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1
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海拔2369~2747 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53 h,年均气温4.9 ℃,年降水量523.3 mm,无霜期61~133 d。以往种植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在川水地经过三年种植冬小麦,引进品种试验,进行了冬小麦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抗病性对比试验,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水平,为了使其生长稳定、稳产、高产,经过实践,研究和探索冬小麦由低产到高产的增产技术措施。
1 品种筛选
为了筛选更加适宜的冬小麦新品种,今年在黄家寨镇上赵村试验种植了6个不同品种冬小麦的展示田9867,其中兰天15号为对照,产量结果见下表。品种产量表
由此表可以看出,除种植的兰天15号在本地种植较稳定外,其它品种:兰天19号、普冰9946、太10604、长6878四个品种在高寒地区生长表现性良好,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 选择地块
2.1 地块选择
土壤中水份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冬小麦越冬成活率。因此,种植冬小麦必须选择贮水能力强、土质肥沃、积雪稳定的川水地。
2.2 耕作因素
据试验,在秋天深耕比浅耕产量高,9月5日早深耕比9月15日迟深耕30的每667产量提高24.3%。深耕比浅耕土壤墒情明显好。早耕深耕不仅可以保墒抗旱,而且可以消灭虫卵、减轻草害,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2.3 重施有机肥
每6672000腐熟农家肥为宜,以不断培肥地力,再施无机肥,一般纯氮5--6,五氧化二磷8--12,氧化钾3--5,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冬小麦的各种农艺性状,增强抗逆性,增加其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种子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自身的活力和发芽能力。去除其中的秕种和杂草种子,提高种子纯度。用种衣剂拌种或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或用种子量的02%--0.3%的多菌灵拌种效果也很好。
3.2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根据黄家寨镇川水地这几年的种植经验看,晚播苗弱,分蘖过少难以过冬,适时播种苗壮。在高寒地区适时播种时间是9月中旬。每667播种量12--15,每667保苗20万株。采用机械条播,播深5,行距13--15。一定要注意播种深度。播后要压耱保墒,利于出苗、苗齐。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管理
播后10d左右注意查苗。越冬时浇冬水,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耙耱。
4.2 返青管理
春季如果小麦苗枯叶较多时结合中耕去除,利于通风改善光合作用。一般在3月下旬浇返青水,根据其生长水平,如生长较旺的不施肥,如果生长较差的结合浇水每667追施尿素10,分两次追施。
4.3 中期管理
拔节期是冬小麦是肥水需求旺期,因而要重施拔节肥,浇水或降水后追施尿素8~10kg,对提高粒重有显著效果。开花期缺水,则影响受精,灌浆期受旱,则降低粒重。 这个时期还要注意除草。
4.4 后期管理
此时是小麦灌浆期,应每667可随水浇施尿素5。如果在此时喷施一次富万钾,冬小麦生长势可大为提高。此期重点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如矮壮素等混合在一起喷施,起到防病、防虫、防倒伏、杀菌、增强生长势、增加粒重等作用。
5 收获
5.1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期可进行收获。此时约有7-8d,灌浆已渐停止,含水量下降,叶片黄枯但茎杆仍有韧性,麦穗及穗下茎变黄。
5.2 机械收割
采用机械收割,省时,又节约成本。因为此时在高寒地区降水较多,采用机械收获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A
1及时犁地整地
岳普湖县大部分冬小麦为棉花倒茬地,待棉花采收完后及时犁地,整地达到“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犁地前每667m2施磷酸二胺10kg。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早熟类型优良品种,如:新冬20号。用“拌种双”按种子量0.3%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待播。
3适时播种
9月底~10月中旬播种,每667m2播种量20~22kg。播幅3.3m22行,平均行距15cm;滴灌带间距60cm。
4播种质量
由于前茬大部分是棉花,在播种前应清理残膜和棉杆,做到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行端直,覆土良好,镇压严实,衔接准确。
5水肥管理
播后及时铺设滴灌设施并灌水,每667m2滴量60m3。11底滴冬灌水,每666.7m2滴量80m3,随水滴尿素5~8kg,确保封冻前群体总茎数60~80万。
6越冬后的管理
6.1返青至拔节期
田间的管理:巩固冬前分蘖,弱苗应促进早春分蘖;促进小麦早返青,以利幼穗分化。喀什地区开春早,常伴有大风和沙尘天气,土壤表层容易干旱,及早灌头水,随水滴尿素5kg。滴头水前麦田除草,用10%施麦隆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苯磺隆)用药量:12克+(助剂10ml)/667m2,加水30kg。(1袋/667m2)或10%金麦克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苯磺隆)用药量:15克+(助剂5ml)/667m2,加水30kg。(1袋/667m2)消灭恶性杂草(阿曼草)。
6.2拔节至抽穗
田间管理:根据苗情对分蘖进行促控确保收获穗数。高产田;巩固冬前分蘖,促使成穗,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春季分蘖发生。弱苗管理:分蘖不足或晚播种麦苗,在巩固冬前分蘖的基础上,促进早春分蘖成穗,控制后期无效分蘖。
6.2.1追肥灌水
拔节肥随水滴施尿素5kg/667m2,弱苗适当增加滴肥量。一般麦田均在起身期进行滴肥,群体较大、生长旺盛的麦田,可推迟在拔节初期滴肥,拔节至孕穗期灌水2次,每667m2滴量40~50m3每水间隔8~10天左右。
6.2.2化学调控
对群体过大或者旺苗,麦田起身前喷矮壮素150~200mL/667m2,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遇风茎倒伏。
6.2.3孕穗水肥
孕穗期是小麦对水分反应敏感,缺水严重减产。滴水每667m2滴量40~50m3,结合灌水滴施孕穗肥,滴施尿素5~8kg。
6.3抽穗至灌浆成熟期
田间管理:保持绿叶面积,延长绿叶寿命,提高光和强度,防止早衰。保持上部叶片功能期和光和强度是提高粒重的关键。开花保持倒4片绿叶,灌浆盛期不少于倒3片绿叶。小麦开花后,根系生长能力显著降低,若土壤板结和干旱缺水条件下,更容易造成根系早衰、植株死亡,后期田管要重视保根。加之小麦生育后期气温较高,增发量大,有时会出现干热风危害。后期措施灌水当先,以水养根,以根护叶,以叶保籽、增重。
6.3.1滴水滴肥
抽穗至灌浆成熟期,本地区气温很高,蒸腾加剧,此时需滴水3次,平均每667m2滴量50~60m3,随水施尿素5kg/667m2。为了防止小麦根倒伏,应做到大风不灌、雨前停灌、雨后酌情再灌,防止田间积水,加剧根系早衰死亡。乳熟期要及时滴水每667m2滴量40m3左右,以增加粒重。如灌水过晚,灌量过多,植株蒸腾死亡,降低粒重,造成减产。
6.3.2叶面喷施
叶面施肥于孕穗灌浆初期进行,用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加醋喷施,防止叶面水分蒸发,增加粒重,对干热风有一定御防作用。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3
关键词 晚茬冬小麦;生育特点;栽培技术;山东临沂;兰山区
中图分类号 $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079-01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兰山区麦棉、麦薯、麦蔬等多元多熟作物种植制度的发展,由于前茬作物成熟偏晚,导致麦田错过播种适期,造成小麦晚播。另外,由于干旱、涝害等天气因素影响,导致小麦推迟播期而形成晚茬小麦。晚茬小麦播种期比正常情况推迟20-30d,一般减产20%-30%。因此,应不断提高晚茬麦单产,实现小麦均衡增产。笔者根据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经过试验示范形成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的综合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使晚茬冬小麦达到了7200-7800kg/hm2的高产水平,促进该区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1 晚茬小麦生育特点
1.1 积温条件
小麦从播种至壮苗形成需积温约570℃(0℃以上积温),如果小麦适期播种,则冬前有效积温可达600-700℃,利于形成5叶1心的壮苗。黄淮麦区习惯上所称的晚茬麦,即小麦播种偏迟,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在420℃以下。兰山区将10月2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称作晚茬小麦,该区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仅为250-350℃。
1.2 根、茎及分蘖
冬前苗小而弱,根少,叶少而小,分蘖少或无分蘖。晚茬麦出苗期延长,养分消耗多,难以形成壮苗越冬。次生根条数少、短,主茎叶片少,光合能力较弱,幼苗长势瘦弱。分蘖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分蘖,分蘖节贮存养分不足,吸收能力差,养分积累不足,个体发育差,群体不足,冬季常遭受冻害。
1.3 幼穗分化
据研究,晚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成穗数减少。晚茬小麦幼穗分化时间短、开始晚,春季生育进程快,结实粒数减少。对同一品种进行晚播和适期播种比较,晚茬麦穗分化起步时间晚,其根、茎、叶发育快,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进程快,且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发育较差。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与拔节期相同,明显增加了退化小花、小穗,相应增加不孕小穗,减少穗粒数,造成减产。
1.4 春季分蘖
由于冬前积温少,晚茬小麦冬前叶片数少,冬前基本无分蘖或分蘖很少,而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分蘖增长很快,春季分蘖成穗率高。春季分蘖低位蘖占的比例较大,其成穗率也明显地比适时播种的小麦高,但一般穗比较小。
1.5 不良气候影响
晚茬小麦后期易倒伏或极易受后期不良气候的影响。由于晚茬麦播量大、基本苗多,春季生育进程快。易导致群体过大,存在后期倒伏的隐患。此外,由于晚茬麦穗部发育快,开花期晚,灌浆期缩短,籽粒灌浆强度较大,干物质积累快,灌浆时间后延,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相比,晚茬麦成熟期推迟3-5d,受干热风等不良气候影响较大,干粒重降低。
2 晚茬冬小麦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兰山区应当选用分蘖力强、营养生长期短、相对耐晚播、抗寒性与春发性强,抗干热风较强、成穗率高,灌浆强度大、丰产性能好的半冬性良种,如济麦22、鲁麦20号、鲁麦15号、济宁16号等。选用适当的良种,其营养生长时间较短,阶段发育进程较快,可有效提高灌浆速度,从而实现粒多、穗大、粒重,达到早熟丰产的效果。播种前将小麦种子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24h,捞出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堆成厚30cm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数次,于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此时播种可提早出苗5-7d。或者播种前用20-30℃温水浸种5-6h,捞出晾干播种,可以保证出苗水分充足,提早出苗2-3d。
2.2 精细整地
晚茬麦因温度低,发芽出苗慢,顶土力弱。因此,更需要提高整地质量,做到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无根茬,达到“深、细、精、实、平”的整地标准。晚茬麦出苗慢、出苗率低,如有缺苗断垄补种困难,只有足墒播种才能苗全穗足,获得稳产高产。晚茬麦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也可前茬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
2.3 播种
据试验,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晚播1d,减产112.5kg/hm2。早腾茬、抢时早播是争取有效积温的有力措施。因此,要在不影响秋季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尽力做到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加快播种进度,晚中求早,减少积温的损失,要力争早播种,争取小麦带蘖越冬。为促进高产,应当适当增加播种量。晚茬麦个体发育不良,采用常规播种量造成成穗数少、产量低。晚茬麦增产的关键是主茎成穗多。为了弥补晚茬麦分蘖少、单位面积穗数少的不足,应当加大播种量,保证基本苗充足。根据兰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播期和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晚茬麦种植半冬性品种,每晚播2d,应增加播种量7.5-15.0kg/hm2。10月25日前后播种的适宜播量为187.5-225.0kg/hm2,10月底播种的适宜播量为210-240kg/hm2,播种最晚不宜超过11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可以使种子分布均匀,有利于个性发育。如果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一般播种深度以2-3cm为宜,能充分利用前期积温,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
2.4 肥料管理
一是施足基肥和种肥。晚茬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为了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不足,必须加大施肥量,实行配方施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以实现高产。与适时播种麦田相比,晚茬麦田施肥量增加20%-30%。结合播种前的整地施好底肥、增施有机肥,晚茬麦田施优质农家肥60-7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磷酸氢铵1050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量施用速效化肥作种肥,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以利于增产。将尿素22.5-30.0kg/hm2单独施入播种沟,避免接触种子;施用磷酸二铵75.0-112.5kg/hm2。二是起身或拔节期追肥。追肥数量一般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300kg/hm2或碳酸氢铵375-600kg/hm2;对基肥充足、地力较高、麦苗较旺的麦田,可推迟到拔节后期追肥;基肥施磷不足的,可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三是孕穗期。可根据土壤肥力、麦苗长相酌情追肥。四是孕穗后期补磷肥。可在孕穗期和抽穗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水溶液,每隔5-7d喷1次,共喷2-3次。叶面喷施磷肥。对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㈣。
2.5 水分管理
如果为了抢时早播,也可播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速灌速排,不能大水漫灌,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足墒下种是小麦全苗、匀苗、壮苗的关键环节,力争小麦一播全苗。晚茬小麦因年前肥水消耗少,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育。返青期根据晚茬麦的生育特点不浇水,以确保地温上升,促苗早发。晚茬小麦起身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晚茬麦促蘖增穗的关键时期。此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晚茬麦春季浇水不易过早,一般以5cm地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为宜。晚茬麦抽穗开花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晚3-4d,生长后期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但要浇好孕穗、灌浆水。孕穗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当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证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晚茬麦要及时浇好灌浆水,以抵御干热风的危害,延长灌浆时间,减少不良气候对干粒重的影响。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 稻茬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48-01
近年来,六安市周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但单产较低,与北方小麦主产区相比差距较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秋种积极性,导致金安区大多数稻茬田冬季空闲。土地流转承包的租金较高(一般一年是500 kg稻谷),如果进行传统农业种植如只种1季水稻,则大多数种植大户基本无盈利。如果小麦单产过低,其经济收益在扣除人工、肥料、种子农药等支出后更所剩无几。因此,对土地流转承包的种粮大户来说,小麦单产是其获得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是保证。“干旱要灌水,下雨要排涝,病虫要打药”,关键是不能及时到位。特别是当小麦干旱严重时,部分农户认为小麦田不能灌水,结果造成减产严重。还有因干旱造成的蚜虫危害,没有得到及时有效防治,造成小麦减产;防治小麦穗期病害和干热风也很重要。通过多年试验总结,总结出一套适合六安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精细整地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整地成墒,做到渣碎墒平,净墒宽2 m。提倡机耕,整地要求(畦沟、腰沟、边沟)三沟配套,要求沟深分别为20、25、35 cm左右,沟沟相通,水有出路,达到雨停沟干。
2 合理选种
地势较好的田块,应尽量选择较有增产潜力的半冬性品种,如连麦2号、洛麦23等,因为选用良种是稻茬麦高产栽培的前提。考虑到近年来六安地区小麦经常受到冻害影响,因此建议选用较抗冻以及增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品种如连麦2号、洛麦23等[1]。
3 适时播种
江淮之间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5—25日。播种质量是基础。稻茬田的墒情问题一直是影响金安区小麦单产的主要矛盾之一,应在小麦适播期,尽量向“渣碎如面,沟直如线,墒平如镜”方向努力,尽量实行条播,因稻茬田一般墒情较差,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播量要根据种子发芽率和播期适当调整。同时根据墒情、播期情况灵活安排播种量,整地质量差或播期推迟,播种量可适当增加[2]。土壤肥力强的地块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土壤肥力弱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小麦条播,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小麦长势整齐一致。因此,建议实行机械条播,播种深度3~5 cm,行距采用“播5(寸)丢(寸)4法”,每墒播7行按田块开出的墒数计算出每墒的播量。
4 合理施肥管水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质量可靠的肥料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建议基肥尽量使用45%高浓度复合肥750 kg/hm2,特别重施拔节肥,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或用37%(20-10-7)的BB肥750 kg/hm2+60%的氯化钾75 kg/hm2作基肥,增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hm2。施用方法:适墒田块采用基肥50%作犁沟深施,将肥料埋入土壤;然后将基肥50%撒施后再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可粉碎作物,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适时进行追肥,一是追施蜡肥。小麦分蘖期追施尿素75 kg/hm2。二是追施拔节肥。在第1节间接近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时,可追施尿素150 kg/hm2+60%氯化钾112.5 kg/hm2,追施钾肥可有效防止小麦后期倒伏。清沟抗旱,在旱情特别严重时,麦田可适时灌“跑马水”[3-4]。
5 病虫草害防治
在赤霉病防治上,4月中旬小麦扬花10%~50%时,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7 d后再用多菌灵和小麦“一喷三防”喷施1次,防治高温热害,增加千粒重。因干旱年份易造成麦蚜暴发,可在蚜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分别于3月上旬和4月中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井冈霉素对水750 kg各喷雾1次。化学除草可用20%使它隆乳油600~750 mL/hm2+6.9%骠马乳剂600~900 mL/hm2,于小麦三至五叶期,对水600 kg/hm2茎叶喷雾。
6 适时收获
小麦在蜡熟末期即可收获,此时籽粒的千粒重最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处于最佳状态[5-6]。由于小麦收获季节正处于“双抢”时间,雨水较多,应根据农时提高收割效率,快收快打,颗粒归仓。
7 参考文献
[1] 张永杰,朱忠选,张鸣,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22-23.
[2] 刘华玉,卢士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60.
[3] 鲁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2.
[4] 聂灵菊.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11):18.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5
摘要介绍了两年三熟作物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以为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随着小麦和玉米机械化进程的推进,机械作业水平大幅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迅速增加,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虽然从机械技术方面达到实现秸秆全量还田的要求,但是秸秆全量还田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栽培技术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土壤大孔隙过多,土壤与小麦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扎根不牢,根系架空;二是玉米收获时,若秸秆含水量较低,还田耕作后,秸秆会大量吸收土壤的水分,造成小麦缺水;三是大量玉米秸秆还田,造成土壤碳氮比例失调,导致小麦苗期缺氮;四是翌年春天,气温、地温返升,秸秆腐熟过程中,大量吸收氮肥并释放热量,导致小麦出现弱苗或死苗现象,最终使当季小麦严重减产。根据生产实际改一年两熟制(夏玉米—冬小麦)为两年三熟制(夏玉米—春花生—冬小麦),可解决玉米全量还田带来的诸多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际调研,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
1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
(1)选用活秆成熟的品种,以保证在玉米收获时,茎秆挺拔,含水量高,有利于收获,将近于腐熟,减少损失。
(2)田间管理于6月上中旬小麦收获后贴茬直播,抢时播种玉米。如遇干旱,播种后及时浇水,浇足浇透。控制田间水分,防止苗期徒长,造成穗位升高,后期倒伏。在小喇叭口期,把小麦收获时的麦秸覆盖于玉米行间,以掩盖杂草、保持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生产。大喇叭口期至成熟,要保证田间水分供应,扩库增源,提高授粉质量,促进灌浆,提高粒重。
(3)收获。待玉米完熟后再收获,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为准。这样比农民习惯收获时间延后7~10 d,玉米产量可以增加10%左右[1]。
保证玉米收获机械动力充足,玉米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10 cm。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与根茬均得到粉碎。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时采用深铧犁进行耕翻,将秸秆翻入土壤深层,深度不得低于20 cm。
(4)闲茬越冬。耕前撒施尿素120~150 kg/hm2,调节秸秆碳氮比,促进秸秆快速腐熟转化。同时也能作为春花生的底肥,之后进行闲茬越冬时期,以利于玉米秸秆完成腐熟,同时还有利于冻死越冬虫卵,减少翌年病虫对作物的危害。
2春花生栽培关键技术
(1)选种。选择高产稳产、果仁大、出米率高的品种,如丰花一号、花育17号、花育19号等。
(2)播种。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根据天气和地温回升情况,对闲茬越冬田施入底肥后旋耕,然后用花生扶垄机进行扶垄和适时覆膜播种。因田间秸秆较多,容易造成蛴螬等地下害虫大发生,影响花生产量,因此播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多菌灵均按种子量0.2%拌种防治。
(3)合理排灌。一是根据花生生理需求的特点,在萌发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苗齐苗壮;苗期要控水炼苗达到苗壮;花针期(约播后40~70 d)是整个生育期需水最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最为敏感,尽量保持正常水分供应;结荚期(约播后70 d至收获)要使土壤处于相对干爽的环境,避免因水分过多,造成茎叶徒长而倒伏,土壤通气不良,甚至烂荚,产量下降,品质降低[3]。
(4)适时收获。花生适宜的收获期,应根据品种和植株长相而定。一般来说,春花生播后135 d为适宜收获期。覆膜田花生,收获前15 d,顺垄沟将残膜拣净,避免田间白色污染。要做到及时收获,防止落果、发芽,减少黄曲霉感染机会,收获后及时晾干,达到安全水分15%以下时贮藏,以防霉捂。
3冬小麦栽培关键技术
(1)播种。由于春花生收获早,腾茬早,为小麦适时早播,减少播量,提高冬前分蘖,为培育冬前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冬小麦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于10月1—10日根据墒情,采用精量播种或半精量播种。
(2)施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将返青肥和拔节肥合并为拔节肥,只要不过于干旱,即可将生产中的返青期或起身期浇水改为拔节期或拔节后期浇水,以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防止倒伏,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3)适期收获。过早收获会造成籽粒灌浆不充足,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过晚收获也会造成减产,还会影响玉米的播期。一般于蜡熟末期,茎秆变黄、籽粒较为坚硬且接近品种固有色泽时收获为宜。
4小结
通过改一年两熟制为两年三熟制,解决了玉米当季秸秆还田量大、腐熟时间短且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的难点问题,提早了小麦播种时间,减少了小麦播种量,提高了冬小麦、夏玉米、春花生的单产水平,实现了作物秸秆2季全量还田后,持续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目的,做到了用地养地相结合,以达到农民增收增效的目的。
5参考文献
[1] 宋朝玉,振华.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2008(3):94-95.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涡麦182;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55-02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heat New Varieties Guomai 182
LIU Wei-min ZHANG Hu
(Bo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Anhui Province,Guoyang Anhui 233600)
Abstract Breeding methods and progress of wheat new varieties Guomai 182 were elabora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 were introduced from output yield performance,reasonable yield structure,good grain commodity;good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etc,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uomai 182.
Key words wheat new varietiesp;Guomai 182;breeding;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techniques
涡麦182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矮败阶梯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逆小麦新品种。母本矮败引自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父本来源于本所收集的亲本材料、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及矮败可育株系谱选育出的4代以上的优良品系。
涡麦182于2015年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5006),并已申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半冬性,主要优点为中抗白粉病、赤霉病,较耐旱、抗倒春寒,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现将其选育方法及表现总结如下。
1 品种选育
1.1 选育方法
1.1.1 矮败阶梯杂交。采用阶梯杂交的模式,每年向矮败群体中引入10个左右的优良亲本(作父本),在矮败群体可育株开花前拔除劣株,使矮败群体不断优化;通过群体内大量的姊妹交,产生十分丰富的基因型,优良个体出现的概率高;每年成熟期选择优良可育株,其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育。
1.1.2 矮败可育株的选择。每年在矮败群体小麦开花前拔除性状不良的可育株。拔节期拔除叶枯病株,开花前拔除过高的植株、穗小、穗少的弱株,倒春寒年份拔除冻穗株;成熟前选拔符合目标性状的优良可育株,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育。
1.1.3 矮败不育株的选择(创新点)拔节期拔除叶枯病株,蜡熟期选择病害轻的不育株,挂牌标记,成熟期单株收获,脱粒前淘汰纹枯病重的植株;单株脱粒后,淘汰粒瘪、粒小及黑胚率高的单株籽粒;所保留的优良不育株籽粒秋季混合点播。
1.2 选育经过
自2000年起,每年向矮败群体中引入10个左右的亲本材料,主要引入了皖麦38、淮麦18、邯郸6172、周麦9号等黄淮麦区半冬性推广品种。2005年从矮败群体中选择出L05018可育株F1,当年撒播种株行F2,2006年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8-2种株行F3,2007年选出18-2-1株行种株系F4, 18-2-1号株系参加2008―2010年度(F5、F6)品比试验,该品系在品比中表现突出,推荐参加2010―2011年度安徽省小麦预试,代号亳轮选182。2011―2014年度参加安徽省半冬性组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
2 涡麦182的主要特点
2.1 产量表现突出
2010―2011年度参加安徽省预试,其耐旱、抗倒春寒表现突出,平均产量9 240 kg/hm2,较对照增产13.86%,位居第一,推荐进入安徽省区试;在2011―2012年度安徽区试中赤霉病发生轻,1个试点倒伏,平均产量7 432.5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0的7 192.5 kg/hm2增产3.33%,增产不显著,居第4位;2012―2013年度在安徽省第2年区试中耐旱、抗倒春寒表现突出,平均产量7 749.0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的7 024.5 kg/hm2增产10.30%,增产显著,位居第一。2013―2014年度在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863.5 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52的8 238.0 kg/hm2增产7.60%,居第2位(表1)。涡麦182 3年的试验评价结果为丰产、稳产性好。
2.2 产量结构合理
涡麦182分蘖力较强,年后分蘖很少,苗脚利落,下部通风透光性好,成穗率较高。3年的试验中,最高茎蘖数1 317.0万~1 731.0万个/hm2,有效穗数573.0万~603.0万穗/hm2;穗部结实性好,穗粒数35.2~37.1粒,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年际间变幅很小;2012年和2013年5月干旱、气温偏高,灌浆期短,千粒重偏低,2014年灌浆正常,千粒重平均达46.4 g(表2),产量构成要素协调,成穗数、穗粒数稳定,稳产性好。
2.3 籽粒商品性好
涡麦182白粒,粒形椭圆,腹沟浅,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表皮光亮,商品性好。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2年、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8~824 g/L,粗蛋白(干基)13.76%~15.19%,湿面筋30.2%~33.5%,面团稳定时间3.3~4.5 min,吸水量55.1~55.9 mL/100 g粉,硬度指数61.6~64.1。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中、强筋小麦品质标准,适宜加工面条、水饺等主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4 综合抗性好
涡麦182小麦为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苗期生长势强,较耐旱;株高83 cm左右,叶片上举,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株型松紧适中,穗空间分部均匀,能很好地弥补缺苗断垄的影响。穗长方形,码密,结实性好,顶部不虚,多数小穗结实3粒,基部不孕小穗少,倒春寒对结实性影响很小。后期根、叶功能好,灌浆快,较耐高温、干热风,不早衰,熟相佳。
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涡麦182中抗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表3)。目前半冬性白皮小麦中抗赤霉病的品种很少,其综合抗病性突出。2011年和2013年春季干旱,倒春寒影响严重,涡麦182分别在安徽省预试和第2年区试中,耐旱、抗倒春寒能力表现突出,增产幅度大,均位居第一。在2015年生产中再次表现出很强的抗倒春寒能力。
3 栽培技术
3.1 选择播期与播量
涡麦182半冬性,适播期为10月5―25日,最佳播期为10月中旬,适播期内基本苗以210万~270万株/hm2为宜;如果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差或迟播,应适当增加播种量[1-2]。
3.2 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基础,目前皖北地区小麦生产上造成播种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旋耕后不镇压而直接播种,造成播种过深,出苗迟,苗弱,缺苗断垄。提高播种质量要求在适耕期整地,旋耕后立即镇压,适墒播种,播种深度3~5 cm,播后镇压;播种期如遇干旱应造墒播种[3-4]。
3.3 肥水管理
要求平衡施肥,氮肥后移,在目标产量7 500 kg/hm2以上时,基施纯N 180~210 kg/hm2、P2O5 105~135 kg/hm2、K2O 90~120 kg/hm2、锌肥15 kg/hm2,提倡增施有机肥;3月下旬趁降雨或浇水追施拔节肥,追施尿素75~150 kg/hm2;后期进行根外追肥,养根护叶,促进灌浆,增加粒重,可结合病虫防治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雾[5-7]。
3.4 病虫草害防治
在小麦分蘖期或返青期进行化学除草。对播种偏早、播量偏大的田块,拔节前应喷施15%多效唑600 g/hm2进行化控,防止小麦倒伏。如果冬春雨水较多或稻茬麦,在拔节期应注意喷施井冈霉素或纹霉净等防治纹枯病[8-9];小麦孕穗以后注意防治蚜虫;小麦齐穗至初花喷施多菌灵有效成分1 050 g/hm2防治赤霉病,若花期遇雨,应在灌浆初期补防1次[10-12]。
4 参考文献
[1] 刘伟民,王树军,朱红光,等.高产优质面包小麦皖麦38的选育与开发[J].种子,2002(4):63-64.
[2] 黄维超.高产优质小麦皖麦38-96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86.
[3] 冯斌.涡麦8号小麦的选育经过与种植表现[J].现代农业科技,2011(7):86.
[4] 杨学明,姚金保.宁麦9号选育方法的探讨[J].麦类作物学报,2000(2):88-90.
[5] 褚冰倩,乔文峰.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
[6] 张永杰,朱忠选,张鸣,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22-23.
[7]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
[8] 王学峰,王俊兴,杨富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9):21-22.
[9]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8(5):91-92.
[10] 王法宏,刘世军.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J].山东农业科学,199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