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1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及特点
1、地籍的含义。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2、地籍测量的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由地籍的历史和地籍测量的历史可知,测绘技术一直是地籍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技术不但为土地的税收和产权保护提供精确、可靠并能被法律事实接受的数据,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对完整的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地籍测量成果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或其他相关的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图、数、册等资料。
(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而土地管理要求地籍资料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因此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所以地籍测量工作比一般基础测绘工作更具有经常性的一面,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二、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
1、采用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野外全解析数字地籍测量一步到位工作模式,同一地块调查和测量工作由同一小组完成,大幅度减少工序衔接问题。
2、采用国内优秀的商业化测图系统软件CASS 5.1和自主开发测量软件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调查成果科技含量。
3、采用统一提供的软件将地籍调查成果全部录入计算机,地籍测量数据按照统一规定格式加工处理,为建立合肥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4、采用、套作、技术,即将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资料建库、数据加工等工序在时间上作一定的穿插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5、为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采用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
三、地籍测量的方法
1、地籍测量-控制测量法。在一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大多数地籍控制测量是通过根据不同土地的精度要求而进行的。在整个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中,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地籍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进行科学的选点、埋石以及野外观察。在控制测量中,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根据GPS定位系统进行勘测,来不断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度;
2、利用全站仪的界址点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测量,所用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的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在部分界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或界点上用钢尺测量取栓中菜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其坐标,量取栓距时应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粗差,对作为起算点的办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地籍测量-碎部测量法。在地籍测量方法中,有一种方法称为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该方法主要流程为:在地籍测量的土地的检测点a处上架社测量仪器,并对监测点a与下个检测点b进行系统的定向连线,以此类推,最终实现全面性土地调研的方法;
4、地籍测量-白纸成图法。所谓的白纸成图法,其需要的主要设备有太平板仪、小平板仪、经纬仪以及白纸。其主要是利用数学专业中的图解成图法,在测量地点采用经纬仪、太平板仪以及小平板仪互相配合的测量方式,然后将土地的最初模型成图在白纸上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测量方法中所使用的平板仪不能够精确的为测量人员提供野外实测坐标,因此该方法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只能事单单的图解一些常数而已。其伴随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地籍测量 控制测量 RTK CORS 导线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058-02
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且不同于一般地形图测绘,地籍控制网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可以说地籍控制点的高精度是保证整个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一环。地籍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GPS-RTK测量等方法,而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更多的新方法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如城市CORS系统等。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控制测量方法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 地籍控制测量常用方法分析
1.1 静态GPS控制测量
静态GPS控制网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范围大,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选点灵活,不需要通视及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测量,即首级控制网。有时为了提高整网的可靠性及均匀性,城市一级(或二级)控制网也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静态GPS网可通过GPS高程拟合(即利用已知高程点建立区域水准面模型推求待求点高程)的方法求得,但由于受基线解算等因素影响,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对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地区,可较长时间观测待求点WGS84坐标,内插似大地水准面,可得到较高精度的高程值。
1.2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作为城镇地籍控制测量最为经典的方法之一,仍广泛应用于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施测的范围多为建成区,导线测量能充分发挥优势,其特点是:(1)相对精度较高、检核条件多,能在测量过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现。(2)布设灵活方便,只需相邻两点相互通视,特别适合城镇地籍测量隐蔽地区及城市建筑区的控制测量。(3)可同时进行三角高程导线测量,同步传递高程等优点。导线测量每站需观测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斜距及测距时主站的气压、温度、仪器高、觇高等,利用这些观测要素通过改正来推算待求点值。根据不同等级精度也规定了所有仪器能达到的测角、测边精度,起始数据精度,导线总长等指标,从而保证了最弱点中误差。影响导线精度的因素有设备系统误差、外界观测条件、作业人员技能等,所以在导线测量作业前,尽量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好作业人员和设备,并做好设备的检校。
1.3 GPS-RTK控制测量
利用GPS-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能够实时提供待求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具备灵活、快速、省时、省力及精度高等优点,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误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因此,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GPS作业的基本要求。首先,基准站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以便增大基准站电台的发射距离及基准站能够接收到更多的GPS卫星信号;其次,基准站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及大面积水域等,以避免电磁波干扰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带来的多路径效应;第三,基准站应架设稳定牢固,避免观测期间晃动,影响测量精度。
RTK技术的控制测量具有以下优点:(1)误差分布均匀、相互独立,不存在误差积累,精度可靠度较高。(2)RTK测量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不需要像常规控制测量那样分级布网,可以直接在所需点位的地区进行布设和测量,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减轻测量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速度和效益。其缺点也有以下几点:(1)受遮挡物影响,造成信号失锁,定位延迟。(2)控制范围较小,作业半径一般不超过15 km,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3)受时间段影响,在某些时间段接收到卫星个数较少,在电离层高峰期作业会影响作业精度。
1.4 CORS控制测量
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作为GPS技术在测绘、导航等行业发展利用的方向,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发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城镇地籍控制测量要求,在已建成CORS系统的地区或城市,利用其进行控制测量作业非常便利。CORS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采用连续基站,用户可以全天候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2)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有效工作的范围较大。(3)不需要另架设基准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设备购置费用。(4)数据监控系统完善,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误差和周跳,增强差分作业的可靠性。(5)数据链通讯方式固定可靠,可以减少噪声干扰。(6)精度高,与单个参考站RTK测量相比,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采用多个参考站联合解算数学模型,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远高于单个参考站RTK。(7)作业效率高,相对于静态GPS测量的先外业联合观测后内业数据处理模式,CORS在服务范围内作业可得到即时坐标,更省时。(8)建立CORS系统后,可长期提供稳定、统一的参考坐标系,并规范基础测绘数据等。
利用CORS进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图测量控制测量作业,也受到GPS测量限制条件的影响,在建成区作业并不适宜。
2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几种控制测量方法应用比较
以笔者参与施测的贺州某县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项目为例。测区位于该县某风景区以南,以居民区和山地、丘陵地、水库区为主,该工程属于全国二调城镇地籍测量部分。布设四等GPS网一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施测四等控制点12个;并布设城市一级GPS网作为首级网加密,施测一级控制点81个;GPS网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约70%网点建立水准面模型作GPS高程拟合。二级、图根控制点测量采用导线测量、GPS-RTK控制测量、广西CORS控制测量等方法进行。及为了检验各种作业方法在不同环境精度及相互精度,通过二种以上方法测同一组控制点进行比较分析,操作严格执行规范。
2.1 广西CORS与静态GPS网点比较
在不同范围选择四等或一级GPS静态测量网控制点,与利用广西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检测进行对比,共检测控制点25个,其较差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最大较差为:dx=4.6 cm,dy=-4.2 cm,dH=-5.3 cm。平均较差为:dx=-1.22 cm,dy=1.14 cm,dH=2.16 cm。由较差计算得的中误差为mx=±1.58 cm,my=±1.67 cm,mH=±2.55 cm。从较差和中误差来看,广西CORS提供的网络RTK测量结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可作城市二级以下控制测量,可否作城市一级或更高等级控制测量,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2.2 GPS类方法与常规方法对比
利用全站仪实测相互通视的GPS静态网点、CORS控制点及RTK控制点相邻点对的边长和高差,与点对测量坐标反算值进行比较,共检测点对62对。统计结果如下:边长最大较差为5.57 cm,最小为0.02 cm,平均为1.69 cm,间距中误差1.83 cm;高差最大较差为7.05 cm,最小为0.04 cm,平均为2.42 cm,高差中误差2.66 cm。几种方法的对比结果,平面差值在许可范围内,个别RTK控制点高差较值稍大,考虑城镇地籍测量对高程一般不作要求,因此几种方法皆能满足城镇地籍测量中控制测量的需要。
2.3 几种方法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比较
分别在建成区、山地、丘陵地、水库边4类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导线测量方法施测的控制点和利用RTK施测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点对,每组地形条件检测20对,共80对。在不同地形条件下,RTK测量与导线测量较差区分较显著,在建成区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较差值最大;在较开阔的丘陵地,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体对部分卫星信号遮挡,较差值稍大;大面积水域对RTK测量值影响并不明显。在距离较短的点对,RTK测边误差比导线较高,但点位误差却较小,可以得出在短距离测量中,导线测量相对于RTK测量精度较高。
3 结语
通过几种常用控制测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图运用分析和比较,笔者认为每种作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不同的等级及不同地形条件适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概括来说,静态GPS相对定位测量适用于等级控制点测量,导线测量适宜于建成区或较隐蔽区域,RTK或CORS适宜于开阔、遮挡物少地区。在实际作业中,可根据测区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以提高作业效率,满足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9(2).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地籍测绘 GPS技术 控制网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experience introduces cadastral GPS application of methods, and the cadastre of control nets and the cadastre of GPS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GPS technology control nets
中图分类号:P2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地籍测绘的精度标准
11地籍图的精度标准
地籍测量就是只界址点和边界点的坐标、土地的边界线、房屋、楼房的实际使用轮廓的面积和马路与公路以及高速等各方面的交通路线,还有水利工程的实地测量等等。一般界址点和界址线是测量的空间或者其它建筑的主要点, 界址点的坐标确定是通过实际勘测得出的一组精确数据, 这种方法就是界址点的数学表达式。一般界址点的精度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给定的, 这是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能达到国家的使用标准。在我国, 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差异, 对界址点的精度确定分为不同的等级。详见精度等级表1
1.2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标准
地籍控制测量遵循逐级递减、由整体到部分的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 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基本控制测量, 另一种是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的基本测量分为4 个等级, 可以根据等级布置相应的等级三角网(锁)、边界网、GPS 网等。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的时候, 如果依据基本控制测量可以分为一、二两个等级, 布置相对应的三角网、GPS网、导线网等。
地籍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的确定要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确定,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立坐标系, 但是要合理精确。精度指标是GPS 网技术的主要核心, 它的精度测量准确直接影响着GPS网的设计方案、测量规划和数据记载处理方法。测量的精度是依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的。按照地籍测量规范 中规定, 相对起算点的误差在0 05m 左右。
2、设立GPS地籍的控制网
21 控制网的策划方案和实施
在进行控制网的设立过程中, 要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策划,科学、合理的对控制网进行规划设计。大多数地籍控制网都可以划分成3个等级, 二、三、四等三角网、边角网、边界网(锁) , 以及一、二导线网和相关的GPS 网等。不同的地籍控制点要根据当地地区的发展而定, 从而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管理控制。在运用GPS网技术对地籍进行控制的时候, 如果有不常规的三角网的时候, 一般都采取各边保持等边的原则。
2.1.1相关准则标准的设计。
当前施工标准中将GPS 网的基准主要都集中为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尺度基准等, 在选择网的基准时主要还是利用网的整体平差计算后所得到的。通常所说的GPS 网的基准设计多数是用于在定位网的位置基准问题。在选择网的位置基准中我们能把网中一点的坐标值进行固定操作后放宽权限, 这样就能利用自由网伪逆平差对网的位置基准加以制定。把最小约束法来实现GPS 网的平差并不会给网的定向、尺度造成影响, 平差后网的方向与尺度在精度指标上都是保持一致的, 而网的位置、点位精度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网进行相对点的坐标值开展固定中, 我们必须要对不同的坐标值并实施固定, 当网的位置基准处于在相同水平后可以将GPS网的方向、尺度来进行调整, 确保达到观察检测的最佳位置。
2.1. 2 选点与观测方案的策划。
应想到不同的GPS 测量在观测站间没有彼此通视的详细要求, 并且每个网中的图形都呈现了各种状况。因此, 在确定工作点位置时必须要按照具体的情况而定。另外,点位确定的情况常会给测量结果造成有关的影响, 这就需要在选点工作之前做好准备, 对于有关的地理信息资料实施收集的处理, 掌握好原有标志点的具体布置状况来选择最佳的观测站的位置。为了确保数据信号的顺利传输, 在点位的布置中不亦确定了于斜坡上, 且所选择的位置必须达到观测、记录等标准的具体需要。
以GPS创建的地籍测量控制网, 其点间不用每个地方都进行通视, 对每个点保持2个方向的通视就可以, 而少数点设置1 个方向通视。点间距离的大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无需考虑到图形结构形式, 每个GPS 网的最短边需控制在700 - 900m, 长边最大在20 -30km。点位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准。
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 而观测卫星的几何布置情况则是常见的因素之一。因而, 考虑到需把握最好的观测时期,在观测计划进行拟定过程中, 必须要对GPS卫星的可见性图实施编制。在GPS定位时需要重点对观测卫星与地面测站构造的图形结构进行观察, 在强度的因子选择需要的将空间位置精度因子当成典范,针对绝对的定位、相对定位等, 都一定要达到详细的标准需要。选择了较好的观测时间之后再按照计划安排展开操作, 其中必须要与网的规模、精度要求、作业数量等相关问题针对性处理, 对具体的工程安排应该加以科学的规划。
2.2 开展数据监测的有关方案
GPS 的数据在预处理重要就是进行有关的编辑、运算、加工等,经过制定详细的操作编辑、加工整合等各流程, 再将不同形式的专用信息文件进行分流处理, 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平差计算进行准备。为了可以提高外业检测的质量水平, 我们一定要做好针对性的外业检核, 这是确保预期定位精度的最佳方式。在完成观测任务之后需要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采取综合检查审核的方式, 这样可以尽早察觉到存在的异常情况, 以尽早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对同步边观测数据实施检核, 其重点在于观测数据剔除、观值之间的偏差, 检核的关键在于对每种模型之间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而残差分析就是试图把观测值中的偶然差进行分离的操作。选用GPS技术完成地籍控制测量时一定要对早期收集到的数据实施有效处理, 这样就可以将各基线向量确定下来。之后则可以对同步边观测数据实施检核、观测等操作, 从而保证了GPS 测量规范的精度指标的具体要求。
3、测量GPS地籍的方法
3.1 测量的预期准备
在测量之前必须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准备, 其主要内容有: 掌握接收机的操作, 熟悉差分处理软件应用, 完善野外测量所操作的步骤等。对地籍测量的每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后, 再选择有针对性的GPS 测量流程。另一方面就是对测量队伍做全面组织, 每个队伍都要安排仪器操作、记录资料等名工作者。记录员主要是对土地的具体情况加以记录, 而操纵者则是运用GPS 接收机来收发监测信号, 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现有绘测控制网的评估与加密
对于已经勘测的地区必须知道一定的控制点以便测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测量点, 或者控制点不够多, 可以采用GPS 静态分析进行定位, 把已知点进行引点或者加密。
3.3 数据布置与编码
在一般情况下, 如果选用1 台GPS 接收机当成基准站, 那么就必须设置的测站GPS接收机应有2 - 3台, 其可在相同时间里完成操作。要想防止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混乱状态, 则需要根据各台流动站GPS 接收机实施编码, 如I号, 2 号, 3号, N 号。对于那些的接收机实施测量中, 其涉及到的数据文件名一定要具备日期、机号、文件等各方面的信息, 以对数据内部完成需要的操作处理。另外,对于野外测量中不仅要采集权属界线的空间坐标, 也要进行采集权属操作, 收集到不同的土地信息。这就需要在进行测量前针对不同的属性实施统一编码。
3.4流动站GPS接收机的数据采集
结合目前的地籍测量情况, 我们在采集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两大方面的数据收集, 主要包括了: 地块坐标的数据、属性数据等。在测量之前应将GPS接收机打开, 确定4颗或更多的卫星, 到达Setup菜单后就是完成初始化, 并布置相应的采样率和天线视角。一般移动站与天线视角要比基准站的天线视角大, 这样就必须要移动站离基准站的距离再增加100km 后, 其移动站的天线视角相应增加1, 以此来确保移动站内部的GPS 卫星信息可以及时接收。GPS 接收机的布置情况,可装置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不同设备上。以实际的测量结果所显示, 将GPS接收机的时速控制在60km 的汽车时, 就不会给测量精度带来干扰。而天线必须架设于支撑杆上, 且举过人的头顶后垂直移动天线, 防止受到其它物体的干扰, 避免给测量信号的收集、数据信息处理带来不便。
3.5 处理内业差分的办法
在对地籍进行内业差分处理和分析的时候, 一般都是结合基准站和流动站采集的观测数据, 在根据差分计算处理分析得出移动站在不同时刻的坐标点。普通的GPS 接收机都会装有差分软件, 以方便对数据的查分处理。常运用的差分处理方法有: 位置差分、伪距静态差分等。例如在使用Prom arkX- CM 接收机时, 接收机可以接受到10 个频道, 完成对L1 载波和C /A 码的实施勘测, 同时还可以完成对RTCM 差分信息的接受, 完成相应的移动差分、位置差分等相关数据采集工作, 这种方法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运用比较多。
4、结语
GPS 测绘技术的应用使地籍测量更加快速、精确的测量, 不仅提高了数据接受的速度, 而且还改善了传统的计量方法, 提升了地籍的管理实施水平, 对测量的科学、合理、高效又迈进了一大步,让测量工作稳定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 1 ]李明峰, 冯宝红, 刘三枝. GPS 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 2 ]徐绍栓, 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J] . 中国土地科学, Vo l9. N0. 2, 1995. 3.
[ 3 ]李国伟, GPS 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及前景[ J] 中国土地科学, Vo.l 9, No. 4, 1995. 7.
[ 4 ]徐绍栓, 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J] . 中国土地科学, Vo l9. N O. 2, 1995. 3.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地基处理;换填;碎石垫层;CFG桩 ;强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原地面处理
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原地面处理后符合下列要求: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换填
2.1施工方法。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理。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如果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换填施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2.2质量检测。1)施工前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2)换填所用的填料符合设计要求。3)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挖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整平。4)分层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换填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测方法如下表:
3、 碎石垫层
3.1施工方法。碎石垫层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3.2质量检测。碎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规定:
4、 水泥搅拌桩
4.1本标段部分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桩位布置、桩径、桩长和间距按设计施工,水泥搅拌桩顶设置碎石垫层,其间铺设土工格栅。采用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施工。施工前,首先做好场地防排水工作,使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将施工地段内原表层土清除,挖除地表植物根系,回填至原地面,并形成路拱,中心高0.2m,两侧与地面相平,并碾压密实。施工时,按照预先放好的成孔路线,逐孔钻进、搅拌成桩。为保证成桩质量,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工艺和各种技术参数。保证施工时达到最佳成桩效果及质量。
4.2保持桩机与灰浆搅拌操作人员的密切联系,保证喷浆时连续供浆。因故暂停立即通知桩机操作者,防止断桩。配备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桩机下沉或提升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等。水泥搅拌桩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后,上面铺设碎石垫层,地基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 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
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按设计要求检验预制桩的质量。
5.1采用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柴油打桩机打入法或静压法施工,吊车喂桩。根据施工数量可安排多台打桩机从中间向两端同时施工。
5.2预制管桩施工前于基底范围内铺设0.5m厚填料工作层。按照现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试桩,以确定机械组合及各项工艺参数,检验桩的承载力。
5.3打桩开始时采用较低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其垂直度,当入土达到一定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按工艺性试验确定的落距锤击,桩与锤间铺设弹性衬垫,锤击采用重锤低击。
5.4预制桩采用法兰盘连接或钢垫板焊接,采用焊接连接时在桩接头自然冷却后方可进行施打。
5.5当落锤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击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停止锤击,如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下沉至设计深度。
6、CFG桩
6.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资料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对施工选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进行试验,选定施工配合比。
根据设计资料及选用设备,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2根,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6.2 CFG桩施工。CFG桩施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工艺。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钻机就位后校正好钻杆的位置和垂直度,垂直度的容许偏差不大于1%。
按试验配比配制混合料,计量准确,坍落度、拌和时间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且不少于1min;搅拌的混合料保证能顺利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管和变径管而达到钻杆芯管内。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先慢后快。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要放慢进尺,避免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关闭电机。
CFG桩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泵送混合料,当钻杆芯管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拔管,严禁先拔管后泵料。提拔管速率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提拔速度均匀,拔管至桩顶,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cm。灌注成桩后,桩顶采用湿黏土封顶。
6.3质量检测。CFG桩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7、 冲击碾压
7.1施工方法。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控制值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冲击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冲击压实前,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用平地机大致整平,继续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7.2质量检测。冲击压实施工的质量检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8 、强夯
8.1施工准备。依据设计高程及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平均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夯锤重量根据设计土层加固深度、土的性质、夯锤落距及试夯参数确定。施工前,按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强夯参数。在设计强夯区域内测设强夯夯点,测量场地高程。
8.2强夯施工。强夯施工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设备,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和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平整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逐次完成全部夯击点要求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中,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击能量、夯击间隔时间及施工步骤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击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偏夯及时纠正,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
8.3质量检测。强夯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这种方法是将重锤以一定的落距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出现强大的应力波,引起土体内密度、应力、孔隙水压力等的变化,从而到达加固地基的目的。强夯法由其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迅速和工程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9、结语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问题;对策;
纵观整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其项目的质量环节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项目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由于经济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也成为了最近几年国民消费和投资的热门行业之一。但是,不少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的质量环节中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弊端,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为了尽最大程度来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质量这一环节,就必须从开发中的每一个阶段入手,从而来达到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质量问题的目的。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的概念
房地产项目是工程项目的一个分类。在房地产开发中,管理者通过专业、实用的理论知识对房地产的开发进行各方面的把控与管理,最终,完成了房地产各阶段方面的衔接与完善,让众多的客户能够满意。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环节是企业通过设定相关的质量监测方案,构建相应的质量管理条件和内容,严格依据这些内容来确保项目质量这一环节,最终让每一位客户得到满意。众所周知,房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使得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有四个过程,第一个是房地产项目的审核通过阶段;第二个是项目施工初期的准备阶段;第三个是项目的施工阶段;第四个是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如果这四个环节中,有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导致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问题的出现。下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房地产项目审核通过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
作为房地产工程施工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其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问题。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房地产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质量往往得不到客户的满意,更有甚者,具体的设计内容严重偏离了最初的设计理念,如此一来,对施工项目的审核质量与设计质量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必须要拟定的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等等,都没有完全按照现有的规定进行书写,这给施工项目最终的审核通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房地产项目初期准备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项目的初期准备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首先,在对项目进行初期审核的过程中,设计的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的,使得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彼此之间的制约而使得施工变得困难重重;其次,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方面,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具体的设计,或者是由于设计太过于表面化,使得施工图纸的设计失去了其实际意义;最后,由于我国现如今的项目施工设计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与把控环节,给项目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房地产项目施工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施工阶段中,包含有对项目的招标过程以及具体的施工环节。首先,对房地产项目的招标工作没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和透明,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暗箱操作的不良现象,最终导致了项目招标出现纰漏;其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等采取严格的审查,造成施工结果的不理想;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管的相关负责人,自身存在着不专业以及缺少相关素养的问题。
4、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房地产施工项目的后期,验收工作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第一,在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并没有关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而是单纯依靠最后的验收环节,这是相当不可取的;第二,在对项目进行最终的评估环节上,由于企业没有邀请专门的相关单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甚至于没有进行相关工作的汇报,也没有特定的意见反馈体制;第三,与此相关的客服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房地产专业知识,给房地产的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质量问题的对策
1、房地产项目审核通过环节的对策
为了使得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方面,需要在房地产施工项目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加以深刻的思考,对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工作,确保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房地产施工项目计划书的审核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相应的专家领导对项目计划书进行评价并且给出合理的意见。通过这些方法,以达到改良房地产施工项目审核环节的目的。
2、房地产项目初期准备阶段的对策
首先,在挑选合适的项目规划单位方面,应该做出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企业还可以通过专业评委的意见做出选择,在评选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其次,在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中,需要转变思想,制定相关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对管理者等做出定期的考核工作,以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设计图纸;最后,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适合自身房地产开发事业的质量管理体质,以客户的各方面要求为标准进行具体的设计与施工工作。
3、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阶段对策
第一,在对项目的投标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据可依,合情合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聘用资深的专业人士完成对项目招标材料的完整书写,对于中标结果的选取可以采取当下最新的低价中标方式来执行;第二,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的设备、原材料以及技术等,一定要确保其引进与购入的每一个可控环节;最后,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的相关管理者以及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素养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罚激励政策,并且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
4、房地产项目的施工验收阶段的对策
房地产项目施工初期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其后期的收尾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这一环节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一方面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质量检测规则来完成相应的房地产施工项目的验收与交接工作;另一方面,要对房地产项目的施工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评价与汇报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通专门的有效渠道来广泛搜集工程的反馈信息与合理化意见。
四、总结
在当下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开发行业里,对项目的质量问题的解决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因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问题解决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持久的任务,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积极调动企业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出发,为房地产的进一步完善做出贡献。只有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一切有效资源,才能使企业在现代日新月异的经济市场下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恒;浅谈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年04期:329.
[2] 吴平;探讨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途径与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12期:27.
地籍测量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地测绘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土地测绘是指土地管理工作中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权属特性等内容进行的专业测绘,其目的是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土地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它与城市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也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优化质量管理是每个从事土地测绘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1、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
1.1 观测者自身的局限性
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因为观测者是测绘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有的仪器和测量设备都是通过观测者来进行操作的,所以除了仪器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测绘质量全部依靠观测者的主观因素。由于观测者专业知识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都会对测绘工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如何观测者的视力存在差异,那么在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就会对数据的观测、仪器的安装使用和校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到观测的准确度。观测者的工作习惯、态度和技术水平等都会对测绘质量有所影响,比如有些观测者不习惯于按照规范要求的程序执行,并且工作态度比较散漫,对待工作不认真,对于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掌握的不够熟练,这些都会产生观测误差,影响到测绘结果。
1.2 仪器精度的有限性
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测绘仪器,对测绘结果的准确度有所影响的除了主观的认为因素,就是客观存在的仪器质量。测绘工作是通过测绘仪器来进行的,通过测绘仪器得到数据然后整理成资料。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是允许有误差存在的,误差就是指的测得的数值减去真实值所得的数据。由于生产测绘仪器的厂家众多,即便是测绘仪器的精度再高,也无法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完善,都会有误差存在,只是大小的问题。所以说对于仪器产生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选择测绘仪器的过程中,还是要尽量的选择质量好的,符合测绘精度的,在性能上符合客户需求的,最大限度的控制测绘质量。
1.3 观测条件的不定性
由于土地测绘工作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并且变幻不定。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都会对测绘结果有所影响。比如说空气中的温湿度变化、土质的松软度和天气的阴晴等都会影响到测绘仪器的精度,在测绘过程中就会产生误差。
2、土地测绘中的质量控制
2.1 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业过程即具体实施测绘的过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图形的处理。作业过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土地测绘成果的质量,是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关键。测绘数据是通过测绘生产得出的重要资料,是国土资源管理及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信息。外业数据采集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在图形处理完成后、内业计算前,应对数据处理进行全面检查。测绘单位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实现对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全面的检查,从宏观上把握数据的质量情况,并认真分析每一种错误类型,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2 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土地测绘结果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测绘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作业方法,对完成的任务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或错误,必须立即改正。其次,要对测绘结果进行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
一级检查是在测绘人员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检查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对测绘成果的全部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合格后,由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所进行的最终检查。二级检查应重点检查测绘成果产生的依据和过程,对图形、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抽查。
3、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3.1 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
土地测绘对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利用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土地测绘质量涉及国家、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利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先进的仪器、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作业者若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产品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我们要从组织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作业过程等全过程实施流水线质量监控,把土地测绘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3.2 优化设备
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认真,测绘仪器不准都是无用功。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在仪器闲置时要加强对仪器的日常养护,定期的进行护理工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要小心放置,严禁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从而导致仪器的精度失效。仪器的存放要有专业的库房,对于环境要有严格的标准,在温湿度和防尘防震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测绘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进的仪器,不断的创新。
3.3 合理利用人才
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测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工作的态度,在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
3.4 构建信息共事平台
土地测绘单位要与时俱进,当前信息化时代,应该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这对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 MIS 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的平台,为测绘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
结语
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结果的准确度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测绘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要从人员、设备和技术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