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力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原理力分析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1

【关键词】机械原理 自动化 机械产品

一、机械原理与自动化直接关系

(一)机械自动化的定义

机械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实现自动化的控制,是在一种无人为干预的前提下,机械或设置本身自我完成预期的、指定的操作和控制的一个过程。机械自动化也可以称之为机电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联合会具体把机电一体化定义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

(二)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

机械自动化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主要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多门学科辅助,是一门新生的,复杂的新型学科。机械自动化改变了传统机械的发展,使机械业逐步的由机械电器化向自动化转变。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各个学科,各种技术相结合,如: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接口技术等,有机融合的综合性技术,不在是单一的机械技术。机械自动化具有了智能化,区别于机械在功能选择上的要求,更具人性化,是人的感官和头脑的延伸,整个系统更加的优化、可靠。

二、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和效益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逐步的取代了传统的机电产,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更大程度上为市场和用户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机械自动化是在传统的机械原理上,实现机械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它取代了人为的操作,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更为灵敏、精确的的控制和检测问题,完成系统指定的要求。同时机械自动化取代了人为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为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者的自我主管意识,而是机械自身有序的自我工作。保证了最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在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上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械自动化是由机械自动的操作,一般具有自我监控和自我防范功能,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自我修复问题,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事故,提高了机械的使用率。

(三)方便操作,改善性能

机械自动化产品采用的是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在整体操作上简单、易懂,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用户在选择产品特点的时候,只需要改变系统中参数的变化,保障产品的完整度和协调度。

(四)功能多、适用范围大

机械自动化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技术和功能模式,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合和领域,更具有操作性和应用性。

(五)改善劳动条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机械自动化以机械自动操作取代人为操作,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我国自动化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六)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机械自动化是高科技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我国的成产和发展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合理的优化配置,建立节约型社会。机械自动化产品逐步的向轻小型发展,减少了材料的损耗。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基础理论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实现机电一体化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就是向机电一体化转变,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实现自动化、复合型的发展。

(二)实现机械智能化

机械自动化同时需要机械的智能化,它不仅仅代表着人的体力同时也要代表着人的脑力,加强机械的自我决策和自我行动能力的提高,使它自动化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调节问题和完成指定操作。

(三)模块化和网络化

机械模块化能够方便产品各个单元的操作,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便于企业能够更好的找准自己的生产定位,提高专业化的机械自动化单位。同时提高机械的网络化,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适应网络化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微型化和绿色化

微型化是机械自动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减少了材料的损耗,提高了它的利用率。加强机械自动化的绿色化,符合社会的发展观,保护自然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机械自动化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和低能耗等优点,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的综合,从本质上而言机械自动化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世明,腾献银,赵镇宏,段巍.《机械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3.

[2]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3]赵松平,张奇鹏.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刘仁志.《机械工程与制动化》 MGTY200/500电牵引采煤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2003.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2

【关键词】典型表面;机械加工;成形原理

1.机床上零件表面成形的原理

1.1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

形成零件表面的母线和导线都是发生线,发生线形成的方法共有4种: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和范成法(或称展成法)。

(1)轨迹法的特征是:刀具的切削刃与将要形成的表面呈点接触,该点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运动,其轨迹线就是发生线。轨迹法需要一个成形运动。

(2)成形法的特征是:刀刃的形状和将要形成的发生线是完全吻合的,因此不需刀具和工件之间有相对成形运动即可实现发生线。

(3)相切法的特征:刀具为盘状或柱状的多齿刀具,每个刀齿轮流切削形成一系列刀刃的轨迹线,和这些轨迹线共同相切的线被称为包络线,该包络线即是将要形成的发生线;相切法需要两个成形运动,一个是刀具的旋转运动,一个是刀具轴线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等距离的运动。

(4)范成法的特征:范成法是形成渐开线的方法,是利用齿轮啮合的原理由“范成运动”所形成的。范成法形成渐开线(发生线)需要刀具和工件严格地按一定规律作相对运动,即需要一个由刀具和工件共同完成的复合运动。范成运动需要两个成形运动。

形成零件某一表面的两条发生线的方法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如,在滚齿机上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时,滚刀和工件的相对复合运动所形成的渐开线是母线,由范成法形成,而呈直线的齿向线是导线,由相切法形成;但在插齿机上加工同样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时,渐开线变成了导线,由范成法形成,而直线齿向线变成了母线,由轨迹法形成。又如,用尖头车刀加工圆柱面时,作为母线的圆和作为导线的直线均为轨迹法形成的。而用成形圆弧车刀车削成形圆弧沟槽时,和刀具圆弧刃吻合的弧线为母线,由成形法形成,作为导线的圆是轨迹法形成的。因此,某一表面的成形原理和成形运动要根据所采用的具体加工方法具体分析,而不是由表面本身确定。还应特别指出,上述4种方法仅仅是实现一条发生线的方法,而不是形成表面的方法。从成形原理看,有些表面的母线和导线可以交换,这样的表面也称为可逆表面;另一些表面的母线和导线不能交换,否则不能形成希望得到的表面或不能形成表面,这种表面称为不可逆表面。各种表面的母线沿导线运动的规律是不同的,有的很简单,如平面、圆柱面等,而有一些却很复杂,如圆锥面、螺纹面和斜齿轮齿廓面等。针对传统发生线成形理论的不完善,作者将各种表面分为简单表面和复杂表面,并分别对两类表面的发生线成形原理作较详细的定义和归纳。

1.2简单表面的成形原理

1.3复合表面的成形原理

1.3.1圆锥面

图2 圆锥表面的成形原理

1.3.2螺纹面

过螺纹轴线的平面与螺纹牙型面的相贯线(V形的两个线段)就是螺纹面的母线A,而导线B是与螺纹的导程相同的螺旋线。母线A与螺纹轴线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母线A的方位保持不变,当母线A沿着螺旋线导线B做螺旋运动时,母线A扫过的表面就是螺纹面。V形线的形状取决于螺纹的牙型,V形线与轴线的距离决定了螺纹直径,螺旋导线的导程决定了螺纹的导程(或螺距)。

1.3.3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

斜齿圆柱齿轮轮齿的端面上为标准的渐开线齿形,因此,从表面成形原理看,可认为和轮齿切向呈垂直的平面与齿槽的相贯线为母线A,齿向螺旋线为导线B,母线A所在的平面始终和轮齿的切向呈垂直状态,并与齿轮轴线保持同等的距离沿螺旋导线B上升,母线A扫过的表面即是该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

2.机床表面的成形原理与加工精度的关系

从上述零件表面成形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完成零件表面的加工过程就是实现两条发生线的过程。发生线的形状误差将直接复映在工件的表面上。如,在车削圆柱面时,刀具直线运动的误差将直接影响圆柱面的圆柱度,工件的旋转运动误差将直接影响圆柱面的圆度。因此,实现发生线的成形运动精度是决定零件表面精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生线大多需要成形运动(成形法由刀刃决定,不需要成形运动),机床部件的设计和改进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实现发生线的精度。为了简化机床结构,大多数机床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分解为简单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直线运动的精度体现在运动的直线度和匀速性,旋转运动的精度体现在运动的圆度和匀速性。仍以车床上加工圆柱面为例,工件的旋转精度受制于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角度摆动、主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的分度精度、由于切削层厚度硬度的变化引起的受迫振动以及主轴和刀架部件的刚度等;刀具的直线运动精度受制于溜板导轨的直线度和刚度,刀具的刚度,进给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的分度精度等。发生线的精度也与工件本身的刚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从工件表面成形原理,可以探寻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方向和途径。

3.结论

通过对机床上零件表面成形原理的系统归纳和划分,特别是对复杂表面成形原理的进一步探究,完善了机械加工中关于表面成形原理的理论。在定义简单表面和复杂表面的基础上,对圆锥面、螺纹面、斜齿圆柱齿轮齿廓面等典型的复杂表面成形原理进行了准确的描述,构建了形成复杂表面的要件。该成形理论对制造装备的运动分析、技术研发,特别是多自由度数控加工机床的运动方案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40-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在我国目前仍居首位,尤其在农村地区,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农村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死亡病例占全国死于产科出血病例的80.0%以上[2]。因此,降低孕产妇出血的发生率,仍为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42例,现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关于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2156例,阴道分娩1232例,剖宫产924例,发生产后出血42例,发生率1.95%,其中剖宫产24例,阴道助产3例,顺产15例。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32.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30例。出血量500~2400毫升,无孕产妇死亡。

1.2 方法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测量方法:(1)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将接血弯盘放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h取出,直接测量弯盘内的血量,以称重估计血染的纱布及血染产单上的血量,回病房后至产后24h以会阴垫集血,亦以称重法计算出血量,上述出血量的总和为产后24h的出血量。(2)剖宫产分娩。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负压瓶积血,余出血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同。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宫缩乏力26例,占61.90%,其中巨大儿10例,双胎妊娠3例,妊娠高血压4例,产程延长4例,羊水过多2例,子宫肌瘤1例,疤痕子宫 2例;胎盘因素11例,占26.19%,其中胎盘植入1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粘连7例,胎盘早剥1例。 软产道裂伤5例,占11.90%。

2.2 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2.2.1 产前高危因素 发生产后出血的42例中,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其中巨大儿10例, 双胎妊娠3例,妊娠期高血压4例,前置胎盘2例, 羊水过多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疤痕子宫 2例。

2.2.2 流产史 2156例产妇中有流产史者1049例(最多达6次),发生产后出血30例,发生率2.86%,无流产史1107例,发生产后出血12例,发生率1.08%(P

2.2.3 分娩史 2156例产妇中初产妇1220例,发生产后出血16例,发生率1.31%;经产妇为836例,发生产后出血26例,发生率3.11%(P

2.2.4 分娩方式 42例病例中,顺产15例,同期顺产总数1200例,产后出血率1.25%;剖宫产24例,同期剖宫产总例数92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60%;阴道助产手术3例,同期阴道助产手术3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9.38%(P

2.2.5 胎次与胎儿体重 2156例分娩中,多胎妊娠13例,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23.08%;同期单胎分娩总数2143例,发生产后出血39例,发生率1.82%(P

2.2.6 早接触及早吸吮 2156例中有早接触、早吸吮者2120例,发生产后出血39例,发生率1.84 %,无早接触、早吸吮36例,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8.33%(P

3 产后出血的处理

3.1 单纯性宫缩乏力出血 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者,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并迅速缝合子宫切口,使子宫保持完整性,以便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极性发挥良好,同时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服,并按摩子宫,待其收缩良好时,即可关腹。若为阴道分娩的宫缩乏力出血,则立即清除宫腔积血,在按摩子宫同时应用宫缩剂及米索前列醇多能有效止血。必要时使用欣母沛效果良好。

3.2 剥离胎盘,清宫术 在第三产程中,若阴道流鲜红色血持续不断超过200ml者,应积极地取出宫内组织,给予徒手剥离胎盘,必要时用卵圆钳或大号刮匙刮出宫内残留物,同时予缩宫素20u肌肉注射或20u宫颈注射,米索前列醇400μg舌下含化,腹部皮下脂肪较薄者亦可直接缩宫素20u宫体注射,术后5%GS 500ml+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维持。如果胎盘粘连或部分植入导致胎盘残留,如果出血不多,不必强行剥离,可以缩宫素及抗炎治疗一周后钳取。

3.3 背包式捆绑止血,宫腔内填塞纱布 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渗血严重者,可宫腔内填塞纱布,止血效果不好者,也可采用背包式捆绑止血,本组2例因中央性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经上述处理后,止血效果好。

3.4手术止血 及时发现产道损伤并及时进行缝合术,顽固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本组有1例低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出血凶险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4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死亡原因,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因此产后出血仍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本文病例从分娩方式看,剖宫产分娩较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明显增多,与林建华等[3]报道相符。这与手术切口血窦开放,子宫切口撕延所致出血,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增加创面渗血等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提高阴道助产手术质量,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手术

从出血原因看,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仍为子宫收缩乏力,本组26例,约占61.90%,故在产程中应注意保护产力,恢复子宫收缩及缩复功能,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导致子宫出血的因素很多,如产程延长、巨大胎儿、妊娠并发症及精神因素等。故预防应从妊娠期产前检查开始,注意孕妇的身心健康,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诊治,临产后对多胎妊娠、多次人流史、羊水过多者应严密观察,待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静脉推注和口服米索前列醇,能较好地解决子宫收缩乏力。

本组中因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有11例,占26.19%,尤其随着药流、人流次数的增加,由于人流子宫内膜损伤,药流出血时间长,子宫内膜的感染都有可能造成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残留进而造成产后出血。故对这些病人更应加以注意。

在分娩过程中加强会阴保护,提高会阴缝合技术,注意软产道损伤,早期发现血肿及时处理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胎儿娩出后持续阴道出血而子宫收缩良好是本症的特点。较常见的是宫颈裂伤,用阴道拉钩充分暴露宫颈找到裂伤顶端,第一针必须超过裂伤顶端的0.5cm,以防血管收缩导致漏扎。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举办婚前培训班、孕妇培训学校,普及卫生知识。(2)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提高业务技术,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严密观察产程,应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引起产程延长的因素,及时处理。(4)严格掌握剖宫产及会阴切开的适应证及时机,并注意止血。(5)正确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子宫肌注射缩宫素20u,5%葡萄糖500ml加入缩宫素20u静滴。米索前列醇400μg嚼碎口服;欣母沛250μg ,臀部肌肉深部注射或剖宫产宫体注射。(6)胎儿娩出后及时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缝合止血。(7)掌握胎盘剥离征象,胎盘未完全剥离前严禁暴力挤压子宫和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0~15min胎盘尚未娩出者,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阴道助产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胎盘胎膜娩出后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盘胎膜残留者,应及时清除。 (8)产后留产房观察产妇2h,鼓励产妇饮水、进食和排尿,新生儿早开奶、早吸吮促进子宫收缩。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5.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4

机械设计中,通过优化各个结构的组成形式,来减少使用期间的能源损耗,能够达到节能指标要求,并且使用期间各个零件设施的配合原理也能达到理想的标准,可以减轻使用期间的摩擦损耗,有效的延长设备安全使用时间,并在现场达到理想化的使用标准。在设计时会借助机械制图软件来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公式来计算出设备投入使用后的节能指标,帮助设计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计算以及局部优化,将大部分能量都提供到机械设备运行阶段,并且机械设备的各个零件之间运行受力形式也更科学。下面将对机械设计的节能原理应用进行具体论述。

2机械设计节能浪费因素

2.1缺少节能技术理念

首先是设计人员的节能思想比较落实,在设计期间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设备的节能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虽然在设计期间已经能够针对设备的承载能力、运动速度进行提升,但从整体设计形式上来看,受设计技术落后的影响,节能性并没有达到足够的优化标准,设备使用后的能源损耗量也比较大。

2.2设计人员没有节能意识

设计人并没有针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仍然按照传统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机械设备模块设计。虽然在长期设计中,设计人员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却很难通过技术方法来解决常见的能耗过大问题。设计理念更新进步需要工作人员之间的共同努力,突破现状将先进的节能设计技术应用在其中。

2.3设计水平不满足工程需求

机械设计的技能水平整体比较低,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先进的节能措施并没有真正应用在设备的使用环节中,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造成理论性强但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现象。很多节能设计理念虽然先进,但设计中并没有结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设计优化,导致机械设备制造任务难以实现。需要在实践方面强化。

3机械设计节能的应用

3.1使用环保发动机和环保材料

环保材料的使用,使机械设备的整体重量有明显减轻,设计后的方法也能更合理高效的投入到使用环节中。在前期设计期间,要充分的应用节能环保材料,材料要具有绿色无污染、可回收等性能,这样能够提升发动机的运转效率,将燃料更充分的转换成机械设备运动的能量,发动机内部摩擦被减小后,还能够提升设备的安全使用年限。发动机属于机械设备的心脏部分,选择材料时要从节能与高效两方面考虑。

3.2精确化控制电子系统

在机械设备中植入电子控制芯片,通过对控制程序的编写达到更理想的控制效果,电子系统能够将控制参数精切到人力控制所不能达到的标准,并且使用期间如果出现其他的控制功能改变需求,也能通过这种方法来优化解决。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能够将机械设备运行时的输出功率检测并反馈,对比参数是否达到最优化的标准,如果存在误差控制系统也能自动发出调节指令,达到理想的节能设计标准。

3.3液压系统的防渗漏和清洁

液压系统在运行使用期间,能够为设备提供运行需要的压力,传统设计理念中,结构之间的优化性不足,导致使用中的液压系统发生泄漏问题,设备所得到的压力不足,使用效率自然也会下降。设计时要针对液压系统进行加密处理,重点对防渗漏部分进行加强,并制定合理的情结周期,液压系统内存在杂质也很容易导致损坏问题出现。

3.4新技术的应用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创新技术方法的应用,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内容,为新技术应用创造空间。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也能够达到节能效果,比较典型的是太阳能技术应用,这样能够节省一部分油品的损耗。在对设备进行设计时,由于制造工艺已经足够先进,在设备的体积与重量上也有明显减小,投入使用后效果才更加理想。

3.5应用在加工设备中

将节能设计理念与设备生产加工技术相互融合,达到更加理想化的使用标准,日常加工制造中也会充分的融合这一技术标准,发现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后,及时通过技术方法来解决,在有限的输出功率内,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使用阶段的效率,通过节能设计,可以将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到30%以上,能源损耗自然得到减轻。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5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迅速抢救的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9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做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与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结果:109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临床抢救、护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关键词]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原因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a)-127-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恢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现对我院产科2005年9月~2008年7月109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抢救监测、护理、原因分析及预防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5年9月~2008年7月共出现产后大出血病人109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周,产后出血500~4 000ml,平均2 250 ml,初产妇102例,经产妇7例,自然产84例,占77.1%,剖宫产25例,占22.9%,产后2 h内出血者98例,占89.9%,产后24 h内出血者11例占10.1%。

1.2产后出血的三个阶段

在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 h,产后24 h。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前2个阶段,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

1.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类

子宫收缩乏力92例,占84.4%;胎盘因素11例,占10.1%;软产道损伤6例,占5.5%。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者。

1.4预后及转归

109例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正确诊断和处理,全部痊愈出院。

2抢救

抢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止感染。①应迅速有效地给产妇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必要时建立双静脉通道,用留置套管针穿刺,维持循环,保证液体、血液及晶体平衡液、药物的供给使用,必要时行静脉切开迅速纠正循环血量不足。②病人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把头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志、尿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视病情正确掌握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肺水肿。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应及时给予吸氧,吸氧可加大肺泡血液的氧化作用,使机体缺氧得以改善。采用双鼻导管,流量1~6 L/min,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④行心电监护。⑤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找原因,及时有效地给予止血,抽血查各种检查,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并做好术前准备。我院产房内张贴了各种抢救流程图,放置了抢救车,工作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并且经常进行抢救配合演练,熟知各种抢救流程,因此每次抢救都能有条不紊,得心应手。

3原因及处理

3.1原因

根据出血发生的时间、量与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可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儿娩出后胎盘尚未娩出,首先检查胎盘是否有剥离征象,然后考虑是否有软产道损伤;胎儿胎盘均已娩出,首先检查是否存在胎盘剥离不全,再行软产道常规检查;如出现大量不凝固出血,应考虑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针对引起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3.2处理

3.2.1胎盘因素性出血若胎盘已剥离未排出,膀胱过度膨胀,应导尿排空膀胱,用手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助产士轻轻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伴阴道流血,应人工徒手剥离胎盘。

3.2.2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按摩子宫,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应用宫缩剂,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收缩状态;艾灸治疗。

3.2.3软产道裂伤性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

3.2.4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如患者所患的全身性疾病。在分娩期已有出血的产妇,除积极止血外,还应注意对病因治疗,尽力抢救。

4护理

4.1一般护理

产后少量且持续不断性出血,容易让人忽视,尤其要注意警惕,因此更加需要严密观察病情。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下垫上有刻度的计血器收集阴道出血,准确计算出血量,包括纱布、产单、治疗巾、一次性垫巾。采用计量、测量、面积、称重等各种方法计算阴道出血量;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手足湿冷等及时通知医生。产后出血控制、病情稳定后,要鼓励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铁质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及时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康复;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建议产后定期复查,防止远期并发症。

4.2心理护理

在常人眼中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再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紧急,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使产妇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首先应对产妇要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以稳定其情绪,耐心地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护理,如:对于意识清醒的产妇,告诉她小宝宝是多么可爱,利用女性天生的母爱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其紧张而焦虑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抢救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求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

4.3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会阴清洁,每日行会阴擦洗2次,外阴肿胀时每日给予硫酸镁湿敷1~2次,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预防

5.1妊娠期产前监测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要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及时治疗高危妊娠或早孕时终止妊娠。

5.2分娩期产时监测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停滞。如需手术或剖宫产,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准备,使用宫缩剂要有专人守护,严密监测胎心、宫缩情况,定时阴道检查了解子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适时正确地使用腹压,按照分娩机转接生,规范接产操作,注意保护会阴,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 ml时要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5.3产后期的监测

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 h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在产房观察2 h,如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尿潴留者予以导尿,协助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量。

6讨论

产后大出血抢救重要的一环是在于及时发现立即处理,一旦发生时,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镇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正确查找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做好病情观察。因此产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产科各项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产程安全,把产后出血降到最低。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及宫底的高度,当出血少量且持续不断,出血量达到使机体不能再代偿时,病人会出现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故对小量持续性出血更加需要重视。孕期一定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重视产前监测宣教工作,将孕产期相关保健知识传授给孕产妇,注意高危筛查,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严丽.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5):422.

[2]赵玉英.产后出血23例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92-93.

[3]孙华,张露萍.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7):126-127.

[4]王栋清,刘晓英.浅谈产后出血[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75.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6

拔牙术后伤口出血是临床上拔牙常见的并发症,是指术后在去除棉球后数小时,创口有明显出血,或术后3-5d创口感染血凝块分解后发生的出血[1]。了解拔牙后伤口出血的原因对于拔牙后伤口出血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2012年我科收治因拔牙后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 例,其中男 例,女 例,年龄最大的 岁,最小的 岁,磨牙 例,前牙 例。

1.2 原因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拔牙后伤口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患者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血液疾病及肝脏疾患等;局部创口较大、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窝内有炎症或者肉芽组织;创口护理不当(如患者术后反复漱口、进食过热过硬食物等)

2 护理

2.1 预防护理 做好宣教,拔牙术尽量安排在上午进行,以便于日间观察术后出血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询问患者进餐史及近期有无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物有无过敏史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应严格给予测量血压,并了解其睡眠情况和精神状态,如血压过高,精神紧张、睡眠差,可告知患者先降血压,待全身情况好转再做拔牙术。有血液病、出血倾向者,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测定,必要时先行血液科检查治疗,待情况允许时方可拔牙。炎症期建议先消炎后再把牙。在月经期拔牙,有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建议患者延缓拔牙术。

2.2 治疗护理 拔牙后出血患者多为急诊求治,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恐惧不安,护士应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后,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拔牙创口出血情况,仔细询问病史,估计出血量,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观察神志变化,并通知医生做适当处理。

2.3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拉开口角、止血、置吸唾器于患侧舌下以吸净唾液血液,使手术视野清晰,手术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术中如出现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损伤大时,护士要配合准备好碘仿纱条、明胶海绵及止血药物,准备缝合。感染伤口要准备刮匙,清除牙槽窝残留残留炎性肉芽组织及骨碎片。并根据医嘱运用止血药物和抗菌药物。处理完毕后,观察30-60分钟,伤口无出血方可离去,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嘱患者5-7天复诊拆线。

2.4 常规术后护理 嘱患者咬棉球压迫创口处止血30分钟后吐出,告知患者拔牙后24小时内唾液中混有淡红色血丝属于正常现象。拔牙当天不能使用牙刷刷牙,特别是拔牙处,可用温盐水轻轻漱口,以免再次损伤创面及冲掉血凝块,影响创口愈合。拔牙创口不能用舌头舔吸,不要反复吐唾液,以免口腔内负压过大造成血凝块脱落而出血,可进食温凉软流食,不宜吃太热太硬食物,按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