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33-01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编写得好,生动“剧情”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乐谱”,谱写得妙,优美“旋律”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升华为艺术,让学生尽情徜徉其中。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应该如何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九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

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

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

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

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

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新课程环境 小学数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字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学习小学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根据小学数学现状发现,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数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何将枯燥、难懂、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提起兴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需要数学老师将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合点”灵活运用起来,从而调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老套,并且形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培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教学,教学过程仍然以播放幻灯片和老师讲解教材公式为主,老师对学生讲解问题教学时,照搬教材上的问题。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老套,第一导致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于是对学习数学越来越不积极。第二小学数学如果一直持续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得不到有效进行,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记忆只停留在课本固定公式上,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有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案准备不足,解题思路固定。

由于个别小学数学老师没有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因此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备课,所撰写的教案实用价值不高。甚至还有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图形这一课时,连三角板、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都没带,直接用手画图,以致将数学教学从直观变为抽象,把简单的数学问题搞得复杂化。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并且教学过程忽视对学生解题思路多样化的培养,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死板,解决问题时考虑不全面。

(三)没有面对全体,实行放矢教学。

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面对全体教学,对待学生因材施教。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调动课堂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面比较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没有多方位交流,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还有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提问对象只局限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没有重视后进生和优秀生之间的差异,对作业习惯一刀切,没有贯彻因材施教理念。

二、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结合实际生活。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现实生活经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实行“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其次建立相关数学问题模型,最后利用这些数学问题模型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通过熟悉事物和环境对数学问题有所了解,然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当学生有熟悉经验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那么学生必然对学习数学提起兴趣。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教学形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不但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增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回归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并且都是现成的数学教学资源。如果要有效地将生活化为课堂,实现生活课堂化,则需要小学数学老师把握好数学内容,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学习“统计与计算”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提出给“六一”儿童节准备水果的建议,自然而然引出各种水果需要买多少,总共需要花费多少钱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中,并投入探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学生自然而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渴望解决数学问题的想法。

(三)运用实物学习且探究数学。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引导者及合作者,引导、点播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学生常接触到的饮料等实物,通过饮料给学生讲解体积概念。在对学生讲解计算体积公式时,还可以拿出多个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学工具,给学生讲清楚教学工具的长宽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通过实物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学生会牢牢记住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在课堂中运用实物教学,不但体现数学老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感到快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数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自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问题中,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独有的魅力,以致对数学产生兴趣。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本文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对策,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应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优化设计;课堂;实效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t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目前,职高文化课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学业负担,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职高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出发,结合职高学生的专业特征,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课堂教学过程活动的设计是关键。只有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有四条标准: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如何才能使教学过程更有效呢?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浅陋的分析。

1.以“学生”为基点,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以职高学生为“活教材”,以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为基础点,以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作为发展的条件,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度、难度、呈现方式等,来保证与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相适应,达成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职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提前预设哪些知识是“历史的空白”,哪种逻辑思维模式学生无法马上接受等等,同时预备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中,本人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预测学生可能对0~90°间特殊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的掌握不是很好,预测学生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难以理解。因此,本人先对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中的符号进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中的符号的记忆和理解不得法,于是,跟学生一起探讨0~90°特殊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奥妙”,以及“互余”的两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函数值的准确记忆;与学生一起回顾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求法,让学生重新领悟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中的符号与哪些(象限当中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正负)有关,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这正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2.以“内容”为中心,发挥“情境”的纽带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情境,将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的纽带作用交织在一起,让枯燥的数学概念、繁琐的数学计算、抽象的数学理论等扎根于情境,通过超越情境,改变情境,以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即使把教材讲得再深、再到位、再透彻,如果没有情境的创设,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具有探究活动的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模拟情境,挖掘主题情境所负载的数学内涵。

3.以“教师特长”为辅线,展示数学的艺术性,体现教学的魅力

“教师特长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特别擅长的、可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的某种技能或技艺。”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将自己的特长融入数学课堂中,用教师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数学”赋予的内涵与艺术,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有效的服务,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姿添彩,可以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比如,号称“动画大师”的陈老师,在“多面体的表面积”教学中,将数学课件做得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全班学生和听课的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总之,在职高数学教学中,要达成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作为职高的数学教师,必须适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包括历史的、现在的,采取必要的措施,设计有趣、有用、有价值、有魅力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12.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4

新课程是一次新的教育变革,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面对数学?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如何密切关注教师与学生,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与问题?如何有效地推进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习的有效性实践呢?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二、实践中的认识与体会

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理想。只有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把新型的数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融入课堂教学,学习才是有效的。

三、教学设计原则与优化策略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要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1.融入课程理念,遵循设计原则

(1)融入课程理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则是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2)遵循设计原则

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但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

使用教材的人需要加上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灵活地遵循情境性原则、建构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验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有机、有效地进行课堂实践。这一点也正是教学创造性得以体现的基本缘由,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建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合学习的个性化方式,赋予学习新的生命价值。 转贴于

2.新课程理念下的若干设计策略

(1)设计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策略。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可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呈现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提出合理化问题,并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研究。

(2)设计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策略。互动式教学就是克服以往教学中师生单向信息传递的不足,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多边互动,充分展示“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新概念、新命题、新定理的学习,要力争让学生通过自主、能动地感知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让学生逐步获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实践与协作的能力,并形成创新的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认知活动。

(3)设计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策略。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4)设计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策略。开放式数学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开放性教学的开放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了一份感悟、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多了一份创造的激情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环境艺术 改革 实训课程 措施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是培养新型、实用、操作性强等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其它艺术类的实验教学不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以实际操作、实验、实习和实训等为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传统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由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根据教师的进度进行基础造型的操作训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绘画式实训中,由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作业的完成模式难以真正融入大量的专业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融会贯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艺术专业实训课程的针对性,笔者认为必须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

1、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多个院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百分之六十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两次以上的实训学习机会,其中主要以外出写生和参观城市建筑为主。在实训工程中,大部分由任课教师带队完成实训任务,由专业美术教师带队实训的仅占百分之三十六。最后以参观报告、美术作品等形式提交实训作业。通过对参加实训学生的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七的学生期望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思维表达,提高绘画技巧。以下为与学生沟通后发现的问题:

1.1实训课程教师的组成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工作由美术教师承担,而美术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审美意识,造成学生在环境设计实训中脱离实际,对实际空间的构成难以掌控,而这恰恰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

1.2学生作业的制作形式过于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摄影作品和建筑外形的设计绘画等形式提交作业,学生基本上把注意力投入到建筑外形的演变与创新,而对所设计的建筑内部构造、组成等内容没有更加深入阐述。

1.3成绩的评定及作品展示

实训课程作业的评定和展示形式单一,主要由校内的小型展厅进行作品展示,由于展示环境落后,对作品的改进工作很难实施。其中,将近占百分之三十四的院校甚至没有对作品进行展示。

1.4忽视传统元素的学习应用

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忽视了传统设计元素的应用,仅仅沿袭了以前设计的形式。笔者认为设计教育更加要继承民间文化的精髓,在设计中强调人文内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追求创新。因此,传统绘画式的实训课程已经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求。

2、国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

在美国,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训课程中大量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来见证和分析新型的设计,并且积极运用地区博物馆,加深学生对于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同时,课程进行中会组织阶段性展览,并用图版和方体空间内展示以及用幻灯的形式来说明。

3、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与措施

3.1明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

从纯绘画式、纯视觉式的写生课程要求,转变为解读性的、考察性的记录与分析并重的课程培养目标,不但在实训的过程中对绘画技能有所提高,关键要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建筑物理解,进行解构及重新认识、组合,提高在后续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时,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学的特点,强调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3.2强调实训之前的课程衔接

从调查访谈中发现,许多院校在大一第一学年上完素描和色彩课程之后就直接安排学生外出写生,专业造型基础的缺乏使学生在如何理解、表现观察对象时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所以表现方法只能停留在描画的阶段。由于需要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建筑形式进行详细的描绘及记录,并在采风结束后完成一定数量的数据统计及造型还原和演变,因此,需要在实训之前让学生接受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如三大构成、设计基础、设计透视学、设计概论等课程均是适宜提前在外出写生采风之前介入的。

3.3突破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带队老师可以由专业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组成。同时,结合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展开实训训练。2)训练形式宜多样化。以往的写生实训是以绘画古村落、古建筑及纯观光式的城市参观为主,现在可结合古建筑测量、改建等专业内容进行训练,同时思考现代建设与传统设计延续及修护的形式和方法。3)作业成果制作及展示方式。除了美术及摄影作品外,可以结合测量、改建的图纸、材料收集、模型制作、造型演变及撰写采风报告等方式来进行。4)成绩评定标准应根据专业特点细分化。一般的做法是各专业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由于作业形式及评定标准化,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分专业特点学要求,这对于把写生实践与所学专业基础造型能力相结合是不利的。按照艺术类各专业的特点划分各具特色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以及定制各自的成绩评定标准,能给予任课的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训练方向。

4、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是设计基础训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实训课程体系上要追求创新与发展,在体现艺术设计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建设合理的、有特色的及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继续深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石膏工艺品;行业发展;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课程实践

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所居住的环境绿色环保要求也不断提高,石膏工艺品作为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备受市场认可,已成为行业市场上的宠儿。随着石膏工艺品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快速有效的掌握市场发展情况成为企业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顺应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则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从专业的眼光认识石膏工艺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将成为培养该行业所需人才的主题。下面将从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开展石膏工艺品制作课程,以及搞好其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一、石膏工艺品概念及发展现状

石膏工艺品是以石膏粉为原料、用模具制怍出的工艺产品,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商场门面、城镇家庭室内装饰、装璜。石膏工艺品具有价格便宜、艺术性强、防火阻燃、防蛀防腐等特点,是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的艺术产品。现如今国内有多家石膏工艺品彩绘店陆续上市,行业市场前景一路看好。

二、结合中职生特点,开展石膏工艺品制作课程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能接触到专业艺术类课程,到校以后表现出对这类课程学习比较排斥,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进行石膏工艺品制作课程教学的时候,需注意如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工艺品制作课教学中,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新课导入。例如:制作石膏工艺品的前期,可通过播放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认识世界各地的民俗工艺品,了解各种工艺品的色彩搭配、作用、象征意义等;然后,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展览馆等地方实地考察、搜集素材,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筛选出自己感兴趣同时又适合用石膏材料制作的成品效果图,制定出具体尺寸,绘制制作草图,以此模型效果为蓝本进行最后阶段的实体制作。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工艺品制作课程的环节复杂,以个体为单位的制作形式,能力非常有限,远不及小组协同作战、集思广益所发挥出的团队优势。而不同的学生在家庭背景、思想倾向、素质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存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还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相去甚远。建议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即可增进学生与学生彼此的交流,还能更快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大有裨益。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每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担任一个适合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负责者、资料收集者、记录者;课堂发展过程中的汇报者、评论者;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准备者、模型设计者、手工制作者等。细化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有工作,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机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容易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与积极性。

在石膏模型制作完毕之后,各团队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进行作品展示,讲解本组同学作品的创意思路和制作过程,包含作品具有的特性、优缺点,在不同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等供大家参考。大家面对各组作品,各抒己见,摆脱了以往课堂上的紧张与不安,最后由教师对石膏模型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尝试创作各种造型的石膏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不言而喻,还能帮助他们及时找到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动力。

三、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1.主动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初步建立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例如我校与区内几家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校内工艺品实训车间,实现生产与课堂的“一站式”直通。学生在校能掌握石膏工艺品的全套制作环节,上到生产线同样也能按步就班的参与企业生产,并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适应各工序流程,掌握操作技巧,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了让学生作品进一步与市场接轨,我校学生制作出的石膏成品每周定期在校内举办的“BOSS DAY”(学校学生创业日)中出售,这些作品造型新颖,色彩绚丽,价廉质优,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与此同时,定期聘请合作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对从理论到实践、从想象到现实,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同时,对于提早熟悉市场环境、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帮助学生赢在起跑线。

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加工真实的生产任务、接受企业式的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在合作中,校企双方资源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达到了“以教促产、以产育人,产教结合”的目的。

2.校内加强实训,校外加强实习

在加大校内实训基地投入的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去工作学习,熟悉环境,积累经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业与就业相结合。

在以往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办学机制不完善、疏于管理,以至于有些地方完全以生产为主,基地成了生产的车间,学生成了廉价的劳动力;有些基本失去了生产的功能,成了“消耗性”的实训基地;还有些则因为没有严格制定监督考核制度,学生没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实训目标,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到基地进行见习,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为了杜绝出现以上情况,我校现与区内多家石膏工艺品企业签订合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为这些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此,企业应邀参与我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质量监控,把课程评价标准与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教师严格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办法》,扎实做好教案、作业检查批改等工作,把握教学进度。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教师管理,强化激励机制。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督察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校企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结束语

近期党的“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中,空前强调绿色产业建设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我们中职学校来说,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标准是开展并做好这一课程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都应当把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一新型的绿色环保艺术产业融入到我们的中职教育,搞好教学的同时,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桂雄.我国石膏产销状况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5-60.

[2]王祁青.石膏装饰制品制造与石膏工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