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运行体制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减值甚至流失,是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基于此,文章从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入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遭遇的难题
1.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正确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是掉以轻心。特别是重钱轻物的不正确观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盛行已久,很难短时期内转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进程,导致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即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十分健全,也很难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难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了以单位领导马首是瞻的畸形现象,领导的话成为了单位管理和员工行动的方向标,导致权大于法的情况发生。
2.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做好国有资产的预算、日常管理、监督评价以及问责制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石。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与漏洞。第一,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普遍不合理,而且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使用不公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欠缺,导致国有资产与预算管理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问题也非常严重。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招标、投标和采购过程中,质次价高、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了很多严重的官员案件,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
3.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缺乏足够力度就目前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也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最主要外部监督机构,政府审计部门通常只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检查,而忽略了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形成、管理和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并不是对外公开的,所以群众和舆论媒体很难参与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群众和媒体监督的效力很难得到发挥。再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来说,执行力度也不足。特别是当购置或转让高价值国有资产时(如机械设备),由于缺乏对高价值国有资产价值的恰当评估,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通过操纵国有资产的价格,窃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依法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进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在单位内部树立起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让单位领导及员工都能革新管理意识,及时摒弃重钱轻物的不正确观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流程,规范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对促进国有资产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单位领导严格依法行政,发挥示范作用,有效的避免行政权利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当干预,才能让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真正发挥效力。
2.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严厉杜绝国有资产使用不公的现象的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还必须要有配套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将国有资产的监督评价与问责制落到实处。并且及时做好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与规划工作,建立起对应的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要完善对应的购置审批程序,严防重复购置和购置质次价高产品或者工程现象的发生。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110-02
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文化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种资产总和。
一、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状分析
(一)国有资产规模
我国文化事业性资产规模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比重较小,上不到1%,但其绝对数量仍较大,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增幅稳步增长。2001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为88万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为26万亿元,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1399亿元,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的053%。截至2008年底,全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达到522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约273倍,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比重也提高了034%。近10年,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年均3902%的速度增长。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在逐年上升,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今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比重将会不断提升。
(二)国有资产构成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文化事业单位60459个,其分类情况为:文化艺术服务类机构(指文艺创作与表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为54190个,艺术教育类机构158个,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3088个,文化文物执法机构2704个,其他有319个。如图2所示:
截至2010年底,全国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有551373人,其中文化艺术服务类机构共计455161人,艺术教育类机构12796人,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51230人,文化文物执法机构21449人,其他有10737人。如图3所示:
从以上机构分类和从业人员情况可知,文化事业单位是以文化艺术服务类机构为主,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文化文物执法机构也占一定比例。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以文化艺术服务类机构为管理重点。
二、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事业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一直重资产轻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措施。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者无偿拨付,所以文化事业单位作为资产实际使用者,缺乏对资产有效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认识。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经济转轨期,完善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职能界定不清、权责划分不明等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对于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尚未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尽管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形成、配置、使用、处置在原则上有相关规范,但是缺少具体规定。其次,管理职责界定不清。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各部门间出现职能及权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责划分不清;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与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责划分不清等。
(三)国有资产操作与运营不规范
操作与运营不规范是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在资产的前期配置环节,采用基数法,单位编制预算互相攀比;资产使用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且缺乏监督,例如使用者缺乏产权意识,对使用的设备不珍惜,从而造成设备损坏严重,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可使用时间和效率;资产处置环节,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不合理,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甚至低价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三、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认识。1明确管理的目标。2坚持管理原则。3重视管理地位。通过三方面努力,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设置监管的主体。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的拨款单位,也是资产的出资人,掌握文化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所以设置财政部门监管主体最为合适,同时应构建“国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三)规范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
在资产配置环节上,应当做到资产的配置与文化事业单位相适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结构优化,勤俭节约;在资产使用环节上,应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采购制度、资产入库登记制度等;资产处置环节上,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对于处置资产取得的收入必须实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
[参考文献]
[1]徐传谌,俞晓敏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中国财政,2008(10)
[2]刘莉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相关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效益;内部控制;厉行节约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00-02
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不断增加,资产存量不断攀升,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越发重要。基层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实践为平台,阐释基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科学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
国有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且使用的资产,在法律上将其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总和。国有资产包括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言,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资产总量比例大,是管理重点。
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文件,各行业部门也相应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是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而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工作中,除了财经政策的宏观管理外,更重要的是,从预算管理、财务核算、采购及后续实物管理等环节加强内控,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促进基层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合理、购置规范、高效使用。
(一)加强科学编制预算。对于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是整个单位经济管理的起点,是资产取得资金渠道的起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争取财政支持是预算管理的重点。加强资本性支出预算编制。作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在编制资本性支出预算,考虑单位的资产存量,计划下一预算年度主要科研工作任务,匡算主要的项目经费总量和投入的仪器设备情况,同时结合新增人员、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维修维护等因素,测算新增仪器设备资本预算;结合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分解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二)加强资产内控管理。加强内控,能够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在实物资产管理采购、核算、验收及后续管理环节,主要从内控制度建设、职能部门协作和资产信息系统三方面加强管理。
1.内控制度建设。《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制度,单位应用制度管人管物。建立资产内控制度,需要从单位发展实际出发,立足科研单位事业发展重点,结合单位不同发展阶段和规划,确定单位内部资产审批、采购验收、报废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内部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度的有效性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制定考虑单位部门设置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内控制度不能尽其所能。
2.职能部门协作。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良好执行,需要单位全员参与。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权限上清晰,职能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明确,保证内部牵制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上贯彻执行。同时明确单位主管经济领导负责协调国有资产内部管理部门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资产购置效率,使得实物资产迅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样延长了资产实际使用期限,也是物尽其有,避免浪费的表现;同时使得资产管理整个过程做到有效监管。
3.资产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保证资产管理数量和质量信息完整有效。尽管各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不同,但从内容角度,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两部分,其中财务模块主要依靠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作为资产管理在价值形态上与会计核算衔接,同时作为除固定资产外其他国有资产数据信息的载体;而固定资产模块管理重点是准确录入基础数据信息。现行固定资产分类采用国家通用标准,资产内控管理中应结合单位资产结构特点选择良好资产归类,这样既保证对外各类报表的衔接,又可以做到内部资产管理配置计划的制定。运行良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利用资产使用周期,加强资产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国有实物资产监管效果,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实物使用管理。实物资产特别是仪器设备资产是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核心资产。不同性质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也不同。实物资产作为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其主要特征是实物形态突出,保证其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外,应侧重于实物形态的流程管理。
1.实物使用管理。在价值形态上,实物资产在价值确认、计量上具有其他资产的一般特性。但在实物管理上更具特色。通常所说的国有资产流失包括实物资产管理不严造成的浪费。因此,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应加强重要耗材物资、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验收环节和日后资产使用环节的监管。在实物验收内控环节,注重管理与技术结合,严控数量清点和技术验证报告;在资产使用环节,加强日常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维修等运行管理,提高实物资产质量,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科研仪器设备工作运行质量,发挥实物资产使用效益。
2.资产清查工作。资产清查是保证资产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价值和实物形态协调管理的有效措施。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清查范围包括单位所有的资产,确定资产控制重点。重点是流动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资产的账实相符;对外投资的资产安全;固定资产除了年底决算前的资产清查外,还可以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实施不定期的资产清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资产完整,掌握资产使用效率效果,实施资产共享原则,保证资产高效运行。提高实物资产使用质量,促进科研工作质量,才能凸显资产使用质量效益,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定期资产清查是基层单位厉行节约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有资产管理实践存在问题
尽管基层事业单位严格管理,对于中央级事业单位,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国家财政政策等外界因素影响更大,往往外部政策环境决定其国有资产规模,影响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
(一)资本预算不完善。基层单位部门预算中主要包括以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政府采购内容。资本预算未纳入部门预算中,尽管目前的部门预算涵盖公共项目支出,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在专项项目预算下达后,才能确定仪器设备等资本支出总量。同时,资产定额预算还尚未健全。
(二)资本投入不持续。上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从财政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资本投入看,大量财政资本支出资金周期为十年,因此造成了当时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的发展。由于缺乏进口先进设备资金,影响了行业专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三)配置监管不到位。配置上,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配置体系。对于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缺乏公平公正透明的配置标准和体系。监管上,国家主要从预算上进行购置控制,从审计监督上加强采购资金管理,但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上缺乏监管,造成重立项申请预算、重资金专项使用、轻国有资产有效使用的现象。
(四)信息管理需完善。近期国家财政通过“国有资产报表”系统促进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管理,集中和统一了信息来源。在实际运用国有管理系统工作中,报表系统主要考虑了国家财政需要,没有良好结合各行业部门各自的行业管理系统。仅仅与决算报表相结合,与预算管理缺乏衔接。在共享共用上,科技部的大型设备信息基础平台,在科技事业领域开展了设备共享共用的基础工作,但实际操作上还需加强。
三、加强国有资产科学管理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高效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购置效率、使用效果,可以促进国有资产效益,实质上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效益,贯彻了厉行节约,科学发展要求。结合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践和问题分析,现从资产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自主研发、实证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议。
(一)培育良好持续财政投入机制。国家建立长期投入机制,对于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上完善资本预算,从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建立良好资本预算机制,从预算源头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源泉,从而保证持续的国家财政投入,提高科研的后备力量,促进国家整体科研事业发展。
(二)建立适宜科学配置、监管和评价制度。配置上,对于基层单位,需要何种资产配置、如何配置,充分考虑单位的存量资产和履行工作职能等方面问题和要求,并对其进行科学匹配。对于匹配过程是一个编制增量预算的过程,通过良好的预算管理以保证资产管理,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效率。监管上,建议出台国有资产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应用规范。国家不仅加强国有资产财政资金监管,同时应简化行政部门间审批流程,加强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实物资产的监管,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资产收入同时,加强处置资产的再利用,使其调拨入科研院校,供研究和观摩使用。评价上,尚未出台相关的国家政策。评价国有资产资金安全使用、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是国有资产管理重要环节。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特别是实物资产有效使用评价及奖惩措施,这样可以择优选取资产使用效率效果高的单位,提高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实证研究。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发展情况,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涵盖预算报批、财务核算确认、实物增加变动等综合管理系统将是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更高要求。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信息管理系统。从实践出发,组织行业专家调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是建立具体管理方式有效办法,同时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在国家管理层面,应加强分行业分层次进行研究,不仅颁发政策,更应建立制度和规范。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从实证研究出发,制定特色的行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指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内控制度行业规范,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部门运行成本,厉行节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思路,促进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是厉行节约,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必将推进建立节约型社会进程,必将推动各项事业长期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网站..
[2]修霄云.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的三点意见.政府采购信息报,.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4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事业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而且,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一直重资产轻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措施。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者无偿拨付,所以文化事业单位作为资产实际使用者,缺乏对资产有效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认识。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加强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经济转轨期,完善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职能界定不清、权责划分不明等问题。首先,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对于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尚未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尽管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形成、配置、使用、处置在原则上有相关规范,但是缺少具体规定。其次,管理职责界定不清。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各部门间出现职能及权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严重。具体表现为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责划分不清;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与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责划分不清等。
(三)国有资产操作与运营不规范
操作与运营不规范是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在资产的前期配置环节,采用基数法,单位编制预算互相攀比;资产使用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且缺乏监督,例如使用者缺乏产权意识,对使用的设备不珍惜,从而造成设备损坏严重,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可使用时间和效率;资产处置环节,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不合理,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甚至低价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加强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当从三个方面提高认识。1.明确管理的目标。2.坚持管理原则。3.重视管理地位。通过三方面努力,提高对资产管理的认识。
(二)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键是设置监管的主体。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的拨款单位,也是资产的出资人,掌握文化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所以设置财政部门监管主体最为合适,同时应构建“国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三)规范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建议
高校固定资产是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固定资产的采购量和金额快速增长,固定资产的构成也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样就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提高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程序是目前加强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研发一套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1.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启动背景
2007年度,省财政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在此次清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管理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的非正常状态。而造成这种非常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有的资产管理软件都是单机版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分离、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资产闲置、重复投资、报废处置不及时,资产管理流程设计不科学等等,严重制约了高校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些可见,在高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胜任,必须尽快构建出一套符合各高校特点的资产管理网络平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由省教育厅集合各高校的集体需求而建立全省相对统一、数据集中的《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该系统以本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四大原则,达到由“粗放型”向“效能型”转变,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由“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的管理成效。该系统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警察学院进行了试点,于201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升级并完善。
2.系统概况
2.1 系统基本情况
系统是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委托软件公司为省属高校量身定制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IDC模式,将省属高校国有资产数据集中到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各校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资产管理,形成省教育厅、高校、院系部处、教职工个人的分级监管体系。通过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构建具有高校管理特色的网上办公平台,使得财政厅资产管理部门、教育厅资产管理部门、高校领导、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职能部门、院系部处等各司其职,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协同管理。省厅能有效、实时监管各校的管理情况,学校独立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校内各院系部门能管理院系的资产,从而实现分级监管。
2.2 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资产处作为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学院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管理,财务处、资产处、后勤处、信息中心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各二级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将资产管理对应到个人。
2.3 管理内容
资产管理系统正式运转后,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变更、资产处置、资产统计等各项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购置管理包含从申请到入库的全过程,同时将经费预算、财务记账纳入到管理之中,资产使用管理包含维修记录和绩效记录,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维修情况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资产变更管理包含二级部门内部、之间,归口间的调拨,以及原值变动处理,资产处置管理包含处置申请和处置审批,可以直接向教育厅申报,资产账务管理可以实现资产账和财务帐的无缝对接,资产统计管理可以随时查询、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实现管理信息的动态化。
3.系统作用
该系统是网络化的系统,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是通过一套功能强大的系统在网上传递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活动。首先,通过管理软件的权限设置,在资产管理内部形成权利制约关系。这样,学校就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利部分。资产从采购、验收、信息录入、记账等各项重要的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从而有效的控制的行为。学校(单位)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院系等各司其责,通过系统实现资产管理协同办公;解决了管理原则不统一、管理流程难规范、数据安全性无保障、上报繁琐不及时等问题;各学校使用系统免安装、免维护,简化了部署,降低了门槛;通过资产条码化标签管理,强化了资产实物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有效盘活高校国有资产,实行资产的动态管理,物尽其用,在资产的使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开放性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使资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缓解高校资源紧张局面,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系统主要功能
高校国有资产从计划、采购、交货、使用、维修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中,所有信息之间互相关联,以前采用局域网手工整理的方式,很难适应目前高校的发展,必须采用新技术,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为管理者提供丰富、准确、快捷的数据,为此建立此系统。采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资产科学配置、保值增值、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该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1)我的工作。各用户进入后可直接查看并操作职责范围内的待办工作和已办工作,及时了解各业务的进度;还可查询管辖范围内的资产。针对学校系统管理员,系统还提供各业务的流程跟踪,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控,对中断流程进行相应单据的删除。
(2)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设置,主要包括编辑单位信息、资产归口定义、预算归口定义、院系信息设置、部门信息设置、人员信息设置、人员账号分配。
(3)资产入库。根据资产增加方式的不同,系统提供三种入库方式:直接入库、土地房屋入库、申购采购入库。对接受捐赠、盘盈等资产进行直接验收入库:对土地、房屋构筑物直接进行卡片登记:通过项目申购方式新增的资产要进行申购采购入库(除土地、房屋建筑物外)。
(4)资产使用。资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卡片管理维护资产信息,拆分卡片、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保管人可登记资产维修信息,按年度登记仪器设备的绩效情况。
(5)资产申购。需申购资产时,由保管人或院系资产管理员发起申购申请,并依次交由院系领导、经费审批人、财务审批人、校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此申购项目将自动进入采购安排程序,由采购人实施采购,并将采购结果在系统中进行成功或失败登记。采购完成后,资产交由申购发起人采购入库,归口审核。审核通过后,交财务记账。当然,申购审批过程中,任一环节审批不通过,申购单退回至发起人。
(6)资产调拨。院系资产管理员,可以对本部门中一些使用效益低或闲置的资产在校内进行资产调拨,调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使用。
(7)原值变动。资产由于新增、更换组件、录入错误等原因,需要进行价值变更的,由院系资产管理员在系统中登记原值变动单,交由归口管理员审批确认,同意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财务的增减调账,做到资产账和财务账保持一致。
(8)资产处置。对于报废、报损、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处置,一般情况下分二步操作,首先是处置申请,通过系统进行校内处置申请流程,经校内审批同意。然后是处置审批,将校处置意见上报省教育厅主管部门。若处置资产总额大于30万,还需上报财政厅审批,同意后单位才能进行资产处置
(9)资产查询。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数据查询功能,包括普通查询、高级查询、机动车、土地、房屋及构筑物、待处置资产、已处置资产。其中高级查询,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查询模板,按需查询。
(10)资产统计。系统提供按分类、部门、归口三种方式进行资产统计,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统计方式了解本单位的资产结存情况。
(11)资产账务。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在做好资产实物管理的同时,还要跟财务部门及时对账、结账。系统自动汇总资产数据,生成符合现行财务制度的国家教育部十六大类固定资产账,并能自动生成相应的国家财政部的十大类、六大类的账册,保证会计数据与资产信息的协调一致。
(12)数据上报。通过系统可以上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高校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统计数据盘及报表的通知》要求的各项报表。
5.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系统在正式使用以来,一直在不停的修订、完善。共创软件修改了卡片功能,增加了“型号”的查询功能;在流程跟踪里,增加“发起人”和“主题”的查询功能等等,强化了系统的整体功能,但系统还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改善:
(1)强化“普通查询”功能
任何一套资产管理系统,它的查询功能是否强大,直接决定着整套系统使用效率,查询资产要做到简单便捷易操作。本系统中的“普通查询”功能还不够强大,可查询字段只包含资产卡片里面的一小部分,只能通过个别条件查询,满足不了绝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当然,一些特殊条件的查询可以通过“高级查询”获得,但“高级查询”里设置查询模板比较繁琐,不易操作。总之,在“普通查询”里面选择查询条件远比在“高级查询”里面设置查询条件来得简单,并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操作。因此建议在“普通查询”功能里增加资产卡片上所有资产信息的查询功能。
(2)在填写“申购明细”时,在录入某一字段信息后,必须通过点击鼠标才能将光标移至后一个字段,其实完全可以通过“Enter”键,光标将自动转入后一字段的录入状态。
(3)在填写“调拨明细”时,如果需要调拨的资产编号是连续的,应该可以输入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资产编号,中间通过“―”隔开,而不需要一个个输入资产编号,中间用逗号隔开。
6.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对学校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使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优化了资产配置,提高了效益,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总之,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密切合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分析,同时审慎选择系统开发合作伙伴,兼顾研发实力、后续维护等因素。综合运用计算机、校园网、条码识读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实现固定资产全部管理活动,整合固定资产管理力量,再造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实行全息、多维、实时监控,动态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创建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新体系;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推进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上只是作者在使用该系统管理本校资产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杨素兰.加强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176.
[2]郑琳.高职高专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经济师,2012,11:111-112.
[3]朱节云.关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信息,2012,32:110-111.
[4]王群.浅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工作[J].特区经济,1996,04:47-48.
[5]周蕾.浅析高校资产清查的实效与长效[J].当代经济,2010,21:94-95.
[6]蔡文春,李同武.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山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侧记[J].价值工程,2008,07:137-140.
[7]胡健生.关注江苏省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现代管理科学,2004,07:13-14.
[8]马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4,04:85-87.
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按性质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多数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例大大增加,其管理也日益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在具体实施上,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主要体现有三种模式:一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导,即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同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二是以国资部门为主导,省、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三是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主导,即由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财政收入,而其又普遍存在重“收支指标”,轻“资产管理”的现象,使得依靠财政资金积累下来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由于管理和监管乏力,使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管理失控,造成国有资产配置失衡,浪费惊人,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低下,此外,体制不顺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问题。
综合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重购建、轻管理”现象普存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购建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补助,在进行非营利性经济活动中,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习惯性思维,容易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和长期闲置,和资产管理的不规范,致使其使用效率低下。不少财政投入建设的工程项目即如此,一旦完工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就如释重担,而使用人又缺乏管理意识,加之配套资金欠缺,致使其后续管理相对薄弱,从而造成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诸如一些农村的环保工程项目等。更有甚者,上级部门通过各种手段,诸如伴随上级补助资金的下拨,指定部分设备的采购,使得下级单位购置其不适用的国有设备,从而造成国资的严重浪费和闲置,显然也是体制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国有资产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缺乏严密的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流于形式,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差,存在资产长期未进行清查登记,核算失真。一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出售、转让、出租资产时,报批和评估缺乏严格审批,交易过程不透明,资产处置收入不规范,造成损失。而相应的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缺乏,调出、调入、处置制度,账、卡、物核算制度,采购、验收使用制度等均不健全或流于形式。致使国有资产管理陷入混乱的局面:一是国有资产损失只报告、不处理,对事不对人,谈不上追究责任和赔偿;二是国有资产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意,私自出租或变卖的情况屡见不鲜;三是单位内接受捐赠的资产不入账,长期被个人占用。
(三)资产产权关系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资产应归国家所有,国家具有对这些资产的处置权,其它任何人不得私自占有或非法使用。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单位将国家无偿划拨的国有资产用于兴办第三产业,同时不缴纳任何的资产租赁费和占用费,化公有为私有,甚至一些个人利用职权便利收敛使用者的“好处费”;一些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就随意作价处置国有资产并变成单位“小金库”;还有的单位以“关心干部职工生活,为职工发放福利”为由,变相私分国有资产。
(四)相关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对资产的形成与配备加以具体规定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政策建设落后于资产质量、数量、结构的变化。国有资产的相关实施办法和管理办法仅对资产存量进行了具体规定,而对其资产的形成和配备等涉及内容较少,很难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因此制度建设也势在必行。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依法治国的资产管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树立以管减支、以支促收、收支管并重的观念,将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落实到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开支,将其与财政收入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减少财政的各项支出,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以节约使用国家资金;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国有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树立依法治国的资产管理意识,扭转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错误思想,处理好物与钱的利害关系,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均采用综合预算,严禁两本账、账外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状况来看,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现有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因地制宜的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办法;二是主管机构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代表政府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授权各占用单位分级负责;三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的资产占用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占用资产的日常管理按制度进行。四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帐,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严格记录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流动和转移情况;建立健全资产购置、受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予以加强,提高其业务素质。会计管理部门要转变现代教育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后续教育,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等,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很多人难以承受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因此采取合适的监督措施是有效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有力武器。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有资产专人监管制,监管人员受上级资产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不受所在单位领导指挥。监管制度的独立性可以有效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伪造虚假账簿,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处置、使用等能够按照程序依法进行。其次,利用外部审计、、纪检等强化监督,并与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相结合。再次,落实国有资产流失责任制,对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政人员,一经查实应按规定予以处罚,严惩不怠,以提高国家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总而言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率的提高,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不仅可以创造政府廉洁执法的社会形象,还可以形成取之于民,服务于民,人民受益的良性经济循环。
参考文献:
[1]王长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结构优化研究[J].时代金融,2008,(10)
[2]张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发展;2009年11期
[3]陈海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流失对策[J].华章,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