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法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纪法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纪法教育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1

1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的变化。而此时,农业发展也逐渐受到了市场的影响,出现很多新问题[1]。具体表现在:一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二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偏低;三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偏低;四农民增收缓慢等,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到WTO之后,面对激烈的农业市场竞争,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势在必行。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无论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还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推广,能够将更多农业新技术传播给农民,以实现上述目标。因此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是推动农业科技革命的必然趋势。同时,积极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当前,我国9亿农村人口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且1亿多乡镇企业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不到1%。而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直接决定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现状,应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2]。综上所述,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开展该项培训工作显得十分必要。

2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的对策

2.1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农业科技实用性

农业实用技术作为当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农业工作,但面对新形势,重视实用技术已然远远不够。对此应适当丰富培训内容,向产前良种、良畜等新品种、新农机及产后贮藏、加工等技术方向延伸和推广[3]。同时,对传统养殖技术的改造也十分必要,在培训中,应兼顾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类知识的培训,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此外,针对培训对象而言,应单纯从农民的培训转向农村干部、农业部门领导等企业、技术人员扩大。通过发展大农业、大农村,促使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朝着更为广阔的范围发展,以不断提升我国农村生产水平。

2.2树立现念,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模式

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更好的形式,才能够促使农业科技教育发展积极作用。除了实践培训之外,还应结合本地农业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培训形式。认真研究和总结绿证培训、青年农民跨世纪培训工程等培训经验,探索更多更好的培训形式及载体。如公主岭市采取培训与考察相结合、培训与洽谈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4]。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点。现阶段,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应切实站在农民需求,为培训创造条件,拓展农民与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成人教育等范围,促使更多农民受惠,逐渐构建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等技术逐渐渗透至培训工作中,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公主岭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开展培训工作,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促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富有成效。

2.3切实结合农业经济,提高培训有效性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切合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注重与当地重大科研、开发等项目的结合,将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吸收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参与到技术传播过程中来,逐渐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及使用制度。同时鼓励农村中各类科技户、示范户通过培训实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及效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在示范户建立基础上,将教育培训实习及试验示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切实做到重心下移,真正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不拘形式,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到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等绿色环保工作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切实感受到农业科技教育对自身的积极影响,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

2.4明确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目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给予支持。因此应明确培训目标,并坚持“层次性”原则,逐渐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充分整合当地农业资源,提高培训有效性[5]。同时针对一些具备经济条件的市、县,可以在现有农广校中心校的基础上构建农业教育科技培训中心,或者与农技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地方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明确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在促进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切实结合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方式,逐渐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鹏.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87~388

[2]张也.新形势下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农民科技培训,2012,(02):9~11

[3]彭文.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云南农业,2013,(07):17~18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意义 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素养、法律头脑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确立下来,这就意味着沿袭多年的以计划经济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观念必然为符合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市场经济思想观念所替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市场主体权利保护、市经济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自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向较高层次的法治社会迈进。在法治建设中,人是法治的主体,也是实现法治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其状态都是以人的活动和行为最终依归。因此,必须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才能使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3,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配合普法教育,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这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法制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需要特定的氛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也遵循这一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法制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法制教育的需要。“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法制状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法律的信念,进而影响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在高校形成一种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实行依法治校。首先,高校规范性的内部文件作为高校内部的自治规则,是对法律规范的补充,必须重视学校与大学生双方的权益。其次,高校的各级管理表作为高校管理服务的执行表,必须尊重管理服务的对象―――大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真正将管理服务工作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依法办事、依法治校。

2、端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法律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法律教育课是基础课,可以不认真教学的片面思想,树立一种积极科研,认真教学,严格要求学生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的重任和使命。同时,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还要教育学生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改变那种重视专业课而忽略基础课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把法律基础课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研究,努力学习。

3、增加法律教育课的上课时数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向素质教育转轨。体制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具有法制意识。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执行。目前,我国高校中法律教育的上课时数过少,这与我们提出的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与法律教育课的地位也是不相符的。因此,要重视法制教育,就必须切实增加上课时数,把法律课的上课时数增加到甚至超过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时数。此外,开设法律选修课,使大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专业有用的课程来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得到更多的法制教育。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3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二、全册教学要求

1、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4、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6、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7、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在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在学习中学生将结合实际,认识直径、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能有条理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在学习中学生将正确辨认不同方向,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在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专题性的生活,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在复习中不单纯让学生做题,每个单元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以尝试解答一些联系题目。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圆的特征,圆的对称性的认识,探索圆周率的意义以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比的认识,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比的意义。

难点:1、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5、课时安排

(一)圆的认识14课时

(二)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三)图形的变换4课时

(四)比的认识10课时

(五)统计5课时

(六)观察物体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4

摘 要 廉政教育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宣教形式,提升廉政教育警示效果,是加强和推进廉政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克拉玛依廉政教育基地以围绕“四个突出”,加强“四化建设”为目标,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丰富宣教形式,提升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效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廉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廉政教育 反腐倡廉 宣教形式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勤政廉政,反腐倡廉形势总体向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加强廉政宣传教育也显得极为迫切。克拉玛依廉政教育基地是“中石油集团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新疆自治区廉政教育基地”。基地以廉政警示教育为主要形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廉政教育的宣教方面,廉政教育基地为市油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营造了良好廉政教育氛围。

一、突出廉政教育基地宣传教育创新化建设

(一)创新宣教形式。为了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一方面利用图文并茂、新颖独特的各类展板以及色彩丰富的廉政作品,通过互动感应式电子书、电子作品展播屏等现代化感十足的声、光、电手段多方位立体式效果来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比如:感应“电闪雷鸣”警示区、“警钟长鸣”、感受人生不归路、体验地面互动设备等,这些特殊的声、光、电表现形式让廉政警钟声声入耳,反腐教育深入人心。

(二)拓宽宣教渠道。教育基地有效利用了新媒体。通过触摸电子书、弧幕投影等传播标准高、质量高,内容丰富,设计精美、互动灵活的电子设备,向参观者介绍反腐倡廉工作。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QQ群、微信这些方便、快捷、受众面广的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发挥了新媒体的作用,扩大了阵地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提升了廉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丰富宣教内容。在做好宣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对象确定宣教内容,是党风廉政教育与时俱进的主要表现。把教育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创新思路、方法和形式,使整个参观活动寓教于理、寓教于乐,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突出廉政教育基地宣教讲解立体化建设

(一)注重实效,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及廉政教育的重要性。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政宣教,我们将法纪条规、案例警廉的教育纳入宣教重点,通过真实、相似的案例触及他们思想动荡的边缘,达到警示的教育。

(二)狠抓预防,加强关键岗位的廉政教育。推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除了做好领导干部的宣教外,还要注重关键岗位人员的宣教工作,教育内容主要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为重点。对此,我们根据不同岗位的职务风险点,针对不同的岗位职务特点,寻找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针对性教育,重点突出行业特色和岗位特点,解决不同的教育问题,打牢思想基础,确保警示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三)突出警示,加强企业员工的廉政教育。加强国有企业的员工的廉政教育工作是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是国有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前来参观的很多员工都认为我不是领导,没有钱、没有权,我有什么可贪的?殊不知,很多员工就是因为思想松懈,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再加上企业监管不到位,低职岗位的职务犯罪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因此,我们以案例分析和观看警示教育片为主要内容开展廉政教育,使广大受教育员工通过警示案列教育,自省行为,修正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规范行为。

(四)责旁双重,加强家庭助廉的宣教工作。国廉则安,家廉则宁。配偶的廉政意识与家庭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夫妻间亲密的特殊关系,往往对廉政工作十分有效的监督、提醒工作。通过家庭助廉的教育活动,让助廉者知道美好富足的生活人人向往,但通过物质比出来的只能是短暂、肤浅的满足感;让助廉者明白廉政对于自身的教育意义,明白自己对于反腐倡廉工作不是一名旁观者,而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助廉者和参与者。

(五)精神洗礼,加强中小学生的廉政教育。反腐倡廉不但要从成年人抓起,更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廉洁、诚实、公正的价值观,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廉政小故事、漫画作品、各类电子互动设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几十分钟对廉政知识的浅显了解,做到关注家人,监督父母,约束自己,支持父母干净做事业、争做一名廉洁“小卫士”。

(六)强化监督,加强社区群众的廉政教育。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面对严峻的反腐倡廉的斗争形势,教育基地的宣教人群还覆盖到离、退休的老人,他们或许曾经在领导岗位上,或许孩子现在在领导岗位上,他们同样是监督者、助廉者。反腐败斗争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要让人民群众说话,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三、突出廉政教育基地宣教案例实效化建设

(一)分类整理,提高案例针对性。贪欲如火,足以毁灭一切。案例中的违纪违法者,有在管理岗位上磨练多年的党政领导,有关键岗位上的业务骨干,也有一般公务员和企业普通职工。他们因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混淆了公权和私欲的界限,以公谋私,最终成为了悲剧里的主角。

(二)现身说法,提高案例警示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往往效果更直接、党员干部更易受到触动。根据这些典型的案例,讲解员会定期梳理,分人群、分岗位的进行宣教,形成实效化、警示化,达到预期的警示效果。特别是用一些身边曾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人的职务犯罪事例现身说法,警示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廉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更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突出廉政教育基地基础管理科学化建设。

(一)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素质提升。自廉政教育基地建成投用以来,办公室成员一直以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围绕“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管理理念,扎实做好基地综合管理及业务接待等各项工作。先后出台了9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各项现场管理工作。

在素质提升方面,基地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考察学习;邀请电视台首席播音员、矿史陈列馆资深讲解员针对讲解员的发音吐字、气息表情、站姿礼仪等方面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培训;坚持“每天一日志,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轮岗,每季一提升”的“四个一”活动。这些具体做法,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加强了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地成员综合业务素质,形成了与外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机制。

(二)坚持与时俱进,做到时讲时新。做为廉政教育基地的讲解员要注重贯彻中央、集团公司、市油田党委的各项文件精神和最新提法,必须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职业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党性修养和纪律修养,通过廉政教育基地这个平台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宣教,传播正能量。

重点学习党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方针、基本制度、法纪条规、案例警廉,及时更新展板内容,适时添加和修改讲解词,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做到时讲时新。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5

抓住成功晋升省重点职业学校的契机,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的指导下,以创省星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要求为标准,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体系为指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为使我校成为国家三星级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思路与创新理念:

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准,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管理、培训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和认真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认真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继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学校网站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影响的计算机教师队伍;认真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竞赛、考试工作,以实现学校提出的竞赛目标;认真发挥好学校广播系统的作用,为学校提供正确舆论导向。力争在网络运用、网络建设、教育信息化研究、计算机应用技能竟赛、考试级考证等方面有成效、有创新、有突破。

三、具体工作及解决措施

(一)上班第一周具体工作

1.完成学校所有信息点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保证现有设备均能正常使用;

2.完成学校各组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的维修保养工作;

3.检查学校所有IP地址的分配和计算机名的改名;

4.完成服务器、计算机杀毒软件病毒库的更新工作;

5.完成各个会议室、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的维护保养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做好*年度*市“保时得杯”学生、教师竞赛的辅导、训练工作;

2.协同实训处、培训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NIT和市劳动局的计算机中级中考试;

3.协同学生处做好“三名工程”中看名片的播放工作;

4.进一步优化校园网,完善学校网站。通过建立信息员网络队伍使校园网站内容更新及时、快捷和丰富;

5.进一步推进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应用,保障无纸化办公系统安全、快捷和高校;

6.做好“远程网络教育”的技术服务工作;

7.作好家校路路通信息平台的数据添加、更改工作,保证上级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及时发到家长手中;

加强纪法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54

当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老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去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也是机械的进行传授知识,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消极的意义。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接受和理解从老师那里传输过来的知识,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大方向的正确指引上,所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更新,需要实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一起完成教学过程的这样一种效果,下面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自学生疑――合作质疑――归纳释疑――巩固拓展。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认识窗口、用画图画画、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疑问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问题学习法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尝试学习法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目标――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再次练习。

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弄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课都有示范的例题,例题中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四、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就是指两人或多人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达到目的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运用合作法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它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五、即学即用学习法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起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习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例如,我在上“画图”时,让学生将他们用计算机画的第一幅作品,作成windows桌面的墙纸,几次课后,又让学生在画图中制作自己的名片,并为他们印制出来,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品时,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一定会将作品珍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的能力有很大差异,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我们既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同W原地踏步,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堂教学尤其要因材施教。

六、创新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之前,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在确立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试图创新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将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等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