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1

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英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

如动植物词汇、颜色词汇、地名词汇、数字习语等通过对比分析英汉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中西文化差异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通过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进而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英语思维模式学习英语 排除母语文化和母语思维的干扰,按西方人的观念和思维进行有效的交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收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各类报刊,文摘 杂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 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深层次上对异域文化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借助此幻灯片,娱乐电影等,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

2.英语教学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交际能力不但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 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社会规则的了解和熟识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 注意对比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不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交际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英语的学生不但要了解而且要深入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交际规则,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 教师还必须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使他们逐步提高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

2.1 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

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

小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2

【论文关键词】语言和文化;文化因素;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诸如问候、介绍、致谢、打电话、语言困难、常见标志和说明等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因此。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于是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因素融于教学中。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必经途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而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就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语言和文化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历来都是人类学者、语言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等关注的焦点。美国语言学家萨比尔(Sapir认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他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表达方式”;社会语言学家Hudson和Goodenough认为:语言在绝大多数方面。蕴涵在文化之中……因此某一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的现象。如:用How 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areflattering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词汇的文化含义: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其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person)、。狡诈、虚伪的人”Ishyortreacherousperson).theolddragon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英汉对它的理觎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癫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me,lovemydog.Youarea luckydog.Every dog has hisday.Asfaithfulasadog.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像dog,dragon这些词的读音、词义,还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及其使用的场合。以及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语言的得体性: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碎孤立的语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令人误解.伤了感情。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就是。Itismyduty.Ioughttodothat.”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Youarewelcome.Itismypleasure.Notatal1.”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Hi!”但在英语中“Haveyouhaveeaten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youhadyourlunch?”时。他会以为你在邀请他吃饭而回答“Thankyou,itisverykindofyou.“决不会回答。Yes/No”。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慢用,慢用”,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Eatslowly,eatslowly.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禁忌语: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臼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老妇人:Howoldareyou?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Ah,it’ssecret.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privacy(隐私、秘密).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personalquestions:What‘Syourname?H0woldareyou?

还有在书写信封地址时.也表现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英美人更注重个别,所以.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地址到小地址、门牌号、收信人;而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从小到大,先写收信人姓名,再写门牌、地名。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种种深刻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学习障碍、交际障碍。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意识的渗透应是同步的,在英语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培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掌握运用这门语言。所以.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了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种种体现.我们应该知道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以便消除在英语交际中的尴尬情景,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随着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益突出.而发扬和传播本国文化、尊重和接纳异国文化也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超越单纯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跨越文化鸿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即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必须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也同步传授文化知识。比如:中西节日的异同.饮食文化的差异,日常问候用语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中国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r(“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时,告诉学生Heisaprofessional和Sheisa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isperhapsaboxer.和Shislikelya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J.WARM,where,meal。J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有选择地观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和录像片,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排演英语节目、举办英语晚会。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语广播、电视节目、阅读英美原着和英文报刊杂志等。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了解真实、生动、具体、全面的社会文化。另外.还可以在圣诞节、感恩节等一些西方特有的节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品味和体验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异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开设有关中西文化知识的课程和讲座。向学生全面介绍英语国家的民族特征、文化特点等.使学生对这些国家、民族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理解。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操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是提供真实语言交际情景、传授异国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视听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及交际者的表情姿态,不仅能熟悉外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能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内涵和交际者所表达的语言之外的内心感情;教师在辅导时应注意讲解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在同一语境中的相同之处及其差异。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得到提高。教师也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单是语言符号的教学,语言与社会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文化。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去挖掘文化因素.通过掌握的文化因素来指导英语学习。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3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原则与策略

一、引言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语言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一般来讲,语言与文化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语言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毫无疑问,如果学习外语的学生只机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了解,同时也缺乏一种跨文化意识,那么他是无法正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这种语言的。

二、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根据语言学家Hanvey(1979)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通常分为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对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表面文化现象的认识;二是对那些与母语文化相反而又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又缺乏理念的显著文化特征认知;三是通过理性分析取得对文化特征的认知;四是从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感知异文化。这四个层次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代入”对方的心境,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文化融入”是在部分认识异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当他或她接触异文化时,应根据所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也就是语言学习者必须注意要理解和运用目标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虽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特别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尤为突出。

近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远未形成共识。甚至到目前仍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异民族性、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缺乏认识。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大学英语的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为了四、六级的过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由于应试教育是为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它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学生的语言使用不得体,这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异出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仅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而文化错误则意味着交际出现障碍。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途径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Seelye,H.N_(1989)在其著作“TeachingCulture”一书中提出了几个实际教学原则:通过所教的语言了解文化;使文化行为成为每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学生获得取得相应社会经济地位的能力;

让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文化均有所了解;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应对其表示理解。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自然科学、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工业、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可读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和上课时若具有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那大学英语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就会变成具有很高欣赏品位的艺术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教育观、文学修养、价值观、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教师利用教材之外,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学生将带着从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走向社会,投人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具体而言,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下方法:

1.对比法:可将英美文化中的形象和标志与自身文化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名人、建筑、风俗习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如南京的长江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

2.实物讲授法:教师可搜集一些能代表中西文化的实物,如笛子和小提琴、旗袍和西服、中药和西药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文化。

3.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例如涉及family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陈述中西方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并列出familytree.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中西方的家庭类型:Extendedfamily(大家庭)、Nu.clear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family(单亲家庭),并且在课堂上讨论中西方家庭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中则可了解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

4.讨论法:定期就课文涉及的内容和新近发生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言论。比如通过活动来讨论两种文化的寒暄方式、时问观念、购物习惯等。进一步强调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检测手段、教学所需时间、空间和学生交际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设英语角、英语沙龙等,举办英语文化周,英语文化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

(四)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强调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主体文化是相对于客体文化而言,是指母语文化,它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谈话的主题和涉及的内容是受双方的文化背景制约的。如果谈话的对方涉及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经济制度、文化遗迹时,假若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此时此刻,即使有很强的交际能力,也会把自己置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报刊与书籍,使学生不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也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能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4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语言;文化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它蕴含着民族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学生要学好英语,达到熟练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本土的文化。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多是成绩中下等、无望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在这几年的中职英语教学中发现,中职学生除了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之外,阻碍学生学好用好英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英语文化知识匮乏造成的理解偏差或者交流失败。在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讲解词汇、语法等知识点,过分强调单词的记忆和课文的背诵,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足够多的词汇量,语法使用恰当,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词汇的内涵、外延以及文化意义,久而久之,学习英语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学生甚至视学英语为一种煎熬,上课就睡觉或者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导致了语言知识的欠缺。这也同时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对于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性质更严重。一位中国人结结巴巴地用不符合英语语言和语法规则的中国式英语与外国人交流,与之谈话的外国人会非常宽容,并且觉得很有趣。但如果这位中国人按照中国的习俗用标准的英语发音与外国人交谈,虽然他语法使用准确,但很容易因为不懂英语说话规则而冒犯他人,被认为不礼貌。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爱问“你去哪?”“吃饭了吗?”虽然是善意的,只是出于关心,但是英美国家的人会认为你在侵犯他的隐私或者以为你要请他吃饭。教师是跨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中职学校的英语师资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跨文化意识相对淡薄,普遍缺乏跨文化视野,仍然认为英语教学就是语言知识的教学。教师自身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这样在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时,就比较难做到发掘语言形式外的文化内涵。

2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由外研社出版的《基础英语》修订版删除了原来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法内容,增加了学生“说”的部分。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改后,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逐渐由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语言交流,开口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而在语言交流中必然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这就更加凸显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样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同时学习该国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往往只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不利于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适应未来国际化社会的能力。教育部针对中职英语教学在《大纲》中明确提到:“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新修订后的中职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饮食、旅行、穿着、环保等话题,这些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中职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英语较为吃力,如果教师在讲授常规语言点的同时,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异国文化,不但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后,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日常交往中遵循的各种规则和风俗习惯,如打招呼、问候、赞扬、致谢、告别、打电话,等等。举个例子,中外对于别人赞美的回应相差甚远。中国自古倡导“自谦”“尊人”,对别人的赞美,采取的是“不接受”态度。而英美人士崇尚“个人主义”“尊人”而不“卑己”,所以他们毫不犹豫接受对方的赞美。在英美国家,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甚至是家人之间,他们常常把“Thankyou”挂嘴边。对于别人的帮助或者善意的提醒、邀请、礼物等都习惯用“Thankyou”,他们除了对别人表示感谢,更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而在我们中国,如果亲密的人之间说“谢谢”就觉得关系疏远了,反而大家都觉得不习惯。(2)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方式,如肢体语言、服装、体态等。比如食指和大拇指搭成一个圆圈,这是英美人士经常使用的手势,相当于英文中的“OK”,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或者表示同意、赞美等。在中国,这个手势表示数字“0”。(3)词汇的文化内蕴,具有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惯用语的运用。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单单颜色,中外就大相径庭。比如“white”,在英美国家,白色往往象征着纯洁、高尚、善良、吉利等。英美人士在婚礼上总是穿着白色的婚纱,戴着白色的面纱象征着纯洁。“whiteday”指的是吉日,而“whitelie”则是“善意的谎言”的意思。(4)认识和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概况。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还应学习该国的文化。(5)有关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于很多事情的价值观念上有很大不同。比如,英美人士认为在谈话时要尽量回避婚姻、体重、年龄、收入、政治、宗教等话题,以免侵犯他人隐私而引起不快。而中国人觉得这些是公开的,不需要隐藏。

4培养中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措施

4.1课堂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在阅读、词汇、口语、语法的教学中,自觉渗透跨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都能融入跨文化教育。同时教师还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兴趣,自觉地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来,培养跨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歌曲、电影等,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创造机会模拟或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异国文化。在修订版的《基础英语》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根据提示词模仿对话的练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表演对话,多开口讲英语,摆脱一直以来中职教师课上唱“独角戏”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用”英语,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2结合教材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中职英语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把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主动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指出其文化意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很好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语言背后隐藏的生动鲜明的文化知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有意识的讲解和传授,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会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基础英语第一册WelcomeUnit中有部分内容是讲Holiday。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教师除了教学生中外各种节日的英文说法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向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人们庆祝的方式等。由于商家的推动,中国年轻人对圣诞节已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对于圣诞节的由来,相信大部分人未必知道。教师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既加深对语言内容的学习理解,又增加了学生跨文化知识。

4.3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的素质

英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知识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自身应具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树立多元文化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英语教师应摒弃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的陈旧观念,扩大跨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在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平时应多阅读一些反映英美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情等内容的书籍、报刊杂志和原声电影等,多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4.4大力拓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

课堂学习是有限的,仅靠课堂学习远远不够,而课外学习却是无限的,同时也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异国文化显得格外重要。在课余时间播放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声影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外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开设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英语演讲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交流,增加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总之,外语学习是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应该重视跨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美国家的了解,扩大多元文化视野,真正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同时作为推介者和解释者的教师也应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扩大知识面,把这些知识真正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实践技能的学生。

作者:曹金梅 单位: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5

一、海南旅游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海南自建省以来,一直非常关注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南省旅游行业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游客来到海南旅游。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休闲度假游的热潮,环境和气候因素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始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欧美、日韩等地的外国游客,很多国际性的旅游管理集团开始进驻海南,再加上亚洲博鳌论坛的召开,大大提高了海南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海南旅游业获得了大发展。 尤其是自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政府对海南旅游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离境退税、26国免签证等,还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海南的国际游客得到迅猛发展。

旅游从业人员不仅仅是行业服务人员,更是海南对外形象的重要宣传窗口,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调查研究,在各类旅游从业人员中,旅游管理专业和外语专业共有10055人,占统计人数的6.04%。人才培养形势严峻。尤其是通晓旅游知识,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目前急需的人才。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简言之,就是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它涉及语言交际方式、语用问题、非语言行为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正是针对人们在交往时的这种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海南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旅游业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实际上就是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人才。目前海南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海南本土人群或者海南各中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因此人才培养的重任就落在了海南各旅游院系的肩上。不过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但实践经验却尤为匮乏,所以要培养高质量的服务人才,除了需要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上实行改进,还要依靠学校,产业,政府,三位一体的多渠道培养方式。

(一)学校培养

A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

在跨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每一种文化关于行为的标准、关于价值的尺度以及种种制度,在其文化体系中的范围内都有某种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文化平等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

B 增加外语课时,加开小语种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先决条件,没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做基础,跨文化交际等于纸上谈兵。旅游人才得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我省的旅游现状和前景迫切需要外语人才,所以要求和旅游院系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C 语言和文化知识能力同时培养

外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传授语言知识上,还要将文化知识溶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在外语课堂上,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穿插有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2)教师应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参与适度的课外交际活动,给学生创造学、用外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外语,多跟外教接触,通过日常生活的交往,学到在课堂里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应该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有步骤、有计划地广泛阅读有关中西文化的各类书籍,以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D加强师资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教师应当具备多种不同文化理解,即对本族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能力,并能成为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

(二)校企联合

学校进行的各种演练与考核只是一种模拟,所以要想真正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实践。 校企联合指的是学校和企业综合利用双方资源,把教育送进企业,把岗位作为课堂,使学校和企业在实现各自的追求目标过程中获得互补,使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得以加强,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共赢的培养方式。通过校企联合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可以不断发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修订并完善教学计划,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专业教学更能体现面向市场的特色。

(三)政府支持

有关中西文化差异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失语 本土文化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我国高校现行英语教学是以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在教材的编写上使用英美国家的原版文章,课文内容主要介绍西方文学、文化、历史、经济、艺术、社会生活等。而与我国的本土文化有关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大学课堂上的英语教学一味追求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学习,却忽视了本国文化的传播,很多同学知道西方的“Christmas”、“New year”、“Hamburger”、“Hollywood”和“Bible”,却不知道“Confucius”“孔子”、“Chuang Tzu”“庄子”、“Summer Palace”“颐和园”、“Lantern Festival” “元宵节”、“Terra-Cotta Warriors”“兵马俑”、“Buddha”“佛”和“Five Classics”“五经”。我国大学生本土文化英语表达匮乏,他们与外国老师交流的主题仅限于英语学习方法讨论以及所学书本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专题,一旦谈及本土文化便结结巴巴或者戛然而止,找不到相应的英文表达,无法再继续进行交流。

2.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病因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强势英语的“殖文主义”现象在中国泛滥,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优势,潜移默化地将其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输入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繁荣兴旺,逐渐替代并泯灭这些国家的文化自主意识,最终彪悍地实现文化霸权。强势文化的巨大影响不可低估.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向强势文化低头,接受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的“失语”和“缺失”也就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我国文化的传播途径单一,造成中西文化交流不平衡。现阶段高校大学英语大纲设置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加重西方文化的比例而对注重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却投有提及,并且所使用的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选自英语文摘。大纲编写者忽视了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我们通过外语了解对方的同时也希望中国文化能通过外语被对方认识。但当学生尝试用英语表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他们常常表现的无所适从。这个本该世代传递、流动的、且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却因为教材中几乎没有介绍而无法继续发展、积累和传递。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只注意训练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答题技巧,却没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而忽视了学习英语真正的内涵。

3.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本土文化”的渗透

首先,要在大纲中系统文化教学。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只是在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文化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其次,要注重教材建设,均衡文化内容。我国高校在外语教材设置中应加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比例以及相关文化背景介绍的范围。例如,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可以在章节之前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作为教材补充或者课外阅读内容,而涉及英美文化的文章则可以增加中国文化对比的内容。此外,在课文注释以及课后习题的设置中同样可以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扩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

再次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可以从授课语言、授课模式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加以改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文化差异在教学的各个层面中阐明,特别是文化内涵的对比。以分析词汇差异对比为切入点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断将中西文化的相关现象进行对比,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这种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取舍,是实现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并系统地给学生输入知识文化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将两种语言碰撞,交流,整合,充分培养学生的潜能,培养其文化素质。

最后,要加强学生本土化意识的培养。文化意识是建立在对本族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目前,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培养本土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文化知识的传输,把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充分结合起来。在输出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知识的均衡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2]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106-108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育与文化教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鲁笭 主编. 视野融合: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徐言行 主编. 中国文化比较.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Samovar, Larry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

[7]Cr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