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法律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1

关键词:汤和墓;神道;石像生;保护

0 引言

蚌埠地区的汤和墓石像生雕塑群,位于蚌埠龙子湖东岸,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及至明代,石像生作为皇权的象征,成为当时陵寝制度中的主流形态,石像生艺术也因此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石雕作品。石雕运用清晰利落的圆雕与线刻形式,体现了明初雕刻,庄重简朴,气贯意连的审美追求。每组石雕立于神道两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因大小不同,既有高低错落的对比,又体现了中正的对称与均衡。石雕群坐落于曹山、锥子山、小庐山之间,面朝龙子湖, “前有照、后有靠”与青山绿水相映,体现了陵寝特有的庄重之感。

1 汤和墓石像生的艺术价值概述

明代王公陵墓中,除知名的凤阳明皇陵石像生外(明皇陵与汤和墓相距15公里),汤和墓石像生也是同时期陵墓雕刻艺术的代表。汤和墓神道石像生在题材上体现了明初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艺术表现力上因数量多、体量大、雕刻手法多样,虽然在题材、种类、体量以及表现手法上虽无法与皇陵石像生媲美,但就个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并不逊色,也是雕刻艺术的精品代表。汤和墓石像生所具有的抒情写意和装饰意味,不仅反映了封建时期的礼制观念,而且还具有出明朝初期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旨趣,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1 汤和墓石像生艺术特点

(1)写意的雕刻手法。抒情写意不仅是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趣味,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艺术指向,汤和墓石像生雕刻手法也一样具有写意性,石像生外形轮廓被概况为弧线,削弱轮廓的起伏变化而追求整体性,用具有张力的大弧线来表现动物的精神,给人一种陵园的庄严肃穆感,体现了东方雕塑特有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2)造型纹样的装饰意味。汤和墓石像生雕刻对称式的站姿和图案化的雕刻手法,通过对雕刻线条的精心组织,石雕犹如青铜礼器上的图腾,威严神秘,具有装饰意味。不仅如此,石像生表面还运用了云纹、回纹、植物纹等多种装饰纹样,这些纹样生动,富有感染力,不单对雕塑本身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象征意味,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

1.2 汤和墓石像生的审美意蕴

汤和墓石像生的雕凿制作体现出明代雕刻的初创特征,即遵循礼制、质朴浑厚。石雕概括、夸张,省略细节,注重整体,既保留了唐代石像生的大气与质朴,又融合了宋元时期民间绘本的图案化的表现手法,体现了雕刻者兼容并蓄、创新求变的创作思想。

汤和墓石像生伫立于神道两侧,纵横布局既有高低错落的对比,又体现了中轴线式的对称与平衡,行走其间,可以明显感到一种庄严的仪式感,周围的青山绿水映衬石雕,陵寝特有的庄严、静谧之感尤为凸显,体现了陵寝雕刻独特的审美追求。

2 汤和墓石像生艺术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1 汤和墓石像生现状

如今,游览汤和墓石像生,需进入汤和墓古迹园,该墓园设立东门、北门两处入口,分别位于曹山路与凤阳路。汤和墓古迹园北门,处于墓园西北角,立有一巨石,刻有“汤和园”三字,作为入口处的提示标志,但因通往北门的路况太差,此门已暂停对游人开放;汤和墓古迹园东门,位于曹山路西路西侧一条巷道内,门口立两座石狮为标志。东门进入20米,步入神道,依次分布神道碑、石像生雕塑群。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掩埋或破坏,汤和墓石像生表面呈现出岁月风化和破损的痕迹,如文官造像的鼻子已经不完整,袍袖边缘也损坏的比较严重,手执之圭也有断裂的痕迹。

2.2 汤和墓曾历经的修缮与保护

1982年,蚌埠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局茏款,蚌埠市博物馆负责对汤和墓进行修缮。一期工程从1984年4月至12月底,历经8个月竣工,修复残裂石雕、石碑4件,按照史书记载重新排列石像生位置。1986年7月3日,汤和墓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汤和墓因其毗邻龙湖,水光山色,且背倚松林,汤和墓连同周围的自然景观被市政府列入龙湖八景之一,誉为“古冢松涛”。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汤和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立碑。明确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东西南北各20米;墓道及石相生群两侧20米;神道碑四周各10米,明确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东至环山公路,西至龙湖,南至变电所围墙北侧,北至合蚌公路。但由于以上这些措施,缺乏时代性和连续性,尤其是近十年来龙湖周边的新城建设,导致汤和墓石像生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其保护与开发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2.3 汤和墓园区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古代遗址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遗址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因素构成了旅游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再好的文化也要有一定的载体来表现才行。汤和墓景点在开发建设中,还存在景区与文化、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不协调,特别是文化内涵欠缺,其中汤河墓遗址中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两者结合做得远远不够。石像生与周边环境之间缺乏有效的保护,所以,在文化内涵的开发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促使人们在体会文化底蕴的同时能切身体会到优美的环境,也需要利用优美的环境呈现出历史文化的内涵,二者交相辉映,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积极发展。

(2)园区对外宣传不到位。在此次开发保护方案提出之前,通过随机走访50位市民,获取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调研。选取谈话调研对象涵盖范围:男女比例1∶1。学历范围小学到研究生。职业包括教师、工人、个体工商业者、学生等。其中以教师与在校大学生为主,占调查人数的70%。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人知道汤和墓,但对神道石像生不甚了解,经过初步介绍,表示愿意游览。谈话调研中,有15%的人实际参观过汤和墓,并对神道石像生有深刻印象。表示愿意前往却没有实际参观的人,大多因为不清楚前往汤和园的道路,园区指示标志不明。蚌埠市108、115路公交车虽然停靠“汤和园”巨石附近,离北门较近,但道路较为泥泞,尤其下雨天更是同行不畅,而且遗迹园北门现在已不向游人开放,加之没有公交车到达汤和园东门附近,需要步行绕路近10分钟前往。不愿意实际参观的人,大多觉得只有一处汤和墓园,游览单一,如果在园区游览的内容更加丰富,或者能够“一条线”的游览多个景点,则表示愿意前往。

目前来看,蚌埠市旅游景区对外宣传力度缺乏,汤和园石像生宣传更是少之又少,相关信息鲜见于纸媒或网络。而且除了要加强对外宣传外,最主要的还是汤和墓园区作为景区本身的讲解也极其重要:遗址的由来、历史典故这些都需要让参观者得以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蚌埠当地的景区文化,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3)园区旅游设施不完善。园区内,没有石像生相关的文字介绍,园区指示标志也不够清晰,卫生盥洗和游人休息设备也很不健全;部分区域杂草丛生,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游人安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虽毗邻龙子湖风景区,但没有打通墓园到龙湖东公园的道路,无法进行连贯性的游览,整个园区没有真正显现出毗邻湖水,背倚松林,坐听松涛的优势。区域内还存在煤炭煤球生产点,废品收购站等,极大的影响园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致使龙湖八景之一的“古冢松涛”,有名无实。

(4)周边生态环境对园区的负面影响。近十年由于蚌埠城区的扩大,龙湖已经逐变为城中湖,因此湖岸周边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蚌埠市政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将龙子湖周边变沿岸建成公共园林,但是围绕龙子湖风景区周边房地产开发热情也越来越高,房地产开发的强度不断加大,植被覆盖面越来越少,导致龙之湖周边湿地生态净化功能下降。当地文管部门虽然对汤和墓石像生石雕群加装了防护栏,然而公路上车水马龙、烟尘四起,加剧了石刻的风化和污染,加上周边例如废品回收站,煤炭煤球生产点等产生的垃圾堆放和污染物,周边被农田包围,均未见保护措施和应划出的保护范围。农民紧挨着石刻耕作,存在众多隐忧,人为破坏在所难免。园区东北部围墙外,原部队靶场内盖起了三排违建房,靶场养殖有鸡、鸭、犬类等动物,并开设有几家废旧物品回收仓库。园区正东面、东南面围墙外就是蚌埠变电所,各类高压电力设备,严重影响了园区的安全。几十亩龙湖生态区规划用地被周围百姓种植上棉花、石榴、蚕豆等数十种农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汤和墓的正常管理和保护。这些,必然会加速石刻的风化与破坏,若保护不及时,几十年后石刻可能就会面目全非。

2.4 汤和墓石像生保护和开发对策

作为皖北地区明代文化遗存,汤和墓石像生石雕群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将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相互结合,使之和谐共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都有益处。在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展览馆,进行明文化的展示;加强网络媒体、报纸周刊的宣传力度,政府加大投入开设汤和墓至周边旅游景点的公交专线;可以与驻蚌高校的对接,校地合作,将优质的高教资源引入汤和墓石像生的保护与开发中来。

(1)治理周边环境,清理破坏源。首先,对石像生周边开展治理行动,搬迁变电所、煤炭厂、家禽养殖、垃圾站等企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措施,包括清洗、修补石像生。其次,在修复过程中,应该坚持文物修汀靶蘧扇缇伞钡脑则,保留文物的历史沧桑感。可以运用数字图形图像等技术手段,将石像生种类、数量、尺寸进行3D复原,用数字技术将其永久保存下来,建立数字展览馆复原园区的全貌。

不仅如此,在汤和墓石刻风化严重、空气污染加剧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要降低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减慢石像生的风化速度,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石像生周边甚至市区进行环境整治。

(2)深入研究,扩大宣传。大学城几所高校,为园区提供了固定且规模庞大的观众来源,而且景区与驻蚌高校的对接,校地合作,可以全面提升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层次。

可以利用驻蚌高校的学术资源,设立文化论坛,投入专项资金,从学术角度开展研究;通过开展研讨会、撰写文章来介绍汤和墓石像生,提升景区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汤和墓石像生;利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能力,为汤和墓园区设计指示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使景区的整体设计更为合理并具有时代性。

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对于汤和墓石像生的研究文章非常少,但是作为一座典型的明代墓园,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大有开发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文章的研究就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学者对其的研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者前来探究石像生的艺术价值,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对汤和墓景区乃至整个蚌埠市都有全新的认识。所以,对于汤和墓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就如前文所述,汤和墓园区的旅游指示系统还不完善,指示标识和对经典的介绍也亟待改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景区的旅游指示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也应作为汤和墓保护和开发的重点之一进行考量。对于指示牌方面,可以融入明代雕塑纹样的元素进行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在景区规划方面,可以与专业园林规划人士进行合作和沟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也更有利于资源的配置和流通。

可以在周边大学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和讲解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年轻且具有热情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而且可以为游人提供利用大学生的假期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更好地了解当地景区文化。艺术史、文化史、艺术设计等角度与景区建设相互衔接。

(3)文脉相成,区域联动。蚌埠及周边地区不缺乏名胜古迹,蚌埠、凤阳附近有许多明代文化遗址,如明皇陵、明中都城遗址、汤和墓、五河严小姐墓、怀远常遇春墓等,这些古迹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并没有利用现代旅游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而且每个古迹风景单一,占地面积小。汤和墓遗址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加入文化解读,将其内在的联系融汇,既可以打通文化内涵又可以形成有效的区域联动,设置文化旅游专线,古迹景区一日游等活动,让游客在一日内可了解汤和墓古迹遗址文化和历史故事。建议在市区设置古迹文化专线公交线路,旅行社也可以开发古迹遗址一日游专线,也可以带动汤和墓周边的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发展,使旅游资源辐射到周边,带动龙子湖区域乃至蚌埠周边的旅游经济发展。

2.5 与时俱进,网络推广

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宣传汤和墓。例如开发汤和墓景区的公众微信,定期推送汤和墓的文化故事或景区内的促销活动,吸引手机一族一代的关注。再者可以借鉴其他文化景区的周边产品设计营销策略,设计制作汤和园相关产品,诸如:雨伞、衣服、扇子、手机壳等等,将汤和园的元素植入产品,通过线上或线下销售带来经济收益,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关注。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2

关键词:杨家城遗址;RMP模式;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杨家城是我国唐代至明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坐落于陕西省神木县城东北约15公里的杨城山上。杨家城原名麟州城,是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杨家将的故乡,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大多在这一区域发生,后人为纪念忠勇、爱国的杨家将,便将此城称作杨家城。杨家城不仅是历史悠久的边塞古城,同时也是历代民族融合的文化节点,具有重要的综合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1]。

多年来尽管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杨家城遗址进行保护,但其整体保护与开发状况不佳。在新的形势下,将文化旅游事业同杨家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为杨家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RMP(昂普)分析模式

RMP(昂普)模式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旅游规划模式,该模式的分析理论最早由吴必虎提出,指在区域旅游开发中应以旅游产品为中心,分别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2]。该模式注重在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中考虑对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同时对客源市场进行充分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力图使资源、市场和产品三者有机结合。尽管RMP模式的应用对象主要是区域旅游规划,但其立足资源、市场、产品的分析体系对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把握好资源、产品、市场的互动关系,是遗址文化旅游开发成功的根本保障。

2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的RMP分析

2.1R(资源)分析

广义的旅游资源是指一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潜在和现实的、自然与人文的事物和现象的总称,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3]。杨家城作为流传千年的古城遗址,其身上体现着边塞文化、杨家将文化、陕北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的交融,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构成了遗址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和主体。总的来说,杨家城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种类较为丰富,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杨家城遗址的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具备旅游开发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和要素。其中以杨家将文化资源、古代军事文化资源、边塞文化资源及陕北民俗文化资源最具代表性。

(2)遗址类资源和文化类资源为主,垄断性强

遗址区旅游资源主要以遗址类资源和文化类资源为主,不仅相对种类多,且知名度较大。杨家城作为杨家将故里,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其他资源无法替代,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统领性的历史文化品牌优势。

(3)地域特色浓厚,自然人文组合性强

独特的边塞卫城风貌、丰富的杨家将文化、绚烂的陕北民俗风情等共同构成了杨家城丰富的文化资源。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相互融合,构成极强的综合吸引力。

(4)旅游资源可塑性及包容性强

虽然杨家城现有的遗迹已残缺不全,但可以在历史文化中寻找线索,依据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旅游项目的设计、开发,重新塑造杨家城旅游形象,资源的可塑性及包容性较强。

2.2M(市场)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国内体验型旅游趋势明显,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一些著名的旅游区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型观光旅游模式,开发了观光、体验、文化等结合的复合型旅游项目,而消费群体也以中青年、高素质阶层游客为主[4]。杨家城所处的神木县位于我国西部崛起的重要能源基地,京津呼包银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特殊的经济区位,使得该区域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出游率较高。同时,本区域人口众多,这就为杨家城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消费转向更多精神层面的消费,这就为高端文化旅游市场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2)客源市场定位

在综合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对杨家城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合理定位,形成以本地及毗邻地区为基础的一级市场,向相邻省区的大中城市拓展的二级市场和以中部、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三级市场及海外市场。

1)国内市场

一级市场主要指陕北、关中、内蒙古中南部等毗邻地区形成的基础市场,随着假日旅游活动的兴起,交通条件的改善,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是杨家城文化旅游的主要游客来源。二级市场包括相邻省区的大中城市构成的中距离市场,这些地区人口相对密集,收入水平较高,旅游消费观念较为超前。距离杨家城遗址较远的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城市为三级市场。这些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基础好,出游已形成时尚,杨家城对其存在巨大的异质文化吸引力。

2)海外市场

由于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市场均处于汉文化圈内,且经济发达,可将其作为主要的海外市场进行重点开发。其次,省会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将来陕游玩的海外游客吸引到杨家城。此外,海外的杨氏宗亲也是一部分重要的客源。

2.3P(产品)分析

旅游资源只有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才具有市场吸引力,才能给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经历和体验[5]。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资源导向及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通过对杨家城遗址资源及旅游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品牌意识强烈,有利于多种旅游产品的开发

知名度是品牌推广的重要优势。虽然杨家城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还较小,但杨家将却是家喻户晓的。因此,围绕“杨家将”这张金字招牌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对杨家城遗址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历代艺术家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高度地赞扬了杨家将的爱国行为,形成了大量丰富的文学艺术资料,这些都是杨家城文化产品开发的思路及主题来源,同时结合当地深厚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

(2)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比较落后

目前,当地已有部分民营企业投资研发了以杨家将及其文化为特色的相关产品,但从总体上看,水平和层次较低,涉足范围较窄。而其他围绕边塞文化、陕北民俗文化开发的旅游产品几乎没有,整个遗址区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比较落后。

(3)产品特色突出,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山西、河南等地以杨家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的开发给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他们的资源具有相似性,客源地又高度相关。但杨家城作为杨家将故里,其资源具有唯一性及垄断性,在其开发中应突出自身特色,采取错位和差别化的竞争手段,丰富产品内涵,发挥竞争优势。

3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及产品体系

3.1开发思路

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应从分析研究资源特色出发,针对游客市场需求,对遗址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加工,开发出效益最优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加强文化体验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对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各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其开发的总体思路,即以边塞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杨家城遗址和杨家将文化资源为依托,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打造以杨家将文化为主,边塞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及陕北民俗文化为辅的文化体验旅游区,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和谐共生。

3.2旅游产品体系

在以资源为导向的遗址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下,杨家城文化旅游形成了以观光类、体验类、文化创意类为主的三层产品体系。

(1)观光类产品

观光类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文化观光和自然观光两大类。文化观光类产品主要依托杨家城遗址、明长城遗址等历史遗存开发独具特色的观光游憩型产品,如殿宇遗址、烽火台等。而自然观光类则依托塞外风情及黄土风貌,开发大漠风貌观光产品。

(2)体验类产品

体验类产品开发是遗址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主要依托杨家将历史、边关生活以及陕北民俗文化,开展边塞文化体验、军事体验、地方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如军营大帐、仿宋古街等。同时,还应积极联合其他配套服务产业打造休闲类的旅游体验产品,使游客在休闲的同时也能感受和体验到遗址区浓厚的历史文化。

(3)文化创意类产品

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对杨家城遗址资源文化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开发,在产业联动和集聚效益的作用下,挖掘和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文化产品,如影视城、动漫基地等,大大拓展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涵。

3.3节庆旅游产品设计

节庆活动能以独特的方式吸引大量的区域内外游客,产生相当的轰动效应,具有极强的旅游宣传功能。结合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可以策划设计一系列节庆旅游产品。

(1)杨氏祭祖大典

举办杨氏祭祀大典,可以为杨氏宗亲、英雄儿女提供一个继承杨家将文化血脉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全球华人提供一个缅怀、继承、弘扬杨家将精神的平台,使杨家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2)杨家将戏曲文化节

借用杨家将戏曲辐射的影响力,举办和杨家将相关的戏曲表演大赛,成为提高杨家城遗址知名度和弘扬杨家将文化的节庆活动之一。

(3)陕北民俗艺术节

以民俗艺术文化展示与体验为宗旨,依托陕北民俗文化及特色美食资源开发陕北民歌赛、陕北民俗文化展演、陕北美食节等形成民俗艺术节系统节目。

4结语

通过运用RMP模式对杨家城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市场、产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杨家城遗址发展文化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在开发时,应以遗址保护为主,文化旅游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以杨家将文化为主,边塞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及陕北民俗文化为辅的文化体验旅游区,以实现杨家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林渊,霍佳.神木杨家城的历史学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2012,(4):66-69.

[2]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1):103-108.

[3]刘春.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6):2-4.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3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明显的问题,这成为我们严格执法、塑造良好交通环境的严重阻碍。以查处违法车辆、对当事人进行违法处理为例,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和看法。

1、硬件设施有欠缺,是执法过程的主要阻碍

在执法过程中,民警装备的完善是执法顺畅、执法便捷的重要保障。首先,在上路查车的任务中,警车配置存在很大的问题。中队的警车大多存在老化、部分配件失灵的问题,在执行巡逻和追逃等紧急任务时,偶尔会因车辆性能问题,影响快速有效的执法,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危险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对警车进行定期保养,甚至直接更换车辆,民警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车辆的维护。这既是对执法过程高效顺畅的保障,也是对民警人身安全的保护。

2、偶尔对查车地点的选择不够灵活,间接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夜晚查车的过程中,有时选择的地点不太恰当。举例来说,一次夜查曾在城郊高速旁进行。那条道路上没有路灯,路面宽度很小,从这里经过的车辆也是寥寥无几,存在酒驾的可能性更是极小。虽说存在酒驾或醉驾人员抱有侥幸心理抄小路的可能,但这种现象毕竟是极少数。

2、执法过程受到当事人的抵触

在处理酒驾、醉驾等危险驾驶罪的过程中,经常有当事人不愿配合,甚至对民警恶语相向的情况出现。在一次派出所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当事人听说要采集手机信息,立刻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个人信息不应被输入到网络中。经工作人员再三解释后,当事人才愿意配合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证明人民群众对执法过程还存在诸多疑问,是法律意识的欠缺。我们相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适当公开执法的必要流程,提高普及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公安机关的信任感。

实习的光阴像流水般的过着,很多工作都很快上手。面对违章车辆我都严格处理,按程序办事,在民警前辈们的精心指导下,我已经可以灵活应对多种交通违法问题,并在他们的身上学会了如何跟群众打交道,如何处理一些群众违法后抗法事件。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已让我融入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交警队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既学到了民警对待工作认真的精神,也感受到优秀集体的团结一致、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让我能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体会到了民警们工作的辛苦、幸福和挑战。说辛苦,是因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工作的时候基本没有闲得时候,而且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都时时在岗,很辛苦。说幸福,是因为在这个战斗的集体里,同志们都相互帮助,团结一心,有很多人关心你,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很幸福。说挑战,是因为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处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故,每个事故都不一样,面对的每个人也都不一样,还必须需要工作的专业知识,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充满了挑战。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4

2009年7月,广州市,一司机酒后驾驶奥迪汽车撞弋一辆自行车与道路北侧人行道上的路灯,并弃车逃离现场。事故造成一名骑自行车的35岁女性当场死亡。

2010年1月,江苏金坛市,一名私家车主酒后驾驶导致1人死亡,4人受伤。死者是1名高中生,受伤的4人中,有3名是高中生,另1名是当地居民。

抑制神经的“麻醉剂”

当酒精进入人体内后,对身体和精神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对后者的伤害更大,而驾驶交通工具恰恰就是一种受头脑支配的操作。酒是一种麻醉剂,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醉酒现象也称为急性酒精中毒。饮酒后,酒精对身体的麻痹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首先经历兴奋期,期间话语增多,精神亢奋,这是因为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在酒后1个小时之内只达到60%,这个时候无论是思维还是动作都不混乱,比较协调,司机上车、点火、起步都没问题。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会达到95%,酒精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脑部,大量的酒精会杀伤脑细胞,使整个运动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反应都变得迟钝,导致驾驶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反应在外部来看就是活动迟缓,视野变窄,无法看清路边的景物,辨色力减弱,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运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大打折扣,尤其在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上会“慢半拍”。我国清华大学曾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在遭遇到紧急情况时,一个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0.75秒;而在仅仅喝了350毫升的啤酒半个小时后,3位受试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就均延长了一倍左右。要知道,当车速在60千米/小时时,反应迟缓1秒钟,车子就已经跑了16.67米。科学表明,饮酒者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酒精50毫克时,就会影响正常的反应速度,达到150毫克时,反应速度仅为正常时的一半。所以,据调查统计,交通肇事率与酒精成正比:当酒精在人体中的含量从0.3%增加到1.5%时,驾驶车辆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率从正常驾驶的8倍猛增到128倍。而且还有部分司机在酒精的作用下,危机感被麻痹,情感处于异常状态,脾气暴躁,喜欢超车和超速。于是,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为何会有人酒后驾车?

如果说不知道酒后驾车的危险,那是绝对不应该的。在考取驾照的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日常培训,肯定都会着重强调酒后架车的危险,但为什么有的司机还会明知故犯?究竟是怎样一个心理呢?

首先就是侥幸心理,而且这几乎是所有酒后驾车司机的共性。酒席结束。时间已晚,不少司机会抱有夜深人静,“行人少、车辆少、交警也少”的侥幸心理自己偷偷开车回家:还有的司机以前有过类似经验,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于是冒险上路。在对北京、上海、广州3地,调查对象为20~40岁的普通大众及非职业驾车者的一项调查中(调查有效样本共943例:广州331例,上海301例,北京3ll例。其中非职业驾车者组461例,普通大众组482例),有95%的调查对象听说过酒后驾车造成的相关事故,71%的受访者认为“酒后一定不能开车”。尽管如此,仍有10%左右的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酒后驾车比较危险,但偶尔开车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也有10%的人认为“如果喝得不多,开车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通过这项调查还发现,女性对酒后驾车持反对态度的比例(81%)高于男性(72%)。

其次就是过于自信。一方面是自信于自己的酒量,认为喝点酒根本不会影响自己的神志:另一方面是自信于自己的车技,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拥有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们身上。另外,酒精也像兴奋剂,平时比较谨慎的司机,在酒精的麻痹下,思维和言行会发生很大变化,胆子变大,不能自控,对什么事都不在乎,就在这样一种情绪下进入了驾驶室。

其实,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心理,很多司机对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相关的交通法律知识了解不多,还忽视了自己周围亲友的规劝。他们并没想到,倘若发生交通事故,将给自己和家庭还有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多大的困扰。

你会酒后驾车吗?

那么什么样的司机更容易铤而走险,尝试酒后驾车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会酒后驾车的司机确实有一些共性,心理学上称之为“事故倾向性”,这一理论认为事故与人的个性有关,这也是历史最长和最广为人知的事故致因理论之一。我国有30%~40%的事故是由6%~8%的人制造的。这些人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出事故次数比其他人多得多,所以也被称为“麻烦制造者”。这些人具有的一些特征,使他们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

首先这类人平时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从不严格要求自己,喜欢随心所欲。可能已经习惯于违章或者经常不经意违章,这类人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也说明他们难于严格要求自己。其次是具有争强好胜性格的人,这类人喜欢一路领先,超过前面所有汽车。在平时走路时,这类人也不善于主动避让别人,驾车也一样,不懂得或是不愿意主动避让,喜欢争道抢行。再次是性格暴躁、心胸狭窄的人。这类人常常会因为自己的不如意而心里憋闷,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回来。从心理学上看,这种人内心相对脆弱,遇到一点小事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路上很可能产生堵车、剐蹭、撞车等事故,或有可能撞伤行人。

“事故倾向性”归纳起来基本有如下特征:感情冲动,脾气暴躁,没有耐心,不够冷静,喜怒无常,理解力低,轻率冒失等。

酒后驾车为何屡禁不止?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5

陕西省府谷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志鹏带领警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府谷县经济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降事故、保畅通、保安全”为中心任务,全力遏制群死群伤事故,积极开展了“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工作模式,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和“五进”宣传活动,全面推进“一队、一所、一岗”目标建设,坚持走政治建警、素质兴警、机构活警、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之路,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素质考核活动,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创建“平安畅通府谷”,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晋、蒙三省(区)交界处,以交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被称为陕北的“黄河金三角”。这里有一支执法严明、服务热情,深受当地群众和过往司机称赞的执法队伍,它就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府谷县交警大队。

陕西省府谷县交警大队下设三室一所九中队,分别为政办室、法宣室、督察室、车管所、事故处理中队、秩序一、二中队、城区中队、孤山中队、三道沟中队、清水中队、武家庄中队、大昌汗中队。大队拥有警力277人、协警员244人、共有党员38人。

作为陕西省府谷县的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大队长、二级警督的张志鹏,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依然精力充沛,思维深邃,情感执着,做事踏实,典型的高原汉子。在长期的社会治安工作实践中,先后成功处置了90余起,解决了疑难复杂的治安事件和纠纷370余次,协调处理了非正常死亡案件200余起,参与并组织侦破了杀人、抢劫、伤害等重大刑事案件30余起,打击处理了街痞、村霸等各类流氓恶势力120余名,被誉为“打黑英雄”。与他工作的战友和与他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为其豁达干练、果断的魅力折服。

队伍建设是公安机关全部工作的根本,也是保证。近几年来,陕西省府谷县交警大队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方针,坚持不懈抓规范管理,抓典型示范,抓激励竞争,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交管队伍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府谷县交警大队认真组织全体民警和交通协管员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等内容,反复组织开展以“我为交通管人民,还是我为人民管交通”为主题的思想讨论和 “队伍作风整顿”、“以人为本,

文明执法”、“端正执法思想,提高人民满意度”等一系列专项教育整改活动,使全体同志澄清了模糊认识,摒弃了以管人者自居的思想,坚定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同时,坚持不懈开展练兵竞赛活动。以“三懂五会”为目标,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不定期邀请县局及邻近县市公安法律专家、各警种业务能手授课,分期分批开展全员封闭式轮训,不间断开展微机技能操作、事故模拟现场勘察、假牌假证识别、拼装报废车辆鉴别等业务技能训练比武活动,苦练岗位基本功,实现“三熟一精”和“一口清”目标,有效提高了民警执法水平和实战能力。重新修订了包括党务、政务、事务、财务以及岗位职责、值班备勤、执勤执法、教育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共计19类174项,用制度约束、规范民警的行为;建立了一种绩效考核机制,制定了各个工作岗位目标责任,研究出台了《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及实施细则》,实行考评结果与岗位津贴挂勾、民警考核与单位争优衔接的等级化激励竞争机制。强化督察措施,将警务督察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把“五条禁令”和无违纪责任书的落实兑现作为队伍管理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队伍纪律

管理,加强对民警执勤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确保了执勤执法工作的规范。

在府谷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府谷县交警大队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效能八项工作制度,对政务公开、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细化,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研究出台了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社会承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结合窗口服务实际,启动窗口文明规范服务行动。在队伍建设上重教育,重管理,更重整章建制;重整改,重激励,更重典型示范;在抵预风险、迎接挑战的历程中培育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树立了一批有勇有谋、能征善战、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将才和典型,总结出了一套队伍管理和业务工作模式并初步形成了长效机制。

坚持开门评警,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紧紧抓住“走访、评议、反馈、整改”四个环节,力争在走访交流中受教育,监督评议、整改落实中求进步。抓走访进基层,突出一个“全”字,开展入户走访、五进宣访、案件回访等全方位走访活动,听民声、访民意、解民怨;抓评议拓领域,突出一个“广”字,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评议员、新闻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警营开放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和意见,认真检查剖析队伍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抓反馈重民生,突出一个“情”字,坚持带着真情访民情,带着问题听民声,带着责任找差距,带着收获回警营,从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抓整改促成效,突出一个“实”字,

对走访查找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拿出整改方案,由大队领导分工负责,逐一解决落实。府谷县交警大队将队伍建设和公安交管执法工作紧密结合,在执勤执法活动中,严格遵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全面推行“说理执法”模式,坚持做到“四个讲清”。积极推行人性化执勤执法活动,真正做到依法管人、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杜绝不规范不文明执法现象。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和重教育、轻处罚的法理精神,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留有余地”的法律政策,开设“交通安全宣教课”,帮助违法驾驶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有效地促进了违法行为的公正处理。同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度,建立执法工作基础台帐和单位、民警执法档案,健全执法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将执勤执法工作纳入全程监督之中,并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做到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县小汽车拥有量与日巨增,城区的道路交通秩序压力很大,特别是近年来私家车与电动车的增长势头迅猛,而城区道路的承载能力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造成了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的日益激化,加剧了城区道路交通的拥堵,直接导致了停车矛盾、车与路矛盾以及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矛盾进一步尖锐。人车路矛盾的突出,特别是各中小学、幼儿园门前的交通秩序不尽如人意。为此,交警大队在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治理:首先是科学安排警力,在上学放学时段,给各

中小学幼儿园门前路段增派警力,强化特殊时段、路段交通秩序管控;坚持不懈开展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志和标线,开展禁止鸣笛、文明行车等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启动了旨在保护中小幼安全的“护卫天使行动”,在校门口设立了“护学岗”,组建了“女警队”,承担起学生的道路安全保卫任务,全力为青少年儿童铺设一条交通安全保障线;与各学校进行广泛交流和协调,通过学校、班主任、学生要求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尽量不驾乘私家车,不在学校门口停车等候学生;与城建部门协调配合,架设过街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与运管部门共同探讨协调,在上学放学时段增加公交车班次,有效缓解学生乘车难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工作。

酒后驾车已成为交通事故中的“一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张志鹏队长带领交警大队干警坚持不懈的开展了对酒后驾驶行为的查禁和治理。酒驾适用新的法律规定出台之后,他们抓住这一机遇,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新的法规家喻户晓,特别是对醉驾第一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周组织两次查禁活动,严格规范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坚持不懈开展酒驾查禁活动,通过治理彻底杜绝酒驾行为。

以煤炭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府谷县带来可观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交通压力,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让这个县的运煤车辆和其他各种车辆逐年的递增,另一方面交通道路基础设施没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改善,加之当地正式交警的人数少,从社会招来的协警成分复杂,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原本就困难的当地交通雪上加霜。为了缓解府谷县主干线路的交通压力,交警大队的全体警员在队长张志鹏的带领下科学安排勤务,在管控道路里程长、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的把70%的警力摆在路面上,实行24小时三班四运转得勤务模式,并采取定人定责、划段包干、错时联勤、远程分流、领导带队等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确保路面管理秩序不失控。进一步加大道路巡查管控力度,让每一辆巡逻执勤的警车高效运转起来,让每一位交通民警和协管员发挥最大的管理潜能,让每一起交通违法行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管理和纠正。持续加大对故意、恶意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所有逆行、插队的机动车驾驶人不仅要按上限处罚,而且必须强令其绕行到队尾重新排队等候行进;对所有涉牌涉证、驾证不符等违法行为,充分运用扣车、扣证、记分等强制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对一些尾随、跟踪执勤人员伺机违法甚至公然挑衅,围堵执勤人员和车辆的严重不法分子进行秘密取证,从严从重予以打击处理。协调配合,形成长效机制,主动与超限、煤检、公路收费等部门配合,扩宽道路空间,提高工作效能,形成管理合力,保证府谷县境内主干线和出境口畅通。加大宣传力度,栽设警示标牌、发放温馨提示卡,提醒过往司机按序通行。同时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跟踪报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

酒驾的法律知识范文6

关键词:应用写作;高职院校;文字力;职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09-0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既注重传授学生应用性知识,又不能忽视实践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在三年的教育过程中,应区别于本科的学科型教育,着力培养动手能力较强,具备基本的和岗位实践能力,能应对社会职场招聘考核的合格学生。

当今人类社会即使进入了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贮存,还都必须依靠语言文字作为中介,都离不开写作这个工具。正因为这样,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大学生对本国语言文字修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根据。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都开设了专门性的写作课程,以促进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日本的著名写作专家木下是雄在《理科文稿的写作技巧》中曾说:“美国的大学里,不论学生的专业是什么,普通教育课程都要安排英语作文或者修辞学科目,其内容就是把信息和观点用国语准确地、有效地记述下来的训练,或是作文的方法论。”由此可见,应用写作这样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应用写作应成为学生一种必须掌握的能力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借此培养各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虽然写作课程被定为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但目前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没有达到开课预期的目的。因此,针对目前就业市场最常用的是何种文种;市场中掌握该技能的优劣与学生的就业率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缺乏写用能力的毕业生能否胜任与其对口专业的工作;用人单位对此持何看法;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教授写作课,让写作能力成为学生走进职场的加分券……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专业教师深入思考。

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笔者深入实务部门进行了调研。通过访谈,有关人士对相关问题颇有见解。

(一)目前就业市场最常用的是哪些文种

目前,就业市场招聘的职位虽然各不相同,但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文种有通知、请示、函、报告、计划和总结,除此之外还有条据类文书等。此外,应用文从出现发展至今,因社会市场的需要,不同的学科也衍生出不同的应用文种,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增加了部分新的门类。如经济类文书中的审计报告、意向书、合同、可行性报告、招标书与投标书、催款书、经济总结、经济言论、经济述评等;法律类文书中的法律申请书、公证文书、申诉状与答辩状、状与上诉状等。除此之外,旅游管理类的导游辞等,这些文书和就业市场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也不可或缺。因此在开设写作课程时应结合市场需求,重点讲授与训练此类文种,让学生达到得心应手,能一蹴而就的程度,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二)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场中掌握该技能的优劣与学生的就业率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求教了专业人士王夏先生(原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助理、现为知名律师)。他回答,在招聘录用过程中,他们更青睐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要看学生的专业特长,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应用写作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分工不同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技能会有所不同,但不论在职能部门担任何种工作,他认为写作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个从业者要善于表达自己,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即能说会写。写作技能属于后者。特别是专业的应用写作,因其直接功用性强,工作上随时都会用上,如司法文书的制作、调研报告、函、请示、市场调查报告、总结等,使用频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掌握应用写作技能是每一位学生的当务之急。所以他认为有较强文字表现力的毕业生是职场的宠儿。

(三)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现状

目前已在单位实习工作的毕业生中,他们的写作能力如何?有哪些需要强化或注意的呢?针对这个问题,王斌(海口市美兰区法院刑、民庭书记员)告知,他接触了几名高职院校的实习生,可以说他们的专业技能比较扎实,工作时上手很快,而对文字表达方面,毕竟经过十来年的母语学习,表情达意基本清楚,但细细究来,应用性的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主要体现为文种的正确选择,格式的规范使用,语言的准确通畅等,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这些要求。比如让一名学生拟一份转发性通知,因是层层转发,他写成《关于……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标题制作格式非常不规范;又如让他拟写一份向某上级单位申请拨款的报告,写成《关于……的请示报告》显然是选错了文种,把“请示”“报告”两个类似但不能通用的文种混淆了。因为“请示”呈上去会有一份批复发下来,而“报告”则一般没有答复。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执行效率,这样的写作有时甚至会贻误大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他认为,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巩固和强化应用写作的细节方面如格式、语言等,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非对口行业,应用写作的能力尤为重要

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求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理念也大为张扬。在非对口行业,应用文写作更能突显作用。海口市某一医药公司的老总黎先生欲招聘一名秘书。关于招录的初衷,他本想招聘一名秘书专业的学生,通过简历筛选,发现众多高学历的求职者中有一名高职高专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该生的简历制作别具一格,图文并茂,精致美观,内容充实,能从中体现其资力、内涵,特别是简历附带的求职信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让他们了解她欲加盟的诚意与信心。从简历可看出她的写作水平。在她的简历中注明所学课程中有《应用文写作》以及几门文秘类的课程,让他们对这名具有较系统法律知识、还掌握文秘技能的毕业生非常感兴趣,便向她伸出橄榄枝,给她一个面试的机会。通过面试、专业笔试和背景调查等程序,他们则认为她就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因欣赏而最终正式录用了这名毕业生。

当然,录用只是一个开始,这名毕业生在工作方面能胜任吗?特别是在文字表达方面能否让招聘方满意?事实证明,该生的综合素质很好,日常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较强,如所拟的计划、总结、发言稿、通知、会议纪要等,写得比较规范准确。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涉及到一些商业方面的应用文,如市场调查、项目企划、会展设计等,她的写作能力要薄弱些。所以黎先生建议应该强化毕业生这些实用性的知识,毕竟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曲线救国”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五)毕业生对学习应用写用课的感想与建议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向目前正在单位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询问对“在校内所学到的应用写作知识能派上用场吗,对该课的学习有何建议”等问题求证答案。

应届毕业生张同学告诉笔者,他在海警支队实习。在工作中,他认为写作能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用人单位要求很严格,如在撰写交通事故勘察报告中,谴词造句表情达意是否准确,是关系到定罪量刑的关键。如果事故原因由“酒驾”引起,到底是“饮酒”还是“醉酒”驾车,只是一字之差,处理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总之,写作技能在工作中非常重要,要达到措辞准确,文法严谨,言简意赅,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在学校时学习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当时没感觉到它的重在性。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应用到了,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还要不断努力啊!另外他认为,要想掌握得牢固,应该是小班上课,老师精讲多练,从而让学生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二、开设《应用写作》课程应惠及全校学生

综上所述,《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遍及全校,根据不同的学科设置,开设不同的应用写作课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在求职中助他们一臂之力。以上是应就业的需求对高职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所展开调查而汇总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下面针对《应用写作》课程目前在高职高专的开设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浅谈个人的见解与对策:

(一)《应用写作》课开设很有必要。提高写作能力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加分券。这种意识应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学生,以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二)从反馈信息中得知,不少高职毕业生的写作水平从细节、规范、准确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写作课程应设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这是学生们走入社会的必备技能,让所有学生从中受益。

(四)《应用写作》课的内容应根据实际功用有所增删改换,与时俱进,发挥其更大的效能。

(五)为提高授课效果,写作课宜小班(不超过50人/班)授课,便于教师精讲多练,精心批改,达到精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