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1
[关键词]班主任 班队会 安全教育 “责任制” 留守儿童教育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作为一名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深入班级学生之中,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学会管理学生的方法与技巧,对待学生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书育人,否则班级学生就会乱如一盘散沙。学生我行我素,胡作非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科任教师、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矛盾重重、相互对立,从而影响了班风、学风、纪风、考风的形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班主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浅谈自己的看法,供教师参考。
一、开好每周主题班队会。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级学生面前应做到以理服人,教育学生必须有充足的事实,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所发现的学生不良现象应如实记录,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确定每周主题班队会的内容,认真总结上周工作,安排布置本周工作,指导学生在本周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充分发挥班队会的教育作用。
二、抓好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工作牵扯到了千家万户,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班主任应与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汛期安全、防火安全等专项责任书,让学生根据责任书的内容向班主任签订安全承诺书,使学生、家长、班主任三者做到安全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管理规范,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实行两项“责任制”。
即卫生上的“包干责任制”和学习上的“帮扶责任制”。所谓卫生上的“包干责任制”是指班主任可在每学期开学时将学校划分给班级的卫生清洁区,根据面积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再划分给每个学生,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打扫,并时刻保持清洁区内干净卫生,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班主任的检查与督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净化校园的最佳教育目的。所谓学习上的“帮扶责任制”是指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召开主题班会,实行“帮扶政策”,由学生自己提出“我包谁”,通过“帮扶”达到具体的奋斗目标,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教学质量,增进帮扶人和被帮扶人的友谊,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会感恩的思想教育。
四、办好室内黑板报。
室内黑板报是班级学生学习展示才华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激励全体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博,实现自身价值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在黑板报栏目中专门开辟了“班级之最”栏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人、学习进步最大的人、书写最认真的人、学习最刻苦的人、最守纪律的人、最讲礼貌的人、最乐于帮助别人的人等等,并在黑板报中最醒目的地方写上班主任的寄语,如:学做一个勤奋的人,写好一手方块字,养成一个好习惯,讲好一口普通话,争做一个优秀人,通过办主题黑板报,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促进班风、学风、纪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59-02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和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80年代的许多大学生为上学的车费、生活费担忧,读书期间省吃俭用,甚至连少写一封信省下邮费都要考虑,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手机、电脑,应有尽有,多数大学生不管是等车、乘车,甚至走路、用餐,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80年代的大学生学习勤奋,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都要像现在卖菜的早市一样提前占座位,每天很早起床晨读,复习功课,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晚上很晚才睡,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网络上,早晨又很晚才起床,甚至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匆忙进入教室上课,虽然人到教室,但心和眼仍处于休眠状态;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毕业后就分配工作了,在校期间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分配的工作挂钩,虽然结束高考进入了大学,但学习的努力程度一般不减高中的刻苦程度,而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二本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去向不明确,就业压力大,因而在校期间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混完了四年大学,在迷惘中度过了大学生活。因此,当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认真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
一、关于用制度管人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在的大学生难管难教,最大的原因就是太随性,不懂规矩。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几乎没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较严,从小就规矩出了许多好的习惯,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家庭从小溺爱、放纵,在处理对上、对下、对人、对事的关系上懂得太少,虽然走进大学年龄已属成年人,但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中好多童年时期的课还要去补,所以为大学生制定明确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规矩是很重要的。既要把他们当做成年人看待,又要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行、住、坐、卧,甚至休闲娱乐都要有规矩,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有依循的规范和方向,并以此增强其自制力和自律意识。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智慧,讲方法。其中一点要特别注意,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掌握好管理上的度。以前好多人的观点是加强制度建设,这一点不容怀疑,但制度的制定既不能脱离实际过严,也不能太松。过严,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不适,过松会使学生懈怠、放逸,二者都不适当。
管理上的严与松关键一点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前我们都听说过“愚人吃盐”的故事。有一个乡下的人到亲戚家串门,这位亲戚准备了很好的饭菜来款待他,其中有一道汤淡而无味,主人就叫他的太太拿些盐来放到汤里。乡人吃了,觉得这个汤特别鲜美,心想:这个盐巴实在太好了,便向亲戚要了一大包盐回去。乡下的人回到村里,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吩咐他的太太把盐放到菜里,他想,这盐巴只放一点点就很好吃,如果放得多一点一定更好吃,于是就把整包盐全放到汤里、菜里,结果咸的不能下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恰到好处。还有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要想把琴弹好,前提是琴上的弦必须上好,如果琴上的弦太松了,根本弹不出声音来,如果琴上的弦太紧了,声音不但不好听,甚至会断掉。
以上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应如此,用制度管理固然重要,但制度在制定中要掌握好严与松的关系,制定出来的制度既不能因为太严而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以至于引起学生的恐惧和烦恼,也不能因为太松而助长学生产生懈怠、散漫现象。
二、关于如何对待个体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或特殊性,在教育管理中,要尊重个体,适性开放,不能用一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要提倡自主选学,在兴趣爱好上要适性开放。因此,我们用一种模式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只是教育者、管理者的一厢情愿,不一定是每位学生都想要的,也不一定都适合每一位学生。孔子就讲“因材施教”。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他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能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必须做到根据个体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天赋,不同的需求,只有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管理效果。尊重个体,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个性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顺应学生兴趣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只有考虑到个体的兴趣爱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尊重个体还应做到不同的成功给予不同的评价。评价学生不应用一把尺子,进步大,成绩大的要给予鼓励、激励的评价,进步小、成绩小的同样也要给予鼓励、激励的评价,因为个人的智力不同、基础不同,所以评价的标准、尺度也不应简单化一。
三、关于关爱与沟通
用制度来管理学生是必要的,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把学生当做学生,又要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家长,即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不能也不应该马上套用已有的规章制度去草率处理学生的偏差或过错。首先应该从关爱的角度去了解学生,了解孩子,好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一所大学在校学生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这些学生远离父母家长,虽然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但高校在教育管理中,绝对不应该宏观,而必须做到微观,即:关心到每位学生,这就需要发挥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及所有任课教师的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所有的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了解和发现所教育管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那种认为已经是大学生了,不用管得那么细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些学生出现经常逃课,在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违纪的活动,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沉沦、堕落乃至出现辍学、轻生等严重的现象,往往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不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了解学生情况而导致的。因此,关爱与沟通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的苗头,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3
1.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实践者,增强管理班级的责任感,真正落实管理育人。班级自主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其主体意识,使之主动选择任务,并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让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能渗透创造性思维,发挥班级的自主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和引导作用。
2.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或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当的学生,按一定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学生在班级里上课、交往、参加各种活动,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核心是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关系上。学生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在传统管理中,人被当成事的手段,管理之术成为“驭人之书”。自主管理班级,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的自我展现的舞台,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立场的确立,意味着班级管理工作核心在“成人”,帮助、推动学生“成人”。因而,推行班级自主管理能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
3.班级自主管理的三个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方式,使民主管理真正顺利地开展起来。根据他律向自律发展的客观规律,许多专家把班级的民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班主任领导下的学生参与阶段。主要由班主任领导、教育、示范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培养班级管理组织。其间班干部配合、全体同学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阶段:是班主任指导下的师生共治阶段。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由班干部主持,全体同学配合开展。第三阶段:是学生自治阶段。班主任逐渐退出班级的管理舞台,由同学们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班级的重大事情由同学们自己商量解决。以上三个阶段是根据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进程,师生配合的情况,学生的管理能力具体确定。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变为指导管理者,其主要任务由管理转变为心理辅导,而学生则由被管理者转变为决策者和执行者,使学生真正有个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圈养”与“放养”融合的实践探索
在学校里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的工作太辛苦了,很多老师都不愿承担这份工作。如何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又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和培养呢?我以为平衡好“圈养”与“放养”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促使学生由“被管”到“不用管”,由“被迫”到“自发”、“自愿”进行自主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有:
1.我的岗位我负责
一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小人才”,如果把每个“小人才”的能力都发挥出来,把每个人的能力都利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各负其责,那么班级自主管理就能实现。九十年代魏书生先生在他的经验介绍里就讲到了让学生自我管理的做法,在班级里设置各类岗位,如“花长”、“桌长”等,让学生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增强责任感。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也学习把班级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还交给学生管理,实施“班级管理,人人有职”,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来做,把班级的公物管理一一落实到人,如“谁负责阳台上的花,谁负责讲台的整洁,谁负责电灯开关,谁负责多媒体展台,谁管好责任区卫生”等,让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有事可管,让学生在岗位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乐做班级的小主人。
2.合作学习进步大
小组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抓手,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班级管理基本上都以分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全员参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资源,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弥补教师一人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尊重包容他人,学会倾听欣赏别人,资源共享,互相帮助,荣辱与共,而这些都是学生今后走进社会最需要的综合能力,所以每一个组员都应学会管理别人和接受同伴的管理和监督,还要常用“我们小组”这个词,而不是“我”。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组织一系列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形成学习竞争氛围。
3.多元评价效果佳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4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性格开朗、思想多元、学习主动性差等特点,管理学的教学应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目前管理学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作为主体流于形式,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考试形式单一。笔者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一、教学方式由讲授式变为启发式
传统的课堂50分钟,讲授时间会超过90%以上,我们要改变这种讲学方式。课堂以教师启发为主,时间控制在50%左右,给学生布置任务,介绍历史背景、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以学生为主体,查阅资料。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管理学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本校的管理学教学团队总结出“案例导入―问题提出―互动讨论―重点分析―测评总结”五大步骤,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测评总结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同时也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案例篇幅适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管理理论知识。
二、增加“实训”教学环节
管理学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践性。学校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校外实训课时,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让他们对企业有深刻的认识,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也会帮助他们选就将来就业的方向。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训的机会,或者聘请行业资深人士和学生举行座谈会,让学生通过沙盘模拟演练、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建立实习商店等活动来体验管理真谛,改进思维方式,拓宽知识面,培育优势职业素质。独立学院也应鼓励管理学的任课教师去企业参加管理实践,丰富实战经验。如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把管理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不仅能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保证教师到企业管理岗位的学习和锻炼。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这样企业会更愿意接纳教师和学生去实习。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等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还在于能在很短的一节课中,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信息,这是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企及的。教师应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笔者认为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如果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感觉不到重点,而且一节课下来,无法做笔记,虽然当时记得很深刻,但是课下很容易忘掉,不利于以后的复习。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下板书,把一些重点板书出来,不但能缓解学生对于多媒体的“眼疲劳”,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应是教材的复制,而应采用一定的技巧,分清主次,有重点地制作。笔者认为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该把每节课的重点列出,然后运用多种媒体资料,如图像、声音以及与课程内容相近的情景小案例、小故事等来展现,以便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考核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式,在管理的理念中,人们往往不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前进,而会向着你考核的方向前进,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课上不学、考前背题、及格万岁的局面。针对管理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性和实际管理技能的课程要求,教师可增加大课堂表现成绩的比重,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本校对管理学为考研专业课的学生,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期末成绩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由期末卷面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60%,一部分由学生平时成绩构成,这部分包括平时课堂发言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参与案例讨论成绩以及参与实践操作四部分构成,这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在实践部分,学生要对实训教学环节所学到的知识做出一份报告,撰写学习体会,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玻.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的渗透教学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8):234-235.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5
论文摘要:教师激励是学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激励的方法要力求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步跟进.情感激励和制度激励相辅相成,正激励和负激励适时适度,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不可偏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而调动教师积极性无疑是实现这一宗旨的关键所在。要使每位教职工的个人意愿和能量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把学校意志转化为每个教职工的内在要求和实际行动,使管理效能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必须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团队意识强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投人工作呢?教师激励应当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步跟进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人们的众多的需要大致可归结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大的类别。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出发,激励方法也理所当然地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两大类型。
物质激励是用实物或奖金等形式进行奖励或惩罚,以影响人们行为动机的方法。而精神激励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来激发人们的行为动机的方法。精神激励包括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表扬激励、批评激励、期望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等。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孰重孰轻?有人认为,当前教职员工的待遇还不高,物质激励比精神激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人认为物质激励不是一帖良药,尤其是对于具有安贫乐道、甘于清贫的优良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坚持精神激励为主是由知识分子的心理特点、教师的职业特征以及激励效果的自身特性所综合决定的。
其实,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一个两者需要同步跟进、不可偏废的大问题。尤其是,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还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满足。在这种背景下,强调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就可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俞文钊教授,在长期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步激励法的主张。这种观点强调,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地加以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同步激励法的关系式可表达如下:激励力量=(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该表达式表明,只有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处于高值时,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激励力量。两者只要有一个处于低值,就不能产生最大、最佳的激励效果。同步激励法即是我们所说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的一个简要的最好的表述。它不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简单拼凑和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
二、情感激励和制度激励相辅相成
情感激励,有人称之为关心激励。这种激励不是以物质利益或精神理想为刺激工具,而是通过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良好的感情关系,来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使被管理者处处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教育系统是一个知识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社会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对于尊重的需要、关心的需要就更为强烈。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离开情感激励是难以达到其目的的。实施情感激励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人情味。一方面要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另一方面要三分含情,七分叙理,做到情理结合。(2)对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或者带有色眼睛看人。(3)学校领导者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处处做教师们的楷模,廉洁自律,不计得失,敢挑重担。
制度激励(竞争激励),是指通过教师任用制度和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危机效应”和“竞争机制”,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教师职务废除了“终身制”,教师出现了“危机感”,激励就会自然产生。从学校内部来看,必须注意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与教职工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因此对教职工的消极行为是个约束。另一方面,规章制度又为教职工提供了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标准。教职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还与自我肯定、社会评价等精神需要相联系,因此,其激励作用是综合的。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有章必循,不管教职工愿意与否,都必须按要求去做,促使教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最后,要贯彻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违章必罚。不论是谁,只要违章都必须受到惩处。只要坚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对教职工不但能起到约束作用,而且能起到激励作用。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活动中,重规章制度建设,轻情感激励的弊端比较突出。部分学校管理者成天忙于制定各种形式的规章制度,以至于乐此不疲而眼中无人。更有甚者,少数管理者拒绝与广大教职员工接触,不深人实际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要,把企图依靠手中的权力和各种限制性措施,来达到压服教职员工的目的。显然,这种管理很难取得高效率的效果。
三、正激励和负激励适时适度
正激励即奖励。负激励即惩罚。正、负激励是学校领导者依据学校和有关部门所制订的各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所做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或否定和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表扬、赞赏、晋级和批评、处分、开除等就是正激励和负激励的一些常见形式。正、负激励之所以重要并受到学校领导者的青睐,这是因它们具有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一属性决定的。正激励和负激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调整人们的行为动机,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另外,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负激励应以过程性激励为主,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自觉克服不良行为。而在运用正激励方法时,为了避免人们对奖励的期望值不断增高或对奖励习以为常,管理者应采取间断的、时间和数量都不固定的奖励。再者,由于负激励在运用中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不良行为,应该慎用。在实践中,应把正激励和负激励巧妙地结合起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般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学校管理者在运用正、负激励时,必须注意:
(1)关注时效性。奖惩的激励效应是与奖惩是否及时有密切联系的。行为修正激励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将行为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个人并给予奖惩,这样才能在客观上起到激励的作用。否则,就不能产生激励效果。
(2)把握奖惩度。学校管理者在运用正、负激励时应谨慎考量,要特别注意奖惩是否适度这个问题。恰当的奖励,应使受奖者觉得受之无愧,教职员工觉得受奖者真正值得奖励。同样,惩罚的轻重也要与不良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程度相当。轻描淡写不对,从重从快也不行。前者难以引起教职员工的心理反应.是无效惩罚;后者惩罚过重,容易引发人们对受罚者的同情,导致教职员工的逆反行为,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3)注意频率。频率即激励次数的多少。尤其是对正激励而言,频率不一定是越高,激励效果就越好。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教职员工对激励频率的适应性、学校经济承受力等因素来确定。如果对学校的各项大小工作,一律采用高频奖金激励,久而久之,奖金也就失去了激励作用。
四、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不可偏废
个体激励是以教师个人为激励对象,对教师个体进行激励的激励方法。群体激励是以教师群体为激励对象。对教师群体实施激励的方法。个体激励强调的是个人的成绩和努力;群体激励关注的是教师群体的作用和贡献。
管理学激励方法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更加深化,技工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等困境。不仅仅入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厌学情绪高涨,辍学的学生也一直递增。为了使得这一状况得到改善,不仅政府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技校也需要改变学校自身传统的观念意识,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改变课程,而不是既定的与社会脱节的课程设置。此外,完善教师的素质以及学生管理的队伍加大建设,这都是需要做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机遇以及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教学氛围。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的实际需要而设计,有效地实现学生信息管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高效率、规范化地管理大量的学生信息,并避免人为操作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二)技工学校。技工学校简称“技校”。 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技校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二、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的需求与管理体系相互矛盾。长期以来,管理体系没能跟实际的学生发展相适应,过于强调学生的一致性,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以及选择性。培养体系也就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虽然管理条例存在,但是缺少灵活性和立体性,使得管理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对其的理解缺失,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使得在学生中开展的管理工作难度骤然增大。
(二)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不高。技工学校的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受到质疑。由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不高,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的毛病。没有参加过正式的入职培训以及相关学生管理知识,使得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以及理论水平。
(三)管理方法落后。“刚性管理”的方法使得管理者没有深刻去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而只是仅仅将原因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以及心理方面,不去剖析学生出现差错的潜在原因,没有去理会学生的心理感受,只是强硬的管教,不去花时间真正关心学生。这其实也是造成学生跟老师产生矛盾以及隔阂的原因,纵使你耗尽心力,仍然没有收到应该有的效果,开展学生工作困难。
三、针对学生管理所存在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学生就能有章可循, 有纪可依。这说明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都存在各种利益方面的牵连,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只有由规范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每个人都明确字节责任与义务,责任分明,清清楚楚。此外,对于技校的学生管理不能采取比较幼稚的方法, 也不能强硬的按照规章制度照搬照做,而要做到灵活性。要让学生对你尊敬,对你有好感,学生才会真心的跟你交流,放下心里的负担。作为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教书育人者,更加以一个有教养,完整的专业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师生之间互尊互爱的良好关系也得以建立。
(二)努力增强学生管理人员的能力。面对这种困难的形势,技工学校需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管理队伍,进而增强学生管理的专业水平,改变目前的困境。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必须要专业。技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改善。面对现行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找出落实的方法。真正做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学生中建立起一只学生管理的队伍,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在此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融入其中,提高教育管理手段,最后使得学生的管理工作做到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管理老师的工作也能得到有效运行。
(三)提高技校教师的素质水平。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专业教学水平会直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喜爱与尊重。只要这种喜爱与尊重得到了认可,教师会对教育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更加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要求,形成一种良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很多技校的学生管理者一般都由班主任来担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了解学生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很多,有些是有想法但是不想说,有些则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而有思想包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做到真正去关心学生,可以以试探性的口气来对学生进行了解,或者以别人的话来反映让学生自己说出内心的话或者事情的原因。或许有时候只是因为老师与学生的观点不一样,不愿意与老师直接交流。一旦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或者是厌世的情绪。针对这些状况要及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采用灵活、合理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教育。千万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压制方式解决之,这样更是火上加油, 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技校学生的管理水平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了学生的需求与管理体系相互矛盾,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素质不高,管理方法落后等,接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本文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努力增强学生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技校教师的素质水平,以期对我国技校的现行困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闯.把握技工教育特点,提高学生管理水平[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