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1

关键词:项目导向;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钱学礼(1975-),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2-40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54-02

一、课程性质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旅行社计调与外联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旅行社计调部和外联部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有一个总体了解,重点掌握外联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销售,计调工作的计价、报价、发团、接待业务等操作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分析旅游线路、合理报价、准确规范地执行旅行社发团和接团业务工作。[1,2]该课程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旅行社行业岗位实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课程应用“项目导向型”教学的重要性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教学时强调始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为教学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和锻炼能力。[3,4]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课堂更加活跃,教学主体互动增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形式参与教学项目设计与运作,参与个案资料的搜集和计调与外联运营业务的实际操作,从而弥补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不足,强化项目教学和情景教学,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相统一,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实战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

“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旅行社计调、外联业务工作过程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按照“职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逻辑关系来构建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开展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对应职业能力的项目实训标准与要求,加强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全面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计调与外联岗位所需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实务操作技能,达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本课程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根据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充分考虑行业实际和市场需求,全面跟踪国内国际职业标准,根据“必需、够用、管用”的原则,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将课程教学内容共设计为“两大模块”和“六个项目”,构建起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操作技能实训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

两大模块:打破原有教材的理论结构和目录体系,以原有教材理论体系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旅行社计调部和外联部的业务特点及工作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旅行社计调实务”和“旅行社外联实务”两大教学模块。

六个项目:根据课程模块的功能,结合工作岗位所需要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设计出旅游市场分析、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产品销售、计调采购业务、计调接待业务、旅游团队动态管理及突发问题处理等六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根据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再分解成若干个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内容进行能力演练,将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直接融入到具体操作环节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

运用“项目导向型”教学强调把课程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为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的具体教学实施,紧扣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为五个基本环节:

(1)提出项目任务——这是首要环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出实践操作工作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清楚一个完整的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中的细节,还要对整个项目运营模式进行策划。

(2)制订项目计划——小组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项目,完成任务——实际操作时学生要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给予及时充分的指导。

(4)检查评估项目——这是项目教学的深化,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评定标准和评价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等方法,与项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相匹配。

(5)归纳总结——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本次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如在项目实施中哪些是做得好的,下次再实施时就可借鉴参考;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问题,应如何避免,下次则不要再犯。通过该环节可以提高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保证项目教学目的的实现。

3.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融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景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课堂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用在介绍旅行社计调部与外联部的职能特点、工作原理、计调人员和外联人员的管理及管理理念、培养理念的内容。

(2)案例分析法。结合计调与外联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实际,引入具有典型作用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设置相关业务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其了解旅行社企业工作岗位情况,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以及借鉴经验或教训。

(3)分组讨论法。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问题,让学生课后积极利用网上资源查找、搜集资料,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如针对旅行社降价促销、“零团费”、“境外强迫性自费”等敏感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4)角色扮演法。教师合理地把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到各个项目任务中,设定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例如,在计调接待业务、产品销售、旅游合同谈判内容方面都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旅行社的计调员、外联销售员、部门经理甚至游客,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具体事件的处理能力。

(5)实景演练法。充分利用校外合作旅行社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带着项目任务进行岗位角色的演练,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亲身体验与体会计调与外联人员的实际业务。例如:和旅行社外联人员一起实际参与客户的谈判、签订合同等工作。实景演练法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岗位的业务内容、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作用。

4.教学环境设计

为推动“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课程“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一是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软件创设“贴近实战”的虚拟旅行社。项目课程实施中应配合运用专业规范的旅行社运营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开展课程教学,在网络上建立接近真实的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工作模拟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职业角色”进入学习情境,亲身感受工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体验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二是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旅行社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如合作开发教学项目、聘请兼职教师、教师挂职锻炼等。即能让学生在旅行社企业完成相关实训项目的学习,锻炼职业能力,促使其就业时快速适应企业环境,胜任相应岗位工作;同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使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5.考核方式设计

项目导向式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在课程考核评价的设计上,需改革传统考核模式,构建多维灵活的考核体系。考核中注重过程评价,适度削弱教师评价,让学生参与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主要通过平时实训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项目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淡化期末考核。课程考核真正体现工学结合,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三结合的“能力导向式”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旅行社计调或外联人员的从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用项目实践实训、课堂表现情况及期末测验成绩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陈乾康,阙敏.旅行社计调与外联实务[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英霞.高职《旅行社外联与计调》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4):110-111.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2

    1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众多开设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专业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机械工程专业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课程体系

    2.2 课程群建设

    14个模块对应着不同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

    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通过这个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基本技能模块是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模拟和计算夯实基础;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模求解、设计计算、系统分析与预测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底。

    专业基础模块是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

    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是通过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通晓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是在综合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本行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

    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是通过TRIZ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创新设计与创新制造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

    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是通过各种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前沿知识讲座、企业管理讲座,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机械工程企业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市场经营工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课程群,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不仅需要功能齐全的产品来应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产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其所具有的功能。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以确保并提高产品可靠性为目的的优化设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机械工程来说,也不例外。

    1 关于可靠性设计的一些问题

    要想弄清楚什么是可靠性优化设计,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产品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产品的可靠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与时间之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或者实现固定的功能。这里的产品既包含作为单位研究的研究对象,又指各个参与实验的系统、元件或者设备等,在特殊情况之下,我们还可以将人的作用也包含进去。

    在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已知的技术和理论为基础,根据日后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优先考虑产品的可靠性要求,通俗一点的讲,就是要在满足产品费用、性能以及时间等条件之下,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对于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来说,其是一个多技术、多学科融合的新型技术,既包含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的知识,又具有工程心理学、计算机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虽然其名称是产品可靠性优化设计,但是其并非只是存在于产品的设计阶段,在产品的制造阶段、使用阶段以及管理和维护等阶段都会涉及到产品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其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多种历史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要地域西方发达国家,而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也更为落后。虽然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可靠性优化设计得到了一定发展,个别企业还组建了专职于可靠性优化设计的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工作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机构和标准都渐渐的变得陈旧了。因此,对于我国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是仍旧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一)存在于设计环节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的设计工作与一般的产品设计的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可以被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体装配设计;一方面是组装零件设计。在进行机械工程整体装备可靠性优化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整体,而其设计工作则可以被分成两大方面:首先,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整个系统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要全面分析并掌握各个零部件可靠性的程度,并要以此为基础推断整体的可靠性程度。这一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设计可靠性预测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必须要确保所获得预测结果满足设计的指标。其次,要将整体对可靠性的要求划分到各个零配件之上,只要确保每一个零件都能够满足可靠性的要求,既能够确保机械工程的整体能够满足可靠性要求。目前,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法有以下几种: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等分配法以及综合评分分配法。

    在进行单个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时,必须要确保所挑选的零件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且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有了大量的应用,零件的重要性不同其所选择的设计方法也不相同,对于处于重要部位的零件来说,其必须要进行可靠性试验且要通过可靠性试验。除此之外,还必要反复的修改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直至所获得可靠性的检测结果符合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要求为止。

    在完成整体设计和零件设计之后,需要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工作,在这方面所考察的重点是操作的适应性设计与舒适性设计。

    (二)存在于机械工程制造过程中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3

[关键词] 销售承诺旅行社顾客管理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旅行社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加,从1998年的6360家到2006年的约6.7万家,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旅行社业“小散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品牌尚不够清晰。中国加入WTO后,我国旅行社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旅游产品依然比较单一,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仍表现为竞相压价的竞争,但随着这种竞争的严重“后遗症”的凸现,经营者开始寻找新的途径,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于是销售承诺的策略被引入旅行社的经营中,但由于各种因素,这种策略还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二、销售承诺内涵及其在旅行社经营中的意义

承诺本身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过程中,受约人向要约人做出的对合同完全同意的表示。销售承诺则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销售目的,在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对消费者所做出的一种公开性的保证,其内容包括:产品质量、顾客购买产品是可以得到的利益以及产品或服务出现意外失误时顾客所应得到的补偿。

旅行社在经营的过程中,销售承诺是作为整体产品中的延伸产品存在的,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销售承诺作为整体产品中的延伸产品对旅行社其他产品的销售和营销有着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1.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和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多元化,有效地销售承诺将为旅行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是赢得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更有利于旅行社的营销和品牌形象的建立。2.科技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更加大了买卖者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买者对产品不了解而产生的不信任和恐惧心理,特别是旅行社所提供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产品,其具有无形性、不可触摸的非物质性更是加剧了顾客的这种心理,有效地销售承诺的实行可以缓解和消除顾客的不信任和恐惧心理,同时更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3.承诺制实质上是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把商业服务的一系列环节的道德要求具体化为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办事制度。旅行社的销售承诺借助于这种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并将其作为原则、规范的商业道德要求转变为准确、明白、具有可操作性的服务内容和程序,使得纠纷的解决有章可依。

三、管理模型分析

有效地销售承诺对旅行社的经营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但是虚假或无效的销售承诺则会对旅行社的经营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销售承诺的有效制定及其的后续管理是旅行社进行顾客管理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对其进行正确和成功的管理,首先我们要认清旅行社销售承诺由于误差和失误而产生的顾客满意度不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调查和观察的误差。一方面在制定具体的销售承诺的内容前,旅行社业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不够或不够重视、方法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的结果受到意外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致使旅行社企业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顾客的真正的需求,承诺的提供和需求的错位使得旅行社也就无法制定出满足顾客的需求的销售承诺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在销售承诺的管理中和兑现中,由于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观察失误和疏忽,所造成的顾客情感上的失落和落差,心理上的满意度不高。

2.销售承诺的内容与现实的标准,规范的冲突。旅行社的销售承诺的制定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由于销售承诺的制定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因此在其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现行的市场制度、行业标准、服务技术的复杂性、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素质、企业资源的禀赋等。与现实标准、规范的冲突,则有可能导致销售承诺的无效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3.销售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提供的差异。销售承诺作为一种可度量性,可执行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后,并不是说其只是一种表面的文字的表现,而是需要旅行社企业认真地务实的去实践和兑现,然而在实际提供的过程中,由于提供者的素质,顾客个体的差异,实际环境的变化等造成了现实提供与事前承诺的差异。

4.销售内容的不明确性以及后期管理的缺乏。旅行社销售承诺其实就是把顾客需求期望明确化,可量化,否则,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错乱,同时,没有很好的后期管理也会大大降低顾客的满意度,降低销售承诺的有效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旅行社得销售承诺的制定必须结合各种现实情况,否则,不切实际的过高承诺则会造成顾客的失望和不满,有损企业得形象,而过低的承诺则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够,达不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旅行社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管理程序,来对顾客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在顾客购买产品的前后都要注重与顾客的沟通,同时也要加强旅行社管理层内部的沟通,事后要关注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并对此进行反馈实行事后控制的管理策略,重新调整战略和承诺的内容,如此方能对销售承诺下的顾客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结语

1.在旅行社制定销售承诺的前期:销售承诺的制定要“量身而做”,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还必须对其市场进行认真对其调查和研究,同时也要注意调查方法和手段的调整和创新,以便能够正确地了解现实和潜在顾客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也要向顾客提供充分的信息,使顾客对其承诺的内容有所了解,以有利于顾客在享受产品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配合,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

2.在销售承诺的兑现过程中:要注意内外部的沟通,一应做好企业与顾客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时刻的管理,以便在每个服务的细节中出现了差错可以及时的补救。在服务过程中旅行社一定要以顾客为中心,诚实守信,通过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去兑现承诺中的每一项内容,特别是导游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旅游市场存在淡旺季,因此旅行社不可能也无力养活太多的专职导游,而只能在旺季时引进大量的舰只导游,这就客观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导游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服务质量。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4

[关键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重要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及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一环。目前建设领域普遍存在“轻决策,重建设”、“轻经济,重技术”等现象,直到建设过程中或项目已建成才暴露出经济效益低下、造价失控、技术缺陷及市场预期判断失误等灾难性问题,补救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在在此情况下,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已经毫无意义了,为此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工程分析及工程造价控制是必须的,是保障决策正确性和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定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单位在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中,工程经济分析和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论证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建设项目市场需求分析、财务评价分析、项目财务收益分析上,最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设项目工程经济分析造价控制

2.1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的经济分析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采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地质、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和评估分析。以输变电工程建设为例,根据《中国南方电网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系统方案、工程建设规模、最佳投产时间;选择并推荐合理的变电站站址和相关的线路路径方案,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颠覆性因素;提出项目的主要技术原则和工程设想;合理评估项目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由电力系统、系统通信、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环境保护、节能降损、抗灾减灾分析、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几部分内容组成,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作相应增减。

在进行建设项目经济分析的时候,通常使用盈亏平衡法和平均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做总体效益比较。盈亏平衡法:是运用量、本、利之间关系的理论,对产品投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它是研究生产、经营一种产品达到不盈不亏时的产量或收入的决策问题。这个不盈不亏的平衡点称为盈亏平衡点。显然,生产量(或销售量)低于这个产量时,则发生亏损;超过这个产量(销量)时,则获得盈利。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与销售额随着增加,当到达平衡点E1时,总成本等于销售额即成本等于收入,此时不盈利也不亏损,此点对应的产量Q0即为平衡点产量;销售额S0即为平衡点销售额。同时,以E1点为界线点,形成亏损和盈利两个区域。此模型中的总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的。按照是以平衡产量Q0还是以平衡点销售额S0作为分析依据,可将盈亏平衡分析法划分为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法。

平均成本法是总成本除总产量的值,它可作为订定售价的依据,也可做为管制成本的参考。平均成本一般是随产量的增减而做反方向的变动,即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就降低了,此乃由于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之故。另外,大规模的生产,由于资源的充分运用及大批量订购与采购的因素,有时也可以降低平均变动成本。例如充分运用工厂的人工产能页使平均人工成本降低,大批量采购原物料,而使平均原物料成本降低等。此种利益乃由于生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

如图:

2.2建设项目技术及设备方案的经济比较分析

部分大中型工业项目,除了对项目总体投资进行经济分析以外,还需要对项目自身的技术条件及设备选型方案等进行工程经济和技术经济的分析,从生产线和设备的先进和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进行一系列的比选。在进行这类方案比选的时候,通常采用NPV分析法和价值工程分析法。NPV(净现值)是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和方法,数学表达式:

NPV=∑(CI-CO)×(1+i)∧(-t)

净现值法就是按净现值大小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数学表达式:V=F/C 其数学意义为实现产品可靠的、必要的功能所需要的最低成本。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进行深入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功能及其产生的成本进行详细分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识别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多余功能及不必要成本,再对功能成本重新组合,剔除不必要功能和成本,从而提高对象的价值。其中V1说明可能存在不必要或多余功能;V=1说明功能与成本相当匹配,方案可行。

3.建设项目可研经济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投资估算精度控制不足

部分可行性研究方案的技术分析中,对于投资估算的精度控制不足。以输变电工程为例,部分可行性研究方案中对于选址选线的确定未获得相关的国土、规划部门的同意,部分是处于国土规划调整变动的范围内,到了初步设计阶段时出现颠覆性变化或者较大的变动,进而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使投资估算测算失去意义。

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上来看,所谓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在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控制包括三个步骤:即确定目标标准、检查实施状态和纠正偏差。造价控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即在项目投入阶段就开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控制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组织和时间等。

3.2投资经济方案分析及评价过于理想化

部分投资经济方案的分析流于形式,评价过于理想化,缺少风险管控及风险意识。比如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在进行某个国外水电站投资方案分析时,未能预料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虽然考虑了汇率风险补偿,但是却大大延长了投资回收周期,经济方案分析无法反应建设及投资实际情况。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经济分析及造价控制是指工程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设计招标等各个管理环节对造价实施控制,使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在计划范围以内。在不同阶段工程造价所占的比例不同,据有关资料分析,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分析应遵循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优化配置资源,合理使用投资,对工程造价进行充分摸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组合,形成统一、开放、协调、有序的工程经济分析体系,制定和完善项目的经济评价规则。

3.3项目财务分析指数单一

部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中,财务分析指数单一,造价目标控制不得力。在进行可研阶段的造价控制时,首先要确定各种目标值,以便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收集完成目标的实际数据,将实际数据与计划值比较,若出现较大偏差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值的实现。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工程发包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再次,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

4.结束语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在做好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要强调的是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要采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控制手段,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前期设计过程,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传高.浅析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9,(25).

[2]胡凌云.费用效益分析法在某节能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1,(1).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5

论文关键词:项目课程;开放性;课程设计;校企合作

项目化课程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课程的一种课程模式,由于其自身鲜明的职业特色而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现有的项目化课程研究理论主要关注于开发的特征、原则、流程等内容,即在开发前和开发中两个阶段如何根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开发一门项目课程。但是在开发之后如何保持课程项目的前沿性和有效性没有得到重视。本文所针对的问题是:如何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始终保证教学项目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如何实现项目课程系统化的开放性设计,从而取得项目课程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开放性角度去审视项目课程的开发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项目设计的可持续性建议,以期完善项目课程的开发理论。

一、开放性视角下项目化课程的理论审视

正如蒋庆斌、徐国庆所指出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课程一般包含以下开发过程:“社会需求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开发、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分析等基本流程”。其中,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和内容开发是决定项目化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可以认为:“课程结构开发是项目课程开发的关键,而课程内容开发则是项目课程开发的落脚点”。在高职教育中,项目化课程的优势是相比于传统学科课程而显露出来的。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看,学科课程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而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它往往以典型产品、设备、问题或服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抽象或凝练出工作项目的一般结构,然后将相关知识、经验附着其上形成基于项目的知识体系。从教学特点上看,传统的学科课程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听,但项目化课程要求老师起辅助作用,而学生是主角,在学生主动地完成每一各项目的过程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果从开放性视角来看,项目化课程的核心优点恰恰是对于开放性的充分展示,这里的开放性并不是指高职教育向面向社会服务对象开放,而是指项目课程开发中自始至终地与企业密切联系,吸收企业最新发展成果,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我们可以将以上项目课程的开发流程分为开发前、开发中阶段。开发前阶段主要指对于社会需求的分析,那么在开发前阶段,是如何体现开放性特点的呢?在课程开发前阶段,需要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特别是要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对于工作岗位、任务、过程进行分析。这是对于项目化课程开发必要性的分析,可以说正是面向企业需求的开放性才决定了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否。在课程开发中阶段,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内容开发。课程开发小组要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将相关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围绕工作流程模块编制课程标准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特别是要处理好模块间的衔接、教学载体的选择以及相关知识的构成结构。由此可见,开发中阶段的关键在于是否向企业一线工作实践开放,是否能够抽象和凝练出工作的一般结构,并选取相应的知识和经验附着在这个基本结构之上。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项目化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否始终向企业一线实践开放,是课程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我们做到了深度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能保证项目课程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保证项目教学的真实性。这样的项目课程相比于学科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学生可以非常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实际对他的召唤,能够以充满激情的心态去完成一个个项目。在追求一个个实际产品或结果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赋予了学习以重要的意义,激发全部身心关注于学习过程中,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因此,项目化课程的实质在于开放性,决定项目课程本质的并不在于外表上的项目化结构,而在于其实际内容是否与企业实践相贴切,在于项目的真实性如何,在于开放性程度有多高。从开放性的角度来审视以往的项目化理论,我们会有一个疑问。以往的项目化理论主要包括开发前和开发中的开放性,那么课程开发之后是否还要保持开放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层出不穷,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我们的项目化课程必须表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化课程并不像传统课程那样,开发好了就是一种固态化的静态结构,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动态结构。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如何去建构项目化课程开放性设计的完整模式?

二、项目课程的开放性设计的核心问题

如果说现有的项目理论侧重于开发前和开发中的开放性设计,那么本文的重点显然应该放在开发后的开放性设计。即我们如何才能及时将企业前沿实践知识纳入已有项目教学体系?这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来研究,一是学校如何获得企业最新进展的知识和经验,二是如何将最新成果融入整体课程架构中?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前沿进展的平台。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给我们以很大启示。所谓的“教学工厂”不是简单的照搬工厂环境和设备,而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它强调更多的是用学校的实训室设备,来完成企业实际项目,也就是将学校实训室当成一个“实际的工厂”来使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其运作流程:如某企业遇到技术困难了,而这种困难往往代表着行业技术最高难度,自己企业科研实力已经解决不了,它把困难(学校称为项目)交给南洋理工学院去解决,并支付一定费用;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就带领学生组成项目组在实验室去帮企业完成。在这个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学院的实验室就相当于工厂的一个车间,而教师和学生就相当于员工。通过对于企业问题的解决,教师实现了与行业最新进展相结合的锻炼,学生也获得了实战的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将项目资料纳入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于教学资源库的更新,从而实现项目化课程内容对于企业一线的开放。“教学工厂”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学院专业教师本身就是行业顶尖人才,他们往往具有对于行业技术最新发展的敏感,许多企业专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专业教师可以解决。虽然教师身处学校,不像企业师傅那样时时接触一线实践,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弥补了这一缺点,往往可以完成企业专家所不能解决的困难。二是学院拥有行业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据我们了解,每年新加坡政府和各大企业都会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捐赠先进的设备用于教学。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的设施与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不但使日常教学实践的实战性大大增强,而且为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其实,“教学工厂”并不是搭建学校沟通企业一线进展的唯一平台,只要能够帮助我们的专业教师接触到行业最前沿发展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比如校企合办股份制企业、“校中厂”、“厂中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办研究机构等等,都是实现学校深度介入行业企业的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学校介入行业企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能够实现沟通企业最新进展的平台却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作出艰苦的努力。比如那种在学校设立蛋糕店的合作模式和“教学工厂”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不会随意将行业前沿随意交与学校,只有通过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的深度平台,我们的教师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跟踪到最新进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教师才能在实战中实现自身技能的不断飞跃,甚至达到与企业专家相匹敌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项目化课程自身的最大程度的开放性。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建立项目课程的动态发展系统。真正实现开放性的项目化课程本身具有一种动态发展结构,表现出积极吸收行业最新发展知识的强大能力。我们下面以《旅行社策划》课程为例来进行说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旅行社行业中常用项目策划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主题旅游产品策划能力、市场推广能力、节事旅游活动的策划能力,以及渗透在策划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整门课程分为五个项目:旅行社策划认知、主题旅游产品策划、会展旅游服务策划、节事旅游活动策划、旅行社创意策划。其中,项目一,旅行社策划认知主要是基础理论学习;项目二,主题旅游产品策划通过红色旅游产品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三,会展旅游服务策划通过华东风情展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四,节事旅游活动策划通过大学生旅游节这个载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项目五,则根据旅行社的实际需求来引导学生在实战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从难度上看,五个项目以循环递进式的形式表现出来。项目一、二、三是基础项目,项目四是综合性项目,项目五则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性项目,虽然每个项目都是结构相对完整的,但难度在逐渐增大。特别是项目五,它来自于旅行社一线实践,要求老师和学生组成项目组去完成。学生在前四个项目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企业策划的基本内容,在第五个项目的完成中也可以予以检验。老师在项目五的完成过程中可以实现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紧跟行业最新发展。在最后的成绩考核中,成立由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考核组对于项目成果进行检验,用企业的标准来考察教学的效果。如果说前四个项目注重在校内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结构的学习,项目五则充分表现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完成项目五后,相关材料会汇集到课程资源库中,为以后的教学服务。但是该门课程始终保持了一种动态发展系统,这种系统不再是一种闭合的封闭系统,而是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的一种与外界有效结合的动态系统,具有自我发展和持续更新的能力。

因此,项目化课程的生命力在于项目的真实性和前沿性,如果我们建立了课程的动态发展结构,就可以及时吸纳企业前沿最新进展,使课程项目与行业紧密贴合。《旅行社策划》课程的结构只是提出一种启发,只要能够改变传统课程中那种僵化的固定结构,而可以与前沿发展有效结合的结构都是有效的项目课程结构。通过科学搭建学校沟通企业前沿进展的平台和建立项目课程的动态发展系统两个举措,我们就可以将及时将企业前沿实践知识和经验纳入已有项目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在项目课程开发后阶段中,保证课程有效的开放性。

三、实现项目课程开放性设计的保障因素

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业机器人 课程建设 可持续发展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specialt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angh Ling,Liu Xingfa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Abstract: For industrial robot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facing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robot, puting forward a kind of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pervasive, systematic, both breadth and depth, conduciv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department and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 type tal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dustrial robot; Course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于一体的智能化的复杂装备。对于由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来说,其专业学习、研制、制造、应用、维护等均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对于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来说,承担复杂而又广泛应用的复杂系统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是漫长的工作。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储备的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快速推进和广泛使用的瓶颈。

2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去向及相关工作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方面的学生就业领域主要是两大类,一是机器人制造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例如ABB、库卡KUKA、那发科FANUC、松下、华数等知名机器人厂商;二是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涉及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塑料加工、石化、轻纺和烟草、食品行业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前者需求的是机器人和相应工作站的开发、组装、调试、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后者需要的是从事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及其辅具系统、检测装置、机电设备系统的安装、运行、操作编程、维修、维护、管理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

3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的特点

与工程师相比,技术型人才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专业知识面宽广,但理论水平要求比工程师低,更为强调能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实践的操作技能,综合素质高,具备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工作经验。

4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

由于起步较晚、工业机器人系统较复杂等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建设面临以下难题: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知识面广,而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实际应用或用于教学的工业机器人标准化程度低,品牌繁杂且自成体系,互不兼容,开放程度较低;工业机器人所使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大多属于“产品说明”或“用户指南”之类,而非面向高职院校的机器人教材的理论体系又过于繁琐;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而又没有明确的师资建设依据。

5解决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难题的主要措施

目前,国内多数科研项目的相近系统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独立划分出来进行研究和研制,久而久之,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度浪费,也阻碍了先进技术发展与共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始阶段,应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使工业机器人专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不再是以面向“熟练工种”为主,而是更多面向“能动性岗位”。

5.1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以普适性为主要方向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再加上不同品牌的工业机器人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的以某一品牌及某一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缺乏普适性,也不利于该专业及该专业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无论是哪个企业生产的应用到哪种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相互之间存在些许差异之外,更多的是通用技术,所以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更科学的做法是不应局限于某应用领域,或某一品牌的工业机器人,而应该根据工业机器人系统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划分(图1)进行课程建设。

图1 工业机器人的专业领域划分

5.2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

工业机器人从设计、开发、制造、调试、使用、维护等整个过程,均要以工业机器人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要求为依据,对于工业机器人这种复杂系统来说,功能的缺失或性能指标的不达标往往是多种因素或多方面的可能原因引起,因此,合格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型人才应该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或掌握与工业机器人系统相关的专业知识,即要有“广度”,同时能把所涉及的R抵识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系统的联系在一起。

按照图1所示的各个专业领域对学生进行深度培养,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工程师资源。对高职院校来说,主要任务是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形成互补,为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技术型人才不仅能够对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更能够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以系统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5.3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应与教学平台建设同步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课时较少,造成多数仍以培养熟练工为主,此种培养目标曾经甚至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但很难迎接工业4.0的挑战。需要科学的处理“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深度太深会脱离高职教育的定位,深度太浅又会阻碍广度的实现。必须在规划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即每门课程尤其是较难理解的课程,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平台增进学生的理解。这就对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结论

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专业课程建设必须以系统的观点进行科学布局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该专业及所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工业4.0的开展和实现提供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高职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前景分析.教育科学[J],2013(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