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1
关键词:学校公共关系 管理 策略
一、学校外部公共关系管理的特点
和营利组织相比,包括学校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的特点是:
(一)追求社会效益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在某个特定领域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通过市场营销追求经济效益,后者公共关系工作的最终成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如提高组织的认知度,得到公众的接受、认同和支持。这里有两种特殊现象不能回避。
(二)成本低,难度大
营利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拥有相对充足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实力雄厚,耗资较多,规模较大。非营利组织依靠政府拨款、社会及个人赞助,经费有限,所以开展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积少成多。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成本比较低的手段,如标语、传单等。美国许多学区公开规定,不允许学校利用公共教育经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所以学校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之前的预备活动是筹款问题,这是和营利组织的重大区别之一。
(三)与公众联系松散
营利组织的利益动机纯粹而明确,因此对目标公众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相关性迫切。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对缺乏固定和指向性较强的利益关系,针对性和相关性相对弱些,所以面对的情境更复杂。这也是学校公共关系活动声势和规模相对弱小的原因,它不像营利组织那样必须纯粹依靠市场和顾客才能有效益、有活力。
二、学校与媒体关系管理
新闻媒体是学校的重要公众之一,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学校与媒体的合作同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本位的合作——即以新闻记者的需要为中心,学校为媒体着想,获得好感,累积信任。二是学校本位的合作——即以学校公共关系需要为中心,在获得好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利用媒体提升学校形象,获得更多媒体公众的好感。
(一)媒体本位的学校沟通
卡特里普的告诫是真诚的:必须建立和维护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是互惠互利的,但是核心仍然是对手关系,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传播目标。从业人员和新闻记者在一个互相依赖和互惠互利的关系中运作,在各自的切身利益中,有时作为敌手,有时作为同事相互合作。笔者结合卡特里普和唐·培根的观点,归纳学校与媒体、记者和新闻合作的指南,作为我国中小学公共关系管理媒体关系的参考。
(二)学校本位的媒体沟通
学校管理与媒体关系的目的是要建立、维持、发展学校与媒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争取有利于学校的新闻报道,增进媒体公众对学校的了解,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与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学校对自己的成就和问题就应该展开新闻宣传工作,利用机遇,巩固形象,消除威胁。以学校问题为合作目的,利用媒体对学校正面报道或消除消极影响。
三、学校与政府关系管理
世界上绝大部分公立学校都掌握在各个国家政府手中。学校开展政府公共关系的目的在于: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和权力支持。政府公众包括各级各类政府、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成员。这里讲的学校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公立中小学和直接领导它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当地学校和当地政府及其公众的关系。
学校和政府的关系涉及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行政体制、教育的法制环境、教育投资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大问题。诸如此类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公立学校和政府的关系形态和关系性质。学校无法左右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体制。这是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关系,是学校无法控制的层面。义务教育的资源和权力的分配主要靠政府。政府和学校在社会学意义上有直接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也有间接调控的关系。
从公共关系意义上说,公立学校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行政权力的支持。政府组织追求的是社会和平、发展、公平和正义。如就近入学政策考虑到同级的公立学校之间生源的均衡分配,允许择校是对优质学校和学校个体生存方式的肯定,是对家长选择权利的肯定。
在不同政治和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政府的公共关系性质和依赖程度也不同。在资源分配对政府依赖程度较深的体制下——如集权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和政府关系密切,和其他社会公众关系疏远,其大部分经费、对学校的评价等来自政府的控制和配额分配,学校很少有机会和有必要开展对其他社会公众的公共关系。在法律上,学校是依法办学主体,政府是依法行政主体,关系平等。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却形成了上下级的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参考文献:
[1]熊源伟.公共关系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第 160 页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 449 页
[3]张连生.学校形象的价值及其塑造[J].教育评论,2009 (6)
[4]李小波、陈彬.论学校形象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0(5)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3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面对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作为一个与外部各种群体不断交换着物质能量信息的系统,需要面对不同的社会公众,处理各种利益关联与利益冲突。因此,协调学校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学校公关的重要发展趋势。职业技术学校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社区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根基所在,学校的运作离不开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社区公众对于学校的评价又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职业技术学校能够寻找到与社区的契合点,形成彼此共生、不可分割的整体,就能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树立自己的形象,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的内涵
所谓学校公共关系,就是学校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有计划、有系统的双向沟通的过程,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学校角色以及目标的更好理解,并努力完成学校任务。学校公共关系的主要活动是了解公众对学校的态度、鉴别学校政策的正确性、审议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及成果是否与公众利益相吻合。同时通过组织一些活动项目,在引导公众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增强对学校教育目标与教学工作的理解、接受与支持。
社区是学校与之直接发生关系的外部环境,是学校的公共关系工作首先要面对的外部公众和群体。这里的社区是广义的,指聚集在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体系。
本文论及的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是指学校与所在地域周围的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睦邻关系,是学校公共关系中的基本内容——外部公共关系。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建立和睦的公共关系,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工作,满足社区的需要,获得社区内公众团体与个人的肯定,提高学校在社区中的地位,获得社区的支持、帮助、赞赏,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
处理好与社区重点公众的关系
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家长是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形象的重要评价者和宣传者。对于学校来说,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评价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态度和感情,进而影响到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学生家长的口碑,能够帮助学校在社区公众心目中树立威信和形象,较之其他宣传手段,其效应和影响都更深远持久。
与传媒的关系学校接触的主要传媒有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公共关系与传媒的联系与生俱来。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迅速,是影响民意的主要力量,其舆论作用对于学校形象举足轻重。传媒界的公众如记者、编辑等,是学校要争取的对象,同时由于他们的工作影响着学校与其他社区公众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因此是需要厚待的公众。
与同行的关系对于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这一关系尤为重要。事实证明,如果能与同一阶层的不同办学水平、相同或不同类别的学校实行有效联合,就能拓展学校的发展道路,扩大学校的规模效益,挖掘学校的潜能,并可以借助外来力量改造或重组校内资源,建立起稳固的社会联办体系,拓展学生的升学、留学、就业渠道。
与社区建立和睦公共关系的途径
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技术学校具有专业性、职业性特点,文化气质丰富活泼,有时还要面对“有色眼镜”。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公共关系协调工作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务实又要务虚,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树立自己的鲜明形象。
(一)资源共享
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有着专业人才与知识方面的优势,更具有实践性,更容易在社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但是实际上却往往使自己处于“孤岛”的地位,得不到社区的了解与肯定。特别是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由于生源差、校风差等原因被贴上“较差学校”的标签,形成了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学校内外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学校中心意识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学校教育资源比社区教育资源更具优越性,只有学校的知识是正规的知识,社区教育资源仅被视为补充,从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改善作用与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民主化、学生个体社会化,有利于学习化社区的形成,有利于教育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各行其道,资源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对于学校而言,减少了与社区公众接触的机会,加深了隔阂。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应以此为突破口,发挥学校的优势,开展与重点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建设,推进职业技术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学校在开展社区公共关系建设活动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回报,而应考虑长远的利益。
在人才方面,可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为社区提供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等非正规教育与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为社区居民组织提供知识,传授实践生产技能,解决居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使家长和其他公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价值;在教学方面,应重视校外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发展校外学生家庭实习基地,使学校的生产、实验、实习基地成为当地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推广辐射的示范;在学生方面,可将参加义务劳动与生产作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为社区提供便利,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树立职业意识;在生产成果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提供的服务与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普通教育所不能比的,校办产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市场的情况,合法经营,满足社区需要,为社区创造经济效益,师生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服务于社会,可以是无偿的;注重社会效益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可以是有偿的,其所提供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服务是会被社区欣然接受的。
另外,可以实施“连横”战略,与不同层级的其他学校联合,借助彼此的优势,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建立规范的合作办学网络,满足不同教育消费者的需求,利用联办学校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与更好的教育背景,增加教育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使其真正具备就业能力。在加强与同行关系的同时,可以形成“招得进,送得出”的良性循环。
学校要主动向社区各界宣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性,呼吁社区成员加强自律,为学生做表率,为学生的校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重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机构,如展览馆、博物馆、天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使之成为校外课堂。可聘请社区领导、先进典型人物作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可以建立社区实践基地,如勤工俭学基地、军训基地、工艺劳动基地等,在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交流。
(二)氛围共建
当前,一些学校将社区的参与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盲目清高,不承认社区的教化与影响的作用,忽视与社区在精神文化上的共存与一致性。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貌合神离必然导致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处于一种非平等的状况,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必然使二者的交流与合作得不到巩固。所以,必须创建学校与社区关系融洽的氛围,这里的氛围主要是指文化氛围,即学校的价值观与规范应取得社区的认同和进一步参与。
学校要率先作出开放的姿态,向社区散播自己特有的人文气氛,接纳来自社区的精神文明成果,使社区的精神生活更为活跃丰富,并在彼此的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使社区文化与学校风气相得益彰。
学校要作好分内的事情,即保证良好的教育质量,精益求精,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学校的效益,而不是夸夸其谈,只做表面文章;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要富于活力,灵活能动,不断地从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新事物、新思想中吸取养料,使德育工作适应时代与环境的需求,发挥主动性,创造独特的德育风格,适时引导学生,及时解释各种文化现象,以学生的精神风貌向媒介展示学校的德育成果;要加强与家长和其他团体之间的沟通,家长与非教育团体不像专门教育机构对于教育规律与文化创建有专业性的把握,但却是学生不可避免要接触的对象,因此要争取家长与非教育团体的理解,并与其合作;要根据学校专业性、职业性特点,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质量观念教育辐射到社区周围,带动整个社区的进步;职业技术学校丰富的文体生活与艺术创造可以和社区共享,让社区公众受到艺术熏陶,得到审美感受,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树立学生的服务观念;要开门办学,关注上级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的指令和要求,更要了解社区对学校工作质量的评价、建议和要求;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用人单位的联系,调查毕业生表现,倾听对学校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要求,以此调整办学方向,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与策略;要与同类型学校加强联系,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同时,吸取他人的管理经验,互通有无,和谐共存;学校要了解媒体公众的职业特点,掌握与其交往的方法和原则,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在职业技术学校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后,可以运用媒体手段,积极向外辐射宣传,用事实说话,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自己的办学成绩与服务理念传达给社区公众。
办教育要质量先行,没有教育质量,其他一切都没有说服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内部工作,公共关系意识、服务意识要贯穿到每个具体环节,师生人人有责。良好的形象与信任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来,这要靠平时积累。如果稍有成效就停滞不前,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公共关系也会由于疏于联络而功亏一篑。学校举办活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区分中心公众与边缘公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在不同时期及时做出调整,既要服务于主要公众,同时也要帮助边缘公众解决具体问题。
职业技术学校社区公共关系虽然是以塑造自身形象为目的,但是应以服务社区为前提,以服务为管理原则,服务
功能较之于其他功能,作用更为直接,据此可以确立职业技术学校在社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建.公共关系与职业学校形象塑造[J].理论研究,2000,(6).
[4]李宗慧.学校外部公共关系探讨[J].四川警官高等学校学报,2004,(1).
[5]林春福,杨天平.后现代教育管理语境下的学校外部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4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分析。首先从吉林农业大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将公共关系渗透至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关系;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全面质量管理;吉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06—02
一、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现状
(一)教学的质量策划
教学的质量策划包括设计培养计划,确定各部门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实现培养计划目标。其中,培养计划的修订原则上是每四年一次,在专业结构调整时也进行修订,教务处根据已获批的专业结构调整审核表,拟定具体修订日程。再由各教学单位的专业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结构调整审核表,经过充分论证之后调整培养计划。
(二)教学的质量控制
教学的质量控制即认真实施培养计划,对教学过程各环节实施管理与控制。自2000年起在全校教学管理中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监控。其他控制措施还包括开学前、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及日常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学评优等。
(三)教学的质量保证
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校内各学院、职能部门及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活动进行全程控制,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实行新学分制和导师制。采取弹性学习年限,即学生可以选择在3~6年之内完成学业;扩大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限定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0%,任意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0~15%。导师制即每个自然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和课程等。
(四)教学的质量改进
1.以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依照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及时纠正在内外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目的。2.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新的学分制,主要表现在: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对在各专业中学习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允许其转专业;实行导师制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质量策划方面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教学过程质量策划中制定培养计划的过程遵循了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但是,在实际制订与修订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这些要求很少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培养计划的制定与修订已经成为系主任的个人行为。
(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面
虽然在形式上,学校吸收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过程,但这些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地发挥了作用,目前难以准确衡量。
(三)教学过程质量保证方面
最主要的问题是师资不足,还有教师招聘中片面强调高学历,使得有些教师不够合格。另一方面,扩招导致生源素质多样化,也给保证教学过程质量带来困难。
(四)教学过程质量改进方面
虽然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已经意识到了教学质量改进的重要性,但缺乏对质量改进的整体思考,只采取了一些表面措施,如改善教学设施,举办各种选拔和评比等。
三、公共关系渗透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优化教学质量策划的角度来看
通过公关活动能够帮助学校充分、准确地把握市场用人需求,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设计更科学、准确的教学质量策划。
(二)从提升教学质量控制效果的角度来看
从管理措施上看,所研究的大学已经采取了督导员制、信息员制、生评教制以及学生座谈会等。而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些措施的效果。
(三)从保证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1]如果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渗透良好的公共关系,就能够拉近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主学习,还能激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从促进教学质量改进的角度来看
将公关活动渗透至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有助于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高等学校与以学生为辐射中心的社会公众及相关院校之间的传播沟通,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相应的对策
(一)培养学校全员的公关意识
培养学校全员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渗透高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应该帮助学校师生走出对公关认识的误区,明确公关意识的科学性;学习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公关思想。[2]
(二)宣传公共关系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举行关于学校公关的研讨会,学校内部的杂志、公报、书籍等,学校的公告牌展示等途径,将公共关系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了解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三)强化高校公共关系协调机构的职能
1.强化公共关系协调机构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高校中的公关职能主要由校办、宣传及招生等职能部门共同承担。但在规模较大及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为高校运用公共关系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效果提供组织保障。
2.培训高校公关人员
要使高校的公关活动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必须大力培训公关专业人才,使之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具备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公关技能,以及摄影、录像等操作技能。
(四)建立公共关系活动改进系统
学校应坚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目标,重点关注改进机制、改进实施、效果评价和再改进等主要环节,构建全面的持续改进工作体系,并依照体系程序持续地全面开展改进工作,及时、动态地依据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要求改善和调整公关活动。
(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能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规范师生的教学行为,将从前的全面质量管理效果与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渗透公共关系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不足,纠正偏差。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同时要有一支专、兼职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对涉及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估。
[
参考文献]
[1]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2]农万宾.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公关意识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1(8).
[3]尼玛拉姆.公关意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2(12).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教育管理;独立学院;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是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它既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独立学院作为新近十年发展起来的高等学校,因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特点,离不开有效的公共关系管理。
一、独立学院的盈利性特征导致社会认同和支持度偏低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的产生,对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独立学院均采用民办机制运作,属于公益事业,但具有盈利性。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可公办高等学校,对独立学院认可度不够,导致其在分享社会资源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处理好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学校形象,提高认可度,吸引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对独立学院来说变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二、独立学院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主要任务
大力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将这门经营与管理的科学与艺术应用到独立学院的发展管理中,是解决独立学院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管理方法,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就是协调组织与公众的相互关系,使组织适应公众的要求,使公众有利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公共关系分为外部和内部公共关系。对外,学校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关心与支持;对内,学校存在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师关系、教师与职工关系、职工和学生关系,更需要通过有效的内部公共关系工作来协调、解决。基于此,独立学院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同度,改善形象,争取社会各级组织和公众的理解与接受,并使学校的发展符合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是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社会地位,吸引和聚集人才,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建立和谐团结的内部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二是吸引生源,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开辟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进一步开辟新的专业方向和科学研究方向,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四是争取社会各界、公众对教育、对学校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争取办学经费和有利的办学政策,催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三、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独立学院要实现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全力发展的局面,应加强公共关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公共关系和新闻宣传之间的关系。
新闻宣传就是信息的沟通与传播,是现代社会组织重要的公关传播手段,是在广告成本高昂之下有力的处理公共关系的特殊手段。公共关系工作和新闻宣传密不可分。随着高校生源、师资人才等各种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独立学院面临如何提升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认可度,争取更多的生源及其他社会资源,树立良好社会公共关系的实际问题。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正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学校的关注度和美誉度,改善公共关系的良方之一。很多独立学院把公共关系和新闻工作这两部分职能归到一个部门来管理就是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这层关系。通过设立公共关系和新闻岗位或部门,研究公共关系及新闻宣传的规律和技巧,增加新闻素材并组织新闻热点,利用多种方法其新闻信息,提高新闻命中率,吸引媒体的注意, 增强新闻的总效应。为了提高新闻宣传,可从以下工作进行:一要积极利用各种正面的新闻宣传方式,传播校园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优良学风,倡导科学精神,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提高和增强独立学院在国内高校的地位和影响;二要做好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学校核心价值观、教风学风建设等学校核心内涵的新闻宣传,加大教学成果、科研能力的新闻报道,扩大社会的关注面和关注度;三要推进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使学校品牌的对外展现统一化、标准化、美观化。
(二)加强沟通,处理好学校和师生的内部关系。
全体师生是学校的灵魂,没有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就很难做到外界的认同,所以处理好学校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获取外部支持和认同的前提和基础。有些独立学院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的位置上,缺少“建设者”和主人翁意识,缺乏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关心独立学院的建设,很难形成独立学院自主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上独立学院管理层在处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不当,导致师生很难对学校给予认同,内部矛盾重重、关系僵化,必将对学校的对外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师生对学校的认同对外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在处理学校和师生的内部关系上,加强教师、学生、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联系沟通是改善学校和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这些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加强校务公开,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教职工对学校办学情况的知情权;还有就是加强学生及团委工作、教代会及工会等群众工作,做好内部沟通,凝集人心,使师生更加关注学校的改革发展,把自己的利益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智力资源和动力所在。
(三)创新来往方式,处理好学校和外部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高等学校不是孤立的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构成一个社会的整体,独立学院更不能脱离外界、闭门造车及自我办学。独立学院从招生开始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刻都和外界交往密切。尤其是在和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拥有资源的部门的关系处理不好,得不到这些部门的支持,必定使学校资金、教学科研等方面带来不足。如何获得外界的支持,除了前面所讲的加强宣传之外,还要通过创新方法方式,利用学校的特点和社会对学校的各种需求,加强学校和社会各界之间联系来往,改善及提升学校和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
目前,各种组织都在提倡知识型政府、知识型组织的建设,独立学院也是能满足这方面需求的有力保障。另外,其作为新兴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这就需要通过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支撑,而双师型队伍很多都来自于企业、政府机关等社会组织。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需要学校的专业教师去帮助它们建立学习型组织。这种双向需求为学校和社会外界提供了相互依赖的可能,这种相互需要将成为双方相互交往的基础,促成双方融洽关系的建立。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界及政界等人士到学校讲授应用实践知识或者兼职学生导师。 可以走出校园开展“名师进企业”、 “名师进政府”或“名师进社区”活动,通过高雅的、贴近工作或生活的讲座等传经送宝活动建立良好关系。还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社会团体、慈善等机构组织的相关活动,结识有识之士,建立和这些机构及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展示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建立家长联谊会,处理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也应在独立学院中得到重视。很多独立学院以为学生已步入成年,有独立及成熟的行为能力,应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这种想法固然很好,但往往使一些高校忽略的家长资源的利用。家长分布在各行各业,遍布全国各地,是一种非常宝贵及有很大利用价值的社会资源。从学生的招生录取开始,建立家长信息资料库,整合家长资源,建立分区域、分年级、分专业等家长联谊会,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鼓励家长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参与学校建设。这种沟通方式的建立,能使学校在家长当中建立良好的口碑,促使众多家长、甚至一些潜在的家长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的帮助。
(五)以情感为纽带,处理好学校和校友之间的关系。
毕业离校的校友是学校较为重要外界资源,处理好学校和校友之间的关系,以及使这种关系保持长久稳定是新兴独立学院为学校发展大计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处理校友和学校的关系要坚持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手段,以事业发展为目标。校友工作从基础入手,坚持群众性和实效性,制定校友工作规划、建立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培育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职员的校友意识、成立学生社团校友工作组织、培养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加强校友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等校友工作机制的建设。通过开办《校友通讯》及办好校友网站构建校友联络沟通平台。鼓励校友建功立业,支持校友回报母校,通过走访校友、宣传校友先进事迹、邀请校友回校讲课等方式实现校友与母校在教学教育、科技合作、科学建设、资助办学等方面的互动、互惠、互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要想短时间内得到社会外界的认同,增强自身竞争力,除了要加强内部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关系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内外部公共关系的管理。从而达到内部协调、外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创造最佳的软环境,以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为社会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玲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清,《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应用》 杂志网
公共关系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图书馆 勤工助学 义务馆员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图书馆占地面积1200 m3,藏书约23万册,中文、维文报刊约500种。在短短的五六年的创建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图书馆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它拥有自己的特色。借助于良好的发展环境,运用其独特的优势,学院图书馆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一跃成为起点高、模式新、设备先进、高效发展的图书馆。藏书增长的速度尤其迅猛,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年进书量一般达到了3万册以上,购书经费普遍在100~200万元,有些馆甚至超过200万,大大超过了国内许多一般院校图书馆的购书规模。但由于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过快,“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伴随而出,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人员严重不足,我馆仅有管理人员4人。因此,让在校大学生成为义务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中,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必然趋势。
1 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
意义
1.1 弥补劳动力不足
我馆的服务对象定位是面向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高职学院、护理学院的近万名师生,近年来,图书馆进馆阅读的人群不断壮大,进书量和借阅量飞速增长,而为了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需求,又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延长开馆时间、扩大外借册数等,导致了图书馆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工作增多的现象,而且现有工作人员编制却不能相应增加,这就出现了因为员工的不足跟不上图书馆服务的情况,在此之际,图书馆可以招一些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加入进来,得到双赢的效果。博学院自从引入义务馆员以来,使得馆员不必应付图书上架、卫生清洁、排架倒架和期刊室的各项工作,从而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高层次服务,如图书馆网站建设、提高采书购刊质量、开展读者需求图书咨询、新书推荐、期刊导航、阅读指导、好书共享、参考咨询等,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拓展了服务范围。
1.2 开创双赢局面
勤工助学学生每年更新调整,成为图书馆的新生力量,充满活力。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见解,对图书馆工作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图书馆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生机。义务馆员既是读者,也是图书馆的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们成为图书馆与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1]。一方面,他们管理图书馆交流QQ群和博客,随时新书新刊和畅销书的信息,为广大读者解答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各类问题,并且广泛交流读书心得、学习体会,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院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另一方面,馆员也能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馆藏结构,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达到图书馆与读者全都受益的结果。
勤工助学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到图书馆工作,是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他们接受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有较多的机会了解、阅读图书期刊,使他们拓宽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也可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及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积累了工作经验。
2 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问题
2.1 学生工作的随机性较强
一是由于学生勤工助学具有随机性,有时因为考试、补课或实习等情况需要请假,打乱了图书馆工作的正常秩序[2]。二是由于学生流动性比较大,有些学生只能坚持几个月就做不下去了,这就导致了图书馆要不断招收新学生,不断做岗前培训工作,加大了馆员的工作负担,不利于管理,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难度。
2.2 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强
现代高校图书馆都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读者的理念,以读者的需求为己任,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服务环境,吸引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水平的提升无疑需要干净整洁的硬环境,也需要工作人员展现对读者尊敬的软服务[3]。一些义务馆员被动服务,工作责任心不强,站在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的姿态看问题,都容易导致部分读者的不满从而影响到图书馆的形象。
2.3 管理工作不尽人意
一方面容易形成冷漠的雇佣关系。管理者认为,图书馆与学生助理之间是简单的劳动与报酬关系,缺乏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有效沟通,使学生缺乏归属感。学生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到报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是管理简单生硬,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管理者将学生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认为只有严格管理,工作才卓有成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第三个方面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助理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报酬,无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4]。
3 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思考
3.1 创新队伍组织构成
为解决学生工作随机性强,工作岗位不稳定的问题,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图书馆的义务馆员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队,是提供薪酬鼓励的勤工助学队伍,主要承担期刊阅览室的管理、期刊上架下架及装订、图书排架、图书馆宣传等工作,工作量稍大一些,每年20人左右;二队,是受过国家和新疆助学金资助且愿意义务承担劳动的义务馆员队伍,主要承担卫生清洁、自习室管理及图书上架工作,每年涉及5个新生班级,100人左右,每班每周工作一次,劳动量不大,由各班主任协同管理。两队实行团队式管理,各设队长一名,小组长两名。两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即使某天遇到特殊情况,一个队伍不能上岗,则可调动另外一队保证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严控招募与培训
一队的招募,必须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进行。自愿报名,公开面试,经学院审核,择优录用。招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选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具熟悉各专业特有需求,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弥补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不足的现状;二是要结合个人课表排班,避免出现空班无人的情况;三是要严格考核,充分调查了解,坚持选用喜爱图书馆工作氛围,能够长期地、自觉自愿地为读者服务的学生。二队的招募,尽量挑选每班受资助学生人数相差不大的新生班级,让大一新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既能保证工作质量,让他们懂得感恩,又对学生利用图书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培训作用。
厚博学院图书馆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培训。着重进行图书馆职业精神培训,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是基本技能培训。图书馆文献管理知识,如图书分类法、期刊和图书的查询利用、排架、上架、本馆馆藏特点以及分布情况、畅销书架的管理等。三是安全教育。应指导学生形成水电等利用的安全意识,岗位职责中落实相关检查任务,进行消防预演,逐个学习和掌握消防器材等的使用等。
3.3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为避免义务馆员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明确、劳动纪律差、工作被动等情况,使义务馆员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图书馆应根据义务馆员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图书馆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厚博学院图书馆现建立的管理制度有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制度、定期会议制度等,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也有利于义务馆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尤其是考勤制度,由每晚夜班老师严格考勤,签字确认,并且评价等级,这样既保证了公平,又调动了学生争优积极性。
3.4 多举措提高工作积极性
首先是引入考核和激励机制。很多学生加入义务馆员队伍时都满腔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枯燥繁杂的工作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厚博学院图书馆在开展勤工助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档案,专人管理,真实记录和评价工作情况,提交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同时,把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表现作为其综合测评考核内容之一,每学期上报学生管理部门,使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扬和奖励。
其次要注重情感交流。图书馆与勤工助学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劳动雇佣关系,也不是单纯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图书馆员心里,学生更是关爱的对象,尤其勤工助学学生均是贫困学生,更需要关怀与爱护,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给予他们指导与鼓励,通过爱心、耐心和细心尊重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再次是要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可以让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设计海报和宣传栏;可以将电脑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安排在电子阅览室,帮助读者进行检索和搜集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读者导读和讲解;可以让爱上网的学生管理图书馆博客和QQ群等。
4 结语
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勤工助学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对图书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勤工助学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所以,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也显得十分紧急与必要了。作为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积极推进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闫瑞彬.浅谈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的培养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6):87-88.
[2] 陈昕.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视野,2011(9):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