到创新学习方式,引导艺术类学生主动融入文化课学习、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泳洪.体验课程: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增刊(增总第13期),Vol.20

[2]江捷,冯士维.美国顶峰体验课程对外公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Vol.23.NO.3

[3]樊文汉.浅论幼儿园体验课程[J].科技创新导报,2009. NO.36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5

[关键词]能力矩阵 教学情境 学习自查表

[作者简介]徐振华(1981- ),男,江苏常州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北京 10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19-02

一、高职课程改革建设现状

现代职业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质转移,将知识的提高与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化。

国内高职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逐渐尝试着一系列教学改革,先后学习了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各类课程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开发模式就是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基本的教育学理论和学生受众特点,提出的一种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课程开发模式。

二、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设计思想

国外教育学专家认为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知识、能力不同,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授课,每个个体对进步或者成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简单地衡量。企业在以一个统一标准衡量自己的员工时也不一定能真正区分出哪些员工能力强、哪些员工能力弱。所以,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为每个个体设定他所能达到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让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的挑战中逐渐成长。

针对学员个体差异我们制定了“能力矩阵”,学生在“能力矩阵”的引导下,知道自己所处的能力阶段,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明确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最后还可以基于能力等级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贯穿到每学期的教学中。围绕该情境,如果部分学生觉得独立完成教学情境对自己要求过高,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等级目标完成相应教学子任务。对于教学子任务的设计,原则上是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最小化。

能力等级分为A1,A2,B1,B2,C1,C2共六个等级,涉及学生了解、记住、运用、分析、创造、评估等六个方面。将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具体能力等级对应便于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有所预见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也便于根据学生的能力等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和帮助。

“能力矩阵”归纳为六个等级,对应的能力分别是:(1)记忆;(2)理解;(3)应用;(4)分析;(5)创造;(6)评价。

三、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开发流程

1.通往教学情境之路。教学情境设计分为两个大的步骤。(1)编制年度或学期课程表。依据教学大纲,按照课程所需课时,分配到教学年或学期中;根据学年或学期的课时,编制年度或学期课程表。(2)设计课程能力教学任务。依据通用的课程能力等级表,把课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进行综合编排,设计教学情境;依据能力等级编排教学任务。

2.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情境开发基本过程。在进行某课程具体教学情境开发时主要是确定教学情境(课题);根据能力等级表设定各种不同能力等级要求;根据不同的能力等级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把所有的教学任务及相关资料汇总构成教学资源库。其基本过程为:教学大纲课程知识能力等级表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资源库。

3.教学情境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依据教学大纲形成教学计划再形成年度课程表。依据年度课程表中规定的学时,按照教学周的方式形成若干教学情境,若无法以周的方式设计,也可按照课时来完成。依据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目标,针对某一门课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目标)进行列表,形成课程能力等级表。依据课程能力等级表,提取其中的一部分知识点(目标),再按照设计时的能力等级目标,挑选对应的层次要求,形成教学情境的能力等级表,进而设计出对应的教学情境任务。

由于学生本身的层次是有差别的,因此教学情境及教学任务的设置难度就非常关键,通常先期会相对容易和简单些,但在每个情境或任务中,也需要设置一些扩展的项目,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准备额外任务,以激发其不断突破自己的意愿。

四、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情境开发

1.知识能力等级表。在教学情境设计时,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目标,针对某一门课程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目标)进行列表,按照学习周分段划分学习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形成课程能力等级表,依据未来发展补充能力等级,最终形成“能力矩阵”。

2.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情境目标中,学生能够明确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所有的教学情境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个情境的文件头统一格式标准,所有专业通用。教学情境主要包括五大部分:(1)教学情境描述。教学情境描述主要是给出背景资料。(2)内容要点说明。内容要点说明是给学生的提示,告诉学生应当注意什么、如何去做。给学生的提示是很重要的,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任务,那么学生的自主空间是大了,但他们会感到茫然。(3)扩展任务。扩展任务是为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准备的,这样的学生可能感觉工作太容易了,这时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额外任务。(4)成果提交要求。教师要给出教学情境要求完成的任务内容和工作要求,如每个人制作自己的工作汇报。(5)自我评价。在教学情境的最后,教师会提出几个小问题,检查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完成该教学情境。小问题可以是关于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等,以给予学生自我检验的机会。

3.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任务分解。在教学情境下,还要设计许多小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要分层级来实现,要服务于教学情境,一个教学任务可为多个教学情境服务。例如局域网组建课程教学任务可以有三个教学情境:LS1、LS2、LS3。

4.知识点对应的教学任务列表(checklist)。教师要清楚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教学任务都属于哪些能力区域,因此,教师要制定知识点对应的教学任务列表。教学任务列表将教学情境中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具体能力等级相对应,便于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有所预见和评价;同时,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等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和帮助。

5.教学资源库。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很少,因此每个知识点教师都需要提供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小任务、练习题、测试题、讲义PPT、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工程标准文档等,教师提供给学生,以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料查询。

6.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情境开发文档结构。(1)能力矩阵表;(2)教学情境;(3)教学任务;(4)知识点对应的教学任务列表;(5)教学资源库。

五、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学生能力测试。教学情境教学之初,教师要给每个学生作能力等级测试。能力等级测试的方法是为学生准备许多小题,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做出来。由于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考虑,会与不会一目了然。通过教学情境的能力小测试来测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然后教师为学生准备教学材料。这样的学生能力测试,对教师与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有利于了解学生当时所处的状态以及将来的发展空间。

2.讲解并下发教学情境与能力矩阵表。教师用半小时下发并讲授教学情境与能力矩阵表。基于“能力矩阵”的课程教学组织中通常采用小组教学。一个小组有4~5学生,由1~2个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带领几个能力一般的学生共同学习。学生接到教学情境后要自己进行情境策划、情境组织、情境计划,教师会在旁边帮助他们分析与纠正、指导。

3.学生填写能力等级表。学生拿到教学情境与能力等级表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要达到的能力,从而知道相应的能力等级目标,并最终确定自己要做的任务列表,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生如何知道自己要做的任务属于哪个等级呢?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时使用能力等级矩阵定的动词来描述,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分辨其能力等级,如应用XXX、分析XXX、创建XXX等。学生从这样的能力等级表中,取出一个动词来设计一个目标,作为他要达到的等级。每个目标为动词,学生用这些动词组成目标,即“我能用什么干什么”,这样就能把笼统的目标具体结合到每个教学情境具体题目上。

教师观察、确认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是否合理,依据目标等级选择具体要完成的题目。如:选A2可只完成前3题;选B1有能力的话可直接选做4、5题;选C1结合企业案例能自己创造一个类似任务并完成。最终教师也会根据学生选择的能力等级目标对学生进行灵活评价。

4.根据学生各自能力等级完成教学情境与任务。学生如果已经拥有足够的知识,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情境,否则就先完成情境下的各种小教学任务,等拥有足够的知识后,再完成整个教学情境。

在完成教学情境过程中,如果学生不熟悉某一部分知识,那么他就先完成相应的部分,然后再回来完成教学情境。在教学周开始时,学生可能什么都不熟悉,那么可以依据需要确定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逐步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也可能学生在接受教学情境时对很多知识都不熟悉,这时教学情境设计中会提示学生本教学情境主要由哪些教学任务共同组成。

5.学生汇报。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模式,不能给每一个学生下发相同的任务,因而需要每名学生逐一向教师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成果,由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制定的能力要求。一般每个学生有15分钟的交流时间。

学生来找教师进行交流时,根据自己选择的能力等级进行对话。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结合其目标进行评价,如果发现学生实际能力够高而目标较低,则会在学生下次选择能力等级时给予较高的建议。

6.展示成果。学生在完成教学情境后,通过学校网站将学习步骤计划书和电子成果放置在个人学习成果中。这样在找工作时,学生可以通过向企业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增加面试成功的机会。

课程开发及设计范文6

一个优秀的专业软件或软件系统,往往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经过长期的合作才能完成。作为课程设计,我们不必重现这一完整的过程,但需要完成几个必要的阶段,即调研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实现这3个过程。一般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都有软件测试的阶段,但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独立研发,基本的测试工作都在编程实现中完成,因此不将软件测试作为单独的任务。在完成软件程序的编制后,应要求学生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一个项目的研究报告是对该项目的研发过程的总结,对研发成果的展示,甚至有时还能弥补一些实际问题中的不足。对于研发团队自身,积累的研究报告也是团队内部人员总结提高和培养新人的重要材料。因此,我们把研究报告的撰写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最后,让学生各自按实际情况撰写一份简要的心得体会,这不仅是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更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和研况的信息来源。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调研分析、软件设计和实现、研究报告撰写和心得体会撰写4个部分,顺序依次完成。

2调研分析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瓦斯涌出量预测”这一问题是很陌生的,学生要完全从零开始,逐渐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借助专业文献数据库(如CNKI、维普等),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查阅专业的文献,不仅要学会使用工具,还要学会逐步地积累知识,并及时利用已有知识深入查阅,不断反复,逐步弄清一个问题,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仍然容易造成学生查阅过度深入,甚至导致有些学生“钻牛角尖”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一个调研的大致思路,对调研过程进行简化,并对查阅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调研的思路大致分为4步:第一步,弄清瓦斯的定义及其用途和危害;第二步,基于对瓦斯用途和危害的认识,理解预测瓦斯涌出量对煤炭开发现场的实际意义;第三步,调研目前预测瓦斯涌出量的主要算法;第四步,选取一个算法,较为深入地学习并利用程序实现或借助其他工具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前2步调研都不难完成,在第3步和第4步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任务做一些限制。目前预测瓦斯涌出量的算法很少,如GM(1,1)[4]、BP神经网络[5]、支持向量机[6]、多元线性回归[7]等,要将这些算法都调研清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极大简化第3步的要求,让学生查阅几篇相关内容的综述性文献,对目前的主要算法大致有一个印象即可。同时,以上提及的一些常用算法,若不借助专业的数学软件(如Matlab、SPSS),则很难直接用一般的程序语言实现(如C++、C#、Java等)。因此,本次教学将预测算法固定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在学生理解了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后,学习当前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包Accord.NET的使用。该算法包对学生来讲又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目前的说明文档只有英文版,因此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工具和提高英文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帮助。同时,该算法包集成了大量流行的机器学习、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方法[8-11],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3软件设计和实现

完成了以上调研,学生已大致明确此次课程设计需要完成的软件编程任务。文献[12]提出了计算机实验课程中的项目分解教学法,建议由教师将一个项目拆解为不同的模块,再将各模块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我们认同这样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部分项目拆解的任务交给学生,由他们自行讨论该软件的架构设计、各模块设计和各项工作的分工。这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给出大致设计思路,将本次课程设计的功能分为3个部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为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工作量,我们采用.net2.0以上的平台进行开发,鼓励学生利用.net自带的各种应用程序接口和数据处理的工具,如处理集合的LINQ。考虑到煤炭开发现场的工作条件的限制,在设计数据输入功能时,应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数据存储工具,如CSV文件、Excel等。输出尽量采用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并且需要制作报表的生成功能。在完成软件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如C#基本语法、面向对象设计等内容,并且还需要自行思考读取和输出数据的方法、设计和制作软件界面、学习Accord.net算法集的使用方法,这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扎实程序设计基本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4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弥补实际开发中的不足的作用。研究报告是对已完成工作的总结,它详细记录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成果和不足等重要的内容。研发团队在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问题、总结解决方案的过程。团队中各成员可以借助这一过程重新认识自己在研发工作中的成长和不足,深入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加深对项目的整体认识。即使本次研发仍有诸多问题未能解决,但借助研究报告,可以方便以后进一步解决或与其他团队交流,然后共同解决。所以,虽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但仍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分为以下4个部分:(1)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的背景;(2)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方法;(3)软件的设计与实现;(4)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前2个部分主要是对调研和分析的总结,这2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阐述清楚即可。第3部分是此次研究报告的重点,因为这里涉及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最多,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也是最多。在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有很多部分是让学生自行讨论和思考,各自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现,那么这些部分正是体现各小组的特色的地方。对于这些部分的技术层面的阐述应该重点把握,详细阐述。第4部分同样会出现各小组的报告各有特色的情况,因为各组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软件完成的质量各有不同,又由于各组学生采用读取、输出数据的方法或者工具不同,最终软件运行的效果也会各有千秋。但这些情况都属正常,学生在实践中凸显出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提高自己。

5心得体会的撰写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要参与其中,与队友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中的每项工作。由于自身情况不同,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以至在项目中的成长历程都有不同。因此,心得体会的撰写主要让学生从3个方面简要叙述:第一,简要说明自己在研发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第二,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了何种困难,最终如何克服的;第三,对本次课程设计开发的软件,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算法改进、软件的进一步优化等。学生从这3个方面出发,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回顾、整理、总结这一次的项目经验,教师也可以从这3个方面较为完整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