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1

为确保测量的结果符合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技术要求,并得到最好的测量结果和勘测内容。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每个不同阶段和时期,对完成画图的技术方法测量的准确度和图件的大小比例等细节的要求是完全各不同的。在过去的地形测量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种是地面物体,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物体的平面位置;一种是地址面貌,即用特殊指定的符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状。而土地开发整理的测量内容不但包括地形测量的这两个方面,还应该对地块的面积范围地类及权属等有所表示。

2土地开发整理变更调查要点

土地登记土和地开发整合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为的是实现总耕地的动态平衡和合理使用土地,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因为土地的变化和合并,将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其他权力。因此,测量和土地登记变化的调查是我们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调查之前,依据的地图找到相应的位置并把它圈起来。如果涉及到土地所有权,所有权双方还需要清楚地界定每块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位置和边界,然后才能,进行测绘,最后得出详细的土地实际面积和测绘图。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如果仍使用原来的所有权界限不清晰,那么需要测量人员准确放样将所有权边界,因此,他们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实际的改变只是地类。如果你真的需要调整的土地所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相关认界手续,实地测量以确认边界,制定符合土地相关规程的实际权属图,并进行土地所有权确认,然后再土地薄上登记。

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与成图方法分析

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勘测图是对土地工程规划整体设计和土地施工非常重要的。为此,有条件的测试区域,必须建立基本控制点在国家大地控制网上面,并对其加密以满足以后满足测绘需要。在正常情况下,考虑操作方便,节约成本。近年来测量面积基本都在一千亩以下,因为自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推出这个以来,都未能与国家控制网联网。坐标系统。由于的普及,实施单位没有特殊要求,确定坐标的方法一般都是自由定位法。它不同与过去在坐标自由自由定位确定你的经纬度是通过接收四颗以上以上卫星所发出的信号源,同样叫做地理坐标,然后根据纬度和经度计算出大地坐标,俗称三度带。一般来说,只要观测条件保持良好,卫星信号没有收到特殊的干扰,其准确度大多数都能满足要求。比例尺问题。近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调查地块的过程中,对比例尺的要求大多没有作详细的规定。只要你不交叉测量,根据所要进行开发整理的土地面积大小图纸清晰度和图纸尺寸大小,自动调整比例尺的大小。从过去实际测量情况上来讲,比例尺一般定在范围内,特殊情况下会达到。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以及不断提高的测绘技术,映射方法是高效快速漂亮的礼物,只要现场收集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再通过相关的画图软件编辑这些数据,就可以快速画出美观清晰的成图,还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彩色打印输出或黑白打印输出图。线划图与影像图叠加的新技术就是利用航拍技术配合数字摄影测量仪,通过航拍图生成数字化正射影像图。项目区域内的所有地质地貌及其形态都可以直接通过影像图反映出来,但因为成像时间和影像图的摄制效果和现场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影像图拍摄的地质地貌出现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规划设计人员如能将现场实测的数字化地形地类线划图和通过航拍生成的数字化正射影像图相结合,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形态和实际土地分类利用状况,就能够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2

关键词:测量征地应用

一、引言

随着企业的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作为一名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我有幸参加了企业的几次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租地工作,在工作中经历了一些较为实际的问题,积累了一些感想,提出来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二、传统征地、租用土地测量的局限性

现实中的征地活动本身就牵动着多方利益,极容易引起争议。当地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管理者、又是土地市场供应者,在征地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公正处理好征地中土地面积测量、计算,就可避免许多纠纷。七八年前,在参加的实施征地过程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出采用传统的皮尺丈量的方法对一仟多亩山地进行征地测量,耗费人力物力很大,而且皮尺丈量的方法其数据准确性极差,数据的记录、计算随意性很大,在丈量过程中人为操作的空间很大:主要是丈量时皮尺的任意松弛问题、人为的修改数据、人为增加面积、地块间的界线指认重叠、地表面要求放坡等等问题,造成实际征地面积与已有图纸计算面积(地表面积)大相径庭,甚至达到了面积相差两倍以上的情况,使得用地企业在实施征用、租用土地时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尽管用地企业提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公司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并承诺测绘费用由用地企业支付,但是当地相关部门和村民坚决抵制,不予采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用地企业作出了让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全球定位测量新技术GPS和RTK在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专业角度来看,避免从征、租用地过程中出现传统的弊端的成为可能。

三、土地测绘新技术的优势和发展

(一)、全站仪。全站仪是指:“在一个测站上能同时完成角度和距离测量,并且立即可以计算、显示出待定点的坐标与高程的仪器。”全站仪的测量技术以数字化为先导。在电子记录手簿的配合下,自动的记录测量得到的野外数据,从接口中把数据传入计算机后,利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自动处理测量数据,并进行图形编辑。也可以直接在全站仪上加载跟踪设备(由计算机控制),使其直接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和图形编辑。全站仪测量方法有:(1)悬高测量法;(2)对边测量法;(3)后方交会测量法;(4)偏心测量法。

(二)、GPS和RTK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测量新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RTK技术在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GPS于1994年全面建成,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法,利用GPS测量的优越性在于: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不受天气影响等特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公路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RTK测量技术(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它以其工作环境要求低,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减小误差积累,数据处理简捷,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的优势,在工程征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RTK测量技术应用在征地、租地测量中的精度相对较高,投入人员较少,极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测量成果反映迅速,而且人为操作的因素大大降低。在近期的土地征用实践中,土地管理部门与用地企业达成共识: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测绘公司或土地中介机构对所用地范围应用RTK测量技术进行征用地测量,按照测量技术规程,对征用地区域的边界红线、地界种类逐户逐块进行测量绘图,然后由各户村民带领测量人员现场采集区域内各户的地界点,在测量相邻地块时候相邻的边可以共用坐标点计算,这样可以避免测量边界重叠,利用随机配备的手提电脑和专业测绘软件现场展点、绘图、准确计算出各农户的占地面积,让各农户清楚明晰了自己的土地占用情况,山路、阱、沟渠等未进入农户地界的面积作为村社集体土地归集,这样既保证了测量精度,又确保了项目整体红线面积的可控性。在整个征地测量过程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用地企业、农户四方共同现场监督,每户农户跟随精确跑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成果的质量,减少了地界争议的发生,实现全程阳光操作,也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因素发生;同时征地测量中土地边界清晰、数据精确、全面、可靠,存储简便,有利于征、租地以后备查和调用。用地企业相关部门对所征用、租用土地的边界、面积情况也明确掌控,各项费用支出基本做到心中有数。

四、测量新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控制测量

为满足建设征地的需要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Ⅰ、Ⅱ、Ⅲ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GPS 静态测量,点间不需通视且精度高,但数据采集时间长,还需事后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如内业发现精度不符合要求则必须返工。应用RTK技术将无论是在作业精度,还是作业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线路中线定线

RTK测量技术用于建设征地中线放样,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入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误差小于设定的为止。

(三)、建筑物规划放线

建设征地规划放线,放线点既要满足测量条件的要求,放样精度要求较高。使用RTK进行建筑物放样时需要注意检查土地本身的几何关系,对于短边,其相对关系较难满足。在放样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点位的收敛精度,如果点位收敛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强制测量则有可能带来较大的点位误差。在点位精度收敛高的情况下,用RTK进行规划放线一般能满足要求。

(四)、用地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址点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在土地分类及权属调查时,应用RTK技术可实时测量权属界限、土地分类修测,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五、结束语

建设征用土地和租用土地的测量,要求较高,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测绘, 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 而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的行为主体是土地管理部门, 除了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测量新技术、新方法,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3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治测量;

土地开发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土地整治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土地整治测量是开展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土地整治项目测定位置、形状、面积等地籍要素、提供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基础图件的重要手段。

1、 土地开发整治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土地开发整治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三个阶段。

土地开发整治的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涉及挖填土方量的计算,工程设施的布局,输水管道的铺设,田间道路的修筑等。所有这些,就要求对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权属界线和地类分布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这一阶段也就对测绘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的测绘工作,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统一的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布设GPS控制网。其次是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以满足规划设计时土方计算的需要;对项目区建筑物、构筑物的测绘,如民房、沟渠等自然物体进行标注,以满足规划设计对电力线和输水管线布局的需要;对项目区地类进行测绘既要数据准确,又要地类划分正确,满足规划设计、新增耕地计算的要求。为了便于测绘 的数字化,在土地整治地形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并通过地理信息化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科学手段获取项目区的地理要素,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第三是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和利用现状要详细调查和测绘,提供准确的权属信息,这也是土地整治项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施工阶段,测绘的主要任务是对土地平整方量和面积的计算以及施工放样。土地平整方量的测量一般采用RTK全野外数据采集,将实测地面划分为若干个三角网,建立数字模型(DTM)计算动土方量;面积计算则采用全野外坐标解析法;施工放样则包括三方面:一是工程设施平面位置的放样。二是高程放样。三是项目区范围及工程边坡放样。日常施工中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测绘主要包括:一是对项目工程量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测量。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方量、项目区范围、新修道路、堤坎沟渠、输水管道、电力线路、变压器、附属用房等工程量完成情况。二是对土地整治后的现状和质量进行验收测量,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的标准进行验收。例如土地平整度、坡度项目区整治后各地类面积,尤其是新增耕地面积等都要进行认真的核实。竣工验收测量完成后要提交项目竣工图,交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实验收。

2、 土地整治测量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土地整治测量要求统一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现以邢台县西黄村镇于家庄村土地开发整治(占补平衡)项目为例,谈一下土地整治项目测量的内容与技术要求。

在该项目测量中,我们首先以国家C级GPS点HEB171、HEB172、HEB179为基准,用中海达V30以静态模式做了六个GPS控制点,作为项目测量的首级控制。分别为E001、E002、E003、E004、E005、E006。

2.1地形测量:利用现有地形图编绘勘测定界图高程点密度达不到要求时,还要进行高程点加密。高程点加密一定要进行实地测绘,并检测周围点的高程。还要检测原地形图上的高程数据。采用GPS―RTK测量高程时,利用碎部点和已知点的高差,再拟合计算碎部点的高程。在测绘地物地貌时,遵守“看不清不绘的原则“,地形图上的划线、符号、注记都要在现场绘制完成。由于该项目区属于山区项目,坡度大约在10°―25°之间,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为1:5000,等高线按2米编绘。

2.2界线测量:利用上年度变更后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调绘行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基本农田界线、非农业用地范围界线。对原有农田基础设施和项目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和补测。

2.3界址点放样及界址点测量

利用中海达V30型RTK,以坐标法对界址点进行放样测量。观测方式为单基站观测。为保证界址点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点坐标精度,在界址桩放样埋设后,再用解析法进行一下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中误差为±4.5cm,符合测量精度要求。

2.4面积计算和汇总

该项目区总面积47.4861公顷,权属单位为西黄村镇于家庄村、韩家庄村,李家庄村等三个村所有。

面积计算均采用解析坐标法,并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校核。在计算各权属单位和不同地类面积的基础上,按乡(镇)、村委会为单位,按不同地类进行面积量算汇总。见下表:

项目区土地面积分类表(集体)

西黄村镇

权属单位 耕 地 园 地 草 地 村 庄 农村道路 水利设施 其他土地 合 计

于家庄村 5.3115 32.7529 1.3451 0.2054 0.6356 0.3280 1.2784 41.8569

李家庄村 0.8395 1.5652 0.0021 0.2020 2.6088

韩家庄村 3.0204 3.0204

合 计 6.1510 34.3181 4.3655 0.2054 0.6377 0.3280 1.4804 47.4861

2.5勘测定界图的绘制

邢台县西黄村镇于家庄村土地开发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为1:5000,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范围内界址点、界址线和项目总面积。如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注记;地类符号、比例尺、文字注记、数字要素等。

3、 土地整治测量需要提交的技术成果

土地整治测量需要提交以下成果: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检查验收报告、勘测定界图以及观测记录、计算手簿等。

4、 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面积大范围广地形复杂且要求精度较高,采用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手段进行测量时费时费力,而且有时精度不能保证;采用GPS―RTK定位测量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参考文献:

[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3]《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4]《工程测量规范》(GBA20026-93)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4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土地整合、精准测量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为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及新农村规划,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农业化、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如何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合理规范流转和集约利用,应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进行积极探索。以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整合,不仅最大限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发挥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资源共享,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土地整合的优越性

第一、节地增效,扩大集体经济。实行土地整合后,节水滴灌技术得以应用,田间大埂、灌溉毛渠不复存在,耕地利用率显著提高。以老沙湾镇老沙湾村为例:全村5100亩耕地面积,土地整合后,耕地面积变为5900亩,农户拥有的土地数量不变,机动地却多出800亩,增加了集体收入。不但还清了村里了20万元外债,而且为村队拉了电线6.7公里。走乡入户等措施,鼓励农民土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连片规模经营,使分散、零星的耕地集中,并对土地集中连片。

第二、节水增效,节约水资源。当前,水资源相对匮乏。据调查,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和浪费,地下水位已明显下降。例如老沙湾镇以前打井100米深即可见水,而现在需要300米深度。如何解决节约用水与保障作物合理灌溉的问题显得迫切而重要。节水滴灌技术无疑是农业灌溉制度的一次革命,它将传统的“浇地”改变为“浇作物”,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可实现节水30%左右。如:四道河子镇下八户村土地整合前,大水漫灌的棉花全生育期浇水4次,需水量480m3/亩左右。土地整合后,实施了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棉花全生长期滴水7-8次,需水量320 m3/亩左右,相对节水160m3/亩。若该县有40万亩棉花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则为该县节约农业用水6400万 /m3。

第三、节肥、节药增效。与大水漫灌或沟灌相比,可实现节省化肥20-30%,节省农药用量8%-10%。

第四、节力增效。由于土地整合后滴灌节水技术的应用,在田管作业中,可减少中耕次数2-3次,按7元/亩?次计算,平均可节省开支14-21元/亩。

第五、增产增效。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使灌水、施肥、施药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农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如可实现棉花亩增产50公斤以上,小麦亩增产80-100公斤。

第六、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首先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以老沙湾镇西坑湾村为例:全村8000余亩地,760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1亩。土地整合前,地块分散在十几处,不集中,耕整地、播种、田管、收获的重复作业次数较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人均管理土地面积较少。土地整合后,大型农业机械和高新节水技术的应用使作业速度明显加快,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不仅缩短了作业周期,而且提高了人均管理土地的面积,有效的解放了劳动力,解放出的劳动力又可从事第二三产业或为周边村队打工,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有利于村队的合理规划,改善村队生活环境。例如老沙湾镇蒋家庄村在对田、水、路、 林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了整合,布局十分规则,形成了内部是农田、中间是机耕道、是防护林的环形格局,营造出农田、机耕道、防护林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田园化良好发展环境。8米宽的机耕道为大型机械的引进和使用铺平了道路,同时减少了粉尘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在原有的土地中划分出的防护林区域,不仅改变了以前老沙湾片区盐碱地“种树难活”的局面,而且起到了防风、减风的良好效果,缓解了过去“风吹地膜漫天漂”的不良局面。

土地整合各村委所做工作

各村队严格规范程序,制定具体详细可行的分配实施方案。同时,主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调整完善具体措施。为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对劣质地、低产田地,采取相应补助措施,将各项优惠政策宣讲到位,达到群众满意、家家欢喜,提高了广大农牧民参与土地整合的积极性。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各村委应加大典型引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专门成立调查组,深入到各村,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利用广播、入户宣传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其次要着力提升土地流转质量。在土地规模化流转过程中,及时加强对土地转出方的管理和土地转入方的管理,教育引导农户签订流转协议,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并积极探索组织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农业公司,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和质量。最后是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充分挖潜土地内涵。委托规划编制部门进行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与总体规划的配套衔接。

土地整合的原理和程序

土地整合是通过工程测量学使用高精度仪器RTK卫星时时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利用国家水利建设滴灌技术工程和土地整合相统一来进行的。主要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也可与国家网联测)。工作程序:先各村队组织安排土地整合工作—再进行独立控制点布设—测出各村土地的实际面积以及独立地物—核查当地实际用户总面积—村委研究土地整合细则—村民抓阄确认地块—按照各户村民顺序和土地整合细则电脑分地—检查确认无误进行实地分地—各户村民确认分地边界。

土地整合技术方法

一、野外数据采集

GPS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于施测地块地势较平坦且面积大,基本无障碍物,采用GPS进行外业测量。设备使用南方灵锐S82 RTK。首先仪器设备精度的准确性高、操作性简单。其次技术、设备的优良性和效率性能高。野外操作步骤:先架设基准站,连接流动站,建立独立坐标系统和控制点。当达到固定解的状态下,采集控制点。控制点采集完后,进行GPS坐标与控制点坐标的校正,再进行外业测量的采点工作,主要对独立地物的测量(道路、渠道、高压线、林带等)。外业数据采集时,外业数据全部贮存在GPS的电子手簿里,外业人员用草图来描绘测点的连接关系和实体的地理属性,然后将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文件,根据这些数据文件可直接在相应的成图软件中展点,绘制地形图。

制图软件主要采用南方Cass6.1软件进行内业成图。首先确定成图比例尺,然后数据展点成图,选择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将所有的地物绘制出来,系统中所有地形图图式符号都是按照图层来划分的。最后按照各户村民顺序和土地整合细则电脑分地,必须按照顺序和实物数据进行分测,若少分地,漏农户则重新分测。按照土地整合细则分完后,经个村委对电子版图件检测和抽查。确认准确无误以后进行实地分测。最后将最终图件上交与各村委或乡政府进行资料备案。

分地主要利用南方Cass6.1成图软件中的面积自动求和功能以及国家水利工程中的滴灌技术。通过滴灌施工图将其管线准确放到实地位置,这样既满足滴灌技术要求,也发挥滴灌最优使用化,也满足了土地整合的要求;即每家每户地界与滴灌管线相平行。若管线位置布设在某农户家,均去除管线相占有的用地面积。例如:户主张三家4口人,村内平均5.5亩/人,家内有条管线,管线长度400米,管沟宽度1米。则张三家共4×5.5×666.67+390=15066.74平方米,精度要求不大于5个平方米。读出张三家地界拐点坐标,利用高精度仪器RTK点放样放测于实地,平面点位误差精确到8mm以内。如下为博乐市小营盘镇巴尔托哈村1-4号地的土地整合效果图。

巴尔托哈村1-4号分地图.dwg

通过图件可以任意的检查各村户人员的分地亩数。例如:为博乐市小营盘镇巴尔托哈村1-4号地的土地整合图中的王兰英26.88亩,共计17920.01平方米,点击王兰英边界就可看到面积为17921.4655平方米。

结语:

通过科学的土地整合,完成土地整合的任务,最终达到土地整合的目的和目标。为积极推进新农村现代化、机械化做奠基石。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博乐市小营盘镇土地整合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2、新疆沙湾县土地整合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如何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杨继瑞

4、GB/T 18314 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5、GPS RTK测量技术规程-乌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5

【关键词】测量;土地整理工程;应用

前言

我国的基本国策一直以来都是“切实保护耕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土地整理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工程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密切相关。通过土地整理,不仅能够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还能够促使经济实现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而土地整理工程离不开科学测量,测量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极为重要。

1 土地整理工程测量的概述

1.1 进行工程测量的具体含义

现在我们对工程测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它的定义具体指的就是我们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管理阶段所要使用的各种方法、理论和技术等的统称。过去工程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矿山、交通、建筑以及水利等等,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放样和测图。

1.2 工程测量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测绘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它的服务领域、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学科名称或者是学科的划分也许会变化,但是学科的特点和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其这一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测量学;(2)大地测量学;(3)摄影测量学;(4)海洋测绘;(5)地图制图学。

1.3工程测量的具体划分

现在,我国通常将工程测量分为三个阶段:工程勘测的设计阶段、施工的建设阶段及施工运行管理阶段;另外,也有些人在划分工程测量时是按照不同行业来进行的,比如说桥隧工程的测量、矿山的测量、水利工程的测量、铁路工程的测量、海洋的测量、三维工业的测量以及军事工程的测量等等,各个行业的工程测量一般都会配有相应的教材或者是教科书。

2 土地整理工程中应用测量的工作特点

2.1 符合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在进行测量时比例尺要选择1:2000,但是其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整理区域要选择1:500的比例尺,比如说水沟平整区、道路平整区、堰塘平整区等等。在进行测量过程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符合项目区的要求

土地整理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必须符合项目区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 土地整理工程中测量工作的内容

土地整理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够在确定工作范围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规划说明,依照符合规划的发展形势要求,对于相关系统实现一系列的工作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应用,提升有效的耕地使用面积、改善耕地使用质量、符合生态标准以及农业发展要求,这些工作都是对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采取有效的土地利用措施,就必须结合土地整理要求,实现有效的土地整理。而在土地整理工程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测量了解实际的地势地貌,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为土地整理工程提供数据材料,也是实际工作的重点依据。所以对于测量在土地管理工程中的作用要提升认识程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土地整理工作,推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4 土地整理测量工作程序

4.1工作的准备阶段

第一,对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堪设置;第二,要对已有的测量控制点资料进行收集。

4.2 控制测量程序阶段

控制测量是所有测量的基础,土地开发整理测量项目也是一样,为了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起来,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如果项目区面积较大,应该布设工程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4.3 关于首级控制网的说明

大体来讲,首级控制网都是利用GPS来进行的,一般会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首级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精度达到国家GPS测量规范E级标准,固定误差≤10mm,比例误差≤20 mm;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可在E级标准基础上放宽一倍执行。首级GPS控制网点数≥2个,并埋设固定标志和做好相应的点之记,以便长期保存。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若高程点分部比较合理,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减少工作量。

4.4 有关碎部测量的说明

碎部测量主要使用的仪器是RTK和全站仪。可采用编码测图或草图加点号的方法。用RTK测量时,每天作业前必须检查各参数,并且测量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RTK测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检查,确保测站设置正确。每天采集的数据当天传到电脑上,并做好备份。碎部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主要地物不超过20cm,其他地物不超过30cm。

4.5 地形加密

进行土地整理测量时必须要保证测量技术,因为这项工作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是很强的,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对现有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要求测量;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土地平整区域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依据土地存在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才能为土地平整工作提供更多帮助,提供土地平整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4.6 权属调查及地类测量和统计

地类测量和统计:对各个地类图斑的范围、大小、位置进行测量,各类土地面积要以村为统计单位,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来进行填写。权属调查:1:2000及以下要实地测绘,1:500及以上可以先测量后调查,通常都采用RTK的方法来测量界址点,形成界址点成果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整理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其工作范围而言,能够遵循相关规划说明,依照符合规划的发展形势要求,对于相关系统实现一系列的工作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应用,提升有效的耕地使用面积、改善耕地使用质量、符合生态标准以及农业发展要求,这些工作都是对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测量不仅能够提供土地整理工程技术指引,而且能够提供现实工作数据依据,测量是贯穿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各个环节,所以掌握测量对于土地整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土地整理工程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大力推进社会经济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孟虹.浅谈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土地面积测量规范范文6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数字化测图、地籍图。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的综合性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各地区对地籍图的需求和可靠性的要求逐渐上升,从而使得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涵义、特点,并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际应用做出了总结。

第一章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势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理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动测图的方法。数字化测图是以数字的形成表达地形特征点的集合形态,数字化测图是通过数字测图系统来实现的。数字测图系统主要由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部分组成;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数字化测量技术的特点

第一,精度高。

传统的测图以光学仪器和视距测量方法为基础,且控制测量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逐级布设的原则,其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数字化测量技术则不然,当采用草图法数字测记模式作业时全部碎部点均采用全站仪测量,控制层次也相对较少,而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另外,由于数字地形图产品不存在图纸变形,用绘声绘色图仪输出的纸质地形图图面精度也高于传统成图方法得到的地形图产品。

第二,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较小。

在传统测图技术中地形原图必须在野外手工绘制,而数字化测图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榄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第三,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平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在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的城市规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第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

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成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榄或计算机互联网转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第五,更新方便快捷。

数字化测量工作得到的是数字地形图――以某种格式存放的地形图数据文件,一般数字化成图软件都具有“图形编辑”功能。数字化测量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第六,便于保存和管理

数字化地形图产品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上,仅占有很少空间。这与传统成图技术得到的纸质地形图相比占据着优势。另外,数字地形图产品不存在纸质地形图产品保存过程中的霉烂、变形等问题。数字地形图产品易于复制,这也给保存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数字地形图产品不仅便于保存,而且管理也十分方便,目前已有不少专用软件实现了数字地形图的计算机管理,将数字化成图和数字地形图功能集成在一起,使用极其方便。

第三章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节数字化测量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尽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各种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量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第二节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一、地籍测图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首级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

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系统主要由GPS接受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属于快速静态定位系统。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碎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碎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在测量时要注意点位一般都选择在道路的主干道路的主干道旁或者空旷地带,按照GPS的测量规范,点位周围角15°以上天空无障碍物或大范围水面,点位远离强功率电台、电视发射台、微波中继台、远离高压电线、变电所等。内业计算机为采用随机软件严密平差,并将其平差值直接建立控制点文件,以备测图与绘图之用。

三、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

地籍碎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作业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碎部测量主要包括:(一)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二)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榄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三)内业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外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部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

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五、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成果的整理与验收

首先是内业检查,根据自己的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全面审核一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即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入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入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在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与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为后续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收集相关资料测设首级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

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图形编辑成果整理与验收

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业流程图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地籍图进行测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其具有投资少,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资源消耗小,成图美观、精度高等特点,并且方便修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和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4)

[2]刘述春,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汛.2008(21)

[3]李光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实践与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4]宋其友等1数字地籍测量[J]北京测绘声绘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