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划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思路;规划要点Abstract: With the complex whole 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city scal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he city system, the city planning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importance of city planning is also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idea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planning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规划思路三个显著特点
2.1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2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2.3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3.1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2理好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3.3学管理
(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4城市规划中的多层面立体化设计
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环境设计是结合地形地貌、尊重和利用城市自然形态并使之方便于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多层面空间立体化设计理念。反映在城市开发建设具体形态上。主要有多层面公交系统、高架步道系统等。
4.1道路系统。道路是构成城市格局的骨架。从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上看有网状路网、环形放射状路网等形式。这里谈论的是营造城市特色街道空间的设计方法。城市道路一般可分为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道路两类。不同性质的道路其空间特征各不相同。在设计中应利用各种要素加以控制和引导,强化空间品质。生活性的道路应有以人为尺度的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前提下,尽量拓宽行人面积,增加路段中人行穿越道,增加人的活动量,并可将公交站、人行道及休息设施综合设计,维持活动的参与性与多样性,强化活动的特征。
交通性道路是以车行尺寸和速度为原则的空间,它也町以展示城市的特色,如高架快速干道可眺望全市及自然景观,市内交通性道路可展示沿途各区域不同的城市意象。设计中道路两侧在市中心高密度区宜以连续的立面塑造整体的街道空间,低密度或开放空间宜以绿化种植强调个性,形成对比。当前城市中的步行系统越来越成为展示城市生气和活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创造出丰富的充满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而且也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商业氛围。对这一空间处理的关键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类型的选择和细部的处理。
4.2高度控制系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高度控制系统包括建筑物体量与城市尺度的关系及高层建筑的分布和高度控制。城市高度控制系统是从城市整体的空间架构与历史自然资源、方向指认、结构管理等因素出发制定的理想的建筑物高度分布状况,以天空为背景的一副或一组建筑物以及其他物体的轮廓或剪影形式的天际线,是城市生活事实的物质反映。一个城市中独特的天际线及建筑物的高度,不仅合乎审美上的需要,同时对于一个城市与市民之间所形成的方向感与认同感等心里上的褒义颇为重要,它能使人在心中留下对城市产生的强烈印象。
城市的功能及历史发展的轨迹也可以从城市建筑群的高度及体量的纹理中表露出来,如体量高大的建筑群及整齐的街道是高密度新区的意象;而有机的街道系统及有时间痕迹的细碎体量是旧市区的特征。在规划设计中一般应强化旧城区的现有纹理、街道组织及建筑物体量关系,保持现有高度发展模式,避免大体量或不适宜的高层建筑及无限度的拓宽道路。
5城市规划单体系统设计
5.1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物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欣赏建筑美为主的城市硬质景观和以植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跋市软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将硬质的景观进行“软化”、“绿化”,如对城市建筑物表皮进行改造,通过建筑立面绿化、屋顶绿化、桥梁设施绿化等措施来提高绿化率。
5.2城市平面绿地设计。不同地域的城市绿化应有自己的特色,通过绿化来彰显城市个性,重视建群种的筛选、引种,以使城市绿化更接近自然,保持其稳定性,提高生态效益,体现城市特色。具体可从广植乔木、巧植灌木、普植花卉、草坪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5.3城市水系统设计。水体系统不仅能美化市容,还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在滨水区开发中应保护其自然格局的完整性,还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滨水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还可设绿色通道,打造城市慢速交通系统,创造宜人的开放空间。
5.4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广场设计。广场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应针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提高广场的舒适性,降低广场的能源消耗,改善广场周围的微气候。在炎热地区的广场,可增强周围建筑界面围合度,以减少广场的夏季太阳辐射。广场设施的材料、色彩和布局也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气候来选定。广场的地面铺装应从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来提高其低反射率、渗水性等相关的物理性能。
6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建设事业正蓬勃的开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绿化造林;规划设计;树种配置;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77
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的合理配置是绿化造林的基础,它是根据自然生态规律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分析,制订的一套整体绿化造林规划方案,是做好绿化工作的基础。
1绿化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绿化造林对于治理土地沙化、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防风固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还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而规划设计是从绿化造林多个要素进行论证,为实现绿化造林提供保障。
1.1资源的整体把握
规划要对造林区域的土地资源、气候状况、森林资源及社会资源进行整体把握,结合当地实际进行造林的总体设计,包括土地规划、造林目的、造林经营方向、造林投资、造林进程、树种选择、幼林抚育、效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安排,促进以后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1.2造林综合效益分析
绿化造林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重点是在效益方面,一是自然生态效益,绿化造林可以绿化大片的荒山荒地,有效发挥土地综合潜能,合理的布局可以较好发挥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提高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生态功能;二是社会效益。造林还可以较好促进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一方面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安置大批劳动力,改善当地劳动力紧张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林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三是经济效益。造林后产出的林产品,还可以用于木材加工、建筑、原料的深加工等,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1.3造林树种合理配置
造林树种合理配置,对于造林工程能否正常发挥功用非常关键。通过树种的合理配置,促进各树种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林木与土地的潜能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如果不进行科学论证,盲目进行栽种,不仅不能让造林发挥应有的用途,导致造林的失败,还会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严重损失。
2绿化造林规划设计及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西林县八达镇位于广西最西部,境内地广人稀、山多田少,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及水量充足,对绿化造林来说占据重要的资源优势。
2.1造林设计遵循的原则
整体效益原则。绿化造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要坚持对自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因地制宜原则。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造林也是如此,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降水、人力等因素,多方考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尽量将现代科技管理手段运用营林的具体管理中来。
突出人力资源因素。绿化造林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要坚持全民造林、全民管林的理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绿化造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
林地整理与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地段,并进行整理,多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节进行选地整地,丘陵、山区地带多采用块状整地,可以根据地块具体情况确定大小,这样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绿化造林成本等。还可以利用当地综合条件优越的特点,采用明穴整地方式,能较好提升土地质量,促进造林中树苗的成活率。
季节与造林方法设计。要选择好合适时间,松类造林就要从1~3月中旬进行,最好以阴天或雨后时间最佳,可有效提升成活率。
造林方法设计。根据土壤及树种不同确定造林密度,过稠会影响树的生长,过疏会造成资源浪费,一般情况下按数111~167株/亩为佳。种植方法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种植方法。以绿化杉树林为例:要从1年生的壮苗中选好苗,对苗木须根不整齐的部分进行剪修,然后用稀黄泥浆对根进行覆盖,利于根系的生长。对于栽种坑的规格要控制好,为确保幼苗根系扩展和下扎,对栽种坑要保持均匀,长度、宽度及深度三者数值多控制一定的范围内,栽植时要注意“深栽、舒展、提苗”三项要点等。
造林管理技术设计要点:
绿化造林前期管理设计中,一是要体现以抚育为主,多观察树的生长情况,及时扶正歪倒的幼树,特别关注缺苗,发现缺苗要及时进行补栽,保证苗木同期性生长;二是除草。种植后会有杂草出现,为防止出现与树苗争肥夺力现象,要及时进行除草,可以采用人工清理,还可以利用药物制剂进行除草,注意要保护好苗木,以防造成人为伤害等。
造林的中期管理设计要围绕管理抚育。一是要进行施肥工作设计。地段整理时放入的肥料经过一段时间利用,到中期已所剩无几,不能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要及时进行追肥,以保证土壤及树木利用,一般每年施2次肥,前两年内以农家肥为主,以后要根据树的和土壤具体情况,可以将氮磷钾肥、有机肥混合施用,保持N、P、K元素间的相对平衡;二是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影响,要根据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用药剂掺水在早期喷洒达到防治效果。还可以采用放置动物天敌的绿色防治措施;三是对于要修剪的树种,不进行修剪会对树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剪枝原则一般是去侧枝留主枝、去弱枝留壮枝,要结合树的具体生长状况进行。
2.3造林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选择树种并进行合理配置对于造林的成功可起到关键作用,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树种合理配置设计。
2.3.1树种合理配置原则 树种合理配置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要求树种生态学特性和地段条件相适应,可以充分发挥林与地的综合潜力,它包括树种选择要利于满足造林目的要求,还要适应造林地区条件,这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第一点是紧扣人工造林要点,体现人工林要充分地发挥应有的效益,第二点是针对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来的,是促进造林成功的保障。
2.3.2造林树种的选择 不同的造林有各自的需求,要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可以围绕以下情况进行:
用材树种。用材林对树种要求是“速生、高产、优质”,主要有杉木、松木、桐木等。
经济树种。这类树种要有生长周期相对短、产量高、经济价值大等,如油树结果早、产量大、含油量高,给人们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防护林树种。这类树种要求生长速度快、闭合早、适应性强、防护效果明显等特性,由于参照对象不同,树种选择也同,如农田防护林以保护农田为主,要选择抗风力强且与农作物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水土保持林主要用来减少地表径流、固结土壤,可选树冠浓密、根系发达的树种;固沙林主要防止沙地侵蚀,要选择根系发达、抗风沙强、耐干旱、高温类树种。
特种用途林。对于这种林区要根据实际合理选择,如疗养区周边要以保健为主的人工林,树种要具有杀菌性、净化力强等。厂矿周围的人工林要以吸收有害气体,改良空气为主,抗污染性能的树种。而生活区的人工造林,要突出休闲为主的美观、色彩鲜艳的树种为宜。
2.3.3树种选择配置的注意事项 自身适应性。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看,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首先要满足其基本生存条件,才能保障其生长与造林功效;环境协调性。人工造林要充分考虑各种生态因素间的关系,如和周边环境、相似树木及人们生活等的关系,尽量做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艺术性。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造林,在保证基本功能效益发挥的前提下,要从艺术与审美角度去对待造林工作。
绿化造林是一项事关长远利益的民生工程,做好绿化造林设计与树种合理配置是造林成功的保证,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提升造林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成景,刘大凯.园林绿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01).
[2]王晨.环境行为学在郊野公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3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表现为:①合理分配路权资源。通常城市道路都是以机动车道为主,而人行道、自行车道以及公共交通使用的道路都是对城市道路来说,主要就是辅助作用,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作用以及道路等级,来分配路权资源,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服务的对象,比如在现代城市,只有极少数人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作,因此在建设自行车道是就不需要占用很多的路权资源;盲人是受保护的群体,在城市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设计盲道,以保证盲人的正常出行。②合理用地的原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地需求,不能为了城市交通而一味增加城市道路用地,而应该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充分了解功能分区后,再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进行设计。③根据城市风貌进行规划设计。有些城市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不适合将城市道路设计得比较宽,有些城市绿化或者是自然景观风貌比较好,道路设计也要充分的结合这方面的特点。道路设计与城市风貌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空间组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若良好,一方面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沿线两侧的景色和自然环境融合,以这样的方式让乘客在途中的疲劳度能够的到缓解。从安全和景观角度去分析,半径偏大的圆弧曲线,一定会比短线或者直线使用。在交通性的干道和主干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较多的转折处是不宜使用的。然而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转折,曲线也可以设置偏大,让自然景色和建筑物在沿线的量测有一定的变化,让较长直线的单调感觉得到消除,让司机的疲劳度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②交通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的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为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③城市道路规划中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的分析。①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既要详细考虑排水的通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还要与周边的键鼠标高顺接,合理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在竖向设计过程中,处理纵横坡度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进行处理:交叉口的排水想要得到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纵坡的坡向最少要由一条分离到交叉口的一侧。交叉后被主要城市道路交通通过时,在坡度的设计上要维持原状,针对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坡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而变化,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要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断面而变化。②交叉口的纵断面与平面线形的规划设计。平面交叉路线提倡使用正交的方式且要是直线,如果是斜交的情况不能够避免的时候,在交叉角中要控制在45°之下。路段上的交叉口要与平曲线的终点和起点,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和行车速度、城市道路交通等级进行确定,不能够太短。若有两条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相交的状态,次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维持原状。
3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①灵活运用线形指标。线性指标的选用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在路线设计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特别是要注重总体设计。要注意保证前后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②平、纵、横同步的设计。城市道路是三维的带状构造物,平、纵、横的设计信息集中在一起才能反映真实的设计情况。城市道路地形在很小的范围内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路线平、纵面稍微移动就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路线设计应该平、纵、横步精细设计,以互相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在局部路线优化时尤为重要。③曲线型设计法。在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多采用曲线设计法。所谓曲线型设计方法,即根据线形布设的技术标准要求、平纵线形组合的均衡要求、地形地物及自然环境的约束要求,采用曲线单元并选用合理的线型参数来布设路线。采用曲线型设计方法进行路线设计,既能使道路线形美观,也可以使道路本身和沿线景观相协调,更重要的是曲线型道路相比直线道路更容易让驾驶员开车时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当然,直线设计法也并不是要完全杜绝,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功能选择不同的交通道路模式,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作者:龚凌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很多属于城市边缘地带或者郊区都面临着重新规划、开发建设的问题。城市新区的规划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如何利用原有城镇基础进行合理改造、统一规划,如何保持与本城市风格的融合、文化传,挖出本城市的风貌特色,以及做好生态规划和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都是城市规划建设者不断思索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对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二、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2)地方特色原则。城市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3)突出主题原则。城市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主题。围绕着主要功能,城市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城市布局规划。城市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个体,要和谐处理城市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城市空间意向。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三、现代生态城市新区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田”字城。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1)城市新区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空间布局。规划采用规则式几何构图手法,以地形的长边中线为主轴线,将市政府大楼置于主轴线上方,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以政府大楼为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呈规整的长方形,以体现政府的庄严形象。规划在城市中央设置方形水面,以表现政府公正、开放、亲切、平和的形象。主城市区是市民进行文娱、交往、游憩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主城市中央规划椭圆形旱喷,两侧的休闲空间以草坪为主,流线型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使得作为人造景观的城市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3)绿化景观。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
(4)交通系统。我国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的战略总目标,是构建满足城市基本机动性,支撑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安全、高效、经济、公平、低碳、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系统。城市新区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同时要体现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的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推行TOD模式;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城市规划中要切实体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观念,把城市交通的系统观和可持续观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在管理和引导层面,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实现对交通总量、结构和分布的调控。 (5)推广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研究有效的政策策略。在政策方面,以全方位政策法规推进绿色建筑是最理想的方式。短期内可以以政府推进为主导,长期内辅以市场化方式。其次,要尽快完善行业标准。要尽快开展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标准及验收相关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科学指标研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因子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相互影响因素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开发,开发辅助的绿色建筑评价软件。在技术产品层面,要加强创新,提升价值。
(6)更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理念。在很多城市,从地理上分隔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或办公区成为城市蔓延、交通堵塞和污染加剧的来源。新兴的城市规划专家已引导人们返回到基于紧密联系的居住区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模式上(TOD模式),在功能分区和结构上强调生活—生产—休闲为一体的结构特色,小区居民能够方便地工作、生活、娱乐,避免了交通拥挤之苦,这样即集约土地、低碳生活又减少了交通工具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避免居民经常使用私有汽车作为旅行工具。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 建设块状或带状的林地和绿地,使之能够辐射整个城区范围,这样既能美化绿化又体现了低碳生态且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吸收噪声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新区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全局眼光,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社会文化、经济能力、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从而依靠城市的发展来带动整个新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兴奋点设计;园路
Abstrac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o today, many good works ar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modern city influence on people's life, makes the hum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tegrating landscape design site. Regional expression of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most goals, how will the science, art, culture and the perfect design is the constant them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from the traditional starting, several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planning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exciting point design; road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
读一读《园冶》,你会发现:我们祖先造园时,不是先拿来一张平面图,而是先去实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叫做“立基”。第三步还不是回家画平面图,而是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称之为“地图”,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所以,中国园林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表现之一是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表现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了;表现之三是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说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确有不少的缺点,一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话,中国园林文化却是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评价、规划国土上精华部分的风景名胜资源开始,从而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规划管理切入大地景观规划,并且有着长足发展,使专业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人应当树立起若干年以后引领世界风景园林的信心。
二、风景园林的兴奋点设计
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点设计,二是暗点设计。
1、明点设计是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各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风景信息引起游人的兴奋点。风景信息可以来源于自然景观,也可以来源于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来说,往往要利用某些稀有现象或巧夺天工的构思给人以出奇不意的感受。稀有现象如海市蜃楼、佛光、云 海、雾淞以及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知名度较高的观赏对象。 巧妙的构思则要因地制宜。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本无特殊之处,但由于其中水池假山的设计别具匠心从而引起了游人的兴奋点。设计者利用假山的自然孔洞进行巧妙布置,使天光透过孔洞在水中映出弯弯月形,并在特定观赏位置设置栏杆加以提示。游人每至,必亲临水边观赏白天水中的“一弯新月”,从而得到很强的审美满足。
明点设计的风景信息亦可来源于人文景观,例如在泰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在景观资源价值中占有很大比重, 游人在游览雄壮而奇丽的自然山水风景的同时,更被诸如摩崖石刻中的书法,名人诗词、帝王封禅等丰富而别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所吸引,产生兴奋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泰山位列五岳之首,被列人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世界上九项综合性遗产之一(截止1993年)。
2、暗点设计是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一些风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直接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潜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层次的审美潜意识水平所产生的兴奋点。与明点设计相比,它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不同的审美潜意识水平对它的反映程度不同,兴奋强度也不同。 错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暗点设计的一种形式。 例如,面积较小的园林,为了营造深远的艺术感,在道路设计上通过逐渐缩短路宽,路的尽头设置较小的景物以及路旁植物配置有意减少株距等方法,利用透视变形的原理,使人感到深远。相反,则可以使一段较长而单调的道路通过弱化透视变形而显得距离变短。
中国古典园林在暗点设计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由于受到五千年文明丰富积累的深刻影响,意境审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通过形象 思维,将过去所见所闻重新联系组合,形成许多美的联想。 运用诗、词、歌、赋、联、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描绘出一幅幅联想性意境画面,大大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空间。 联想的内容十分广泛,江南园林的水景常在一泓池水之外,贯以短短的溪流,并掩以花木,使人不知其何所止, 这使人联想到这泓池水是有来龙去脉的,而不是一潭死水。
三、做好园林道路的布局规划
合理的园林道路总体布局是园路规划设计成功的先决条件,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园林道路系统的形式。有山有水的绿地,其主要活动设施往往沿湖和环山布置,主路应从游览的角考虑、使路网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狭长的绿化用地、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通常沿带状分布,在设计和它们相连的主要园路应当呈带状形式,另外方格状路网会使园路过分长直、景观单调、规划设计中应于避免。
1、平面成形布局。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相比园林绿地的道路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林道路系统形式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2、立面成形布局。园林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浙江瑞安市仙岩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林道路边,设置坐凳、椅子作为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曲直相济,反倒使园林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人行、停留、休闲、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园林道路路口规划
3.1园林道路弯道的处理。园路在遇到建筑、山、水、树、陡坡等障碍,则会产生弯道。弯道有组织景观的作用,园林道路的转折应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则,而不宜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弯曲而弯曲,脱离绿地而存在。弯道弧度要大,外侧高、内侧低、外侧应设栏杆,以防发生事故,确保游览的安全性。
3.2园林道路交叉口处理。两条主干道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外,一般尽量保用正交方式。交叉口应做扩大处理,形成小广场,以方便行车、行人。小路应斜交,但不应交叉太多,两个交叉不宜太近,要主次分明,相交角度不宜太小以求美观。“丁”字交叉口时视线的交点,可点缀风景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因为这样易使游人迷失方向,应在交叉口设指示牌。多条道路相交时,应在端口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利于交通,可以减少游人过于拥挤。
四、风景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
1、提高认识,完善体制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城市整体形象和长远发展。目前,国家市场经济已经趋向低碳型发展,这无疑间接提高了风景园林的地位。所以,无论从当前考虑还是未来考虑,政府都应将风景园林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
加大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技术研究和科研工作,并将风景园林建设的成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中,同时通过媒体对风景园林建设的意义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绿化的认识,并尽可能地与当地高校和社会公益事业相联合,让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民心,并争取他们的意见,让关系城市发展建设的百姓都参与进来。如此不但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还可以得到良好的建议。
尤其是对于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更应呼吁社会力量,让民众加入到风景园林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来。对此,风景园林的组织者可专门留出一块植被相对稀疏的区域,供城市居民种植。
2、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城市园林规划是园林建设的前提。要组织先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和制定。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以及园林周边的地质地貌和人文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综合以上因素才可能达到园林建设的合理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很多园林规划完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都很强,但是却因为管理不善而给人们留下遗憾。因此挖掘和培养了解生态学原理,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是园林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保障。对此,不同城市可根据稀缺程度与当地的农业大学园艺系学生练习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以弥补此类人才的不足。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职能部门要将风景园林当成一个城市的门户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须因地制宜,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这些可从园林中的植被.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中实现,让人充分体会到风景园林的简约却不简单。
参考文献:
【1】纪启森.城市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8)
规划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土地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urban ecological crisi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human society.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o realize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ity creek,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the urgent request of glob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will coordinate to deal with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ill be greatly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our country, so the gree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it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to the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should follow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Key words: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land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生态城市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要以科学,切合实际的城市生态建设为目标,把建设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对象,综合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科学、合理的手段规划设计出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寻找出一个最佳的生态位,规划出人与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化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环境、生态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城市的自身条件,协调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布置生态城市的建设体系,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济、环境、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二)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图1BRT快速公交系统
(三)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图2 太阳能的利
(四)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城市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时,没有对城市绿地、城市建筑群的密度和高度、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规划方案中没有体现城市生态的设计理念。
(二)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政
某些单位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顾城市环境的美观整洁,甚至无视公众利益,任意挤占和扩展地盘,侵占公共用地。
(三)城市居民生态意识薄弱
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不强,生活垃圾没有分装处理,随意乱扔。特别是对于自然界不可降解的且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生活垃圾,如电池、塑料制品以及其他化学合成制品等,往往与普通生活垃圾混装,给处理工作造成困难。
(四)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及规划要点
(一)生态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3、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4、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
1、生态城市规划要从土地规划入手
通过对不同区位土地开发成熟程度(开发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适宜度)及土地对人类活动强度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值(承载力)的分析,进行土地分区(比如可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从缓发展区、限制发展区、更新改造区、自然保护区等),确定土地开展顺序,保证城市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融合、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田园化,避免城市无限制地扩散,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保护了环境,又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也利于城乡空间融合,回归自然。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城市持续、健康地生长,又保护了已建立的使用价值。
2、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化
我国城市的普遍特点是人口众多、道路网络稀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低,小汽车等私人机动车发展迅速。私人机动车的增加,特别是小汽车拥有量的大幅上涨,使得私人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逐渐严重。公共交通优先正是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生态化的措施,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
公共交通优先的含义就是:在整个城市交通体系中,要树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意识,在法律和政策上扶持公共交通,在体制改革上率先引进竞争机制,做好规划和管理的研究,使得公共交通优越于其他交通方式,从而达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在规划阶段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就是要优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优先落实公共交通发展用地,优先制定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在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中明确其地位。
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做好城市景观规划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现代生活于一体,塑造现代文明。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它们是城市图像的骨架,应使它们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城市的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一定要做好;要做好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在重点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进行低层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等岸边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
5、保留地域文化
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人与人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独特的社会关系。充分利用地域文脉,使人居环境具有地方的活力,使人们乐于去居住。地域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可持续性,地域文化的精华应当予以保护。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传统手工业、地方语言、宗教文化、建筑技术来保护地域文化,更要保护当地的农田和资源储备,把本国的建筑和材料应用于当地的发展中。
6、公众广泛参与
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与城市共兴衰荣辱。市民大众参与规划才从根本上体现出规划为人服务的宗旨,从而提高规划的社会满意度。公众参与体现在城市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而不仅仅在于规划决策这一环节。在规划的制订、实施、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上的参与机会。这种参与同时也促进了新的规划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生态意识在公众中的普及和提高,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公正的生活环境。
结语
综上,规划绿色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模式,因此要正确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进而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以及基本要点为基点将城市绿色生态的指标落实在总体规划、密度分区、标准分区以及地块控制上,实现城市容量控制、景观环境建设、服务设施配置、公共活动空间建构等多项空间布局目标,切实将生态城市的规划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丁雷,赵昆.浅谈生态城市规划[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2]张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探讨[J].大观周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