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1

(一) 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五件实事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镇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集中投运为重点的群众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 目标任务

全面取缔农村露天粪缸,至年底。实现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投运,无暴露垃圾,努力实现环境卫生的长治久洁。

1农村改厕。每个自然村建设2-3只大三格化粪池。彻底消除露天粪缸,全镇农村无害化家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

2垃圾处理。全镇农村每20户左右居民设置一只生活垃圾箱(桶、房)各行政村建立专职环卫队伍。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定期清运。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随地乱倒乱抛现象。

二、方法和步骤

必须做到镇、村统一步骤、统一规划、统一行动,此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充分集中精力、物力、财力,以设计科学、质量过关、布局合理、符合卫生的要求,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综合体系建设。活动共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镇、村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现状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着手搞好工作规划。

第二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并通过各种途径将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责任宣传发动至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形成全镇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搞好两个行政村的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为突击整治阶段。各单位要采取扎实措施,稳步推进各项整治任务,确保实现“两个全面”

第四阶段为自查申报阶段。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申报,确保能够高标准完成任务,同时向镇爱卫办报送考核验收申报表。

第五阶段为考核验收阶段。各村、社区(居委)申报的基础上。做到成熟一个,考核验收一个,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各项补贴。

第六阶段为长效管理巩固阶段。各村、社区(居委)要按照“边整治、边管理”原则。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确保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治久洁。

三、措施和要求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农村各片副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爱卫办,负责全镇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一名村(居委)干部专职从事该项活动,从而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抓、个个有责任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网络。

(二)强化宣传导向。改变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的一场革命。各村、社区(居委)和镇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橱窗、黑板报、宣传画、有线电视等各种宣传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镇广泛开展“卫生环境、促进健康”主题活动,要以《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为基础读本,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新,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筹资力度。就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障。要按照“政府导向、多元投入,谁受益、谁负担”资金筹措基本原则,实行共同创建、共同负担。市、镇实行经费补贴,对完成整治目标的村和社区(居委)按新建大三格化粪池和生活垃圾箱的数量予以补贴。具体标准是新建化粪池按1000元/只补贴;新建垃圾箱按250元/只补贴;取缔露天粪缸按10元/只补贴。村、社区(居委)应多渠道积极落实整治经费。鼓励社会及个人捐资,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严格按照整治目标,紧密结合村镇建设规划,积极探索见效快、花费少、方法科学、简便易行的整治方案。同时,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选址,切实减少矛盾。对垃圾箱、大三格化粪池、家庭卫生户厕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过关、数量足够、布局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2

一、佛山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1月,佛山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全乡面貌显著改善,形象大幅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的社会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乡上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

2.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乡整治办的带领下各村组都开展了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整治重点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共组织发动近5千人次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活动100多次,清除公路、河道、村庄、乡村道路等区域积存暴露垃圾90余吨。(2)整顿秩序“治乱”。整治乡政府驻地广告牌乱悬挂、车辆乱停放、街道卫生难保持等突出问题。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尺度,所有广告牌统一贴墙;对街道实地勘察,定位置、划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与商家住户签定“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卫生有人管,门前绿化有人护。(3)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共新建垃圾池47个。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出发点,建设“绿色乡村”。全乡共种植柳树、雪松等各种树木3万多颗,核桃树和油橄榄15647万颗,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二、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德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完全把村民“要”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2)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进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户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促进观念转变,影响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全民参与。

(3)以典型促发展。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1)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2)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可以由县环保局牵头,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并绘制区域环境卫生设施散布图,科学考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县级的主管部门要帮助各村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美观。

(4)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乡、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乡、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雅观。

(5)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熟悉。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3.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1)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对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弥补乡镇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2)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势,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3)部门帮扶。县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除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3

____区历来非常重视农村环境创建工作,建区之初,通过三年多的集中整治,消灭了暴露垃圾、露天粪坑、河道漂浮物等农村环境顽症,使全区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之后又实施了河长制、路长制、生活污水接管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河容河貌、路容路貌、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我区根据省委在《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苏南地区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目标要求,结合全区村庄环境实际,再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七个镇(街道)的重要窗口地带自然村墙面出新工作已经完成,累计出新283.229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413.725万元。村庄环境整治镇、村两级累计投入整治资金9043.744万元,共清理乱搭乱建4.6299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4293处,新增生活垃圾箱1414个,清运垃圾12.7万吨,道路新筑和修补3.0668万平方米,35个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18.551万平方米,河道清淤5.92万立方米,建筑物出新153.9万平方米。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乱堆、乱放、乱搭建仍然较普遍。尤其是房前屋后鸡棚、鸭棚、丝瓜棚等乱搭建,树枝、木头乱堆放作为历年农村整治过程中的老问题,虽有缓解,远没有根除。二是垃圾处理不及时。部分村庄长效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造成村(社区)的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是建筑垃圾乱倒乱堆得不到及时清理。三是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为方便村民买菜购物,村(社区)大都建有农贸市场,但由于村(社区)自主管理不到位,致使村级农贸市场在这次村庄整治中成为问题的集中点。四是公用设施管理存在缺位。由于部分村对长效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前几年农村创建中的村级景点、绿化养护在后续管理过程中不到位,缺株、死株、花坛变“菜坛”、“草坛”现象较多,文体设施、公厕、化粪池、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破损得不到及时修缮。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程度不足。毕竟村庄整治是阶段性工作,而日常管理是天长日久长效性工作。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部分村(社区)领导对农村创建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轻管理,重突击、轻长效。二是发动群众不够。由于宣传发动不够,部分群众对搞好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淡薄,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很少主动参与,甚至出现反感、阻碍、刁难的情况。尤其是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给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复杂性。三是管理机制待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还是依赖于行政推动力,领导重视了、关注了,卫生秩序就好一些;忽视了,一段时间不抓了,卫生就回潮。管理靠整治、卫生靠突击的传统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有待于真正建立。四是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少,筹资途径较窄,从而导致正常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市政维护等经费难以足额有效保证。如目前我区垃圾箱的承包价格偏低,据初步统计,一个行政村平均有垃圾箱60只左右,每年每只垃圾箱年承包费全区平均800多元,低的仅300多元。据了解,目前滨湖区、新区已经实现村(社区)垃圾机械化收集全覆盖,锡山区也在全面推行中,其一个垃圾桶的年承包费用达到1600元左右,大大超出我区的承包价格。五是人员待遇偏低。我区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部分村级收入较低的村(社区),如开发区古庄村、堰桥街道新街社区、玉祁街道玉东村、洛社镇绿化村、阳山镇普照村等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仅20__元左右。由于我区村级保洁人员普遍存在人数少、年龄大、待遇低等问题,导致我区大部分村(社区)保洁是一天一清扫,少数二、三天一清扫,工作时间基本为2~4个小时,而遇到沿线有大量偷倒的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时,村(社区)往往要等上级领导检查、重大活动、检查考核时才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突击清理。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整治;对策研究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快速增长,严重影响着农村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广西省平南县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着重分析调研地环境卫生现状,包括调研地环境卫生问题的种类、数量、成因,调研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综合上述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当地环境卫生的更优化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一、广西省乡村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垃圾是当地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源。

通过实地问卷调研,有136人(45.18%)认为当地有生活垃圾污染,有72人(23.92%)认为当地有水体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同时乡镇又没有足够多的垃圾回收点,随意丢弃垃圾日益严重。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造成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造成河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二)化肥、农药的过多使用和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

在调查中,占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化肥、农药使用过多(29.9%)和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30.9%)的情况,根据走访调查了解到,有部分地区存在生活垃圾堆放点不能及时运送而造成生活垃圾堆积无人清理的情况,有部分地区的居民认为在种植作物时使用的农药化肥使用过多而造成一定的污染。有22.26%的居民反映当地有部分地段水体发臭,这是由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水体发绿发臭,且水体不能及时排放或处理。有23.59%的居民反映有集中焚烧秸秆合作物的现象,而且这在当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三)政府和群众对乡村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乡村卫生认识不到位,把工作重心只放在了加快经济发展上,造成部分农村环卫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用于组织和发动开展卫生运动的力量远远不足。在受访者中,绝大部分希望政府能加强领导作用、以身作则带领当地居民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希望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根据走访调研,发现当地有些地区的环保意识较差,通过和当地人的交流,他们认为,虽然自身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但有些习惯还是很难通过自身行径去获得改变,加之村民对这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十分透彻,对美化乡村卫生的方式认知还比较局限。

(四)缺乏清洁队伍与卫生人员力量

卫生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卫生人才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政策不断变化,要想建设起生态农村,清洁队伍力量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根据调查发现,平南县清洁队伍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力量不足,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队伍分布、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升。

二、乡村环境整治的对策研究

(一)规范、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

2.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另一方面, 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发展离不开地区财政的支持。首先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其次,增加垃圾收集点、垃圾清运工具和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

(四)完善监督体系机制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卫生工作,积极发动群众,集中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重点把握农村改厕建设,严格标准,明确分工,责任到村(户)。

(五)加强道路建设

一切的发展都不可忽视交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这样,环境卫生发展更是如此。在调研过程中,部分坦坡村民反映,他们村的道路不够宽,碰到特殊情况时垃圾运输车就进不来,无法及时清理垃圾。道路建设是环境卫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加强道路建设来保障各个环境卫生整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何吕晶,章骅,吕凡,邵立明.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2014,,3(3);409-414?

[2]刘永锋,王兆礼;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3).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5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破解环境容量约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围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市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部分工业污染项目逐渐向农村转移,致使农村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农村环保工作还存在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监管能力较为薄弱等诸多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民生、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新农村建设、林业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以生态创建为载体,以“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为手段,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主要目标

1.近期目标:到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好效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顺利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以上,适宜发展沼气的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以上;“以奖促治”机制全面建立,农村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生态创建进一步深化,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00个、市级生态村150个;农村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所有建制乡(镇)全部配备垃圾中转和运输设备,全面建立“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管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全面改善;畜禽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依法关停或搬迁,实现禁养目标。

2.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省级生态村180个、市级生态村30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重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显著好转,工矿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自然资源开发更为文明有序,生态恢复措施有效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得到较好保障,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水利部门要抓好农村供水、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依法科学划定保护区,严禁企业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放污水和有毒有害物质,严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污染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防止水污染事故发生。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城管执法部门要协调当地政府做好农村村庄发展规划的制定、截污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集中饮用水水质的卫生技术评估工作,掌握水质状况,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二)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制定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鼓励连片村庄统一整治。到年底,建制乡(镇)政府所在地要率先完成整治工作并实现达标验收。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治理位于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范围内存在突出环境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农村集中新建住房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小学校、旅游景点及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建造无害化卫生公厕。农业部门要把农村污染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新能源推广结合起来,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扶持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等技术,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心镇和移民新村、迁村并点的中心村、规模较大和水污染严重的村庄要率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边远地区的村镇,要建设低成本、易管理、分散型的污水处理设施。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城管执法部门要抓好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因地制宜,尽快建设一批形式多样、适合各地不同特点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对于效果显著、工艺成熟的治理模式,要尽快实现全面推广。要在全市所有建制乡(镇)全部配备垃圾中转和运输设备,建立完善的中转运输运营机制和卫生保洁制度,全面建立“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对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远村庄,可根据地形特征,采取卫生填埋、堆肥等垃圾就地处理方式。县(市、区)、乡(镇)要定期收集处理塑料袋、农膜、农药瓶、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乡(镇)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的中转运输。

(四)严格防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抓好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的工作,加大对果汁加工、肉制品、淀粉加工、酿造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地区建设,杜绝“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未批先建和超标排污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并依法严厉处罚。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村镇发展规划,对乡镇企业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并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

(五)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9号令)的有关规定,依法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在市畜牧局的指导下,按目标要求完成已划定的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的执法监管,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制度,配套建设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关停或取缔。畜牧部门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养殖企业日常管理,指导养殖企业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环保、农业、畜牧、工商、供电等部门对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畜禽养殖企业不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六)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土壤特别是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建立适合我市市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重点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排放企业周边、矿产资源开发区等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实施一批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土壤环境质量。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林业、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林业和园林部门要加强荒山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林业生态市建设,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利部门要指导乡(镇)、村开展农村水系整治、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村庄排水设施,对农村河道、沟渠、坑塘进行清淤整治,综合治理。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在发放采矿许可证时应检验该项目是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办理采矿许可前,应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执法力度,严厉惩处滥采滥挖、毁林采石采沙等不法行为;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力度,实施矿山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在高速公路、铁路、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周边等重要区域,尽快建设一批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组织重点县(市、区)编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使矿产资源开发更加科学、有序。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法依规认真履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成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并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严格考核,落实责任;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和机制,探索建立县(市、区)、乡(镇)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的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城管执法、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园林、卫生、畜牧、工商、扶贫等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协调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

(二)创新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落实“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尤其要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政府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对创建成功的省级生态乡镇奖补30万元、省级生态村奖补10万元、市级生态村奖补2万元。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城管执法、农业、水利、林业园林等部门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土资源部门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环保部门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等要向农村倾斜,鼓励各地集中整治污染严重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创建等与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项目。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各县(市、区)政府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资应逐年增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强力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及时编制生态规划,以指导生态创建工作。要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示范典型。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创建品位,积极引导一批生态环境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乡(镇)、村率先创建成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带动本地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推动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按照《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要求,乡(镇)政府要做好辖区内饮用水安全、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保队伍建设,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环保工作,逐步配备环保专职人员;行政村设立资源环保协管员,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监管体系,把环保工作深入到农村第一线。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评估工作,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强化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质量预警监控体系,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农村环保监管能力。

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6

一、当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4、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二、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

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