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流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度流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度流程管理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规章制度流程管理;管理体系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迅速的发展,随着企业产能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管理的提升,企业由一般粗放型生产向着精细化产品生产转型、由单纯的军品研制生产向多元化市场发展、由分散产品生产模式向产品化设计生产模式改变,企业的战略定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各项管理也开展了提升活动。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型也成为企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1],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其所包含的规定、办法、细则、规程等文件必将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改进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清晰、流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1、相关理论综述

(1)企业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出台后才被正式予以界定,它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特点[3]而制定的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处理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相互关系的准则,是依法治企的依据,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1]。其一般表现为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和奖惩办法等[3]。

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长久的成功,就必须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使之得到贯彻执行[2]。

(2)流程化管理

是一种过程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过程,过程是,有的完成工作,有一定的条件下,相关的信息根据数据单位,不同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传递路线图[4]。流程管理规范化的构造端的卓越的业务流程为中心组织的业绩持续提高业务目的的系统化方法[5]。工作流程安排到通过过程的各部门和各部门,通过表演评价系统的实施,目标和鼓励成功传导各水平的企业,在各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积极推进流动的良性驾驶。这个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化处理,有若干的工作项目和它们的相关人及相互说明工作关系很好,从而实现目标的精细化管理[4]。

2、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关系

首先规章制度和流程有着各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和流程产生的时机不同

任何一个企业在诞生之时,就存在着流程,只是这些流程很多时候没有被规范化。而制度则是在企业的管理者看到企业运行中出现问题,或预计到可能出现问题时建立的。

(2)制度和流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不同

流程一般是用图表表示,可直观的看到业务活动的各个步骤和环节。流程和流程之间通过流程接口连接起来,形成企业的业务活动框架。但流程在描述上不能展示流程的设计思路、执行时的细节以及不按要求执行导致的后果等内容。制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由于制度一般是文字形式来描述,不够直观,因此内容上有较多重叠,如果制定时缺少沟通,可能会出现冲突。

所以本文将流程化管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形成两者在管理上的优势互补,并采用问题导向,运用流程化的管理理念来搭建企业规章制度的框架,建立完善的流程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3、企业规章制度管理中流程现状

(1)规章制度体系状况

目前,企业规章制度体系经过近七年多的建立和完善,框架已搭建,各类规章制度已了很多,基本上都是由职能部门起草的,也就是说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还仅仅是职能制度管理模式,在规章制度体系整体结构上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2)规章制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规模的数量以及所涵盖职责还是比较全的管理、严格的,尤其是要致力于理都是比范,得到了纲常的企业科研产、经理安排,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规章制度的形成、、考核评价和检查监督以及整个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的构建等几个角度给出具体的建议和阐释。

4、总结

企业流程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就目前而言,将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流程化改造,建立流程化制度管理模式,将会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内部管理的阻力和内耗,对企业规范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浅析规章制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4,(1):104.

[2]陈雪岩,徐锦文.对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探讨[J].商情,2012,(19):206-206,118.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网络营销财务工作,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

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财务工作岗位职责

第一条 出纳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

(一)每日在住哲住宿系统打印人民币、银行卡预收款明细表,现金支出明细表,与前台出具的“收银员明细表”一一核对金额是否属实;

(二)每日收取前台预收客房款,认真清点客房款,核对前台上交押金单据、预收款单据及消费明细单据是否与“收银员明细表”中款项一一对应;

(三)日清月结,每日客房款及时存入银行;

(四)协助前台人员编制“XX网站现付业务预订明细表”、“XX网站预付业务预订明细表”;

(五) 每月对前台已审核的第三方网站出具的“月结对账单”进行二次审核:

①网络预订现付业务:相关销售内容是否真实有效、服务费是否是销售总额与约定服务费率的乘积、付款单据是否齐全(包括:对方开具服务业正式发票、服务对账明细账 )

②网络预订预付业务:相关销售内容是否真实有效、预付款项是否正确、由第三方开具服务费发票金额是否与本月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前台人员给第三方网站开具住宿发票金额是否正确;

(六)根据与第三方网站交涉,于预付款预计到账日期查看公司账户资金变化情况,如遇未及时收到款项应及时与对方联系,尽快落实款项支付问题;

(七)每月根据第三方网站出具的“月结对账单”中手续费金额支付服务费;

(八)协助前台人员编制“发票开具登记薄”,账薄中列明:开具发票的票号、开票金额、开票日期、消费房间及经办人;

(九) 定期收回已开具的发票账务联,仔细检查发票开具信息与“消费明细账单”消费总计金额是否一致,确保销售信息真实,发票开具无误;

(十)做好财务凭证的录入工作,依据票款相符、票据齐全的原则,与“收银员明细表”中各项目一一对应;每日确保“预收账款”科目余额与“宾馆客房营业收入日报表”累计预收款结存金额相一致,并确保前台及时将“哑房账”已实现收入结转,做到收入核算准确性; (十一) 配合会计做好各种帐务处理。

第二条 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

(一)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审核记账凭证,复核附件资料,确保账目清晰准确;

(二)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执行情况;监督饭店网络销售客房数量、收入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监控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协助前台人员做好第三方网站ebooking操作系统预付提现模块的运用,督促出纳人员与银行保持良好沟通,保障银行预收款项的及时到账;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3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1.11.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应常规消毒和清洁。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用合适的含氯消毒剂清洗。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1.11.2

设备

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1.11.3

外衣

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1.11.4

垃圾处理

每天清理垃圾,由医院物业工作人员来处理。

1.11.5

装饰

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1.11.6

个人物品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1.11.7用后的废弃物品

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1.11.8

出口通路

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

1.12

玻璃器具

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

*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时可用刀切开分离。

*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应先消毒,再清洗。

*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示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机械装置处理。

1.13

离心机

1.13.1

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

1.13.2

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1.13.3

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盖板后进行。

1.13.4

使用合适的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机。

1.13.5

使用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2.

防火安全准则

2.1

安装有警报系统。每个检测和报警装置都与总警报系统连接。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包括储藏室能听到警报系统的报警。所有有关建筑的防火设置,都应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

防火

2.2.1

隐患的估计和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研究的内容包括:

2.2.1.1

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

2.2.1.2

哪些操作方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

2.2.2

易燃易爆物

2.2.2.1

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

2.2.2.2

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并且冰箱应远离火源。

2.2.2.3

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2.2.2.4

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3

火源隐患

2.2.3.1

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

2.2.3.2

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极性进行年度检查。

2.2.3.3

应尽量消除各种火源隐患。

2.3

灭火

实验室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装置。

2.3.1

灭火器

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2.3.2

警报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查,随时检修、维护的。

2.4

消防训练

2.4.1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

2.4.2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

2.4.2.1

拨打报警电话“119”。

2.4.2.2

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

2.4.2.3

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2.4.2.4

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2.4.2.5

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况。)

2.4.3

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的方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

2.4.4

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几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员)。

3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3.1

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

3.2

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

3.2.1

仪器的维修

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3.2.2

线路检修

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医院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3.2.3

接地

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4.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4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准则

4.1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4.1.1

腐蚀品

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l020)的腐蚀力超过O.635cm/年(55t)的物质。例如:盐酸。

4.1.2

毒害品

毒害品是吸人、食人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

4.1.3

致癌物

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

4.1.4

可燃烧物

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

4.1.5

易爆化学物品

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

4.2

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

4.3

腐蚀品的储存

4.3.1

储存

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

4.3.2

酸性试剂瓶的搬运

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托车。

4.3.3

注意不要在同一区域内存放互相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例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

4.3.4

个人防护装备

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4.3.5

溅溢

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之前,应安排好处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的容器。

4.3.6

化学通风橱

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

4.4

易燃物的储存

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

4.5

紧急处理

实验室必须重视发生化学危险品溅溢的可能性。有关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以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知识。培训应包括化学危险物品溅溢的识别,熟悉向管理部门通报的方法和保护自身安全应采取的措施。在多数溅溢事故中,实验室可以决定撤离的区域,并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如果由外部专门机构处理溅溢物,则实验室就必须中断工作,直到隐患排除。

4.6

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

4.6.1

废弃化学物品

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的性质。

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4.6.2

实验室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

4.6.3

化学废弃物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

4.6.4

标签

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

*日期

*实验室来源

*成份

*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

*体积

*危险性(易燃或易爆)

4.6.5

运输

实验室由专责人员负责容器转运,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堆放场所。

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5.1

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

5.1.1

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

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5.1.2

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

5.1.3

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氏体。

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5.2

感染途径

5.2.1

空气传播

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5.2.2

经口传播

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人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染。

5.2.3

直接传播

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5.2.4

粘膜接触

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3

血源性病原体

5.3.1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

5.3.2所有的单位都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另外,一旦确定有接触潜在感染原的可能,应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以减少或消除接触这些潜在感染原的可能。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面具、护目镜、安全镜和鞋套等,并讲解何时使用和如何使用。

5.3.3

常规预防措施

*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指定的容器里,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发生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信息卡。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对于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橱。

*实验室应使用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

*使用注射器和针具时应防止受伤。禁止用手将针套重新套在针头上、禁止故意将针头弯曲或折断、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或对针头进行其它操作。所有锐利物品在使用后都应放入贴有清晰标签、不会被刺破的容器内,然后运至处理场所。废弃锐利物品的容器应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为防止装得过满而意外伤人,应在装满后尽快运走。

*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对所有的工作台进行消毒。

*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前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

*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内或外送商家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果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粘膜或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包括静脉采血、手指或脚背穿刺,也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故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

*患有渗出性病变或湿疹的医务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

5.3.4

标签警告标志

必须采用通用的警告标志系统明确标识装有危险生物制品的容器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在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存放血液和其它有潜在传染性物品的冰箱、以及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上,所贴的标签应标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用于存储、运输的容器应加上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并在存储、运输前将容器盖上。如实验室用常规预防措施来处理所有标本,同时标本或容器又存放在实验室内,可不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但如果离开实验室,就必须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

5.4

标本处理

*被高毒力微生物(如土拉巴斯德菌或粗球孢子菌等)污染的物品,处理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包括用于隔离的设备和材料。

*培养分枝杆菌和两性真菌用的平皿和试管必须使用胶带密封,用压力蒸气灭菌后进行处理或焚化处理。

*普通标本和使用过的培养基应弃人结实的塑料袋中。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应置于装有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内,然后进行高压灭菌、清洗和再次灭菌。

*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应遵守有关法规。

5.5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实验室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

5.6

微生物实验室里常规准则:

*不接收或处理严重污染的标本。

*涉及分枝杆菌的离心操作应使用有旋帽的离心斗,离心管也应塞紧(双重隔离)。

*针具和接种环应灭菌处理,并防止加热时液体发生飞溅。

5.7

泄漏事故

(1)立即清洗发生泄漏污染的区域。通知主管和主任。如果培养物发生泄漏或其容器发生破损,应对该区域进行至少10分钟的清洗,直至气溶胶或飞沫已经沉降。

(2)吸净漏出的液体。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4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模式,它建立在常规基础以及管理之上,既是一种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人或岗位、管理制度、资金流程等的有机结合,旨在加强控制,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财政资金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着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它是以国家财政为中心,同时也包括了与国家相关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但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比如说:受到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了经营体制不灵活,管理体制落后,因为它的束缚,使得我国的企业对财政的贡献也就大打折扣,仅仅靠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在财政根源上起到作用。所以要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也为了能使财政资金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

二、财政资金实现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这就要依据资金运动过程,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引用,而财政管理所包括的决策管理、战略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部分,这些都难以在财政管理现状中体现出来。

2.管理制度框架化,这些框架对于政府职能单位部门来说只是外部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3.财政管理手段单一,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只注重预算管理,而强化预算管理就会弱化其他管理手段。

所有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制度去克服它。

三、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设计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精细化的流程,因为只有一个标准的、通用的、能有效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流程才能真正的使制度落地。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中,忽视了人员的管理,忽视了人员的价值,缺少了人文性的思想以及管理上的专业性,因而让财政资金管理前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举步维艰。所以,新的管理制度一定要要融合精细化管理,建立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最初的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及使用效果,到举债、税收、其他收入、预算编制、业务开展、预算决算或绩效报告的相互配合等等一系列的流程,都要达到社会经济效益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利配合,还要保证做到透明、负责、灵活、前瞻性强等,保证能让这精细化管理合理地对国家资源有效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但这种革新任重而道远,不能急于求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出适合财政资金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还必须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改变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实现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

2.要建设政府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

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立一个可以全面反映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会计信息制度体系也是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因为政府资金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它的各个环节也比较多,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它的管理不同于公司、企业,并且政府部门的资金运作的目的也与一般企业不同,它不具有盈利性,不追求利益,不考虑收益,只是为了完成政府目标。所以,控制政府资金运动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照搬企业的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模式,要了解政府部门的管理目标和财务受托责任,了解它的层次性,了解政府理财活动的目标指向,明确政府资金的运动过程及运作程序,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一套属于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另外,在实现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略政府及各部门的财务管理的权限,要将它们的权限合理的配置,建立、完善各层、各级、各部门的财务绩效制度,并且各部门之间的权限也要理清,避免过多的争议而引起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并且难以掌握,必要的时候可以建立约束机制,也就是说,只有明确权限和责任才能合理的评价绩效,才能为实现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做好铺垫。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站质量监督质量管理流程

一、 建筑材料检测站的质量监督

1.概念。质量监督是为了确保检测报告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责任主体的工作流程、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有异议的检测记录进行分析、校准。也可由委托方或以委托方的名义实施质量监督。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站长的授权下开展的。

2.对象。建筑材料检测站内部质量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签约人员和其他的技术人员。

3.目的。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站检测人员具有所从事的检测工作的能力满足规定要求,这种能力包括初始能力、持续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过程中的弊病,最终目的是确保检测站的检测报告满足规定要求。即满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认证机构要求、检测站管理要求等。

4.监督的有效性评价。监督的有效性评价包括:检测报告的合格率、用户满意率是否提高;监督员是否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前期发现的不合格项,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出现;检测流程运作是否正常;检测规章、制度、纪律是否贯彻到底等。

5.规划。根据建筑材料检测站的性质、检测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只要能满足工作需要即可。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应设置不同的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一般占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数量的10%。明确质量监督职责、监督工作流程和要求,编制相关监督计划,监督计划应包括监督的方式、项目、频次、要求等。根据检测站要求应制订年度监督计划、季度监督计划或月监督计划。根据监督计划编制相关程序性文件和监督记录表,对监督内容进行监督;设置对检测活动进行评价。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的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项目,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并作为检测人员业绩存档。

二、建筑材料检测站的质量管理流程

1.管理要求

(1)组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准确。

(2)管理体系:对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提出总体性要求及管理体系文件的总要求。

(3)文件控制: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均能得到和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4)检测的分包:对分包检测进行控制,确认分包方的能力能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保证分包检测的质量。

(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为了检测、检验的数据准确可靠,应对检测、检验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进行有效的控制。

(6)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对客户的要求、检测的标书、合同进行评审,确保合同条款内容清楚,质量要求合理,评价本站有足够的能力、资源,满足合同的要求,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7)申诉和投诉:受理客户的申诉和投诉是提高本站信誉和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站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之一。本站以优质服务于客户为宗旨,热情欢迎并鼓励员工搜集对本站的服务质量的申诉,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和改进管理体系,以满足客户的更高的要求。

(8)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检测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符合程序文件要求或客户同意的要求的活动进行控制。

(9)纠正措施: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偏离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方针和程序时,实施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项目再次发生。

(10)预防措施:为了防止不符合的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确定不符合的潜在原因和所需的改进。

(11)改进: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的使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2)记录: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检测过程。

(13)内部审核: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技术要求

(1)人员:为保证所开展检测工作的方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准确和客户满意,对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素质要求做出规定,并进行培训和评价培训措施的有效性,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2)设施和环境条件:为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所应具备必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并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满足规定要求。

(3)检测方法:为了对检测及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规范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设备和标准物质: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正确配备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5)量值溯源:为使用于检测及对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并保证量值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或国际基准;当无法送检时,或实验室备有所需的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而校验程序不需要实验室人员能力及经验外的专业技能时,采用自校验。

(6)抽样: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对抽样行为实施有效控制。

制度流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流程;管理;难点;措施

一、概述

(一)生产型企业的定义

狭义而言,生产型企业一般是指有实物产品产出的企业。本文为了利于分析,将生产型企业简化为“领导层-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的结构。

(二)生产型企业流程管理的实施背景

“十五”以来,随着生产型企业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大,企业内重管理、抓管理的氛围日渐浓厚。以东方公司为例,2006年东方公司推出了首版76项行政主要管理工作流程图;2009年,流程图管理体系修订再版,形成共计82项的新版行政主要管理工作流程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难点,以下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二、流程管理的难点

(一)流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流程图管理的理论遵循的是PDCA循环。其中的四个字母取自于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

(二)流程管理的难点

针对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以下结合实际逐一分析流程管理中易出现的难点:

1、Plan(计划),对应于企业流程的制定阶段,即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缺乏完备的制度文件体系。列入企业流程管理的每张流程图的内容、布局都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文件或日常工作处理步骤来制定。但这有赖于企业的长期积累,如果企业未予足够重视,则流程管理环节存在缺口。

(2)流程规划目标的梳理不全。流程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产生管理增值。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以下至上的需求调查模式,即企业各管理部门以部门职责为基础,成为各自流程内容的牵头梳理部门,势必造成交叉部门事务的管理无人问津。

2、Do(执行),对应于企业流程的运行阶段,即以各岗位的每个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各层次执行者理解程度不同。对于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由于流程的制定者是各管理部门,广大基层单位虽不直接参与流程制定,但在执行环节充当了主体,理解的分化也不同程度存在。对管理部门而言,易走入“想当然”的误区,凡事依靠经验主义,自信操作了多年的工作程序必定不会有错,忽略了企业的运作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怠于逐一核实各管理步骤是否符合现行的制度管理规定、是否符合现行的流程管理,从而可能导致流程执行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对于广大基层单位而言,往往对流程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同时在一些企业,由于流程缺乏体系化的分层和分级管理,导致流程众多,相互交叉严重,且无统一的执行标准,基层单位流程在手却不知从何做起。

3、Check(检查),对应于流程管理的检查阶段,即以“检查-打分-奖惩”的方式加强流程的执行力度,为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供条件,避免流程的形同虚设。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1)检查标准的设定困难。企业各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如按照各部门为检查对象,可列为检查内容的备查点众多,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标准却无可比性。在采用打分制的检查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即针对每个管理部门选取哪几个备查点最为合适,每个备查点的分数如何分布才较为合理,每个备查点的扣分点如何把握,如何减少打分的主观因素影响等等。此类问题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导致随后的奖惩兑现受到争议,从而打击各级的执行积极性。

(2)检查组的设定困难。企业流程管理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相较一些由企业上级管理机构组织的强制性检查,类似的内部管理存在管理靠自觉的鲜明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检查的主体的同一化。在检查中,如检查组的人员组成没有有效兼顾专业性和各级人员比例的合理搭配,有可能影响检查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导致管理的盲目无序和潜在的舞弊现象。

(3)检查方式的设定困难。管理流程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精炼和动态展现,其涵盖面广,涉及管理层面众多。尤其对于一些基层单位地域分布广的生产型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检查时间中,以点及面的排点,以便在之后的改进环节积累足够的经验,成为又一大难点。

(4)重检查而轻报告。在实践中发现,部分企业的流程检查搞的有声有色,但最后各检查组形成的书面报告质量却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后一环节的整改无法有效划一的执行。

4、Act(纠正),对应于流程管理的整改阶段,此为PDCA形成闭环、即与Plan(计划)环节形成搭接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多理解误区,很多人认为流程管理在Check(检查)环节即以告罄,而对于管理循环的概念理解不透,具体表现在:

(1)没有对检查报告深入分析并将问题逐一分解。各部门在奖惩兑现后,往往对检查报告没有形成足够重视,或者只看到了本部门的管理薄弱,而没有将由此可能引起的新的管理流程需求形成新的流程规划反馈至相应的部门。

(2)没有将分解后的问题改进入相应的管理流程中。在新一轮的Plan(计划)环节,没有将上一轮发现的问题做纠正和改进,导致新一轮的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管理目的。

5、全过程管理的工作量较大。目前各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流程数量较为庞大,以东方公司为例,目前正在执行的已有82项,每进行一轮PDCA循环,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大。以后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流程管理的日益完善,软件化需求将更为强烈。

三、流程管理改进措施

以下结合东方公司在流程管理中的实际做法,逐一分析PDCA循环各环节流程管理改进的想法:

1、Plan(计划):

(1)针对完备的制度文件体系。各制度制定部门可委派专人负责积累管理制度并做到及时更新。在实践中,东方公司正是依靠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有效文件管理,为流程管理创造了基本条件。

(2)针对流程规划目标的梳理不全。针对跨部门、跨专业单元的流程制定存在真空地带的问题,可由公司领导层主持会议,集中解决这类流程。

2、Do(执行):针对各个体的理解误区,要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首先,对于企业各管理部门执行者,要求其定期对照制度排查流程执行情况。其次,对于各基层单位,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由各管理部门担任主讲,现场解答基层单位的问题,以最大程度保持执行过程的统一性。

3、Check(检查):

(1)针对检查标准的设定。以东方公司管理部门为例,在对其的检查标准的制定中,分列为“基础管理”和“特色管理”两类考核内容,其中“基础管理”着重考察各管理部门制度维护情况和PDCA循环中Act(纠正)环节即整改完成情况;“特色管理”中,将各部门工作按重要性排序的方式列举出前五项作为备查点,每个备查点总分相等。

(2)针对检查组的设定。以部门检查为例,为了兼顾检查组专业性和各级人员比例的合理搭配,可挑选与被查部门重点工作相关或有交叉的部门及一定比例的基层人员组成检查组,这样既可以提高检查效率,又可以借此机会加强部门和基层的管理工作交流,起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有条件邀请上级单位人员参加检查,则效果将更趋明显。

(3)针对检查方式的设定。检查方式一般以台账内容为主,由于该部分资料庞大,检查时间有限,可在检查开展之前,集中开展该部分内容的梳理工作,比如请被查部门提交管理目录和自查报告,以此为检查组检查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在此过程中,检查组可整合其他部门提交的材料作为检查被查部门的辅助资料,如可根据工程部提供的项目开工清单检查经营部的合同签订情况等。以此类推。

(4)针对“重检查而轻报告”。可以指定统一格式的检查报告样张,客观如实的记录被查部门执行情况和先进管理经验。

4、Act(纠正):针对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在检查后组织相关被查部门召开整改会议,在会上深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必要时可在会上形成新的管理流程需求并制定流程融入下一轮流程管理中。此后便可要求各部门按照会议要求认真执行整改,并按时提交整改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1~4阶段的工作均基于一个关键条件方能高效开展,即领导层、各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支持配合。该条件对于流程图管理长效机制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方可确保流程图管理具备有效的执行力,该项管理才能不断推进。

5、流程管理的软件化。流程管理还可以与工程管理中常用的单代号网络图结合使用,并逐步实现软件化管理,使得流程管理趋于精细,同时减轻人为管理的繁重工作。

四、结论

生产型企业的流程管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广大执行者热情的参与。为促使生产型企业流程图管理有效运行,有必要继续加强如下工作,即:

1、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继续完善制度文件制定、强化台帐资料管理保证企业各项工作规范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