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邹平县;小麦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54
粮食关乎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在粮食危机的爆发下,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对农作物的发展。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它的生产和种植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种植好小麦的生产,如果小麦的质量比较好、产量高,它作为主要的粮食种植面积与种植技术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利用小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并利用现代化机械将小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实现我国小麦的产量丰收。
1 在邹平县种植小麦的优势
随着我国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大力促进小麦的种植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我国山东省邹平县地区发展的小麦种植技术出现了非传统的麦田套种技术、小麦的垄断节水研究以及小麦的群体产量。为了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热量资源、土地资源,保障该地区的全年产量,邹平县在种植小麦技术上还采用与其他农作物进行套种、混作,例如小麦与玉米套种、小麦与豆类混种等多种方式。目前山东省北部采用的套种方式比较多,主要在麦田套垄花生,使花生生长在垄背的方式。所以根据我国山东省邹平县种植小麦的多种形式讨论小麦的种植技术,使农户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生产出更高产量的小麦。这些技术在田间小麦的利用不仅改变了田间小麦的气候条件、小麦的根系状况,而且还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增加抗倒伏能力[1]。这样人工复合的操作系统不仅要实现小麦的全种植过程,而且利用机械化的配合还能促进小麦种植的多元化方向。对于邹平县种植小麦来说具有很多优势。该地区处于山东省,由于山东省一直是种植小麦面积比较广、产量多、消费量大的省份,它的自身地理位置在全国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它处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与黄河、渤海相近,水源充足,而且该地区山地众多、耕地面积比较大。目前山东省种植的小麦种类比较多、质量好,生产的小麦不仅供给我国居民,而且还销往与世界各地。它得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的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所以生产小麦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特色。山东省耕地的土壤种类也比较丰富,例如粗骨土、褐土、潮土等占有绝大部分,它其中的耕地占全省的一半,所以不仅适合小麦的生长,也有利于产量的吸收。
2 小麦种植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麦在种植技术上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小麦品种方向上决定着产量的多少,所以品种的选择应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程度以及季节变化等要素来选择;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区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于其他作物小麦的适应性比较高,所以要选择综合性能比较高的土壤才能达到很好的小麦产量,特别是土层比较深厚、结构比较良好、能够使小麦起到储水保肥的作用、维持小麦根系的正常发展才能实现小麦的高产量收益[2]。因为质量比较好的土壤会有充足的养分和有机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它能给作物提供优质的养料,而且在腐化过程中,它还能使土壤松散,改变土壤的韧性,从而提高土壤的通气、蓄水能力;还要注意小麦的管理问题,随着小麦种植过程的不断生长还要对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危害作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因素都能达到最大的标准指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小麦的生产产量呈对比关系,所以要生产高产量的小麦,就要运用科学技术做到实地考察,从而增加更大的经济效益。
3 小麦种植技术的探析
3.1 优化耕作方式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种植条件在耕作方式上应选择合理的轮作方式,轮作的种植方式主要是在较长时间后种植一次小麦,根据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如果农作物在某个地区种植的次数比较多就会影响它的产量,从而降低经济收益。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麦需要的营业成分比较固定,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比较固定,如果一直种植小麦就会出现土壤养分消失的现象,所以选择小麦的耕种方式一般会在种植次数上进行控制,例如种植小麦3a之后就要种植其他作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种植下麦,以提高它的产量[3]。
3.2 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无论是哪种作物的种植,选择合适的品种才是种植技术的首要关键,因为小麦的品种选择决定了种植以后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例如小麦的质量比较好、品种比较优秀,生产出的小麦产量相比于正常品种产量就比较高。要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首先就要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土壤的质量和湿度来选择,然后对选择好的品种进行加工、处理,使它们的发芽率和生产效益都能有效的提高;因为种子会出现一些病菌,所以还要将种子进行筛选、晒干,农户还会运用农药或化肥测定出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从而计算出小麦的播种量;利用包衣、拌种等方式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3 对土壤进行合理施肥
在小麦种植之前还要将土地与土壤加以改善,对种植小麦的土壤实行深耕细作。具体应采取机械深耕的方式保证土壤的深度和有效的储水能力,而且整地过程中还要保证土壤表面整齐、均匀,禁止出现凹陷或凸起的现象,整地完成后针对小麦的品种质量进行试种。土壤的肥力程度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多少,所以还要对土壤进行合理施肥,掌握科学的施肥比例,最好运用有机肥保证土壤的通透性。例如在种植小麦之前要增加底肥,在播种时也需要增加肥料,以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育和生长速度,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还要进行追肥,补充土壤已经丢失的养分。从而使小麦获得最大的产量以促进经济效益。
3.4 选择科学的播种期、播种量
小麦的播种期与播种量一样都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如果小麦的播种期选择不科学,就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播种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对于冬小麦来说。它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份中旬,如果播种的时间过早,就会出现一批小麦弱苗老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麦的种植时间比较早,已经将土壤中的养分都吸收掉,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各个地区就应掌握好天气的发展变化,从而选择合适的小麦播种期。对小麦播种量来说,农户应根据地区的种植面积决定播种量的多少,特别要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对低产量的田地,由于它的土壤养分比较多,就要运用机械化播种控制小量播种;对于低产量田地,就要增加播种量,但也要控制小麦播种量不能过大,使小麦生长在空气比较舒适、生长空间比较大、采光比较好的环境中。所以控制好小麦种植量,从而保证每株小麦实现高产量效益。
3.5 控制好播种深度
小麦的播种深度也要控制在一定的播种范围内,深度一般会在3.3~5cm,如果小麦的播种深度太浅,就会使小麦的吸水量跟不上,从而导致因为缺水问题引起的干旱现象,抑制小麦的正常生长,还会更容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如果播种的深度比较深,也会导致麦苗出现断根现象,影响小麦的产量。所以根据小麦的种植深度,农户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合理标准选择深度,从而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
3.6 病虫害的防治
在播种期间实行药剂拌种,主要是将能够杀死病虫的药剂均匀的搅拌在小麦种子中进行播种,从而达到预防病虫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在选择上要注意选择一些对种子没有危害的药剂,如果选择药剂的量太多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如果选择的药量太少就会导致病虫害的再生。在春季小麦生长过程在,预防病虫害是主要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常常会出现阴雨、低温天气,小麦的白粉病、纹枯病等疾病容易出现,所以这段期间一定要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
4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想提高小麦的产量还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如今,我国农民在生产小麦种植技术上已经增加了认识度,邹平县在小麦种植领域也对技术进行了创新,不仅解决了小麦低量生产的难题、农民的传统观念,也加大了小麦技术的革新作用。而且根据邹平县当地的具体条件、环境的影响因素选择了合适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了小麦的生产质量,促进邹平县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06):9.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2年3作;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山东青岛
中图分类号 S513;S565.2;S5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66-02
1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在青岛市占有50%的面积,也是胶东半岛地区主要轮作模式之一。春花生面积长期保持在10万hm2左右,平均单产4 950 kg/hm2左右;小麦面积25.3万hm2左右,平均单产6 450 kg/hm2左右;玉米面积23.3万hm2左右,平均单产6 795 kg/hm2。
1.1 特殊气候对夏玉米—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由于冬季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缓慢的气候原因,胶东半岛地区的小麦如果播种时间较晚或播种量稍低,往往造成冬小麦冬前分蘖少,春季最大分蘖数减少,群体数量难以达到高产水平,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慢的原因,半岛地区的小麦成熟收获期较山东内地(济南)晚7 d左右,相应地拖后了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夏玉米一般在6月25日至7月5日进行播种。而农民为了尽快腾茬种植冬小麦,往往提前收获玉米,习惯收获玉米的时间为10月1—5日。按照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调查标准,玉米的生育期为出苗期至黑色层出现的天数。一般玉米播种后5~7 d达到出苗期,这样算来,胶东半岛地区从出苗到收获的天数为90 d,一般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早熟的品种也没有达到生理成熟(黑色层出现),玉米产量还没有达到最高水平,推广面积较高的金海5号、丹玉86等晚熟的品种则产量受影响更大。因此,秋收和秋种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胶东半岛地区夏玉米—冬小麦1年2作的轮作制度。
1.2 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长期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养分及微量养分含量,对提高产量和作物品质有着明显的作用[1]。
2010年青岛种粮大县平度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多数玉米实现了机械化收获,同时做到秸秆全量还田,但由于玉米秸秆还田量较大,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一是造成土壤大孔隙较多,土壤与小麦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扎根不牢,根系架空;二是如果玉米收获时,秸秆含水量较低,还田耕作后,秸秆会大量吸收土壤的水分,造成小麦缺水;三是大量的玉米秸秆还田,造成了土壤碳氮比例失调,造成小麦苗期缺氮;四是次年春天,气温地温返升,秸秆腐熟过程中,大量吸收氮肥并释放热量,导致小麦出现弱苗或死苗现象,最终往往导致当季小麦严重减产。
2 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模式
平度市作为全国百强县,青岛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县,农业生产水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生产实际,在农民传统的2年3作的种植模式基础上,对部分技术进行了科学优化,增加了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玉米晚收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轮作技术模式。
2.1 夏玉米生产关键技术[2]
(1)品种选择。在夏玉米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十分关键。平度市夏玉米种植品种以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活秆成熟为佳,从而使玉米在收获时,一方面茎秆挺立,利于收获,减少损失;另一方面秸秆水分含量高,易于腐熟。
(2)播种与田间管理。小麦收获后,在6月中上旬抢墒进行玉米直播。若在播种期出现干旱气候,为保证玉米能够及时出苗,种后浇透水。苗期为促进秧苗生长健壮,防止贪青徒长,应科学管理水分。小喇叭口期,为降低田间杂草的生长量,保持田间湿润,进行秸秆覆盖。大喇叭口期至成熟,为促进玉米灌浆充足,提高产量,保证田间水分充足。
(3)适当晚收,提高产量。目前,农民为提早腾茬,常常进行早收,导致玉米在未达到最高产量时就已收获完毕,降低产量5%~10%。因此,为提高玉米产量,即在农民习惯收获时间7~10 d后进行收获,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为准。
(4)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10 cm,以免影响耕翻作业。及时采用深铧犁进行耕翻,深度不得低于20 cm。耕前撒施尿素120~150 kg/hm2,调节土壤碳氮比,加快秸秆腐熟转化,之后进入闲茬越冬期。经过冬季和较长时间的闲茬,利于玉米秸秆完成腐熟,同时还利于冻死越冬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对作物的危害。
2.2 春花生生产关键技术[3-4]
(1)地块准备。为使花生及时播种,于第2年4月中下旬温度适宜时,结合施底肥对闲茬越冬田进行旋耕、晒垡。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春花生生产可选用丰花育17号、花一号、花育19号等产量高、果仁大、出米率高的品种。然后用花生扶垄机进行扶垄和适时覆膜播种。播前为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2%的40%多菌灵或40%甲基异硫磷进行拌种。
(3)田间管理。为促进春花生萌发,苗期土壤要求湿润,为使秧苗生长健壮,要根据苗情控水炼苗;花针期花生需水最多,要及时观察田间土壤情况,保证土壤墒情较好;结荚期为防止花生徒长,造成倒伏和烂荚,要使土壤较干爽,通气良好,从而使花生产量、品质得到保证。
(4)收获与晾晒。根据花生的品种特点、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收获期,一般春花生适宜在播后135 d收获。为防止花生贮藏期间发生霉变,收获后晾晒到其含水量在15%以下。
2.3 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4]
(1)播种。前茬春花生收获早,这为小麦早播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冬小麦播种因播量减少成本降低,同时为冬前分蘖、培育壮苗奠定了基础。一般冬小麦半精量或精量播种在10月1—10日进行。
(2)施肥与管水。冬小麦生产将氮肥施用时间推后,即在土壤墒情较好时只施用拔节肥,不施用返青肥;为促进冬小麦成穗,提高粒重,保证产量的增加,将返青期或起身期浇水改为拔节期或拔节后浇水[5-6]。
(3)适期收获。一般于蜡熟末期,茎秆变黄、籽粒较为坚硬且接近品种固有色泽时收获为宜。把麦秸整理到地头或畦垄上,以防影响玉米播种,并准备用于玉米行间覆盖。
3 轮作技术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分析
该轮作技术模式实现了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特别是解决了玉米大量秸秆还田影响小麦生产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了农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3.2 经济效益分析
小麦按半精量播种,可减少用种37.5 kg/hm2,减少投入180元/hm2;产量提高5%,增加收入580.5元/hm2。玉米晚收至少可提高产量5%,增加收入742.5元/hm2。由表1可知,传统1年2作方式,每年净收入为11 010元/hm2,2年3作2年净收入为25 821元/hm2,平均每年净收入为12 910.5元/hm2,比传统1年2作增加收入1 900.5元/hm2。
4 参考文献
[1] 王同朝,聂胜委,黄晓书,等.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12):672-677.
[2] 宋朝玉,王振华.胶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8(3):94-95.
[3] 朱利生,徐康焕.山东鲁南地区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8):117-118.
[4] 陈振德.现代农业种植技术[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98-01
一、前言
我国以农业立国,粮食安全与粮食产品对本国甚至全世界的安危存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麦是我国大部分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的种植要同时考虑到地理位置、土壤、气候、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小麦的产量也有了跨越性的进步。然而,人口众多、土地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水平,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小麦的高产增收既是农业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13亿人口的福祉所在。
二、小麦高产的播种要求
1.播种前的准备
没有播种,无从谈起收获,高产增收更无从说起。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对待小麦的播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小麦高产增收夯实基础。小麦播种期间的准备有2个方面:一是小麦选种。小麦选种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了解土壤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种植的品种。二是处理土壤。不同的土壤要进行不同手段的处理,可以施用腐化程度不同的农家肥,还要对耕种的土壤进行翻耕处理,进行生层次的翻锄,消除土壤生长的杂草,消除土壤滋养的害虫,秋收之后,还要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处理。
2.小麦播种时的要求
播种是生产之初,这个时期对于小麦的高产栽培具有基础性价值。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小麦播种,是实现高产增收的又一关键,同时,不同维度、不同气候,也应该选择有差异性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播种小麦,最理想的时间段是是冬季前,这个时期气温累积到600至650摄氏度之间,通常是阳历的10月和11月,这个时期进行播种,能够大大提高小麦长成壮苗的几率。播种小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种植密度,用精确的手段进行控制,从而使基础苗的作用大大降低。有数据证明,降低基本苗也是高产增收的一个手段,它对实现小麦的高颈成穗率、穗数以及穗重都有良好作用。
三、有效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1.小麦田间草害综合防治
做好防治与除草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做到因地制宜优化防治与除草效果,及时处理冬前草利于来年小麦进行播种;封闭除草播种前用45%的麦憬1000~1500克对水600公斤均匀喷洒在土地表面,能够去除掉70%以上的杂草;茎叶期除草要在小麦3~6片叶子时进行,用世玛450毫升加10%苯磺隆450克每公顷对水600公斤叶面均匀喷雾。
2.春季灌溉
春季如果雨水少,应该对麦苗进行春季灌溉,施用拔节肥的时候,可以两种配合进行。如果这个期间降水比较多,应该及时清理沟渠,疏通沟渠,防止小麦根系早衰甚至腐烂及病虫害的发生。
3.有效防止大旱大涝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气温高蒸发水份量大,因此,应该对麦田进行适当灌溉,这样做对提高小麦产量有着明显提高的作用。灌溉的次数与灌溉水量应该因地制宜,最大田间水量应该维持在65%~75%为最佳。同时,应该注意灌溉速度,速度过快可能出现麦苗倒伏,我们在灌溉时应该尤为注意。
四、合理施肥
1.培肥地力
据检测,无论何种土质,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有近70%来自于土壤之中,其余的30%多源于种植者施加的化肥。因此,合理施肥,对于小麦生长期间的营养供应与小麦的高产有重要作用。保持土壤肥力与提高土壤的营养含量是培肥地力的主要目的,向土壤当中施加有机肥或者将秸秆还田都是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对几点有力的培肥地力的方法进行介绍:
2.平衡施肥
要追求小麦的较高产量,从小麦的施肥总量还看,也要有所提高。在进行高产麦田的施肥之时,要重视钾肥的比例,高产麦田当中的钾肥比例要高于磷肥与氮肥。钾肥的作用在于可以实现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高。在河南省的农业实验当中,每亩高产麦田所施的氮为十八千克,磷肥十千克,钾肥八千克。
五、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1.审慎早浇灌浆水
农家谚语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浇灌浆水要注意区分小麦的类型和种类。如果是优质的强筋小麦,在小麦抽穗后通常不需要浇灌浆水。假如遇到干旱时节,浇水时还要进行补氮。如果是弱筋小麦或者一般高产田的话,还应当适当提早浇灌浆水时间,通常要在小麦开花5~7天之后进行,水量也需要控制,适量偏小最佳,以免出现田间积水,或者遇风出现倒伏。
2.病虫害防治
小麦抽穗开花期,要注意防治穗蚜、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灌浆期要注意防治叶枯病。抽穗后,通常出现蚜虫,防治措施是喷施乐果或吡虫啉时等药物。特别要注意的是,用来防治蚜虫的禾果利、粉锈宁等药物,还具有防治叶枯病的作用,能够延长绿色叶片的功能期,实现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小麦进入开花期,假如出现三天阴雨天气亦或者是降雨量较大,也可能会发生赤霉病。所以,防治病虫害的重要阶段是小麦开花到灌浆这个时期,可以采用每667m2用150g的40%多菌灵,勾兑上60kg水,进行喷洒。
六、结束语
实现小麦高产增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教学基础上,立足本国本地区实际,运用科技含量高、简单易行、劳动强度地的种植技术,对小麦选种、播种、生长、灌溉、除虫、收割等整个流程进行严密监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立足科学对农民种植小麦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确保小麦高产、农民增收,同时还要注意生态因素,不使用可能会对土壤、气候、水源等造成不可弥补后果的药物,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和农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4
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06万亩,累计增产增收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选育
产品简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主要创新点是:1.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矮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2.较好解决了旱地生产以往小麦品种“高产不抗旱,抗旱不高产”的技术难题。3.在国内率先利用干旱棚鉴定法、实验室鉴定法与田间自然鉴定法相结合的小麦抗旱性综合鉴定方法,制定了一套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丘陵旱地、扩浇地种植,多年累计种植面积1571万亩,新增产量2.8592亿公斤,新增产值4.0029亿元。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与新品种选用
项目简介: 该项目根据小麦基因型需水、用水特点,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特点,创建了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用于抗旱节水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节水新品种选育;根据我国北方水资源分布特征与品种生态适应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我国北方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区域优化布局方案。建立了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小麦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筛选、鉴定指标体系;筛选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23个,并创新和提升了我国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旱地区试评价与审定抗旱节水新品种对照标准。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小麦研制
产品简介:该产品通过幼胚培养,筛选培养率较高、适宜转化的小麦优良基因型,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和转基因产品的利用,采用双质粒共转化法,选育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小麦,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提供有利条件。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分别构建在两个载体上,两个DNA分子可能整合到植物不同染色体上或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置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将发生分离,可以利用PCR技术或Basta涂抹获得只含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植株,利用PCR、Sounthen、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转基因小麦中目的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通过转基因植株各世代的抗病性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选育高抗、农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转基因小麦,同时进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以转基因小麦作抗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兼抗小麦,研究小麦转化条件,提高小麦转化效率。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
产品简介:该产品采用外源DNA导入等方法,通过水旱轮作和室内模拟干旱等途径进行抗旱新品种(系)选育,成功选育了“德旱986”和“德旱982”两个新品系。经多年多点旱地试验、示范,丰水年份单产7500公斤/公顷左右,干旱年份一般单产6000公斤~6750公斤/公顷。
经品质鉴定表明,两品系已达优质馒头小麦指标。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抗旱、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系的育成对提高我国北方冬麦区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研发
产品简介:该产品将单项技术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小麦抗旱、耐盐、高产、节水综合技术体系,保证了推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保证。累计推广该技术121180公顷,水利用率提高11.2%,平均单产提高15.95%,农机作业水平提高20.4%,每公顷提高经济效益1748.82元,增产优质小麦970.50公斤,增收蔬菜10597.99公斤,累计新增纯收入11898.75万元。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针对我国黄淮冬麦区盐碱、旱地面积较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依托抗旱耐盐品种及配套节水增效种植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对提高盐碱旱地小麦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高产抗逆(盐旱)冬小麦新品种选育
产品简介:该品系“德抗961”,耐盐力强,农艺性状好,在土壤盐分0.3%以上条件下,亩产达400千克。在0.4%以上土壤条件下,比当前推广的抗盐小麦增产幅度高30%以上。
该品系冬性,分孽力强,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上盐碱地广泛种植。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小麦节水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项目简介:该课题针对解决小麦生产不合理灌溉,水分利用率较低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建立小麦生产土、肥、水、苗的良性生态系统切入,采取选用高产节水品种,以土储水、以肥养土、以土培苗、以苗用水综合节水技术路线,在有关地区建立了1万公顷小麦节水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并编制了《小麦节水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有效解决了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灌溉与优质高产的矛盾。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对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范
技术简介:该标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标准编写规则》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基础上,参考大量技术资料及已的标准,经编写人员分析、整理,编制出《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范》,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规范规定了旱地春小麦选茬、深耕秋施肥、播前整地、施足底肥、抗旱保水技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播种期、播种方法、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
适用范围在海拔1800~2800米的山旱地。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及推广
技术简介:该课题组以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高标准示范区为目标,以集雨蓄水节灌技术集成为核心,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主,试验、示范、推广一整套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模式,使项目区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得到提高,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集水补灌技术模式示范3.4万亩;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滴灌施肥技术模式示范10亩,节水达65%左右,节肥30%;沟垄保墒技术模式示范16.9万亩。包括旱地沟播、垄覆膜沟植和覆膜播种等抗旱播种技术,该项技术平均亩增产15%~35%。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技术已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实施,推广前景广阔。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8821-1-1”选育
产品简介:该课题培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系“8821-1-1”,系以“RFM11I-87-A”为母本,父本是抗旱、抗逆性突出的“宁春10号”经过有性杂交,通过甘肃定西、云南元谋两地北选南育而成。该品系属春性、中晚熟春小麦品系,生育期90-110天,株高100厘米左右;幼苗直立,叶色灰绿;穗纺睡形,长芒,护颖白色白粒,口紧不落粒,穗粒数一般在35粒左右;千粒重48g左右。抗病性强。
经品种抗病性鉴定该品系对条中31、30, 29,等优势小种表现免疫;对白粉菌高抗,对叶锈病中抗到高抗。抗旱性较强。经品质测定该品系容重758g/L,含粗蛋白l5.81%,湿面筋33.1%,沉降值20.7m L,面团形成时间2.4mim,稳定时间1.6mim。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7号”
产品简介:该产品以4084×4258为基础材料,在高标准人工枯黄萎混生病圃和人工黄萎单生病圃上,进行多代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筛选,育成了高抗枯黄萎病的早熟、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辽棉17号”。其枯萎病指数0.53,黄萎病指数7.33,具有高抗枯黄萎病;对干旱和低温冷害有较强抗性;春播生育期124-128天,比“辽棉10号”提早3-4天,夏播生育期不超过108天,其突出早熟性,对提高短季棉产量和品质、增加黄河流域复种指数、缓解粮食争地矛盾意义重大。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单株平均结铃10个以上,单铃重6克以上,衣分40%左右。霜前皮棉产量比“辽棉10号”增产15%以上。一般生产田亩产皮棉90-11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选育及推广
产品简介:“豫棉16号”(原名“郑107”),系郑州农林科学院所以“商66×豫抗1号”作母本,冀366作父本进行复交,杂交后代经海南加代、病地定向选择、产量和综合性状鉴定育成。该品种在郑州市农科所品系比较试验中,皮棉单产87.3公斤/亩,比对照中12增18.8%,居首位。据农业部棉花检测中心测试:2.5%跨长28.1毫米,比强度21.3G/tex,马克隆值4.8,环缕纱强l16,气纱品质1783,适合纺织工业要求。据省区试田间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1.7,黄萎病指45.10,与对照中12相当。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优质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
产品简介: 该产品利用海岛棉作海陆杂种轮回亲本,克服远缘杂交后代的严重分离,创制出海陆1-1、FR2-2、海陆野96-3等三个性状优良、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的远缘杂交优异种质资源骨干系;对入库1669份资源进行系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评价,创新出659份、30个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材料。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产品在国内率先利用半配合生殖技术克服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缩短了其纯合稳定时间,加快了育种进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
项目简介:该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苜蓿种子收获工艺,提高动力利用率,减少种子损失。创造性研究出一种纵向倾斜滚筒苜蓿种荚采集装置,解决了苜蓿种荚脱荚、收集的难题。设计出一种苜蓿种子采集机。该机是由机架、传动轴、采集台、沉降室、装袋搅龙等组成。工作时采集机在拖拉机牵引驱动下工作,采集台将植株上的种荚直接梳刷采集并通过风力输送到沉降室,沉降在沉降室的种荚通过螺旋搅龙装入到麻袋。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新型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在采集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烘干设备和清选机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冲击穿流循环式干燥设备在牧草干燥领域居国际领先。
优质牧草引种试验
项目简介:该研究成果从国内外引进172份优质牧草样品,采取按生态类型划区设点,在高寒牧区和高寒河谷农区部点进行试验。采用规范的农作物观测标准和方法进行牧草物候期及田间观测。采用样方法进行牧草生物量的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分析营养成分及土壤的理化分析。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优质牧草科技示范基地
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了解决北方寒带地区,优质牧草品种很少,种植面积也极为有限,很难推动畜牧业发展等农业生产问题。对抗寒品种进行了筛选。制定了种子生产田及牧草生产田的生产技术规程。同时进行牧草饲喂奶牛、鹿实验,制定了饲喂技术规程。购置牧草播种、割草、打捆等机械,为基地大面积建设开发提供机械保障。优质牧草种植有利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及较大的生态效益。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优良牧草品种繁育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在临河市、乌拉特中旗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基地进行华北驼绒藜、木地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等优良牧草良繁技术研究,具体种植科尔沁华北驼绒藜100亩;内蒙古木地肤10亩;中苜1号苜蓿200亩;蒙古冰草500亩;沙生冰草10亩;扁穗冰草50亩,总计面积为870亩。提出配套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确定合理年种植密度、灌溉施肥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期和方法,实施原种保纯相关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优质牧草品种技术示范推广
技术简介:该技术从引种的114种国内外优良牧草中,筛选出适宜试验区栽培的牧草有:苜蓿8个,禾本科牧草13个,饲用灌木4个,青贮玉米3个,饲料作物4个;阐明了苜蓿受冻后3种表现和披碱草、老芒麦等禾草分蘖数呈双峰形分布规律,提出了河滩盐碱地苜蓿“生长阈”;河滩盐碱地混播牧草地建植技术模式,筛选出适宜不同程度盐化地种植的草种或品种和4个牧草混播组合;选择科多4号、科多8号等青贮玉米品种,采用“一炮轰”施肥和覆盖地膜等丰产栽培技术,在寒旱区获得150t/hm^2的优质高产青贮料;研究了驼绒藜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大田移栽扩繁技术,并获得成功。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耐盐牧草“瑞丰御谷1号”选育
产品简介:该产品旨在选育高耐盐牧草品种,历时5年,引进10多个国外牧草品种,进行不同生态、栽培等条件下单株选择繁育研究、小区品比试验,选育出综合指标优异的代号为“瑞丰御谷1号”新牧草。
该牧草耐盐能力强:能在含盐量3.2%以下的土壤中生长;产量高,品质好:每亩可收获鲜草8000千克或籽粒400千克,比一般同类牧草提高3成,干草含粗蛋白19.2%,比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般牧草高4个百分点。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选育的牧草品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滩涂植被建立、盐良制、畜禽鱼养殖等领域。
现代草地综合配套技术试验
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实施地区自然特点,对已有暖棚、围栏利用、种草及饮水设施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牧草产量、利用率和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目的。通过实施,羔羊繁活率达85.22%;成畜损亡率降低到2.25%;每个羊单位净收益31.32元,新增收益共162.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旱地龙抗旱剂推广应用
产品简介:该产品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林果、花卉及牧草等。该产品具有提高植株体内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调节糖、酸、维生素的衡定比例,改善作物品质,使作物高产稳产、抗旱抗寒、抗腐防病,具有“有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产”双重功效。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产品自推广以来,应用面积达11万亩次。其成果具有很好经济效益。
陆稻新品种“文陆一号”选育
产品简介:该产品从IRAT104(法国陆稻)冬繁田块中,选择出早熟变异单株材料43份。成熟时,从中选择出2个单株,其编号"94038-1"和"94038-2"。95年,种植于云南省文山县小街朵白库,1800米的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抗寒、抗病性等适应性鉴定。成熟时,对云南省广南县五株和文山县平坝和新街试点进行实测,亩产分别为252、299、260公斤,比统一对照种广南不白谷152公斤单产,亩增100公斤--148公斤,增加65.7%--97.3%。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陆稻新品种“滇604”选育
产品简介: 该产品采用黄浆谷×山地小白谷(杂交),经5年系谱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高产、优质、抗病,基本符合云南省陆稻选育种目标F5新品系“滇604”。“滇604”株高中等、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青枝蜡秆、整齐度高、熟色较好;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优、食味好;需肥水平、脱粒性和成熟期等综合性状易为山区农民接受,推广前景良好。
“滇604”在云南省26个县试验示范推广累计面积达15395.2亩,最高亩产450.0公斤,平均亩产224.4公斤,较各地陆稻增产67.6%。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经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滇604”新品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优质糯稻新品种“文糯一号”选育
产品简介:该课题培育出优质糯稻新品种“文糯1号”。在多年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韧、丰产稳产、综合性状好、稻谷饱满、千粒重高、米饭香味浓、糯性好等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好评,纷纷串换“文糯1号”稻种更换原有老品种,种植面积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在多年试验示范中,该品种表现出较好株叶形态,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米优质、抗性强等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示范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显著。
优质水稻良种示范推广
产品简介:该产品以“滇屯502”、“红优一号”、“文稻1、2号”、“香优一号”等高档品种为主推品种,示范推广优质稻20万亩,单产指标400公斤,平均每亩增收产值160元,共为农民增收产值3200万元以上。样板面积计划3万亩,其中中心样板5000亩,平均每亩增收190元。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共完成种植面积208528亩,比去年16.64万亩扩大42128亩,超计划任务8528亩。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品种档次高,种植比例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型软水带修补机研发成功
产品简介:该产品基于农村浇地用软水带存在不耐用、维修困难,造成经济和资源双重浪费等缺点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