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1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上市企业,依据国家的最新标准及规范,推出了面向区域医疗卫生新一代的完整解决方案及产品。
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和提升业务应用的总体思路,并先后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标准基础,为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全国各地掀起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一轮浪潮。
近年来,各地市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而言,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参差不齐,综合性医院的信息化推进速度较快,而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医疗机构以自己的纵向业务为导向,缺乏统一的规划,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使得信息难以交换和共享,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从技术应用架构来看,各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架构,很多功能和应用重复,很多数据在采集和存储上也是冗余的。这种情况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重复利用,容易引起数据的不一致,也加大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加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注的如何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加强卫生资源管理、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卫生行政管理决策支持、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易联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推出的。
方案简介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是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通过该平台可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提升医疗质量;病人通过该平台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居民在区域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在社区等预防保健记录及其所在区域外医院的就诊记录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测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运营情况、疾病诊治情况等。
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对各级医疗机构正应用的系统进行适当升级及接口改造,还需对尚未信息化建设的医疗机构,如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所等进行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
易联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如图。
方案主要内容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数据交换与共享、协同医疗服务等。横向连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实现与上一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通。
2.基层医疗信息管理平台: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提供集中式托管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包含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管理、妇幼保健业务、慢性病管理、基础医疗等业务功能。
3.居民健康信息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全区域内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
4.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面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决策分析的系统,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
5.统一门户应用平台:为居民、医务工作者等提供一站式的门户登录服务系统。该平台包含了居民健康信息门户(或居民健康信息网)、医疗机构门户、卫生行政门户。
6.数字化医院系统:以电子病历、临床业务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7.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8.与医疗机构及各垂直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
方案主要功能
1.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2.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
3.建立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HIS系统或与医院现有HIS系统接口,整合各级医院信息。
4.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5.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
6.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
7.实现区域各项医疗卫生业务情况的实时监管。
8.整合区域内疾控、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管理等垂直系统,实现一体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相关案例
1.成功建设了国内多个地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易联众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等产品已分别在地市中使用。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2
1.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2.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字化社区和乡镇卫生院;3.以信息共享为中心的区域数据中心、全国通用的“协同医疗卡”和各级政府管理平台;4.以人为本的公众医疗卫生服务平台;5.以保障国家卫生数字化为目标的技术标准规范、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
国家新医改方案归纳为“四梁八柱”。四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四大服务体系必须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支撑才能运转起来。主席今年5月28日再次强调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也只有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支撑才能完美实现。
当代医疗卫生信息化正在应用或需要的IT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存储、交换、图像、标识、安全等方面。国内外20多年卫生信息化的实践证明,就信息技术而言,已足以为国家卫生信息化提供支撑。因而,医疗卫生行业对IT的要求,就是如何应用,如何用好;如何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如何成为四梁八柱的支撑,成为党和国家民生政策的载体。
区域卫生信息化推动IT行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医院“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区域卫生数字化国家卫生数字化”的发展,区域卫生数字化对IT行业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1.组织规模化
过去一个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常需要多家甚至一、二十家专业公司实施,而现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要求的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区域整体实施信息化。因而实施公司必须具备相当的规模和相应的能力才能满足要求。
2.专业集团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不仅需要规模化,还需要多专业的集团化。没有多专业集团化的队伍就难以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化。既需要有大医院的HIS系统,也需要小医院的HIS系统;需要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信息系统,还需要各类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各级政府的集成平台等等。种类多且规模大,因此必须具有多专业的集团化的IT公司,才具备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能力。
3.实施区域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需要许多专业性很强,并与高端设备密切相关的信息系统。如PACS,包括CT、核磁、普放、核医学、超声、内镜、病理、心电图等等。目前这类单项公司很多,而且规模常常很小,面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统一的网络、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管理和应用平台,常常难以适应。因此,这类公司虽然需要进一步专业化,但更需要的是区域化的能力才能适应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要求。
4.技术标准化
区域卫生信息化必然成为国家卫生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要避免区域信息孤岛的产生,要实现区域乃至全国所有医疗卫生保健信息共享,必须坚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近年国家卫生部为此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必须作为各实施公司的执行标准。
IT行业发展对卫生信息化有重要引领作用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 托幼机构 信息化 医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R1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4-0050-02
闵行区电子健康档案(EHR)信息平台使居民健康档案兼有居民电子健康记录和电子病历的双重功能,是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生命全过程各项健康指标的集合。胎儿的健康记录依附于母亲的健康档案,一旦出生,他就拥有了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闵行区电子健康档案的特点是一点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实现了健康信息的“在线”、“实时”、“连续”和“整合”。
1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网络的架构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校概况、健康保健、疾病监测及查询分析等诸多内容,涵盖了学生健康的各个方面(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口腔保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体检提醒、心理咨询及视力检查)。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了卫生及教育资源,使学生健康管理由原来的各自为政逐步转变成互联互通,从而达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电子图表、曲线等直观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提高了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对学生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切实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增强了健康管理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同时降低了干预成本。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使学校卫生由“单向服务”向“互动服务”、“传统经验管理”向“规范程序管理”、“单纯体检模式”向“全程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主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接闵行区卫生信息中心,并通过卫生信息中心与区各防治站所联网,服务终端延伸到辖区各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根据使用权限,做到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从上至下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图1)。
2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及功能
2.1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基本信息、健康管理、疾病监测三大模块。
1)基本信息模块 按所属学年、社区、托幼机构、班级将幼儿基本信息逐一输入,同时将社区医生和保健老师的职务、姓名等基本信息输入,提高社区医生责任制服务的准确性。
2)健康管理模块 按所属学年、社区、托幼机构、班级等将婴幼儿计划免疫信息、儿童保健信息和学生健康体检信息逐一输入,针对学生查出的健康问题开展的窝沟封闭、视力矫正、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内容也一并输入,以便动态观察和健康干预。
3)疾病监测模块 该模块信息是由各托幼机构保健老师填报,保健老师记录婴幼儿疾病情况,晨检情况、意外伤害和幼儿因病缺课情况等。该模块还包括网上流行病学调查,告学生家长书、疾病随访表等,对儿童传染病的防范起到检测作用。
2.2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第一时间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实现全系统联网,根据各自应用权限各使用单位都可以进行有限的查询,大大提高了卫生信息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同时电子图表、曲线等直观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社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的干预。
2)有助于做好学校卫生管理 社区医院和托幼机构均安装了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医生在中心内可以通过该平台将幼儿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口腔保健等健康情况录入该系统,实时了解幼儿的健康信息;保健老师在幼儿园内通过该平台得知幼儿的健康情况,还能定期告知社区医生幼儿的其他健康信息,如缺勤、传染病发生、事故发生等等,社区医生可以及时进行处置或提供建议。托幼机构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也同时降低了干预成本。不仅仅根据以上相关信息生成一系列报表,方便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与社区医生统计分析。社区医生可根据所属学年、社区、年级等选项进行详细查询,更有效的管理学生的健康档案信息,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导出,打印等,将资料以文字档案形式保存。
3)提高了学校卫生管理的效率 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每日上传当天指导,真正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一旦发生传染病或儿童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时,通过“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即刻传报至社区儿童保健条线及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各部门接到托幼机构发生紧急事件的报告后,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展开应急处置,如落实消毒、隔离等措施,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处置。事后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对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后续管理等。为孩子的健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节约了卫生资源成本 “学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托幼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连接在一起,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与社区医生资源共享,信息渠道快速畅通,达到简化程序的目的。通过网上交流、电子报表、实时查询,减少了以往靠人员往来,文书传送,既费时又费力,大大节约了卫生资源,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 问题和对策
由于学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刚刚上线,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操作不熟练,经常发现数据丢失的现象;目前系统只能在社区医生与托幼机构老师之间互动,儿童家长尚不能进行查询;系统涵盖的内容还不广,例如自我体重管理、饮食和运动测评、学生生长发育曲线查询等还未建立;与三级医院和防站站所的联网还存在困难,该平台还未开通预约门诊和转诊服务;婴幼儿健康咨询尚未开通,有待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完善。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4
然而,医院信息化建设侧重医院内部系统构建,不适用于评判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在区域卫生信息化里面,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评级标准。这就导致区域信息化系统的目标和功能不明确,作用难以实现。
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厦门市的探索较早。目前厦门已经在区域内建立了信息中心,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不过,这实际上也只是信息工程施工的阶段性成果,并不等于完整的区域信息化平台,无法产生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完整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质上要求整个区域医疗卫生管理及业务体系,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基于此,厦门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分级的七级标准。
其中,0级是没有任何形式的跨机构网络,或连接属于同一机构但位于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专用网络;Ⅰ级是有简单连接同一地区的不同机构,或属于同一机构但位于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的医疗专用网络;Ⅱ级是实现工程标准的统一,即遵循信息工程、平台建设和数据交换等基本标准,可用于患者信息共享和简单统计分析,有覆盖区域内的主要医疗卫生机构专用网络,实现信息技术与实施工程的结合;Ⅲ级是实现业务编码的统一,可用于患者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同时有能力提供初步的咨询服务,初步实现医疗卫生保健业务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机结合。
Ⅳ级是实现业务术语的统一,用于患者信息共享和较细致的统计分析,同时有能力提供咨询服务,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实现业务和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机结合。Ⅴ级是全面实现区域内标准、编码、术语统一,全面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的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同时有能力提供咨询服务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实现业务和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科学而客观的区域疗效、满意度、费用等综合评价及排序。
VI级是全面准确执行国家和相关国际标准,能与区域外平台进行对接,实现数据上传下达、医疗保健业务联动和垂直管理,并与其他系统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分析,支持临床、科研、教学、医疗业务和管理创新,促进个人健康维护。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5
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全面推进的 “中心”建设之一。要有效增强我市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吸纳集聚功能,就必须加快推进适应现代医疗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卫生信息化建设。
一、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网络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医疗服务信息化应用有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进程加快。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覆盖,但是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的需要。
二是存在“网通”而“信息不通”的问题。以市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覆盖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专网已建立,然而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资源共享。如20__年以来已累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00万余份,但实际应用较少。同时存在大量手工填报数据及重复采集信息现象。
三是资金投入与卫生信息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省市已拨款近20__万元用于卫生数据中心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但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筹的、经常性的项目管理和经费安排保障。二、三级医院信息化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是自行筹措,由于难以获取直接经济回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卫生信息化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充分。我委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群体的调查显示,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0%、20.3%和9.6%,对于其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作用更是知之甚少。另外,群众参与信息化实效体验机会偏少,尤其对老年患者等亟需优良服务的群体还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是卫生信息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少、高级人才奇缺和现有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卫生信息中心仅有计算机、卫生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他基层医疗和管理机构多是毕业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卫生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二、对未来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确保前期规划的有序推进。各级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的领导责任,严格按照我市“十二五”卫生信息化规划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建设进程,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例会制度,完善沟通、反馈和解决机制,真正提高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水平。
(二)多措并举,有效破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政府投资初期建设有利于统一目标和管理,但在短期依赖政府投入的同时,应该注重制定长期运营策略,包括分析和预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充分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合作、科技专项、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筹措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三)大力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区域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好已建系统、新建系统以及数据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政府主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专业领域已有的规范和标准,如《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等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在整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专家加快标准和规范制定,防止与实际需要脱节。实现标准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卫生信息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重视卫生信息化在淮海经济区的功能扩展。要在20__年全面实现新农合跨区域资金监管和费用即时结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卫生信息化平台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中的进程,通过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区域内各大城市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委托检验和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传递;实现我市大中型医院与淮海经济区医疗机构多形式联合与合作,加强科学管理、评价和分配,提高区域卫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多措施多渠道向群众宣传卫生信息应用知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媒体开辟专刊专题专栏,及时向市民宣传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内涵、功能作用、应用操作等相关知识;另外在市中心医院等卫生信息化建设程度较好的大型医疗机构设立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居民尤其老年患者等缺乏操作能力的群体切身体会信息化的好处,推动
卫生信息化成果广泛应用。
区域卫生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区域信息平台 思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4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6-01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1]
近20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大中型医院从以管理为主的HIS系统逐步转变为LIS系统、PAC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与HIS系统融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管理系统。目前各个医院数据独享,推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立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医疗卫生各业务部门数据资源的互通互连,提高整个医疗卫生业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面向辖区居民和其他服务对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日常基本信息服务;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物使用和综合管理等业务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支持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信息共享,支持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支持传染病防治、慢病控制与个人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等。
2 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工作
2.1 咨询工作到位,多学习多总结多论证,借鉴最先进实用的方法和实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节约资金。
2.2 采用成熟厂商的放心产品,运用新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
2.3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用户、集成商、开发软件商以及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2.4 硬件建设。设备选型要考虑适用性、产品售后服务、易用性、兼容性和高可用性。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以最少的资源实现计算和存储在云端完成的功能。
2.5 软件建设。在对选择系统开发合作伙伴时要注意选择行业经验以及合作的诚意,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是一个新型项目,国内目前没有标准或者完善的系统供参考。在有行业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系统开发商有很大的精力和耐力与医疗部门配合协作共同来开发完成。
3 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重在顶层设计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国家卫生部提出了“3521工程”规划,四川省提出了“25211工程”和“设计顶层、整合中层、统一基层”的总体建设思路。 [2]
4 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难在数据应用和处理
4.1 数据来源多样化,数据量大。医疗数据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PACS类数据,也就是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图像、文件等;另一类是非PACS类数据,也就是数据库数据,比如HIS系统数据。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及各个相关医疗机构的应用,社区系统、医保系统、健康管理系统、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系统等的广泛应用,数据海量产生。根据估算,中国一个中等城市(一千万人口)50年积累的医疗卫生数据量就会达到10PB级。 [3]
4.2 数据共享与交换。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2.1 区域内医疗卫生数据重复输入,信息分散,导致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2.2 信息的存储和共享技术手段落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网络平台。
4.2.3 区域卫生共享信息中含有大量的关于生命健康、个人隐私、社会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数据,目前缺乏统一的卫生信息共享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信息共享的安全。
4.2.4 医疗卫生机构各个应用系统软件来源于不同的HIS厂商,软件开发语言与运行环境各异,系统的整体体系架构更是千差万别。数据库及数据模型异构。 [4]
4.3 数据管理传输。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存储资源池以及数据访问的通道。各医疗部门的系统支持的网络交换协议不同,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还没有专用数据传输通道和采集标准。
5 小结
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来源众多,数据异构,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区域、不同区域间的卫生信息共享,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降低医疗风险。要想真正地到达这些效果,国家及各地政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体系的难度与重要性,然后积极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 大数据成功预测美国大选.中国大数据.2014-2-25[引用日期2014-02-25]
[2] 汤羽,刘家志,甘华平,陈文,冯昌琪,卜长清,基于云构架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设计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年4月第10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