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1
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教学的一个代表性学派,在各大艺术学校均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古典舞教学的教材是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而得出的,但是,可以看出,古典舞的完成不仅是一项动作的表演,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舞者在完成基本的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将舞蹈中所传递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才能体现出古典舞的真正的意义。
一、古典舞表演素质概述
古典舞是一种以民族、民间不断传承所流传下来的舞蹈为基础,经过历代舞者的整理、改编、加工、创造所得出的具有古典风范的舞蹈。它具有动作规范性强,技巧性高超,以及程式严谨等特点。
古典舞是经过长期的检验与淘汰后传承下来的经典。就古典舞表演者来说,关键就是要表演者具有如下素质和内涵,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洞察力。二是,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力。三是,活跃的思维能力。四是,超于常人的感受能力。五是,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二、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表达情感。作为一名舞者,在舞蹈表演的同时,情感的传递同样重要。艺术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进行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加工和再现。古典舞作为几大艺术之一,它承载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观点。所以表演者要准确的把握艺术家的情感,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二)发挥想象力。作为一段古典舞,它的编成需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首先,创作阶段,这是指编导编舞的阶段,这一阶段编导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灵感进行创作,完成舞蹈的最初的模型。其次,表演者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中,编导通过与表演者进行沟通,表演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将古典舞传递给观众。最后,观众的品鉴阶段。观众通过对古典舞的观看,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共鸣,感受古典舞的精髓。综上所述,古典舞的形成经历的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无形到有形,逐渐精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表演者的想象力才能使构思的唯美与奇妙发挥出来。
(三)打动观众。古典舞表演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决定了舞蹈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学艺术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表演者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舞蹈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养是古典舞者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古典舞不仅需要表演者对于动作和情感的理解,同时还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造,不断丰富舞蹈的内在魅力,诠释其中的内涵。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采用民主、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
(二)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古典舞只有准确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后才能牵动观众的心,这就说明古典舞中的神韵是其关键所在,同时,舞蹈动作本身作为这种神韵的承载体则是基础。如果一名表演者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基本功,那么再丰富的情感表达都是多余的,观众不仅不能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还不能看懂舞蹈本身。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中国的古典舞中,对于基本动作的表演要求做到曲线优美、刚柔并进,气质出众。同时,对于身体的各个部分也要求做到各个关节具有特定的要求与标准。
(三)实施文化渗透教育。在古典舞的表演中,神形具备是观众对于舞者的期盼,也是古典舞表演者对于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古典舞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的文化的培养,进行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出来。首先在对一段古典舞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要对舞蹈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如介绍这一舞蹈的存在历史年代、文化内涵、产生的民族特色、当时的人文景观等等内容。这可以对学生对于古典舞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欣赏完一段古典舞之后,要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将大家对于这一舞蹈的理解和不足都提出来,相互学习对方的看法,了解自己没有关注到的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就能更加深入的融入舞蹈之中。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2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圆 动静态韵律 魅力
中图分类号:J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一、“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呈现
中国古典舞做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她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始终遵循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充分体现了“圆”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特殊意义,也表现出“圆”在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核心价值。要清楚的展现“圆”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起源。
在欣赏舞蹈中也要求圆圆相扣,虽曲折不断,最终还是要求圆圆满满。因此中国舞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缔造出中国人喜欢的舞蹈艺术的“圆”。何为中国古典舞的“圆”呢,舞蹈界人士是这样解释的。
二、中国古典舞“圆”的理论
中国舞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以“圆”为主要审美特点的审美趋向,而“拧”是中国舞蹈身韵美的支柱。从造型,动律,运动线,舞蹈技巧都表现出“拧”的特点。而“拧”的本质是曲线,曲线是圆的变形,这一切都源于中国文化对于圆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有人认为太极图是中国古典舞的典型反映。无论从宗教祭祀舞蹈,还是宫廷宴乐,直到元,明,清的戏曲舞蹈都体现了圆的审美标准。
那在审美上自然仍以“拧、倾、圆、曲”为主要特点,但是由于戏曲舞蹈在元、明、清这样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中产生,自然在舞蹈的审美上也过于压抑与内敛,戏曲舞蹈并不能代表了中国古典舞的全部,尤其汉、唐两代舞蹈艺术奔放、外化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上独具魅力的时代。在周、汉、唐、宋的舞蹈虽然不同于元、明、清,但是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至少在舞姿上也是以“圆”为主要的审美标准。
那么中国自古就缺少像西方一样的舞台概念,宫廷舞蹈的表演场地多是一个众人在四周的观看形式。民间乐舞的表演更是场所不定像“踏歌”之类的民间节庆联欢舞蹈更是随时随地。到了宋代民间艺人虽然有了固定的场所“瓦子”、“游棚”也是众人围而观之。直到元、明、清杂剧戏曲的出现逐渐有了表演的“戏台”。中国的“戏台”不同于西方的舞台,是一个平面。由左、右上下场,而是一个向前突出的矩形,上下场是由舞台最后墙的两扇向正前方开的门“出将”、“入相”进出。在这样的表演场合下,舞蹈表演不但要满足正面观众的需要,还要满足剩余观众的舞蹈审美要求,那舞蹈造型、动作走向无时都要让180度或360度的观众看上去都是美的。在这一点上与西方的芭蕾舞只是要满足正面的观众审美需要不同,这样舞蹈主要在一个平面展示。这要求了西方舞蹈者的“开、绷、直、立”而中国的舞者就舞姿上像“圆”一样,从各个角度都是完美的,在造型、舞姿、运动线上也都以“圆”为主要的美学依据。
邵洋老师创编的舞蹈《罗成叫关》就多次运用了“子午相”的舞姿展示手法来塑造人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剧目有几个动作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表演中,演员一手握拳,一手探撑,形如“山膀”跪地而立,时而运气,时而曲腰始终静止在一个点上用头,肩,腰,臂去划“圆”,表现了主人公罗成将军自感身遭陷害,无语面对苍天的复杂心情,也是“圆”的静态在此剧中的具体体现。
三、中国古典舞“圆”的魅力及展望
中国古典舞作品遵循“圆”的规律,从而体现出“圆”的魅力。舞蹈《罗成叫关》也就是一例,编创老师为制造“圆”专门设计了一根马鞭和一缕长发,这也是该剧目的亮点所在。舞蹈《夜奔》,编导也运用了多颗粒手法,将古代舞者头,肘,手,膝等部位充分调动,其舞蹈的造型到造型,舞姿到舞姿之间都严格遵循了古典舞中“欲动式”以及“三圆”的运动规律。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舞蹈《画卷》也运用了圆的技法,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融为一体,无一不贯穿着“圆”的韵律。
其实,“圆”也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划着,中国古典舞也将利用自身的艺术优势,为人类世界划出更大更美的圆,正如清人张英所说,“天有不圆,圣人至圣德,古今之至文:法贴,乃至艺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 圆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有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差异的对立的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了高度协调,平稳,一致的整体。这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高品位的艺术,必须要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必须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仅要把“圆”呈现给大家,而且还必须与观众的心理设想相吻合,这样才能引发观众的审美.因此在运用“圆”的舞台实践中,切忌圆规式划圆,形同机械,味如嚼蜡,不能调动观众对中国古典舞艺术的渴望,只有充分的理解“圆”,巧妙地运用“圆”才能真正使中国古典舞这一璀烂的明珠永远放射出她那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3
【关键词】 语言特征 形式丰富 方法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2-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随着现代生活文化的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瑰宝还再闪耀着其魅力。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古诗词的教授,大都停留在记诵之层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文言功底较薄弱。对稍有难度的诗词,就望而却步。这一现象导致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察要求: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一、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古典诗词语言特点入手
通过《走进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本身的特点领悟诗词的魅力。
1、改变词性,言简意丰。
词性的改变,是古人炼字、用韵、达意的需要。改变句中的某个词的词性,有时会给整首诗词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个词就可能是“词眼”或“诗眼”。例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悦”、“空”、“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了阳光普照,清晨古寺山林清幽的美景,让鸟儿欢悦起来;望着寺中清澈的潭水,涤荡人心,所有的凡尘往事都可以抛向脑后,顿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安宁。诗人的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林之乐的隐逸情怀溢于言表。王安石在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删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到了这个“绿”字。这里,一个“绿”字,把春天江南色彩以及它与春风的关系,非常巧妙、确切而又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词语活用的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把握诗词的色彩,构筑诗情画意。
古人常把诗词画融为一体,以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中鲜明的画意,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效应。而触及视觉的文字应属于表达色彩的词了。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红”、“绿”、“蓝”三个词,江南的春天来了,红彤彤的太阳,照在江花上,让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清澈的江水在花草的衬托下,映着天空,江水变成了蓝色.色彩表胜景,色彩含心情。我们从色彩组合的字眼中体会到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画意和情感。
3、实词、虚词结合,融情于景。
这里主要说古诗词中的连词、副词与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合,有强化表意或传情的效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中“都”强调了大自然的“寂”,而“但”连接出了“钟磬音”,以动衬静,更衬托古寺的寂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才”,也能突出诗人描绘的是西湖初春的景象。
由此可知,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词的情与景,也能很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
4、语序颠倒,特别强调。
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外拓展,让古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古典诗词中的乐趣。
1、举行语文活动,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资料。
2、书法大赛。
3、利用寒暑假出游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景点中有关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见识。开展故事大会。整理成集,发给学生。
4、寒假前,教给学生对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家里自创对联。
三、方法小结
1、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古诗词。比如店名、广告语、电影名称,学生们喜欢的歌词,作文中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典诗词的言简意长,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一鲜明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通过专题讲座,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词的色彩、词的虚实结合、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使学生大致从语言本身的特点体悟古诗词的魅力。走进本质的东西,学生会印象深刻。
最后,把学生自己创作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放进成长记录带。比如,《我喜欢的――诗词》作文,大家搜集的有趣的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代诗词名人的资料、手抄报。
2、抓住有效的课堂,增加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从日积月累开始。布置课下背诵,在早读或课堂进行检查、督促。达到量的积累。
其次,课堂点面结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运用习题,训练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施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好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是笔者就借助政教处考核学生的德育量化积分,在语文科目上也采取了与考核挂钩的措施。从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告诉他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佳的办法就是多说、多思考。只要你思考过的,无论表达正确与否,都会被奖励一颗星。小星换大星,大星换积分。因此,课堂收效甚好。
四、总结
实践证明,应用于生活的内容,才容易渗入学生的意识,无形中也会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我们的古典诗词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孩子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一个小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古人留下的古典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4
关键词:古典Ng;环境美学;意境;艺术美;美学
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视觉美。中国的古典园林具有着环境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成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师法自然”,造园者经过概括与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刨造,采石堆山,穿插不同形式的楼阁、亭榭、画舫、曲廊……将古木一株,翠竹一从,堆石一处,适宜布局,得当安排,从中以小见大,构成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
一、师法自然的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无不与中国几千年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夏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延续至今唯一的一支,它有着明显的双重性。几千年以来,华夏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几乎不与外界发生沟通关系,依靠代代相传的传统,已发展出了一条相对独立的道路,这也就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环境美学。
中国园林主要是通过建筑、山体、植物来围蔽和分离空间的,小中见大。大中有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力求从视觉上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
中国园林对建筑要顺应自然,古代园林中,亭、台、阁、榭、堂、廊、馆、萧、舫、墙这些的形与神都要与天空、地面、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要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出自然淡雅、含蓄、恬静的艺术特点,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布局,讲究顺从自然生长之势,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多姿,挑花竞相开放,其形与神,意与境都十分注重表现自然。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美学思想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一切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物质层次的“生境”美学层次的“美境”和精神层次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就在于通过具体有限的形象,传达出深远微妙,耐人寻味的情调氛围,使游赏者睹物会意,触景生情,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感受到无限丰富的意趣,这种融人、情、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殊观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有假为真,苑自天开”的美学思想,从而在具体形式上体现出本乎自然、超越自然的“天然图画”形式。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韵生动、无中生有、形散神聚,这更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学思想与环境设计的渊源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也是一种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愿望。“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万物生命同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生不已。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观念还体现在,园林空间序列的处理上“曲径通幽”,这观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实践中被普遍地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运用了“步移景异”的方法。园林中山和水在空间中互相环绕渗透,在各个角度形成各异的效果。其它景物水、小桥、回廊、树木等几乎都是以曲折蜿蜒的形态出现,它们之间相互借用、“曲径通幽”体现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动态特征,丰富了空间层次,延伸观赏路线,使园林空间给人以连绵不尽及深远的感受。观赏者通过主观的审美反映和能动的参与能获得更高的审美愉悦。
三、结尾
中国古典园林的环境美是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园林美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刑概括,是自然美的呈现。园林美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一种不能分割的整体艺术美,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艺术化了的整体生态环境美。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276-277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身韵 审美特征 运用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我国的一种舞蹈体系,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代表性的舞蹈。而“身韵”因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并打破了原有中国古典舞蹈戏曲程式化的动作的局限性,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戏曲形式和面貌。
一、中国古典舞蹈概论
中国的古典舞蹈是基于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由相关的舞蹈专家,整理,加工,创造,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风格的特色舞蹈。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舞蹈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称典范,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结晶。中国古典舞凝聚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美学风格的精髓,包含了几千年的传统舞蹈的魅力,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蹈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重,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独有的特点和风韵,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二、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正如它的名字所展示的,“身”就是代表身法,所表达的就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韵” 就是代表韵律、节奏,所表达的主要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的气韵。“身韵”则代表了身法和韵律的总称。身法主要指的就是外部的技术范畴,“韵律”表达的则是艺术的内涵,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可以让中国古典舞蹈的风貌和精髓真正的展示出来。也就是说,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舞蹈所独有的符号。身韵当中的动作大多数以圆形为主,这应该和我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审美特点有关。其中道家的太极图,古典建筑当中的圆形结构,都进一步的表现出了我们民族对于圆形这一审美特点的钟爱。在身韵中则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在这些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增加或减少原有的动作轨迹,则可以打破原来的节奏,进而让之前的凝固化的动作特点得到改变。身韵要求舞者的动作一定要遵照“圆”,也就是“动与静与点与线互含互牵”,的审美原则,这一形神统一的民族性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当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汇聚了中国舞蹈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蹈动作,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有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特色和代名词。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剧目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既增加了古典舞蹈的鉴赏性,同时又突出了古典舞蹈剧目的风格性
古典舞其实是当初为了进一步解决舞者的训练而从戏曲当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曾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而身韵的出现则使得古典舞蹈彻底走出了误区,同时欣赏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身韵在舞蹈的训练中,则很好地改善了舞蹈演员在气息和身体的韵律方面的问题,提高了训练效果。
身韵已经成为古典舞剧目的特点和风格。虽然古典舞从风格上面来说还是属于戏曲舞蹈,然而,身韵的出现则让古典舞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标准。
(二) 给古典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土壤
古典舞蹈通过身韵得到了充足的养分。持续深入的对身韵的研究,使得中国古典舞蹈形成有效的系统的风格体系。身韵给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如今的训练中,有效的进行身韵的训练,可以让身韵在古典舞蹈中的表现更加自然,为将来古典舞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更加清楚的发展方向。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身韵的训练可以增加古典舞组合的美感,进一步提高了训练的兴趣
身韵训练的科核心要素就是形、神、劲、律。强调魅力,强调内心的感受。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身韵的训练既提高了演员在进行动作时候的力度和气息的把握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演员用神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得无聊枯燥的单一的组合,具有了韵律,进一步增加了组合的美感。
(二)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员的表演能力
身韵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帮助演员提高其表演的内涵和艺术造诣。当具有了身体的韵律之后,就可以提高动作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舞蹈中一个简单的“风火轮”动作,加上韵律后就成为了生命的延续,进一步显示出了身韵的艺术价值。
五、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
身韵最终就是要让中国古典舞蹈的所有舞姿和技术达到融合统一的目的,这主要体现在对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连接处理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方面。如果基训是一种古典舞蹈的训练方法,身韵就是规范舞蹈动作的标准。试想一下,在古典舞蹈中没有节奏韵律的动作和舞姿,肯定会让人感觉到非常乏味。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则就找到了中国古典舞蹈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所以说,身韵的训练不只是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节奏和技巧等方面,而这也可以进一步表现在发展和创作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语言方面。古典舞蹈中身韵的运用和很多其他不同门类的舞蹈艺术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身韵也是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因此,怎样才能控制和把握身韵的时代特性,已经成为身韵训练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身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应该进一步展现出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这样才能让身韵和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达到和谐与统一。
六、结语
综上所述,身韵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风格,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本质而且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姿态,强烈的民族风格,已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标志。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的古典舞蹈将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6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现代人过多地受到网络上流行音乐的影响,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表现出了一种置之不理的状态,认为古典音乐不好懂,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缺少新鲜感。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人们对古典音乐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让人们重新建立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热情,体会其中蕴含的魅力,回顾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这是当前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层次
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人们主要会受到音响感知、情感体验以及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的左右,这些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1]初级的欣赏阶段是通过音响材料为媒介出现的相应的情感体验与想象或者联想,属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种初步的欣赏时期,欣赏者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在欣赏比较欢快的《欢乐颂》这种类型的古典音乐的时候,自身的情绪会随着乐曲高涨,而在欣赏《葬礼进行曲》等音乐的时候则会感觉到哀伤与情感上的压抑的体验,这种感情上的变化不是人们刻意为之,属于一种自发的心理反馈,主要是音响材料作用的结果。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以初级阶段为发展基础的,欣赏者在对音乐产生出情感上体验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对音乐中呈现出来的音响感知以及情感等感知更加的深刻、明确,属于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悲怆》交响曲的末乐章的时候,欣赏者在初级阶段只可以体验到悲伤等的情感,高级阶段人们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对音乐中蕴含的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所表达的对人生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迷惘的情绪,使得欣赏的层次更加深入,主题更加细化。
2 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策略分析
2.1 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意境之美
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包含着作曲者不同的情感,音乐所表现出的意境也各有特色。在古典音乐的欣赏中,不一样的音乐会带给聆听着不一样的情感上的体验,如果欣赏者的心情比较低落或者伤感,那么在古典音乐中哀伤的音乐可能会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首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幻想曲就是根据悲剧故事创作的,能够将故事中不同情节所包含的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的最为重要的一首作品。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能够引起人的惆怅的情绪,使得那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都通过音乐流淌了出来。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中,聆听着的心境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音乐表现的意境可以触动人的心境,而心境是体会音乐意境的一种感性基础。这两个概念在古典音乐欣赏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涉及了整个的欣赏过程之中,实现了心境与意境的一种结合,达到音乐与人的情感相互沟通的效果,成为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特殊的媒介。
2.2 西方古典音乐能够震撼心灵、激感
西方古典音乐也常被人称作是西方经典音乐,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久盛不衰、百听不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帮助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境界。[2]西方古典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道德两方面的力量是其可以持续传承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灵魂。当人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会受到其中优秀的创作情感的影响,使得自身的道德水平以及思想境界等都得到升华。西方古典音乐对灵魂的塑造源于自身所散发的魅力,从古典音乐的知识理论以及创作技巧中就可以发现,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奇妙的组合能够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情感的波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精神思想面貌,也可以体现出贝多芬在封建主义的禁锢之下始终大胆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的情操。他的《命运》则可以呈现给人们来自灵魂层面的震撼,走出软弱的境地,用更加坚强的心去面对未来。
通过众多音乐作品的呈现,能够给人们带来震撼的同时引导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从本质上去追求真、善、美,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3]也督促着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更加坚定,将人们的灵魂塑造得更加清澈、美好,这是西方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所在。而古典音乐创作者自身的经历也会对欣赏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可以起到一种塑造人类灵魂的作用,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者很多都是经历坎坷,他们具备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能够不同程度上对人们产生激励作用。例如,贝多芬童年是在父亲酗酒以及被迫学习钢琴、小提琴的阴影之下度过的,青年时期又遭遇了母亲的离世、恋爱失败、耳疾加重等一系列的不幸,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他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想要自杀,但是他最终还是在这些苦难之下坚强地挺了过来,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强、百折不挠以及对音乐的热忱、崇高的人生信念等都对人们产生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因此,人们在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不论你是愉悦或哀伤、空虚或者充实,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灵魂上的洗礼与解脱。
2.3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中永恒传承之美
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了几百年的洗礼,依然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时代、性别、民族不同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美,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4]在欣赏维瓦尔第的协奏曲《春》时,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来自春天的气息,充满着明媚的春光以及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一幕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其中呈现的意境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这些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成为了音乐教材一直流传至今。它是人们艺术发展的结晶,也是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西方古典音乐以其优美、典雅的旋律以及高超的创作手法、多元化意境的表达使之成为了传世经典,是人们心灵语言的外化,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西方古典音乐对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还具有治疗保健治愈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心理医生会运用古典音乐去对一些心理疾病进行治疗,通过聆听大量的悲伤、压抑、矛盾等类型的音乐去激发患者心中压抑已久的各种不良情绪,使患者内心中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发泄,达到一种心理治疗的效果,从而重新获得了正能量。
3 结束语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古典音乐通过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其中散发着耀眼的光彩,对人们形成一种吸引力,有了古典音乐的装饰使得西方音乐更加丰富,提升了西方音乐的整体魅力值。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需要重视欣赏方法的探究,也需要注重其音乐艺术魅力的挖掘,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可以在时代的发展长河中继续散发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陈旭.关于西方古典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5(11):188-189.
[2] 石蓓,张璐.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J].大舞台,2012(10):53-54.