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 课程设置; 阶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y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Web Site Development
-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Li-ming, GAO Tian-zhe
(Panj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It’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curriculum which i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trongly applicativ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nd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career needs and according its result the infra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generalized. Seco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special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justed. The goals are to optimiz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theory level and actual working abilit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tested after several semesters’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curriculum; stage; teaching goal;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相对而言,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萎缩的态势,如果从高校自身办学因素的角度分析:粗放型、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办学上很有特色、比较成功的各院校高职计算机专业均在课程上具备着很强的针对性,这也正是“特色”所在。
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思考与调整。近年来,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对相关企业与毕业生的座谈、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或宣传自我,通过网站推销他们的产品或公司,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在IT行业中占据着很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也较大。因此,我们拟定了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课程整合
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该体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开发所需的“前、后台”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站建设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项目从设计到制作开发的全部环节,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融入开发团队;缩短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为社会培养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合格人才。为此,根据本专业的现有课程,结合该领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
1)核心课程:HTML/CSS、,通过这两门课使学生掌握网站程序开发技术,达到熟练组织前后台代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C#、SQL Server数据库,这些是完成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必备知识技能。
3)必修课程:办公软件、C语言、PhotoShop、Flash、JavaScript、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基础,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硬件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与思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实际就业中,即使学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这些知识与技能也是其日常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辅助课,为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上,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上三大部分。分阶段进行,详细制定每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内容自成体系,又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并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最终确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
2 课程实施
我院整体上实行“2+1”的教学模式,实际校内教学时间有两学年,第三年可根据情况选择在校内外实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各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分散到不同阶段有序进行,并进一步制定了每学期乃至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往开始新课程时,都是由教师立即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而此次经过研讨,并认真考虑后,决定给每门课程都加上一节“入学指导”课,即在开课之初,教师便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等信息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及自己应达到的目标。教师教学思路明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这样做更便于课程的展开,也加强了师生间的配合。
2.1 第一阶段
1)目标:理解文件、文件类型、程序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满足独立应对日常计算机办公的需求。学生要通过一级B考试,和“CIW平面设计专家(PhotoShop)”的认证考试。
2)课程及主要内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C语言程序设计:Turbo C;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类型;应用软件:介绍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常用的各类软件与技巧,如安装卸载、压缩、下载、音频、视频播放、邮件收发等。
办公软件课的重点放在Excel上,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织数据的基本特点,为数据库的学习做准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熟练进行文档的编辑及处理,今后能胜任办公文档处理与编辑工作;Turbo C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学习目标是充分理解顺序、选择与循环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并熟悉C语言的语法特点,能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PhotoShop课程中要着重讲解“.gif”、“.jpep/.jpg”和“.png”三种图像类型的特点与应用,为网页制作课程奠定基础;应用软件则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阶段并不完全将课程平行开展,只有“应用软件”课在每周以类似讲座的、较为轻松的形式一直持续。首先在前五周只开设办公软件课,并结课;从第六周至学期末开设C语言;从第十一周至期末设置PhotoShop。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与高职有着极大的区别,而第一阶段正与第一学期对应,要以打基础为主,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缩减课时量的前提下帮学生逐步适应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内容,并能很好的完成学期任务。我们称这种分阶段完成课程内容的授课安排方式为“小学期”。
2.2 第二阶段
1)目标:能够熟练创建静态网页、初步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操作。
2)课程及主要内容:HTML/CSS:(静态)网页制作;C#: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思想;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创建与操作;Flash:动画相关概念与基础。
HTML/CSS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要求教师将“Web标准”作为最重要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以此指导全部实践操作,此外,在作业布置与考核方面要结合PhotoShop进行,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能力(详见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第12期《高职院校网页制作类课程教学初探》);C#是在上一学期的C语言基础上讲解,并将重点放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上,为此后的网站后台程序开发做准备;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但将内容落实在基本操作上即可;Flash作为辅助课程出现,不作为重点,与上学期的“应用软件”课程地位类似。
本学期可以说是内容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学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上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部分课程仍以“小学期”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比如SQL Server,只是在时间间隔上大幅降低。对本学期教学效果的把握关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第三阶段
1)目标:理解网站的开发过程与特点,逐步熟悉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
2)课程及主要内容::比较前沿的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熟悉其原理及特点;SQL Server课程设计:学习并实践数据库设计与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掌握基本的服务器搭建,认识各类网络软、硬件产品等;JavaScript:基础知识与应用。
是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分配了较大的课时量与教学内容;SQL Server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与应用,并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以“SQL语句”的掌握最为关键;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辅助课;初步接触和了解JavaScript在网页特效方面的应用。
2.4 第四阶段
1)目标:理解“三层架构”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熟悉各个流程与环节;对比了解JAVA与.NET的异同。
2)课程及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实践;AJAX:基本原理与应用;JAVA:JAVA程序设计基础。
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在开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BS系统的“三层架构”思想作为重点介绍,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与掌握,最后利用所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开发;在之前的JavaScript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接触AJAX技术,达到能够了解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应用即可,在以后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将JAVA课程作为辅助课出现,仅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即可,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此外,为了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还在课程考核上与相关认证、资格考试相结合。并在全部四个学期结束后,为愿意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提供了校内实习的机会,得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实践经验与能力。
3 不足与展望
以上即我院计算机专业在新时期为适应市场并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做出的大胆改革与尝试。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细致的调研、考虑及广泛探讨基础之上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一些课程的考核时间不能保证与全院统一要求相适应,又要在学期中调整实践课的上机安排,为教务处、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需要继续完善与协调,但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也有能够在未来将其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并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白金牛,李惠萍,王培吉. 下利用动态网页技术生成静态HTML页面的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79-81
[2] 熊建英,姚磊岳,胡剑锋. 纯C#技术下HTML页面动态生成的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0):61-63
[3] 郭广军,谢东,李魏豪. 基于CMS 的网站系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1(11):2500-2502
[4] 刘瑜,陈.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及实现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1):68-71
[5] THEWS D. Build Your First .NET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2):20-22
[6] DAVIS A. Write a better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12):67-72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2
Abstract As a fundamental and central course of computer profession,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directly affect training goal of computer profession. Therefore,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 in new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need to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 some view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程序设计入门课,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和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数据结构”一般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在具备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以及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后,才能进一步学习Visual Basic、Java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因此,必须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作为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核心任务。
1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讲授基本的概念、讲解例题、布置作业给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编程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于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程序设计”枯燥、难学,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普遍的编程能力较差。
由于新生入校后已有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佳,以至于学生在初次接触“C语言程序设计”这样抽象难学的程序设计课程时,都会难于正确把握课程的学习方法。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深究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学习,并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依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为原则,合理地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此,笔者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体会,提出如下的观点。
2.1修订“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材
首先,教师应准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其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语句、控制结构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这是学习本门课程的核心要求。课程的技能目标体现在使学生认识到算法、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及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算法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另外,在素质目标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利用“C语言程序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组织教学大纲。鉴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并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践教学的设计,教师应合理地编写和选用课程的教材。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方面的教材甚多,以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一书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教材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导向作用。但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定位,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按照程序设计的规范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应培养学生规范的程序设计方法和严谨的编程习惯。例如要求学生在日常程序设计练习中按照“问题定义―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上机调试运行”的流程实施,并且在算法设计环节使用规范的程序流程图描述算法。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和习惯,为后续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夯实基础。
2.2改革教学组织和实施策略,优化教学结构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学生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上机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教学三个环节。
其中,理论教学主要遵照教学内容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现交互式教学。其次,教学中应重视“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应注重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上机实践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前导,内容设计应以巩固和综合运用主要知识点为主线,内容具备实用性,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指导学生从简单的程序设计开始逐渐扩展到完成综合的程序设计,以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
结合课程的特点,课程设计环节应利用“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上机实践课中学到的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通过布置具有一定难度、一定编程量的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和编程技术,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秉承合理有效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法,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并且教学知识点零散,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另外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实作能力较差,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三种方法有机结合,合理地组织课程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一个任务。其主要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提出任务,例如设计判定学生成绩等级的程序;进一步分析任务,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设计程序的算法;最后解决任务,讲授解决任务运用的知识点,例中主要的知识点为选择控制结构的语法及应用。
“案例教学法”以综合的“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案例为主线,贯穿所有章节的知识,课程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提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案例,实现成绩的录入、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和排序等功能。通过分析案例,明确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各个功能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如表1所示。
另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上机实践教学环境中,采取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完成程序设计实例。教师先讲解和演示与本次实践任务相关的应用问题和注意事项,学生按照要求动手完成实践任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启发和指导。最后教师对本次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集中反馈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4完善课程的考核方案,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鉴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课程考核应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大方面。其中理论考核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应遵照教学大纲和考试的要求,突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实践考核主要以上机实践教学环节制定的任务和课程设计为考查对象,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考核应采用学生答辩的形式,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方案;工作过程;项目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与自我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只会操作计算机,而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和设计、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维护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含义
在“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平台+岗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
“平台+岗位”是指在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开设多个岗位方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其中,“平台”是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行业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即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基础人才”的要求。“岗位”就是按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技能展开培养,即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专业“应用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岗位、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学生学习能力等诸多情况,我们将专业方向设置为软件开发技术(A)、网络技术(B)、信息化办公(C)三个方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针对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关注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1]它以典型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等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等特点[2]。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项目课程可理解为一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与管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一次会议材料准备等。
2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课程开发的流程,结合“平台+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科目设置和课程内容重构。
2.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将专业技术分为通用和专用技术两个部分,对其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见表1)。
2.2课程结构设计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将课程结构设计为“山”字形,如图1所示。“山”字中横向的“―”为基础平台,注重基本素质和通用技术培养,即通识教育;纵向的“|”,为专业岗位方向,即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信息化办公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2.3课程科目设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类型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基础平台,除设置必修课程外,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及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模块化,学生可根据学习基础、个人兴趣及发展定位选修一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岗位方向设置1-2个项目课程,开设相应岗位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现“双证书”培养,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见表2。
2.4课程内容的重构
课程内容重构按照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职业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以及活动方式方法等综合为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和结果评价等。项目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应用程度为依据,而不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依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项目课程设计见表3。
3培养方案的特点
本课程方案设计以高职研究的理论为指导,贯彻“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多个视角调查分析,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学生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意见,专业人才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
首先,课程方案中通过“平台+岗位”模式加强了通用技术和岗位技术培养,充分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两个目标。课程采用“山”字形结构,实现了对“三段式”结构的彻底改良。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或分解重构项目课程,项目课程以实际项目为出发点,实现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课程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陈旧以及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生产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3]。同时,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或行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体验企业的文化氛围;体会典型行业团队的角色构成及团队角色协同工作技巧;学习体验课堂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积累项目实战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4]。
最后,本课程方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结合项目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评价形式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等情况,更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解决现有课程评价中的不足。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缺乏与毕业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高职提供的专业教育服务存在问题,职业教育的产品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根源除了课程方案设计存在问题外,还包括职业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控,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评鉴体系。因此,为了保证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重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外,还要在课程分析、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环节上下大力气。此外,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可以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现代教学服务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观,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建立以专业课程质量标准为依据,以工作情景中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评价重点,以掌握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工作场所人员为评价者、以工作场所的实际操作表现为依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徐国庆.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46-50.
[2]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133.
[3] 唐文君.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11-13.
[4] 黄伟业,孟德欣.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7(23):93-96.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s Design by Project Curriculu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Ü Yan
(Computer Department, Yingk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Yingkou 115000, China)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17-01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我从教十几年来已经送过四届毕业生,但是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寥寥无几,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杂而不精,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标准相脱节。如何让学生走出就业困境是每位职教工作者都十分关注问题。
二、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团队对人才市场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认真调研,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并于2010-2011学年度在计算机教学和实训工作中开始实施。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定位培养目标
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我们要培养出计算机专业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二)确定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1.我们通过调查,目前社会上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计算机操作员(办公室文员、仓管、统计、收银等) ;单位内部局域网的操作维护;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的营销宣传;计算机硬件维护、调试、软件安装;影视制作、多媒体加工制作;电脑广告设计等工作。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①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②网页制作方向: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③网络管理方向:培养负责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网络管理师;④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才;⑤网络广告设计方向: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专业素质化培养
“素质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潜力。我校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还开设了“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例如“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音乐基础、摄影艺术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技能模块化培养
“模块化”课程是“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设置有“素质课程”、“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3.工作项目实践化
“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课程,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4. 课程内容强调实用性
课程内容强调够用原则,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把需要的知识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及时掌握本课程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将来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和实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注重岗位实践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把实训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实践。
在学生入校时我们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分组,分别跟学校的文印室、机房、网络管理室及校外的打字复印店、电脑公司、摄影楼、网络公司等进行挂钩。第一学期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到这些挂钩的实验基地实地调查、打杂务,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各工作岗位职责以及岗位工作流程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在对岗位职责和人际关系熟悉后,学生就可以参与具体实务的操作。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岗位锻炼,使单调的课内学习得到了拓展与扩充,学生增强了行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当他们走向社会遇到新的问题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探究性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不断总结和改进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这才是中职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的真正出路。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4.030
0.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当今社会悄然走进了科技化的时代,环境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生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在努力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人们对环境艺术的掌握程度越来越高,对其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形势的发展将环境艺术设计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仅仅依靠个人绘制的方式已经落后,必需找到新的突破方式,那么,计算机正好就成为了新的突破工具,计算机的运用能够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代遭遇到的问题。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各个高校要求专业基础的学生必须掌握Auto CAD,3DS max,photoshop等相关的软件。毫无疑问,这些软件的载体都是计算机。所以,电脑基础课程成为了高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具有公共环境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手绘,CAD施工制图,3D效果图表现的高级的专业型设计人才。计算机软件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范围较为广泛,主要表现在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一些学科领域。所以,电脑基础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关系到建筑、室内、室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铺助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Auto CAD,3DS max,photoshop等软件的熟练运用。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计算机基础课程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1.计算机基础课程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如今信息技术的影响不仅仅是在青少年身心健康、智力素质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更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当今社会,设计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一幅好的设计作品,离不开设计师们对计算机的揣摩和运用。只要多研究运用计算机的精髓,你会发现它“有不可思议的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每一个设计方案的确定都是经过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修改调整而确定的,没有计算机辅助会大大增加设计难度,效率低下。但是,计算机却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使图纸设计方案标准化。计算机的设计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与其说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媒体,倒不如说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与交流手段。
2.计算机基础课程巩固了学生的思想设计
计算机教学主要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创新,学习计算机知识,了解基本操作,学会如何面对并处理计算机中常出现的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思维。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设计培养有相同的目标,并且对计算机能够有辅助设计,这就突显了计算机教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3.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算机人才更被企业重视。重点培养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基础课程的推动。多年的发展证实了普遍软件的重要性,虽然也有缺陷和不足之处,只要在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里,积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样社会就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趋势
1.完善教学模式,学生变动为主动。
在这个孩子成为教育主题的社会,教师的任务已经不只是灌溉知识园丁,只有不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后,由教师进行解答,从前一味的教学模式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反而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沉默不语,只有学生提出了问题,才证明学生的未知,如此探讨的进行课堂活动,会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学校设置的课程,在软件的研究,软件的具体操作的时候,鼓舞学生大胆尝试,肯定学生获得的成绩,学生的主导地位就得以进一步地强化。等到学生在自我探索,取得成就后,会要求自己进一步去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下进行深刻内容探讨,向专业知识较好的同学学习,查阅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或者上网进行探索信息,总之,各种途径都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进行专业训练。相比于一般的“填鸭式”教学,有积极性的主动努力,取得的成绩会更好。
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一次好的体验,真理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让它体现出最大价值。研究学生自身特点,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会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初学时,接受的都是一般模式的教学,更加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活动。
2.以企业需求为标准培养目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一些高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少不了电脑的。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要和经济同步前进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适应社会发展是必然趋势,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方向,对这个学生的培养都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适应强的设计类学生。不管怎么说,学校都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学是培养的方式,以这个为指导,教学才能称为教学。
艺术院校要成就学生的人生目标,造就社会需要型人才,离开社会大环境,没有目标的一味学习,最终会让学生逃离教学,他们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为目标,认真设置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清楚当今企业需要哪种人才。
3.用比赛促进学习、促进学生自我锻炼
各大高校在专业教学课程中,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化,专业的倾向都是不同的,学校安排要符合学生需求,一般设置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学校要鼓励学生关注设计比赛,积极参与,然后,由专业老师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最好是跟比赛有关的。如果学校这样做,符合社会征集比赛的要求,同时结合了学生在创作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方面就会运用到一些设计软件,从而让学生们明白了计算机在软件方面的促进性。
在比赛进行的时候,学校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校方在专业方面给予支持和关注,参赛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参赛的目的不在于得奖,而是让学生充分明白比赛的内涵,所以说,参加的比赛项目一定要符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契合学校的办学宗旨,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面的建议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浅出,尽量避免出现晦涩难懂的词语出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知识。
2.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上课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老师们可以从最基本的抓起,先教一点简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设计软件,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牢固,在设计方面更是一层楼!
3.老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如果,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只会让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很自卑,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变得越来越差。所以,老师更应该多一点关怀对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热情,使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综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树立多样化的培养观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树立现代教育观,从而,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作者:张海平,张建,张建辉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