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整合归并既有资源,合理设置管理机构,统一规范运营机制,着力提升水务经营及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目标。

二、工作部署

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总体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开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全面建立起由水务集团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供水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机制。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2010年底前,完成洲泉镇(含原由洲泉永秀供水服务站管理的大麻镇黎明村)范围内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探明方向,积累经验,完善机制,为全面推进改革打好基础。

(二)扩面阶段。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1年底前,完成对具备“完成三级管网改造,全部封闭深井”这一基本条件的镇(街道)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符合条件的镇(街道)必须在实施改革前一年的四季度排出改革计划。

(三)提升阶段。2012年底前,力争全面完成全市剩余镇(街道)的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扫尾工作。当前尚未具备改革条件的镇(街道)要抓紧实施三级管网改造工作,并同步封闭深井,为加快推进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三、改革措施

(一)资产处置

1.被接管的二级供水企业相关资产的产权原则上保持不变,原债权和债务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处置,管网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移交给水务集团,并由水务集团承担管网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责任。

2.待全市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完成后,由市国资办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本次改革中涉及的管网资产进行全面清理评估后,统一办理移交及划转手续,入水务集团固定资产。

(二)人员处理

纳入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范围的人员由水务集团以镇(街道)为单位,以各镇(街道)立户水表总量为基数,按1500只水表录用1人核定。改革前镇(街道)现有从事供水经营管理的人员在按程序录用后由水务集团负责安置,未录用人员由所在镇(街道)负责处置。

1.录用资格。2010年5月底前,经市人事局会同国资办、水务集团认定的,在原二级供水服务站从事供水经营管理工作的313名在职职工(含行政村管理人员)。其中:男性职工年龄必须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女性职工年龄必须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职工年龄核定截止期以各镇(街道)实施改革前一年的12月31日为基准日。

2.录用办法。(1)以镇(街道)为单位,由市人事局对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组织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市人事局牵头,会同国资办、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另行制定。(2)对考核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的人员,由市人事局会同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按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3)录用的人员经市人事局、水务集团政审合格后最终确定,并由市人事局会同水务集团及所在镇(街道)办理相关录用手续。

3.人员管理。本次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新录用的人员为水务集团所属凤栖自来水有限公司下设供水服务站编制。供水服务站编制人员以属地安排为原则,即所录用人员原则上安排在原先所在镇(街道);工作上由水务集团统一安排,待遇上严格遵照混岗不动编的原则。

4.录用人员工资标准及福利待遇详见附件。

(三)水价执行标准

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完成后,由水务集团直接抄表到户,水价按城镇供水一级管理价格执行。

(四)遗留问题处置

在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过程中涉及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如部分农户用水由周边污染企业补贴水费或免费用水、部分未装表用水等),必须由所在镇(街道)在水务集团接管前妥善处置完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推动。为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市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监察、发改、财政(国资)、人事、规划建设、审计、水务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协调推进改革工作。各镇(街道)必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本镇(街道)城乡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分管、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工作。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协调;实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国家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有很多,但是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建设的一体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寿光市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坚持建设精品化、管理高效化、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管理,走出了一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有模式

(一)以全域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

寿光市首先在规划理念上进行了创新,把规划布局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在城乡规划中,寿光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突破城市抓城市、农村抓农村的传统做法,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实行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和管理,先后编制完善了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把市域内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范畴,全市14处镇街道和975个行政村的新一轮规划及村镇居民点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二)中心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三位一体建设

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此,寿光市按照“一河两片、跨河发展”的思路,科学布局城市空间,加速城市向东、向南扩张,初步形成了“东西并起、跨河而立”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格局。打破“小地块规划、小区域建设”的传统模式,按照成片规划、组团开发的思路,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科学布局了弥河新区、城南片区等七大片区,把每一个片区作为整体,实行统一规划、拆迁、开发,实现了由填空式建设向集约式开发的转变。

以小城镇为纽带,以点带面驱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好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与中心城市建设形成良性互动,还可以增强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和集聚力。近年来,寿光按照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小城镇提升步伐,提高建设档次,努力实现“中心城市带动,群星环绕发展”。同时,创新小城镇建设融资机制,引导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农村,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以农村社区为主体,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推动迁村并点,可节约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寿光市按照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同步配套的原则,采取土地挂钩、城中村改造、村企共建三种模式,稳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集中居住,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生活现代化。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城乡道路一体化。在抓好城区道路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区道路向镇村延伸,对城镇的主要通道改造升级,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周边900平方公里的“15分钟生活圈”。

供水、热力燃气一体化。为了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寿光市实施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城市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水覆盖率达71%。科学编制了热力燃气专项规划,组织实施了城东、城北、城南热源厂建设、晨鸣热电厂低温循环水改造及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积极推进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寿光支线及“村村通”天然气工程,全面推进热力、燃气向镇村延伸,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93%,城市管道燃气普及率为68%。

污水处理一体化。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3个,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9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初步建成了遍布城乡的污水处理体系。

二、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水平不高

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首先要以规划为统领。目前,部分镇缺乏小城镇控制性详规和迁村并点规划,许多小城镇的重要地段和建筑物规划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不协调,迁村并点形成的中心村、中心社区在选址、基础设施等方面缺乏规划设计,还有部分镇对就地翻建和新建房屋没有适当控制。缺乏人文理念,不关注自身发展特色,“千村一面”的现象突出。

(二) 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由政府投资占主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直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低。相对单一的投融资主体使得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虽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

(三)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政策难以有效落实

在推进中心村、中心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执行的“挂钩试点”指标有限且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单纯依靠开发商垫资或村民预付款的方式很难满足楼房建设的资金需求,致使有些工程开工难,进展缓慢,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影响了迁村并点的积极性。

(四)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

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相对较少,城乡在设施共享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共享上,仍然有差异。特别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普遍规模小、标准低,部分镇区人口规模偏小,资源配置未能有效发挥,对周围地区的辐射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五) 城乡建设用地紧张

由于国家实行从严从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用地指标过紧,导致土地供需的矛盾已日益显现,可使用的用地指标与实际用地需求缺口较大,有许多较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建设。

三、寿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可行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制订覆盖全市城乡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订完善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启动镇域产业空间布局、防汛排涝、城市消防和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规划编制,注重各规划间的衔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构建由主城区向外辐射,重点镇、卫星镇布局合理、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区域化空间结构。

(二)建立功能完善的小城镇体系

小城镇是统筹城乡的节点,是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发展的载体。完善小城镇功能配套,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小城镇道路、电力、生态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小城镇违法建筑拆除、垃圾集中清运、日常卫生保洁和植树绿化,创造整洁有序的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强镇扩权工作,赋予小城镇充分的发展和管理权,把规划建设、投资管理、公共事业、资源利用、财税工商等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镇级,赋予小城镇与完成任务相匹配的权限和资源。

(三)建立布局合理的农村社区体系

农村社区是城镇服务体系的延伸,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高效平台。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整理、旧村改造结合起来,借助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农民向社区中心村和镇区聚集,改变空间布局,逐步减少行政村、自然村,促进以社区为居住中心的形态发展,把社区建设成为有吸引力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便捷的服务和更舒适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洪运.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土地市场,2008(07).

[2]王香兰.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负面影响的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3

(江西省宁都县水利局 江西 宁都 342800)

【摘 要】本文结合典型乡镇自来水厂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按照摸清基本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寻求破解方法的思路,提出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几点建议,为政府部门尽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依据。

关键词 乡镇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理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ownship water supply

Peng Rong-sheng

(Nanjing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in Jiangxi Ningdu Jiangxi 342800)

【Abstract】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mbining typical township water plant, according to the fin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find problems, analyze the causes and seek ideas crack metho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achiev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provides some workable basis.

【Key words】Township water;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Operational management 〖HJ*1/4〗

为加快江西省宁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进程,县政府安排县水利和县供水公司组成多个调研组分赴全县各个乡镇对自来水厂的现状、投资建设及生产经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水厂负责人及用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1. 乡镇自来水厂的建设情况

乡镇自来水厂基本上是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兴建的,供水规模为400~2000 m3/日之间。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少部分乡镇利用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对水厂进行了新建、改建或扩建,供水规模为1000~4000m3/日之间。

2. 乡镇自来水厂的经营现状

乡镇水厂由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水厂的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但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1)健康发展型。墟镇地处平川地带、人口规模大且分布集中,配备懂管理、有技术人员的水厂,能够实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依靠自身实现低限度的市场扩张。如赖村、黄陂等水厂。

(2)勉强维持型。墟镇地处丘陵、人口少而分散,水厂规模小,专业技术人员少,经济实力差,生产管理能力较弱,水厂建成投产后,仅仅满足水量而忽视水质,供水不足、管网老化、渗漏严重,水厂停水频繁,水质差。水厂每年的水费收入仅够支付人员工资和最低限度的维修费用,维持基本运营。如石上、会同等水厂。

3. 乡镇自来水厂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乡镇水厂普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乡镇水厂供水能力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乡镇水厂最初建厂时大多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因资金不足,加上当时墟镇人口少,设计供水规模普遍偏小,造成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2)乡镇水厂人员少,素质差、能力低。乡镇水厂厂长一般是由乡镇政府安置的社办人员或社会上无管理能力的承包人员担任,大多水厂只有一个人,既是厂长又是员工,管理、制水、抄表、收费、维修由厂长一人全包。有职工的厂其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大,基本素质差,技术工人大多是从社会上聘用的临时工,无专业技术。

(3)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落后。一是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多数乡镇政府将水厂承包给私人经营,缺乏行政领导和监管。二是水厂普遍存在轻视管理的现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低下。水厂无成本核算、无财务制度、无扩大生产发展计划,水价管理单一,所有水厂的经营理念只求当年收支平衡,不求规模及技术发展。

(4)制水设施、设备落后,管网维护保养能力差。一是水厂制水工艺简单,净水能力差,水质难以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些水厂有完整的制水设施,却当摆设闲置不用。多数水厂无水质化验室,水质检验能力不足,一年只送县疾控中心化验二次。二是管网损坏严重,管网跑冒滴漏严重,致使制水成本偏高。

(5)水价机制不合理,开户收费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乡镇水厂的水价普遍偏低,而且水价单一,只按居民生活用水一种价格收取,各乡镇的水价参差不齐。如会同乡的水价为全县最低1.1元/ m3,洛口镇的水价为全县最高2.0元/ m3。由于水价低,水费收入不能满足水厂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因水费收入少,职工工资低,每月工资只有900~1500元不等,所以职工的积极性低,水厂的运行也就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些水厂的开户费收取很不合理,而且悬殊较大。如湛田乡和东山坝镇的开户费为400元/户,石上镇的为600元/户,包水表到户门口。但如果有新主管延伸,则要全部一次性摊消到新开用户的头上,如洛口镇的新用户开一个户要交2680元,群众的意见很大。

(6)建设资金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乡镇水厂的建设基本上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或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由于乡镇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到水厂的后期建设和维护中,水厂用于扩大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大多数乡镇水厂供水规模仍停留在建厂初期,一方面墟镇人口越来越多,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水厂却没有资金扩展管网、发展用户,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 实行乡镇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议

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一个渐进而又艰巨的过程。结合宁都县的实际,现就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乡镇水厂因无经营性负债,人员结构简单,这就为城乡供水一体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就必须妥善解决乡镇水厂的债权债务,归还当地政府以前对水厂投入的建设资金,妥善安置乡镇水厂现有人员,要在水厂管理、供水水质与供水服务等方面有质的变化。

(2)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一是根据乡镇水厂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在条件成熟的赖村、固村、田头、长胜等乡镇水厂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由县供水公司对以上四个乡镇水厂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县供水公司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在生产制水、抄表收费、水质检测、管网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管理、重大技术改造等方面,整合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乡镇水厂实现资源共享,分步推进实施。

(3)坚持供水事业基础性、公益性导向,实行政府主导推动,以县供水公司为法人单位,对乡镇水厂实行统一管理。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投资的投融资机制,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将中央和省级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专项资金用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县乡两级政府给予必要的公共财政支持,给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5)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县城供水按照《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制定水价,乡镇供水水价实行分步走政策。乡镇供水水价短期内实行城乡差价政策,不收取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成本、市场供求变化以及群众实际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行同网同质同价。

(6)加强宣传,狠抓落实。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把优质供水服务和农村饮水安全的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有效引导群众的消费观念和用水理念,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配合。

5. 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4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务; 水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040-02

1.引言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一体化,指水务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一体化,一般包括资源一体化和体制一体化的两个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会同我省政府编制了《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该规划把我省的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者结合起来,“三位一体”、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水为核心,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问题。该规划提出了包括骨干水源工程、灌区配套和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在内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后,原水供应可以得到基本保证,但水资源是个系统工程,后续的净水处理、污水排放和处理、中水回用等都可能影响原水水质水量,从而影响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进而影响城市发展。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理顺现有“多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有必要借鉴国内其它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实现我省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涉水事务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同时对水质水量负责。

我国最早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于1993年7月组建了水务局对城乡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收到了明显成效。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城市水业改革。省会以上城市先后有上海市、武汉市等成立了水务局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的水务体制改革己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理顺了水管理体制,提高了水务行政部门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实践证明,统一管理各种涉水事务,是保证水生态系统健康循环,满足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以水务及水务管理为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2011年2月,铜仁市在省内成立首家地区级水务局,也是省内首家水务局,标志着我省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要全面实现水务一体化还任重道远。

2.贵州省水务及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

(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我省虽然年降雨量较大,但由于时空分配不均,加之多头治水的影响,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导致全省多数地区供水水量不足以支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供水保证率不够。同时,社会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供水企业节水管理手段较少,用户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行业和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2)水环境恶化。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部分重度污染企业入驻我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地质原因,部分地区存在重金属超标等影响,同时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对水资源环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环境对污染的承受力却有限。因此,以工业污染为主的水体污染已开始影响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及社会发展。

2.2 水价体系不合理

根据我省2013年最新颁布的《贵州省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黔价格【2013】146号)文,办法对城镇供水价格的组成作了明确规定,即“城镇供水价格由供水定价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供水定价成本包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和期间费用”。由于多数供水企业都归属县级行政部门管理,导致水价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生活饮用水的商品属性又长期被忽视。同时,过低水价也使居民没有节水意识,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供水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经营,没有扩大再生产能力。并且,该办法没有清晰明确原水费用。究其原因,源于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供水价格体系。

2.3 缺乏水务投融资机制及平台

水务产业属于自然垄断性比较强的市政基础设施产业,同时还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长期以来供水都是城建部门下属的供水企业作为唯一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经营,扩大再生产投资几乎全部由国家相关渠道资金投入。同时部分原水却是来自国家水利部门投资修建的水库水,加上水利部门的整治城市河道投入,该部分资金量非常大。但由于贵州省原水费及灌溉费收取没有严格执行,水库只体现了其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所有水务产业的投资全部来自国家资金,其根本原因是贵州省没有建立健全统一的投融资机制及平台,对水务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战略性规划,导致水务企业没有自造血功能。

2.4 多头治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弊端

多头治水一直都是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格局,涉水事务管理部门涉及水利、城建和环保等部门,没有一个真正的行政部门来统一管理水资源,导致“原水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等。部门职责范围交叉、同时又责任不清、政企不分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水务管理的难度;二是供需矛盾不能有效解决;三是无法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四是无法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五是无法合理制定水价。

3.贵州省水务及其管理一体化对策

针对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国家早在1998年就提出将水资源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防治水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管理体制。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工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发展也提上省政府议事日程,城市与农村,河水与水库水、水量与水质等分割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导致各行政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已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变“多龙管水”为“单龙管水”,打破城乡、城区和部门之间的界限,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水污染防治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保证。

针对我省水务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参考其他地区和省市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水务一体化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所有涉水事务建议统一归口各级水利部门管理,从而有效缓解城乡用水的供需矛盾;明确水行政执法部门及职责关系;水利部门还可以整合现有水务资产,拓宽水务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开展水污染整治;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水商品意识和社会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督。

(2)形成合理的水价体系。根据上述黔价格【2013】146号文及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水价相关政策,建议推动供水价格市场化改革。同时考虑省内各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议对不同供水类型及其重要性采取不同水价收取政策,酌情增收原水费、水资源费等。

(3)建立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实现水务企业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水务体制一体化后,考虑到国家现行的政策变化,对供水企业投入逐渐减少,可以整合省内各地、州、县的水务资产,成立水务公司实行统一管理。水务公司在市场化作用下合理制定水价,合理调配全省的水资源,同时根据各地、州、县的实际用水需求,积极投资加大供水规模,对经济效益较好的水务项目,可以考虑把项目推向市场,积极引进外部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同时水务公司还可以开发水务产业链上的其他经营项目,实现水务企业的自造血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务一体化已势在必行,建立健全水务及其管理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困扰我省的工程性缺水难题,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水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务公司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下可以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模式,引进外部资金,在合理制定水价的基础上,实现水务企业的盈利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红鑫.常州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对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

[2] 谢京.城市水务大系统分析与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 刘继平.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4] 吴升.我国水务一体化体制的研究-杭州案例[D].渐江大学,2007.

[5] 王芳芳.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水务产业化模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6] 吴小怡.深圳水务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8.

[7] Eduardo Araral,王亚华.Water Demand Management: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ison in Southeast Asia[J];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and Tsinghua University,2013年

[8] 刘凤珍.论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J].经营管理,2010(02):127.

[9] 刘晓鹏.浅谈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新趋势-水务一体化[J].广东水利水电,2010(11):98-100.

[10] 官森.浅谈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分析与对策[J].科技向导,2012(36):369.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5

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县重点县。2016年6月14日,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合同”,标志着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正式落地。此次签约的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设计污水和供水日处理能力18.23万吨。

“城乡一体化的好处,在于实现管理变为一个主体实施,在整个管理的协同上,包括成本的降低上具有很大的好处。”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四川省农村饮水和污水处理单打独斗的问题,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顺这样表述。

该项目率先在全省水务行业提出城市与乡镇、供水与排水、存量与增量“三个一体化”的操作思路,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成为水务PPP项目的新标杆。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四川省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示范项目,今后将逐步在四川全省推开。

项目背景

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 绵竹水厂运营困难

绵竹市有城市供水厂5座,由绵竹市供排水公司运营。目前基本能实现自收自支,每年制水量在3.5万吨~4万吨/日,售水量约在2.2万吨/日,漏损率在43%左右,漏损率偏高。绵竹市居民水价1.2元/吨,为目前四川省内最低水费价格。绵竹市乡镇供水厂22座,由绵竹市水务局委托各乡镇运营。目前乡镇供水厂每年制水量在2.3万吨/日,实际售水量在1.1万吨/日,漏损率超过50%,漏损率较高。绵竹市乡镇供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直管的有4处,由村集体管理的有6处,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的有11处。各供水厂(站)通过简易听证会,制定区域内供水价格,执行水价从0.8元/吨到2元/吨不等,水价不统一。

据当地水务局统计报表显示,绵竹市各乡镇供水厂(站)运营较为困难,绝大多数乡镇供水厂(站)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乡镇运营困难,部分水厂存在水质不达标的情况,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乡镇供水厂管网长度约2100公里,管网长期无专人管理,存在私拉乱接现状,也是漏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015年6月,绵竹市正式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三条红线”目标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制度,公布了绵竹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三条红线”。一是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至2030年,绵竹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3亿立方米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7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第三条“红线”则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同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项目概况

总投资约5.65亿元 3~4年建成

基于此背景,绵竹市政府提出构建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基本思路是整合现有供排水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立项,采用PPP模式运营,提高城乡供排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共享性与经济性。

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的实施机构为绵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营资本方为博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博川水务”)。项目总投资约5.65亿元,其中:存量资产评估价值3.5亿元,涉及22座乡镇供水厂、5座城区供水厂、5座乡镇已建污水处理厂和1座园区已建污水处理厂,拟采用TOT方式(转让―经营―移交)运作;拟新建项目投资约2.15亿元,涉及新建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乡镇供水厂,拟采用BOT方式(建设―运营―移交)运作;存量项目中设备老化、管网漏损、管线连接不合理的资产拟由社会资本进行更新改造,采用ROT方式(改建―运营―移交)运作。项目总投资中资本金比例约50%,其中:政府指定机构出资占比10%,社会资本出资占比90%;总投资中另一个50%拟通过融资渠道解决。 绵竹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效果图

绵竹市财政局组织并聘请来自项目管理、行业、财政、金融、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法律领域8位专家形成专家组评价意见。专家组建议应有计划对项目规模进行整合。在融资方面,项目投资总额5.56亿元,其中10%由政府平台公司出资入股,社会资本股本金占比90%;拟贷款比例50%,约2.8亿元。“本项目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子项目的可融资性差异,进行均衡,让每个PPP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可融资性,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可融资。”中国水环境集团四川公司总经理王东尔建议。

根据专家测算,政府不仅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了3.5亿元存量收益,每年还可通过项目公司实现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同时,本项目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平均每年支付4763万元,支出峰值出现在2020年,金额为7735.8万元,年度财政支出占比控制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5%以内,未突破财政部提出的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要求,并随着绵竹市年公共预算支出基数增长,PPP项目占比会进一步降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过。

示范项目亮点

四川省PPP引导基金参股首个PPP项目

目前,绵竹市各乡镇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水体恶化,居民用水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水务部门亦多次接到群众上访反映,整治呼声日渐强烈。经测算,此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中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部建成和正常运行后,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590.54吨,氨氮374.45吨,能有效改善水体缺氧状态,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等问题,起到控制污染扩散,整治黑臭的治理效果。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模式,是未来水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率较高的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如博川水务的参股股东――苏伊士中法水务公司,在江苏常熟市实施的全域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就非常成功,获得政府和用户的一致好评。

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范文6

1、消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2006年至今,津南区共发生火灾514起,死亡10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670余万元。目前,区内有3个消防站,分别位于八里台镇、咸水沽镇、葛沽镇。消火栓673个,其中,地上消火栓608个,地下消火栓65个。

津南区的消防工作,在保障社会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城镇的飞速发展,消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保障安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1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工作监管力度不够

许多地方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尤其是看似与百姓日常生活无直接关联的消防设施,大部分居民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违反消防规范的现象,如一些建设项目任意挤掉消防设施资金,减少消防设备投入或对已有消防设施维护不力,甚至拆除破坏。

1.2 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消防供水是消防设施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到目前为止,很多城镇仍没有实现24小时供水,城郊结合部和农村自来水管网仍不完善。市政消火栓缺乏统一规划,数量少,保护半径大。许多市政消火栓间距达不到消防规范的要求,消火栓保护半径远远超过150米。有的新建开发小区,市政消火栓没有与工程同步建设,新区主要道路形成了,建筑工程林立而起,而道路两边的市政室外消火栓却迟迟不见踪影。另外,整个区仅有三座消防站,与《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严重不符。

1.3 消防通道不畅

道路建设滞后,城市交通发展速度,特别是老城区,由于以前道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道路普遍狭窄,部分道路交通拥挤经常堵塞,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如红旗路、津沽大街、津歧路等,这将影响消防车快速抵达火场而贻误时机;此外,占道经营、以市为街是消防通道不畅的另一主要原因。

2、规划要点

2.1 消防水源的建设

大力加强城市水厂、加压站等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保证消防供水压力,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保证24小时供水。对有自来水管网的乡镇、街道、村居,应在供水干线上建设消火栓,自来水无法到达的地区,要修建消防水池或者利用池塘等消防水源,设置消防取水口,以增强这些偏僻地区抵御火灾的能力。

2.2 消防通道的建设

新规划的消防站选址都至少位于次干路上,平时与其他车道合并使用,遇有紧急状态时通过加强交通管理,专供消防车使用。对经常拥堵的路段,短期内通过交警协助疏散的方式,防止形成大面积的交通拥堵,长远应逐步拓宽相应的道路并通过修建其他的道路分流车流。对道路两侧的“马路市场”和乱停乱放现象进行规范清理,以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2.3 消防站的建设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并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此次规划共新建消防站19座。再加上现状3座,区内将共有22座消防站。

津南区面积387.84平方公里,农田206154亩[1],按照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平方公里[2],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在消防站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的布置原则,规划的22座消防站能够覆盖整个津南区。此外,在消防站选址过程中,与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对接,这对消防站的准确定位提供保障。

3、特色与创新

3.1 严格按照津南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一个区域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区域建设、区域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规划区域进行的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都应服从区域总体规划。消防规划作为专项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总体规划,起到相互保障、相互促进,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3.2 统筹考虑城镇和农村

以往我们只注重城市消防规划,如有专门针对城市编制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也经常看到很多城市的专项规划,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往往成为被忽略的对象。如今,“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发展的一种基本理念。因此,编制专门针对城乡的消防规划也是此次的重要内容。此次规划将城镇和农村统筹考虑,本着城市与农村同等对待的思路,对于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及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和城乡之间对立意识消失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个镇的条件

编制消防规划,归根到底还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根据各个镇的自身条件编制符合实际需要的消防规划,也是在编制过程中始终秉承的重要原则之一。能改造的尽量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不能改造的详细说明原因,以消除因为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出让量而影响当地财政收入的基层领导干部的抵触心理。

消防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仅需要一个完善而可行的规划,还需要各基层单位的支持、财政的投入、广泛的宣传、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切实起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