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1

【关键词】平面设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国内平面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中,可将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分为三个类型: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基础型人才。高级人才主要从事行业或企业的技术总监、美术指导、项目经理、市场营销分析、策划文案、创意开发等,是行业的支柱,也是目前国内市场极需的人才类型;中级人才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技术开发及相关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市场的主力军;基础型人才主要从事操作、分类、编排、加工等辅助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较低,目前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

目前国内的平面设计行业主要缺乏产业链中的中、高端人才,这类人才的缺乏已经开始制约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企业甚至行业发展的瓶颈。其具体体现在:企业缺少策划、管理、营销、技术和创意方面的高级人才,其岗位包括艺术总监、美术指导、文案策划、市场分析及各部门主管等;中级人才主要包括: 平面设计师、广告文案策划师、印刷师、网页设计师、摄影师、商业美工等平面设计行业的技术型人才。目前国内平面行业发展非常快,但缺少技术和创意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一些企业原来都有广告部,但从管理和专业性方面根部达不到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创意能力方面,企业的宣传意识和企业文化还有待提高,这种现象究其根源,是从学校的教育本身就忽略了这一点,所以高职院校也应重视中、高级创意性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二、平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一)创新素质教育

当前高职教育的创新模式首先是体现在教育观念上的创新,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率先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以教学思想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具有指导性意义,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教育观念实施的具体体现。现代教育观念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知识目标作为学生的基础能力,使学生在知识面上开阔,具备较强的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起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而能力目标则是要完成大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想法、有实践、有创新的“四有”人才。素质目标的培养会建立学生做人做事的品质,形成健康人格,具备坚定意志,具有平衡心态,并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人才培养与人格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连。素质目标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培养的保证,知识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目标,能力目标作为本位。

(二)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许多高校传统教学的观念普遍偏于理论研究,疏于实践能力训练,在学校课堂中老师只讲授理论知识,学生死盯课本,认为记住了就是学会了,往往不重视实践应用,尤其缺乏相应的思维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因材施教。所以,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设定好岗位发展方向,明确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吸引更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校所用,学校和企业在协作中寻求共同发展。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和开发技术,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和实践岗位。同时,也可以采用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和课程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平面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国内许多高校平面专业没有经过长期而严格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专业论证和课程研究,也没有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都不健全。国内市场中多数平面人才主要流向建筑、广告、印刷、包装、影视、游戏、装饰等行业,由于各行业对平面专业人才技术要求不同,所以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相应的调整。我国现在的平面专业设置普遍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专业名称不统一,给人产生很多误导;第二、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第三、课程设置雷同,没有明确的岗位方向,导致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化。当前国内市场急需培养高端人才的专业与课程很少,在培养创意、管理和营销方面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集中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这会导致同类人才数量拥挤、行业更新速度减慢等问题。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广告公司、印刷厂、设计工作室、影楼、报社、图文公司、喷绘制图公司、出版社、IT行业页面开发等工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用以参考和借鉴。一些国家根据行业技术和工作类别的需要,将平面专业划分得比较较细致,在很多学校设置专业方向诸如平面设计、文案策划、摄影、广告设计、美术编辑、原创者、装饰美工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相关职业包括平面设计师、摄影师、产品形象设计师、印刷师、操作员、CG创作员、网页制作员、新闻记者、杂志撰稿人等。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师挂职培训、实践项目训练或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等内容。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科研或艺术优势的专业,为平面设计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2

【关键词】 平面设计专业 校本教材 开发与研究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名词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课程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旨在凸显学校及地区的特色,对于学校开展特色教学有重要价值。

校本教材是学校根据国家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而自主开发的教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自身的环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1]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中职院校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开发实用、适用、有价值的平面设计专业校本教材,对学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具有重大意义。

1 开发校本教材的背景

如今,我国中职院校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所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许多实训的内容,但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并未有较大变动,它的主要教学理论仍旧是老套、深奥和复杂的内容。中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将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教学中,以学生能胜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形成学习项目。[2]因此,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当下所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难以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不同地区和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分歧。所以,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环境情况,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

2 开发与研究校本教材的目的

(1)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材的变革和开发,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是人的变革。校本教材的开发更注重教师的发展,而不单是教材文本的开发。教师能够通过设计、开发和评价校本教材的实践过程,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样既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使专业得到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变革了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2)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学校形成特色教学。中职院校以当地企业所需的平面设计人才为依据开发校本教材,明确教育目标;知识和技能以实际需要为标准,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特点。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奠定学校特色办学的基础。(3)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教材的开发追求的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更加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多尔(W.Doll)说过:“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要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经验要被纳入到形成中的课程体系中。”[3]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并弘扬个性的发展。

3 开发校本教材的步骤

开发校本教材首先要确定编写任务;然后选择教材主编;由主编组织编写小组;完成校本教材的立项申请书;由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批复;以上完成后就可以编写教材了,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先对人员进行分工,然后调研,收集、整理资料,讨论并修改初稿;最后审核定稿完成,就可以印刷并投入使用了。

4 开发平面设计专业校本教材的要求

(1)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学校要开发校本教材应成立专门的开发领导建设委员会,成立平面设计专业小组。由负责人组织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制定开发校本教材的规范及管理事项,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及使用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2)校本教材要适应当地发展需要。当今中国社会,各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差异较大,针对平面设计专业,北方城市落后于南方城市,内陆地区落后于沿海地区。为了追赶发达地区,中职院校应立足当地,了解本地的需求和发展,适应市场,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为本地平面设计行业服务。(3)校本教材要符合实用、趣味性的原则。开发校本教材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教材不能复杂深奥,要将理论与实践将结合,与学生未来的职业任务相一致。教材内容要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增加趣味性。例如:在编写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与制作》一书时,在内容设计上应做到专业建设紧贴市场、课程建设紧贴工作岗位、教学情境紧贴职业场景、教学内容紧贴岗位能力。如依据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结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使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按企业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进行课程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与素养。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特色,贴合学生真实生活的教材,更能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4)企业共同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职业院校的教育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就业,也就是培养学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4]这就需要掌握该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力和素质等要求,所以让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的条件。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可以调研本地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特点,邀请岗位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开发,有利于校本教材更加符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5 平面设计专业校本教材的研究模式

将教材制定出来后,运用怎样的模式投入使用,进行教学活动就成为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教学模式应该紧扣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平面设计专业可以用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探究。

(1)活动式。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教学营造出活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丰富的教学内容;活动后让学生总结所经历的行为,沉淀所学知识,以便积累经验。(2)分组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集体探讨,共同完成一个平面设计作业。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提出不同的意见,扩展思维,共同进步。

6 结语

职业院校的校本教材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发展环境和职业特点,教学化处理平面设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相一致,才能培养出符合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它要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和实验的过程,才能更适应学生的发展。所以,建议使用校本教材的教师将自己的心得和建议及时汇总反馈,以便对本校的校本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荣珍.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甘肃教育,2011(03):33-35.

[2]闵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8(14):87-89.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3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本科、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多数是以软件教学为主。近年来,随着教学教改的浪潮,很多院校都在探索电脑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也有部分院校在探索软件教学之外的新方法,如加入商业应用案例的讲解,也有针对岗位能力培养的探讨。不管形式与目的如何,《电脑平面设计》这门传统课程一直处在教学教改的风口浪尖。在此,本文针对我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方案做了一些探讨。

二、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性质。《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通用能力课,属必修课,学时90课时,共5学分。该课程是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脑平面设计工作项目设置的,该课程是集“软件操作基础知识”、“平面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项目设计”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2、课程理念。本课程自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一直提倡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平面设计原理、制作技巧之余,能够通过实际企业设计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电脑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专业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打破以平面设计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具体电脑平面设计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从“软件操作基础知识”、“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企业项目实践”三大模块突出学生平面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能力的训练。该课程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电脑平面设计的软件基础操作知识,使学生掌握电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学生开设平面设计表现技巧训练,使学生获得软件表现技能;为学生开展企业实际项目设计练习,使学生具有软件应用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意识。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商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内容以平面设计职业能力为线索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课程建设(1)、教学团队建设。本课程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因此教学团队配备了集软件操作基础、专业设计、艺术理论、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复合型队伍,安排有艺术理论背景、电脑技术专业背景、设计专业背景和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对应教学。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配备了有理科背景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十余年工作经验的专业老师,有教育学背景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业教师;团队成员整体素质较强,团队的学缘结构、“双师”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有60%为“国家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有50%曾参加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专业知识较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具备了建设国家级《电脑平面设计》资源共享课程条件。(2)、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已具备较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具备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可视与演示同步。如多媒体艺术教室既适用于知识理论讲授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机房既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体现,又兼具现代声像演示效果;教学资源充足,从《电脑平面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的“十五”教材到“十二五”的《电脑平面设计》规划教材,从省级精品课程《电脑平面设计》到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从《电脑平面设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到企业的电脑平面设计流程、企业的平面设计方案策划,从教师的优秀作品到学生的获奖作品,从电脑平面设计作品的获奖到电脑表现的产品设计专利,可谓是类型丰富,资源充足。(3)、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我院教师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规律、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珠三角”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实现,在解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从“教软件”到“教技能”的教学目的转变:软件教学不能等同于设计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软件教学既不能是纯粹软件操作知识的教学,也不能仅仅是平面元素的简单排版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是设计技能的教学。从软件操作教学转向设计技能教学是电脑平面设计的根本出路。设计技能的表现实际上是体现了设计者对设计素质的深度理解,是设计者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有效的传播信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计技能只有结合设计项目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商业执行能力。软件仅仅是设计的工具,而不再是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设计技能的教学直接导致的结果不但是学习者设计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重组设计理念、塑造设计风格。

创立了从“专业———基础———专业”的教学思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定位,通过对广告设计行业、包装设计行业及其相关的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从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范围、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具有商业艺术设计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段和设计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设计思维、设计风格、艺术审美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专业统帅基础,以项目承载教学,以任务驱动学习。用致以学,为用而去“补”基础,为用而去学知识,为用而去练技能。把原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纯基础”、“纯知识”、“纯技能”的孤立训练课程融入到项目中,回归到职业能力培养这个点上来。实现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的高度融合。实践了“专业基础专业”教学新思路,创立了的“先专业”的课程体系,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职业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建了“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以项目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用项目把过去静态的单体课程“激活”,让原来的孤立的课程知识与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课程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化,形成一个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教,为完成项目中的工作而学习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遵循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获得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把企业项目带到课堂、带给学生,既是实践教学,又能完成方案,既是培养学生,又能培养员工,既是教室,又是公司,真正体现企业融入学校,使设计师成为教师、企业项目成为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成员工,弥补了中小型设计公司资金、人员紧张的关键性问题,提升了中小型设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创立了“学生工作室”对外服务机制:工作室模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现代日益繁荣的商业社会中,这种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紧跟市场脚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社会适应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力。成立“学生工作室”,用相对传统教学更开放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达到基础教学、技能训练、项目执行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的效果。“学生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设计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对外承接设计项目,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责任心、社会道德心,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有效途径。

建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社会项目的机制: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能够提高教师真实的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当前专业市场行情,掌握当前的先进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才能在专业教学中结合市场行情与最新的技术进行教学。高职的专业课开发也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适应职业资格规范要求,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课程的专业教师一年两次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具体专业要求,了解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生产场景的布置,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素质等,然后在教学中将工作项目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专业课程的进行重组与开发,将课程项目进行实施和完善。形成了高职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全部采用真实项目作为课程的教学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在设计行业的影响力,承担商业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素材,同时按照设计师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学习到了电脑软件的基础知识,又学习到了在企业项目设计过程中该如何使用软件为企业服务。如为企业做标志设计、宣传画册、户外招贴、杂志封面、报纸广告、展板设计、包装设计等项目,学生直接与市场、公司的设计要求对接,使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直接体现了职业性与行业性的特点,成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相联系、课程内容与项目任务相一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三、课程建设作用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4

关键词:技能竞赛;赛教融合;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平面设计赛项以个人的形式参赛,从校级、市级到省级逐层选拔,最后参加国家级比赛。此项比赛包括广告设计、编辑设计、企业和信息设计等工作任务,竞赛时长共6小时,得到了各中职学校的积极响应。在艺术设计类的比赛中,平面设计赛项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赛项之一。技能竞赛能够促进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完善赛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一、以竞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参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规程,首先调整竞赛内容,由原来的两个任务“标志设计”“主题海报设计”变成现在的三个任务“广告设计”“编辑设计”“企业和信息设计”[1]。虽然任务只增加了一个,但是调整后的竞赛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的项目,完成三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企业中一个具体的项目。其次,比赛时间由原来的210分钟调整为现在的360分钟,主要目的是考查选手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中合理地安排任务打好基础。最后,取消理论的考查部分,取而代之的是考查选手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创新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艺术修养。平面设计技能竞赛的各个环节越来越注重统一协调,如,文字、色调、图案、标志、企业文化等都需要统一风格。平面设计课程需要细化人才培养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从2020年的赛项内容与分值的调整看,竞赛的内容不仅更加紧贴行企业需求,而且提高了对参赛选手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应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着力点,根据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科学、合理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2]。

二、以竞赛为桥梁,促进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指的是实训设备,而软件资源指的是教学仿真软件。不论是实训设备的建设还是仿真软件的购买都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教学管理者都需要慎重地考虑。如果实训设备或仿真软件是技能竞赛中需要的,教学管理者会优先考虑,加大投入,以此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以晋江安海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在2019年地市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中,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省级比赛,这引起了一些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学校先后为平面设计专业建设了摄影摄像技术实训室(包括数码相机、彩色喷墨打印机等)、3D实训室(包括3D打印机等)、数字影音设备与维护实训室、虚拟演播室,完善了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增设了数位手绘板和彩色激光打印机),同时也购买了相应的教学仿真软件。几年内,学校购买了几千万元的软硬件设施,完善了平面设计专业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促进了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以上实训室和仿真软件不但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使学校成为兄弟学校的榜样,许多兄弟学校来到学校参观学习,这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争取了一些机会。另外,地市级的教研活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在学校举行,举办各类专业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软件资源的建设。

三、以竞赛为纽带,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通过备战市级、省级、国家级平面设计技能竞赛,教师提升了专业能力,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如各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金牌教练等。同时,指导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如,受邀请到兄弟学校介绍经验,申请省级课题,等等。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竞赛成绩较为理想,因此,竞赛指导教师经常受邀到兄弟学校介绍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平面设计专业群也被立项为“双高”专业群,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平面设计专业还申请到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和1门在线精品课程,这些活动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现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企业的力量,聘请平面设计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企业专家和技能大师作为辅助指导。这些专家和大师不仅熟悉平面设计赛项对应的技术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而且大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学校的辅导教师也可以从这些专家和大师身上学到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在“双师”建设方面除了要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还应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将企业中的大师或技能竞赛中的专家裁判等纳入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拓宽高技能人才的从教渠道,促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学校聘请杰出的企业平面设计师、省级技能大师等能工巧匠为校外聘用教师,扩充专业师资力量;同时,邀请杰出的校友、劳模来学校举办讲座、座谈等,培养学生的匠心精神。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指导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共同研究新技术、新手法,融入专业课程和实训,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扎实专业技能的教师创新团队。

四、以竞赛为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将竞赛精神传递给每名学生,实现竞赛的成果人人享有,学校借助竞赛平台,以竞赛为“指挥棒”进行课堂教学改革[3]。1.教材改革——适时更新的新型活页式教材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一些案例与当下企业的生产实际脱钩,实用价值较低。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开展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规划教材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教材,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加强企业、院校调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应开发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校本教材。受到编写、出版周期的限制,书上的一些案例已经过时,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补充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校本教材,以结合当时当地的新鲜案例吸引学生。“互联网+”的环境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题材和资源变得容易,让打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也让教材的形式从纸质的一维变成富媒体的多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4]。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教材上的一些案例陈旧,学生兴趣不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时间点,依托“互联网+”环境,方便快捷地确定当下时间的设计主题,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避繁从简,把教材原有的目标和要求、课程的应知应会要求(素养、知识、技能)结合进行教材重构。如,2020至2021下学期,平面设计课程5月的案例主题重构如表1所示。适时更新的多类型、富媒体、立体化新型教材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果,需要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打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这是以教材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目标是让学生乐学、爱学并学有所用。2.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在平面设计技能竞赛中,相关人员非常注重对参赛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考核。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教师适合采用让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的“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顾泠沅曾说:“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兴趣,只有激起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回顾以往的教学改革,最终离不开下面这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5]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为突破口,能够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具体过程如下。(1)设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挑战自我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可根据当下时间点设计教学情境。如,为母亲节设计电子贺卡,为国际博物馆日设计宣传招贴,为校园科技文化节微视频大赛设计海报,为电影《悬崖之上》设计观影宣传海报。与时俱进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效果展示,观察分析,明确制作要求与思路向学生展示一张教师已经完成的母亲节电子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提出母亲节电子贺卡的设计要求:有“母亲节快乐”主题词、母子形象元素、祝福语或想说给母亲的话,背景干净、美观、温馨,画面装饰元素使用合理,体现母亲节主题,整体设计、构图排版、色彩和谐、美观、不杂乱。(3)通过“互联网+”环境推送学习资源(微课、要领等)推送资源有微课、技术及艺术要领、信息化教学及资源平台、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互联网+”环境。教师通过设定情境,任务,展示参考目标效果,分析制作思路,提供必要资源,营造信息化环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使命感、荣誉感,明确制作任务和制作思路,通过“互联网+”环境获取完成任务需要的资源,开始自主创作。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要以“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4)实现分层次教学依托“互联网+”环境,搜索具有开放性的参考设计效果和素材,制作过程通过互联网、开放教学资源平台、微信群等获取帮助。教师点评不同层次学生提交的作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实现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的优点,有利于创设环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信息收集能力。让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有幸福感的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3.课程思政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达到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中,项目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基础性、关键性的环节。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探索项目式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置相关的教学专题项目;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思政元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如,在讲解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中的蒙太奇效果时,笔者选用电影《横空出世》中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片段作为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和课程思政教学。创作者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所有人激动、兴奋的场景刻画得非常形象:先是表现所有人激动奔跑、跳跃的远景、全景,紧接着展示几个特别人物的近景、特写画面,如,用大特写表现冯石将军眼里的泪花,用近景表现陆光达教授与妻子紧紧相拥而泣的场景。这一系列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艰苦创业、无外在经验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儿女朝着共同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感受到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挚爱国情怀[6]。平面设计技能竞赛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授基础知识应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通过板块、专题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教师应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立德树人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4.评价方式的改革竞赛的评价标准是许多专家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教师应将竞赛的考核标准、规则作为参考,通过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参与,分别从四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参与度评价: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度,对其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思考等进行过程性考核。二是完成度考核: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如圆满完成、超额完成、未完成。三是创新性评价: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元的智能数据进行学前、学后的对比分析。四是缩合性评价:包含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等多方位的评价。根据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价,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课程改革措施。竞赛是剂,能让指导教师、校级领导、行业专家静下心思考,真正地实现“课赛融通”,让每名学生享有竞赛的成果,同时也能让竞赛促进日常的教学改革。改革的任务应由管理者、专家、教师共同承担,每位实践者的通透理解和熟练掌握是最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2021年度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批赛项竞赛规程[EB/OL].(2021-01-18)[2022-09-07].

[2]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EB/OL].(2020-09-16)[2022-09-05].

[3]黄忠仕.浅析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9):74-75,79.

[4]贺美珍.探索以赛促教在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2):162.

[5]陈佶.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7(1):24-26.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5

【摘要】平面设计教育教学必须实行有力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市场培养出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单纯的平面设计教育不能满足平面设计专业的需求,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平面设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民族文化感情

目前,平面设计专业成为设计类专业的热门专业,甚至连原来的理工科高校也都纷纷开设了此类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不多,但是,就业形势并不太令人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尚未能够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在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上,还远远没有达到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照理来说,平面设计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市场需求非常大,学生就业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何会造成今天的局面呢?

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所以,平面设计教育教学必须实行有力、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市场培养出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作为一直奋战在平面设计教学一线的一名普通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单纯的平面设计教育并不能满足平面设计专业的需求,还应该加强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笔者拟从个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一、创新能力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观点,任何专业的教育都应该重视这一点。但是,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创造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平面设计作品要能吸引观者的注意,产品才能更好地得以推广。没有创造力的作品,很难达到这种效果。而创造力的培育,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平面设计课中,除了在平面设计的专业课教学中强调创新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适当地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的课程,引导适合开发学生智力。这种方法可弥补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的薄弱,对于平面设计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系统地去了解创造性发挥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基本原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思维能力,并自主自觉地将其运用于专业实践之中,主动开发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具备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在面对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首先就会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设计元素的构想与联想,把所能联想到的事物以图或文的形式写下来。思维能力发散得越广泛的学生,他的作品中的元素就越丰富,也就越有创新性。

二、民族文化感情的熏陶

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我们更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地追赶世界文化潮流。高校的平面设计教育应该把民族文化融会贯通到教育教学当中,起到精神文化传承的作用。因此,现代平面设计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如何将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资源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对民族文化传统作出合乎规律的继承与发展。当今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使得平面设计也开始求新求变。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各个民族既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又有自身不同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对于这些民族文化要素的研究和学习,并利用到现代的平面设计中来,以便于体现出中国的个性和特性。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方法研究与意义体现在民族文化符号作为平面设计的使用元素。“民族性”是平面设计的心脏和灵魂,任何一种所谓“国际化”的平面设计潮流都不可能摆脱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

将这些民族文化符号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既是对设计文化修养的提升,也是对蕴涵中国民族文化的平面设计方式的一种推广。借助对中国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将会开创中国平面设计的新局面,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之路。

三、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使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它包括了专业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内容。

社会在进步,时代对于平面设计师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往那些仅仅依靠设计样稿就来完成作品的平面设计师,不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平面设计作品很多都是直接对应于市场,所以相应地,时代对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应该了解熟悉生产的流程和各个环节,对相应的工艺及材料进行市场调查与了解,并熟悉市场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将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环境平面设计中,平面设计师应该对配电和给水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综合考虑其配套设施,然后才能进行设计。可见,平面设计师的工作不能只考虑到艺术效果,还要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实践过程。

平面设计的目的在于服务全社会,所以设计工作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本。一些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都应该在作品中反映出来。例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能源等,都应该引起关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社会的经济动态与发展局势,将该主题融入自身的设计作品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这是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离不开高校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应用相关的陈述性知识,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个体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地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团队协作意识的强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设计师只需要完成设计,但是现在设计师还需要掌握其他的内容,包括研究、规划、设计、制造、使用等各个阶段。还有市场需求变化速度的加快,使现代产品从开发到占有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由于运作已成熟,而转向了对时间成本的控制。节省时间成本,则必须要求平面设计人员与负责其他环节的工作人员并行协作。同时,作为设计生产行业,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复杂分工,也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一种必要。当今,一个平面设计师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协调的精神,即使设计的作品再优秀,也很难给公司的发展创造效益。

平面设计课程开发范文6

关键词:交互式微视频;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设计

中国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48-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方式呈现出开放、多元、自主的特点,学习资源走向多样化、切需化、便捷化。以“微博”为代表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微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微课程,微视频等。随着可汗学院受到社会人士的追捧,教学微视频资源再次从视频资源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关注的焦点。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推出20门课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短短5天中,视频点击量己逾10万次。然而微视频是一种学习资源,内容质量是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为微视频的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微视频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为例,来探索和研究其课程的教学设计。

二、交互式微视频的发展、内涵及特征

微视频在于其短小精悍,最初用于搞笑、娱乐,人们用DV、手机拍摄,用网线和蓝牙上传,视频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后用于教育领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例如华图网校关于行测、申论的YY微视频等。交互式微视频是指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能与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之间进行相互作用和实行相关操作的视频。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媒体的多样化使得学习者注意力的稳定性变弱,因此微视频学习资源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它的特点是播放时间短、交互性强、播放形式灵活度高。方便学习者控制学习进度,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Mp4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拓宽其视角,深化知识建构水平。微视频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根据,选择某学科、某年级所有适合视频媒介表现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拍摄制作成系列的数字视频教学资源,以供学习者自学。

三、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交互式微视频的设计原则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总原则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Photoshop平面设计”重点在于PS软件的应用,在讲解其软件的工具和具体用法后,要对其工具进行应用练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交互式微视频设计过程中,要定位于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对课程的核心技术进行归纳,利用任务驱动法或者虚拟现实技术,使学习者置身专业环境中,熟悉操作技能和制作流程。

(2)通俗性原则:交互式微视频需要载入互联网,因此视频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学习者,而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经历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习者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分为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学习者,对这两个分别进行设计,但其设计内容要通俗易懂,要符合这些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使得学习者能更好地学习课程、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原则: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交互”是指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中能让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和操作。交互性被誉为互联网络的最大优势,利用其交互性,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掌控学习进度,检查之前的学习效果,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视频学习过程中,学习可以直接通过视频对软件或者项目进行操作。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指微视频的公开性,应该允许所有人点击视频进行学习。这一原则有利于缩小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同时,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微视频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再加上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者又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点,这也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流程

交互式微视频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流程规划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评价阶段。

1.分析阶段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丰富的图像编辑以及制作特效功能,在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Photoshop课程在学校乃至社会都很受欢迎,在大学课程中,不仅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学习,它也是学校为其他专业设置的公选课。另外还包括一些社会人士为满足工作需要在自学这门课程。因此“Photoshop平面设计”面向的学习者不仅仅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还包括一些有一定经验的学习者。

该课程具有生动直观、实践性强、艺术创造性强等特点。但面对Photoshop的“复杂、灵活、综合性强”等特点,也让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掌握表面的知识,而不会深入地挖掘。面对中职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想过的问题。

针对上述两种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大量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不足,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交互式微视频来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的传播,来满足自学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视频的交互性来提高学习者的对PS软件的操作能力,增强其实践性。

分析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和内容分析。

在学习“photoshop平面设计”这门课程之前,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经历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微视频设计前要进行学习者分析,了解学生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提供依据,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

学习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待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前的差距。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进而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对于“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若是初学者,则他们也许最先需要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若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士,则他们也许需要增强课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内容决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各个单元目标的总和,根据各个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Photoshop平面设计”可以分为讲练法和项目教学法。比如讲到画笔内容时,可以用讲练法,先讲其用法再练习。讲到色彩内容时,则可以用项目教学法,展示一张色彩丰富的图片,进行讲解和操作。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学习资源设计的核心,参考分析阶段的成果,将“Photoshop平面设计”学习者大体分为两类: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学习者。因此将学习资源分为基础版和强化版两大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来由系统决定选取哪个模块开始学习。当然,学习者也可以自由选择模块开始学习,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因此,对应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有不同的教学微视频,初学者在学习基础板块后可以直接进入强化板块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点。基础板块实行讲授加演示,强化板块实行项目教学,对不同的学习人群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过程如表l、表2所示。

3.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根据设计阶段的流程,准备设备、人员和素材进行微视频资源开发。Captivate 4是Adobe公司的一款屏幕录像软件,与普通的屏幕录制软件相比,它不但可以录制软件操作过程,而且可以录制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动作,能够制作具有人机交互特点的视频。因此开发工具可以选择Captivate 4,集成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形成微视频,编写相应的讲解文字材料。并编写基础版和强化版的测试题,以供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开发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录制过程、后期编辑。

(1)前期准备:下载并安装Captivate 4和Photoshop,如果需要同期录音,那么还要连接好话筒,并用Win-dows附带的“录音机”程序测试正常。在PowerPoint中制作要讲授内容的PPT,在Captivate软件中插入其PPT,以备下一阶段运用。

(2)录制过程:录制过程包括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两个教学过程。“基础版块”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示范模式将Photoshop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同时也包括录制鼠标和键盘的动作。“强化版块”的教学过程是通过Captivate的训练模式将录制Photoshop的操作过程。

(3)后期编辑:录制完成后,软件会跳转到后期编辑。Captivate具有强大的后期编辑功能,通过编辑,我们可以改变幻灯片的字幕,以达到我们的需求。

4.测试与推广阶段

本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选取一部分人分别对其基础板块和强化板块进行系统化学习。学习过后,进行相应的测试,检验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者对“Photoshop平面设计”交互式微视频库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上面的措施来改进其设计的不足,反复修改和调整,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效促进学习,进而载入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