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1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3]许明璋,彭卓,张毅博.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5.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2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在面对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逐步宽松、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的环境下,必须对存在一些问题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和家庭、学生对学校的期望。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改革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以学生为对象的以学生政治、品德、思想、心理的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高校开展学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其依据是教育规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开展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总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依据就是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各种政策法令,管理的期限是整个大学时期,即从入学到毕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改革的措施。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管理理念落后。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理念落后是目前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注重业务,轻视政治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学生招生和就业工作很重视,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二,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其三,管理层次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科学。
(二)学生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学历大多数本科生,而且不一定具备辅导员所需的专业背景及管理工作经验。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差。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性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有所改变。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稳定性差首要原因使工作比较累,任务重,对体力和精力的要求比较高。辅导员一般是年轻人,当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会转到其他岗位。
二、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
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设计面广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使得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工作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招录辅导员时应该优先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此外,在选择辅导员时,可以尽量录用学历较高的毕业生。三三制是高职院校在配备辅导员时应坚持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人员和辅导员人数不低于200:1。专职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应该配备到每个班级和每个学院。在辅导员年龄方面也要注意,注意使青、中、老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使各个年龄段的辅导员都能发挥其作用。其二,要注意加强对辅导的培训。开展对辅导的培训,应该以其专业背景来分类进行,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使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得到提升。其三,要使辅导员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对辅导员的管理要科学开展,对其工作范围要科学界定,设定可行的考核标准,增强考核力度,并使之与辅导员的津贴数量、各类评比、职务聘任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发展通道进行完善,使优秀的人才能够留住这个岗位上。开展辅导考核评比,要对辅导员的综合表现高度重视。针对无意从事仕途的辅导员,可以设立专家制度,鼓励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最终是辅导员队伍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水准。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思想和人治思想是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的主要思想。这使得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常常使用刚性的规章制度。要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就应该首先改变这种管理思想。这样改变这种管理思想,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才能得以建立,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得到增强。更新管理理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的参与权、自和管理权得到保障。引导学生研究解决管理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使学生的内心想法能够显示出来,这样学校才能对学生的真实需要有所了解,才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为此,高职院校要逐步对学生参与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创造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使所有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得到真正的体现。学校管理者还应该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来体会学生的需要。其次,通过借鉴先的管理模式确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在纪律管理中应该包含学生管理活动、学生服务以及学习的管理规定。另外,社团活动、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学术性组织、宿舍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纳入其中。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重要要求,专业性和服务性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应该具备的特性。如果目前没有相关的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在学院建立学生事务处,然后对学校有关部门对这些学生组织的隶属关系加以明确,使所有的机构都具有明确的分工,都能有效运转。第三,使学生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在设计学生日常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纪守法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制度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严格遵守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应该得到贯彻实施。在学生管理方面,以人为本就是管理工作要把学生作为中心,尊重学生及其人格和利益。以人为本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上就是以学生为本。“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和执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但是也要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富有爱的气息。此外,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应该努力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日常管理机制才能不断得到健全。
作者:张红玲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雁飞,李云健,黄悦新.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6.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体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08-02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整个学生工作的中心环节。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优劣的关键。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与长远意义。为了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在2005年3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共六章六十九条,分别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等方面的管理作了规定。《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行进一步督促了学校的从严管理,为高校健全和完善普通高校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制度依据。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
辞海中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有管,有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叫管理。组织单元,通过市场经济选择,科学、合理、优化配置经济要素资源,达到组织经营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经营行为。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是用最小的人力劳动支出获得较好的工作效果。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
1.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是高校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德育在高校有效实施的过程,是学校按照一定要求,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等等。
2.学习和学籍管理。学习管理是学校按照一定的专业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学习纪律、学习成绩方面。
学籍管理就是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从入学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升、留(降级),转系(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毕业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自身规律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规章制度,进而实施的管理。
3.生活和行为管理。大学生的生活管理应该包括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生活活动的管理:饮食起居、卫生健康等方面生活的管理。大学生的行为管理是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及纠正的管理。
4.体育与卫生管理。是高校组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从而造就大学生健康的体魄。
大学生卫生管理包括大学生作息制度卫生、教学卫生、课外活动卫生、体育锻炼卫生、膳食卫生、宿舍卫生、心理卫生、疾病预防等管理。
5.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是课外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包括校内的课外活动管理和校外的活动管理。
通过规范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立能力、自治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使学生愉快学习、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系两级学生管理体制模式阐述。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具体地说:管理的体制是规定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整个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一般采取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即学工处代表学校行使学生管理职权,各院系在学工处的指导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体的日常管理事项由辅导员负责。管理体制如图示:
学工部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是学生最直接的全程的管理者,即使高校按教育部规定比例配辅导员,一个辅导员也要带几百名学生。从以上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可以了解到,所以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都要负责,许多事物型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完成,如果辅导员事必亲躬,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要使辅导员从事务型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人生导师”型转变,需要学工部门从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创新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方式,从学生管理的最根本的地方考虑解决管理问题。采取最简便、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把事务性的工作“输入型、程序化”。即把要求学生做到行为规范第一时间输入学生大脑,使其按规定完成动作。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统揽全局,抓住共性问题,发挥一级管理抓纲领,二级管理抓细目的两级管理作用。所谓纲领一是明确管理总目标以及必要的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标准;三是考核执行结果。所谓细目是明确职责,把各项工作任务以岗位职责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人;以学工管理部门为主导,系(学院)为管理主体,建立定期通报情况和考评的工作机制,以达到管理的目标。以高校学生生活和行为管理为例进行阐述。
二、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规范两级管理关系
(一)高校学生生活和行为管理的标准
生活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宿舍,主要是学生是否遵守规则,包括遵守作息时间、宿舍内务的规范程度等,具体可分为卫生整洁要求、安全守纪的要求、文明守纪的要求;行为管理主要要求学生守规则,懂礼貌,讲文明礼仪,遵守公共道德。如按时上课、买饭排队、饭后收碗、遇事不起哄等。
(二)根据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制订管理制度
相应管理内容对应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学生学习纪律管理办法、学生宿舍内务管理办法、宿舍纪律管理规定、文明礼仪守则等。
(三)使学生了解管理标准及管理规定
1.入学教育。根据管理标准制订光盘,在新生入学时播放。入学教育效果比起其他方式的教育效果更好,因为学生刚入学时容易接受大学的新生事物,形成进入大学的第一印象,学生不容易忘记。但是如果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在一段时间形成了习惯后,要纠正就困难得多。因此入学教育要对学生学业、纪律、文明礼仪、安全以及日常生活养成的习惯全方位的教育,最好以图像配以解说的形式,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录像片,在新生入学时观看,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班会组织学习。把有关的内容安排具体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把有关的规定及教育内容作为每个班全体同学必学一遍的内容,做到人人皆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扎扎实实。
(四)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
1.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职责。(1)宿舍管理部门:宿舍卫生管理、宿舍设施维修联系、学生宿舍文明、内务管理、宿舍纪律管理。(2)保卫部门、宿舍管理部门:宿舍安全。防盗、防火、检查安全隐患。(3)学工部门、各院系: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宿舍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宿舍的表彰与脏乱差、违纪宿舍的通报。
部门管理关系如图:
宿管科的信息学工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宿舍学生
2.学生学习纪律管理部门职责。(1)教务处:学生上课考勤。(2)学工处:违纪情况通报。(3)各院系:遵纪守规教育。
各部门管理关系如图示:
教务处学生上课纪律情况学工处各院系辅导员学生
三、管理结果信息通报和考核
高校学生工作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校系两级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要及时沟通。学工管理部门利用学年考评制度,表彰奖励达到目标的系(学院)。
1.建立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例如宿舍管理有违反规定的,宿舍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学工处(部)通报各系,各系及时把情况通报辅导员,辅导员直接找学生解决问题。如果由宿舍管理部门直接向各院系反馈,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管理部门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果学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学生宿舍,也造成宿舍管理部门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
因此学工处负责收集所有学生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以规范的报表的形式报送,每周两次或一次,学工处及时汇总并通报各院系,各院系根据本部门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整改的措施。总的来说,一级管理管结果,二级管理管过程。
2.考评表彰制度。各系根据总目标、分目标制定措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不断根据本系的情况变化创新工作方法,工作过程中有许多的亮点,学工处每学年考评各系的学生管理工作,表彰先进,展示推广亮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寝室文化 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10-01
大学是青年学子人生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在这里接受到全面、系统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大学时光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里,寝室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合,他们绝大多数的大学时光就会在寝室中度过,室友也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朋友之一,大学生在寝室里共同学习和生活,就形成了寝室文化,这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高雅、清洁的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帮助。
1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念
寝室留给了大学生最美好的回忆,他们在宿舍里学习、生活、聚会、沙龙等,这些重要活动和经历就形成了寝室文化。
1.1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念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系统中最为基层的组织单位。所谓寝室文化,就是蕴藏于这一特定场所与特定形式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是寝室空间中由大学生个体与群体及其所属物品和环境所构成的物质与精神存在方式的总和。简言之,寝室文化就是大学生在寝室中的活法。
1.2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外延
如果把大学生寝室文化进行扩大化研究,这种文化的外延就可分为寝室物态文化、寝室制度文化、寝室行为文化和寝室心态文化。大学生的寝室物态文化主要是通过家具、服装、洗浴用品、书刊文具、室内装饰等反映出来的。大学生寝室制度文化是由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明条例、寝室卫生公约等组成的制度文化。大学生寝室行为文化,就是大学生在寝室中各种内在心理活动在外在的表现的总和。寝室心态文化是由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的群体,其不同的主体因素经过长期磨合交融而形成的文化。
2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大学也是青年学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质量、校园环境、寝室文化状况息息相关。
2.1 人格的概念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种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2.2 大学时光与人格塑造
从人格的概念可以看出,人格一旦形成,很难再进行改变,人格也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情感等个人要素,也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是青年学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一旦在校园里塑造了健康人格,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会受益终身,相反,在大学里人格因素没能塑造健康人格的毕业生,他们步入社会后慢慢就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青年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处于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慢慢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他们第一次远离家庭,离开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自身人格的塑造除老师的教导外,还受校园环境、身边同学、和寝室文化的影响。
2.3 寝室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会产生重要影响。优秀寝室文化熏陶出来的学生,往往身心都很健康,相反,充满矛盾、生活不协调的寝室文化,一般都会给生活在这间宿舍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
3 构建优秀寝室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
根据相关研究,个体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形成,离不开适合自己成长、积极高尚的环境,因此,相关管理阶层应重视构建优秀寝室文化,最终帮助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
3.1 构建相互包容的寝室文化
大学生的人格成长离不开环境与他人的影响,寝室是他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室友则是学习和生活中最为密切的他人。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不同的地域所带来不同生活习惯,他们在一个寝室生活和学习时,难免会出现摩擦、会产生一些小矛盾。解决这种小矛盾,除了相关管理部门的调节之外,大学生自己也应学会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最终实现与室友和谐相处。
3.2 加强制度建设,弘扬优秀制度文化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弘扬健康文化的内在保证,在高校内,建设优秀寝室文化,首先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在学生寝室内弘扬优秀制度文化,因此大学生寝室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寝室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建设、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规范完善的寝室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逐渐消除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举止。在具体管理措施上,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督促大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在寝室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把奖惩结合的激励手段运用与日常管理之中,促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种制度,用制度文化熏陶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最终促使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3 美化宿舍环境,建设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生只有动手美化寝室环境、经常打扫卫生、保持宿舍干净整洁,才能在寝室内保持心情愉快,乱糟糟的环境走不出阳光、开朗的青年人。因此,每个寝室都应重视美化环境、建设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除进行正常的日常打扫、保持整洁之外,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营造更加优美温馨的寝室环境,比如可以养些花草,净化寝室空气的同时还能给寝室增添一抹鲜活的色彩;动手制作精美的窗帘、设计寝室标志,充分体现出不同寝室的特点等。优越、高雅的寝室物态文化对青年学子健康的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有重要作用。
总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形成离不开优秀的寝室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帮助他们受到好的文化熏陶、增长才干、陶冶性情。建设优秀的寝室文化,需要相关阶层高度重视,更需要每为学生的亲身参与,只要大伙齐心协力,我国高校每个宿舍都会出现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5
一、旅游类学生教学实习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上。许多学生返校后,对专业学习产生了厌倦,有的学生甚至选择了退学。以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酒店管理系09级学生为例,实习归来后,200多名学生当中,有5名同学选择了退学。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即使正常上课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听课不在状态,或是目光呆滞、表情冷漠,或是看闲书、说话、睡觉,注意力不集中。“三无一有”(无书、无本、无笔,有一手机)学生增多,踏实学习的学生减少。
2.生活上。实习归来,一些同学晚上很晚不睡,早上很晚不起。迫于上课的需要,早上来不及吃早饭,急忙买上食物,来到教室,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吃两口,老师讲课的内容没有听到,冷风热气却已将肚子填饱。有些同学没了理想和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同学缺乏了年轻人应有的上进和激情,对任何事物都不放在心上,对任何人都不关心,过着天外来客的生活,至于集体活动和同学友谊,与自己无关,完全将自己封闭在个人的世界里。
3.纪律上。有些实习归来的学生,好象经历了世态炎凉,已经大彻大悟,所有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都是过眼烟云。表现出极端的自觉性、纪律性差,经常出现违反纪律情况,并对纪律处罚反映冷漠。课题组成员到班级检查出勤情况,大一、大二的同学出勤状况较好,而大三的同学出勤率较差,仅达到50%左右。虽然他们知道旷课要受到批评和处分,但依然经常旷课,让任课老师无可奈何,也让辅导员不知所措。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行为问题源于思想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然先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和座谈了解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大学生上了大学,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许多幻想,期待着创造自己的锦绣前程和事业辉煌。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人会一步登天。特别是实习期间,大学生更是需要从最基层工作做起。六个月的基层工作,让缺乏吃苦精神的同学极不适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很难接受,原来内心构建的美丽大厦轰然倒塌。因此,不知所措,慌了手脚,表现出了不积极、不主动、不上进的状态。
2.理论与实践脱轨,让大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怀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等教育“教育周期长,理论更新慢”的特点,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实习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同学到实习岗位上,没有经历轮岗,整个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课堂上所学的许多知识,在实际岗位没有用武之地;有些实习企业培训的知识,学生在校时又没有学到。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书本理论多学无用,将来面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再有针对性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想法。
3.实习企业严格的制度,让学生感到人情冷漠企业在用人的过程中,主要用制度说话,用工资和奖金说话,凡是触犯了和违反了企业管理制度,必然得到应有的处罚。如此缺乏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了人情冷漠,久而久之,学生们说话办事就带有了许多功利色彩和现实色彩,从而忽视了人与人交往、心与心交流。
4.身份的转变,让大学生很不适应实习归来后,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刚入学时青涩害羞的小弟小妹,而是变成了经历过风雨、增长了见识、成熟稳重的大哥、大姐,身份的变化影响了心态的变化。于是不愿意再循规蹈矩,不愿意只在学校内活动,不愿意再接受老师的“纸上谈兵”和“毫无意义的教导”,表现出了纪律松散,我行我素。另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实习时的痛苦经历,让许多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于是开始四处留意招聘广告,制做简历,参加招聘会。
5.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躁动不安
实习的经历,让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年轻与稚嫩,让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企业中的等级制度,老员工对实习生的压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让他们感到竞争的激烈、人情的冷漠和社会的不公,也让他们产生了学习好不如关系好的想法,更让他们对社会和未来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三、主要对策
在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课题组逐步建立了“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核心,以学生管理为保障”的指导思想,加大了实习归来后学生教育管理力度,特别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了“系领导宏观把握、辅导员具体操作、学生干部积极协助”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一)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行动。课题组深知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实习归来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1.专业教育。良好的专业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坚定专业方向、坚守专业岗位,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专业教育应该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结束,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2011年,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酒店管理系对学生进行了分期分批的专业教育:对大一学生进行了专业认知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了专业实践教育;对大三的学生,通过召开实习工作总结大会,举办酒店行业成功人士励志讲座,让优秀毕业生谈成长经历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白,作为所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核心能力,具备什么样的从业心态,具备什么样的工作精神;所学专业具备什么样的发展优势,将来面对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让大学生明白,大学所学的东西要用一辈子去消化、去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和现在能否用得上上。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发展变化,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的人生道路提供导向;也能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程式、规范,使得同学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化逆境为顺境,变困难为动力。课题组通过组织先进人物报告会、反腐倡廉讲座、观看励志电影以及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演讲比赛等载体活动,通过正反两方面例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同学对自己所在社会、所处的人生阶段有清醒的认识,对什么是价值、怎样创造价值有正确的评价,从而更加珍惜所剩不多的大学时光,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社会实践当中。
3.就业观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但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一方面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让许多就业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必然会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课题组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简历大赛、就业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面对现实,着眼未来,把握机遇,踏实工作。让他们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就业区域、就业岗位、就业薪酬有基本的定位。更让他们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毛病。如此诸多办法,既让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心态,也让大学生安心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加强教学管理,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也是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学管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专业建设能够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让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让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更能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创造出更大的专业魅力,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专业学习上。2011年,酒店管理专业加大了院级示范专业建设力度,多次选派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进行市场调查、召开业内专家座谈会、开展说专业大赛、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兴趣。
2.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课程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实用,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大,掌握的知识量更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服务》和《客房服务与管理》三门院内精品课建设,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3.加大常规教学的检查力度。日常教学管理能够让教学更加规范,让教师更加敬业,让环境更加舒适,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2011年,酒店管理系逐步完善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订了系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行系、学生、教研室三级教学评估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建立“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对实习后学生管理诸多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之后,课题组对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逐步建立了“系领导宏观把握、辅导员具体操作、学生干部积极协助”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1.系领导宏观把握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系领导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发挥着政策落实、方向把握、方法研究和制度建立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摸索,课题组认为,系领导的宏观把握应包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机制;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日常管理工作力度等诸多内容。其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机制是保障,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日常管理工作力度是重点和难点。
(1)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载体活动,让学生高高兴兴接受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机制。一项工作开展如何,关键看机制是否健全、合理。而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是系领导的重要责任。建立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机制具体包括: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组建和分工,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和方法创新等。2011年春季,酒店管理系组织召开了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最后确定了加大日常管理工作在班级考核工作中的分值和考核力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工作思路,将出勤、宿舍管理、班级卫生、学习、纪律等方面纳入班级日常考核和辅导员工作考核,确定“每周数据一公开,每月数据一汇总,每学期工作一总结”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引起了各班辅导员和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3)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加大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也是院系学生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涵盖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所有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环节,甚至连睡觉也可要纳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是做好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2011年,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酒店管理系,对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将宿舍管理和出勤管理作为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宿舍管理和出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宿舍管理和出勤管理在班级考核中的分值比例。
一是宿舍管理。在宿舍管理工作当中,酒店管理系建立了“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学管教师不定期抽查和学生干部定期检查有机结合,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和宿舍量化评比为手段,以标兵宿舍评比为激励措施,以下发卫生整改通知单为补充办法”的管理模式。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总结和表彰大会,对上一学期表现优秀的班级、宿舍和学生个人进行表彰,对全体同学进行文明修身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保持良好宿舍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了加强宿舍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决心。此项活动,对实习归来的大学生触动很大,他们的宿舍环境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有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还要加以日常的监督和检查,帮助大学生真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每周学生干部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学管教师不定期抽查宿舍卫生,将学生干部检查成绩和学管教师检查成绩汇总,算出宿舍每周量化成绩。再将班级各个宿舍卫生成绩取平均数,得出班级宿舍成绩。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有机结合,让学生时刻做好迎接检查的准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极差宿舍,下发一式两份的整改通知单,注明宿舍存在的问题,一份留给宿舍,一份交给辅导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知道宿舍存在的问题,又可让辅导员帮助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学期末总评中成绩较好的宿舍,授予标兵宿舍荣誉称号,并发放一定数量的奖金作为鼓励。获得标兵宿舍的宿舍长,授予优秀宿舍长荣誉称号,并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是出勤管理。在出勤管理工作中,酒店管理系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学习委员日常统计与出勤管理教师抽查相结合。不仅每节课有班级学习委员进行统计,任课教师签字确认,还有负责出勤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将抽查的结果与学习委员统计的结果进行对比,看数据是否真实;二是将班级出勤检查结果与宿舍检查结果相结合。宿舍检查时不仅要检查卫生,还要登记未起床、滞留宿舍学生情况,将登记结果与学习委员上报数据比对,看是否有遗漏。最后算出班级的出勤率,得出最终结果。对于旷课的学生除批评教育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按照以上的管理办法,一年运行下来,酒店管理系各个班级出勤、宿舍卫生、纪律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好转,实习归来的09级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了明显改观,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主管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2.辅导员具体操作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开展主题鲜明的班级活动;落实系里决定;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做好毕业生离校的各项工作等诸多内容。
(1)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要及时组织班会,开展就业形势讲座和就业观教育,让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就业形势,做好职业定位;还要做好招聘会前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大学生进行个人形象设计、简历设计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技巧,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参加招聘会;进行国家就业和创业政策讲解,让大学生对国家促进就业和大学生创业政策有所了解。2011年10月,酒店管理系组织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各班辅导员首先召开班会进行传达,安排部署,然后组织了班内初赛,将水平最高的学生推荐到系里进行总决赛。决赛时,要求全体学生参加,通过观看优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之路和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经过近二年多的相处与了解,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和日常表现了如指掌,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和异常表现,辅导员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效。为此,辅导员要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宿舍,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和无障碍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还要通过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等新的管理手段,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和心理,及时沟通、交流与指导,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3)开展主题鲜明的班级活动。面对学生实习归来的思想波动、不爱学习现状,辅导员要及时召开题为“实习归来,我们收获了什么”“、面对毕业,我们准备好了吗?”的主题班会。让大学生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将实习期间的苦水倒出来,将毕业后的打算说出来。对于观点正确的言论,辅导员要及时给以肯定;对于观点偏激、不正确的说法,辅导员要给以及时纠正。同时,鼓励同学们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从职业发展和个人前途的角度出发,理智面对学习,从容应对毕业。
(4)落实系里决定。系里的各项工作是宏观的、粗线条的,辅导员要将其细化,结合所带班级的具体实际,建立具体活动办法和操作规程,以便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这对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实习归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系里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办法整改,落实到具体的人,并负责到底,直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为止。
(5)做好毕业生离校的各项工作。组织同学们填写毕业生登记表,整理好同学们个人档案;做好文明离校教育,组织好“惜缘、惜别”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珍惜彼此的缘份,共度最后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
3.学生干部积极协助
大学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舞台,而在这个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的就是学生干部。试想,几个系领导和老师,面对上千名年少轻狂、个性张扬的大学生,怎能将各种工作一一落实;辅导员一个人管理好几个班,好几百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怎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实习之后、毕业之前,学生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干部的积极协助主要体现在: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落实。
系学生会干部是系领导和学管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卫生检查工作中,学生会干部要弥补领导和老师不能经常检查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宿舍进行全面检查,记录检查的具体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系领导、学管老师反映,这就为系领导、老师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赢得了时间;在出勤检查过程中,系学生会干部协助老师清点人数,与班委交流出勤情况,记录缺勤学生名单,为老师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组织文体活动中,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活动中的各项服务、组织,更需要系学生会干部忙前忙后;在招聘会召开期间,接待引导服务单位,布置招聘展台和教室,为服务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更需要系学生干部的积极协助;各项数据的整理、表格的汇总、文件的收集、展牌的制作与公示,也大多由学生干部具体实施。应该说,在大学生实习之后毕业之前的这个关键时期,学生干部发挥了骨干和核心作用。班级干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班级干部可以为同学提供了一种无障碍的交流与真诚的帮助。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说教持小心谨慎或反感排斥态度,而对学生干部的真心交流则放弃了抵触情绪;在班级的各项具体活动和工作当中,班级干部按照辅导员的部署,组织全班同学具体实施;在毕业之前的各项档案和文件的整理过程中,学生干部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当老师不在而学生出现了突发事件时,也是学生干部冲在第一线,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
为了促进学生干部更好地服务同学,协助老师工作,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培训。酒店管理系除建立学生会干部、各班班长每周一例会制度,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外,还建立了每年两次学生干部能力拓展活动。利用春天百花盛开和秋季果实累累之季,将学生干部拉到校外,来到蜿蜒曲折的金山岭长城,来到绿草如茵的坝上草原,来到晨钟暮鼓的外八庙,来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避暑山庄,锻炼学生干部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互助能力。这些教育培训方式写入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以制度进行固定下来。此外,针对学生干部存在的个别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谈心和指导。
四、运用该模式取得的绩效
大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 教育
Abstract:University student's current management and the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are the university instructor's primary mission, how to do this work effectively, will complet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miss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harmonious society's goal unifies, is our university thought politics worker wants the deep research the question. In the new time, strengthen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urrent management and the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standards, and integrates the humanities concern in the management, is we complete the above work the important way.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作者简介:聂扬(1985-),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情况。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可以这样说,高校学生的常规行政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具体的工作,分析其现状和特点,确立新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目标的一个基础,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一、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现状
基于学生常规行政管理起着优化育人环境,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重要作用,各高校都设立了管理学生的机构,建立了管理学生的队伍,制订了管理学生的制度。高校学生常规行政管理对稳定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对培养人才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常规行政管理作为整体管理中的一个部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并有待于探讨。
(一) 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陈旧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管理一直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强调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要求学生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从人性角度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通常运用惩罚和道德灌输等管理方式,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想问题,较少强调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个性发展,很少真正在管理上听取学生的意见。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运用自己求学期间的管理理念来教育当今学生,而没有与最新的学生管理理论接轨。与管理理念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也相对陈旧,这些制度包括《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尽管各高校也普遍建立了诸如学生工作周例会制度、学习制度、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等,但基本都是针对学生本身和管理工作者的一些制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更没有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等问题。
(二) 管理队伍缺乏良好的保障机制
自20世纪90年代高校开始扩招,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投入明显滞后,师生比例逐年递减,管理人员人均管理的学生数量激增,加之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构成日益复杂,学生素质呈现出多层次的格局,增加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难度。由于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使在校学生规模扩大了数倍,而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并未随规模的扩大而按比例增长,同时由于学生管理干部未达到规定的数量,因此,绝大多数管理干部均承担了繁重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客观上造成了他们疏于系统理论学习和学术研讨。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尚无造就精英人才的环境和政策保障,致使这一领域缺乏管理权威和学术带头人。
(三)社会环境变化较大
近年来,由于实行了教育改革,学校的办学方式多样化,大学招生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但学生管理人员人数却未能与学生人数同步增长,目前,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一般达不到1:200,学生管理人员精力有限,这必然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实施学分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更加个性化地教育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等,但这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实施学分制,打破了同一班级学生在固定教室上课的模式,学生组合的流动性较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机会减少,容易出现纪律松散、不团结、集体荣誉感差等现象。后勤社会化的实行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实行公寓式管理后,由于食堂、宿舍与学校分离,由投资商管理,对于他们而言,利益是第一位的,学生管理的好坏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配备的管理人员、食堂宿舍的配套设施等,都难以保证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来考虑。
另外,在常规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而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有时视学生为被管理对象,有时管理的民主度放得过宽等现象,所有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常规行政管理进行再认识,慎重积极地进行常规行政管理理论新结构的探讨,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管理制度,除具有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强制性、时效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其还凸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统一性
它是指常规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对管理好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关键。学校其他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不能与此相背,否则,学生管理就会乱套,管理工作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杂乱无章。
(二)规范性
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有四种理解,一是制度即行为规范,是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下位法服从上位法,体现法治精神和育人要求,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三是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符合工作规范,即制定的权限、程序以及颁布、执行等环节均做到严格、严密与科学;四是语言表述严谨、准确与规范,要尽量使用法学界和教育文件中所认定或公认的一些名词,避免使用语意含糊、模棱两可的词语,更不能因词语使用不当而产生误导。
(三)程序性
它是依据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完成常规行政管理任务。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这都是常规性的任务,具有周期性流程的特点。
(四)动态性
它是指常规行政管理要适应学生的变化和发展。每所学校的学生数虽处于相对稳定,但亦有变化,每届学生或多或少有些差异;往往同一届学生人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和兴趣爱好都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常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搜集信息,随时进行一些调节,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要在动态中实现管理目标。
三、树立大学生常规行政管理的新理念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成本分担的角度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一员,在支付学费的同时,要求教育管理者为之提供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的问题时刻放到心上,牢牢抓在手上,理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困惑及面对就业压力出现的形形的问题,并积极引导其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既要管理好,又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与他们平等相处,又要关注他们的正当权利等,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纪律观念淡薄,比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唯有建立健全良好的日常行为考核和评价机制。没有考核,就没有约束。在日常管理中,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平时上课时的纪律遵守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辅导员要把学生平时的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文明举止等方面的表现与班委选举、学生会竞选、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入党和毕业推荐等联系起来。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