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1
(一)师资力量城乡差距巨大
农村小学生师比为平均为13.6,县镇小学生师比为14.9。农村学校因学生不足、班额小,师资数量相对县镇而言较为缺乏,特别是部分学科教师,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配备不全。从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反映的师资水平,县镇学校远远高于农村。据调查,惠民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专科及以上46人;高级职称及以上29人,中级职称及以上72人,中级职称以下91人。惠民县辛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7人。可见,县镇小学师资水平的人员配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远远好于农村小学。
(二)教学条件城乡差距明显
惠民县教学资源配置农村小学均落后于县镇小学,小学教育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显著。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图书蔵量分别为14.0册和8.3册,农村学生生均图书为城镇学生的58.8%;县镇和农村学校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分别为3751元和1774元,农村学生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城镇学生的47.3%。体育用场面积、理科实验室仪器,县镇所有学校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农村小学达标率分别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乡镇差距较大
惠民县小学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7.30hm2,小学在校学生6.28万人,生均校舍面积2.75m2,远远低于7.43m2米/生的全国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校舍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地区尚有部分小学亟待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学生宿舍及其配套设施、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学技术装备落后。
(四)农村生源流失问题突出
惠民县城乡小学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流失十分严重。根据惠民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惠民县全县小学正常转入44人,转出96人,分别占全部小学人数的0.11%、0.24%;初中阶段转入164人,转出276人,尚有辍学125人,分别占初中阶段学生总人数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农村中小学校面临许多困境,尤其严重的是部分学校面临着无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布局特征
(一)农村小学分布密度差异显著
惠民县农村小学空间分布不均。各镇小学数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镇16所小学,其次是石庙,全镇13所小学,还有李庄、何坊,全镇各有10所小学。小学数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镇仅4所小学。全县共有小学114所,平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2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1.3个,服务的人口数量为5629.9人。除县城外各乡镇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为11.75km2,服务的自然村数量为10.67个,服务的农村人口数量5110.9人。县城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多,达11308.6人。各镇办中,麻店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7522.3人,李庄、魏集、大年陈、辛店、皂户李等5个镇小学服务人口数量超过5000人,胡集镇小学数量最多,每个小学服务人口数量最少,为3750.9人。每个小学服务的区域面积和自然村数量比较,姜楼最多,分别为26.6km2和23.6个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别是8.6km2和5.9个自然村。惠民县县镇学校规模比较大,在校生人数多;乡镇学校在校生人数少,特别是某些村级教学点规模偏小。有的小学只有1个年级或2个年级,如桑落墅镇的明德小学只有一年级55人,苏堡小学只有五年级和六年级共60人,徐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83人;胡集镇的于桥小学四个年级仅63人,白桥小学四个年级76人;李庄镇大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136人;石庙镇奎星刘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73人,九龙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共33人;淄角镇大魏小学只有六年级13人。惠民县村级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个别小学或教学点的学生不到20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农村小学与村落空间分布不协调
惠民县小学达到了4.8km的全覆盖,其中距离小学1.2km以内的村有600个,占47.73%;1.2~2.4km的村庄有529个,占全部村庄的42.08%;距离小学2.4~3.6km的村占9.22%;距离小学3.6~4.8km的仅有12所。可见,惠民县小学集中分布在距离村庄2.4km以内。总体看来,惠民县农村小学能满足大部分村庄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但部分村庄上学距离偏远,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部分村庄。
(三)农村小学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县小学主要设置在乡镇中心驻地附近的村庄,围绕乡镇中学驻地出现聚集趋势。以5.25km为半径,孙武镇大孙小学邻近村庄最多,有25个;其次是何坊街道办小学邻近村庄24个,大年陈镇孙家中心小学邻近村庄21个。邻近村庄最少的小学是清河镇中心小学,只有1个邻近村庄;其次是胡集镇东西屯小学,有3个邻近村庄。桑落墅镇明德小学、魏集镇中心小学、清河镇学区小学各有4个邻近村庄,有11所小学邻近5个村庄。个别乡镇小学数量过多,部分区域小学存在过度聚集。如桑落墅镇的徐家小学附近的村庄可以被桑落墅镇中心小学和苏家堡小学、韩龙章小学覆盖;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三所小学处于聚集现象;石庙镇的梁家小学和老关赵小学存在聚集现象等。
三、惠民县小学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化解城乡教育差距必须从单项制度的改革转化为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惠民县城乡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因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调整城乡小学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针对惠民县农村小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应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学校的合理规划,本着“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布局,适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教学点跨村联办”的布局调整思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从农村小学生的身心条件来看,低年级学童单程徒走上学的时间,平原地区以不超过30分钟、行程约1.5公里为宜;高年级以不超过40分钟、行程约2公里为宜。如以上述标准考察惠民县的农村小学,则以低年级学生的体力和身心条件,惠民县所有乡镇的小学数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级的身心条件,则有姜楼镇、麻店镇、辛店镇、大年陈镇、皂户李镇等高年级小学数量偏少,其余乡镇小学的服务半径均能符合小学生步行的距离要求。对于小学相对聚集的区域,如桑落墅镇徐家小学、苏家堡小学、明德小学,李庄镇聂家小学、大周小学、蔡冯小学,石庙镇的梁家小学、老关赵小学等,应在不违背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条件下,将小学在校生人数少、规模小的学校合并到邻近的小学。但对于小学数量本来就偏少、学生入学距离远的区域,如大年陈镇的西南部、石庙镇与皂户李镇交界处、皂户李镇与淄角镇交界处、辛店镇与麻店镇交界处等,则应考虑增设学校,以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要求。
(二)增加农村小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小学的校舍条件和各种教育设施条件,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惠民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入少,难以保证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县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本县经济甚为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惠民县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满足城乡教育一体化对财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小学倾斜,促进惠民县城乡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设施的规模和质量。
(三)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流动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2
【关键词】电机拖动 课程 一体化教学
近些年,随着电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电机的相关理论、生产、运营都日益臻熟。而与之相关电机拖动课程通过不断改进、优化和完善,至今已经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电机拖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和专业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电、磁、机等内容。而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当今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和实践是分开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理论老师只侧重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而实践教师则只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脱离实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扰,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做好电机拖动过程中的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优化和改良电机拖动教学
(一)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和当今科技发展水平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推动电机拖动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电机拖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电机拖动教学应该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新型的电机拖动内部线路中,都综合运用了自动控制调节器和简单编程控制器。因此,实现对电机拖动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是当今时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电机拖动技术日益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统一化教学和多样化教学
电机拖动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考虑到它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良,自身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业内容,所以在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时,一定要符合当前的科技发展的趋势,适度的将一些新技术引入到教学课程中,在保证教学内容不会过度臃肿的同时,又能将现代科技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将简单编程控制器技术引入到电机拖动课程中时,可以将课程更改成为“电机拖动和简单编程控制器电路专业教学课程”,通国对电机拖动新引入的技术、零件、理论、工艺以及实践等内容的分析和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电机拖动和简单编程控制器电路专业教学课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目前电机拖动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教学重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而且还拓宽了他们的学习范围。
(三)突出教学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
电机拖动教学是电机拖动技术的理论基础,它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和了解电机拖动技术,也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了一个无形的砝码,所以做好电机拖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电机拖动的特殊性,要求这门学科的除了要有基础性的内容之外,还应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电机拖动课程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
二、电机拖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一味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际参考
电机拖动课程讲述的主体是机械器件。而机械器件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电气实行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基础,也是了解电气线路控制原理的重要途径。电器和机械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机械生产自动化的主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控制线路学习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对专业设备机构、运行形式、电气和机械的有机集合等方面有着足够的了解。
(二)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理论教学作为电机拖动技术的基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理论教学工作。首先可以大力推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其中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像、声音、动态、文字等为一体的高科技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营造一种生动、轻松、欢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电机拖动教学过程中,无论电机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整体有多么复杂,其中都存在一些简单易懂的通用部分,比方说自锁正转控制、反正转控制、时限控制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相对于其他内容来说,简单易懂,只需稍加引导和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而另一方面,不同的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它的设计思路、操控要求以及生产工艺也是各不相同,而且又有着各自比较特殊的部分,这些特殊的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果能够顺利的解决掉这个难点、重点,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明白和了解电器与机械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做好生产机械线路控制教学的关键。和机械相连的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运行,那些连接电器和机械的端口,哪些是开合,哪些是断开的,如果学生很难吃透这些知识点,就很难真正的理解生产机械控制线路这块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所讲的那几种机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更重要是教学会学生如何正确的看线路控制图以及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课程教学时,应从如何看图、线路原理分析和故障解决方法等方面着手,切实做好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26-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完成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与实践中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课程体系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向关注能力的培养转移;从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向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促进其全方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基于此,我们提出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第二课堂进行规划和安排“两统一”,实施科研与实践教学、校内实习与企业实习的“两结合”,达到激发学生优势潜能和工程能力提升的改革目标。
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体系
在以知识的传递过程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面向的是书本上体系完整的理论知识,缺乏抽象理论的物理实践背景,很难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以及独立思维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为此,我们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实现实践教学和能力素质训练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根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确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训练方法和考核方法。通过项目引导,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通过立项申报,以团队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答辩等方式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团队协作和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整合,解构课程内容,结合项目研究过程,重构任务式的工作模块课程实现。协同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科研活动中,帮助学生发现优势能力;在协同活动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武重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平台,将教学活动从课程内延伸到课程外,从校内延伸到企业,实现工程实践立体化,营造提升工程能力的良好环境。进而建立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提供实践依据;建立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辅导员团队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指导规范。
三、研究方法探讨
1.课程、企业项目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研究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标准、企业生产实际融通的路径与方法,按照机械类培养大纲的要求和不同学年教学安排,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解构课程内容,结合项目研究工作过程,重构任务式的项目工作模块课程,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借助项目教学法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而不是课堂知识的简单传递,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注重培养学生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孤立、单方面的知识应用。以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工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为目标,针对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实施途径,统筹规划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提供实践依据。
2.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辅导员团队三结合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研究。基于行业和产业的需求,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建立由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辅导员团队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借助企业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让教师去有关企业工作学习。积累企业经验,同时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或讲座等。进行综合实践教学动态生成研究,教学案例、课例开发研究,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探索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评价的路径和方法。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可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第一级,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能否共同协作、是否实现预期功能、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个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及参与意识进行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如自己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最后,由企业做出最终评价,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探索将实践教学、项目研究、企业实践、职业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和实践教学团队协同的工作机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以企业需求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探索按实践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遴选企业需求项目作为实践教学载体的方法,针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复杂性,结合本科教学大纲对项目进行粗分解,项目需承载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适应各阶段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给出更多的引导,让每一个实训项目形成任务链,使大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指导方法,探索并建立以课程与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课程、企业项目一体化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机械类培养大纲要求、各学年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第二课堂)的无缝连接问题,形成项目研究、企业实践、职业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和实践教学团队协同的工作机制,给出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指导模式与方法。本研究项目适用于本科2―4年级的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学生团队10人以内;项目成功后,受益范可覆盖机械学院本科2―4年级的学生,并可延伸至研究生阶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扩展到研究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明金,郄海霞,杨秋波.国外一流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6,(3):109-114.
[2]曾繁宏.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习月刊,2013,(4):40.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1-04
[作者简介]孟凤英,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006);王婉军,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讲师、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280)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其特点、教学内容、构成要素和条件都要复杂得多,所以其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研究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归纳为三种具体的形式,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这三种形式也可分别称为认知性实践教学、理解性实践教学和拓展性实践教学,它们是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就是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认知性实践教学
认知性实践教学即课堂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第一课堂”。它是起点,更是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认知性环节。所谓课堂实践教学,是指以固定课堂为教学平台开展的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课堂实践教学都是被忽视的对象,其实这一实践教学形式在时空选择的灵活性上,与课程的紧密结合上,以及教师的跟踪指导上都优于其他实践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而且还包括立足岗位的职业理想教育,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等。
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概括起来主要有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将授课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抓住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单一等不足的现象,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效果,需要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第一,整合高校思政课内容,让高校思政课课堂更真实。高校思政课课堂应当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与职业生涯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让高校思政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堂“真”起来,才能收到“入耳、入脑、入心”,“真听、真懂、真信、真用”的实效。
第二,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实践证明,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喜欢而且参与度高。实践活动课型使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能学以致用,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增加课堂讨论、录像播映、课堂辩论和分析案例等形式,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指向性比较清晰。一方面,可以直接用理论指导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思辨能力,澄清对一些复杂理论问题的认识。这有利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二、理解性实践教学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5
【关键词】采掘机械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56-01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的发展,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结合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对各课程的要求,对《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的统一,学习过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的统一。依托首创的模拟综采工作面,注重教学模式改革,开发实验实训项目,确保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实现课程目标、快速培养煤矿生产采掘一线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通过学习液压传动等先修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煤矿采掘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具有一定的设备选型与配套能力,设计理念如下: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的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煤矿采、掘生产一线生产岗位技能需求,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2)在教学设备与环境方面,通过真实的设备和工作场景强化实践教学,在具有企业文化的实训场景中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
(3)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融入上,形成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对内容进行序化,使课程知识项目化;在实践教学上,以车间模拟综采工作面为载体组织教学,构造出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归纳、组合和序化的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操作项目化;最终形成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煤矿采掘生产一线通过职业岗位调查,掌握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2)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组成课程小组,针对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分解,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为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针对岗位职业能力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规律,确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相应的能力目标。
(4)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采取积极措施赢得平煤集团公司的支持,在校内创建采掘模拟工作面和设备维护车间,并营造职业氛围,为课程教学创建真实的生产环境。
(5)组织专业教师开发与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适应工学结合教学的教材,学生实习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标准等配套的教学文件,使教学工作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6)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兼有师傅、工长的职责;学生兼有学徒、职员的义务。通过多种角色的扮演把学习与工作结合,教学与生产联系,学校与企业统一;彰显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规律。
(7)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资格考核培训相结合。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即可参加相应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试,获取中等级别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如: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操作工、综采维修钳工等),使学生毕业后不用经过特殊的培训就可以顶岗工作。
(8)对学生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终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手指口述、应用写作等五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二、教学改革
1.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围绕操作工作面的采煤、掘进等设备并具备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筛选、整合,形成7个不同的项目、28项工作任务。以项目、任务取代章、节,按照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采掘机械相关理论知识,训练操作与维护职业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取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手指口述、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如在实训车间教师设置设备故障,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制定设备故障处理方案,并进行现场的故障排除,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设备故障排除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教学上,利用首创的模拟综采工作面装置,可以完成落、装、运、支、处等采煤工序,并将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等成功移植到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场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了生产性实训。
4.在课程考核上,以教学项目为单位组织实施,采用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情感态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手指口述、应用写作五大部分,每个项目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过程分别考核,全程监控教学质量,学生的总成绩为各项目考核成绩的加权平均值。
三、结语
在讲授《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时,在工学结合的运行模式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现代学习观念的指导下,采用项目教学,每个子项目都是由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然而,项目化、一体化的教学法用于《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需要相应配套设施,如模拟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需要设备多、投资大等客观条件,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予以支持。随着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项目化、一体化教学将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姬婧.矿山测量课程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2]彭伦天.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1(23)
城乡一体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法;专业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08-02
1.项目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项目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法"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2.项目教学法"项目"的开发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以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学生围绕该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具体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并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因此项目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核心载体。
本人首先分析专业课程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针对课程的教学总结了如下"项目"开发原则,现以《电冰箱、空调器制冷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2.1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原则。应当从教师为中心的"灌注式"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式"学习为导向,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比如《电冰箱、空调器制冷技术》课程选择传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据此在教学设计上也形成几个教学步骤:电器元件认识;电路原理分析与理解;具体电路的应用;实际电路的开发。在此基础上将几个教学步骤进行项目细化,由浅入深,在知识和技能上形成连贯的体系,比如电器元件认识可以分为:(1)这是什么元件(2)它有什么作用;(3)如何判断它的好、坏。由于是一步步的项目驱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项目驱动,以项目群覆盖知识面原则。一般来说项目活动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它只是教学中一个不应缺少的部分。教学中所有项目案例的总和要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为了最大范围地让学生涉足各种各样的实际工程项目,所选项目必须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比如针对《电冰箱、空调器制冷技术》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2)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铜管加工焊接;(3)电冰箱电器控制系统的维修;(4)分体空调器的原理、安装与移装;(5)空调器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检修;。以上项目可以基本包含《电冰箱、空调器制冷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
2.3项目优劣衡量原则。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一个好的项目应该满足以下几点:(1)项目选取应该针对本专业课程有应用价值;(2)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3)一个完整的项目可以体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4)该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5)学生基本能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6)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2.4课题项目目标分析原则。具体到每个不同的项目,课题项目目标分为三个层次:①分析学生在该项目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比如在电冰箱电器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1)电冰箱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由什么部件组成。(2)学会识别各零部件。(3)学会各零部件的安装、调试、检测。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②过程与方法方面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项目教学法"项目"的实施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细化为具体的可实施的"项目",然后对于具体项目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3.1项目的引导,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教师提出实施该项目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问题引导包括四个层次,各个层次按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进行。
第一层次:问题的提出 :生活中什么地方将用到?
第二层次:技术引导;完成某一功能要采用哪些技术?
第三层次;知识引导;实现这些技术需要哪些知识?
第四层次;应用引导;这些知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比如在实施 "电冰箱电器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 时,可以以下问题引导教学:①第一层次问题的提出:电冰箱内的温度是如何控制的?②第二层次技术引导:用什么方法来控制? ③第三层次知识引导:实现温控功能需要哪些知识? ④第四层次应用引导:完成温控功能要采用哪些零部件?如何判断其好、坏?
3.2将项目涉及的技术和知识点明确目标,设定为具体任务。
任务一:电器元件、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列出明细表格
任务二:明确电冰箱电器控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任务三:按要求完成各零部件的检测、并判断其好、坏
任务四:对电冰箱电器零部件安装和调试
任务五:观察控制效果,测量控制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3项目的分组实施方法。班级32人可以分成A、B、C、D四个项目组每组8人,每组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将任务分配到人,以2人为一个任务的完成单位。实践证明分组的原则、组员的搭配、工作的分工、成员的数量等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如:成绩好的负责"一对一"辅导成绩差的,观察能力强的负责材料的选择,动手能力强的负责整体规划、电路的连接和检测,善于口头表达的负责联系工作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4.总结与思考
4.1项目的选择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总是包含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体现现实中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项目体会到学习技术与自己今后成长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2在知识和技术的引导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电子专业课的特点是:课程内容非常抽象,大量的现象不直观且无法用肉眼观察,为了使学生对电路基本物理量、工作原理、现象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必须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的帮助。比如温度控制过程可以用Flash演示出来,既形象又生动。同时应该注意每节课的信息量要适度,不能简单重复知识点,课件制作要朴实无华,避免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对学生进行信息轰炸,分散学生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