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

1.前言

在终身学习这个大的背景下,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培训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少合适的需求分析技术、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内容可移植性差、知识结构凌乱、课程本体的开发过于简化等问题,最终将造成培训费用的浪费和培训课程的积压。E-learning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无疑为企业培训的顺利进行带了较大利益,笔者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具备了恰当的需求分析技术、明确的课程目标、合理的知识结构、灵活的课程内容、完善的课程本体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发出一套满足企业员工需要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高质量课程。

2.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开放性原则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要为学习者创造自主的、个性化的开放学习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共享理念的逐渐普及,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开放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学习空间的开放,还包括学习内容的开放。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全球范围内的共享资源,在拓宽学习者视野的同时,还减轻了学习者认知的压力。

2.2服务性原则

企业培训课程本着服务的原则,使员工获得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提高绩效。企业培训既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生产行为。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学设计者应该考虑员工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发展需求。

2.3针对性原则

企业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区别开来,企业中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设计都更应该具有针对性。终身学习时代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更为突出,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企业培训也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模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出与实际需求更贴切的课程内容。这种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使培训对象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学习者的原有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份教学资源,针对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合理利用这些原有经验,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

2.4最优化原则

使培训课程最优化是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减少资金投入、节省培训时间、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佳途径。实现企业培训教学最优化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设计一门好的培训课程,而这门优秀课程的设计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正确的分析培训对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整合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内容修订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过程,运用系统化的思想分析课程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课程设计最优化的有效方法。

2.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笔者综合研究各种企业培训课程相关模型,设计出一种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E-learning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流程图2.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相关培训机构对培训对象进行的比较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只有对培训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才能确定培训对象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是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

2.1.1培训对象的自然情况和学习特点

企业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等因素对课程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培训者对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表现、认知特征、计算机操作水平、E-learning的态度、学习经验等自然情况和学习的特点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使开发出来的培训课程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之前的需求分析过程不仅能够使调研人员了解这些基本需求,还能够增进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感情,有利于培训的顺利进行。

2.1.2企业情况

需求调查人员不仅要调查企业员工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同时还要了解企业本身对于此次培训所抱有的期望。需求调查人员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软硬件条件配置、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的调研不仅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需求,还将有助于课程设计者设计出体现企业的特色的培训课程,保证企业E-learning培训的顺利进行。

2.1.3可利用资源情况

培训时间、地点、设备、限制条件等因素的安排都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培训者通过各种调查方式事先了解可利用资源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培训课程,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

2.1.4培训项目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企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根据明确的目标对企业内部的特定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需求分析人员通过对培训项目所处的背景、教学计划等内容的了解,明确培训的具体需求,确定培训课程在此培训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保证培训课程的有效性。

2.2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一般情况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设计等环节。

2.2.1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者对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方面所要达到的效果。在设置课程的目标时,要顾虑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需求、人力、物力、技术支撑、学习环境、课程的类型及员工的能力和学习经验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课程目标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要过高或过低,要遵循紧贴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要过多,应该用专业、准确、定量的语言精确表达出来,方便培训对象的理解,同时为培训效果的评价做好铺垫。

2.2.2组织课程内容

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培训要求、客户需求、形式需求及资源情况,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整理的过程。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课程不仅要将传统的知识内容传授给企业员工,同时还要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要遵循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真对性、实战性、灵活性等原则,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员工的理解和掌握。

2.2.3设计学习资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好的企业培训课程必须依赖学习资源的有效支持。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课程开发者设计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是企业日积月累下来的经验财富,它不仅仅是文本知识,还可以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政资源等。这些资源的设计不仅制约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时还影响着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规划过程中,要依据学习环境、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基本功能、教学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水平等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

2.2.4选择教学方法

在做课程设计时,教学方法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培训不应该以单纯的讲授方式来完成,应该注意灵活引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例如管理类的培训较常用到讲授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体验式、沙盘模拟式、辩论式、研讨式等类型。培训者不仅要依据内容的多少和限定时间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在培训之初,通常采用游戏、测试的方式帮助培训对象发现自身观念和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习者学习的兴趣,然后提供相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并加以实践,最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培训对象意识到自身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努力学习。

2.3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方式有所不同,它更能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培训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过程,还包括企业员工以自我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过程。课程设计者应该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现有的资源及环境等因素设计学习任务,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路径及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两部分的设计。

2.4学习平台与环境设计

在线学习平台的支撑是高效的实施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出一个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平台是企业培训课程成功开发的重要保障。页面布局、导航设置、内容呈现的设计都将影响着知识的获取和效率的改善。

2.4.1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主要是指页面布局、导航设置、颜色风格、等方面的设计。在进行页面设计时,要做到页面布局合理,导航清晰明了、颜色搭配符合视觉体验等要求,否则将会出现认知负荷紊乱等情况的发生。有些企业培训的学习平台在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这些基本要求,使学习者在复杂的导航设计中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色彩风格过于杂乱等现象也使学习者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增加了学习的负担,使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渐渐消退。因此,构建平台时要关注导航、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媒体呈现等内容的设置。

2.4.2内容呈现

课程内容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平台设计时要注意这些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组织方式及内容选取这三个方面。如果平台中呈现的信息量过大,学习者不能准确的找到重难点,也会在海量的学习内容中迷航,造成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选取的学习内容一定要精练。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有些设计者过于追求多样化,将学习内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但是如果呈现方式不恰当,很可能为学习者学习知识和技能造成干扰,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学习平台中的学习内容组织一定要符合一定的逻辑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

2.4.3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关注学习环境的营造。认知工具、学习指南、学习行为监控、协作交流空间的提供都将有利于企业员工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课程设计人员要为学习者提供的使用说明,引导学习者对个人计划的制定和学习路径的选择。协作交流空间的设计将有利于学习者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方便学习者进行讨论和反思,也便于教师为学习者答疑解惑。

2.5课程修订与评估

为了检验课程设计设计的质量及合理程度,确保课程的可操作性,可以先让专家、同事及个别学员提出建议,并根据提出的这些意见调整教学设计方案,达到培训效果最优化。在企业培训领域,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看培训课程有没有满足企业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培训对象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及业绩改善进行评价。对培训课程的评估实际上就是检验培训结果与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一致。市场上较为常用的是“柯氏模型”,这个模型通过对培训对象的反应、学习结果、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及公司业绩变化来评估培训课程的质量。

4.小结

企业培训课程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其质量却每况愈下。虽然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应用在线学习平台,但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却与平台脱离开。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科学原则、方法和步骤,以期对课程设计者能有所帮助,提高课程的质量,保证培训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E-learning应用于企业培训领域,笔者将会对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开发,希望能设计出更符合企业培训的平台。同时,还需要对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有更深入、更科学的设计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2

[Keywords]NetworkedEducation,TeacherTraining,OnlineCourse,DesignStrategies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在网上远程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网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藉此提出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在实践层面上,作者在文章末尾提供了一个课程设计的范例。该范例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不但是文中所提出的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更为网络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网上课程模型。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现在虚拟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无缝连接新型教育系统。对于实力较强的学校来说,这种双重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现在国家鼓励重点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以多元载体为环境

网上教育不应该排斥其他媒体,特别是书本和光盘,可以作为离线学习资源。将离线资源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一是可以弥补目前网上中文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可以减少网络信息传输的负担,三是通过减少在线学习时间而降低费用。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网络、书本、光盘三位一体的学习媒体配置(图2)。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10.以电子学档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等。

三、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为了便于示范如何运用上述原则来设计网络课程,笔者用自己承担的一门网络课程为例,在此展示此课程的基本结构(图3)。本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主要特点是:

(1)基于资源库的课程组织:这个课程按内容专题组织成为若干模块:各模块采取网页结构,并且与教学案例库、常见问答库(FAQ)、评价量规库、媒体素材库、参考文献库以及作业工具库相连接。

(2)基于电子学档的管理:本系统用电子学档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支持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

(3)开放式信息库结构:系统允许教师将优选的学员优秀电子作品上传至案例库,也可以将学员中提出的常见问题加解答后作为新的FAQ存入答问库。

(4)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允许学员利用网上异步的及实时的通讯工具,与在线同伴合作学习,或者与在线教师和在线专家进行信息交流。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网络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由于这些研究和实践都属初步阶段,文中观点肯定有许多值得商权之处,仅作引玉之砖而已。

参考资料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情景模拟

公务员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行政水平,公务员队伍建设在人才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行政学院主要职能之一是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来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国家行政机关高效管理的需要。在《行政学院条例》里的第十九条中提出行政学院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笔者主要借鉴一些在行政学院的培训经验,探索体验式学习这种培训模式,是否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使其特有的培训理念将行政学院培训变得更加具有有效性与实效性。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述及架构

1.体验式学习的概述。体验式学习的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约翰·杜威认为,体验是为了求得某种结果而进行尝试,承受是接受感觉或承受体验的结果。只有当主动的尝试喝被动的承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经验。要获得真知,必须通过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20世纪30年代,德国教育家科翰(Kurt Hahn)开始将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付诸实践——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先是为英军培养了大量海员,在二战海中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后来战争结束培训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技能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大卫·库伯(David A

kolb)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并正式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在“做中学”,以及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的意识。同时,体验式学习强调培训活动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2.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架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是讲授者以演讲或授课的形式将知识传达给学习者,学习者就像一个空杯子,而讲授者将知识注入杯子里,对学习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就造成学习者习惯于接受别人给予的,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开发自己实际上已经具备的。体验式学习圈是体验式培训的主要基础理论架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在活动中的参与,来获得体验;第二,学习者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学习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第三,学习强调体验后的反思,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和体验过后都要求有积极的反思,这些反思把当下的学习同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第四,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者不断的学习和适应一个持续不断的整体过程,这与传统的教育注重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有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心理学研究也证实:“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10%;听到资讯,我们能学习到

15%;但所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到80%。”

二、公务员培训方式现状

我国历来就是偏重理性思维,习惯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式等同于培训方式,课堂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法成为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基本方法,在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培训模式追求理论知识,较轻视实践,流于形式,枯燥乏味,甚至有人将此视之为紧张工作之余的度假疗养和交际活动。公务员群体素质普遍较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落后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显然缺乏吸引力,而当前,公务员队伍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协作意识不强、执行能力不足、责任心差、全局意识淡薄、面临危机临场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使得一些公务员很难适应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工作。

三、体验式学习在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实践

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拓展训练、情景模拟、沙盘模拟、案例式教学等。

1.体验式学习在情景模拟的应用。目前,体验式学习应用在干部培训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拓展训练。20世纪90年代拓展训练被引入中国,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使得培训机构林立,在企业培训、学校培训、等各种领域广泛开展。很多行政学院也将拓展训练纳入到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中,而行政学院的干部培训具有特殊性,课程设置不能等同于其他行业的培训,所以要紧密围绕培训班的教学目的和培训主题来设计方案,旨在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目的。2010年河北行政学院才将拓展训练引用到培训中,经过2年多的摸索创新,以“量体裁衣”的课程设计为其主要特征,找出一些适合公务员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不同培训需求,受训学员的年龄以及职位的级别,而选择不同的项目课程,设置不同的场景内容,使拓展训练起到服务教学目的、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对处级、厅局级干部的培训班次中,针对强化管理能力、领导力、提高应急能力的课程内容如《七巧板》、《管理金字塔》、《疯狂市场》等,而在科级干部的培训中会设置关于加强执行力、沟通协作、提高学习能力的课程内容,如《极速60秒》、《信任背摔》、《穿越电网》等。

2.体验式学习在情景模拟的应用。情景模拟,是指根据对象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例如,依据公务员培训班次的教学目的模拟一次“突发事件”,组织学员分别扮演各个相关部门角色,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应对此次“突发事件”,同时还组织学员模拟媒体及群众角色。在这个模拟过程中,要让学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整个情景模拟结束后,让所有学员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谈及自己在不同角色上的感受及经验,最后由培训师进行引导总结。这种模式锻炼了学员的团队凝聚力,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应对外部质疑的公关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公职人员各项基本能力,即应急状态下的程序化处置能力、不确定风险下的决策能力、压力情境下的应急与沟通能力。

3.体验式学习在沙盘模拟的应用。沙盘模式是模拟设置一定的场景,通过学员亲身参与实战演练来提高其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培训课程。在模拟设置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不同培训目的设置不同的场景。例如:《沙漠掘金》课程是运用团体游戏的方式,针对团队实现目标时可能出现的计划、组织、沟通、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并找到解决方法的全新体验式培训课程。提升学员变化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计划能力、团队协作、群体决策能力等。据反馈统计,90%的参训者承认为自己在《沙漠掘金》的行为处事与自己平时的行为处事吻合度极高。

四、体验式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体验式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干部的自身素质,如: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启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心等。将体验式学习培训方式引入到公务员培训当中来,势必将对公务员培训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在继续应用体验式学习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培训课程设计要与培训需求相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加快,信息覆盖面广,要提高公务员培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变化,针对公务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等综合素质与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和未来发展要求来进行培训。

2.行政学院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断更新理念,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理论与实际培训需求相结合。此外还应当具有案例编写能力、沟通能力、自我感知能力、控制能力、激励他人的能力、诊断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能力。

3.要注意体验式学习的培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来激发学员参与项目的兴趣,主动学习的兴趣,要让学员在“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深刻反思,积极分享。同时在“做”的过程中还要避免学员太专注于活动本身,而忽视其中的思考与学习价值。

4.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转换。学员在“做”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要做到“教具”的角色,也就是说什么时候当旁观者,什么时候出现在合适的节点上提供关键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这对控制项目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此外学员总结发言后的点评也十分重要。

5.如何加强对培训效果。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注重反馈与交流,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学员能力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完善以后的培训效果奠定基础。此外,在体验式学习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员在“做”的过程中热情高涨,并且反思后的成果应用性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恢复了原状,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刘小毛.体验式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5)

[2]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3]田燕.体验式教学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3)

[4]钱永健.拓展训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4

一、专业教师应转变角色意识,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开发主体与实施主体相统一的特征,专业教师的角色既是开发者又是实施者。教师需要转变其仅为“课程实施者”的旧的角色意识,形成与其新的角色相吻合的行为规范。担当“课程开发者”角色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具体角色又是丰富的、多重的,需要对照课程开发的工作步骤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明确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形式。

(一)行业情况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行情调研员”

行业情况分析阶段主要由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参加,其角色是“行情调研员”。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二次文献分析(即主要分析现有的研究和行业发展报告,而不是企业的原始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某一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院校的培养现状,从而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教师撰写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报告”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

(二)工作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工作分析员”

工作分析阶段参加人员主要是专业教师,其角色是“工作分析员”。此阶段教师需要通过二次文献的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一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各种工作(常常是一个职业小类)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客观地描述并做出规范化记录。“分析记录”以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典型工作分析员”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阶段的参加人员有实践专家(即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主持人(一般由专业负责人担任)、专业教师(担当“典型工作分析员”角色)。该阶段首先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由课程开发主持人主持,参加人员有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主要任务是旁听和作记录),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大致内容以后,专业教师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描述,这常常需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和“典型工作任务详细描述”是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

(四)学习领域描述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

学习领域描述阶段专业教师担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者”角色。这个阶段的工作又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专家(校外或校内均可)、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参加,通过“召开课程分析研讨会”、归纳等方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形成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以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为基础,描述学习领域。教师拟定的“专业课程方案(草案)”和“学习领域描述表”是这一步骤的工作成果。第二步,论证及修订课程体系。主要由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加,通过论证会、信函调查等方法,确认学习领域与所包含的职业(含岗位)工作生产实际的符合程度,提出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专家评价意见”、“专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草案)”是这一步骤的工作成果。

(五)学习情境设计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设计者”

学习情境设计阶段专业教师担当“学习情境设计者”角色。该阶段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设计学习情境。主要由专业教师参加,采用研讨、归纳等方法,小组讨论选择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含教学项目)并排序,再对学习情境进行描述。“学习情境列表(草案)”是其工作成果。第二步,论证及修订学习情境方案。主要由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参加,采用论证会、信函调查等方法,集体讨论分析学习情境与生产实际的符合度,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确定学习情境,必要时修订课程标准。其主要工作成果是“专家评价意见表”、“学习情境列表”、“课程标准”。

(六)课业文本设计阶段专业教师的角色是“课业文本设计者”

课业文本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其担当“课业文本设计者”角色。采用研讨等工作方法,分析完成学习情境中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的相关要素,分析各学习情境之间的联系,确定学习目标;编写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编写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和评价表。其工作成果是“课业设计方案”和“学习材料”。

二、专业教师应讲究工作策略,强化自己的角色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教师的平均水平”[1],面对上述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担当的多个角色,教师的角色能力是很不足够的。笔者认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还应当讲究工作策略,以强化其角色能力和保证课程开发质量。

(一)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专 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专业理论在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校门到高职校门”,没有到行业企业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的经历,缺乏把专业理论应用到职业实践的经验,这样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企业、学校双方要求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要求开发者必须非常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

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两条有效途径:(1)利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为了开发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和更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专业教师必须既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又具备相应行业的执业能力和素质的“双师”素质,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2)利用校企合作机制。专业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利用学校与合作企业的良好关系,用寒署假或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能较快地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

(二)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素养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离不开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支撑。“对职业教育课程来说,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知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2]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非教育类专业,其知识结构是熟悉专业知识及专业所属行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很少有人系统学习过“职业教育学”,需要补上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认真研读几本权威专著,如姜大源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徐国庆的《职业教育课程论》等,深刻体悟“科学性、精致性和严肃性”的课程精神,培养正确的课程思维并提升课程设计的技术含量。

(三)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技能

课程开发技能是指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能力。课程开发本身是一项专业工作,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课程开发者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储备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课程开发策略、方法、技能和手段。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培训,缺乏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虽然有课程开发的热情,但无从下手,或是盲目开发,难以保证课程产品的科学性、适宜性、有效性。

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技能,有以下途径:(1)带着课程开发任务参加培训。带着开发任务(即带着“问题”)参加校内外组织的课程开发培训课程,通过专家讲课、咨询、讨论,使自己的疑问得到解答,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实操能力。(2)向高职示范院校学习取经。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要注重向课程改革与开发处于先进行列的高职示范院校学习、取经,尤其是学习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开发经验,以提高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把握能力。

(四)注重树立专业教师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

课程开发不是编大纲、编教材,而是一项研究活动、探索活动,教师要改变课程开发的工作方式,把课程理念研究与课程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去完成每一步开发工作,着力树立起课程开发的研究意识。优秀的教师必然对课程有着精深研究。一位优秀的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不能仅仅停留于阐述一些宏观概念或是原理,而是要进一步思索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这些概念或原理,把概念或原理转化为产品;同时也要善于从“实施”的角度来思考概念或原理,以避免空泛的论述。教师最好是把课程开发实践申报成“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来进行,以保证课程开发和研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和经费支持,并通过开展研究来提高自身对课程开发的决策力。

(五)注重加强与课程开发共同体的联动

高职院校一般都会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学习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建设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专业教师是驱动力,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课程开发共同体成员建立联动,做好如下工作:(1)引导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开发。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开发不能缺少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但是,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这一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要企业专家参与哪些工作、如何参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都依赖于专业教师的引导行为,况且课程开发主要还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专业教师在基于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虚心接受课程专家的指导。课程专家是指具有深厚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知识和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并对本专业的课程有相当研究、具有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能力和全局视野的专家。他们可以是校外的,也可以是校内的。他们在高职教育课程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应起“指导性”作用。“实践也证明,离开了课程专家的‘指导性’参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视野就不开阔,低端重复性工作较多。”[3]因此,专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应该主动向课程专家请教、虚心接受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3)接纳学习者参与课程开发过程。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服务区域经济,而且要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必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职业志趣。应创造条件接纳学生代表直接参与课程开发,并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部分文本(如课业文本等)编写工作,以开发出针对性、适应性强,能让学生满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5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甚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电子商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学家预言:“在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壮大电子商务产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中江县顺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全民触网、全企入网”,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上成绩突出。而随着我县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也将急剧增长,当今社会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掌握县域电商人才实际状况,从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从业人员的学习方式、观念,培养出更多既懂理论又有实际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乃是当务之急。

一、中江县电商状况与人才主要特征

迄今,中江县已建成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0个,会员包括种植大户120余户、农户1000余户;建成各类农村电商服务站165个,实现网上交易额1221万元;建成标准化电子商务服务站167个,实现网上交易额1286万元。中江县80%的重点企业建有企业网站,45%的企业利用网站开展市场营销,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电商创业群体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根据调查显示,中江网商数量已有近千家,同比增长超过200%,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县电商人才特征状况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

(一) 行业仍在急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

在所有调查的企业中,我县80%的企业存在较大招聘压力。20%的企业招聘压力源自企业快速成长,尽管在2017年很多电商企业进入调整期,但电商行业总体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作为新型产业的电商,人才存量不足的问题也日趋明显,电商行业的急速发展和人才供应不足是当前我县电商发展最主要的矛盾。此一矛盾形成电子商务领域巨大的人才真空。

(二)、综合性高级人才稀缺。

经过对中江万凤粮油,双和祥以及来金燕等公司的调查发现,我县电商人才的稀缺,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和社会各单位第一线需要的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及管理型专门人才的急需,另外,大批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也是电商项目专业人才急需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大。

就现在的状况看,电子商务企业的干流以90后青年人为主,而90后新的职业观、价值观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许多企业的电商事业正处于创业期或者起步阶段,因而在公司制度和鼓励系统等方面还不健全;另一方面,电商岗位节奏快、压力大、加班频繁,同时又充满新的机会,也造成了企业员工流失率高于其他行业的尴尬局面,加剧了管理难度。

(四)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对人才培训模式的挑战

电商产业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这样的特征使其知识的有效期变得非常短,我们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电商人才培养中碰到很大问题。传统人才培训在电商行业中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体系、教材和教学案例的生成具有滞后性;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跟上行业的变迁;传统教育体制电商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严重。这就要求我县在电商人才的孵化与培训上要打破常规,创新完善培训模式,力争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实战能力强的电商人才。

二、传统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要发展我县的电子商务,人才至关重要,“引进”和“培养”是唯一路子。然而引进电商人才也具有成本高,流动性大,治标不治本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现目前阶段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加大力度对我县进行电商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选择。而面对新兴的电子商务,传统的人才培训模式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企业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众多学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却处于失业状态。

(一)、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清

电子商务是一个既宽又广的专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定位,这个专业的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些传统、成熟的专业,如金融、会计等,都有着很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学生在学这个专业之前,就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电子商务专业却不一样,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要做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学生都是模糊的。

(二)、课程设置欠佳

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以及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状况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众多课程,虽然本意是为了培养“多面手”,但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江县的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繁重的科目、割裂的教学导致学生复合上不系统、专业上不精通,因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既不符合专业娴熟的当前要求,也不符合综合驾控的未来要求。

(三)、缺乏技能训练和实践

传统人才教学的模式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尽管这两年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三、我县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的方法和思路

为深入推进中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切实提高中江县域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力,中江县创新人才培训模式,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共建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县商务局于2016年7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优秀电商服务企业为中江提供系统的电商培训服务。成都百宝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的培训设计方案、专业的师资团队以及丰富的培训经验成功中标。

县商务局协同县经科局、县农业局、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以及电商培训公司百宝创意,以《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中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全县有志于从事电商的企业、个人、专合社、个体户、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和相关电商管理人员的电商培训活动,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结合企业优秀的实践经验,打造人才培训体系。截止目前,分别举行了企业电商人才培训、农村专业合作社电商培训、电商知识普及培训等各类培训30余期,已有3000余人参与了培训,新增网店百余家。现在,“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工作仍在继续开展,计划培训电商人才5000人次,并且对全县2100个贫困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商扶贫,力争真正达到“全民触网”。

(一)、树立精准的培训对象群体

我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是一项规模庞大、工程复杂的长期项目。在计划实施初期,需首先搞清楚重点的培训对象,采取正确的开展方式来落实精准培训县域电子商务人才。以企业、专合社电商专业人才、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及经济困难未就业青年等群体为重点电商人才培育对象,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交流、专家指导等集中培训方式,来最终实现电商创业致富意愿。

(二)、扩大电商人才覆盖范围

自从2015年中江县被评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中江县域电商基础设施环境日渐完善,货件配送的相关物流公司也开始备受瞩目。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开始通过电商渠道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入门基础培训,专门针对网络意识薄弱、产品电商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的民众、或正当职的企业电商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推进专项电子商务培训工作,并力争扩大县域电商人才覆盖范围。

(三)、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增加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员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员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增加学员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同时,结合企业与创业个人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增强课程内容的实际操作性。我们要采取正确的开展方式来落实精准培训我县电子商务人才,因材施教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进行电商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食萃、来金燕、万凤这些大型企业,就应设置电子商务管理型人才课程。而针对贫困户和电商爱好者,就应设置电商知识普及性更强的相关培训课程,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因地制宜培训,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