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和开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和开发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1

关键词: 课程设置; 阶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y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Web Site Development

-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Li-ming, GAO Tian-zhe

(Panj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It’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curriculum which i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trongly applicativ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nd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career needs and according its result the infra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generalized. Seco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special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justed. The goals are to optimiz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theory level and actual working abilit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tested after several semesters’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curriculum; stage; teaching goal;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相对而言,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萎缩的态势,如果从高校自身办学因素的角度分析:粗放型、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办学上很有特色、比较成功的各院校高职计算机专业均在课程上具备着很强的针对性,这也正是“特色”所在。

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思考与调整。近年来,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对相关企业与毕业生的座谈、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或宣传自我,通过网站推销他们的产品或公司,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在IT行业中占据着很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也较大。因此,我们拟定了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课程整合

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该体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开发所需的“前、后台”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站建设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项目从设计到制作开发的全部环节,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融入开发团队;缩短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为社会培养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合格人才。为此,根据本专业的现有课程,结合该领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

1)核心课程:HTML/CSS、,通过这两门课使学生掌握网站程序开发技术,达到熟练组织前后台代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C#、SQL Server数据库,这些是完成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必备知识技能。

3)必修课程:办公软件、C语言、PhotoShop、Flash、JavaScript、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基础,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硬件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与思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实际就业中,即使学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这些知识与技能也是其日常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辅助课,为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上,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上三大部分。分阶段进行,详细制定每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内容自成体系,又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并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最终确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

2 课程实施

我院整体上实行“2+1”的教学模式,实际校内教学时间有两学年,第三年可根据情况选择在校内外实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各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分散到不同阶段有序进行,并进一步制定了每学期乃至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往开始新课程时,都是由教师立即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而此次经过研讨,并认真考虑后,决定给每门课程都加上一节“入学指导”课,即在开课之初,教师便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等信息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及自己应达到的目标。教师教学思路明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这样做更便于课程的展开,也加强了师生间的配合。

2.1 第一阶段

1)目标:理解文件、文件类型、程序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满足独立应对日常计算机办公的需求。学生要通过一级B考试,和“CIW平面设计专家(PhotoShop)”的认证考试。

2)课程及主要内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C语言程序设计:Turbo C;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类型;应用软件:介绍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常用的各类软件与技巧,如安装卸载、压缩、下载、音频、视频播放、邮件收发等。

办公软件课的重点放在Excel上,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织数据的基本特点,为数据库的学习做准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熟练进行文档的编辑及处理,今后能胜任办公文档处理与编辑工作;Turbo C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学习目标是充分理解顺序、选择与循环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并熟悉C语言的语法特点,能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PhotoShop课程中要着重讲解“.gif”、“.jpep/.jpg”和“.png”三种图像类型的特点与应用,为网页制作课程奠定基础;应用软件则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阶段并不完全将课程平行开展,只有“应用软件”课在每周以类似讲座的、较为轻松的形式一直持续。首先在前五周只开设办公软件课,并结课;从第六周至学期末开设C语言;从第十一周至期末设置PhotoShop。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与高职有着极大的区别,而第一阶段正与第一学期对应,要以打基础为主,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缩减课时量的前提下帮学生逐步适应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内容,并能很好的完成学期任务。我们称这种分阶段完成课程内容的授课安排方式为“小学期”。

2.2 第二阶段

1)目标:能够熟练创建静态网页、初步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操作。

2)课程及主要内容:HTML/CSS:(静态)网页制作;C#: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思想;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创建与操作;Flash:动画相关概念与基础。

HTML/CSS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要求教师将“Web标准”作为最重要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以此指导全部实践操作,此外,在作业布置与考核方面要结合PhotoShop进行,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能力(详见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第12期《高职院校网页制作类课程教学初探》);C#是在上一学期的C语言基础上讲解,并将重点放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上,为此后的网站后台程序开发做准备;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但将内容落实在基本操作上即可;Flash作为辅助课程出现,不作为重点,与上学期的“应用软件”课程地位类似。

本学期可以说是内容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学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上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部分课程仍以“小学期”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比如SQL Server,只是在时间间隔上大幅降低。对本学期教学效果的把握关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第三阶段

1)目标:理解网站的开发过程与特点,逐步熟悉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

2)课程及主要内容::比较前沿的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熟悉其原理及特点;SQL Server课程设计:学习并实践数据库设计与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掌握基本的服务器搭建,认识各类网络软、硬件产品等;JavaScript:基础知识与应用。

是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分配了较大的课时量与教学内容;SQL Server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与应用,并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以“SQL语句”的掌握最为关键;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辅助课;初步接触和了解JavaScript在网页特效方面的应用。

2.4 第四阶段

1)目标:理解“三层架构”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熟悉各个流程与环节;对比了解JAVA与.NET的异同。

2)课程及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实践;AJAX:基本原理与应用;JAVA:JAVA程序设计基础。

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在开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BS系统的“三层架构”思想作为重点介绍,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与掌握,最后利用所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开发;在之前的JavaScript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接触AJAX技术,达到能够了解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应用即可,在以后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将JAVA课程作为辅助课出现,仅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即可,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此外,为了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还在课程考核上与相关认证、资格考试相结合。并在全部四个学期结束后,为愿意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提供了校内实习的机会,得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实践经验与能力。

3 不足与展望

以上即我院计算机专业在新时期为适应市场并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做出的大胆改革与尝试。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细致的调研、考虑及广泛探讨基础之上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一些课程的考核时间不能保证与全院统一要求相适应,又要在学期中调整实践课的上机安排,为教务处、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需要继续完善与协调,但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也有能够在未来将其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并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白金牛,李惠萍,王培吉. 下利用动态网页技术生成静态HTML页面的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79-81

[2] 熊建英,姚磊岳,胡剑锋. 纯C#技术下HTML页面动态生成的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0):61-63

[3] 郭广军,谢东,李魏豪. 基于CMS 的网站系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1(11):2500-2502

[4] 刘瑜,陈.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及实现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1):68-71

[5] THEWS D. Build Your First .NET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2):20-22

[6] DAVIS A. Write a better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12):67-72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移动开发;课程建设

DOIDOI:10.11907/rjdk.161871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22102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移动开发技术人员需求增多。各高校积极开设移动开发课程,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与专业岗位技能需求吻合的专业知识技能[1],这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贯彻“工本位”教育理念,实现 “教、学、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

1 移动开发课程建设目标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3]。为适应江苏区域软件产业经济发展要求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笔者学校围绕软件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移动互联大背景下移动应用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倡导 “工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掌握移动开发技能的应用型人才[4]。

传统的移动开发课程建设重理论轻实践,重演示性、验证性试验,忽略设计性与探索性试验,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完课程后难以真正具备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能力[6]。

移动开发课程面向具有计算机应用开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课程建设以工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有效对接[5]。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移动设备开发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1)将计算机软件、硬件与网络等资源整合在移动开发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相关应用及前沿技术,掌握常用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构建方法,了解iOS与Android等主流移动应用开发技术。

(2)将手机应用软件作为移动开发切入点,使学生能够基于iOS与Android等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平台,利用OC或Java 等编程语言和 SQLite等开源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开发一些小型移动应用程序,并能够对项目程序进行测试,将项目在移动设备上运行。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移动应用开发各个专题技术基础上,能够开发用于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应用系统,同时培养管理沟通协调等综合素养,具有移动开发岗位群所需要的项目开发和管理能力。

2 移动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移动应用开发强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将教学与科研开发结合[7],理论实训引入企业工作环节,充分整合办学资源与企业项目资源,构建多层次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在多个层次和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基础模块。在此模块中,根据先导课程学习情况,开设移动应用开发理论基础课,讲解iOS与Android的语言基础知识OC和Java,在进入APP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模块之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训模块。此模块分解为应用开发基础、进阶和技术专题3个层次,让学生多层次掌握APP应用开发各个环节的技术点,在教学中采用项目点驱动知识讲解方式,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在分解中掌握应用开发技能。

(3)开发模块。此模块是对实训模块的综合进阶。各技术环节分解学习后,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案例,重构项目,按照企业项目工作流程进行开发,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建立工程思维,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4)职业素养模块。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规则要求、移动开发制度,培养工作责任感、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了解自我定位与社会、企业对移动开发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

3 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移动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在课程教学模式上,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面向移动应用开发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企深度合作师资全程参与。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开发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从项目中提炼课程实训知识点,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实践备课、课程教学与总结。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与企业项目资源,让行业专家更好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中。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来理论+实践的课时分配,将课程定位为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完全在移动应用开发教学实验室进行,将教师理论导入讲解、现场代码程序演示与学生动手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及学生应用开发能力。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改革,选取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工程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向移动应用工程师角色转换。

(3)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将本科教育与职业要求结合,贯彻 “工本位”教育理念,根据企业移动开发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技术进行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 课程目标、重难点”课程设计,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技术知识目标―讲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应用―回顾总结―技术知识预告”的创新课程设计模式。

(4)创新教学案例设计。从课程教学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案例设计,均遵循源于企业项目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原则,让学生在案例与项目训练中掌握移动开发技术。案例的技术点与理论教学知识课程进度保持一致,相互验证;在案例与项目的难易程序上,保持前后课程的连续性与迭代递增性;案例与项目无论大小,都作为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在移动应用设备上调试运行。

在创新移动开发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移动开发课程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文档、教学视频录像、章节配套练习、行业资源等),满足自主学习需要。

4 “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有普通教师应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既能担任教师角色,又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培养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产学研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从2014年起与泰国正大集团联合办学,贯彻“工本位”教育理念,倡导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的积极性,建立了“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一系列激励机制。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研发,在项目研发中提炼教学知识点、设计案例项目重构模块,将项目经验及时应用到理论实践教学环节。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在企业开发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聘请企业中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参与实践教学,促进了 “双师型”建设。

5 结语

在校企合作建设移动开发课程过程中,以培养具有移动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为导向,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从课程内容系统建设到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再到校企师资互聘,深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移动开发技术应用,提高了项目开发能力,有利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红艳,陶剑文.以项目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6):2123.

[2] 李贤政.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10(3):1516.

[3] 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4):210211.

[4] 张琳,容晓峰,沈虹.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4):6365.

[5] 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719.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3

一、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内容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根据以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项目有六个,分别是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园林环境费、资金成本明细项目。(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有关地上、地下建筑物或附着物的拆迁补偿净支出,安置及动迁支出,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向政府部门交纳的配套费,交纳的契税、土地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补偿合作方地价,红线外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建造费、管线铺设费、接口补偿费等。(2)前期工程费。指在取得土地开发权之后,项目开发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筹建、“三通一平”等前期费用。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文物和地基勘察费,沉降观测费,日照测试费、拨地钉桩验线费、复线费、定线费、施工放线费、建筑面积丈量费、方案招标费、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费、方案评审费、效果图设计费、总体规划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修改设计费、环境景观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制图、晒图、赶图费、样品制作费、报批报建费、增容费、临时道路、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场地平整、临时设施等费用。(3)基础设施费。房屋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及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支出。主要包括小区内给水管道、检查井、水泵房设备、外接的消火栓、雨污水系统、室外采暖系统、室外燃气系统、室外电气及高低压设备、停车管理系统、小区闭路监控系统等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费。指开发过程中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施工所发生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费。主要包括包括土石方、桩基、护壁(坡)工程费、基础处理费、结构及粗装修造价、门窗工程、室内水暖气电管线设备费、室内设备及其安装、居家防盗系统、对讲系统、水电气远程抄表系统、有线电视、电话系统、公共部位精装修、户内精装修费等。(5)园林环境费。园林环境费指项目所发生的园林环境造价,由于现在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费用增加较多,单独设立二级科目核算。主要包括公共绿化、组团宅间绿化、一楼私家花园、小区周边绿化、雕塑、水景、环廊、假山、道路广场铺设、开设路口工程及补偿费、永久性围墙、围栏及大门、室外照明电气工程,如路灯、草坪灯、室外背景音乐、儿童游乐设施、各种指示牌、标识牌、示意图、垃圾桶、座椅、阳伞等。(6)公共配套设施费。指房屋开发过程中,根据有关法规,产权及收益权不属于开发商,开发商不能有偿转让也不能转作自留固定资产的公共配套设施支出。主要包括:在开发小区内发生的不会产生经营收入的不可经营性公共配套设施支出,包括居委会、派出所、岗亭、儿童乐园、自行车棚等;在开发小区内发生的根据法规或经营惯例,其经营收入归于经营者或业委会的可经营性公共配套设施的支出,如建造幼儿园、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游泳池、球场等设施的支出;开发小区内城市规划中规定的大配套设施项目不能有偿转让和取得经营收益权时,发生的没有投资来源的费用;对于产权、收入归属情况较为复杂的地下室、车位等设施,应根据当地政府法规、开发商的销售承诺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摊入本成本项目。如开发商通过补交地价或人防工程费等措施,得到政府部门认可,取得了该配套设施的产权,则应作为经营性项目独立核算应在该明细科目下按各项配套设施设立下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7)开发间接费用。开发间接费核算与项目开发直接相关、但不能明确属于特定开发环节的成本费用性支出,以及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包括工程监理费、预结算编审费、直接从事项目开发的部门的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人工费以及直接从事项目开发的部门的行政费、赶工奖、进度奖、建设主管部门的质监费、安监费、工程保险费、营销设施建造费(样板间、售楼处)、小区入住前投入的物业管理费用等。(8)资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开发周期长,需要投资数额大,因此必须借助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借贷筹集资金而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也成为开发成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成本构成比例有时也较大,所以可单独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包括直接用于项目开发所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手续费,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汇兑差额等。

二、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对开发面积不大、开发工期较短的项目,可以按整个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开发面积较大、开发工期较长、成片分期(区)开发的项目,可以按各期(区)为成本核算对象;同一项目有裙楼、公寓、写字楼等不同功能的,在按期(区)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上,还可按功能划分成本核算对象;同一小区、同一期有高层、多层、复式等不同结构的,还可按结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根据核算和管理需要,对独立的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配套设施,不论其支出是否摊入房屋等开发产品成本,均应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于只为一个房屋等开发项目服务的、应摊入房屋等开发项目成本且造价较低的配套设施,可以不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房屋等开发项目的成本。

三、合理设置开发成本会计科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规定,没有开发成本和开发间接费一级科目,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统一规定,并结合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设置会计科目。房地产开发开发企业可将“5001 生产成本”科目改为“5001 开发成本”科目进行核算,但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开发企业都是多元化经营,因此建议保留“5001 生产成本”科目,增设“5002 开发成本”“5102 开发间接费”一级科目。开发成本属一级科目,在该科目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确定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级明细科目按其用途可设为土地开发、房屋开发、配套设施开发、代建工程开发。在电算化条件下,为了减少科目级次,实务中可减化此二级科目的设置,直接在开发成本科目下按成本核算对象或成本费用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1)按成本费用项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开发成本一级科目下设置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前期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建筑工程费、园林环境费、公共配套费、开发间接费用、资金成本、成本结转九个明细科目,成本结转科目是电算化的需要设立的,辅助账类型设为项目核算、客商往来,具体见表1。该方法的优点是项目账和客商往来全部在辅助账核算,科目账清爽、简洁,便于成本资料的比较和分析。缺点是不够直观,录入凭证和查询项目成本较复杂。适合项目很多的情况下使用,建议项目30个以上的使用这种方法。

(2)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开发成本科目下,二级科目按项目设置,三级科目统一,具体见表2。该方法的优点是项目成本一看便知,很直观,查询方便,缺点是项目多了科目会很多,科目账不够清爽、简洁。适合项目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建议项目30个以下的使用这种方法。

(3)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置开发成本明细科目。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根据需要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公共配套设施费明细科目下可以再设明细科目会所、游泳池等,但建议不要设置太细,否则录入凭证和核算比较麻烦。另外如果需要可以将土地开发、房屋开发、配套设施开发、代建工程开发设为一级会计科目,也可以在开发成本下将土地开发、房屋开发、配套设施开发、代建工程开发设为二级科目,再按上述两种方法明细核算。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成本核算举例

以出包给外单位进行施工建造为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年度内,共发生了如表3所示的房屋开发支出(单位:万元)

假设科目按以上第二种方法设置,分录如下(单位:万元):

支付土地价款

借:开发成本――芳草地――土地征用及拆迁费 50000

开发成本――大同花园――土地征用及拆迁费1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支付设计费

借:开发成本――芳草地――前期工程费 600

开发成本――大同花园――前期工程费 900

贷:银行存款 1500

预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款和备料款

借:预付账款――预付承包单位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企业与承包单位依据工程价款结算单结算进度款

借:开发成本――芳草地――建安工程费 2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2000

借:开发成本――大同花园――建安工程费 6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6000

借:开发成本――在水一方――建安工程费 8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8000

支付工程款

借:应付账款――芳草地 900

――大同花园 5800

――在水一方 8000

贷:银行存款 14700

领用设备进行安装

借:开发成本――在水一方――建安工程费 3000

贷:库存设备 3000

分摊银行贷款利息

借:开发成本――芳草地――资金成本 700

――大同花园――资金成本 1200

贷:应付利息(或过渡科目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 1900

验收合格将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账户

借:开发产品――在水一方 61000

贷:开发成本――在水一方――成本结转 61000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4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实践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Hydro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LIN Tingshuang, LIU Haiyan, CUI Yanhua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Yichang, Hubei 44300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pushing forwar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our country the status quo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lleges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actor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ideas,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高职高专教育应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学院通过对水电行业社会背景的调研及行业分析,对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行分析,构建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加大了工学结合的力度。

1 依据区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事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之一,而湖北省又是我国的水电大省,我省水电大开发目前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发黄金期,现在建的长江三峡工程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加上已建成的丹江口、葛洲坝、清江隔河岩、高坝洲等大型水电站和近四百座中、小型水电站,将使鄂西拥有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三千五百万千瓦。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重要堤防工程、鄂西小水电开发等一系列位于湖北省境内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尤其是金沙江(向家坝、西洛渡)、大渡河、乌江等西部水电项目的开发,使水电建设在国家、我省以及区域内得到高速发展,都亟需我们培养一大批的水电建设人才。

加强学校与水电企业的合作,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水电行业的发展为引领,以主动服务国内外和地方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宗旨,培养水电建设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确定为我院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

2.1 构建“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由水电行业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水利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合理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按照水电站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检修、水电站运行管理实际工作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2 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核心技能要求规划出核心课程,根据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显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核心课程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定出核心课程知识和能力要素标准和进行课程设计。根据课程设计和反映能力要求,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编写相对应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再请专家对此核心课程进行评价。

建设“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教学课件等课程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轮机、水轮机调节等,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中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水电站辅助设备、可编程控制器等。在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为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

3 实施“大修顶岗,双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大修顶岗”: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一次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水电站机组大修时间,灵活调整校内学习计划,安排学生到水电站进行顶岗实习,顶岗过程突出以生产为主导,学生跟班上岗。

我院实行“2+1”学制,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采用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安排到某施工单位,结合安装单位的生产任务开展实践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把学生分配到生产班组,随安装人员一起顶岗上班。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由学校和安装单位共同承担。学生除了结合生产任务向工人师傅学习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和完善专业理论课知识,以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顶岗实习期间,有的学生是从事水轮机检修工、水轮发电机检修工等工种的实习,有的学生是随安装管理人员学习安装组织管理技能。在适当时候,通过与安装单位沟通,还对学生进行轮岗,交换工作岗位,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实践技能锻炼。

“双元教学”:双元指学校和企业,是指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训,即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除在学校开展专业学习外,又到企业一线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双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参与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导、评价和考核。校内教学和实训主要利用校内教师和实训条件;企业资源主要参与顶岗实习、实训环节的指导和评价。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安装单位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和安装单位用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此外,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4 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结合道路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建有与本课程实践教学配套的水电站仿真实验室、水轮机安装与检修实训室、水电站辅助设备实训室。

为了培养“成品型”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现教学和生产的“零距离”,使毕业生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环境,毕业后能直接顶岗, 学院与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合作,学院投资20多万元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了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工程现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我院还分别在葛洲坝水电厂、松滋西斋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等水电工程所在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的电厂认识实习和电厂生产实习与毕业的顶岗实习。并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做实习指导教师,给学生讲课,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参观,真正地体会现场的学习氛围与真实的工作场景。

5 完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评价

改革水电站动力设备及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应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打破以书面考试评价方式、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课程质量的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指向性和实效性。

注:本文为省级专项基金,湖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G2012B022)

参考文献

[1] 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大学教育,2009(3).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5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及建设;校企合作

一、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的背景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专业(或多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所以课程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是因为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时期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要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必须从就业市场实际出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汽车维修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著名汽车维修专家朱军对汽车维修工作的调查发现,现在汽车维修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0%~80%的维修工作是汽车维护或者小修,出现汽车大修的工作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出现了“以养代修,以换代修”的新特点。

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开发需紧跟当今汽车技术革新和行业发展,以贴近市场、贴近就业、贴近学生为原则,以学生好学、教师好教为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要打破传统,突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模式,要做出颠覆性的创新,所以要与企业紧密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在课程开发小组中,汽车维修企业人员应占一定比例。在充分科学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生产一线业务主管、行业协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骨干老师)、课程开发顾问(从事课程开发研究的专家学者)三方面的人士召开论证会,分别对岗位进行真实、详尽的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每个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获得该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能力,综合形成条理清晰的职业能力,为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做好了前期铺垫。课程内容贴合了企业工作实际,贴合了汽车修理一线实际。例如,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正在和无锡公交公司合作,校企双方都强烈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愿,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工单的

调查和统计,找出常见的汽车维修工作项目,课程的开发以此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和企业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三、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

1.课程开发的表现形式

课程开发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教材、配套的课件、习题册(三位一体);对于有的课程,工作页的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十分有利于教学组织安排,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或者改进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教具的研发和制作,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2.具有可操作性

开发教材是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的关键,教材要特色鲜明,在适用于市场新需求的同时,也能够适用于教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

性。教材以及课件开发出来后在教学上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课程开发的团队中最好能有复合型的人才,能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对提高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好处,也会为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

3.课程开发要体现不同层次的需要,形成体系

由于当前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中既有针对初中毕业生的学制为三年的中职(中专、中级工)、学制为五年的高级技工、学制为七年的技师培养方案,又有针对高中毕业生的高级技工(高职)、技师培养方案,同时有的学校还要兼顾学历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和上述培养方案有重叠的地方,所以导致教学层次十分复杂,新的课程开发有必要兼顾各个层次,可以按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三个层次,来进行教材开发,相互之间要有梯度,既要紧密联系,内容又不能相互重复,还要形成体系。

4.项目上要尽可能精简

由于汽车维修技术的自身特点:技术复杂,项目繁多,如果按照传统的理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确定,就会发现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取舍,所以要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重点项目,学会大胆放弃,突出重点。因此,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精简,要提炼,内容只要是够用的和必须的,否则会内容繁多,又会走入老路,难有突破。在这里建议每个项目下可设2~3个任务,任务的数目也要精简、凝练。

5.教材的开发要体现整个严密的教学组织过程

教材的开发除了要求汽车维修技术科学严谨外,还要体现整个严密的教学组织过程,这样才有利于教学和向外推广。例如,涉及汽车部件认知的,可以以实验来导入,也可以先拆装进行导入(此处拆装主要是为了认知汽车零部件名称结构等,不讲究技术细节

和工艺步骤等),也可以以在企业中经常遇到的工作任务导入新课。同时最好还要有教学方法的安排,引入一批先进的教学方法,例

如,工艺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优秀课程。

6.坚持专家朱军提出的四个原则

(1)有理有实原则

教材的开发必须要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无缝对接,绝不是将理

论课搬到实训车间上,就算理实一体化教学了。

(2)理实同步原则

教材要尽可能理论讲解一点,实践跟进一步。将理实的时间、空间充分接近,将老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操作充分融合。

(3)动手优先原则

教材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4)顺序优先原则

教材要满足实物—视频—图片—文字的递减选用顺序。在教材的图片上可以参看日本的书,先是介绍整个系统,然后具体到零件实物,且图片都是立体图,而不是平面图。

四、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可以分步骤、分阶段、有序地推进,所以有必要专门建立领导机构,其成员要代表各方面的意愿,主要包括领导层、教师代表、企业代表等,领导机构要负责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以及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有关开发与管理条例和制度,检查与监督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为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教师代表和企业代表负责具体实施,经常交流、沟通、改进。

五、课程建设

课程开发出来后,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了,还需要不断地改

课程设计和开发范文6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课程设计;计算机专业

课程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授课结束后继而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是所授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计算机专业是强调以应用和工程为导向的工科专业,需要充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设有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团队式合作、研究式分析、工程化设计来实现特定的系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实现个人发展及满足就业需求。然而,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各高校对课程设计环节的理解与实施的力度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受到专业、系统的实践与训练。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2]。目前,如何安排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差距,是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山东交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长期以来一致坚持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围绕着如何将校企合作深度融入到课程设计的教学中,进一步加提升课程设计的效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计算机类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方向,目前这些方向都开设了一些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例如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高级语言(JAVA、C++等)课程设计、web应用程序开发、综合实训等。经过对国内多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调研,结合该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面临着课程设计设置缺少衔接、与相关企业实际运作项目脱离、教学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3-5]。

1.1课程设置缺少衔接

课程设计之间相互独立,缺少应有的衔接和关联,设置混乱。目前高校在安排课程设计任务时,都是将各门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个体,单独安排指导教师,各门课程设计都是由不同的指导教师来负责,这样在制定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设计质量标准时,指导教师往往只从自己所负责的课程设计出发,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参加过的课程设计和以后要参加的课程设计,忽略了课程设计之间应有的衔接和关联。实际上,计算机专业多门课程设计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例如C语言课程设计和数据库课程设计是高级语言课程设计的基础,如果在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种关联,将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在了高级语言课程设计的后面,没有将它们恰当的衔接起来,会出现在进行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时,还要补习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时,这些知识又重复了一遍,浪费了时间,从而导致两门课程设计的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2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用性不强,与相关企业实际运作项目脱离,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校企合作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高校都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大部分高校的做法为:学生在校学习3年,去相应的企业实践锻炼1年或者学生毕业后,经过培训机构的实训,然后再去企业工作。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和企业也建立了桥梁,但是没有将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企业人员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同样,国内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上,部分高校采用由学校教师单独指导的方式,教师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在机房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教师随时指导和答疑,这种方式会带来下面一系列的问题。(1)缺乏项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虽然本校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也会让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项目团队里面也会进行分工,但是事实证明,这种项目团队很多时候趋于形式,反而存在一定的弊端,项目团队的任务往往由项目组中的能力强的同学来完成,项目组其他同学参与的成分较少,达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如果课程设计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则会导致课程设计只注重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团队协作的优势,而这点是与企业实际的软件开发模式不相符的。(2)往往只注重编码,缺乏软件开发规范等其余重要相关知识的培养。计算机类企业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和易读性,企业内部的开发是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开发规范,其中包括命名规范、代码规范、开发文档的编写、测试等,这些往往要占据整个开发工作的70%以上,但是在高校课程设计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企业对招聘过去的应届毕业生,要重新进行软件开发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一来,企业和学校的工作就重复做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在学校进行过学习,学生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企业进行的相关培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除了该校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外,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由培训机构来参与指导。计算机专业培训机构伴随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前国内计算机专业培训教育机构尚处在一个由发展起步阶段向爆发性成长期转型的过渡阶段,为了打开市场,培训机构会主动和各高校取得联系,请求参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由于培训机构的出发点是吸引学生去自己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所以在课程设计期间会加入一定的企业宣传,其次,培训机构的教师在参与指导课程设计时,往往只教学生怎么做,不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虽然课程设计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一些模块或者功能,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造成了理论知识的缺乏,这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职业发展后劲不足。

1.3教学方式单一

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国内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学时,基本上采用在课程设计期间将学生安排在机房做任务,课程设计的时间都是以周为单位的,例如C语言课程设计一般是1周,Java或者C++课程设计一般是2周,学生长时间待在机房里面对着电脑,难免会产生厌倦。另外,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多元性,目前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按照班级分班进行的,有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任务时,觉得老师布置的题目很难,无从下手,索性去玩游戏或者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而有些学生则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实验或者课程设计的题目,剩余的时间也浪费掉了,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自身能力参差不齐造成的,教师在下达课程设计题目时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多元性。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努力探索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获批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是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首批试点院校。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长期以来一致坚持走校企合作的路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着如何将校企合作融入到课程设计的教学中,让企业真正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2.1基于校企联动和体系化视角的教学方案的制定

针对各个课程设计之间缺少应有的关联以及校企合作局限于形式的问题,该校计算机类的专业将整个课程设计作为一个体系,采用基于校企融合的组合方式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在制定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时,学校组成一个课程设计教学团队,企业组成一个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校企双方的两个团队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的设置以及课程设计内容的制定,在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差距的同时,也注重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实现“校企融合,构建生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最终目标。目前国内本科高校学制四年,共分八个学期。校企双方的课程设计人员在设置课程设计课程时,将本科四年所有的课程设计看成一个体系,按照“注重衔接,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原则,注重各个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其他课程设计的基础,应提前安排,所以将C语言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二学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三学期,JAVA课程设计是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Java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四学期,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竞赛实训和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必须以其他课程设计为基础,只有其他课程设计进行完毕,才能进行竞赛实训和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所以将竞赛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第七学期进行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从而解决了目前应用技术型高校在课程设计的设置上忽视衔接设置混乱的问题。此外,校企双方在制定课程设计的内容时,围绕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向提升,兼顾校企双方,实现就业”为核心目标进行设计,教师和企业人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研发出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和覆盖,例如在JAVA课程设计中通常会涉及到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码,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和各种sql语句、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内容就需要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涉及,竞赛实训和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所涉及的web应用程序开发、高级语言语法等知识点在相应的课程设计内容中应涉及到。

2.2教学实施过程

在课程设计的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课程设计的效果。(1)将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目前,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基本上都采用集中型,例如C语言课程设计的周期为1周,这1周的时间学生集中呆在机房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单一,针对这种情况,校企双方的课程设计指导老师根据各个课程设计的性质,灵活组织课程设计,例如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周期较短,具体实施时采用集中型;对于周期较长的竞赛实训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学生自己找地方进行课程设计的任务,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定期集中进行指导和检查;对于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践课程设计的地点选在企业的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企业近距离的接触,使学生较早的了解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和环境。(2)增强针对性,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保证课程设计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打破传统分班进行的教学方式,校企双方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该课程的期末成绩以及平时成绩中的上机成绩,对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分为难题、一般题目、较容易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设计的题目。这种方案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的时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保证了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日常生活的深入普及,对传统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教育作为国之根本,也已经感受到在线课堂、微课等最新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校企双方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设计的知识点、难点等制作成慕课、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灵活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资源,节约成本。目前,该校计算机专业已经拥有专门的慕课、微课录播室和工作室,将制作成的慕课、微课以各个课程设计的名字存档,并根据情况不断对慕课库、微课库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或者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学习,而且由于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基本保持不变,拍成微课,可以在多年级中重复利用。

2.3教学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严格的教务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该校计算机专业采用“一校双师”驻点式管理方法,校企双方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全程跟踪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结束后,通过与学生座谈、填写课程设计回访表的形式对进行完毕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总结,集思广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的教学。

3结语

近几年来,该校计算机专业一直坚持走校企合作路线,不断改进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果。与国内多个知名软件开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启明基地;与济南凌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凌佳基地;与国内最早从事IT外包业务的柯莱特公司成立了柯莱特基地;与大连华信成立了华信基地;与杭州东忠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了东忠基地;与NEC软件(济南)有限公司成立了NEC基地;与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了微创基地;与济南元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元成基地;与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中讯基地等等,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先后多次在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工作会议、省科技工作会议、软件工作会议上获得表彰或做交流发言,获得了“企校人才对接工程优秀院校”、“山东省企校合作人才培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当然,该校计算机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取得的这些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强力主导,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积极支持和引导。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新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只要我们把握住机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庞希愚 王成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成,庞希愚.新形势下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09-110.

[2]毛艳,韩利凯.探索校企结合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0(4):31-33.

[3]庞希愚,王成.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