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籍测绘应用

引言:地藉测绘总体来说是一项政府行为上的技术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并且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技术手段,其主要工作是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线、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来测绘其几何形状与面积。数字地籍测绘包括数据采集和成图成果数字化两方面,即应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实地采集数据、编辑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直接为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提供权威数据。随着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测绘技术的一种,指的是通过传感装置,不直接跟被检测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从而获得被检测对象的相关详细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描绘,遥感技术是21世纪一项新的测绘科学技术。我们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对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大范围的核查和更新,能够对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和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些都能对每一季度和每一年的土地利用及变更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分析、查询、备案。

遥感技术是基与卫星或者飞机以及其他的飞行装置为其技术释放的依托,来收集地面或者研究目标相关电磁信息,以此来判断整个地球局部土地环境以及地藉等相关资料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是把航空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并得到了发展,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遥感技术。可以这么说,将遥感装置设ing置在高空飞行器中,进行相关测量,这种方式成为航空遥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的相关资料。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三、遥感技术在地藉测绘中的应用

动态监测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已融进地籍测绘中,比如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等定位技术,给土地测绘带来了更多的方便。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最直接的一点便是其动态监测。地籍测绘相互资料便于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家整体规划以及相关决策提供可靠、可行的理论资料。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四、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2

关键词:地籍测绘 现代测绘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业测量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为用图人员提供晒蓝图纸,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和面积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在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支撑下,工程设计人员可直接在屏幕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等。因此,地籍测绘方法,必然要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革命性变化,变革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地籍测量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1 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

⑴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

⑵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a⑶有配套的成果资料,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

⑷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包括: ⑴地籍调查; ⑵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⑶地籍界址点细部测量; ⑷地籍地物点碎部测量; ⑸计算机数据处理; ⑹各种成果输出。

2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 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 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 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 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 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 . 1 野外数字澜置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 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斯.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 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2.2 GPS 测量模式

G P 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GPS 技术在进行地籍测绘工作时,一主要有两种模式:静态相对定位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操作工序简单,台地面接收装置只要排列好,就可以进行同步观测,但是过后需要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果如出现精确度不高的情况必须重新测量。载波相对观测量是GPS 技术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控制基站选取的测量点位都比较精确,并且通过安装一台或多台地面连续接收装置实时观测不同角度传送的观测数据。

在GPS 系统中,计算机绘图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追主要的两个部分。对于GPS技术测得的结果,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快速、有效地得到一系列数据图形。这些图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地籍测绘的全部流程。此外,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流程模拟工作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保证测绘工作实现可操作、高技术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保障。由此看来,计算机在测绘工作之前的模拟流程及对GPS 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工作中不可或缺,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能够实现基础工作的需要,还能够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保证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 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 以激光测距系统(LI DAR )、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 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 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 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 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 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 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 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 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 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 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 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 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 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 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

量的精度要求。

3结束语

中国幅员辽阔,地籍测量相当重要。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城镇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调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保障,而且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结合紧密,研究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不断向前发展与创新。

参考: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3

>> 浅析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刍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基于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析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土地测绘和地籍控制中GPS技术的应用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形\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RTK;地籍测量 ;数据处理

一.全球定位系统,把卫星作为控制点,并掌握瞬时坐标,对GPS卫星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观测,确定使用者接收机相对及绝对的位置。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

(1)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传统测量要求测站点之间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三角网的良好结构。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之间通视,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同时也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

(2)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2×10-6,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或优于10-8。

(3)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h。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4)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另外,GPS用户接收机一般重量较轻、体积较小,因此携带和搬运都很方便。

(5)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地籍控制测量:

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采用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采用RTK方法,对于观测条件复杂等不利于GPS观测的地方采用传统测量方式-导线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毕后,计算测区范围内转换参数。

(2)地籍图测量:

地籍图测量是测定地块(宗地)范围内的细部信息,测量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因素影响大。对于地形开阔、上层无遮挡的地物,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对于地形复杂,无法直接到达的地物,采用RTK测量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其坐标点。

(3)界址点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测量)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数量以及地块(宗地)内的细部信息如房屋、围墙的位置、面积等数据。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同时相对于传统测量方式,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是,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且其测量误差为随机产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产生误差积累。工作开展时测量员可跟着地籍调查员,在不同宗地指界完成后随时进行界址点测量,避免因界址点丢失、损坏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可以随时对地籍图内未进行的标注的新增地物进行更新,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势性的要求。

(4)土地变更调查:

近20年和今后数十年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常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采用GPS测量模式上,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三、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后,可以在进行观测数据平差的计算时,把获得数据的标准值作为计算的基础。由于GPS测量具有不同通视的特点,所以在控制点选取范围更加的广泛,GPS网状结构在精度影响上也比较小。所以GPS技术便满足了在城镇地籍调查的规范中,要求误差在五厘米范围的规定。

在勘测定界点审核合格后,会被作为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证办理的依据。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工作时,规定了征用精度及土地整理等内容。例如临界线和界址线与相邻的地物在距离误差上小于十厘米。在勘测定界初期,常规的测量仪器精准度不高且观测的范围小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工作劳动强度高。但随着GPS技术的应用,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及效率,并保证勘测定界成果的准确性。

总结

GPS测量技术在测量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是它在动态相对定位中的高精度、高效益、无需测站相互通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优点,其也正在逐步取代代替常规的三角、三边、边角等测量方法,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GPS技术不断的成熟,在数据传输的功能上也在不断的进步,并且在数据传输中在可靠性、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上也有了巨大的改进。数据传输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也使软件系统在解算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地籍测绘工作中,GPS技术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籍测绘 精度要求 测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

现代地籍测绘对于精度的要求比较高,其具体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主要有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

1.1 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一般的测量过程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分级控制原则: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地籍测量也包含在其中。地籍测量的测量方法有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①基本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分为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每一个等级都对应着相应的三角网、导向网、测边网和GPS网,这些网线的对应布置是对不同等级要求下的不同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工作是建立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的,一般分为一级、二级2个等级。地籍控制测量也需要布置符合等级要求的各自网线,达到规定测量的目的,为测量工作做好准备。②地籍平面控制测量:这种测量的坐标系应该要符合国家的统一标准,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必须要注意,当该地区的平面测量坐标系的安排条件不符合国家要求时,可以采用地方统一坐标系。GPS网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布设方案,这种网线对精度指标的要求很高,因为精度指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误差和结果的可靠性。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的指定是以界址点和地籍图精度为基础,要求则依据《地籍测量规范》的规定,其控制点的相对起算点的中误差在正负0.05m之内。

1.2 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区范围、物体的坐标位置、地类要素种类的收集。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为了测绘地籍测绘区域的界限、房屋及其它建筑物的位置、主要交通路线、主要的水工设施。测绘界限时,应该利用某些特定的坐标系把测绘的数据结果表现在该坐标系内。界限的确定有一定精度要求,具体的精度要求是根据该界限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我国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很大,对界限精度的确定当然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精度分为不同的等级。

2 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模式

测绘技术的成果是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测绘的结果对于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它测得的数据精度必须达标,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现代地籍测量在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分为4个模式,这4种模式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受到环境状况的约束。具体到实地环境,要仔细分析比较他们的优缺点,互相补充,选取最佳的模式,达到对该区域的全覆盖式数据采集工作。

2.1 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利用计算机高科技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某些特殊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具体处理工作,使得数字测绘成为一种较为可靠的地籍测绘方式。野外数字测绘的特点是现实性强、信息完整、精度高,野外数字测绘的成果一般是基础的数字地形图,这些测绘数据能够帮助有关的部分建立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地籍测绘通过采集数据,然后工作人员把地籍测量数据输入到地籍数据的相关软件系统中,建立数据库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库得到想要的数据资料。然而数据库里的数据资料基本上都是依靠工作人员测量得到的,数字化产品因为包含的高科技成分较多,数字化测量的精度要求可以达到地籍测绘的标准,使数据库里的数据的可靠度得到了提高。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测量工作验证,数字测绘技术产品的质量比较好,对于现代测绘技术的提高有较高的作用,满足于不同测绘部门的使用要求,控制了部门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了测绘方面的成本。

2.2 GPS测量模式

GPS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高科技的卫星定位系统确定地物信息,通过陆地的接收机接收当前地点的各种信息(具体的应该是坐标、尺寸等信息)。GPS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高水平方式的标志。在现代测绘中,GPS测量模式的使用,一般是为了确定整个测区的具体信息,起到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精度的需求。在RTK技术全速发展的环境下,GPS和RTK技术的使用范围已经推广到整个测量的领域,使用频率也是越来越高,一般测量部门已经拥有了相关设备技术。这个测量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能获取最新的实地地籍要素信息,能够提供最新的测量数据成果,满足地籍测量精度的要求,因为是最新的信息,因此避免了返工测量的麻烦,同时也为工作人员减轻了负担。GPS和RTK技术卡有2种测量方式:GPS和RTK接收机和测图软件综合使用和GPS和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的一系列综合使用。①GPS和RTK接收机和测图软件综合使用:利用GPS和RTK接收机在野外进行地籍实际测量,测量得到的各种数据,经过GPS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并将结果储存在数据库中,根据所得结果软件自动绘出草图,方便测图软件的下一步处理。GPS和RTK接收机是一种较为快速的数据采集设备,它可以测量远距离的要素,而且精度较高。采用这种接收机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控制点,提高测量的效率。存在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必须绘制4测量的草图,在卫星无法测量的信号死角位置,要人工使用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②GPS和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的一系列综合使用。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优点,能够适应各种地理环境下的测量,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测绘体系,是较为完善的测绘模式。

2.3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与遥感模式在地籍测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得到的地籍数据信息完整,实时性强,它能表现出地域的几何特征,方便工作人员读识。这种模式不但能够完成地籍测量的线划图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业的地籍图,数字摄影测量主要是利用航空图像的数据采集工作,其控制点和目标点的精度可以满足地籍测量的要求。该模式的显著优点是大部分工作均在室内完成,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是一种具有远大前景的地籍测量模式。

2.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的方法对地形图进行地籍数据的采集,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并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各种地籍图和数据表。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是:准地籍测量。该测量是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信息,划分出建筑的位置和区域、街道、街坊、房屋结构及层数,对原有的标示不清或者精度要求不达标时,方便日后的地籍调查和更改。这种地籍测量模式拥有较为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方便了测量工作的顺利展开。内业的测量工作不仅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而且节约了劳动力,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对测量工作的帮助很大,是工程区域内工作人员依据最新数据绘制出来的图集,这些数据随时更新,精度较高,是符合工程需要的最新图集,为工程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总结

现代测绘技术的测量特点使得地籍测量更具特色和专业化。地籍精度的要求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利用先进的技术水平,用不同的方法控制好误差的范围,把上述四种测量模式进行组合利用,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点,以获取较为精确的数据,从而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为后期的施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测绘;GPS;应用

GPS即卫星定位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卫星为控制点,在知道瞬时坐标的条件下,观测GPS卫星与接收机天线间的距离,并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确定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在的相对和绝对位置。GPS的特点是在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并且精准度高,观测时间非常短,静态定位时间缩至几十分钟,而动态定位甚至只要1至2分钟。所以,GPS定位使用的仪器和传统的仪器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并且可以全天作业。

一、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

1、运行效率高

一般在无复杂地形的条件下,要想完成测定半径为5km的地区只需运用GPS技术一次设站便可完成。GPS与传仪器搬站等,让工作速度加快,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节省外业的费用。具体还表现在:第一,GPS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度高的特点,所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可靠,没有误差累积。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区域内,使用RTK测量,误差可以被控制在厘米内。第二,作业条件要求不高。运行GPS,只要可以进行电磁波通视即可,并且不易被外部因素干扰。第三,自动化程度较高。

2、应用广泛

GPS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并且PPS的网状结构与GPS的网精度关系不大。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3、误差小

地籍调查也包括地籍细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被调查土地的数据误差。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的误差有着明确规定,而GPS技术以其精度高的优势恰能够满足规程中的要求。

二、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GPS技术因其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高的精准度及可以全天候工作的优点,不仅在地籍测绘中被广泛地运用,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下面将分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几种主要应用。

1、GPS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应用技术时因不需要两点之间通视,所以只需要选取与GPS点位相符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精度估算较低时必须测量常规三角网和增设起始边。在应用GPS的时候,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通视,因此只要选择与点位符合的控制点,即使在精度估算不高的情况下,也不用测量和增设常规三角网(锁)对角线。

1.1测量地籍控制网。在地籍测绘之前,要先测量全测区,为采集数据和

地籍图件做好准备。地籍控制精度的测量要以地籍图和视界址点的精度为依据,不超过《地籍测量规范》规定的精度测量误差。地籍测绘控制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基本控制测量。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测量,并且分为一、二等,后者则分为了一、二、三、四等。每种测量都可以设置等级相应的测边网、三角网(锁)和GPS网等。

1.2建立地籍控制网。地籍测绘的控制测量过程就是设定基地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基本控制点的过程。GPS网的设计要注意三个要素:置、方向、尺度。GPS网的选点要对空通视,为的是能够让电磁波传递不受影响。但这并不要求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视,只要求一个点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通视,甚至某些特殊的点能通视一个方向即可。但是要注意设点必须要远离有信号干扰的地点,如电视塔、雷达等地。

1.3观测数据后期的处理。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在计算观测数据的平差时,可以将得到的标准化数据作为计算基础。

2、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GPS测量不用通视,所以控制工作点的选取范围更加广泛,它的网状结构对精度的影响也很小。国土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可以利用GPS布设二、三、四级等边三角网,边角网或三边网,一、二级导线网及一、二级小三角网(锁),甚至是等级相应的GPS网,还可以根据城镇规模选择各个等级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在四等网以下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及四等网中最弱相对点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之内。

3、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经过审查合格的勘测定界点作为办理土地登记证和地籍调查的依据。在勘测定界时,规程对土地整理和征用精度等相关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比如界址线与邻界线或其邻近的地物等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0cm。在勘测定界的初期,用地常规测量仪器精度,观测范围小,容易受外因制约影响,无自动化,因而劳作强度高。但是GPS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勘测界定的精准度和效率,保证勘界成果的准确性。

4、GPS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测定每一宗土地的位置以及所属的界址点等一系列相关的数据。从相关的规定中可以知道,地籍细部测量,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为依据,在街坊内部和城镇明显的界址点误差在5cm之内,而村庄内部和城镇街坊隐蔽的界址点误差则不超过10cm。用GPS来进行地籍细部测量,可以充分地确保测量的精度。在GPS不适合测量的区域可以用测距仪或全站仪等。而GPS中的RTK,由于在作业时不用频繁通视和换站,所以与测距仪和全站仪相比,不仅具有实时的特点,它的精准度、速度及效率也更高。

三、总结

GPS技术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技术变革。它拥有众多优势,这些优势都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地籍测绘当中。且如今,在GPS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其数据传输能力也随着技术的成熟在不断地增强,且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性也不断地改进。不仅如此,其数据传输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软件系统的解算能力也在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预测,GPS的使用和推广范围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吴清山,柳广春.GPS测量技术在中小城镇地籍测量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5):146-147.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测绘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使我们的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能够为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土地详细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测绘技术作为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核心技术,加强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

现代地籍测量工作指的是利用现代的测绘技术对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等进行测定,该测定工作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最终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土地类型、分布状况、质量等级等,完善目前的地籍测量工作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为掌握土地的现状以及加强土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通过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搜寻科学、完整的土地相关资料,尤其是某个地区的地图资料,保护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捍卫领土以及政治主张。再次地籍测量为我国实现数据化国土提供者全面、规范、准确完整的土地数据,为建立数字国土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国家通过地籍测量掌握到的土地资料,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二、地籍测绘的任务与特点

传统的测绘方式大多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通过外业测量人员进行记录、测绘人员公国绘制地形的计算而编制出测量图的系统工作,是为用图人员提供资料,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以及面积的综合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得社会各行业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数字地理空间支撑条件,也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基石。

1、地籍测绘的任务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在于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是当前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衡量工具。地籍测绘工作在进行中既要保证土地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也要确保测量的精确度,是以精确度测定土地的土质含量、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反映土地应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工作目的的测量技术,是为地籍管理以及其他土地工作做服务的工作新方法。

2、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工作是现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地籍测量工作是一个具备着法律性的行政行为,是满足地籍管理精确度的工作行为,是一个配套性工作,是具备着墙式资料性的工作体系。

三、现代测绘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领域对数字化测绘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的勘察成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GPS测量模式

GPS是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新发展出来的一种测绘技术,是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其本身作为测绘技术的一项标志,具有实时性、全天候、全球性、全能性的优点,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测绘工作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技术应运而生-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这种新型技术快速发展,几乎已经占领了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的精准度较高,能够实时获取地籍要素信息,并且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现场提供测量结果,能够避免后期处理时的往返负担。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与测图软件组成的。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对要测量的地籍要求进行收集,在利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储存数据的同时利用测绘软件进行绘图。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能够实现测绘工作的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操作,同时还能够最很大程度上减少控制点,提高测量效率,但是也具备其固有的缺点,就是必须要绘制测量草图,但是却很难采集到一些信息死角处的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但是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第二种方式则比较全面,主要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及测图软件组成的。这一系列的配合能够克服各种测量模式的缺点,并且发挥出各自的优点,适应性较强,可以以任意比例进行地籍测绘,可操作性较强,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

2、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

在我国现阶段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遥感模式的应用率较高,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籍测绘工作中也应用到了这一高科技,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通过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将大比例的航空相片作为数据采集对象提供众多的地理信息,然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作业。这种模式的数字直观性强,不易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地籍规划,能够在减轻劳动者劳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

结束语

对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我们的测量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