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室内设计;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包括方法能力、自我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其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制定

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围绕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遵循“学生发展为根本,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原则,对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根据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室内设计师岗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促使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得到充分培养,加强对专业学生工作心态、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执行能力的培养,并努力提高专业学生继续学习的意识以及创新创业意识,为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应当鼓励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考取室内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助理室内设计师资格证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理论课程教学

(一)公共基础素质类课程教学的开展。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公共基础素质类课程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职业沟通交际、设计说明撰写讲解、信息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促使学生的职业沟通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写作方面的教学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设计说明撰写讲解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在参与大学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形成的过程。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法律意识得到一定提高。再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其信息处理能力会得到充分培养,为其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素质、有理想、有文化的现代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专业类课程教学的开展。在专业认知与设计引导、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普及行业企业文化、相关管理制度等知识,促使学生对行业制度、流程、规范的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将行业企业工作流程与标准、信息处理、行业考核标准、解决实际问题、沟通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室内设计岗位群专业技能相关课程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还可以适当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应用到专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分组合作等促使学生完成大小不一的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后,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所完成的作品,并给出综合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其团结协作的能力,明确团队在完成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今后能够快速融入团体提供重要前提。

(三)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开展。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在校内外建立实践培训基地,对室内设计学生实施住宅空间设计实践培训、店面空间设计实践培训、餐饮空间设计实践培训、毕业设计综合技能实践培训等,并在各类实践培训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职业道德修养、吃苦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与意识、继续学习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到团队协作中。值得注意的是,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的培养,使其与领导、同事相处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四)拓展类课程教学的开展。在拓展类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设置富有地域特色、办学特色的课程。在拓展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中,如环境心理学课程、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历史文化民俗学相关课程等,使学生掌握沟通艺术、社交礼仪、心理知识、文化习俗知识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教学

(一)专业类技能大赛活动。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类技能大赛种类较为丰富,学生通过参与专业类技能大赛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合作能力、任务执行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例如,由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建筑设计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大赛,或是由中国建筑学会设计分会组织的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等。通过参与这些大赛,学生的职业意识、沟通素质、道德品质等会得到充分培养,其心理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也能够获得一定提升,为其岗位适应力、岗位自信心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除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户外活动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基于体能训练、智能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团队情感。同时,学生参与户外集体活动还能够锻炼其沟通组织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竞争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通过体验、感悟、交流、合作、分析、思考,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弥补自身不足和盲点,为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创造有利前提。

(三)校内外社团活动。校内外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校内外社团活动能够从多路径获得职业信息,从而对行业发展形势、职业就业形势等形成充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先决条件。

(四)定岗就业与创业活动。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定岗实习、定岗就业的机会,为学生与企业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通过参与定岗实习、定岗就业创业活动,学生逐渐向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有效培养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各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加强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简单叠加,而是在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较强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将知识运用、迁移、类化整合后形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综合考虑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策略加强对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244

[2]郭文斌.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4):56~59

[3]吕娜.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艺术时尚,2014,1:218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2

改革思路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日益兴盛,目前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室内设计业也迎来了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这将意味着世界更先进更文明的内容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经无法停留在原有对于建筑,对于设计的理解层面上,希望某个室内的环境能够成为自己品味和个性的一种象征与体现,所以对室内的环境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室内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大院校陆续开设,然而我们开设室内设计专业应尽力着眼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全新专业设计理念,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设计人才,以便促进室内设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的文件精神,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室内设计专业应以《室内设计》这门核心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出课程革新,达到更新教学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建筑空间的灵魂。其设计主要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营造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理想空间环境。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其专业综合性很强,它包括《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结构构造学》、《美学》、《计算机辅助技术》等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了解人类传统和现代的认知体系。据调查,由于不同院校的教育定位不同,常常会将学生培养成两个方面的人才,一种是博而不精,另一种是精而不博,很难让学生具备广博并有所专精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和教学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教学,是培养广博专精性人才的首要任务。室内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中被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能力,创造出功能和美学等方面均有创新的使用空间,培养学生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文化表意与构成形式的关系,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熟悉基础设计与施工工艺、材料等的融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面对设计任务,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大多不能把学校学到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难以将掌握的专业技能很好的与实际工作结合使用。

改革实践与方法

1.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和首要任务。需要从本质上讨论传统的教育思路的优劣,树立全新的适合学生就业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课程改革实现其转变: (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验证理论知识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转变:(2)在培养途径中,由单纯的学校培养向工学研结合,学校与对应企业合作培养转变;(3)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互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转变;(4)在考核形式与考核目的上,由考察知识掌握向考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教学思路和观念的这一转变,对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做好《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

如:室内设计考核形式上提出的改革(见图a、b)

1.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

2.采取“理论考核(笔试)+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式,有效杜绝传统考核模式上容易出现的作弊现象,使课程考核更客观,更公平。

3.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提前感受到工作岗位情境。

4.为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的考核改革进行有效的探索,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5.到企业上岗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动手能力要比部分职员显著。

(c)改革后的思索

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考核方式单一和考核功能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夸大分数价值。

首先,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考核主要以学期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一锤定音”地进行总结性的评价。长期以来,这种总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直接制约了“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校内课程改革的“瓶颈”。

其次,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课程成绩与奖学金、评先评优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满足了学生短期的虚荣投机行为,滋生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1. 考核重理论轻能力,考试命题简单考试命题简单化,只限于学生理论知识检验式的命题,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未能综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然而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证明实用性课程内容要突出实用性,抓住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进行考核,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能够突出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适应能力本为的教育改革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法的不断研究和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考核方法必然代替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2. 改革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授课计划来体现,是教学改革极的核心部分,我们遵循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原则,众所周之室内设计业渐渐走向自然与科学的发展趋势,倡导环保建材、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在室内设计中突出地域特点及民族特点和设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将成为未来设计师全方位考虑的问题,也是《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的事实根据。

3. 改革教学内容。授课内容的改革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学到实用的技能知识,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大胆摒弃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适应行业需求,是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必然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之相呼应,这种对应就体现在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中,根据新的专业计划和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强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让《室内设计》课程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知识内涵,又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内涵。

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做到授课内容需以学生就业上岗的知识技能为目标.做到结合实际案例讲授理论知识。

4.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应该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以现有市场为依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的平台嫁接到实际工作岗位之上,任课教师要以实体项目为主要教学手段(项目化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完后可将学生带到工作室或施工现场,通过现场的教学与实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一个质的改变。

5. 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建设一支具有较好的师德风貌且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市场发展动态且具有良好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改革后的效果

《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趋势所需。通过课程的全新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同时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

《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室内装饰构造》、《3DSMAX效果图制作》、《AutoCAD》等课程相继展开了课程的改革,成为专业课程改革的先觉者。

《室内设计》课程的改革更是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理念探索的起点,为专业群的改革建设与进一步完善做好铺垫。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3

环境设计是集艺术、人文、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设计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室内设计原理”是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课程系统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密切联系建筑技术、关注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通过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完成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树立学生正确设计观,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的人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室内设计的含义、发展,室内设计的分类和方法步骤、室内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室内采光与照明、风格流派、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以及室内装饰材料、陈设与家具、室内色彩、室内绿化及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室内设计原理”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

“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课,是专业设计先修课程,对设计初步与表现、设计基础、创造性思维等基础课程起到汇聚及导向,在环境设计专业几大方向课程体系中都有着对相关课程的链接作用。同时,在专业教育进程中室内设计原理处于理论基础到设计实践的过渡课程,发挥着引导基础理论课和支撑核心设计课的作用。

2“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设计实践课教学,回顾近年来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体系,“室内设计原理”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核心基础理论课从课堂教学、辅导教学、教学效果反馈、考核评价机制等教学环节均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1)传统授课模式滞后“室内设计原理”传统授课模式为理论知识系统讲述,图文结合进行大量设计案例解析。授课模式虽有丰富性,但对于一门以“空间设计”为核心,以建筑设计为背景的专业理论而言,授课方式过于平面化,缺乏新意,难以体现专业特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雷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训练。另外,大量实际案例解析涉及面广,内容宽泛,难有知识点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处于割裂状态,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在授课方式上考虑迎合学生心理,授课方式需要新颖,授课内容需要更加直观。(2)理论学习难以紧密联系设计实践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中,知识点相互关联的课程应紧密联系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现阶段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与室内相关设计课的时间安排跨度过大,设计实践课时间设置相对滞后,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训练当中。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从概论到设计要素各个层面,知识点比较分散,概论式讲解针对性差,欠缺有效归纳总结,难以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后续专题设计,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从教学内容的完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课程时间安排方面都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此外,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欠缺灵活性和客观性。目前课程考核方式以考查为主,考核内容为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和建筑小空间环境设计。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往往从较浅层面分析空间布局、美感与设计缺陷,深度不够,对设计规范、材质应用知之甚少;环境设计只能进行简单的家具摆设、空间分割,无法应对稍微复杂类型的空间设计。

3解决问题的教学新思路

3.1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依据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规律,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其作为一种新的直观教学手段,内容涵盖三个方面,“动态步骤、动线引导”“人视三维立体空间”“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见图1)。(1)“动态步骤、动线引导”演示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是“动态”教学模式中重点的理论授课方法,以单个空间界面逐步动态组合为各种类型整体空间,加之视线、交通流线,以动线引导的演示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课程的重点难点知识如空间构成、空间序列、空间分隔与过渡、空间类型等均适用于此教学模式。(2)“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动态教学“人视三维立体空间”体验式教学主要应用于室内专题设计的解题和辅导环节,针对不同功能的空间类型如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售卖空间以及观演空间设计,根据场地平面图构建三维立体空间模型,以人视角度进行三维空间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空间结构、尺度、界面肌理等。(3)“可变换设计元素的体验式多媒体设计”此动态模式借助可变换设计元素的多媒体平台,在既定空间内进行界面材质、色彩、灯光照明、家具陈设的变换,快速形成不同功能、风格的成品空间模板,启发学生对不同类型设计风格、设计流派产生体验进而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本课程大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如室内照明设计、室内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家具设计。以本课程建设为先锋率先实行“动态”教学模式,融入现有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确保课程发展的多元化与统一性,使学生对知识结构和课程目的更加清晰。

3.2针对性整合知识点,分解嵌入以联系设计实践

教学模式的革新,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室内设计原理是环境设计专业骨干课程与先导课,承上启下作用十分明显。应立足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更新课程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整合与其内容紧密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使之形成课程群链接关系。从知识结构出发,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解为基础理论与专题指导知识两部分,先进行本课程基础理论讲解,随后将专题指导知识针对专题类别分解,分别嵌入在后续各个设计课程中,在专题设计开题阶段进行专题解析,发挥及时、全面、深入和针对性强的作用。将基础理论教学作为铺垫,确保专题指导知识教学能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支撑实践课程中的各专题设计,以达到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无缝对接(见图2)。

3.3科学安排相关课程时间表,丰富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虑到知识体系完整性和学生的记忆时限,“室内设计原理”与课程群中的其他理论课及实践课需在课程安排上紧密联系,且先行于设计课开设。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类型以及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客观性的立体式考核机制。在传统考核方式基础上加入形式丰富的测试环节,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由深入理解到掌握的渐进过程。(1)分解调研。细化考核内容,进行分解式调研,将调研内容拆分若干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点,完成小案例调研解析报告。目的是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点深入思考的过程,达到由认知到深入理解的目的。(2)分解设计。进行点对点的小课题设计,提取重要知识点,进行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快速设计,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快速分析的能力,达到由理解到逐步掌握的目的。

4结语

在专业发展引导下,社会发展新形势及人们对环境的新理解促使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与完善,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室内设计原理”教学改革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地方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情况及我院本课程教学现状,在我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试行,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革新,在教学各环节还需加强合理师资配合,构建专业背景全面、组织性强、教学灵活性以及协作互动力强的教师团队,同步建立适合本课程建设的教学、辅导及答疑制度。另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现代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建立“室内设计原理”课程专门网站与教学资源库,对重要知识进行整合与提炼,制作微课,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外延内渗作用,促进教学交流与监督(见图3)。在此基础上发挥本课程在课程群链中的带动作用,将调整后的教学改革方案逐步渗透到课程群的其他课程中,进而推动完善整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华,职业教育视野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J]建筑学报,2011.11

[2]常青,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J]建筑学报,2010.10

[3]李晓丹;金莹;吕达猛;史芳,一体化与多元化教育模式探索——以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4]吴静,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构成教学改革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4

一、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室内设计行业从建筑设计领域的装饰行业中演变出来,研究的内容集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等于一体,是对知识、技能涵盖比较宽泛的综合性行业。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橱柜设计、陈列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经商等诸多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内的分工也日益明确,也进一步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鉴于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类课程认真进行不同的设计定位,尤其是对培养目标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不同需求。本科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强,对所谓“学院派”式的授课方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上,多是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式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练,通过大量练习,培养锻炼上述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加以严格界定,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翻版和补充,不但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更谈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科层次毕业生要想成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娴熟的手绘功底、熟练的电脑绘图能力、现场配合及指导施工的能力。根据就业导向原则,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应更加重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精心准备了教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却未必能提起他们的兴趣,更不用说课后练习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思维活跃,比较喜欢实际操作课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授课方式,采用项目教学,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二、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如果继续细分,一般可以分为绘图基础类、室内方案设计类与工程技术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绘图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色彩基础、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职业岗位。该类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室内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不高,但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室内方案设计类课程是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是靠设计师多年的知识积累起来的。室内设计师除了要知道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外,还要掌握人体工学、室内设计风格流派、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以及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工程技术类课程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但要求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调研、动手操作等途径,掌握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绘制出施工图,并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材料构造体系、空间尺度体系和施工工艺。综上所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应不同职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共同的要求。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材以及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系统化。传统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大致包括室内设计概述、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等几方面,体系庞杂,理论偏多,容量偏大。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看似在认真完成“教”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思维和感受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加之课时有限、教学容量过大,“满堂灌”在所难免。结果是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由畏惧到厌恶,甚至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此外,室内设计类的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反而出现了体系不应有的断裂。

第二,学生缺乏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既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既是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都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训练,包括对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等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种实践性训练,即使安排训练,往往也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企业反映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学生也抱怨在学校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能力不足,与缺乏实践性训练有很大关系。

三、室内设计类课程改革思路论证

近几年,我院的室内设计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项目教学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考证等,取得可喜成绩。比如,学生参加2009、2010年江苏省青年室内设计大赛并获多项奖项;参加全国ITAT设计大赛(CAD图)获一等奖;参加了2010年江苏省小型项目管理师、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多证考试。笔者认为,上述改革尽管必须,但还不是根本性的改革。室内设计类课程的深层改革,要从观念改革入手,进而扩展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多个方面。

1.告别“基础先行”旧思维

本科教育往往强调低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锻炼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按部就班,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能力的传统套路,无形中割裂了知识传导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无论什么专业都不能仿效本科教育模式。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告别“基础先行”的旧思维,采用“破”与“融”的方法,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的界限,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破”,就是打破原来基础课程的“完整性”,课程教学以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唯一标准;“融”,就是稀释基础,模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把处理过的基础课程中核心的内容提前融合到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去,使基础具有服务能力培养的真正意义,并把“基础”和“专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2.工场化教学环境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计

实训工场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室内设计属于交叉学科,既有艺术层面、又有技术层面。在课程设计上重艺术、轻技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绘制施工图去体现它的具体细节;掌握不了材料的质感和纹理,或者施工工艺知识缺乏,都会影响创意和设计思路的的整体效果;必须考虑要让学生懂材料、懂构造。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过实训工场解决:可以把市面上最新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把地面、墙面、顶面的常用工艺用半剖的形式做出来让学生观看,以增强感性认识;选择工艺简单但又具代表性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装饰工艺操作实践,熟悉装饰设计、施工绘图、测量预算、材料选择、工具准备、流程计划、施工管理、验收标准等工艺流程;学生可分为小组,模拟分组承包方式,遇到问题共同协商,锻炼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生对实训环节跃跃欲试,兴趣浓厚。特别是当装饰工艺操作实践最后完工时,凡参与其中的学生无不充满成就感,纷纷在自己的“作业”上签名。仅此足以说明工场化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性。工场化教学环境未必仅仅局限于实训工场。校内条件有限,实训工场无论怎么“仿真”,毕竟受到种种局限,无法完全复制真实生产环境。因此,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设法将实训工场、校外实训基地、设计展厅和工作室整合为统一的实训平台。其中,专业教室(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作为院内工场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室可仿照公司模式,也可按教学模式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建设,要配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自带电脑上课,自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项目或进行实际操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有利于解决实践、实训问题,并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搭建了物质的、技术的平台。但是,工场化教学环境的实现,并不能替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渗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的精髓是“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内容改革应着重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通过实践项目、完成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实施上,应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模式,把室内专项主题设计纳入课程体系,由教师深入行业,寻找优秀典型项目案例,并把它们编制成教材,进行项目的模拟操作;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实战演练,在实践第一线了解项目运作的实际过程和设计步骤,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体验艺术设计生活、展开艺术设计创作等等,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这不仅是加强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从课堂向社会的拓展和延伸。在考察中,让学生开拓眼界,体会各种设计风格,尝试不同的设计实践。每个学生都必须递交实践报告或设计作品,作为考察后的思考与升华。学生走向社会,教师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的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5

关键词:产学研;室内设计;实践

1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现状归纳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以应用为主的学科。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应用实践课四部分组成。高校的学生,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的是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到了大三,也就是第五、第六学期,主要就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了,一般在第七学期,会安排实习环节,然后第八学期,完成毕业创作。这是普遍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安排。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四年,由教师教授、引导的课程占到了四分之三。那么,教师的引导方式至关重要。在高校产学研的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紧跟市场潮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改革课程结构和实践方式,迈出与企业合作的步伐,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学”与“研”,更能促使学生在企业的“产”。

室内设计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建立起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学校方面,不仅要考虑企业能接纳多少人实习或就业,还要考虑学校能为企业培训了多少设计师,给企业带来了哪些收益;企业方面必须意识到要把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行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大专业教育投资,致力于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建设,真正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形成企业在人才、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

2 产学研背景下针对室内设计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

其一,教学上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在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在校教师普遍学历高,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项目和特色项目全过程的实践锻炼,所以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往往难免眼高手低。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既讲艺术又讲技术的专业,不仅需要懂理论的教师,还需要懂技术、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教学。只有与企业合作,从企业里聘请工程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水平高的设计师、一线工程师、设计管理者来校,这样不仅可以带来其所承接的各类社会设计项目,还可将最新的设计动态传输给学生。但聘请的企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有的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较弱,很难独立参与教学工作,只有与在校教师共同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全能型真正有设计能力的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将企业所承接的真实的项目作为学生的课题作业,真正将产、教、研融为一体,实现学生设计技能的训练。

其二,建立稳定且优质的合作企业,形成长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去年在与我院合作的企业中,《建筑装饰教料与施工》这一课程的实训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理论课时一周,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建筑装饰材料有了基本了解。接下来,在实训环节,学生在施工现场感受真实的材料及实际的施工工艺,同时通过观摩施工师傅的施工方法,加上施工师傅的现场指导和传授,与同学、师傅共同完成相应施工。这种施工现场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大大提升,动手能力以及对工艺技能的掌握也明显提高。

再以我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为例。我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第七学期会有共计12周时间的专业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公司里接触实际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但由于我院至今未能形成稳定且优质的企业合作对象,学生自己找的实习公司,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在公司的大部分时间并不能接触到真正的项目,而是跑业务。这不但起不到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这要求我们要从院系的层面,建立稳定且优质的合作企业,形成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其三,大力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有大量实训、实践环节,像《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室内陈设》、《模型制作与工艺》这一类课程,在实训环节,教师一般会布置相应的课题作业要求学生来完成。像这一类实践为主课程的课题作业,宜选用一些真实的项目来完成,例如设计竞赛类的项目、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好处是可以将真实的设计项目引入课堂,形成真实的情景教学的氛围,给学生模拟一个身临其境的实训环境。“项目驱动式教学”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备课。教师可以将实际的项目导入课程,使案例更切合实际。

其四,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高校教师与市场的实操能力。高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及语言组织能力。应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其实,将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聘请到校参与教学,无形中也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的懂设计、懂技术、懂市场的人员一起承担教学任务,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带学生进企业、进市场、进工地,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可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都将得到迅速提高。

3 结语

教师是高校教学与实践的核心战斗力。产学研大背景下,首先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将企业一线设计人员、工程人员聘请为学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优质教师团队;同时高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自身实践方面的薄弱环节,教学案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及时更新;最后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保证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业务强,技术过硬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令华.实践型工作室教学模式之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12):127.

室内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模式

0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依旧火热,室内装修发展迅猛,并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行业。随着室内装修行业的迅猛发展,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高素质的室内设计人才在行业中炙手可热。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学校的专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添了室内设计的相关专业。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教育模式不够完善,受此影响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矛盾突出,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中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概念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有很多方面有待改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更是不被人了解,其实在艺术设计类教育中,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早就已被采用。工作室制教育也称为作坊式教育模式,该概念由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瓦尔特于20世纪初期提出,之后于1919年应用到现代设计教育中。在瓦尔特看来,艺术设计离不开社会实践,单纯的教育无法培养艺术设计型人才,而艺术工艺与艺术技巧可以通过教育获取。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走进产品生产第一线,观摩手工技师的制作流程,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材料的特制知识、工艺关系等一系列技术、设计技能。

2目前我国工作室制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室制教育培养模式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到目前已经发展了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现代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工作室制教育培养模式的优越性,我国高职教育也采用了工作室制教育培养模式,但是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师资力量缺乏

师资力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然而室内设计属于新兴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尽管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但是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其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21世纪初期我国才开设室内设计专业,因此,现阶段从事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室内设计培训,受自身专业能力限制,一些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其次,缺乏“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重在实践,缺乏“双师型”教师严重影响了室内设计工作室制下教育模式的发展。

2.2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用思想、有创新能力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但是现阶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明显的误区,且没有以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很多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实际价值,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实际的工作能力,缺乏岗位竞争能力。加之人们对设计风格的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室内设计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只有满足客户要求,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作品才会被认可,室内设计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以社会需求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依然一成不变,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3工作室制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要点

3.1构建高素养的教学队伍

技术与实践相互融合是工作室下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因此,建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第一步。从教师个体上讲,主要是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即专业课教师既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从教学团队上讲,它更强调这个专业群体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集体工作,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促使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

3.2调整课程内容

学生技能主要来源于课堂,因此,课程内容决定学生的学习深度。首先,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工作室制下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实践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艺术技能与自我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是完善工作室下室内设计教育的重点。其次,更新教育能容。室内设计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审美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室内设计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随着设计潮流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3.3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以区域装饰设计行业人才需求,坚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以空间设计能力为核心,以室内陈设与软装饰设计能力和施工工艺能力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康心理及扎实文化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室内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使学生掌握切合实际的实用性室内设计专业技术和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